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礦權可以抵押嗎
探礦權可以抵押的。
在探礦權、采礦權抵押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債權人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物價值的,抵押人應委託評估機構評估抵押物。
2.探礦權、采礦權設定抵押,探礦權、采礦權人應持抵
押合同和探礦權、采礦權許可證到原發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探礦權、采礦權抵押關系解除後20日內,探礦權、采礦權人應書面告知原發證機關。
3.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申請實現抵押權,並從處置的探礦權、采礦權,所得中依法受償。新的探礦權、采礦權申請人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當事人應依法辦理探礦權、采礦權轉讓、變更登記手續。
4.采礦權人被吊銷許可證時,由此產生的後果由債務人承擔
采礦權抵押備案登記審批
法定依據
1、《礦產資源法》
2、《擔保法》
3、《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41條)
4、《礦產資源實施細則》
5、《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6、《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
7、《河北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辦理程序
1、申請人提出申請
2、審批大廳接受申請、登記、受理、審查
3、主辦處室審查申報資料
4、承辦人提出審查意見
5、審查、復核
6、局領導簽批
7、向申請人發准予備案通知書
8、備案登記、發備案意見書
申報材料
1、抵押備案申請;
2、由有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出具的采礦權無爭議的證明材料;
3、由采礦登記機關出具的抵押申請人按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及采礦權價款的證明材料;
4、由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機關有關礦產資源補償費繳納情況原證明材料;
5、由資源稅徵收管理部門出具的資源稅繳納情況的證明材料;
6、在國家出資形成的礦產地內的采礦權,由國務院地礦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認定的評估機構出具的礦權價值的證明材料
7、國有資產部門批准抵押的文件;
8、抵押合同;
9、采礦許可證正本復印件。
B. 采礦權價款如何收費的
采礦權價款是指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內定向采礦權人收取容的價款。采礦權價款法人收取標准:采礦權價款以國土資源管理機關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一次或分期繳納,采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此外,國土資源部登記發證的礦業權,采礦權價款在3000萬元以下的,價款原則上一次性繳清;由地方登記發證的礦業權,采礦權價款一次性繳清的標准,是由各省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的。分期繳納價款的采礦權人,應在價款評估備案後2個月內,向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交申請和分期繳款方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分期繳納價款的期限、金額等進行審核後,發出「繳款通知書」。
C. 采礦權價款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
第十一條 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專全部納入國家預算屬管理。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計劃主管部門制定。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D.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來是國家將礦產資源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收費標准: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部分特別規定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可申請減繳或免繳,具體請參見《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辦法》(國土資發[2000]174號)。
表1-1 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E. 采礦許可證辦理需要多少錢
以江西省舉例說明:
1、采礦登記發證費大型礦山500元/個、中型礦山300元/個、小型礦山200元/個,國家物價局財政部門[1992]價費字251號;
2、采礦權使用費:根據國務院241號令按面積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1號)
第九條國家實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l000元。
第十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礦產地的采礦權的,采礦權申請人除依照本辦法第九條的規定繳納采礦權使用費外,還應當繳納經評估確認的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一次繳納,也可以分期繳納。
(5)河北省采礦權使用費擴展閱讀
辦理采礦許可證需提供以下資料各4份:
一是采礦權申請登記書;
二是礦區范圍圖、儲量計算圖、採掘工程平面圖;
三是有設計資格單位編制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評審意見;
四是當地礦山安全監督部門對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安全部分的評審意見;
五是開采礦產資源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及環境部門的審批意見;
