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案例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案例

發布時間:2022-04-19 11:54:15

Ⅰ 商標評估機構商標權評估商標權價值評估操作案例

浙江抄羅蒙集團商標價值26億元
----以商標權質押 成功貸款7.8億元

位於浙江寧波奉化江口鎮的羅蒙集團始創於1984年,是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的全國性、無區域、跨行業、現代化的著名大型服裝企業集團,羅蒙西服年銷量居全國第一。西服國內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二。2002年銷售15億元,突破利稅1、2億元,集團還是我國西服出口量最大企業,已累計出口西服500多萬套(件),出口量國內名列第一。集團現擁有固定資產10億元,擁有當今世界一流高新科技服裝生產設備比重98%,高素質從業人員萬余名,公司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羅蒙"現為美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注冊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浙江名牌。
2007年9月經國家權威評估機構010-81870798評估,其商標價值高達26億元,成功在中國農業銀行抵押貸款7.8億元,開創了國內無形資產抵押貸款之最。

Ⅱ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有哪幾種基本方法

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多用於收益法評估。
無形資本是和有形資本對應的,是指具有資本特性的無形資產。無形資本的核心是商譽,此外,還包括企業經營機制、管理能力、關系渠道、營銷網路、頻道資源、頻率資源、欄目品牌、節目形式和內容、播出時間等等。在西方發達國家,無形資本已成為傳媒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有的企業無形資本的價值甚至數倍於有形資本。
傳媒無形資本運營,是指傳媒對自身所擁有的各類無形資產的使用進行運籌和規劃,通過融資、對外投資等活動使其合理流動,實現價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動。無形資本運營是傳媒整個經營活動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世界范圍內兼並、重組浪潮風起雲涌,無形資本運營正在成為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手段。
在傳媒業,無形資本經營比有形資本經營具有更大的運營空間。傳媒業無形資產的升值比起其有形資產的擴張來說,可以具有更高的速度、可以具有更大的空間,一些國際知名傳媒業的無形資產大於甚至幾倍於其有形資產,就是例證。如迪斯尼品牌的價值為325.91億美元,占其市值的54%。特別是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資金短缺是傳媒業發展的長期障礙,有形資產的擴張受到了許多制約。這樣,以有限的資金,巧做無形資本經營,是傳媒業快速成長的途徑。無形資本經營是傳媒資本運作的高級階段。高明的資本運作主要是利用無形資本經營,減少資本的投入,即以無形資本輸出為手段,在更大的空間和范圍內實施控股參股,通過無形資本運營代替有形資本投入。實現少投資甚至不投資也能收購企業、合資企業或戰略聯盟。知識經濟的到來,一方面使傳媒業無形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例越來越大,無形資本日益成為創造財富的主動力。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全球化,刺激了世界各地對國際品牌的需求,加速了無形資本在全球的擴張。微軟這種以無形資本為主的公司成為近十年來世界成長最快的公司,就是一個例證。

Ⅲ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專家有哪些建議

第三屆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2018年6月23日在濟南舉行,來自中國知名高校、研究機構、文化企業的130餘位專家學者就文化產業發展進行研討,獻策山東文化產業向園區化、品牌化發展,助力該省新舊動能轉換。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已連續舉辦三屆,構築了政、產、學、研、商相結合的高端交流平台。濟南大學副校長劉宗明在致辭中介紹說,此次論壇的舉行,推動了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學術研究,促進了學術界和實業界的互動交流,對解決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山東正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做好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實現文化資源價值轉換,應該從政策引導、模式創新、權益保護上實現「三個突破」。山東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處長王濤指出,該省將加大文化企業無形資產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出一批百姓喜愛的文化精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推動山東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Ⅳ 文化創意產業的資產評估問題

成本法
市場法
收益法
割差法
超額收益法
分成率法
採用成本法對資產進行評估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兩點:一是資產的價值不會超過其重置時的費用。二是資產的價值是一個變數,即資產的價值隨資產本身的運動和其他因素的變化而相應變化。
被評估資產評估值=重置成本-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或:被評估資產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知識產權資產的重置成本可由兩種途徑取得:
以歷史成本為依據,調整得到重置成本。
以現行價格用核算方法得到重置成本。

