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1=互聯網金融 文化產業會產生哪些「聚變」
積極開發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加大有效的信貸投放
(二)推動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開發和創新。對於處於成熟期、經營模式穩定、經濟效益較好的文化企業,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積極開展對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支持企業開展並購融資,促進產業鏈整合。對於具有穩定物流和現金流的企業,可發放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貸款。對於租賃演藝、展覽、動漫、游戲,出版內容的採集、加工、製作、存儲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復制,廣播影視節目的製作、傳輸、集成和電影放映等相關設備的企業,可發放融資租賃貸款。建立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處置文化類無形資產提供保障。對於具有優質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企業,可通過權利質押貸款等方式,逐步擴大收益權質押貸款的適用范圍。
(三)積極探索適合文化產業項目的多種貸款模式。對於融資規模較大、項目較多的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以銀團貸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和完善銀團貸款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有效降低單個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對處於產業集群或產業鏈中的中小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探索聯保聯貸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完善授信模式,加強和改進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
(四)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各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化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監管要求的靈活的差別化定價機制。針對部分文化產業項目周期特點和風險特徵,金融機構可根據項目周期的資金需求和現金流分布狀況,科學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於列入國家規劃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項目或企業,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可適當延長貸款期限。
(五)建立科學的信用評級制度和業務考評體系。各金融機構在確定內部評級要素,設計內部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模型和計分標準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文化企業的特點,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信用評級和信用評分制度。要充分借鑒外部評級報告,建立內外部評級相結合的評級體系。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業務考評程序和考核方法,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考評體系,將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和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在落實工作責任和考核整體質量及綜合回報的基礎上,對中小文化企業的貸款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和有關規定追究或免除有關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做到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
『貳』 如何對企業無形資產的質量進行分析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競爭力的強弱不單靠先進的有形資產的擁有,更多的是依靠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品牌、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的綜合優勢。由於無形資產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對無形資產的分析與評價成為企業資產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重產值、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的現象,輕視了對企業無形資產的分析與評價,造成無形資產建設不力,制約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成為創建新型企業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薄弱環節。
一、無形資產分析評價的主要內容
由於企業無形資產分析評價在我國處於初級階段,相對於國外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進行企業無形資產的分析評價時,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從較為直觀的投人、使用、產出及價值分析評價人手,圍繞無形資產分析評價的目的進行無形資產基本情況、無形資產使用情況、無形資產價值的分析與評價。通過實施,積累無形資產分析評價的經驗,培養分析評價隊伍,提高分析評價能力,逐步向全方位無形資產分析評價過渡。因此,本文主要論述無形資產三個方面的分析評價內容。
1、無形資產基本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基本情況分析評價主要包括:無形資產擁有量及變動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構成的分析評價和無形資產投資及使用成本的分析評價。其目的是摸清企業無形資產的家底,掌握企業無形資產的存量、投資等基本信息,為無形資產使用和產出效益的分析評價提供依據。
無形資產擁有量及變動情況分析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無形資產類型、數量及其變動情況,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其增減情況,無形資產使用期限等。通過對這些基本情況的分析,查明企業無形資產的類型、數量、使用期限、賬面價值和增減情況,掌握其擁有情況與分布,評價企業無形資產的質量和差距,為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無形資產構成分析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無形資產與總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的比例情況,各類無形資產來源比例情況等。通過對這些比例的分析,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的配置與來源,評價其規劃建設與構成的合理性,以及創新能力的潛力。
無形資產投資及使用成本分析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無形資產投入規模與水平,已獲得的無形資產投資成本,維護與使用情況等。通過對上述情況的統計分析,查明企業無形資產的投資成本、價值及維護使用的成本,評價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和保有這些資產所付出的代價。
2、無形資產使用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使用情況分析評價主要包括:無形資產運營能力及其使用效率的分析評價和無形資產經濟效益的分析評價。
無形資產運營能力及其使用效率分析評價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無形資產的收入、周轉率、使用率的分析,評價企業無形資產的利用效率、取得收入的能力和無形資產的質量情況。無形資產經濟效益分析評價則通過對企業無形資產實現利潤、利潤率、利潤貢獻率、超額率等情況的分析,評價企業利用無形資產獲得利潤和超額利潤的能力、無形資產創造價值的能力及風險。
3、無形資產價值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價值情況的分析評價主要包括: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保值增值分析和價值貢獻分析。
無形資產價值的評估主要運用資產評估的方法對無形資產的公允值進行估算。無形資產保值增值分析是通過對企業無形資產保值增值率、無形資產市價與投資成本價值比率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當期和累計的保值增值情況。無形資產價值貢獻分析則通過無形資產市價與企業價值的比例關系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貢獻情況。
二、無形資產分析評價算式的選擇
無形資產分析評價需在一定的條件下,針對信息類別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算式。應注意的是,算式的指標,即指標體系所設置的_內容要盡量全面,數據要盡量的詳細真實。該指標體系一般包括:總體指標、分類指標和質量指標。在無形資產分析與評價時,可根據企業的實際設置下列指標進行分析:
1、無形資產基本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基本情況分析評價主要分為存量、結構和成本三種,其目的在於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無形資產的基本現狀。採用的基本算式有:
存量: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各類無形資產的合計;無形資產種類=無形資產類型的合計;某類無形資產的數量=該類無形資產項數的合計;剩餘使用年限=預計有效使用年限一已使用年限。通過這些計算,統計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物種類與數量、可使用年限等情況。
結構:無形資產總資產比率=無形資產價值,總資產價值;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比率=無形資產價值/固定資產價值;某類無形資產比率=該類無形資產價值,無形資產總值;無形資產來源比率=各類無形資產來源價值(數量),該類無形資產總值(數量)。通過這些計算,統計企業無形資產的配置情況,各類無形資產的構成情況以及其來源的構成情況。
成本:投資成本=無形資產投資的成本支出;使用成本=後續發生的維護與其它費用;成本率=年無形資產投資及使用成本,當年銷售收入。通過這些計算,統計企業無形資產成本價值,對無形資產投入代價和水平。
2、無形資產使用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使用情況分析評價主要從無形資產的利用與運營能力、利潤與利潤率、利潤貢獻力三個方面人手,分析企業無形資產的使用狀況。其算式有:
利用與運營能力:無形資產總收入=經營收入+轉讓收入+使用費收入;無形資產使用率=實際應用數量(價值),總量(總值);專有權產品市場佔有率=該產品的銷售額/同類產品總銷售額。通過計算分析,評價企業無形資產利用率和獲取收入的能力,評價無形資產的質量。
利潤與利潤率:無形資產實現利潤=自用利潤+轉讓利潤+對外投資收益;投資利潤率=已取得利潤,投資額;收入利潤率=已取得利潤,已取得的收入。通過計算分析,評價通過無形資產的使用、投資、轉讓等為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和水平。
利潤貢獻力:無形資產利潤貢獻率=無形資產實現利潤,企業利潤總額;超額利潤率:企業利潤率-同行業平均利潤率;超額率=超額利潤率,企業利潤率。通過計算分析,評價企業利用無形資產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和對企業利潤的貢獻力。
3、無形資產價值情況的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價值情況的分析評價主要從無形資產的價值、保值增值及價值貢獻等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企業無形資產的內在價值情況。其主要算式有:
價值:公允價值(市價)=無形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價,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的內在價值。
保值增值:保值增值率=期末市價,期初市價;價值與投資成本比率=公允價值/投資成本價值。通過計算分析,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當期和累計的保值增值情況。(原作者:侯亞平)價值貢獻:企業無形資產價值比:市價,企業價值;無形資產凈價值比=市價,凈資產市價。通過計算分析,評價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貢獻和影響力。
三、無形資產分析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無形資產分析與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對企業無形資產基本情況、使用情況和價值情況的分析與評價,總結企業在無形資產管理與運行方面的經驗,找出不平衡點和薄弱環節,提高無形資產對企業的貢獻力,為企業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無形資產的分析與評價中,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被分析數據與指標翔實可靠原則。前面我們講了在企業開展這項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對無形資產的分析與評價,科學地判斷企業無形資產投資、使用和價值情況,以促進工作的改進與創新。因此,對無形資產狀況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一定是在翔實可靠的數據之上的。否則,對其的評價就無法准確到位,造成決策的失誤。
2、分析評價內容充實與綜合原則。在無形資產的分析評價過程中應當盡量利用所有有關信息和數據,保證分析的內容能基本全面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經過各種分析結果的有機融合,綜合評價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分析評價時,應考慮多種因素的結合。如,總體情況分析與各類無形資產分析的結合,評價分析與因素分析的結合,定量分析予定性評價的結合,實物量與價值量的結合,以避免分析評價的片面性,求得綜合分析評價的目的。
3、分析評價方法可比性與信息積累原則。無形資產分析評價方法和內容的選擇一般應根據分析評價的對象確定,可以是全面的分析評價,也可以是專題性分析評價。但無論是哪一種分析,在分析評價的方法上則應採用一般財務分析方法與橫向比較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客觀、公正地分解和比較相關數據及信息。以得到相對准確的評價。無形資產的分析與評價是企業的經常性管理工作,由於目前缺乏無形資產會計信息的現實,全面開展本項工作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開展這項工作時,在利用會計核算資料與信息的同時應注意統計資料與信息、市場及其它相關資料與信息的利用,並建立無形資產資料庫,積累各方面的資料與信息,不斷提高無形資產的分析評價能力,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
對企業無形資產進行分析評價,就是要通過選擇算式,遵循相關原則等手段,真實地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的存量、投資、使用、產出效益等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全面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狀況與經營成果,分析評價企業無形資產在創造價值、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的作用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監控和管理,從而為企業運營的管理、決策和業績評價提供依據,最大限度地發揮無形資產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作用。
『叄』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三種模式
整體而言,從國內各地方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運作模式來看,主要以北京、上海浦東、武漢三種模式為代表。北京模式是「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質押」的直接質押融資模式;浦東模式是「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保」的間接質押模式;武漢模式則是在借鑒北京和上海浦東兩種模式的基礎上推出的「銀行+科技擔保公司+專利權反擔保」混合模式。這幾種模式主要涉及到銀行、企業、政府、擔保公司等多方主體。
北京、上海浦東、武漢三種模式的比較
政府角色。北京模式中,北京市科委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協調、扶持和服務功能,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給予一定比例的貼息支持,並承擔了相應的服務功能;上海浦東模式中,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提供企業貸款擔保,企業以其擁有的知識產權作為反擔保質押給浦東生產力促進中心,然後由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與上海銀行約定承擔95%—99%的貸款風險,而浦東知識產權中心(浦東知識產權局)等第三方機構則負責對申請知識產權貸款的企業採用知識產權簡易評估方式,簡化貸款流程,加快放貸速度,各相關主管部門充當了「擔保主體+評估主體+貼息支持」等多重角色,政府成為了參與的主導方;武漢模式中,武漢市知識產權局與武漢市財政局共同合作,對以專利權質押方式獲得貸款的武漢市中小企業提供貼息支持,知識產權局負責對項目申請進行受理、審核及立項,財政局負責對所立項目發放貼息資金,並和市知識產權局共同監督,各主管部門發揮了「服務型政府」的相關職能,並且在具體職能上做了一定科學合理的分工。
銀行角色。北京模式中,交通銀行北京分行根據支持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不僅推出了以「展業通」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專利權和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品種,而且還推出了「文化創意產業版權擔保貸款」產品,可以說,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充當的是主動參與的「創新者」角色;上海浦東模式中,上海銀行浦東分行承擔風險為1%—5%,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方面持非常謹慎的態度,認為控制風險最重要,在發放貸款方面比較被動;武漢模式中,相關金融機構在專利權質押融資方面表現還是頗為積極,如交通銀行武漢分行已辦理了9筆專利權間接質押貸款,而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正在嘗試推出專利權直接質押貸款。
中介服務機構角色。北京模式中,北京市經緯律師事務所、連城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北京資和信擔保有限公司等中介機構共同參與提供專業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各自按比例承擔一定的風險,其中經緯律師事務所主要承擔的是法律風險,連城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主要承擔專利權、商標專利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資和信擔保有限公司則主要提供擔保,正是因為這些專業中介機構的參與,基本上解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中的一系列難題,使得北京地區的質押融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浦東模式中,浦東生產力中心作為政府職能延伸承擔了95%以上的風險,在評估方面主要是由該中心綜合企業經營狀況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簡單評估,因此並沒有引入專業中介機構參與運作;武漢模式中,引入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武漢科技擔保公司,該公司在武漢市科技局和知識產權局的要求與支持下,嘗試以未上市公司的股權、應收帳款、專利權、著作權等多種權利和無形資產作為反擔保措施,其中以專利權質押的方式由嘗試走向推廣。
『肆』 無形資產融資如何防範有形風險
探討無形資產的特徵及管理策略
摘要:企業無形資產是其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發揮無形資產的作用,成為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試金石。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開發與管理,有效地經營無形資產,是企業管理發展的基本趨勢。企業進行無形資產經營管理,就是要求通過對其所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各類無形資產進行運籌和謀劃,使其實現價值的最大增值。
關鍵詞:企業無形資產;分類;經營管理;特點;方式;策略;重點世界知名的可口可樂盛傳:「假如可口可樂的工廠一把大火燒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一定是銀行爭相給可口可樂貸款。」這里反映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性、商品性與盈利性的社會經濟組織,其生產經營的存續不僅需要擁有廠房、場地、設備、資金等有形資產的支撐,而且也需要擁有如企業商號、商標、專利權、發明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企業的社會形象、營銷能力、管理制度、信息資料、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的融入與再現。這些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企業無形資產概述我國財政部頒發的《企業財務通則》第二十條、《企業會計准則》第三十一條指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財政部財會[2006]3號文的《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指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這就是說企業的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並且是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具體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