六是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確認意見;
七是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企業加蓋公章);八是采礦權價值評估報告及確認(備案)書;九是申請人辦礦資質證明材料。
F. 什麼是采礦權使用費
采礦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由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徵收,采礦權人是繳費義務人。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令〔1998〕第241號)第九條規定:國家實行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G. 采礦權使用費 怎麼 在 國土資源部網站 查
根據《礦產資源開采管理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版礦區范圍的權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比如礦區面積為2.123平方公里,則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每年都需要繳納2123元的采礦權使用費。這筆費用一般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在每年年檢的時候收取。在國土資源部網站上應該是查不到的。
H. 河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是國土資源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央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嚴格土地管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緊密結合國土資源工作實際,提出了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明確了「七個具備」的努力方向,建立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並以此為動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緊緊圍繞更快更好地發展這個目標,毫不鬆懈、積極有為地依法做好國土資源工作。2005年是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工作力度最大、成效最大的一年。
●主動融入全省經濟發展的大局中,國土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保障程度創歷年最高。
●大力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礦產資源管理的力度為歷年最大。
●加強國土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步伐為歷年最快。
●努力建設「和諧國土」,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深入開展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依法行政和服務社會的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河北省土地調查面積1 884.34萬公頃(28 265.08萬畝)。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2005年河北省主要地類面積為:農用地1 306.56萬公頃(19 598.44萬畝),其中,耕地641.04萬公頃(9 615.57萬畝)、林地439.29萬公頃(6 589.31萬畝)、園地60.93萬公頃(914.02萬畝)、牧草地81.02萬公頃(1 215.24萬畝)、建設用地173.25萬公頃(2 598.76萬畝),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49.85萬公頃(2 247.75萬畝)、交通用地10.88萬公頃(163.16萬畝)、水利設施12.52萬公頃(187.85萬畝);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349.33萬公頃(5 239.9萬畝)、其他土地55.20萬公頃(828.01萬畝)。
與2004年相比,耕地減少0.68%,園地增加5.98%,林地增加0.86%,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增加1.57%,交通用地增加6.48%,未利用土地減少1.64%。
在土地調查面積中,耕地佔34.02%、林地佔23.31%、園地佔3.24%、牧草地佔4.30%、其他農用地4.4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佔7.95%、交通用地佔0.58%、水利設施佔0.66%;未利用地佔21.47%。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在農用地中,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分別占農用地的49.07%、33.62%、4.66%、6.20%、6.45%(圖1)。
圖1 2005年農用地各地類情況
(1)河北省2005年耕地減少去向分析 全省耕地減少7.98萬公頃(119.72萬畝)。其中:①建設佔用耕地。建設佔用耕地2.07萬公頃(31.11萬畝),本年度實際佔用耕地0.60萬公頃(8.97萬畝),更新調查流量1.47萬公頃(22.14萬畝)。②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2.05萬公頃(30.75萬畝),佔耕地減少總量的25.69%。③生態退耕。生態退耕還林還草3.76萬公頃(56.34萬畝),佔全省耕地減少總量的47.12%。④災毀。災害毀地減少耕地0.10萬公頃(1.51萬畝)。
(2)河北省2005年耕地年內增加來源情況分析 2004年全省共增加耕地3.55萬公頃(53.32萬畝)。其中:①通過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增加耕地2.08萬公頃(31.16萬畝),佔全省耕地年內增加總量的58.44%,其中本年度實際增加耕地0.60萬公頃(8.99萬畝),更新調查流量增加耕地1.47萬公頃(22.14萬畝)。本年度實際增加耕地0.60萬公頃(8.99萬畝)中,通過土地開發,增加耕地0.53萬公頃(7.97萬畝),占總數的88.7%;通過土地復墾,增加耕地0.04萬公頃(0.57萬畝),占總數的6.4%;通過整理增加耕地0.03萬公頃(0.44萬畝),占總數的4.9%。②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耕地1.46萬公頃(22.16萬畝),佔全省耕地增加總量的41.56%。
