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哪些項目能扣除和不能扣除
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包括以下幾個:
(1)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①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②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
·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
·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並且不以盈利為目的;
·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
·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於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
·終止後的剩餘財產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盈利組織;
·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務;·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社會團體財產的分配;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③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2)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①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②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③企業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④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⑤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復扣除。
⑥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⑦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⑧稅金是指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
⑨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在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後,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⑩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3)准予扣除項目。
①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貳』 企業獎勵實物給員工是否要納入所得繳個稅
企業獎勵實物給員工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2)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報廢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叄』 查賬徵收所得稅,哪些可以進入成本
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即企業銷售商品(產品、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提供勞務、轉讓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包括技術轉讓)的成本。
企業必須將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合理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間接成本是指多個部門為同一成本對象提供服務的共同成本,或者同一種投入可以製造、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或勞務的聯合成本。
直接成本可根據有關會計憑證、記錄直接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或勞務的經營成本中。間接成本必須根據與成本計算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成本計算對象的產量等,以合理的方法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計算對象中。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肆』 麥當勞為什麼推出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怎麼盈利
麥當勞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連鎖店,直營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佔比84%,可以說特許經營業務是麥當勞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截止2013年底,麥當勞在中國大陸開店總數超過1900家,中國成為麥當勞在全球首個擁有直營餐廳、傳統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3種業務模式的市場。關於麥當勞的特許加盟模式我們在下文也會進行更深入的剖析。【麥當勞加盟申請表】
1955年,雷·克洛克(Ray Kroc)用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買下的特許經營權,在美國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餐廳,並將麥當勞變成了世界最大的餐飲企業。麥當勞是特許經營模式運用得最成功的全球化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說,麥當勞的成功就是特許經營的成功。麥當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來保證其特許經營的成功。如為了保證各分店就餐質量,把操作變為標准化和容易復制的程序;送新加盟者到「漢堡大學」進行嚴格的培訓;視加盟者為事業夥伴,加盟者的成功將保障麥當勞也成功等等。