必須具備以下前提條件:
被評估資產必須是能用貨幣衡量其未來期望收益的單項或整體資產 ;
資產所有者所承擔的風險能夠量化。

資料來源: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感謝我吧,很珍貴的,不過很少行外人看懂

Ⅳ 如何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創新人才供給
創新人才供給,還應當將文化領域智庫建設提升到國家高度,將文化領域雙創人才培養上升到國家戰略。大力推動理論創新,突出應用對策研究,充分發揮思想庫作用,尊重規律、科學管理。還要以文化發展需求和人才雙創需求為導向,促進各類創新要素流動與優化配置,滿足雙創人才的創新創業需求,形成「市場牽引、需求導向、資源整合、要素協同、產業輻射」的全鏈條、全要素的運行模式。

(二)提升科技供給
一方面要加大文化科技創新投入。增加文化科技創新資料庫和平台建設投入,加大對高校和其他文化研究機構的應用型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扶持文化創意研究機構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科技創新轉化。充分釋放以高校和院所為主體的知識創新體系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實現創新價值、創新驅動發展。
(三)優化資本供給
有效的資本供給是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釋放市場投資主體活力的供給。優化資本供給,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文化領域雙效統一特殊性的前提下,在一些特殊文化領域實現政府引導,分類對待。如博物館、圖書館等非營利性的公益性文化行業,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個性的高雅藝術,如國粹京劇等,要在保證全方位投入、引導的情況下,政府重點扶持。

優化資本供給,還需要不斷繼續優化文化領域資本市場環境,完善文化領域資本市場機制。一方面要鼓勵官產學研金共建創新聯盟,促進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和企業設備投資改造。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化負面清單制度,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落實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注重突出文化企業的特點,體現文化領域不同行業的發展范圍、特徵及其特殊性。
(四)加強長期規劃供給
加強長期規劃供給的核心是轉變規劃觀念和規劃實施思路,由注重眼前的短期規劃逐漸向寓短於長、以長促短的設計規劃的供給進行轉變。長期規劃的實施重點是在踐行規劃的過程中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必須認識到,文化領域的規劃落實,是以文化制度改革為龍頭、文化發展結構優化為關鍵,攻堅克難地解放文化生產力、釋放文化發展活力的一種長期行為。
(五)增加面向全球的資源供給
供給側的改革顯然不僅僅是拘泥於提升國內市場的供給水平,還包括了對國際需求的供給水平的提高。有效擴大需求,當然不僅僅是國內需求,也包含了增加的更多的國際市場的需求。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布局思路的文化產業全球布局至關重要。

Ⅵ 求無形資產評估的相關參考文獻,需要3個以上。需註明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

只要到圖書館隨便一查就有很多呀
或者到知網查。
[1]薛芊,. 無形資產評估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現代會計,2000,(4).
[2]賈鴻怡,. 談專有技術無形資產評估應進一步研究的問題[J]. 現代會計,2000,(1).
[3]周波,. 無形資產評估的規范[J]. 現代會計,2000,(3).
[4]高建來,. 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應用問題探討[J]. 現代會計,2009,(3).
[5]張秀雲,張緒成,修峰,. 淺論無形資產評估[J]. 經濟研究導刊,2011,(34).
[6]金奕敏,夏虹,. 期權定價理論在技術型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 技術與市場,2011,(2).
[7]李小娟,. 收益現值法在農業無形資產評估實踐中的應用[J]. 經濟研究導刊,2011,(4).
[8]李志君,. 道路客運班線經營權作為無形資產的評估研究[J]. 交通企業管理,2011,(2).
[9]李小娟,倫麗珍,. 農業無形資產評估方法及模型構建芻議[J]. 財會通訊,2011,(2).
[10]劉偉偉,周朋朋,. 無形資產評估市場法的經濟角度研究[J]. 中國證券期貨,2011,(2).
[11]姜潔,. 論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 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3).
[12]李靜,. 試論圖書館無形資產評估制度的創建[J]. 圖書館雜志,2011,(5).
[13]姜玉勇,. 巧用函數求取無形資產評估中的參數[J]. 中國資產評估,2011,(6).
[14]楊梅,. 無形資產評估的若干問題思考[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6).
[15]辛玉娟,. 公允價值的應用對無形資產評估的影響[J]. 東方企業文化,2011,(2).
[16]王玉明,. 無形資產評估之國際發展評析[J]. 中國-東盟博覽,2011,(5).
[17]沈麟,. 淺論企業客戶類無形資產的評估與管理[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9).
[18]張麗英,. 對無形資產評估問題的思考[J]. 經濟師,2011,(9).
[19]唐艷,. 我國無形資產評估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 財會研究,2011,(13).
[20]崔勁,. 我國無形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的發展與完善——《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發布有感[J]. 中國資產評估,2011,(9).
[21]劉毅,. 淺議我國無形資產的評估失真原因及對策[J]. 中國證券期貨,2011,(9).
[22]畢小燕,. 計淺議計量外的無形資產的評估[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
[23]楊淋淋,高建來,. 無形資產評估中折現率確定方法探析[J]. 財會通訊,2010,(4).
[24]李先瑞,. 文化創意企業無形資產評估問題探討[J]. 國際商務財會,2010,(2).
[25]黃華,. 圖書館無形資產評估論[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4).
[26]蘭巧玲,. 論無形資產的評估[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1).
[27]劉偉,. 淺析無形資產評估[J]. 廣西輕工業,2010,(5).
[28]成文,. 無形資產評估風險及防範[J]. 消費導刊,2010,(7).
[29]崔勁,. 撫今追昔 開拓創新——回顧無形資產評估准則的發展歷程[J]. 中國資產評估,2010,(7).
[30]張毅,. 文化創意企業無形資產評估問題探究[J]. 中外企業家,2010,(4).