2.建設用地
2005年全省審批建設用地和征地面積較2004年有所下降。全年共審批建設用地8 067.00公頃(農用地5 839.12公頃,耕地4 704.01公頃),比2004年減少10.7%。其中,分批次建設用地3 058.89公頃,佔37.91%;單獨選址建設用地5 118.43公頃。
全省審批建設用地中,國務院批准建設用地面積1 899.65公頃(農用地1 463.67公頃,耕地1 325.19公頃),比2004年減少了67.26%。省政府批准建設用地面積6 167.35公頃(農用地4 375.45公頃,耕地3 378.82公頃),比2004年增長90.84%。
2005年度全省共批准征地總面積7 573.54公頃,其中農用地5 762.56公頃(耕地4 874.61公頃),同比減少6.9%。征地總費用412 658.36萬元,同比增長21.02%;安置農業人口84 540人,同比增長9.49%。國務院征地總面積1 760.08公頃,占總征地面積的23.24%。其中農用地1 428.21公頃(耕地1 318.01公頃),征地費用67 238.63萬元,占征地總費用的16.29%;安置農業人口25 124人,占總安置農業人口的29.72%;省政府征地總面積5 813.46公頃,其中農用地4 334.35公頃(耕地3 556.60公頃),征地總費用345 419.73萬元,安置農業人口59 416人。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全省驗收的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項目510項,涉及土地面積38 500.16公頃,增加農用地16 887.41公頃,增加耕地14 805.17公頃,增加建設用地119.42公頃,總投資達69 150.19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12個,增加耕地2 273.01公頃,佔耕地增加總數的15.35%,合計投資14 722.45萬元,占總投資額的21.29%;省級項目166個,增加耕地6 704.81公頃,佔耕地增加總數的45.29%,合計投資28 472.49萬元,占總投資額的41.17%;市縣級項目332個,增加耕地5 827.35公頃,佔耕地增加總數的39.36%,合計投資25 955.25萬元,占總投資額的37.53%。總體看來,省級項目實施的效益最好。
土地整理項目164 項,涉及土地面積25 688.78公頃,增加農用地和耕地分別為6 436.98公頃和5 210.47公頃,投資額34 415.51萬元。土地復墾項目84項,涉及土地面積2 425.6公頃,增加農用地和耕地分別為 1 824.16公頃和 1 533.49公頃,投資額6 267.73萬元。土地開發項目262 項,涉及土地面積10 385.78公頃,增加農用地和耕地分別為8 626.27公頃和8 061.21公頃,投資28 466.95萬元。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河北省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為:礦產種類多,資源量較豐富;產地分布廣泛,儲量較集中;資源配套性好,便於開發利用;勘查程度較高。
全省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有53種,排序在11~15位有8種,一些大宗礦產如煤、鐵、金、石灰岩等在全國佔有優勢;但全省礦產資源的人均佔有量與全國相比卻處於中下水平,特別是一些金屬礦產差距較大(大宗礦產除鐵礦、水泥灰岩外)。據統計,全省人均礦產資源佔有量僅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34.6%。
截至2004年底,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16種(含亞礦種151種),其中已查明儲量的礦種87種(含亞礦種120種)。
已探明儲量礦產地985 處,其中大型產地134 處,佔14%;中型產地294 處,佔30%;小型產地554 處,佔56%。截至2004年底全省主要礦產的資源儲量見表1。煤、鐵、銅、金、磷、銀等礦產的資源儲量有所減少,水泥灰岩、鉛、鋅、硫鐵礦等礦產的資源儲量有所增加(圖2)。
表1 河北省主要礦種查明資源儲量
圖2 河北省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增減變化(2004年底)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5年地質勘查(屬地化地勘單位)投入經費22 895.6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2 074萬元,地方財政撥款9 318.57萬元(其中使用礦產資源補償費888萬元),國內企事業投入11 106.56萬元,其他投入396.56萬元。年末勘查從業人員4 426人,其中技術人員1 916人。全省屬地化地勘單位新查明銅礦、冶金用白雲岩、石膏、水泥用灰岩4種礦產資源,其資源量分別為320萬噸、70 907萬噸、1 204萬噸、103 648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全省有效勘查許可證460件,其中能源礦產中煤礦11件,地熱17件;黑色金屬礦產259件;有色金屬礦產18件,貴金屬礦產108件(其中金礦75件);非金屬礦產43件;水氣礦產4件。批准登記面積2 561.89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182.48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77件,集體企業5件,股份合作企業5件,有限責任公司70件,股份有限公司8件,私營企業179件,其他企業16件。
勘查許可證按登記類別可分為變更45件,新設262件,延續139件,其他14件。
2005年全省省、市、縣三級發放的有效采礦許可證共計3 588件。其中煤276件,地熱6件,黑色金屬礦產513件,有色金屬6件,貴金屬礦產88件(其中金礦79件),稀有、稀散金屬礦產19件,非金屬礦產2 671件,水氣礦產9件。批准登記面積990.14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101.8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46件,集體企業1 318件,股份合作企業25件,聯營企業22件,有限責任公司239件,股份有限責任公司37件,私營企業1 783件,中外合作企業6件,其他企業12件。
