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重生為國民黨
蔣記黃埔系的領軍人物
黃埔系是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內部一個最重要的軍政派系,是蔣介石及其政權的重要支柱。黃埔系的領軍人物、國民黨聲名顯赫的戰將,就是黃埔軍校一期生胡宗南,同時他也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視的軍事將領、心腹愛將。
胡宗南(1896—1962年),浙江鎮海人。其一生歷經黃埔建軍、東征、北伐、內戰、「剿共」、抗日戰爭,直到1947年指揮進攻佔領中國共產黨的首府延安,轉戰西北,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成為手握幾十萬重兵、指揮幾個兵團的二級上將與名震一時的「西北王」。此外,胡宗南也是黃埔系中「五個第一」的總攬者,堪稱傳奇。
一、「哭」進黃埔的上將
胡宗南出生於一戶小葯店主之家,六歲喪母,家境清寒,但卻聰慧好學,讀小學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畢業,讀中學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中學畢業後,因家庭經濟窘迫,他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被迫回到孝豐縣立高等小學堂擔任國文、歷史、地理教員。
雖然出身貧寒,胡宗南卻胸懷大志,他的抱負、氣質和心胸一直很受人推崇。擔任教員的時候,除教書外,胡宗南把大多數時間用來閱讀古代史學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年暑假,他游歷了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隨後便斷言10年後,中日必然發生戰爭,恰好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憑他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他在黃埔軍校讀書時被公認為「預言家」。
但這位黃埔「預言家」進校的時候卻不是一帆風順的。當黃埔軍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時,胡宗南決心報名投考。他十分容易地通過了初試,但在復試資格審查的時候,他卻一下子就被從隊伍中拉了出來——取消了考試資格,原因很簡單,胡宗南身高不足1.60米,而且身材瘦小,身體較弱。
這一結果對胡宗南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傷心之後,他慷慨陳詞,責問把他拎出來的考官:「憑什麼不讓我參加國民革命?革命是每個年輕人的義務!個子矮怎麼了?拿破崙的個子也不高,同樣馳騁疆場!校總理孫中山先生的個子也只有1.68米,校黨代表廖仲愷先生更矮嘛!國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
喊聲驚動了另外一個房間里的廖仲愷,廖仲愷感動於他的這種精神和勇氣,於是便寫了一張條子,特許他參加接下來的文化考試。一個月後,黃埔一期學生入學考試發榜,胡宗南被列在備取生一欄中。那時的廖仲愷當然不會想到,這個姓胡的小個子後來成了肩扛3顆金星的上將。
進了黃埔軍校,胡宗南憑借超人的苦練,又由於是校長蔣介石的「老鄉」,很快便鋒芒畢露。在黃埔軍校一期里流傳這么一句話:「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說的是一期生里胡宗南是公認軍事成績最好的。這也是他後來被蔣介石器重的原因之一,蔣介石當黃埔軍校校長就是要拉起自己的嫡系隊伍,自然處心積慮地從教官和學生中收羅各種人才,當然對於胡宗南這種優等生必定要招致麾下。
二、「天子門生」第一人
雖說進黃埔軍校不是一帆風順,但小個子胡宗南卻有驚人的毅力和耐力,在黃埔軍校中,他是最刻苦努力的一個。機緣巧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自己的「老鄉」蔣校長,並得到了他的青睞,成為他嫡系隊伍中的一員。
