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研究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研究

發布時間:2022-03-16 05:50:56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這個論題是否屬於財務報表分析范疇

是屬於財務報表的范疇。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就是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

Ⅱ 無形資產攤消方法的要求變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有什麼影響

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真實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現在的新准則就是在新的國際形式下做出的調整,建議你去看以下新准則的出台背景!

Ⅲ 關於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問題

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

研究與開發支出是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時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它一般包括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折舊費、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隨著企業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使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研究開發,一些企業由於重視研究與開發投入而在市場上一直保持強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研究與開發支出在企業支出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相關的會計問題是,對研究與開發支出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是應該將其資本化還是費用化,這直接關繫到企業資產價值以及收益的確定,也因此成為會計學界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美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依據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頒布的《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2號——研究與開發費用》,該公告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採用類似做法的還有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英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根據英國標准會計慣例公告第13號,將研究與開發支出(費用)劃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費用三種類型,前兩種類型的支出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對於第三種類型的開發支出,規定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確認為資產。這里所說的特定條件包括開展的研究屬於專門的課題,其費用能明確劃分開來;該研究有取得成功的把握,未來收入能夠彌補研究中的費用支出。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採取了類似的作法。
荷蘭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只要在預期具有未來效益即可予以資本化,列入資產負債表中,並在不超過五年的期限攤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在研究階段由於不會產生應予確認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在開發階段,符合一定條件,企業可確認一項無形資產,並證明該資產將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這是因為項目的開發階段比研究階段進了一步。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中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帳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雖各不相同,但大致可歸納為三種主要的方式:費用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當期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我國目前即採用的該種方式;資本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在發生期內歸集起來,待開發成功並投入使用時將其列入無形資產價值並分期攤銷;有條件的資本化,即將符合條件的研究與開發支出計入資產價值,其他的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國際會計准則即採用該種方式,目前國際上較多國家採用該種方式。

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缺陷

我國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8,其理論依據主要是:研究與開發支出能否產生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將其在發生時全部計入當期費用符合穩健性原則;研究與開發支出與無形資產的形成成本無法一一對應、可靠計量,因此不應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採取完全費用化的處理,即使研發項目成功形成無形資產也不得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這種處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上都存在諸多不盡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
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完整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其入帳價值;而對於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僅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按這一原則確定的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會大大地低於其實際價值,因為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主要由研究與開發支出構成,相比之下,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將這部分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入帳而摒棄了作為主要構成的研究與開發支出,這樣的作法是「舍本求末」,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真實、不完整。
不符合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
研究開發項目成功以後,往往可在較長時期內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對於研究與開發支出,應按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而我國現行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研究開發當期的損益,導致研究開發期間承擔了大量的研究開發費用,而在此期間卻不產生任何收益;而開發成功後的會計期間獲得了無形資產帶來的巨大收益,但卻只按受益期分攤少量的申請、注冊費用,這使得收入與費用完全不能配比。
與一致性原則相悖
在現行會計實務中,將企業外購的無形資產按購入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並在其有效期限內分期攤銷;而對自創的無形資產,卻只按取得時發生的申請、注冊費等作為其價值入帳,這明顯與會計核算的一致性原則相悖,使得同樣的無形資產會因為來源渠道不同而價值懸殊,其結果會導致會計信息失去可比性。

如何改進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成為遞延納稅的手段
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計入當期費用,在研究開發項目失敗的情況下,這樣處理是合理的;但如果研究開發項目成功的情況下仍然這樣處理,就會導致研發期間的利潤減少,企業可藉此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不利於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體現出企業競爭力的大小,研究開發活動投入的多少也成為預測一個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企業為了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不能將其資本化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會造成企業資產價值的低估;同時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在利潤表上作為減項抵減了當期利潤,這會抹殺企業的經營成果。因此,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改進的建議——有條件的資本化