Ⅶ 到2017年,我國資產評估行業正式發布的資產評估准則有多少項

目前現行的資產評估的法律及准則如下:基本准則及中評協2017年30-54號2017年10月1日開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2016)
資產評估基本准則(財資[2017]43號)
資產評估職業道德准則(中評協[2017]30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程序(中評協[2017]31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報告(中評協[2017]32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委託合同(中評協[2017]33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資產評估檔案(中評協[2017]34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利用專家工作及相關報告(中評協[2017]35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企業價值(中評協[2017]36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無形資產(中評協[2017]37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不動產(中評協[2017]38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機器設備(中評協[2017]39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珠寶首飾(中評協[2017]40號)
資產評估執業准則——森林資源資產(中評協[2017]41號)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2號)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指南(中評協[2017]43號)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中評協[2017]44號)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中評協[2017]45號)
資產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指南(中評協[2017]46號)
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6]14號)
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7號)
資產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8號)
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49號)
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0號)
商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1號)
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2號)
投資性房地產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3號)
實物期權評估指導意見(中評協[2017]54號)
資產評估機構以投標方式承接評估業務指導意見(中評協[2014]223號)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1號——金融企業評估中應關注的金融監管指標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2號——金融企業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資產評估方法選用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3號——金融企業收益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4號——金融企業市場法評估模型與參數確定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5號——壽險公司內部精算報告及價值評估中的利用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評估報告披露
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7號——中小評估機構業務質量控制

Ⅷ 求無形資產的評估風險及控制的一些文獻資料

無形資產評估的風險及控制

內容提要:

無形資產評估由於存在大量復雜的不確定因素,導致了評估風險的存在。本文就不同評估方法中存在的種種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並就如何減少風險提出了一些建議。此外,本文還提出無形資產資本化途徑是股權化和證券化,而這兩者都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確定其價值。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所有制形式單一,幾乎不存在產權轉讓,也就沒有確認無形資產的經濟環境。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開始走上了與世界經濟接軌之路,要素市場逐步形成與發展,並培育出企業產權變動的土壤。現代企業可以被認為是消耗有形資產,形成無形資產的經濟組織。無形資產的資本化要求越來越突出,其資本化途徑是股權化和證券化,而這兩者都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確定其價值,這就需要進行評估。無形資產評估難度較大,因為它存在大量復雜、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導致了評估風險的存在。

一、評估風險

1.重置成本法

用重置成本法評估無形資產的公式為:評估價值=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成新率。

以歷史成本為依據,調整得到重置成本,這樣得到的重置成本是不準確而有風險的。首先,無形資產的形成過程較為復雜,而且時間通常較長,目前財務上對其核算也不嚴格(基本沒有完整的核算資料),這就是無形資產歷史成本的不完整性、弱相對性及虛擬性。其次,開發無形資產所耗費的資產與無形資產形成的價值沒有直接的聯系,有些無形資產開發時耗費巨大,並不能得到較好的收益;而有些無形資產形成時不一定花費很大的資金投入,卻能獲得可觀的收益。