1. 麥當勞的特許經營商業模式拆解
任何從前人經驗中學來的東西,經濟學都可以教得更好。因此,如果說,奠定了麥當勞如今的世界餐飲版圖的人不是當初一心想做漢堡工匠的麥當勞兄弟,也不是傳奇的雷·克洛克(Ray Kroc),而是一位經濟學家,也沒什麼不合理的。特許經營(或者加盟)分明是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國內某些行業加盟卻更像是一場騙局,我們不妨看看麥當勞是怎麼做的,畢竟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特許經營成就了如今的麥當勞。
克洛克最初的加盟方式根本無法支撐他的擴張戰略,店面越多,公司反而負債累累,一位經濟學家分析了麥當勞的報表後,給出一個大膽的建議,正是這個建議,成就了今天的麥當勞。他認為,單純只靠加盟店的分紅,無法賺錢,麥當勞應該買下商業區的土地開店,然後把店鋪「賣」給加盟者,麥當勞從中收取特許經營費和租金,這樣既能達到擴張的目的,又能保障收益。事情就是從那一刻開始轉變的。
不是所有麥當勞餐廳,都歸麥當勞所有的。歐美市場的麥當勞餐廳分兩類:一類是直營店,麥當勞擁有這些店的所有權,負責經營管理,全部收入歸麥當勞所有;另一類是特許經營店,也就是加盟店。在雷•克羅克的領導下,麥當勞的特許加盟和連鎖經營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1)嚴格挑選加盟商
一個商家要加盟麥當勞,首先必須向麥當勞總部提出申請,總部對其資信狀況、經營管理能力、資金能力審查合格後,雙方協商一致,才能簽訂加盟合同。由於麥當勞這一國際名牌意味著不盡的財源,很多商家提出加盟申請,但實際上總是失望者眾,麥當勞苛刻的加盟條件使許多人難以望其項背。在部分國家,申請人需要具備在麥當勞工作10年以上的經歷,才有資格申請加盟。1999年,麥當勞在台灣上萬個申請人中,只選擇了3人加盟。麥當勞之所以如此嚴格的挑選加盟商,主要是因為任何一家加盟商的經營失敗,都會影響到麥當勞整個的企業形象。
(2)統一加盟條件
麥當勞規定,加盟商至少要擁有自有資金10萬美元~17.5萬美元,一旦與公司簽訂合同,必須先付首期特許費4.5萬美元,此後每月交一筆特許權使用費和房產租金,前者約為月銷售額的4%,後者約為8.5%。
麥當勞每開一家分店,總部都要派員選擇地址,組織建築和內外裝璜。麥當勞公司通常擁有加盟店房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然後轉租給加盟商,收取房產租金,房租在麥當勞的收入中佔有很大比例。
麥當勞與加盟商簽訂的合同有效期為20年,公司對加盟商負有以下責任:將麥當勞的企業名稱和商標使用權、產品製造技術、經營管理訣竅等,授予加盟商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區內使用;在公司的漢堡包大學為加盟店培訓員工;提供管理咨詢,負責廣告宣傳,向加盟店供貨時提供優惠。但是,麥當勞公司不是直接向特許加盟店提供餐具、食品和原料,而是與專業供應商簽訂合同,再由專業供應商向各個加盟店供貨。
麥當勞要求加盟店必須嚴格遵守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接受公司的指導和監督。總部每月都要派督察團到各地加盟店巡視,並把督察結果向總部匯報,對不合標準的加盟店,強制其改變經營面貌。
(3)統一企業名稱、標識
所有的加盟店都以「麥當勞」命名,企業的標志是「金色拱門」,它是一個弧形的「M」字母,以黃色為標准色。這種特有的金黃色雙拱門商標在大街上非常引人注目,使人產生走進店內看一看的渴望。
每一家快餐店的門口都有一個象徵性的人物偶像--「麥當勞叔叔」,它是傳統馬戲小丑的打扮,是風趣、友誼、祥和的象徵。在美國,「麥當勞叔叔」在兒童中的認知度達到了96%,僅次於聖誕老人。麥當勞統一、獨特的企業標志,不但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而且節省了促銷費用,提升了企業形象。
(4)統一的廣告宣傳
在麥當勞創立初期,廣告宣傳是由各加盟店自己進行的。隨著企業的成長,有必要進行統一的廣告宣傳,才能把巨額的廣告成本分攤到眾多的商店和巨大的銷售量上。1967年,麥當勞的加盟商設立了全國廣告基金,作為全國性廣告宣傳費用。1968年,這個基金收到了300萬美元並用於電視廣告,1985年則收到了1.8億美元。現在麥當勞的年度廣告支出達到10億美元,但分攤到28000多家分店和40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上,廣告費用的負擔並不重。
(5)統一產品質量
麥當勞對食品質量要求極高,並且要求做到標准化。麵包不圓或切口不平都不能銷售;奶漿接貨溫度要在4℃以下,高一度就退貨;用機器切的牛肉餅每個重47.32克,直徑98.5毫米,厚度為5.65毫米,肉中不能摻進任何一點心、肺等下水料,脂肪不能超過11%,並要經過40多項質量控制檢查;任何原料都有保存期,生菜從冷藏庫拿到配料台上只有2個小時的保鮮期,過時就報廢。生產過程採用電腦控制和標准操作,製作好的成品和時間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溫槽中;炸薯條超過了7分鍾、漢堡包超過10分鍾就扔掉,用這些硬性的操作規范來保證產品的質量,正因為如此,麥當勞才贏得了眾多的消費者和回頭客。
(6)統一服務規范
麥當勞的服務包括餐廳建築的快適感,營業時間的方便性和銷售人員的服務態度等。
顧客走進任何地方任何一家麥當勞餐廳,都會感到這里的建築外觀、內部陳設、食品規格、服務員的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諸多方面驚人地相似,都能給顧客以同樣標準的享受。
微笑是麥當勞的特色,所有的店員都面露微笑,活潑開朗地與顧客交談、做事。全體員工實行快捷、准確、友善的服務,排隊不超過2分鍾,顧客點完所要食品後,服務員要在1分鍾內將食品送到顧客手中。
麥當勞的員工不允許與顧客發生口角,否則不論情節輕重和是非曲直,一律辭退。後堂和前店的職工在穿著打扮上有嚴格要求,男的不允許留長發,女的要戴發網,不準濃妝艷抹。為了保證店堂清潔,公司總裁甚至身體力行,親自去餐廳做清潔。在麥當勞的員工規范中,有一項條文是「與其靠牆休息,不如起身打掃」。所有的餐盤、機器在打烊後必須徹底清洗、消毒,地板要刷洗干凈,餐廳門前也要保持清潔。在這樣的餐廳進餐,客人享受到的不僅僅是高質量的食品和 服務,還有干凈清新的環境,心情自然愉快。留下好印象後,不但自己會常去,還會介紹親朋好友、熟人同事前往,促進了銷售額的不斷增長。
(7)統一作業程序
麥當勞的員工「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冊」。員工上崗操作前必須嚴格用殺菌洗手液消毒,規定兩手揉搓至少20秒鍾再沖洗,然後用烘乾機將手烘乾;如果接觸了頭發、衣服等東西,就要重新洗手消毒。