采礦許可證按登記類別可分為變更1 056件,新設309件,延續1 276件,其他947件。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5年,全省共有礦山企業6 688個,礦山從業人員434 194人,礦山企業工業總產值329.69億元,按照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的政策規定嚴格控制限制礦種的發證,政策調控取得了一定成效,總量得到一定的控制,礦山總數比2004年有所減少。生產結構趨於合理。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5年加強規范土地市場行為,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構建節約型社會,開展全省城鎮存量土地調查工作,挖掘存量土地潛力,加大舊城改造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要求,嚴格控制建設項目用地指標;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規范土地市場,大力推行並嚴格執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制度,強化監督管理。
2.土地一級市場
2005年全省共劃撥土地463宗,面積2 057.75公頃,共出讓土地4 128宗,面積6 451.34公頃,價款165.97億元(見表2);租賃27宗,面積14.2公頃,價款0.04億元;其他454宗,面積569.39公頃,價款6.85億元。
表2 2005年全省土地出讓情況
3.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全省共發生土地轉讓24 765宗,面積1 622.39公頃,價款29.37億元;共出租土地68宗,面積2.59公頃,價款0.07億元;抵押11 672宗,面積22 813.69公頃,價款307.79億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2005年全省穩步推進探礦權市場建設。按照「積極探索,穩步推進,以全面建立河北省探礦權市場為重點」的思路,制定了《河北省國土資源廳探礦權采礦權管理暫行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探礦權的市場出讓管理。根據國土資源部、河北省廳的規定,結合出讓工作的具體情況,對全省探礦權市場運作的流程、出讓項目的篩選、出讓計劃的編制以及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具體程序、注意事項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細化和規范了運作過程,積極引導全省探礦權市場建設向規范化、健康化發展。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全省2005年探礦權出讓273宗,出讓金額7 244.49萬元。其中:審批194宗,合同金額2 278.59萬元;拍賣17宗,合同金額3 431萬元;掛牌62宗,合同金額1 534.90萬元。
采礦權出讓209宗,合同金額27 671.39萬元。其中:審批112宗,合同金額23 345萬元;拍賣2宗,金額1 296.60萬元;掛牌95宗,金額3 029.79萬元。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河北省2005年探礦權轉讓21宗(全部為出售),轉讓金額16 253.7萬元;采礦權轉讓78宗(全部為出售),轉讓金額3 789.36萬元。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共發現國土資源違法案件6 940件,其中:土地違法5 945件,立案4 809件,結案4 601件,結案率達95.7%;礦產違法995件,結案1 010件(包括2004年未結案件)。共拆除違法構建物71.63萬平方米,沒收違法構建物36.08萬平方米,共收回土地185.75公頃,其中耕地95.74公頃;罰沒款7 646.35萬元(其中礦產罰沒款1 097.73萬元);吊銷采礦許可證2件,有21人受到行政處罰,26人受到黨紀處分。與2004年相比,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生率下降了9.42%,其中土地違法案件下降了30.32%;礦產違法案件上升了30.92%。
(1)綜合分析全省2005年違法案件,具有以下特點:①非法批地案件大幅下降;②企事業單位違法佔地問題突出;③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仍是突出問題;④非法采礦數量呈上升趨勢;⑤以探代采、一證多採的情況嚴重。
(2)案件分析原因如下:①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生率有一定下降,說明各級領導重視國土資源工作;②土地市場秩序整頓各項措施到位,有效地遏制了違法案件的發生;③結合「6·25」全國土地日,處理了一批違法責任人,起到了震懾作用;④進一步加大了巡查力度,切實做到了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有效地控制了案件發生。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全省2004年底未審結行政復議事項12件,本年發生申請復議案件118件,受理111件。本年審結117件,其中維持63件,責令履行2件,變更2件,撤銷27件,撤回申請23件;本年未審結6件,依法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申請行政復議的原因主要是程序和實體不合法。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1.機構情況
2005年度,全省國土資源管理系統由省國土資源廳、11個設區市國土資源局、190個縣區級國土資源局組成。
2.人員情況
全省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年末從業人員20 375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3 631人。從業人員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82人,大本及大專學歷的8 735人,高中及中專學歷的9 907人,初中及以下人員1 651人。
3.經費情況
全省經費收入140 743.3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4 059.24萬元,地方財政123 926.38萬元,其他收入12 757.69萬元。
4.幹部培訓情況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參加培訓2 684人次,其中黨校632人次,行政學院217人次,學歷教育1 304人次。我省國土資源系統幹部素質正在逐步提高。
七、問題與建議