以現行市價和費用標准估算重置成本:無形資產重置全價=∑物化勞動消耗量×現行價格+∑活勞動消耗量×現行費用水平。根據計算原理,這些物化勞動及活勞動的消耗量反映的是社會平均水平,在無形資產的形成過程中,這些實際消耗量難以區分或量化,另外,無形資產大都是非標準的,可以參考的社會平均消耗水平很難得到。

成新率難以確定。無形資產不存在有形磨損,只能根據其效用與時間的關系來推算,在這點上無形資產通常表現出的是一種非線性關系。有的無形資產是非線性遞減(如技術型無形資產),有的無形資產在一定時間內呈非線性遞增(如商標、商譽等)。有的學者推薦採用無形資產依附產品的壽命周期來估算,但產品壽命周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許多無形資產同時與若干產品相聯系,測算時不具有可分性。

2.市價法

市價法評估的風險在於無形資產產權交易市場不完善,不成熟,信息匱乏,交易案例很難找到。絕大多數無形資產具有壟斷性,在市場上難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評估參照物。無形資產的非標准性,使我們很難確定不同商標、不同商譽、不同專利、不同專有技術條件下的價格差異。

3.收益法

即使被公認為最適合無形資產評估的收益法也由於其方法本身的技術要求而存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評估范圍的界定。資產評估范圍不僅直接決定了評估的工作范圍,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測算評估結論是否成立。無形資產評估范圍的界定困難,主要因為在時間上難以對技術資產的經濟壽命進行可靠的測定。對一種新的技術型無形資產來說,它的經濟壽命是隨著技術開發的深度而不斷延伸的,用現行的法定年限或協議年限去測定,實際上忽略了無形資產的可持續利用性。因此,我們常在評估中結合有形資產去界定無形資產的評估范圍。但有形資產會隨著投入規模的大小而變化,這使得「評估范圍」難以界定。

二是收益期的確定。確定無形資產的收益期,一要考慮法律合同壽命,二要考慮經濟壽命。我們常常以法定或協議的有效年限為依據,但是無形資產的收益期要受技術進步和使用頻率的影響。假如一項技術型無形資產法定有效期為50年,但實際上3、5年後就會完成技術更新,原有的技術即使繼續受法律保護,但已不再具有先進性,不能再為所有者帶來超額利潤。有的無形資產具有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特性,如一些技術型無形資產的收益期隨其開發、升級而得到延長。還有一個問題是無形資產的獨占性。當一項無形資產被所有者獨占時,可以較為清楚地確定收益,但是隨著技術廣泛傳播,價格、成本方面的獨占優勢逐漸喪失,收益期相應減少。

三是收益的預測。無形資產必需依附於直接的或間接的物質載體來表現它的價值,其收益是一種超額收益。這種超額收益主要指:由於無形資產的存在使企業相關產品的產量、銷量增加或產品價格提高,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由於無形資產的存在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形成了生產經營費用的節約額;自創無形資產的存在和應用節約了無形資產特許權使用費。對無形資產未來收益預測是否准確,直接影響到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而收益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使得收益的實現帶有極大風險。例如目前沒有贏利或是贏利甚微,這意味著無法根據現在的贏利狀況來預測未來的贏利水平。缺乏歷史數據,缺乏一定數量的經營信息,這對評估師來說,預測和推斷將缺乏有說服力的依據。

四是收益分成率的測定。無形資產必須與有形資產相聯系,它不能獨立產生經濟效益。我們在預測收益時,將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放在一起,然後通過收益分成率這個指數將無形資產的價值從綜合價值中分離出來。由於直接測定無形資產的分成率較為困難,我們通常先測算有形資產的分成率,再計算無形資產分成率。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分離出來的收益並不單是一種無形資產帶來的,它是除有形資產以外各種無形資產價值的綜合反映。

無形資產評估還具有一些其他的風險,如國家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規劃及地區發展政策對無形資產使用的影響;市場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無形資產的市場供求及無形資產的競爭情況,包括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無形資產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標准;無形資產的使用狀況、機會成本;客戶背景、行業性質、經濟規模、管理水平、經營前景;客戶對評估結果的期望值、時間要求等;政府部門行政干預;機構管理混亂,操作不規范,未形成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評估人員法制觀念、職業道德、工作經驗等方面的欠缺,等等。

