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邊際貢獻分析法適用於什麼方案的擇優決策
邊際貢獻分析法適用於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擇優決策,尤其適用於多個方案的擇優決策。在運用邊際貢獻法進行備選方案的擇優決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不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通過比較不同備選方案的邊際貢獻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2)在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首先應計算備選方案的剩餘邊際貢獻(邊際貢獻總額減專屬成本後的余額),然後通過比較不同備選方案的剩餘邊際貢獻(或邊際貢獻)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3)在企業的某項資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應通過計算、比較各備選方案的單位資源邊際貢獻額,來正確進行擇優決策。(4)由於邊際貢獻總額的大小既取決於單位產品邊際貢獻額的大小,也取決於該產品的產銷量,我們應該選擇邊際貢獻總額最大的。因為單位邊際貢獻額大的產品,未必提供的邊際貢獻總額也大,也就是說,決策中,我們不能只根據單位邊際貢獻額的大小來擇優決策。
⑵ 保險股投資指南:平安高利率保單缺口還有多大
何為「折現率」?為何我們非常關注折現率?折現率是指計算準備金時使用的貼現率,准備金的含義是指未來應付責任扣除應繳保費後現金流的凈現值。由於准備金是保險公司最大的一塊支出,且准備金對貼現率非常敏感,因此我們需要非常關注三家上市保險公司使用的折現率,以及三家公司在相同折現率假設下的比較和對貼現率的敏感性。
2009年年報上市保險公司首次採用《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即「新會計規定」,該規定主要包括「保險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險風險測試」和「保險合同准備金計量等會計政策」。其中前兩項內容只是影響財務報表的項目安排,將舊准則下一些會計項目從利潤表轉移到資產負債表,但並不影響凈利潤和凈資產;而保險合同准備金計量原則的改變對計提的准備金影響非常大,從而大幅影響凈利潤和凈資產。
對於准備金計量原則,主要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貨幣時間價值和邊際。其中,貨幣時間價值涉及對現金流進行貼現,使用的貼現率即叫做折現率,是我們此報告探討的重點。而邊際因素包括風險邊際和剩餘邊際。風險邊際是指為應對預期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而提取的准備金;剩餘邊際是為了不確認首日利得而確認的邊際准備金,於保險合同初始確認日確定,在整個保險期間內攤銷。但非常遺憾,此次年報沒有披露邊際。
根據相關會計規定:(1)對於未來保險利益不受對應資產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即傳統產品),用於計算未到期責任准備金的折現率,應當根據與負債現金流出期限和風險相當的市場利率確定。(2)對於未來保險利益隨對應資產組合投資收益變化的保險合同(即分紅和萬能產品),用於計算未到期責任准備金的折現率,應當根據對應資產組合預期產生的未來投資收益率確定。
對於第一類保險合同,保監會推薦以750天移動平均的國債到期收益率確定的即期利率曲線為基礎加合理的溢價,確定溢價主要考慮流動性和稅收因素。
保險公司准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是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即期收益率曲線750個工作日的平均值計算得到的收益率曲線,不足750個工作日的按已有歷史數據計算。請注意這里使用的是即期收益率曲線,1-30年即期收益率是2.39%-4.48%,如果轉換成遠期收益率,則1-30年遠期收益率是2.39%-5。02%。
三家公司使用的折現率假設及對比。三家保險公司年報均披露了折現率的假設(如下),包括兩種類型產品的折現率,一類是未來保險利益受對應資產投資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即分紅和萬能產品;另一類是未來保險利益不受對應資產投資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即傳統產品,高利率保單在此類。對於第二類,由於絕大多數保單的保險期限通常很長,幾十年甚至好幾十年,因此對長端折現率非常敏感。
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年報已披露完畢,由於計算準備金的折現率對評估三家保險公司價值並進行橫向比較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在此做進一步分析,主要觀點如下:
首先需要重點指出的是三家公司披露的折現率假設使用了不同的口徑(年報中並未提及,但影響非常大、易產生很大誤導!),其中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使用的是遠期收益率(forward rate),而中國平安使用的是即期收益率(spot rate),而即期收益率曲線和遠期收益率曲線差別很大,因此很有必要將即期收益率轉換為遠期收益率。1-30年即期收益率2.39%-4.48%對應1-30年的遠期收益率為2.39%-4.91%,由於第15年的遠期收益率為5.02%出現跳躍,因此遠期收益率區間為2.39%-5.02%。
因此,從上述三家公司的折現率假設中可以得出結論:
(1)對於傳統險,中國人壽是在基準收益率曲線上增加了30bp,即在2.39%-5.02%的遠期收益率基礎上加30bp到2.69%-5.32%。
(2)對於傳統險,中國太保是在基準收益率曲線上增加了50bp,但公司考慮到傳統保單期限長於30年,長端收益率在30年之後外推了幾年,使得長端收益率增加了3bp,即從2.39%-5.02%的遠期收益率基礎上加50bp到2.89%-5.55%。
(3)對於傳統險,中國平安是在基準收益率曲線上增加了100bp,但是短端使用的是1個月的即期收益率而不是1年,1m-30y(1個月到30年)的即期收益率曲線是1.83%-4.48%,因此增加100bp即增加到2.83%-5.48%。短端使用1個月的即期收益率會更保守,會有一定影響但對於傳統產品,影響最大的還是長端收益率。
(4)對於分紅和萬能險,根據資產投資組合的投資收益確定,不需要基準曲線,三家公司均參考內含價值報告中投資收益率假設。
⑶ 單位邊際貢獻指的是什麼
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品所能帶來得收益,一般情況下成開口向下的二次拋物線.