資源短缺現象還將長期存在,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程度還不高,保障經濟發展和保護資源的任務仍然艱巨;違法佔地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無證采礦、亂采濫挖還時有反彈,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各級管理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全系統幹部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服務意識、工作作風、工作效率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建議盡快修改《礦產資源法》,明確礦產資源規劃的法律地位,明確規劃編審程序、修改許可權等;制定有關礦產資源儲量核實的責任考核、追究制度以及規范礦業權價款評估行為的條款,以法律的形式規范審批和運作程序,促進資源性資產的依法、有序管理。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將按照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自我加壓、奮力爭先、自強不息,努力做到保護資源更加嚴格規范、保障發展更加持續有力、維護權益更加切實有效、服務社會更加全面優質,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取得更大的成績,為促進全省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I. 采礦權使用費的介紹
國家實行抄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襲采礦權使用費是指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並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按照礦區范圍的面積逐年繳納,標准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采礦權使用費,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予以減繳、免繳。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J. 礦業權的招標、拍賣、掛牌
一、我國探礦權有償取得制度貫徹實施情況
1996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74號令),確立了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和依法轉讓的法律制度。
1998年2月,國務院發布《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統一的區塊登記管理制度,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審批登記,頒發勘查許可證,同時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有償取得。
國土資源部成立以來,積極推進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礦產資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相繼頒布了一些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
1999年3月30日,國土資源部頒布《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1999年6月7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頒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2000年6月6日,國土資源部、財政部頒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辦法》。
2000年10月24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頒布《探礦權采礦權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管理辦法》。
2000年10月31日,國土資源部頒布《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在這個規范性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拍賣」方式。該規定第15條提到,「礦業權出讓是指登記管理機關以批准申請、招標、拍賣等方式向礦業權申請人授予礦業權的行為」。將探礦權出讓的許可權下放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該規定第4條提出:「礦業權的出讓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根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管理辦法規定的許可權,採取批准申請、招標、拍賣等方式進行。」還規定:「出讓礦業權的范圍可以是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的礦產地、依法收歸國有的礦產地和其他礦業權空白地。」
此後,國土資源部將把推進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之一,並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招標、拍賣的試點。
國土資源部於2002年舉辦了兩期國土資源管理市長研討班,總結交流經驗,力推以招標、拍賣、掛牌等競爭形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第九期研討班於2002年10月在青海省舉辦,主題是培育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加快推進「兩權」市場建設。培訓班第三天,全體代表觀摩了青海省首次礦業權拍賣活動。
2003年1月4日,國土資源部在廣西南寧舉辦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研討會,號召「凡是能採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的,一律不得採用行政審批的方式授予」,堅定不移地探索推進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不同方式,積極探索「多次報價出讓」方式。
