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哪些方式
無形復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制:外購的無形資產、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詳情如下:
1.外購的無形資產:成本中包含購買價款、相關稅費、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的支出,如律師費、咨詢費、公證費、鑒定費、注冊登記費等。
2.接受投資的無形資產:按雙方協商確認的價值計價
3.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
兩階段
①研究階段:結果不確定——費用化
②開發階段:形成成果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其餘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A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B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C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自身存在市場或滿足內部使用。
D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
E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的計量。
「注意」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費用化。
㈡ 取得無形資產時的入賬價值是什麼
根據獲取無形資產的渠道不同,其入賬價值應該分別確定:
()購入的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項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3)企業接受的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或以應收債權換入無形資產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受讓的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
①收到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②支付補價的,按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4)以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無形資產,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涉及補價的,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
①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後的余額,作為實際成本;
②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實際成本。
(5)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實際成本:
①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②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A.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B.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6)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在該項無形資產獲得成功並依法申請取得權利時,不得再將原已計入費用的研究與開發費用資本化。
(7)企業購入的土地使用權,或以支付土地出讓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實際成本,並作為無形資產核算;待該項土地開發時再將其賬面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需開發的土地使用權賬面價值轉入存貨項目)。
無形資產在確認後發生的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㈢ 高校采購的資料庫屬於什麼資產是否列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如果萬方資料庫是存儲監控信息則可與監控器一起計入固定資產-監控系統
如果做其他用途則計入無形資產(按稅法規定不少於十年攤銷)
如果金額不大直接計入管理費用
㈣ 無形資產的取得主要有哪些方式
無形資產取得的主要方式有四種:
1、外購的無形資產;
2、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
3、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
4、接受外人的捐贈。
㈤ 高校無形資產有何特殊性
因為反向工程,自年2月1日起,在中國大陸符合規定的反向工程合法,不會引起商業侵權,即專利開發人或反向工廠開發人要選擇是申請專利好還是自行保守秘密好。大多數高校選擇自行保守秘密。
最高院發布有關司法解釋 首次明確反向工程手段合法 確定損害賠償舉證責任等規則
我國目前尚沒有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法,關於保護商業秘密的規定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中,再加上立法者對於商業秘密的認識不盡相同,導致一些法律規定之間的不協調。
怎樣合法獲得商業秘密
通過合法手段獲得或使用同樣的信息,不構成侵犯商業秘密。這些合法手段如:獨立開發獲得;合法購買;從公開渠道觀察獲得;合法接受許可獲得及新增加的通過反向工程獲得等。
「通過反向工程方式獲得的商業秘密合法」首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興奮了業內人士的神經,因為這意味著「法律風險被排除」,「有利於我國的技術發展」。
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這一涉及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的司法解釋中,還明確了損害賠償和舉證責任等規則。實際上,有些地方法院在規則出來之前也是按類似規則處理,但一直不能「名正言順」。這一司法解釋讓法院的司法活動更具透明性和權威性,也使得商業秘密糾紛案件的審理有了統一的指導,更是對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的重大完善。本版推出的這篇報道,正是從這一層面上解讀司法解釋的深刻含義。
法制網通訊員 馬磊 法制網記者 袁定波
「通過反向工程等方式獲得的商業秘密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1月17日發布的第一個涉及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的司法解釋,著實讓業內人士興奮了一把。據了解,這一規則的明確,在我國是第一次。
司法解釋將反向工程定義為,通過技術手段對從公開渠道取得的產品進行拆卸、測繪、分析等而獲得該產品的有關技術信息。
「這個司法解釋明確了反向工程的合法性,排除了法律風險,有利於我國的技術發展。」北京九合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翔評價說。
反向工程合法是制度應有之義
就在不久前,奇瑞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博士自豪地說:「奇瑞轎車的研發僅用幾年時間就跨越了反向工程、模仿創新階段,進入了正向研發階段。」
實際上,如果將時間推回到一年以前,奇瑞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恐怕無法如此樂觀,那時他們還被困擾在與韓國通用大宇集團(以下簡稱通用大宇)的一場不正當競爭官司之中。
通用大宇訴訟的主要理由是,奇瑞QQ車與自己旗下的一款車整車和核心零部件設計存在驚人的相似,認為奇瑞QQ車沒有進行獨立開發,也不具備通過反向工程製造QQ車的時間和技術條件,奇瑞構成不正當競爭。
有專家認為,從日韓等國汽車的發展之路來看,模仿是必經之路。在研發方面還很弱小的中國汽車在發展初期就要合理利用非專利性技術,借鑒國際流行車型的技術。
雖然最後官司以雙方和解告終,但近三年的訴訟,使這場官司成為「中國法律工作者和企業家都該認真學習的一個經典案例」。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說。有業內人士甚至推測,奇瑞官司,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最高院的這一司法解釋。
對於反向工程手段合法,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韋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即使最高院沒有作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反向工程取得商業秘密也是合法的。」因為,「在民事領域,『法無禁止即自由』,法律僅僅規定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為非法,而並沒有禁止反向工程違法。」
韋之從法理上進行了解釋。「主張商業秘密的人很『自私』。他之所以不去申請專利,而是以商業秘密的形式尋求保護,是因為申請專利需要公開技術,專利權過了一定保護期後,就再也不屬於某個人了,會由社會分享。專利權制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而商業秘密處於不公開的事實狀態,會造成社會的重復開發,浪費資源。因此法律規定商業秘密所有人須自己承擔保密工作,一旦泄密,自己負擔風險。反向工程因此也被認為是獲取商業秘密的正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