承認和重視企業的無形資產,有效管理企業的無形資產,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⑴企業識別的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增強品牌凝聚力,樹立企業形象,展示企業實力;⑵融資的需要:可利用無形資產吸引投資、質押貸款等;⑶資本運營的需要:無形資產在合資、重組、改制、上市時可作價入股;⑷交易的需要:在無形資產轉讓、許可使用、拍賣等情況下提供價值依據;⑸信息處理的需要:摸清家底,給經營者提供管理信息;(6)法律糾紛解決的需要:為打假、侵權索賠提供價值依據。
根據不同的標准,一般可將無形資產作不同的分類。依靠知識、技術和技巧形成的想法、概念、設計、發明及勞動成果的智力型無形資產。主要與企業員工素質和能力有關的人力型無形資產。企業在組織、管理、協調、控制等方面的優勢,能使其未來獲得超額收益回報的管理型無形資產。通過市場活動獲得的市場型無形資產。依靠特許權形成的物權和行為權的利權利型無形資產。物權包括他物權和准物權,他物權是權利人建立在他人(包括國家)擁有所有權的有形資產上的權利,准物權則指知識型無形資產——知識產權,行為權利是國家特許、可作某種經營行為以獲得利益的權利。
二、無形資產的特徵及管理策略無形資產的經營管理與企業的其他業務經營管理是不同的,具有其特殊性。
無形資產是依託於有形資產和資源經營活動而逐漸形成的,即在經營活動中伴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市場份額的增加而形成獨有的品牌和銷售網路,根據市場的需要開發新的技術和提供新的服務,根據經營要求創新和實施新的管理。其次,各種無形資產的無形特性使它易變和延伸,比如某個品牌可以改變或增加功能,而不受太多制約。再者,無形資產在形成發展中有較強的不可控制性,比如假冒產品排斥真正品牌產品、技術秘密的泄露等等。
根據產業與企業的技術經濟特點差異,企業無形資產的經營管理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品牌經營方式更多的是針對屬於社會消費性的產品;對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更適宜採用技術創新能力的設計和智力機制的經營方式。對於不同的企業,要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即便是同一個企業由於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無形資產的經營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比如在創業階段品牌的經營偏重於培育市場、培養顧客群,而在創業成功後主要是開拓更大的市場和潛在市場以及無形資產保護和市場保護等。具體來說,企業無形資產經營管理可以考慮採用如下策略:
1.開發策略。要求在專利和商標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採用一些先進的跟蹤與分析的方法,經常與國際競爭者或同行業一流的領先者的狀況進行分析對比,去觀察、分析競爭環境和競爭者,研究評價本公司和領先者的開發手段,將競爭者或領先者的無形資產開發成就,作為本公司無形資產開發的超越目標,並將領先者的先進經驗移植到本公司無形資產開發管理中去,進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無形資產開發策略,使企業保持無形資產開發上的強大競爭力並不斷進步,最終取得無形資產開發的優勢。
2.延伸策略。企業利用現有的品牌生產其他產品,在一把名牌大傘下聚集系列產品,形成名牌的「王國」。實施品牌延伸,可以幫助新產品順利進入市場,減少新產品上市的風險。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產品介紹期的促銷費用,消費者會有意無意地將對原產品的信任感傳遞到新產品上。並且,品牌延伸可以進一步擴大名牌的影響,增加名牌的價值。如著名的 「長虹」、「海爾」、「娃哈哈」等品牌,通過延伸策略,很快打開了市場,並且使它們的品牌價值得到了巨大的增值。
3.融資策略。企業利用本身的無形資本進行融資,或是利用企業的技術、管理、營銷、人才等綜合優勢,藉助一項優秀的創業方案吸收風險投資取得創業資本;或是將部分無形資產進行抵押,取得企業持續生產經營活動貸款;或是對企業的技術、人才、營銷網路等重要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合理作價,以合資或合作方式吸收外資;或是以特許經營方式接受投資,對受資方來說前期只投入部分資金就可以取得特許方的先進管理經驗、配方、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的特許使用權。選用不同的融資方式,通過有效的經營管理,會給企業帶來眾多的先機與發展機遇。
4.擴張策略。企業利用名牌效應、技術優勢、管理優勢、銷售網路等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通過聯合、參股、控股、兼並等形式實現資產擴張。
5.分配策略。在現代企業中,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的勞動不僅要按照他們為創造企業價值所作的貢獻大小按勞分配,而且要把他們的勞動成果資本化,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參與利潤分配,並且企業的品牌、技術、管理訣竅、計算機軟體、營銷網路等無形資產都可以作為資本投入其它企業,特別是那些高科技企業,在企業尚未投入運營之前,技術就可以作為資本投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從我國企業實踐來看,企業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重點可以從下列方面入手:第一,加強企業無形資產投入。即借鑒歐美、日本等國典型公司經驗,在利用知識產權、產品質量信譽、廣告宣傳、人才培養與科技經費投入、經營管理等方面營造無形資產,使在人才、科技和廣告的投入由「橄欖型」轉變成「啞鈴型」。第二,充分利用和發展現有企業無形資產。企業應當在其有效的時間內,抓住現有無形資產的各種優勢,主動開展各項業務,充分發揮無形資產的延伸、融資和擴張等功能,並努力將現有的無形資產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第三,加強企業無形資產管理。一是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成本核算;二是重視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三是加強保密工作;四是及時取得法律保護。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企業知名度和信譽度為核心內容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制勝的資本,並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其無形資產價值一般要佔到資本總額的50%-70%,成為這些企業進行技術貿易及佔領國際市場和擴大社會影響的重要武器。同時,隨著經濟網路化、知識化的發展,物質生產、貨物配送所創造的價值不斷降低,一些具有遠見的企業便將自己的核心業務逐漸轉向研究與開發、品牌經營、資產重組、產權經營等價值增值高、利潤高的業務領域,而將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資產投資和重復性勞動的物質產品生產、物流配送業務外包或委託出去,交給專業化公司完成。
面對這樣的社會經濟現實,希望永續經營的企業一定要居安思危,做好戰略規劃,不僅管理好有形資產,使其不斷保值和增值;而且要管理好無形資產,把其作為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好經營管理戰略與策略,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其無形資產也能不斷地保值和增值。(完)給你個範文做參考@_@
『伍』 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內容
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知識產權保護利用和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牢固樹立綠色節能環保理念,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強化創新驅動,增強創新動力,優化發展環境,切實提高我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服務,為擴大國內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服務。(二)基本原則。統籌協調,重點突破。統籌各類資源,加強協調配合,著力推進文化軟體服務、建築設計服務、專業設計服務、廣告服務等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裝備製造業、消費品工業、建築業、信息業、旅遊業、農業和體育產業等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根據不同地區實際、不同產業特點,鼓勵先行先試,發揮特色優勢,促進多樣化、差異化發展。市場主導,創新驅動。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協同,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扶持引導,實施支持企業創新政策,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促進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內容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滿足新需求。文化傳承,科技支撐。依託豐厚文化資源,豐富創意和設計內涵,拓展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促進文化遺產資源在與產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加強科技與文化的結合,促進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的生產、交易和成果轉化,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新產品,實現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更加強化,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相關產業文化含量顯著提升,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加值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相關產業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明顯提高,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二、重點任務(一)塑造製造業新優勢。支持基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需求的設計應用研究,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推動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延伸和服務模式升級。