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特許權使用費稅前扣除標准

特許權使用費稅前扣除標准

發布時間:2022-04-13 05:33:30

❶ 有誰知道的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4 000元以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20%
應納稅額(4 000元以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20%)×20%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❷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稅前扣除標准

法律分析: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稅前扣除標准: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15%扣除,超過部分向以後結轉。根據國家規定,除國家財政、稅務機關另有規定外,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允許扣除;超出部分在以後的納稅年度結轉和扣除。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是為促銷目的而支付的。它們既有共同的屬性,又有區別。根據現行稅法,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可以合並扣除。企業是通過廣告公司取得廣告業專用發票、發放廣告,還是通過各種印刷生產單位,如購物袋、遮陽傘、各種紀念品等,為帶有企業標識的宣傳品發放廣告,支付的費用可以在規定的比例內合並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❸ 為什麼沒有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也能稅前扣除

沒有支來付的特許權自使用費也能稅前扣除,是應為我國企業採用權責發生制的記賬原則進行核算。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以應收應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准,而不問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
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權責發生制屬於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予以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

❹ 特許權使用費可否稅前列支

問:答:(1)新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約束的都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內部業務往來,而上述問題中提到的義大利在華獨資企業與投資方的關系,是屬於控制與被控制的母子公司的關聯關系,不屬於新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中所列的企業范疇。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四十一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
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據此,企業支付給其他企業或關聯方的特許權使用費只要符合以上法規規定,就可以在稅前扣除。

❺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❻ 關於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標准如何確定

籠統的問題

❼ 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

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屬於特許權使用費之一,《實施條例》第二十條有明確的定義,是指企業提供商標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合同約定的商品權使用人應付商品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那麼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商標使用費能否稅前扣除?根據《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規定,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由於企業所得稅法採取法人所得稅,企業分支機構屬於企業總機構的組成部分,不是一個對外獨立的實體,不能成為獨立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由企業總機構統一代表來進行匯總納稅。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企業出於管理和生產經營等因素的需要,可能採取相對獨立的內部分支機構管理,分支機構在企業總機構內部具有相對獨立的資產、經營范圍等,這就可能使這些分支機構之間可能發生類似於獨立企業之間進行所謂提供經營管理服務,如支付商標使用費。但企業內部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的這類業務活動屬於內部業務活動,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由於他們不是獨立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需由企業匯總納稅,所以對於這些內部業務往來所產生的費用,均不計入收入和作為費用扣除。也就是說,分公司與總公司之間的商標使用費,總公司無需計入收入,分公司無需計入費用,也就不存在稅前扣除這個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權所支付的商標使用費,是不屬於《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不得稅前扣除的特許權使用費。由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屬於不同獨立法人企業,存在著控制與被控制的關聯關系,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公平交易原則來確定商標使用費的價格,作為企業正常的費用進行稅務處理。

❽ 2020年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標准

一、業務招待費

按當年業務招待費的實際發生額的60%扣除,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准予扣除。

二、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1)一般企業

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化妝品製造或銷售、醫葯製造、飲料製造(不含酒類)

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煙草企業

不得扣除。

三、保險費

1、財產保險

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2、人身保險

(1)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准予扣除。

(2)企業職工因公出差乘坐交通工具發生的人身意外保險費支出,准予扣除。

(3)參加僱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准予扣除。

(4)其他商業保險: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外,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

四、職工工資薪金及福利費

1、工資薪金

(1)一般規定

企業實際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殘疾人工資

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2、職工保險

(1)社保保險費

符合規定范圍和標準的基本社保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准予扣除。

(2)補充養老保險

不超過工資總額的5%,准予扣除。

(3)其他保險費

特殊工種職工人身安全保險費和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保險費,准予扣除。

3、工會經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

4、教育經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年度結轉扣除。

5、職工福利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五、捐贈

1、公益性捐贈

(1)一般規定

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扶貧捐贈

2019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企業通過公益社會組織或者縣及(含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用於目標脫貧地區的扶貧捐贈支出,准予據實扣除。

(3)防疫捐贈

2020年1月1日起,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

2020年1月1日起,企業直接向承攬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用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

六、手續費及傭金

1、與生產經營有關的一般企業

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中介服務機構或個人(不含交易雙方及雇員、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簽訂服務協議或合同確認的收入金額的5%,允許扣除;超也扣除限額的部分,不允許扣除。

企業為發行權益性證券而支付給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扣除。

特別提醒:企業以現金等非轉賬方式支付的手續貫及傭金,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保險企業

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余額的18%(含本數),允許扣除,超出部分允許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七、企業間借款利息

(一)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

1、非金融企業向 金融企業借款,據實扣除。

2、金融企業同業拆借利息支出,據實扣除。

3、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據實扣除。

(二)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

1、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部分,可以扣除;

2、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部分,不可以扣除;

(三)關聯方之間的借款

企業同時從事金融業務和非金融業務,其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應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開計算;沒有合理方法分開計算的,一律按其他比例計算準予稅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1)符合比例且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部分,可以扣除;

(2)符合比例且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部分,不可以扣除;

企業同時從事金融業務和非金融業務,其實際支付給關聯方的利息支出,應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開計算;沒有合理方法分開計算的,一律按其他比例計算準予稅前扣除的利息支出。

特別提醒: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❾ 2019年新個稅有哪些可以稅前扣除項目

2019年新個稅可稅前扣除的項目有社保費用、住房公積金以及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二十五條納稅人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提交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稅務機關,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發生變化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提供相關信息。

前款所稱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包括納稅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贍養人等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的信息。

本辦法規定納稅人需要留存備查的相關資料應當留存五年。

(9)特許權使用費稅前扣除標准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

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後年度扣除。

❿ 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項標准有哪些規定

工資薪金稅目的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有: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500元後為應納稅所得額。另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的,附加減除費用標准1300元。即:
(一)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中工作的外籍人員;
(二)應聘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中工作的外籍專家; (三)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任職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人員。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也即個人領取提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津貼和補貼。
(1)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
(2)符合稅法規定的差旅費津貼和誤餐補貼。 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只允許在國家財政規定的范圍內,超過部分也是要計算交納個人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誤餐補助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財稅[1995]82號)規定:國稅發[1994]089號文件規定不征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准領取的誤餐費。
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補充養老保險金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3)通訊補助的扣除標准各地不一,總體上來講,標准之內的可以據實扣除,超出標準的應並入工薪所得征個人所得稅。

閱讀全文

與特許權使用費稅前扣除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