離開黃埔軍校走上戰場,胡宗南的才能便充分地展現出來了,並成為黃埔一期學生里升職最快的人。1928年4月參加第二期北伐的時候胡宗南便但任旅長,因戰績突出,多次受獎,11月所部在蔣介石校閱中因訓練成績突出,被評為「模範旅」。在後來的中原大戰中也建功立業。到了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就升任第一師中將師長,這是黃埔中最精銳的一個師,成為嫡系中的王牌。同時胡宗南開始建立自己的軍事體系,形成黃埔系「少壯派集團」,以黃埔系「太子」自詡,居蔣介石「十三太保」之首。1936年升任整編後的第一軍軍長。記者范長江采訪他的時候,發現第一軍紀律嚴明,軍長生活樸素,特意寫過報道《胡宗南將軍和他的天下第一軍》。在74軍崛起之前,第1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力。
耐力也是胡宗南受將器重的一個原因。當年身高不足1.6米,其貌不揚的胡宗南,是黃埔同學中年齡最大的一個,當1925年從黃埔畢業任少尉見習時,他已近而立之年。戰亂年間,30歲任軍長、師長者不乏其人,而他卻僅是個少尉見習,換了別人,也許早脫下軍裝掙錢養家去了。但他咬著牙忍住了。他有耐心,有手段,有靠山。他終於熬過來了,成了「天子門生第一人」。
對蔣介石來說,重用胡宗南還是看中了他的忠心,每次出手對付蔣的政敵,胡行動迅速果斷,如在鎮壓兩廣事變時,兵行神速。同時蔣介石也藉此給所有黃埔系師生一個信號,即蔣某人是會重用人才的,黃埔系出身只要死心塌地跟著蔣某人就能飛黃騰達。
三、五個「第一」的崛起
胡宗南是黃埔學生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總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上將軍銜的人。
抗日戰爭時期是胡宗南的頂峰時期,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機遇,他最終成為蔣校長為至親的「門下三鼎甲」。1937年7月7日抗戰爆發,9月2日胡宗南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3日升任第十七軍團軍團長,是黃埔學生中第一個軍團長。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勇猛。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戰開始後,西北胡宗南的第一軍的兩個師先後到達寶山、吳淞、蘊藻浜一帶,與敵激戰。胡宗南日夜在戰場指揮撫巡,從不離開半步,他的部隊因此士氣旺盛,作戰頑強,在毫無工事掩蔽的情況下,遭日軍陸炮及空軍轟炸,依然能苦戰五晝夜,雖官兵血肉橫飛,而寸土必爭,始終守住陣地,愈戰獄勇,胡宗南一聲不叫。後來淞滬會戰的實際指揮者、時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的顧祝同知道了,打電話派部隊來換防。
經過補充兵員4次,接防換防5次,總算頂住了敵人的進攻。但傷亡極其慘重,李鐵軍的第一師,旅長先後傷了3個;團長死傷5個;全師除通信連長外,其餘均傷亡換人。
蔣介石欣賞胡宗南的表現,便在軍長之上設立了軍團長一職,將胡宗南升為第十六軍團軍團長。
憑著在戰場上的勇猛,本來蔣印象就頗好的胡宗南1939年1月14日晉升為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8月4日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1945年1月12日就任代理司令長官,轄四個集團軍、十六個軍、四十二個師、五個特種兵團,計四十五萬人;7月31日被正式任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成為黃埔系學生中唯一的戰區司令長官。