⑷ 為什麼放棄的邊際貢獻是一種機會成本
邊際貢獻分析法
邊際貢獻分析法又稱相關損益分析法,就是當各備選方案的相關成本只是變動成本時, 可通過比較不同方案邊際貢獻大小來評價備選方案的優劣的一種決策方法。 當備選方案的相關成本中包括專屬固定成本或機會成本時,就無法使用邊際貢獻指標, 而應使用相關損益指標進行決策。 應用條件: 在原有生產能力范圍內進行決策,不改變生產能力。所以,固定成本通常為無關成本。 採用該種方法時,可以採用「相關損益分析法」進行。
評判依據:1.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只計算各方案邊際貢獻指標,選擇邊際貢獻最大的方 案即可。 2.如果發生專屬成本,則計算各方案扣除了剩餘邊際貢獻指標,選擇剩餘邊際貢獻最大 的方案即可。剩餘邊際貢獻是指從邊際貢獻中扣除專屬成本後的余額。
⑸ 管理會計邊際貢獻分析法怎麼用
邊際貢獻分析法適用於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擇優決策,尤其適用於多個方案的擇優決策。在運用邊際貢獻法進行備選方案的擇優決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不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通過比較不同備選方案的邊際貢獻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
(2)在存在專屬成本的情況下,首先應計算備選方案的剩餘邊際貢獻(邊際貢獻總額減專屬成本後的余額),然後通過比較不同備選方案的剩餘邊際貢獻(或邊際貢獻)總額,能夠正確地進行擇優決策。
(3)在企業的某項資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應通過計算、比較各備選方案的單位資源邊際貢獻額,來正確進行擇優決策。
(4)由於邊際貢獻總額的大小既取決於單位產品邊際貢獻額的大小,也取決於該產品的產銷量,我們應該選擇邊際貢獻總額最大的。因為單位邊際貢獻額大的產品,未必提供的邊際貢獻總額也大,也就是說,決策中,我們不能只根據單位邊際貢獻額的大小來擇優決策。
⑹ 保險業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中取得哪些成效
業內專家稱,在一系列監管「組合拳」下,保險業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重點領域和問題公司的一些突出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存量風險逐步消化,增量風險得到嚴格控制。目前,保險業各項主要指標運行平穩,風險抵禦能力穩步提升。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53%,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1%,顯著高於達標線。
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保險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保費方面,保險產品需求依然廣闊,健康、養老等險種未來空間很大。利潤方面,主要受益於准備金折現率上行帶來的利潤釋放,同時剩餘邊際攤銷的加速都可以保障2018年上市險企利潤的增長。未來保險股的價值會隨著內含價值的增長獲得穩步的提升。投資端,2017年以來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均保持在13%左右,如果2018年投資比例維持13%,並考慮部分資金投入港股市場,預計給A股帶來增量資金約2900億元。
⑺ 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是什麼
由於保險公司的復雜性,對保險公司的分析離不開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內含價值”。可以說,內含價值是保險公司價值分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任何公司的首要任務都是現金流,也就是凈利潤。與保險公司相比,區別在於凈利潤不僅是凈利潤,而且是剩餘邊際攤銷的概念。從這些角度出發,我們將以平安公司為例,對保險公司的估值進行全面分析。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公司的凈利潤進行分析、分解,對roe指數進行杜邦分析,了解公司和行業。我們可以預測公司未來幾年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變化趨勢,從而進行估值。
股東的預期資本回報率為11%,要求的資本回報率為6%。中間差價的5%是開辦保險公司的價格,即“機會成本”。這是因為我們本可以把6000萬的資金投到其他地方,回報率超過6%。以6000萬所需資本為基數,計算出的機會成本即為“所需資本成本”。最終嵌入價值是保單的有效業務價值減去所需的資本成本。計算內含價值的困難在於新業務而不是股票。股票的內在價值可以在任何地方計算出來。新業務的內在價值是不確定的,因為新業務的增量是不確定的,所以未來新業務的內涵是不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