根據前面的分析,鑒於我國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方法的不足,認為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採取有條件的資本化是最佳的選擇,它可以避免企業資產價值和收益的低估,也便於和國際接軌。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正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界限
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有著不同的涵義以及不同的工作內容,我們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上可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做法,將研究開發活動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准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涵義,並規定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所包括的具體內容,以提高會計處理上的可操作性。規定資本化的必要條件
研究階段因企業不能證明將產生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不符合資產定義,應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並且在研究開發活動結束以後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由於開發階段有可能形成無形資產,因此,應規定開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條件。該條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該項目能證明其技術上的可行性;該項目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項目的開發,並使用或銷售;該項目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該項目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會計處理
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劃分為兩個階段後,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費用以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支出,可單設期間費用類帳戶——「研究與開發費用」歸集和核算,並在損益表中單獨反映,以便給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企業用於研究開發方面的費用信息。
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可仿照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帳戶的作法,增設「在研與開發項目」帳戶,用於歸集和核算開發階段的各種支出。如果開發成功,符合資本化條件,則將該帳戶的歸集的開發成本轉入「無形資產」帳戶,並進行系統的攤銷;如果開發失敗,應根據開發支出數額的大小分別處理。金額較小的情況下,可一次轉入「研究與開發費用」帳戶計入當期損益;金額較大的情況下,則轉入「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帳戶分期攤銷。
信息披露
對於企業研究與開發支出方面的有關信息,企業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內容應包括:企業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本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與開發支出總額;本期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包括可直接歸屬於或按合理和一致的基礎分攤於該資產的創造、生產並使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所有支出;本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採用的價值攤銷方法、攤銷年限和本期攤銷額等。

Ⅳ 論文摘要英文翻譯求助

I had eight English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ors of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supplemented by written statements of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 numbe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disclosure notes to the deeper and broader tha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ms more flexible and diverse, while the note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supplementary role. Therefor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o disclose the extent of it is very important.
However,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growing, some companies began making notes in the report a big issue. Or conceal the tru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to deceive users in disguise, mak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Notes to the standardization become a top priority. Meanwhile, after the introction of the new guidelines, a listed company's intangible asset may be a new change, so notes of intangible assets of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the real operating conditions is very effective, it will be very worthy of study.
In view of this,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subject to about 2007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accounting statement preparation an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n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for intangible assets leads to intangible assets of domestic financial statements Notes to the Research Project basis to identify listed companies published in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intangible problems. Through the annual data,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accounting Statements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intangible assets, De Wen Ti, revealing the causes and effects Chansheng, and then find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help Touzi Zhe Zuochu better investment options.
Thank you to adopt!

Ⅳ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Ⅵ 求一篇 關於無形資產的 外文文獻,最好是2007年以後的期刊。內容可以是無形資產分類,評價,管理……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BEA Briefing: Toward Better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and Intangibles
這個是09年滴
Remarks on the Measurement, Valuation, and Reporting of Intangible Assets
04年滴
應該不止三千多字 而且很遺憾 pdf格式 ms還不專能復制粘貼。。。
需要的話留個屬郵箱吧

Ⅶ 求和「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充分性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有關的外文文獻