麥當勞的營運手冊詳細說明了餐廳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營運手冊把餐廳工作分為20多個段,詳細說明各工作段事先應准備的項目、操作步驟、崗位職責。員工進入麥當勞後將逐步學習各工作段,表現突出的員工會晉升為訓練員,訓練員表現好可以進入管理組。所有的經理都是從員工做起,必須高標准地掌握基本崗位操作並通過崗位工作檢查。
(8)統一員工培訓
麥當勞總部開辦了「漢堡包大學」,專門培訓各分店經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內容包括食品烹調、機械維修、原料配備、質量管理、存貨控制、會計、廣告、公共關系、人事管理等各個方面。漢堡包大學目前已培養出幾萬名畢業生,他們已成為麥當勞各加盟店的管理人員或業務骨幹。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高一級的經理還要對下一級的經理或員工實行一對一的訓練,訓練合格後,才有可能獲得晉升。
麥當勞對加盟者的資金來源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考慮到銷售額、盈利能力、佔用成本等因素,一個餐廳需要花費40萬到80萬美元不等,特許權使用費在10萬-32萬的區間內浮動,加盟者遵守合約,一次性支付這筆費用,使用費的來源不可以是銀行貸款和個人借款,而剩餘資金可以從傳統的融資渠道獲得,雖然麥當勞不提供融資,麥當勞的加盟者卻能享受到來自各個貸款機構的貸款,甚至享受得到最低貸款利率的優惠。
很多企業喜歡研究麥當勞的商業模式,眾說紛紜,有人覺得麥當勞賣的當然是漢堡,有人在分析了麥當勞的財報之後得出,麥當勞其實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沒錯,在全球37000多家麥當勞門店中,加盟店的比例佔到了90%,根據麥當勞2017年的年報,直營店全年收入127.19億美元,加盟店為101.01億美元,雖然直營店收入高於加盟店,但直營店的成本高達104.09億美元,加盟店的成本只有17.90億美元。不考慮銷售、財務、廣告等費用,我們粗略的計算一下麥當勞的利潤構成,來自直營店的22.01億美元,來自加盟店的73.34億美元,加盟店帶來的利潤遠高於直營店。根據財報分析,麥當勞 50%的運營利潤來自地產出租,這筆帳算下來,麥當勞自己都無法反駁它其實是一家房地產公司了。
然而這種情況不是今天才發生的,早在 1965 年麥當勞上市時,通過特許經營快速擴張的情況就已經發生了,為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麥當勞沒有明確地給其在 100 多個國家擁有的地產估值?因為麥當勞的房租收益是建立在特許經營權的基礎上的,而它之所以能夠通過特許經營權擁有八成以上的餐廳門店,是因為麥當勞這個品牌,這個金色大M的品牌標志已經與漢堡薯條緊緊聯系在一起,如果將來某一天麥當勞把主營業務更改為地產或者服裝,消費者不一定會買賬,因此它不得不維持著漢堡薯條的品牌形象,好支撐其半個世紀的商業模式。
漢堡也好,房地產也罷,麥當勞真正的「產品」,是其獨特的特許經營權。這個由經濟學家提出來的特許經營權,大概是借鑒了私募基金的組織形式,合夥式基金包括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和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有限合夥人類似於公司股東,以其所投資的金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但不參與基金的日常經營管理,麥當勞公司之於加盟者就扮演了這類角色;一般合夥人是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可以與麥當勞加盟餐廳的所有者對應,只不過他們負責基金的日常管理,而餐廳所有者負責餐廳的經營,如果經營不善,麥當勞有權收回餐廳。
如此一來,麥當勞既保證了企業對品牌的把控,又最大化的整合了資源。麥當勞驗證了特許經營權的成功,某種程度上特許經營權也成就了麥當勞。
2. 麥當勞進入中國大陸,試水特許經營
早在1975年,麥當勞就在香港開設了餐廳。不過,直到1990年10月8日,麥當勞中國大陸的首家餐廳才在中國深圳開張,中文名也隨香港叫了「麥當勞」而不是「麥克唐納」。這家餐廳位於深圳解放路光華樓,有500多個座位,可以同時 用港幣和人民幣結賬。餐廳開業時人山人海,麥當勞深圳400名員工忙不過來,從香港又臨時調來500名員工幫忙。麥當勞的中國熱潮從深圳開始掀起。
1992年,麥當勞在王府井開設了北京第一家餐廳,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麥當勞餐廳,座位超過700個。當年,吃麥當勞基本屬於高消費,和吃西餐是一個概念。麥當勞也因此成為一種時尚符號,並迅速在中國發展起來。當然,另一家同樣來自於美國的快餐廳肯德基發展得更快。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市場一直採用直營的方式。直到2003年,麥當勞開始在中國進行特許經營的試點工作,從主動應征的1000多名加盟者中選擇了第一個特許經營持牌人。2003年8月,麥當勞把經營情況非常好的天津一家餐廳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轉讓給這位應征者,成為麥當勞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特許經營形式的餐廳。而選擇天津作為第一家試點,主要因為麥當勞天津公司是獨資,而北京、上海等地為合資,獨資公司比較方便轉讓。
在天津店成功的基礎上,麥當勞從2004年開始,向全中國推廣特許經營業務。麥當勞當時計劃到2006年中,在中國內地開出10家左右特許加盟連鎖店。特許經營者被限定為個人,申請加盟者須具備250萬元至32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實力,必須居住在所開設餐廳的社區中,而且還要接受大約1年的專門培訓。
麥當勞當時很樂觀的預期到2008年,1000家店中會有10%的特許加盟店。不過,此後的進展並不順利。麥當勞中國內地的特許經營業務並沒有達到預期,而第一個特許經營持牌人也離開了麥當勞。麥當勞中國大陸業務此前一直由港台人士管理,隨著後來美國本土人員開始介入,原來的高層管理班子也大多離開。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推動的傳統特許經營方式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於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考察和籌備,麥當勞又決定在中國啟動發展式特許經營模式(Developmental Licensee)。所謂「發展式特許經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地理范圍內,授予被特許發展商運營現有餐廳和開設新餐廳的權利,而麥當勞則按照協議在總營業額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特許經營費用。
