⑴ 印度的「佛」不是中國的「佛」,大型印度電視連續劇《佛陀》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
印度拍的電視劇《佛陀》,製作非常精美,品質值得店在哪。最出彩的在於該劇告誡世人點亮自己的燈火,做自己的一盞燈,去認識自己的智慧,行持正法,哲理性較強。
這是一個以非佛教徒的凡夫俗子的眼光看劇發表的影評:佛陀有十大弟子。於漢傳佛教的信眾,最為熟悉的也許就是漢傳佛教的造像中,佛陀身邊的兩位尊者:阿難和大迦葉。
劇終的時候,仍然無法放下佛陀的離去的阿難走在海邊,一片葉子落在阿難的肩上。他的耳畔響起了佛陀的教誨。阿難開悟了嗎?
按照經典,阿難是沒有的。為了讓他參加結佛典,師兄大迦葉算是用上了激將法了,終於讓阿難奮發修行,在結佛典前開悟。
然而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我,卻希望在這一刻,阿難是真的悟道了。
⑵ 印度著名戲劇理論著作
1、公元前後產生的戲劇理論著作《舞論》對戲劇藝術作了全面的論述。
2、古代泰米爾語的「納達迦姆」就是通過歌舞表演形式表現一定故事內容的戲劇。在古代,有不少作品和理論流傳下來,如《薩炎達姆》、《馬帝瓦納爾泰米爾戲劇》、《維拉卡達爾舞劇》、《舞劇論》等。
3、學者蘇利亞·納拉亞納·薩斯特里亞爾在全面研究了泰米爾語和梵語的戲劇以及西方戲劇的基礎上,寫出了《戲劇學》一書,成為現代泰米爾語戲劇文學的指南。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職業的泰米爾劇團。
4、被譽為 「泰米爾戲劇之父」 的桑班達牟達里亞爾(1873~1964)是一位傑出的戲劇家。對泰米爾語戲劇的形式作了大膽的改革。他的論著有《泰米爾戲劇》、《舞台生活回憶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