2003年6月11日,國土資源部頒布《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規范性文件,意在完善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規范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行為,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保護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該辦法規定了招標、拍賣、掛牌的范圍、實施的具體辦法。
自2001年6月以來,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相繼制定了有償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管理實施辦法,大力推行以競爭方式有償出讓探礦權采礦權。據對23個省(區、市)管理辦法分析:各地推進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力度不斷加大。浙江省最早試行,於2001年6月5日由國土資源廳和財政廳聯合頒布對建築材料用石礦產資源采礦權拍賣及拍賣所得管理暫行辦法。至2003年各省(區、市)都制定了管理辦法,其中,江西、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轉發了國土資源部的管理辦法;遼寧、吉林、內蒙古、四川對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定了辦法。
截至2003年底,全國非油氣礦產有效探礦權達12360個,當年新設立探礦權4583個,採用競爭方式出讓290個,佔新設探礦權6.3%,其餘為行政審批出讓;轉讓探礦權近500個,金額8億元。至2004年5月,部確認探礦權評估報告455份,涉及探礦權價款33.5334億元。
據2004年8月6日《中國國土資源報》報道:「上半年兩權市場火暴,『招、拍、掛』宗數和價款成倍增加。探礦權『招、拍、掛』出讓273宗,價款3.54億元,為去年同期的2.73倍和6.84倍。其中遼寧出讓124宗,價款1.23億元,居全國首位。」
2004年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針對探礦權有償出讓中的問題,兩次函復省國土資源廳。2004年7月16日,就勘查空白區探礦權出讓有關問題函復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勘查空白區仍以批准申請方式出讓探礦權。2004年10月,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對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探礦權、采礦權審批中市級初審問題的緊急請示的函復》指出,在探礦權、采礦權審批過程中,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在法定許可權內履行職責,不存在向地(市)、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委託初審的問題。
二、目前我國對探礦權「招、拍、掛」出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符合國土資源部的管理職能要求
國土資源部門管理礦產資源的目的,不在於經營礦業權從中獲得多少收益,而是「發展礦業,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前和長遠的需要」。目前,有的政府部門缺乏科學行政意識,不了解礦產勘查工作的特點,把礦產勘查工作等同於一般產業活動,認識不到礦產勘查工作的效益在於拉動後續產業的效益和區域經濟社會效益。政府之所以熱衷於進行探礦權的「招、拍、掛」,有的甚至以勘查空白地拍賣收回了多少錢而自豪,實屬過於急功近利,是對勘查工作的誤導,而不是鼓勵投資者勘查礦產資源。「招、拍、掛」膨脹到只認錢,不認其他,將會腐蝕管理者,危害資源管理。
(二)不符合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
國撥地勘費、國家的其他資金投資於探礦,這些資金都是國有資產,這些資產在國有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在盈利、虧損、企業關閉等情況下如何處置,都有明文規定。對幾十年來國家投資勘查形成的資源性資產,國務院明文規定礦業權出讓後部分或全部注入地勘單位的國家資本金,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這樣明確的規定推行不力,嚴重影響礦產勘查工作的開展。
(三)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調整應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礦產資源法律、行政法規中沒有礦業權拍賣、掛牌出讓的規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同時,對當前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礦業權中出現的問題,國土資源部有責任通過完善法制加以規范和糾正。
(四)「招、拍、掛」出讓的收益如何計算和處置存在問題
目前,探礦權「價款」的計算已不是行政法規規定的「價款」概念。出讓收益如屬財政收益應上交國庫,列入預算收入,支出應按預算管理。出讓收益轉為其他用途或私分,不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流動,應視為國有資產流失。現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探礦權價款的處置,地勘單位得不到應有的好處,也挫傷了找礦的積極性。
(五)影響了投資環境的改善
實行「招、拍、掛」出讓礦業權後,一些外商一聽就搖頭,認為近幾年剛有改善的投資環境又將摸不著頭腦,勘查者望而卻步。國內有的投資者不懂勘查,為了顯示其實力不計成本去取得探礦權,再經專家評估證實是上當了。真正有勘查技術實力的市場主體或准市場主體,卻很難競得探礦權,成為「打工者」,這就會使已興起的投資熱潮變冷。
有的省國土資源廳決定礦業權公開出讓,不再受理地勘單位新的勘查登記申請,侵害了其利益,甚至剝奪了其從事地勘工作的權利。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具有資質和技術信息實力,願意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的國有地勘單位的積極性。由於地質隊不願把已滅失但成礦條件好的礦產地的探礦權拿出來「招、拍、掛」;地勘單位引進外資在成礦有利地段勘查,無法獲得探礦權;國有地勘單位申請國家財政補助地方的勘查項目或國家資源補償費項目,因無探礦權設置的礦產地而無法申請,即使申請到項目,探礦權要由廳的下屬事業單位獲得,地勘單位不能成為探礦權人;地勘單位用自籌資金進行勘查也要拿出來「招、拍、掛」。上述一些現象使地勘單位勘查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