汽車、飛機、船舶、軌道交通等裝備製造業要加強產品的外觀、結構、功能等設計能力建設。以打造品牌、提高質量為重點,推動生活日用品、禮儀休閑用品、家用電器、服裝服飾、家居用品、數字產品、食品、文化體育用品等消費品工業向創新創造轉變,增加多樣化供給,引導消費升級。支持消費類產品提升新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加強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創新管理經營模式,以創意和設計引領商貿流通業創新,加強廣告營銷策劃,增加消費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價值體系,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自主品牌,提高整體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二)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路化進程,強化文化對信息產業的內容支撐、創意和設計提升,加快培育雙向深度融合的新型業態。深入實施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支持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軟體等高新技術支撐文化內容、裝備、材料、工藝、系統的開發和利用,加快文化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大力推動傳統文化單位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先進文化互聯網傳播吸引力。深入挖掘優秀文化資源,推動動漫遊戲等產業優化升級,打造民族品牌。推動動漫遊戲與虛擬模擬技術在設計、製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應用。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互動式網路電視等服務平台建設,推動智慧社區、智慧家庭建設。加強通訊設備製造、網路運營、集成播控、內容服務單位間的互動合作。提高數字版權集約水平,健全智能終端產業服務體系,推動產品設計製造與內容服務、應用商店模式整合發展。推進數字電視終端製造業和數字家庭產業與內容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推進數字綠色印刷發展,引導印刷復制加工向綜合創意和設計服務轉變,推動新聞出版數字化轉型和經營模式創新。(三)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堅持以人為本、安全集約、生態環保、傳承創新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和裝飾設計水平,完善優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注重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加強城市建設設計和景觀風貌規劃,突出地域特色,有效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提高園林綠化、城市公共藝術的設計質量,建設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鮮明的特色文化城市。加強村鎮建設規劃,培育村鎮建築設計市場,建設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幸福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貫徹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建築設計理念,推進技術傳承創新,積極發展綠色建築。因地制宜融入文化元素,加快相關建築標准規范的更新或修訂。完善建築、園林、城市設計、城鄉規劃等設計方案競選制度,重視對文化內涵的審查。鼓勵裝飾設計創新,引領裝飾產品和材料升級。(四)提升旅遊發展文化內涵。堅持健康、文明、安全、環保的旅遊休閑理念,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質量,以旅遊擴大文化的傳播消費。支持開發康體、養生、運動、娛樂、體驗等多樣化、綜合性旅遊休閑產品,建設一批休閑街區、特色村鎮、旅遊度假區,打造便捷、舒適、健康的休閑空間,提升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服務設計的人性化、科學化水平,滿足廣大群眾個性化旅遊需求。加強自然、文化遺產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和特色文化旅遊,推進文化資源向旅遊產品轉化,建設文化旅遊精品。加快智慧旅遊發展,促進旅遊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支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遊演藝精品和旅遊商品,鼓勵發展積極健康的特色旅遊餐飲和主題酒店。(五)挖掘特色農業發展潛力。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意和設計水平,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遊的融合。強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場所的創意和設計,建設集農耕體驗、田園觀光、教育展示、文化傳承於一體的休閑農業園。注重農村文化資源挖掘,不斷豐富農業產品、農事景觀、環保包裝、鄉土文化等創意和設計,著力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知名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創意和設計產品產業化。發展樓宇農業、陽台農藝,進一步拓展休閑農業發展空間。支持專業農產品市場建設特色農產品展覽展示館(園),推進特色農產品文化宣傳交流。建立健全地理標志的技術標准體系、質量保證體系與檢測體系,扶持地理標志產品,加強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支持農業企業申報和推介綠色環保產品和原產地標記,鼓勵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六)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引導大眾體育消費。豐富傳統節慶活動內容,支持地方根據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體育活動,策劃打造影響力大、參與度高的精品賽事,推動體育競賽表演業全面發展。鼓勵發展體育服務組織,以賽事組織、場館運營、技術培訓、信息咨詢、中介服務、體育保險等為重點,逐步擴大體育服務規模。推動與體育賽事相關版權的開發與保護,進一步放寬國內賽事轉播權的市場競爭范圍,探索建立與體育賽事相關的版權交易平台。加強體育產品品牌建設,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體育衍生品創意和設計開發,推進相關產業發展。(七)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堅持正確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方向,著力提升文化產業各門類創意和設計水平及文化內涵,加快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鼓勵各地結合當地文化特色不斷推出原創文化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新的藝術樣式,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強化與規范新興網路文化業態,創新新興網路文化服務模式,繁榮文學、藝術、影視、音樂創作與傳播。加強舞美設計、舞檯布景創意和舞台技術裝備創新。堅持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促進藝術衍生產品、藝術授權產品的開發生產,加快工藝美術產品、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科技和時代元素融合。完善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功能,提高展陳水平。三、政策措施(一)增強創新動力。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創新、創意和設計激勵機制。加強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完善有利於創意和設計發展的產權制度。完善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保護等法律法規,加強數據保護等問題研究。加強知識產權監督執法,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完善維權援助機制。優化知識產權申請與審查制度,建立並完善專利優先審查通道和軟體著作權快速登記通道,健全便捷高效的商標注冊審查體系。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分紅等形式的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活躍知識產權交易,促進知識產權的合理有效流通。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鼓勵企業、院校、科研機構成立戰略聯盟,引導創意和設計、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大聯盟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建設,推行知識產權集群式管理。(二)強化人才培養。推動實施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扶持計劃,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營造有利於創新型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優化專業設置,鼓勵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專業(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鼓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培養納入職業教育體系,發揮職業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重點建設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專業點。推動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模式改革,培養一批具有文化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積極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培養人才,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勵相關行業和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與普通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建立人才培養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創意和設計與經營管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加大核心人才、重點領域專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領軍人物。