2011年,雲南家族企業諾仕達集團旗下的昆明美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為麥當勞首家來自中國大陸的被特許發展商,將負責雲南全省麥當勞餐廳的經營和雲南市場新餐廳的拓展。此後,麥當勞在珠海市場也實施了發展式特許經營。截至2015年底,麥當勞中國超過30%的餐廳由被特許人持有及管理,發展式特許經營市場也達到了16個。
3. 變化的外部環境,創新的主特許經營權模式
在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持續推進中國業務的同時,市場環境已經在發生著變化。從1990年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登陸中國大陸市場到2015年,25年間的中國經濟和百姓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被視為高消費和都市年輕人首選社交場所的洋快餐,已經成為真正的快餐廳。隨著各種以餐飲娛樂為主打的購物中心的崛起,洋快餐忽然變成了其他餐飲方式的補充,以至於在很多購物中心裡甚至已經找不到麥當勞的身影。而經濟發展帶來的房價、員工薪酬、原材物料價格的上漲,也導致了洋快餐利潤率的急劇下降。上海福喜公司等事件也給麥當勞帶來了負面影響。
而此時,肯德基中國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以往每年增長的營收開始止步不前了。於是,肯德基的母公司美國百勝餐飲集團的股東們也坐不住了,開始提出分拆百勝中國業務。股東的訴求永遠是盈利要漲,股價才會漲。麥當勞的董事會也要面對這些問題。同時,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文化開始在全球和中國流行起來,股票市值已經直逼麥當勞。
當然,這里還有個大的背景就是,漢堡王等眾多連鎖餐飲品牌正在努力朝著所謂的「輕資產」結構過渡,擁有品牌但不擁有實際經營的餐館,可以從授權經營的加盟店銷售額中抽走一定比例,以此獲得穩定的收入。這也成為麥當勞和百勝餐飲集團的努力方向。
2016年3月,麥當勞中國宣布「計劃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加大對未來發展的投資力度,提升企業競爭力」。官方的說法是「麥當勞的全球振興計劃已初見成效。同時我們高度重視麥當勞中國的發展策略,不斷尋求變革,以加速業務發展,讓我們更貼近顧客和社區。」
到2016年9月,麥當勞已經收到至少三大財團對其在中國及香港店面的收購要約。凱雷與中信集團聯手,TPG與物美商業集團合作,房地產公司三胞集團也對麥當勞這些資產發出要約。終於在2017年1月9日,麥當勞(McDonalds Corp.)達成協議,將把中國業務的控股權出售給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Citic Ltd.)牽頭的一個投資財團。中信股份與凱雷和中信資本將共同收購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業務控制權益,作價20.8億美元。完成交易後,中信股份與中信資本的合資公司(兩者分別持股61.54%和38.46%)、凱雷,以及麥當勞旗下Golden Arches Investments Ltd,將分別持有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的52%、28%及20%股權。
麥當勞中國管理公司將獲授予主特許經營權,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經營麥當勞餐廳,期限20年,麥當勞或將抽走中國特許經營店鋪銷售額中的5%-7%。中信、凱雷及麥當勞稱,將進一步發展麥當勞的業務,預計未來五年將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截至2016年12月底,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超過2,400家,在香港超過240家。根據協議,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營餐廳將轉為特許經營。
總的來說,連鎖經營是現代餐飲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擴張模式的選擇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當總公司擁有一個具有相當實力和管理經驗的總部時,可以選擇特許連鎖進行規模擴張。
『伍』 納稅調整具體是指什麼哪些項目需要調整
簡單地說,繳納企業所得稅絕對不是這樣計算:利潤總額×稅率。
而是:(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額)×稅率
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額就是應納稅所得額。
所得稅納稅調整差異共六大類50項。
一、收入差異
1,收入確認
2,接受捐贈
3,會員費、資格保證金
4,投資收益
5,逾期兩年應付未付款項
二、成本差異
6,存貨成本計價
7,盤虧、毀損
8,工資薪金支出
9,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
10,固定資產計價、折舊、減值、維修、盤虧、毀損、報廢
11,無形資產計價、減值
12,境外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
三、費用差異
13,壞帳損失及壞帳准備
14,存貨跌價准備
15,總機構管理費
16,技術開發費
17,交際應酬費
18,無形資產攤銷
19,開辦費攤銷
20,社會保障費
21,傭金支出
22,保險費支出
23,外方資本不到位借款費用
24,非金融機構貸款利息費用
四、損益差異
25,違法經營的罰款
26,沒收財物的損失
27,稅收滯納金、罰款
28,企業負擔個人所得稅款
29,對外捐贈
30,支付總機構的特許權使用費
31,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支出
32,國債利息
33,股權投資初始成本、期末計價
34,股權投資差額攤銷
35,短期投資跌價准備
36,長期投資減值准備
37,稅後股息
38,股權轉讓收益
39,境外投資收益
40,再投資退稅
五、其他差異
41,企業合並、分立、股權重組
42,彌補虧損
43,國產設備投資抵免
44,會計差錯更正
45,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46,關聯方交易
47,債務重組
48,非貨幣性交易
六、報備文件
49,各類報備文件
50,專項所得稅審計報告
如果對其中某項不太清楚,可以在網路知道中我們討論。
如果要我專門回答,在問題的前面加上「財神本姓趙,」。
『陸』 我公司剛剛轉為查賬徵收方式,我想知道都是什麼費用可以扣除,請說的詳細通俗一點,我對這方面知道的不多
我提供的下列資料,是稅法中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最根本的東西,你好好讀讀,會有收獲的。類似的資料網上很多,多多瀏覽。