要?外文

Ⅷ 淺談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目錄怎麼寫

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財務會計報表為中心、表外披露為補充的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模式。由於現行的模式對表內報告有著苛刻的確認標准,而對於不能滿足確認標準的某些重要信息則被摒棄在報告體系之外。會計信息使用者對財務會計報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披露要求,使用者不僅要求報告披露企業內部經營的信息,還要求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不僅要求報告經營的歷史成本信息,還要求報告企業創造價值的核心能力信息;不僅要求報告貨幣量度信息,還要求更多地報告非貨幣量度信息等。現行的財務會計報告模式領域正醞釀著另一場深刻的革命,可以說,從財務會計產生的那一天起,其報告無不以需求為導向,隨著需求者及新需求的日益擴大,更加充分、可靠和相關信息的及時披露昭示著財務會計報告的系統演進。
1 現行財務報告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財務報告是企業正式對外揭示或表述財務信息的書面文件,它披露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內容。現行財務會計報告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會計環境變化和使用者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對無形資產內容披露不全面
現行財務報告把重點放在有形資產上,而知識經濟從更廣的范圍上拓展了企業的經濟資源,使企業資源觀念日趨多元化。智力資本已經成為企業取得核心競爭力、提升市場價值的關鍵所在,但在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中,智力資本、人力資源等信息卻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以至其在會計信息披露時,未予以充分披露。在知識經濟中,知識能大大增加產品和服務價值,有時甚至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由於智力資本、人力資源等項目不符合傳統會計要素定義與確認標准,所以一直被視為表外項目而不予以重視。隨著企業間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劇和經營風險的增加,投資者、債權人及相關利益集團迫切要求企業披露這些不具備確認條件的無形資產相關信息,以便更好地滿足財務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1.2 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不夠
我國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只披露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信息。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不僅要獲得對以往業績評價的依據,更需要獲得對企業未來業績預期的信息,進而做出投資決策和其他決策。現行財務報告缺少對企業的預測信息、人力資源價值、主要管理人員的素質、各種軟資產等非財務信息的提供,使得建立在原有經濟環境之上的財務報告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經濟事實。
1.3 缺乏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信息的披露
作為觀念總結和過程式控制制的會計,不僅要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評價所需要的信息,而且還需要運用監督管理的職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行財務報告只側重於反映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無法提供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相關信息。知識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兼顧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與社會責任的承擔,要求企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由於自身原因造成的資源損耗、人員消耗、土地利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核算和計量,對社區建設、人員就業和培訓、產品質量、公益捐贈、社會保障、植被綠化等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缺乏這些內容。
1.4 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信息不能充分披露
現行財務報告不能完全解決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問題,按照資產負債現有的項目分類,衍生金融工具不符合傳統會計理論中資產、負債的定義,另外,傳統財務報告揭示的是歷史成本信息,衍生金融工具大多隻是一種合約,它只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而交易尚未發生,因而無歷史成本可循。大多數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待執行的合約,一項合約的簽訂往往意味著將來的風險和收益,公允價值是其唯一的計量屬性。一方面,企業管理當局對企業運作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控制不足,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甚至招致巨額損失;另一方面,因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外部利害關系人缺乏投資企業的衍生金融交易的相關會計信息,無從了解企業的財務全貌,增加了使用者解讀信息的難度和潛在風險。
1.5 只注重歷史成本會計信息的披露
歷史成本作為人們廣泛接受和習慣採納的會計慣例,交易雙方都很信賴其可靠性,但是以歷史成本為主編制的現行財務報告,存在嚴重局限性。企業擁有資產的目的在於創造未來經濟利益,而歷史成本,只能反映為取得該項資產所花費的代價,卻不能計量其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而且,在價格明顯變動時,除貨幣性項目外,對非貨幣性項目都可能因此被高估或低估,使以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的會計信息失去可靠性。另外,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得企業資產的無形損耗大大加快,若完全以歷史成本作為計價方法,必將使反映的會計信息失真。
1.6 過分重視貨幣計量會計信息的披露
貨幣計量使現行財務報告掩蓋許多在經營過程中不能用貨幣計量的事實,企業經營活動中有許多事項如前所述的企業管理者素質、企業員工的團隊精神以及企業創新能力等都無法用貨幣表述,但是這些對信息使用者來說卻是很有價值的,因為他們能根據這些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途。
2 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和措施
為了更好地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對會計信息的披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措施。
2.1 明確主要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由於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經濟後果,那麼幾乎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可能成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會計信息的披露應考慮到主要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如專業用戶的需求、代表社會公眾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政府經濟機構的需求。 會計信息的專業用戶往往掌握著共同基金這種至關重要的資源,對資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次專業用戶的分析手段較一般會計信息使用者先進,因此必須研究他們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在辨明專業用戶的需求時,應該關注專業用戶所採納的分析方法,因為分析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他們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對於代表社會公眾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共機構的信息需求,企業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將招致巨額的社會成本和管製成本。
2.2 財務業績報表的改進