完善政府獎勵、用人單位獎勵和社會獎勵互為補充的多層次創意和設計人才獎勵體系,對各類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作活動、學習深造、國際交流等進行獎勵和資助。加強創業孵化,加大對創意和設計人才創業創新的扶持力度。規范和鼓勵舉辦國際化、專業化的創意和設計競賽活動,促進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新成果展示交易。積極利用各類引才引智計劃,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健全符合創意和設計人才特點的使用、流動、評價和激勵體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院所轉制企業、職業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創辦企業的股權激勵政策,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和職稱評定工作,加強人才科學管理。(三)壯大市場主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專業化的創意和設計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打造中小企業集群。鼓勵挖掘、保護、發展中華老字型大小等民間特色傳統技藝和服務理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和設計企業,支持設計、廣告、文化軟體工作室等各種形式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創意和設計優勢企業根據產業聯系,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業務合作,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設立工業設計中心,建設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積極推進相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引進戰略資本,實行股份制改造,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擴大產品和服務出口,通過海外並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推進文化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建築設計領域外資准入限制。圍繞提升產業競爭力,建立健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技術標准體系,加快制定修訂一批相關領域的重要國家標准。鼓勵行業組織、中介組織和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准,支持自主標准國際化。(四)培育市場需求。加強全民文化藝術教育,提高人文素養,推動轉變消費觀念,激發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補貼居民文化消費,擴大文化消費規模。鼓勵企業應用各類設計技術和設計成果,開展設計服務外包,擴大設計服務市場。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方式,加大政府對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的采購力度。消除部門限制和地區分割,促進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國內市場。充分利用上海、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等市場及文化產業、廣告、設計等展會,規范交易秩序,提升交易平台的信息化和網路化水平,促進產品和服務交易。鼓勵電子商務平台針對創意和設計提供專項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創意和設計創業人才拓展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國家許可范圍內,根據自身特點建設區域性和行業性交易市場。在商貿流通業改造升級中,運用創意和設計促進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等發展。鼓勵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企業在店面裝飾、產品陳列、商品包裝和市場營銷上突出創意和設計,更加註重節能環保,順應消費者需求。(五)引導集約發展。依託現有各類文化、創意和設計園區基地,加強規范引導、政策扶持,加強公共技術、資源信息、投資融資、交易展示、人才培養、交流合作等服務能力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促進各類園區基地提高效益、發揮產業集聚優勢。鼓勵各地根據資源條件和產業優勢,明確發展重點,科學規劃建設融合發展集聚區,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建立區域協調機制與合作平台,加強產業集群內部的有機聯系,形成合理分工與協作,構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區域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組織實施基礎性、引導性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增強發展後勁。(六)加大財稅支持。增加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支持力度。在體現綠色節能環保導向、增強可操作性的基礎上,完善相關稅收扶持政策。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點,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內容納入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創意和設計費用,執行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口實行營業稅免稅。落實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有關政策,對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的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對國家重點鼓勵的創意和設計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七)加強金融服務。建立完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鼓勵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集合信託和集合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支持金融機構選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項目貸款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小微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適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融資品種,拓展貸款抵(質)押物的范圍,完善無形資產和收益權抵(質)押權登記公示制度,探索開展無形資產質押和收益權抵(質)押貸款等業務。建立社會資本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各類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創新型文化保險產品開發力度,提升保險服務水平,探索設立專業文化產業保險組織機構,促進文化產業保險發展。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積極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及各類投資機構投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八)優化發展環境。評估清理現有行政審批事項,確需保留的,要精簡審批流程,嚴控審批時限,公開審批標准,提高審批效率。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原有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鄉規劃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連續經營一年以上,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土地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廣告領域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范圍嚴格限定在廣告媒介單位和戶外廣告經營單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費,推動落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完善城鄉規劃、建築設計收費制度,鼓勵和推行優質優價。創新政府支持方式,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資助創業孵化,開展研討交流等。
『陸』 如何建立健全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1、積極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對於目前的文化產業現狀,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融資體系,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然後推行金融和文化產業的對接。可以建立文化金融業務的補償制度,政府可以安排專項基金,如果有符合條件的文化產業貸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一些補助,然後是充分發揮政府文化產業的引導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更好的幫助戰略性、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項目[4]。當然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文化融資擔保體系也是很有必要的,文化企業科技藉助政府的力量,建立針對文化融資擔保的再擔保機構,對擔保代償給一些補償。
2、創新和文化產業特徵相適合的金融產品
對於文化企業的資產結構輕、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創新和文化產業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工具,鼓勵支持大型金融機構,設立不同類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各階段的文化業態提供相應的支持;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過評估的專利權、著作權等為擔保信物的授信模式,推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嘗試推出高收益債,然後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方式。
3、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