二、評估風險的控制

各種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都存在風險,在進行評估時,首先要注意方法的選擇。對於資產特性比較簡單,以成本攤銷為評估目的,側重現實可用程度的無形資產的評估,可用成本法或市場法。對於資產特性比較復雜,以轉讓、投資為目的,強調資產未來使用效果的無形資產,可採用收益法。在收益法評估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詳細了解被評估資產的基本狀況。包括:無形資產的取得過程、歷史沿革和公司概況;無形資產的產權狀況;公司經營環境及市場情況;相關法律、法規、及會計特別規定等;相似無形資產的最新狀況。

2.加強對數據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由於收益法是預測未來收益並折現的方法,而無形資產在收益、受益期、收益分成率預測等方面又存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在評估時一定要重視數據資料的來源及分析。對歷史資料的真實性嚴格審查,盡量減少猜測和假設。由於不可能得到十分完整的市場資料,因此應從多方面考慮發生某種誤差的可能性和適當的處理措施,避免在模型問題上走捷徑,要將模型建立在歷史財務報表的基礎上,並充分了解企業財務報表中會計和稅務的復雜性,避免重復計算資產。

3.盈利預測。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的核心部分是盈利預測,其結果的准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評估結果。預測必須建立在對被估資產收益狀況詳細了解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多地獲取歷史的會計資料、主要收益來源及主要成本項目的變動情況、結構情況。基礎資料應該不少於三期的歷史數據及不少於五期的預測數據。預測後,還要對盈利預測的基本假設、相關數據的來源及可靠程度、預測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復核。復核應當堅持謹慎性原則,對各項目的變動趨勢有充分合理的解釋。

收益預測要充分依靠被估單位的財務資料。未來收益的計算應以產品的生產銷售為中心進行,整體資產評估時,收益的計算應以企業全部經營活動收益為中心。被估資產往往只是在某些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中使用,也可能是在生產經營中的某個環節使用,而企業的財務資料是整體經濟活動的反映。這就需要進行「剝離」,將使用的被估資產的財務資料分離出來,最好的方法是剝離後形成一套完整的「模擬」損益表、成本表、資產負債表,這樣就需要被估單位有素質較高的財務和管理人員配合。我們在無形資產評估實踐中,採用了剝離方法,體會到只要進行詳細的工作,做到這一點並不十分困難,千萬不能隨主觀臆斷,編造希望達到評估值的超額收益資料。

在考慮收益額時,要確定該無形資產產生收益的最合理的生產規模和銷售數量。對一項技術應用的預測應以最佳市場背景為依據。這里的最佳並不是最大,而是指技術推廣應用的現實可能性,要根據技術滲透的一般規律綜合分析預測。它受無形資產本身特點、產品替代性、技術市場以及區域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政治、文化、歷史等諸多因素影響。

超額收入不能簡單等同於超額收益。有些無形資產即使規格型號完全相同,其內在質量也有所不同,成本也不會相等。如注冊商標的所有人或使用人為了使自己商標的內在質量優於其他同類產品,在使用特種技術、配方、選料、款式設計、包裝、開拓銷路、佔領市場等方面的勞動和費用均有較大的差別。

4.無形資產的分成率確定。無形資產分成率的確定方法一般有邊際分析法、約當投資分成法、成本加權平均分析法等。在評估實踐中常有這種情況,獲得和運用某無形資產是該企業正常經營必不可少的條件,特別是使企業起死回生時更為典型。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採用邊際分析法,要得出無形資產收益期追加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會遇到以下難題:(1)認為沒有該無形資產的貢獻企業瀕臨死亡,將生產利潤全部或大部分歸於超額利潤,誇大了無形資產的超額利潤。(2)按行業平均利潤率為標准確定超額利潤,企業雖然起死回生,但利潤率仍低於或等於行業平均利潤率,這樣就低估了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由於無形資產與其它資產的作用往往水乳難分,採用約當投資分成法較為合適。

5.無形資產收益期的確定可以採用法定年限法、更新周期法、剩餘壽命預測法。

6.折現率的口徑要與預期收益口徑保持一致。當以無形資產投資為目的時,可以以被投資項目所在行業的基準收益率加上風險調整值作為折現率。行業基準收益率由國家計委定期公布。風險調整值的確定要考慮無形資產的種類、特點和風險大小等因素具體分析。預期收益不確定性較大的無形資產在評估時應採用比預期收益不確定性較小的無形資產更大的風險調整值。