三、對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的認識
目前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的認識不盡一致,對法律、行政法規的理解也不一致,有的「大膽創新」,使探礦權管理造成混亂。
(一)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的重要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機關必須依法行政
必要的改革應在試點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總結經驗修改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必要的管理規章,才能全面推開。這樣,才不至於出現混亂。如果簡單地號召「沖破傳統觀念和習慣做法的束縛,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干」,必然造成混亂。
(二)正確理解法律規定的礦產資源有償開採制度
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正確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調整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過程中各種經濟關系的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5條第2款規定:「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補償費。」1994年實施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這一制度體現了國家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的權益,采礦權人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體現了有償使用礦產資源。
(2)《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5條第2款規定:「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這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徵收的稅種。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5條第1款規定:「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依據此規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12條規定的「探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9條規定的「采礦權使用費」,是取得探礦權的探礦權人、取得采礦權的采礦權人應向國家繳納的費用。
(4)《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13條規定的「探礦權價款」;《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的「采礦權價款」,是申請人申請國家出資勘查並已探明礦產地的區塊的探礦權或采礦權應繳納的費用。這是國家作為特殊的投資主體獲得的投資補償。
(5)申請人在辦理探礦權、采礦權手續時繳納的登記費,這是工本費。
上述5種費、稅其性質和經濟關系是不同的,應當正確理解,依法處置。在礦業權流轉過程中不宜隨意處置。
(三)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出讓的形式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的依據
(1)探礦權、采礦權以拍賣、掛牌方式實施行政許可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依據。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第16條規定:「探礦權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有償取得。」這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拍賣和掛牌的方式。招標的目的是看誰更有能力和更多投入使勘查工作預期有更好的效果,而不是看競爭者出多高的價讓政府有更多的收益。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13條規定:「采礦權可以通過招標投標的方式有償取得。」這個行政法規也沒有對拍賣、掛牌作出規定。
(2)國土資源部在全面推進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前,並沒有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規范——部門規章,國土資源部在2003年6月11日才頒布一個規范性文件,《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這樣,各地不免有各自的理解,各取所需、各行其是之為,出現了新的問題難以調控和監督。
(3)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出讓不等於必須採取招標、拍賣、掛牌的形式。
(四)從礦業經濟關系看,礦業權的有償出讓要考慮地勘單位的勞動價值
地勘單位在礦產品生產的價值形成過程中有其勞動價值。地勘單位過去投入的資金基本上是國家的投入,但地勘單位是法人財產權的代表,地勘單位還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和管理,形成信息產品。有償出讓礦業權的利益分配必須考慮原有地勘單位的價值,為了促進礦業的發展,根據我國實際對礦產勘查工作的主要主體之一的地勘單位要給予支持,發揮其勘查的積極性。
四、完善我國礦業權市場建設的政策建議
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科學行政,依法行政,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業健康持續發展,既保護礦產資源所有權人的權益,也保障礦業權人的合法利益,建議認真總結近幾年來試行礦業權有償出讓的經驗和存在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建立科學的、合理的、規范的、符合國際慣例的礦業權管理制度並加強礦業權的管理。
(一)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勘查政策目標