由於文化企業競爭力差,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制約著文化產業和金融相對接的問題,著重培養文化產業融資主體。一是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開展跨行業的兼並重組,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一步步完善文化產業鏈。二是鼓勵文化產業鏈形成集聚文化產業上下的文化投資公司,促進文化與旅遊之間的聯系發展,有效延伸文化產業鏈。三是放寬文化產業的准入要求,讓一些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政策允許的文化方面,鼓勵他們投資運營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業項目。
總結:
文化產業和金融界的合作發展需要時間,只有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磨合,兩者才能找到合適的發展策略。在通過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以及文化產業一起努力完善健全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的同時,也要領導群眾培養良好的健康的文化消費習慣。讓廣泛的人民群眾享有免費或者優惠的基本文化服務。
『柒』 無形資產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採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時對無形資產因素的考慮
收益法是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一種主要評估方法,它是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思路。收益法的預期收益可以現金流量、各種形式的利潤或現金紅利等口徑表示。按照一般的企業價值評估思路,收益法通常適用於評估持續經營且具有獲利能力的企業。
企業的未來獲利能力,是企業各種因素包括企業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類型很多,理論上包括各種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特許權、專有技術等)以及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如企業的人員素質、企業文化、商譽等)。在評估企業價值時,這些無形資產因素都必然要加以考慮。需要探討的問題在於,評估師如何對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後將給企業未來收益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
比如,企業通過購買方式取得一項技術,但在技術的消化與吸收方式以及相關的資金投入等方面不同,這項技術的價值,即未來獲利能力就會完全不同。據統計,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一些企業,在技術引進方面的投入比例大約是1:7,即每引進一元錢的技術,企業自己進一步開發的投入大約是7元;而我國企業的該項投入比例大約是1:0.2,大大低於上述兩個國家的企業。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同樣一項技術,在不同的企業中,人員技術水平的的高低、管理人員的素質、企業對技術的消化能力、企業的融資能力以及投入的資金量等因素不同,該項技術所產生的未來獲利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根據這個例子,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在預測企業的未來收益時,一定要充分考慮企業無形資產(特別是技術型無形資產)的構成,要考慮與無形資產未來發揮效益密切相關的因素,如企業未來的融資能力、在技術方面加大投入的能力、在技術方面進一步開發的能力(主要指企業中技術人員的素質)、技術研發成功後相應資金的配套能力、與該技術相關的產品市場份額、與該技術相關的國家產業規劃以及環保因素等。簡單地講,就是要考慮四個「量」,即:企業人力資源的質量(研發能力)、企業後續配套資金的數量(融資能力)、市場上對相關產品的容量(競爭能力)、企業的生產能量(生產能力)等。
在採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無形資產(特別是技術型無形資產)在未來使用方面的各種配套因素以及影響因素,本文將這種思路稱為動態評估思路;而不是籠統地以企業的現有收益為基礎,以某一個預計比率來對企業未來的收益加以預測,本文將這種思路稱為靜態評估思路,在評估無形資產時,應採用動態評估思路,而不宜採用採用靜態評估思路。
在採用動態評估思路評估企業無形資產乃至企業價值時,對於一些引進技術要特別加以注意。有些企業在引進技術方面是花了很大代價的,從成本的角度看,這些技術的價值是很可觀的;但如果從收益的角度看、從技術的進一步開發以及與該項技術的相關配套因素上看,有些引進技術所實際發揮的作用可能是非常有限的。這就形成了某些無形資產,在技術上是先進的、引進成本是較大的,但在效益上卻是較差的。評估師在進行評估時對這些情況要特別加以注意。
『捌』 2010年國家金融政策
中央宣傳部 中國人民銀行 財政部 文化部 廣電總局 新聞出版總署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
銀發〔2010〕9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文化廳(局)、廣播影視局、新聞出版局、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30號)精神,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對我國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金融引導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服務經濟社會,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央實施重要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力度,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業的對接,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各金融部門要把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作為拓展業務范圍、培育新的盈利增長點的重要努力方向,大力創新和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積極開發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加大有效的信貸投放
(二)推動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開發和創新。對於處於成熟期、經營模式穩定、經濟效益較好的文化企業,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積極開展對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融資,支持企業開展並購融資,促進產業鏈整合。對於具有穩定物流和現金流的企業,可發放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貸款。對於租賃演藝、展覽、動漫、游戲,出版內容的採集、加工、製作、存儲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復制,廣播影視節目的製作、傳輸、集成和電影放映等相關設備的企業,可發放融資租賃貸款。建立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處置文化類無形資產提供保障。對於具有優質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企業,可通過權利質押貸款等方式,逐步擴大收益權質押貸款的適用范圍。
(三)積極探索適合文化產業項目的多種貸款模式。對於融資規模較大、項目較多的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以銀團貸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和完善銀團貸款的風險分擔機制,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有效降低單個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對處於產業集群或產業鏈中的中小文化企業,鼓勵商業銀行探索聯保聯貸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完善授信模式,加強和改進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
(四)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利率。各金融機構應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文化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監管要求的靈活的差別化定價機制。針對部分文化產業項目周期特點和風險特徵,金融機構可根據項目周期的資金需求和現金流分布狀況,科學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於列入國家規劃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項目或企業,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可適當延長貸款期限。
(五)建立科學的信用評級制度和業務考評體系。各金融機構在確定內部評級要素,設計內部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模型和計分標準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文化企業的特點,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信用評級和信用評分制度。要充分借鑒外部評級報告,建立內外部評級相結合的評級體系。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業務考評程序和考核方法,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考評體系,將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和積極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在落實工作責任和考核整體質量及綜合回報的基礎上,對中小文化企業的貸款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和有關規定追究或免除有關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做到盡職者免責,失職者問責。
(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意識,設立專家團隊和專門的服務部門,主動向文化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對於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企業和項目,要優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在滿足金融機構授信客戶准入標準的前提下,可對舉辦培訓的企業和接受培訓的人員予以信貸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應積極加強合作,綜合利用多種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推出信貸、債券、信託、基金、保險等多種工具相融合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做好文化企業從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銜接。