抗戰結束時,胡宗南更是達到了權力的巔峰。他擁兵40萬,勢力遍及中原及西北諸省,直達新疆。一時間,除陝甘寧邊區外,整個中國西北部都是他的地盤,成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更關鍵的是,他極為得寵於蔣介石,在蔣的「十三太保」中,他說話的分量更重些。到日本投降時為止,能夠不等通報直接進去見蔣介石的,除戴笠之外只有四個人,就是陳誠、胡宗南、孔祥熙、張群,其他人包括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都要通報後才能進去,不能直闖。
四、抗日鐵骨不叫苦
抗日方面,胡宗南曾做過積極的貢獻,1938年9月率第一軍參加淞滬抗戰,英勇殺敵,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堅守陣地,寸土必爭。九月四日夜奉命移守楊行至羅店之線,很快又轉進劉行,繼續苦戰半月之久,才調到崑山進行整補。9月中旬第一軍編為十七軍團,胡宗南任軍團長。10月上旬,奉命守大楊,並增援蘊藻濱,原命胡宗南守七天,以待後方部署完成,但堅守了四十二天。蘇州河之役,雖然左右的友軍全部退卻,胡宗南軍部兩個師堅守陣地,屹立未動;並且分兵攔擊,阻敵強渡,以待援軍之至。當時有人說:「桂軍十個師只打一天,只有第一軍能打,該軍兩個師陣地,始終屹立不動雲雲。」11月8日胡部交防於桂軍廖磊,奉命開後方整備,很快又奉命守蘇州河,苦戰數日,才奉命撤退,在轉進的途中,忽遭受溯蘇州河而上是日軍水上挺進隊襲擊。第一軍十六個團,苦戰三月余,補充數次,其中團營長以上負傷前仆後補,多至一百多人,連排長幾乎沒有倖存者。
到了1944年戰局危急時,胡宗南統率所部,曾經進援第一戰區,擊退日軍對西安的進犯;後來也曾讓所部在貴州遏止日軍進攻。1945年3月下旬,日寇進犯五戰區,胡宗南指揮豫西各軍逐次殲滅之。抗日戰爭勝利後胡宗南奉命在鄭州受降,接收豫北豫西等地日軍。
在戰場上,胡宗南骨頭確實比較硬,這也是受蔣介石信賴的原因之一。抗戰時許多國軍將領喜歡一開打就叫苦,求援兵。胡宗南抗戰時硬頂日軍從不主動求援,受到上級好評。國軍高級將領中這樣的人只有胡宗南和孫蘭峰兩個。
五、充當反共打手
當然,作為蔣介石的積極追隨者,在反共上胡宗南也是積極的。為了防止延安中共擴大地盤,胡宗南1941年開始指揮8萬部隊封鎖陝甘寧邊區。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八戰區(朱紹良)副司令長官兼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掌握第八戰區實權,屯兵西北,封鎖、侵犯陝甘寧邊區,號稱「西北王」。
隨著國民政府的冰山崩塌,胡宗南也迅速從其「事業」的頂峰上跌落下來,從陝北敗退到關中、從關中敗退到陝南,從陝南敗退到四川,從四川又敗退到西昌,最後,其部幾十萬軍隊土崩瓦解,煙消雲散,胡宗南隻身逃回台灣。
對於胡宗南節節敗退,以十倍兵力不能消滅彭德懷和中共中央,一般都認為胡宗南昏庸無能,但實際上一方面彭德懷確實有過人的軍事才能,中共中央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此外胡宗南的勝少敗多,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受到蔣介石的胡亂干涉,蔣介石在軍事上的才能遠不如毛澤東,但卻喜歡指手畫腳,妄加干涉,可惜胡宗南對他確實言聽計從,因此失敗也在所難免,可見胡宗南的忠心一方面讓他飛黃騰達,迅速成了蔣面前的紅人,另一方面也讓他在戰場上難以施展手腳。此外,胡宗南的部隊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蔣介石捨不得使用,每逢打仗能躲則躲,這一方面保全了實力,但同時也缺少了實際鍛煉的機會,我們大家都知道,明將強軍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不是養出來的,這也是胡敗的原因之一。當然,眾所周知,胡宗南身邊有被毛澤東譽為「一個人能頂幾個師」有中共地下黨熊向暉偵察情報,胡部所有行動,中共了如指掌,失敗不足為奇。