國家制定礦產資源勘查的政策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相吻合,體現政策制定的初衷,即鼓勵地勘工作,促進礦業發展,有利於調動投資者和勘查者的積極性,而不是以政府增加多少收入為目的。
(二)完善法制,依法行政
1.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
在新一輪《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修改時,進一步理順與礦業權管理有關的各種經濟關系,細化礦業權有償出讓和依法轉讓的法律制度。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未修改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管理,只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規的框架下進行。對現行礦業權「招、拍、掛」辦法,及其實施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妥善處理。對突破現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踐證明不妥的,要作出決定重申按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實踐證明可行的,要盡快修改、完善法律、行政法規,或以部門規章作出明確規定執行。
要制定礦業權有償出讓收益的分配、使用管理辦法,對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出讓、招標、拍賣、掛牌的收益分配,要進一步理順關系,作出明確規定。對國家出資勘查探明礦產地形成的探礦權出讓收益重申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轉增國家資本金,增強地勘單位的活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53條規定:「實施本法第十二條第二項所列事項的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應當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的方式作出決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向有關法律專家咨詢,探礦權、采礦權如何出讓,可以按照礦產資源管理的特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行政法規規定執行。
2.堅持按照科學規律管理
不同類型的礦產資源有其自身的自然屬性、經濟屬性和法律屬性,要對不同礦產資源實行分類管理。
(1)按礦種分類。油氣礦產勘查一般適用於招標,但也應該分為競爭性招標(現金紅利)和非競爭性招標(勘查計劃)兩種。對空白地也可以適用早申請者優先原則。
固體礦產勘查可按礦種分類區別對待。煤礦、鋁土礦、磷酸鹽等層狀礦床(Straform),可適用於招標;銅、鉛、鋅、金等脈狀礦床(Lode)因風險過大,不宜招標。被依法沒收、吊銷、撤銷並有較為明確前景的礦地產或同一個區塊多家競爭又無時間順序者可以招標。
普通建築材料用砂石土資源直接適用於拍賣采礦權。
(2)按風險程度分類。高風險的勘查項目,只能執行早申請者優先原則;中低風險的,依其具體情況尤其是市場情況,區別對待;無風險的,適用於招標、拍賣。
(3)將上述兩種分類結合起來管理。要依法行政,嚴格限制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
3.借鑒國際慣例
為了減少礦業權管理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在充分認識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礦業權管理的成熟經驗。我國與國外的區別,政府手中掌握的空白地少,並有大量由國家出資形成的礦產地,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區別出讓礦產地已有的工作程度,明確申請審批出讓和招標拍賣出讓的條件和范圍。
(三)努力提高礦政管理水平
1.進一步明確管理體制與職責
探礦權批准、發布許可權是國土資源部和省(區、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權力不應下放。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負責對探礦權有償出讓和依法轉讓活動、勘查項目的實施依法進行監督管理;探礦權申請人、探礦權人提交或備案的資料要保守商業秘密,保證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要為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搞好服務。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配備與礦政管理相適應的具有專業素質的管理幹部。
2.規范中介行為,行業自律
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盡快成立礦業行業的中介評估機構的協會組織,明確其行業自律原則、責權利關系和監督機制。制定中介評估機構的執業標准、活動規則,規范其行為。搞好對中介機構和評估師的資質審查和年審工作。從事資源儲量評審、礦業權評估、礦山環境影響評價等中介活動的評估機構應依法獨立進行活動,與行政管理機關脫鉤,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加強對探礦權流轉和礦產資源勘查的監督管理
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執法監督管理的力度,依法行政,對違法行為及時調查處理。
4.加強對礦產資源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
要加強各級幹部的礦產資源法律知識培訓,努力提高幹部的業務素質和礦政管理水平。正確理解和認識法律的內涵、法律制度規范的嚴肅性;正確理解和認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的經濟關系;正確界定和運用礦政管理的行政權力(比如審批礦業權,最主要的目的是勘查方案和采礦方案的合理性而不是政府獲得多少收益);增強幹部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識和行政能力。
要對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的人員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礦產資源法律宣傳教育,使其依法勘查、辦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