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8項中說的這些,為什麼在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得扣除求詳細版,或舉例子!!
(8)屬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49條:第四十九條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一、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
原外資稅法規定,企業不得列支向其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本條改變了原外資稅法的規定,明確規定,企業無論是接受關聯方還是非關聯方提供的管理或其他形式的管理服務而發生的管理費,不得扣除。現行市場經營活動中,企業之間的分工日益精細化和專門化、專業化,從節約企業成本角度等考慮,對於企業的特定生產經營活動,委託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來完成,較之企業自己去完成,可能更為節約,所以就出現了企業之間提供管理或者其他形式的服務這種現象。但是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既有總分機構之間因總機構提供管理服務而分攤的合理管理費,也有獨立法人的母子公司等集團之間提供的管理費。由於企業所得稅法採取法人所得稅,對總分機構之間因總機構提供管理服務而分攤的合理管理費,通過總分機構自動匯總得到解決。對屬於不同獨立法人的母子公司之間,確實發生提供管理服務的管理費,應按照獨立企業之間公平交易原則確定管理服務的價格,作為企業正常的勞務費用進行稅務處理,不得再採用分攤管理費用的方式在稅前扣除,以避免重復扣除。
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
過去,內資企業基本納稅實體界定上遵循獨立核算標准,將企業內部能夠獨立核算的營業機構或者分支機構作為獨立納稅人處理,為准確反映企業不同營業機構的應納稅所得額,對內部提供管理服務、融通資金、調劑資產等內部往來活動一般需要按照獨立交易原則處理,分別確認應稅收入和費用。企業內部營業機構屬於企業的組成部分,不是一個對外獨立的實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匯總納稅的規定,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納稅人,而應由企業總機構統一代表企業來進行匯總納稅。實踐中,企業出於管理和生產經營等因素的需要,可能採取相對獨立的內部營業機構管理,內部營業機構在企業內部具有相對獨立的資產、經營范圍等,這就可能使這些內部營業機構之間可能發生類似於獨立企業之間進行的所謂融通資金、調劑資產和提供經營管理等服務,但是企業內部營業機構之間進行的這類業務活動,屬於內部業務活動,雖然在不同內部營業機構之間,可能也有某種賬面記錄,也區分不同內部營業機構之間的收入、支出等等,但是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由於它們不是獨立的納稅人,需由企業匯總納稅,所以對於這些內部業務往來所產生的費用,均不計入收入和作為費用扣除。
三、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與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不得扣除的理由類同,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的資金拆借行為,本身是同一法人內部的交易行為,其發生的資金流動,不宜作為收入和費用體現;另外,由於企業內各營業機構不是獨立的納稅人,而且企業所得稅法實行法人所得稅,要求同一法人的各分支機構匯總納稅,即取得利息收入的營業機構作為收入,支付利息的營業機構作為費用,匯總納稅時相互抵消,在稅前計入收入或者扣除沒有實際意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不得扣除的費用,不包括銀行企業內部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這主要考慮到銀行企業內部營業機構主要從事的就是資金拆借行為,其成本和費用的支出,主要就體現為利息,如果不允許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扣除,對各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的會計賬務、業績等都無法如實准確反映,且由於實行法人匯總納稅後,准許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扣除,相應獲取這部分利息的其他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就將這部分利息作為收入,兩者相抵,並不影響企業的應納稅總額,國家的稅收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㈡ 外地子公司使用母公司商標並支付其商標使用費,如何做涉稅處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四十九條,企業之間支付的管理費、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以及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企業內營業機構,是指企業內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而您提到的「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系,我們理解是屬於控制與被控制的母子公司的關聯關系企業。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而支付的商標使用費不屬於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不得扣除的特許權使用費。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年第63號)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四十一條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2007年第512號)第一百二十三條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者企業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的,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據此,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標而支付的商標使用費只要符合以上關聯企業之間的法規規定,是可以稅前扣除的。
㈢ 月薪1萬元個人所得稅要繳多少
應繳個人所得稅為290元,實發工資為9710元。
計算公式:
稅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五險一金-起征點-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步驟:
月收入10000元;五險一金0元;起征點5000元(新個稅於2018年9月1日起開始施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0元;專項附加扣除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10元。
得:
稅額=(10000-0-5000-0-0)×10%-210=290元
應發工資為=10000-290=9710元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征稅對象:
1、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2、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3、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㈣ 關於印花稅如何做會計分錄
1、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