目前,在我國推行全面收益表,不僅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在現階段推行全面收益表,對於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並進而促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推行全面收益表有助於解決我國現在已經出現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會計難題。我國目前已有不少利得項目繞過利潤表直接進入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部分,比如外幣折算差額、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利得等,以後這類非所有者權益變化項目還會不斷增加,這就需要增加一個能系統地把這些項目列示出來的報表――全面收益表。而且,隨著我國金融業務的發展,財政部也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准則,如果以公允價值作為衍生工具的計量屬性,那麼就必須解決公允價值變動的確認和報告問題。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在現行的財務報表體系中增加「全面收益表」。
2.3 在財務報表的補充資料中,披露企業的物價變動的會計信息
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如果有關部門仍然固執地堅持財務報表項目按照歷史成本原則進行計量,那麼受損的將是投資者和企業,而受益的將是國家,如果企業堅持歷史成本計量,那麼受損的將主要是投資者。會計信息使用者將會受到誤導。尤其在通貨膨脹的高潮時期,決不可以忽略物價變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所以建議鼓勵企業在其他財務報告中披露有關物價變動的會計信息。
2.4 強化表外信息披露
表外信息在整個財務報告系統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對使用者正確理解數據和判斷報表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西方國家,表外信息的長度已經大大超過財務報表本身的長度,表外信息構成了財務報告體系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國應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有計劃地規范不同類型企業的表外信息的披露方式,逐步加大報表附註中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力度,以滿足報表使用者對決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如對非財務信息、未確認的知識、智力資產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的披露。
2.5 改進中期財務報告
中期報告是指以短於1年的期間為基礎所編制的財務報告,包括半年報、季報、月報,甚至更短。通過各季度甚至各月份的財務報告可以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更好地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在實務中,必須注意中期報告的及時性、充分性,杜絕虛假陳述和盈餘操縱。
2.6 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會計信息披露
企業在反映經濟活動的同時也要反映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企業是生產者,為社會提供商品,創造物質財富。企業生產活動對社會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對於那些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企業應編制增值表,反映企業對社會貢獻所形成的價值;對於那些對社會有負面影響的企業,應披露其社會危害,以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企業同時也是自然資源的消費者,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尤其重大,因此很有必要披露企業消耗自然資源的情況,以督促企業節約自然資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7 提供靈活多樣的會計報表
(1)編制專用財務報告或差別財務報告。實現從標准化的通用報告向按信息使用者編制專用報告的轉變,以滿足財務信息使用者對信息需求的多樣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現行的報告已經無法適應多樣化的信息需求,現行財務報告體系應該在規定的基本的財務報告內容和格式的基礎上,鼓勵個性化信息的披露。通過編制差別報告,企業既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避免因為廣泛對外披露信息給企業產生負面影響。企業可以有選擇、有重點地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團特殊需要的信息。從會計規范角度,建立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它實際上是由一國政府通過有關的准則或法規規定,對不同規模或類型的企業,在編制與提供財務報表的種類以及要求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格式、內容、數量、詳盡程度等方面,實行有差別對待的一種制度安排,不同規模企業的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存在不同的要求,有差別的會計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這一要求。
(2)財務報告的表達方式多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披露的表達方式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報表、文字信息以外,還會輔之以圖形、圖像化信息等多種表達方式;除了紙質的報告之外還會通過計算機網路和電子技術實現非紙質報告的實時傳播。財務報告的傳遞方式會向隨時報告、實時傳遞轉化。企業內外部人員可動態地、隨時地得到企業財務與非財務信息。
2.8 提供多種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的信息
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選用公允價值或資本化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同時,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資本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首要資本,無形資產成為會計核算的核心內容;投資者的決策需要企業提供有關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判斷企業發展前途和投資價值,因而要對傳統的計量模式進行改革。會計計量模式應當堅持歷史成本為主,加強多種計量屬性和多元計量單位的應用,採取更為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
貨幣計量有直觀和普遍接受性的優點,但是在當今如此復雜的經濟環境中,若僅僅使用貨幣計量恐怕不能展現經濟活動的全貌,從而不能提供全面准確的信息。所以我們可以在以貨幣計量為主要計量單位,輔以時間計量和勞務計量等計量單位,增加因貨幣計量而不能進入財務會計報告的非貨幣信息,提高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全面認識,增加決策的正確性。
總之,財務報告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獲取財務信息的重要途徑,必須保證其可靠性、全面性、及時性、有用性。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進行預測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Ⅸ 求助: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問題和對策的開題報告怎麼寫。主要是意義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非誠勿擾 xie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定期報告等文件向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是投資者評價公司業績決定投資方向的重要參考之一,也是資本市場運行的基礎。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規范公司行為,降低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其在公布之前屬於公司的私有信息,一旦被披露便成為公共信息,存在很強的外部性,因此企業都不願意將重要信息徹底披露,並且考慮到信息公布後的市場反映,公司會傾向於披露利好信息而刻意迴避利差信息,以此來穩定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引起會計信息披露失真。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謊報資產;虛構財務狀況;編造虛假利潤或虧損;隱瞞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誇大公司未來盈利等來進行會計信息造假,扭曲披露信息的真實性。信息披露虛假可以說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危害最大的問題,既誤導了廣大投資者,也嚴重影響到了市場的健康運行。從會計信息披露成本角度來看,如果上市公司從會計信息披造假為中獲得的收益大於其違規成本,那麼公司就有虛報會計信息的動因。而我國目前,會計造假的違規成本是相當低廉的。