《企業所得稅法》:
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有關的支出,是指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支出。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常規,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有關資產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第二十八條 企業發生的支出應當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資本性支出應當分期扣除或者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
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
除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復扣除。
第二十九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成本、銷貨成本、業務支出以及其他耗費。
第三十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經計入成本的有關費用除外。
第三十一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稅金,是指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
第三十二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
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當計入當期收入。
第三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第三十四條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條 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范圍和標准內,准予扣除。
第三十六條 除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第三十七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准予扣除。
企業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經過12個月以上的建造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的存貨發生借款的,在有關資產購置、建造期間發生的合理的借款費用,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扣除。
第三十八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一)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二)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第三十九條 企業在貨幣交易中,以及納稅年度終了時將人民幣以外的貨幣性資產、負債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算為人民幣時產生的匯兌損失,除已經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以及與向所有者進行利潤分配相關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第四十條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一條 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二條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三條 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第四十四條 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第四十五條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於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准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後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第四十六條 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第四十七條 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一)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
第四十八條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准予扣除。
第四十九條 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第五十條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就其中國境外總機構發生的與該機構、場所生產經營有關的費用,能夠提供總機構出具的費用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並合理分攤的,准予扣除。
『柒』 報廢汽車處置費的科目
1.先將固定資產轉入清理:借: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貸:固定資產。2.發生清理費用時:借:固定資產清理。貸:銀行存款。3.發生清理收入時:借:銀行存款。貸:固定資產清理。4.對報廢損失。借:營業外支出——處置固定資產損失。貸:固定資產清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一)銷售貨物收入;(二)提供勞務收入;(三)轉讓財產收入;(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八)接受捐贈收入;(九)其他收入。因此,報廢車輛取得的收入需要並入到企業的收入總額中繳納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