胡宗南受到蔣介石的器重,乃至躊躇滿志,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擁兵百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但他志大才疏,不懂戰略,對蔣介石盲目服從,部隊被逐個殲滅,逃到台灣又被彈劾,狼狽不堪。因其是反共的急先鋒,所以毛澤東對此人十分痛恨,稱其是愚忠的「西北王」。但他在國民黨中間,生活簡朴,不搞腐敗,對部下也算仁義。但是因為站在失敗的一邊,長期以來成了反面典型人物。其實也算時代的悲劇吧。
六、落寞的晚景
兵敗大陸之後,胡宗南的基幹部隊消滅殆盡,當年曾統帥40萬大軍的他,身邊只剩下了6名隨從。到了台灣,又遭到了彈劾。蔣介石既不滿於胡宗南的喪師失地,同時又感到胡宗南跟隨自己20餘年,無比忠順。權衡利弊,蔣介石最後決定放胡宗南過關。雖然避免了「軍法會審」,但經歷了這一場風波後,胡宗南那「西北王」的歷史也徹底劃上了句號。
1955年9月胡宗南就任「澎湖防守司令部」司令官,晉任陸軍二級上將。但由於陳誠土木系一統台灣,胡宗南再未獲重用。1961年胡宗南身體出現高血糖,並且他的薪水只留1/3給自己和家人,其餘的幾乎都給了部屬,以維持他們的生計。後來其部屬王應文的兒子回憶說,那時有人到胡宗南家裡去,坐沙發都要小心,因為「那個沙發太舊太爛,一不小心會給他坐搖晃」。可見,一生馳騁疆場,叱吒風雲的胡宗南的晚年生活真的凄慘。1962年2月6日胡宗南病情惡化,7日「總統府副秘書長」蔣經國奉父命探望,10日蔣介石親自探望,胡宗南激動萬分,涕淚交流,14日凌晨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終年六十七歲。
1962年2月15日以台晉字第一九八號令,「故陸軍二級上將胡宗南,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僅次於蔣介石的最高軍銜)」,另頒「旌忠狀」,「以永垂式范」,台灣成立以何應欽、顧祝同為正副主任的治喪委員會,移靈台北市極樂殯儀館,17日公祭,蔣介石親自參加祭奠,發表紀念講話,挽「功著旗常」;3月13日頒發「褒揚令」;6月9日安葬於台北陽明山紗帽山麓。
無疑,胡宗南是民國史,特別是民國軍事史上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要深入了解民國軍事史、北伐戰爭史、抗日戰爭史、解放戰爭史、國共關系史乃至台灣近現代史,都不能不研究黃埔系,也不能不了解黃埔系的首領人物胡宗南。
㈡ 求完本的穿越或轉世重生類,國軍抗日題材小說!
《重生之抗戰悍將》《抗日之鐵血山河》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抗日之商人傳說》《抗日之鐵血征程》《抗戰中的新生》《鐵血抗日之1938》《重生之鐵血戰將》《重生之紅星傳奇》《國破山河在》《重生之戰火諜影》《鐵血抗戰》《抗日之鐵血豪情》《大國1942》《重生之星火燎原》,《血魂1937》《抗日之鐵血遠征軍》《抗日之虎膽威龍》
㈢ 重生國軍殘軍的一部小說重生的時後正逃亡路上
重生之我是元首,這本書不錯,講一個現代人重生國民黨殘軍,四處征戰,最後在金三角站山為王,成為元首。他,一個現代大學生,鬼使神差的穿越到了內戰後期,從而成為了共和國的南疆戰神。稱霸緬甸,抗美援朝,越戰風雲,台海一統,解放阿富汗,兩伊攻略等等。有他在,就有一個強勢的中華民族!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夢何時能醒來
轟,一片氣場將周圍的塵土吹的滿天飛舞,也將還在暈炫狀的李連成驚醒,這不是在做夢,以前的夢中沒有這么強烈,難道自己也趕上了穿越大潮?
從剛才的震驚中恢復過來,看著身邊穿著國軍服裝的軍人如沒頭蒼蠅一般亂跑,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適途指揮來進行反擊。難道遇到日軍了,要不怎麼嚇的如此膽顫。
轟,又一顆炸彈在李連成身邊炸開,差點沒有將李連成掀飛,「媽呀」李連成大罵一聲連忙抱頭鼠竄,他可不想莫明其妙的死在戰場上,他還想活著回去見大總統呢,沒准憑借自己的先知可以成就一個將軍呢,然後再娶上幾房姨太太,過著那幸福並且腐敗的生活。
唉,想到這不由一嘆,為啥穿越總是在最危險的地方呢,難到這是上帝對一個穿越者的考驗,如果第一次就掛了,這個人也就沒有必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