當以無形資產轉讓為評估目的時,可以以無風險報酬率加上風險報酬率作為折現率。在實踐中,可以選用風險報酬系數法等方法來確定。

除此之外,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加強對國家宏觀政策的正確理解,對已取得資料的再認識。在評估中,對國家宏觀政策,行業性、社會性的資料,必須正確理解,謹慎推敲,不可主觀臆斷,否則不可控風險因素也就無法避免。

2.完善無形資產評估的立法,統一管理。財政部於2001年7月23日發布了《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該准則規范了無形資產的評估和相關信息的披露。這一準則的出台對於減少無形資產的評估風險,規范無形資產的評估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3.加強業務及質量管理。評估機構要認真貫徹國家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努力使評估過程規范化,把風險意識放在首位。不惟利是圖,不做超過自身業務能力的項目,不受委託單位的影響而違規操作,不受政府行政干預而接受評估風險大的項目。

4.評估人員要提高執業水平、加強風險意識。評估人員應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執業原則,遵循操作規范,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技術,不斷研究評估理論,提高評估質量,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風險意識,減少評估風險。

Ⅸ 國內外文化企業怎麼評價其無形資產

(四)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無論是否滿足資本內化容條件,均應先在「研發支出」科目中歸集,期末,對於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研發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但尚未完成的開發費用,繼續保留在「研發支出」科目中,待開發項目完成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時,再將其發生的實際成本轉入無形資產。外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研發過程中應予資本化的項目,先計入「研發支出」科目,其後發生的成本比較上述原則進行處理。

Ⅹ 2016年中國文化發展呈現出哪些顯著的特點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16年全國省市文化產業的均值達到了73.71,比2015年的73.65略有上升,且從2010年起,年平均增速1.08%。其次,東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較高,但中西部增速較高。這表現在,2016年綜合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中,除四川、江西以外,其餘均位於東部地區;增長最快的10個省市中,有8個位於中西部地區。最後,從均衡度來看,2015-2016年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說明文化產業的生產力、影響力、驅動力均衡發展。

一、文化產業關鍵環節積極創新

1、文化與科技融合成風向標,新興業態不斷拓展

2016年,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日益緊密和深化。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二級指標科研環境指數得分為70.79,和2015年相比繼續提高,科研投入和技術應用都邁上更高台階。

具體表現如下:首先,VR技術、AR技術、虛擬增強技術、人工智慧等在文化之間的交互和融合不斷深入。網路、阿里、騰訊、小米、樂視、暴風、愛奇藝、360甚至芒果TV均積極謀劃VR布局,為「VR元年」錦上添花。其次,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不斷推進,對文化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文化金融與國家戰略、文化經濟活動密不可分

2016年,各級政府出台文化金融相關政策,形成導向性影響,也吸引了社會資本對文化金融的關注度。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二級指標文化資本指數得分為76.74,普遍高於其他同級指數,而且各省市分值差較小,說明全國文化金融在政策引導下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具體表現如下:首先,財政部文化司成立,從文化司的職能涵蓋范圍看,大文化產業和融合性產業的政府財政視角將越來越明朗;其次,財政部下達44.2億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有力地支持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且專項資金實施方式確定為「基金化+重大項目」模式;再次,文化行業首次納入國家PPP推廣戰略,促進了文化領域的投融資創新嘗試;最後,文化企業上市熱潮高漲,截至2016年11月,全國共有1192家文化企業掛牌新三板。總體上,文化金融的發展越來越深入。

3、文化企業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強

2016年,我國文化企業更加註重品牌建設,品牌價值鏈開發,品牌認知度、影響力和輻射力等因素。

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二級指標社會影響指數得分為75.91,和2015年相比有所提高,說明文化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不僅BAT互聯網巨頭馳名中外,其他一些優秀文化企業自主品牌也在APEC、G20等重大國際會議中驚艷亮相,在發揮品牌價值的同時,提升了我國文化企業品牌的國際話語權。

4、文化消費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

2016年,我國文化消費市場活躍。具體表現如下:首先,文化消費持續增長。根據「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6)」,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5年的81.5,平均增長率為3.4%。其次,文化消費各環節都在改善和優化中。文化消費環境、文化消費意願、文化消費能力指數、文化消費滿意度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文化消費環境指數上升速度最快。

最後,文化消費政策利好進一步擴大。2016年,文化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第一批共兩次先後設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共45個,有力地拉動了文化消費的增長。