企業交納的印花稅如果金額比較小,如果金額小購買時直接減少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即可。會計分錄:實際繳納的印花稅:借:管理費用(印花稅)。
比如定額貼花的營業賬簿和產權許可證照等,不需要預計應交數的稅金,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關鍵點)。會計分錄: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2、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
實際工作中,這時很多企業就會先通過「應交稅費」計提本月的印花稅,很多地方采購合同和銷售合同印花稅是根據實際采購、銷售或購銷總額的一定百分比乘以稅率直接計算繳納的,次月實際繳納時再沖減應交稅費科目。
比如,依照「購銷合同」稅目徵收印花稅。當然,不同的省份規定是不一樣,根據豫地稅發〔2005〕第43號文件《河南省印花稅核定徵收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購銷業務,分別按實際采購、銷售或購銷總額70%的比例核定計稅依據,所以企業在實際計算繳納印花稅的時候一定要先查詢當地的相關規定。
計提本月印花稅的會計分錄 :
借:管理費用——印花稅。貸:應交稅費——應交印花稅。
實際交納印花稅的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印花稅。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3、繳納以前年度印花稅的處理。按照《小企業會計准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應做如下分錄:
借:稅金及附加。貸:應交稅費-應交印花稅。
注釋:按照《小企業會計准則》,印花稅計入「稅金及附加」科目,而《企業會計准則》是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㈤ 特許權使用費和支付給關聯企業管理費用 可以稅前扣除嗎
當然可以扣除啊這不屬於不能稅前扣除的范圍。
㈥ 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社保是個人繳納部分還是公司
稅前扣除的社保是個人繳納部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不包括企業年金。
計算方法: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6)特許權使用費管理費用擴展閱讀
稅前扣除項目主要包括:
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實際發生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1.稅金:指銷售稅金及附加
(1)六稅一費:已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出口關稅及教育費附加;
(2)增值稅為價外稅,不包含在計稅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時不得扣除。
(3)企業繳納的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已經計入管理費中扣除的,不再作為銷售稅金單獨扣除。
2.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外,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提示: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以下規定計算限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㈦ 在繳納個人所得稅中為企業提供咨詢管理的費用應納稅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令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51個稅表示,個人為企業提供咨詢管理的費用屬於勞務報酬所得范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具體的勞務報酬的繳稅流程如下:
第一步:單位代扣代繳
相關單位在向納稅人支付勞務費時會先進行稅款的預扣預繳;
勞務報酬的扣稅標准為: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適用20%至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
㈧ 企業費用哪些需要在稅前扣除,哪些稅後扣除
近日,《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以下簡稱「39號公告」)發布,細化增值稅改革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最暖心的亮點之一就是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即加計抵減政策。但是,你知道其中的十個細節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吧。
一要注意政策執行期間
是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二要注意確認條件
生產、生活性服務納稅人是指
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簡稱四項服務)
取得的銷售額佔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
三要區分不同設立時間
2019年3月31日前設立的納稅人 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的銷售額(經營期不滿12個月的 按照實際經營期的銷售額)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 自2019年4月1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2019年4月1日後設立的納稅人 自設立之日起3個月的銷售額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 自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日起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四是確認的連續性 確定適用加計抵減政策後
當年內不再調整,以後年度是否適用
根據上年度銷售額計算確定
五是准確計算加計抵減的基數
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10%計提當期加計抵減額
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部分
不能作為計提的基數
已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按規定作進項稅額轉出的
應在進項稅額轉出當期相應調減加計抵減額
六要區分三種情況抵減
抵減前的應納稅額等於零的
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於零且大於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
抵減前的應納稅額大於零且小於或等於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的
七要記住一個例外
出口貨物勞務、發生跨境應稅行為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
兼營出口貨物勞務、發生跨境應稅行為
且無法劃分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
需要按政策規定予以剔除
八是單獨核算加計抵減
納稅人應單獨核算加計抵減額的
計提、抵減、調減、結余等變動情況
九是首次需填表聲明
在年度首次確認適用加計抵減政策時
需提交《適用加計抵減政策的聲明》
同時兼營四項服務的
應按照四項服務中收入佔比最高的業務在表中勾選確定所屬行業
十是有始有終
加計抵減政策到期後
納稅人不再計提加計抵減額
結余的加計抵減額停止抵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