(七)積極開發文化消費信貸產品,為文化消費提供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各金融機構應積極培育文化產業消費信貸市場,通過消費信貸產品創新,不斷滿足文化產業多層次的消費信貸需求。可通過開發分期付款等消費信貸品種,擴大對演藝娛樂、會展旅遊、藝術品和工藝品、動漫遊戲、數字產品、創意設計,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數字出版等出版產品與服務、印刷、復制、發行,高清電視、付費廣播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產品等綜合消費信貸投放。加強網上銀行業務推廣,提高軟體、網路及計算機服務,設計服務和休閑娛樂等行業的網路支付應用水平。進一步發揮人民銀行支付清算和徵信系統的作用,加快完善銀行卡刷卡環境,推動文化娛樂、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旅遊廣告、藝術品交易等行業的刷卡消費,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
(八)繼續完善文化企業外匯管理,提高文化產業貿易投資便利程度。便利文化企業的跨境投資,滿足文化企業對外貿易、跨境融資和投資等合理用匯需求,提高外匯管理效率,簡化優化外匯管理業務流程,促進文化企業提高外匯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成本,提高我國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文化企業的直接融資規模
(九)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支持處於成熟期、經營較為穩定的文化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鼓勵已上市的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並購和重組。探索建立宣傳文化部門與證券監管部門的項目信息合作機制,加強適合於創業板市場的中小文化企業項目的篩選和儲備,支持其中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十)支持文化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集合債和公司債等方式融資。積極發揮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的作用,為中小文化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等方式融資提供便利。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中小文化企業發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的,鼓勵中介機構適當降低收費,減輕文化企業的融資成本負擔。對於運作比較成熟、未來現金流比較穩定的文化產業項目,可以以優質文化資產的未來現金流、收益權等為基礎,探索開展文化產業項目的資產證券化試點。
(十一)鼓勵多元資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和保險資金融資功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公司投資文化企業的債權和股權,引導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參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適當放寬准入條件,鼓勵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積極進入處於初創階段、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文化業態。
五、積極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保險市場
(十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保險服務。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各保險機構應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積極開發適合文化企業需要的保險產品,並按照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對於宣傳文化部門重點扶持的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項目,應建立承保和理賠的便捷通道,對於信譽好、風險低的,可適當降低費率。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產業保險市場,提高保險在文化產業中的覆蓋面和滲透度,有效分散文化產業的項目運作風險。
(十三)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各保險機構應在現有保險產品的基礎上,探索開展知識產權侵權險,演藝、會展、動漫、游戲、各類出版物的印刷、復制、發行和廣播影視產品完工險、損失險,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等適合文化企業特點和需要的新型險種和各種保險業務。鼓勵保險公司探索開展信用保險業務,彌補現行信用擔保體制在支持服務業融資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針對文化出口企業的保險服務,對於符合《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條件,特別是列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和《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目錄》的文化出口企業和項目,保險機構應積極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鼓勵和促進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六、建立健全有利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機制
(十四)推進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推動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和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和審計流程,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強財務管理能力,為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十五)中央和地方財政可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對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保費補貼。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引導,鼓勵金融資本依法參與。
(十六)建立多層次的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鼓勵各類擔保機構對文化產業提供融資擔保,通過再擔保、聯合擔保以及擔保與保險相結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風險。研究建立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區域性再擔保機構,以參股、委託運作和提供風險補償等方式支持擔保機構的設立與發展,服務文化產業融資需求。探索設立文化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合理分散承貸銀行的信貸風險。
(十七)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切實保障各方權益。抓緊制定和完善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評估、質押、登記、託管、流轉和變現的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修訂有關質押登記規定。積極培育流轉市場,充分發揮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等交易平台的作用,為文化企業的著作權交易、商標權交易和專利技術交易等文化產權交易提供專業化服務。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有效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各類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切實保障投資者、債權人和消費者的權益。
七、加強政策協調和實施效果監測評估
(十八)加強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調。制定並定期完善《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發布更新文化產業發展的項目信息。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對納入《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鼓勵類」的文化產業項目,金融機構優先予以信貸支持,對「限制類」的文化產業項目要從嚴審查和審批貸款。
(十九)建立多部門信息溝通機制,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平台。建立文化企業投融資優質項目資料庫,通過組織論壇、研討會、洽談會等形式,加強文化項目和金融產品的宣傳、推介,促進銀、政、企合作,對納入資料庫並獲得宣傳文化部門推薦的優質項目,金融機構應重點支持。
(二十)加強政策落實督促評估。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會同同級宣傳文化、財政、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根據本指導意見精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或辦法,切實抓好貫徹實施工作。各金融機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統計制度,加強對文化產業貸款的統計與監測分析。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可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
中央宣傳部 中國人民銀行 財 政 部
文 化 部 廣 電 總 局 新聞出版總署
銀 監 會 證 監 會 保 監 會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九日
『玖』 如何塑造小微企業有特色和活力的企業文化2000字
目前全國的文化企業共計180萬家左右,其中80%以上都是小微企業。小微文化企業在帶動創意人才就業、服務民生、保持創造活力等方面發揮著細微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小微文化企業的生存和生長面臨著很多困境,缺錢、缺人才、缺信息、缺經營能力、缺管理經驗、缺營銷渠道……就如剛剛誕生的嬰兒嗷嗷待哺,小微文化企業靠什麼長大?政府又能發揮什麼作用?