5、IP開發熱潮持續

2016年,IP繼續呈井噴之勢。互聯網、影視等各類資本強勢進駐IP產業鏈,使得IP站在了內容時代的潮頭之巔。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6)」,二級指標市場環境2016年得分為78.32,比2015年有小幅上漲,說明版權資產運營管理正在不斷完善。

首先,IP跨界成熱點。原創文學、游戲、影視、卡通形象等優質IP廣受關注,尤其是影游跨界IP,憑借「懷舊」「情懷」等情感體驗,與消費者保持了良好互動,創意營銷吸引了粉絲共鳴,逐漸成為資本新寵。其次,IP開發也受到專門法律法規的保護。2016年4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制定並發布了《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為文化企業版權資產運營管理提供支持,促進了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這一全價值鏈條的逐漸完善。

二、文化產業重點行業百花齊放

1、電影產業發展回歸理性

中國電影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同比增長48.7%的爆發式階段後,於2016年進入平緩增長的「新常態」。

首先,電影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文化產品。根據「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6)」,電影在受歡迎的文化產品中排名第一。其次,電影票房進入理性增長期。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增幅收窄,國內票房市場規模穩定在了450億人民幣左右,同比增幅只有2.1%。最後,法制環境進一步優化。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這一里程碑式法律的出台,使電影市場有法可依,逐漸規范。

2、數字創意產業迎來重大政策利好

2016年,國家加大對數字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數字創意產業首次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獲得重大利好政策,將進入高速發展期。

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5%。數字創意產業,成為要重點培育的5個產值規模達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

3、音樂產業IP至上,互聯網平台爭霸不斷

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更進一步地邁向成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

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亮點:首先,在線音樂並購整合,格局大變。2016年7月15日,QQ音樂與海洋音樂合並,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充分發揮版權集成優勢,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這樣一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阿里音樂構成了在線音樂的「新三國」格局,競合博弈,謀求共贏。其次,「音樂+消費」「音樂+影視」「音樂+直播」「音樂+電商」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為音樂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4、游戲、電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2016年,我國網路游戲產業整體呈現快速、穩定的良好發展態勢。一是產業鏈日益完善,產業環境逐漸成熟;二是在游戲品種、數量、題材類型、市場規模和從業人員數量等方面,都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三是本土原創網路游戲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四是游戲直播、影游融合成為游戲行業發展新模式。

根據「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6)」,游戲行業的受歡迎程度相比2015年,提高了10%左右。2016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655.7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電子競技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04.6億元,佔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的30.5%。

5、國產動漫發展迅速,二次元潛力無限

2016年,國產動漫發展迅速,不僅出現了《十冷》《大聖歸來》等優秀動漫作品,而且催生了規模持續擴大的二次元經濟。

首先,原創動漫公司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原創和資本的完美組合,推動了國產動漫迅速發展。A站、B站分別劃歸阿里、騰訊旗下,奧飛動漫9億全資收購「有妖氣」,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其次,不斷增長的用戶規模成為二次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中年輕用戶是主力。

6、文化旅遊市場競爭激烈,特色小鎮成為新亮點

2016年,我國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除主題公園、旅遊演出、文化藝術園區等旅遊新業態之外,特色小鎮獨具競爭優勢。根據「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6)」,與2015年相比,2016年文化旅遊的消費人數增幅較大,在十大文化產品/服務的消費支出水平方面,文化旅遊位居第一。

隨著「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這一國家目標的提出,文化旅遊市場又將迎來新的繁榮期。在首次入選的127個小鎮中,有100個與文旅產業有關,佔比78.74%。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特色小鎮,基本都與文旅產業開發有關。特色小鎮嫁接特色旅遊,為文化旅遊發展提供了新方向。

7、網路直播成為大潮流

2016年,堪稱網路直播元年。一方面,網路直播行業呈現井噴狀態。國內提供互聯網直播平台服務的企業超過300家,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市場營收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

另一方面,網路直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違規現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文化部先後採取各種政策措施加以嚴肅整頓、積極引導,網路直播有望走上追求優質內容的專業化發展之路。

概而言之,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鏈結構不斷優化,附加值顯著提高。產業鏈前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IP跨界成為內容原創動力;產業鏈中端受VR、「互聯網+」等技術革命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大幅度提升;產業鏈末端文化企業發力品牌建設,文化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此外,人才、資金、版權等文化產業要素市場不斷完善,為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如是,關鍵環節積極創新,重點行業百花齊放,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逐漸有了新動能、新成就、新機遇~

閱讀全文

與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