首先,公司造假被揭露的概率很小。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國相關的會計制度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健全,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缺位,使虛假信息被揭露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其次,即使被揭露出來,其受到的處罰的力度也不夠大,並不能使違規上市公司感受到切膚之痛。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目前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得造假者難以受到應有的處罰,即其造假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於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這種成本—效益的不對稱性使得上市公司在巨額收益的誘惑下,不惜通過隱藏或歪曲某些會計信息來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同時這還大大挫傷了誠信者的積極性,可能會放棄原則,紛紛效仿,進而整個社會陷入會計誠信缺失的黑洞,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運行。1.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上市公司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源頭,因此是我們治理的重點。要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治理力度。除了要對公司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進行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外,還要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主要是指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新股東,分散大股東股權來抑制公司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加強不同持股者之間的制衡關系,約束大股東行為。此外,還因不斷推進獨立董事制度,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地位,增強董事或內部的制約機制。使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在監管公司的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促進真實會計信息的披露。

2.建立完善的會計准則

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包括了會計准則、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會計信息披露信用評價制度、審計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其中的核心便是會計准則。准則規定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准,是我們進行會計監督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准則中對上市公司會汁信息披露的規定並不完善,有必要構建一套准確、系統、適應未來發展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准則體系,為上市公司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供技術保證。

3.強化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們有必要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政府監管、行業監管和市場監管進行有機結合。第一,要明確政府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合理分工,明確職責。財政部與證監會在工作中保持協調一致,加強合作,在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各司其職。財政部主要負責制定和完善會計准則,側重於規范披露信息的實質內容;證監會負責監管,確認會計信息披露,重點在於規范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即披露什麼,如何披露,何時披露等等。第二,健全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汁制度。比如建立注冊會計師獎懲制度,實施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度,提高會計師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強化其獨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行業監督作用。

4.嚴格執法,加大對違規公司的處罰力度

我們要嚴厲懲罰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與這些上市公司合謀或無法公正履行職責的會計中介機構。第一,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以及參與造假的個人給予嚴厲的懲罰,追求其法律責任。第二,構建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被揭發後,應該把相關的肇事者驅逐出其所處的行業,給那些沒有職業操守、不守誠信的上市公司或個人以嚴厲的打擊。比如,對會計造假的上市公司進行強制退市,對參與造假的會計中介機構進行停業整頓,對會計造假的單位責任人、會計從業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則應該吊銷其從業執照,不允許繼續從事相關職業等。
我國改進無形資產計量的緊迫性

綜上所述,與國外報表中的充分、詳盡、謹慎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不盡如人意:范圍過窄、結構不合理、表外披露太少。特別是對某些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方面使得報表的相關性減弱,也必然使報表國際通用的程度降低,在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並及商務交往的活動中,無形資產披露不充分則會導致國內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報表披露出現種種差異的原因,究其根本,在於國內外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披露的要求不同。我國改進無形資產的計量迫在眉睫。財政部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其中關於無形資產的部分作出的大幅改動,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修訂後的《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商譽在企業合並相關准則中規定。這樣,商譽的核算更為明確;新准則對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計價作了改變,取消了原准則第10條中「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該以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意在減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能否用評估價入賬的問題;新准則還增加了有關不確定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不確定性的說明應運用穩健原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這一點體現了新准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對於研發費用,原准則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新准則中,研究費用依然是費用化處理,進入開發程序後,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此條規定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研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影響巨大,將極大增加企業的權益,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的提高,有利於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為了消除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粉飾報表來應付投資者及規避退市。新的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新的資產減值准則將有效的遏制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准則實施後,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相應的,報表真實性會越來越高。