10月28日至29日,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於重慶舉行的「落實小微文化企業政策及相關工作交流研討活動」上,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化產業相關管理部門的代表暢所欲言,介紹了探索出的經驗,也提出了心中的思考。
政策著力向小微文化企業傾斜
2014年對於小微文化企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8月19日,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為何如此重視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介紹,據抽樣調查測算,目前我國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已佔到文化企業總數的80%以上,從業人員約占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7%,實現增加值約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萬文化類的個體創業者、經營者、工作室,小微文化企業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大大高於這個比例。
施俊玲介紹,近年來文化部已開始著手加強扶持小微文化企業的工作,如文化部先後取消和下放了大批行政審批項目,目前文化部本級僅保留3項文化市場審批事項。尤其剛發布的《意見》明確鼓勵小微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政府采購。《意見》明確,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對小微文化企業及小微文化企業份額達到30%的聯合體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投標產品和服務,可在價格扣除優惠政策規定范圍內按較高標准執行。
此外,針對小微文化企業缺少創意和技術人才的困難,施俊玲透露,目前文化部正在與工業與信息化部合作,計劃將小微文化納入工業與信息化部的「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明年將開始合作培養人才。
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政策規劃處處長張海鷹將小微文化企業比喻為「剛剛誕生的嬰兒」,他介紹,目前國家正在不斷推出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如降低工商注冊登記門檻,簡化辦理手續。但張海鷹也指出,一些其他配套改革沒有跟上,導致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較高,衛生、消防、環保等其他部門也應進行配套改革,繼續研究新方法,適應培育市場主體的要求。
張海鷹建議,國家應繼續在評估登記制度方面健全機制,為小微文化企業版權質押、無形資產質押、股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方面提供便利,讓企業的存量變現,流動起來。
將小微文化企業扶上馬
小微文化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小微文化企業從銀行信貸渠道和債券市場獲得資金基本不可能,而從民間資本市場獲得資金利率又比較高,很多小微文化企業還未來得及「長大成人」,就死在了初創期。
重慶文化委員會文化產業處處長陶宏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企業資產在百萬元以下是處於存活期,很容易死掉,到了百萬元到千萬元期間,企業在不斷尋找適合的經營模式、穩定市場;一般跨過了千萬元的門檻,企業的經營模式就會基本清晰、團隊能力形成、市場空間開辟出來,發展速度會加快。
「我們注意到這個規律後,在制度設計時會放寬市場准入門檻,在小微企業注冊登記時盡量便利化,實現申請、受理、審核、公示、發照等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管理。」 陶宏寬說,「對於經營場所的登記條件也放寬了,只要不擾民,可以在住宅中經營,不用提交證明材料。」
通過調研,陶宏寬發現很多小微文化企業在初創的一兩年由於缺少發展資金夭折了,對此,重慶市在相關政策中專門提出對策,其中最核心的是構建了「1+3+3+3」政策體系,即創業者自己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稅收返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陶宏寬介紹,小微文化企業在設立登記滿兩個月後,可申請5萬元以內的財政創業補助;新辦小微企業,按其繳納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和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兩年補貼;小微文化企業可申請15萬元以內兩年期的創業扶持貸款,貸款利率執行同期基準利率。
此外,陶宏寬表示,重慶市還有一些減輕小微文化企業負擔的辦法,比如,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租金補貼,最高每月2000元;水電費補貼,最高不超過2萬元,最多不超過2年;設備購置補助,最高不超過10萬元等。
如何再送小微企業走一程
一邊是政府部門出台很多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各金融機構也推出了專屬特色產品,另一邊卻是小微文化企業仍然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出現了尷尬的「鴻溝」。對此,南京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總會計師邊曉紅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微文化企業表面上缺錢,實際上是缺信用、缺信息。這也導致了很多支持政策、金融手段難以落地和發揮作用。
「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因為信息不對稱、路徑不暢通,小微企業對很多政策不了解,政府的政策也很難落地。小微企業需要一個中介平台,這正是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立的初衷。」 邊曉紅說。
針對小微文化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的難題,邊曉紅介紹,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正在與北京一家大數據技術公司合作研究文化企業的客觀信用計算模型,收集企業各項信息,分析企業償還貸款的能力、意願。「文化企業雖然缺少抵質押物,但有勞動用工、用水用電、日常流水等很多信息,其實這些看似零散無用的信息都能轉化為信用信息。」邊曉紅說。
而針對小微文化企業信息不暢的問題,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立了文化企業資源庫,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可以自願報名入庫。通過這一資料庫,將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技術、人才、交易等信息記錄下來,使之規范化、數字化、公開化,成為銀企雙方共享共知的信息。目前,南京市已有1300多家文化企業加入該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