關於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若干思考

判斷一個會計准則的好壞不在於該准則有多先進,而在於是否適應其所處的會計環境。新會計准則是隨著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而制定出台的,是與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以下是關於無形資產方面我國新准則與國際准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一)擴大確認范圍
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超額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無形資產,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特許使用權等)、組織資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國際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包括六大類,分別為與營銷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客戶關系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合同權利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革新有關的無形資產、商譽。客戶關系、資料庫升級費用、製造合同、設計許可等都納入了無形資產核算的范疇。其范圍十分寬泛,也充分體現了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准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過於狹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出現的形形色色的「無形資產」對於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將客戶關系、技術文檔、非競爭協議等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同時要積極研究可行的確認與計量方法,包括一些非財務計量方法,在理論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些新興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與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量手段上,國際會計准則對於無形資產都採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此次頒布的新准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採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本次會計准則的一大亮點。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並未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三)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於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於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它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Company Reporting, January, 2002)。目前國際會計准則(IAS No.38)對研發費用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後,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
新准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制定研究和開發階段的標准,以防企業利用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Amir&Lev(1996)提出,在慎重對待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中,「內部效用」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標准。為了製造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成功的非商業產品所含的智力資本也可能用於內部研究。因此,基於市場生存能力及內部有用性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將更有意義。
(四)加強表外披露
美國的Paul B·W·Miller和Paul R· Bahnson 在《高質量財務報告》一書中指出:產生QFR(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徑在於提供大量的補充披露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確認的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同時應該使用這些補充披露來描述所有無形資產的來源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價值。當衡量無形資產時,不應該給出一個單獨的確切數字,而應該描述可能的價值分布。在本文所研究的15家國外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中,發現其中對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相比國內公司而言充分很多。不僅體現在無形資產包含項目上,而且對近三年攤銷、減值情況的對比、今後五年的預計減值(具體到每項資產)、研發活動對於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性等等都作了詳盡描述。 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表外披露,在擴大披露范圍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出每項無形資產的來源、增減情況、預計未來攤銷額、預計減值情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也使得企業的獲利能力及盈利的增長率更符合實際。
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公司無不靠無形資產贏得投資者信任,其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從而使公司及投資者雙贏。當前,舊《企業會計准則》編制的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完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使得報表不具相關性及可比性。新會計准則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並改善了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但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全、市場監管的逐步有序,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論基礎是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糾正證券定價偏差,最終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真實、准確、完整、公平披露、規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資者作出理性投資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在沒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混雜狀態使得投資者無法辨別高品質證券與低品質證券,結果便是高低品質證券的價格趨同,換句話說,投資者不願意為高品質證券支付高價,因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質證券。這就是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直接後果便是「資源將會配置到一些低價值的替代物上作用 」(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價值的證券定價偏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降低,資源配置功能受損。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證券監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經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中得以推行。實踐強有力地證明,通過樹立並維護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和提供投資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進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最終促進了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法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且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告。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
以上資料小希望能幫到你

Ⅹ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麼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已經2006年12月8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第54次主席會議通過,二○○七年七月三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7 年 第 7 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編輯本段]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商業銀行的市場約束,規范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行為,有效維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安全、穩健、高效運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包括中資商業銀行、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
本辦法對商業銀行的規定適用於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城市信用社,本辦法或銀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辦法所稱農村信用社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縣(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縣(市、區)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地(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第三條商業銀行應按照本辦法規定披露信息。本辦法規定為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商業銀行可在遵守本辦法規定基礎上自行決定披露更多信息。
第四條商業銀行披露信息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商業銀行應遵循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則,規范地披露信息。
第六條商業銀行披露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具有相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資產規模少於10億元人民幣的農村信用社可不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第七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進行監督。
[編輯本段]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內容
第八條商業銀行應按照本辦法規定披露財務會計報告、各類風險管理狀況、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項等信息。
第九條商業銀行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第十條商業銀行披露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他有關附表。
第十一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編制基礎不符合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情況。
第十二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本行的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包括:會計報表編制所依據的會計准則、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記賬基礎和計價原則;貸款的種類和范圍;投資核算方法;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的范圍和方法;收入確認原則和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計價方法;外幣業務和報表折算方法;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方法;無形資產計價及攤銷政策;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政策;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等。
第十三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
第十四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的總量及重大關聯方交易的情況。
第十五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包括:
(一)按存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存放同業款項。
(二)按拆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拆放同業款項。
(三)按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分別披露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四)按貸款風險分類的結果披露不良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五)貸款損失准備的期初數、本期計提數、本期轉回數、本期核銷數、期末數;一般准備、專項准備和特種准備應分別披露。
(六)應收利息余額及變動情況。
(七)按種類披露投資的期初數、期末數。
(八)按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同業拆入款項。
(九)應付利息計提方法、余額及變動情況。
(十)銀行承兌匯票、對外擔保、融資保函、非融資保函、貸款承諾、開出即期信用證、開出遠期信用證、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表外項目,包括上述項目的年末余額及其他具體情況。
(十一)其他重要項目。
第十六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資本充足狀況,包括風險資產總額、資本凈額的數量和結構、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
第十七條商業銀行應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商業銀行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前,應與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進行三方會談。
第十八條財務情況說明書應當對本行經營的基本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以及對本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進行說明。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