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江蘇省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

江蘇省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

發布時間:2021-07-11 03:14:10

A. 2016年江蘇省征地補償新標准,征地補償費為多少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1)江蘇省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擴展閱讀:

《征地補償標准》 第十一條 徵收土地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擬訂,經依法批准後,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批准征地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位置、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登記的地點和期限等,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辦事處)和村、組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不得在征地范圍內搶栽、搶種農作物和改變土地用途。搶栽搶種的農作物不予補償,改變土地用途按改變前的土地用途予以補償。

第十三條 在征地期限內,公安、工商、房產、規劃等有關部門應暫停辦理戶口遷入、分戶、發放營業執照和房屋改建、擴建、抵押、租賃、買賣等有關手續。在征地期限內,因出生、婚嫁和軍人復員退伍等確需要入戶或者分戶的,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實後,由公安機關辦理。

第十四條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被徵收土地上有建(構)築物的,還應提供有關建(構)築物的合法證件。

第十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經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辦事處)和村、組予以公告,並聽取被徵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意見。

第十六條 對征地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市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市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徵收土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拒不領取征地補償費用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以被征地方的名義將其征地補償費用予以專戶儲存。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的期限內交出土地。

第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它費用

B. 江蘇省南京土地徵用補償新標准

非市政建設項目按以下標准計算土地補償費(具體標准見附表1):
(一)徵用耕地(含蔬菜地),按該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年平均產值(下同)的10倍計算;
(二)徵用魚塘、藕塘、養殖場、果園、竹園、林地等土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8倍計算;
(三)徵用柴山、灘地、水塘、葦塘和其他有收益的非耕地,按該土地年產值的5倍計算;
(四)徵用宅基地、鄉鎮企事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等集體所有土地的,按徵用鄰近耕地補償標準的60%計算;拆遷房屋統一安置的,原宅基地不給予土地補償;
(五)徵用無收益的非耕地,按徵用鄰近有收益的非耕地補償標準的50%計算。

C. 江蘇農村土地徵用標准

各個地方的補償政策不同,你還是要打聽當地的,鄉鎮一級的政府人員應該清楚。

D. 關於江蘇省土地徵用補償的規定

一. 江蘇省已經頒布《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

1. 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由市、縣人民政府統一負責。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征地補償和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解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具體負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發放管理,具體工作由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農保經辦機構辦理;
2. 根據土地價值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省劃分為四類地區,執行相應的征地補償和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基本生活保障標准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整。
3. 依法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按照規定足額補償。

江蘇省有沒有關於這種土地徵用的補償辦法征地補償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二. 具體補償金額為:
(1)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
前款規定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最低標准為:
1.一類地區每畝1800元;
2.二類地區每畝1600元;
3.三類地區每畝1400元;
4.四類地區每畝1200元。

(2)征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一、二、三、四類地區分別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

(3)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徵收耕地的,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耕地數計算;徵收其他農用地的,按照該土地土地補償費總和的70%除以當地人均安置補助費計算。

E. 請問土地使用費的徵收標准如何

答:土地使用費依據土地等級和類別,按《深圳經濟特區甲種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或《深圳經濟特區乙種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計征;如屬臨時用地的,按《深圳經濟特區臨時(短期)地租標准》計征。

F. 江蘇省土地賠償價格是多少

省政府關於調整征地補償標準的通知蘇政發〔2011〕40號
(2011年4月8日)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和長遠生計,省人民政府決定,調整提高征地補償標准。現通知如下:
一、調整提高征地補償標准
全省統一按照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確定土地補償費標准。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最低標准,一、二、三、四類地區分別為每畝24000元、21000元、18000元、16000元。徵收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徵收農用地土地補償費計算;徵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徵收農用地土地補償費的0.5倍計算。
徵收農用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按照被徵收農用地的數量除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前人均佔有農用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其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一、二、三、四類地區分別為每人26000元、23000元、17000元、14000元。徵收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征地補償,原則上執行我省規定的征地補償標准,如國務院規定標准高於我省,執行國務院規定標准。徵收採煤塌陷地的補償標准另行制定。
各市人民政府根據上述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具體標准作出相應調整,不得低於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准。同時,根據《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規定,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具體標准作出相應調整,調整後報省人民政府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調整後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從2011年4月1日起實施。在此之前經依法批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項目,按原征地補償標准執行。
二、確保征地補償費落實到位
各地要嚴格執行征地補償資金預存制度。在征地報批前,市、縣人民政府要將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中政府出資部分存入征地補償資金預存專戶。認真執行征地報批前告知、聽證、確認程序和征地批准後的兩公告一登記、補償安置方案批准等程序。征地補償費必須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不得分期支付。被征地農民家庭承包地被徵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如未能調整其他質量和數量相當的土地給其繼續承包經營的,必須將不少於70%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民。被征地農民選擇貨幣安置的,安置補助費必須按時全額發給農民,嚴禁剋扣、侵佔、截留、挪作他用。對不按規定支付補償安置費用,或剋扣、侵佔、截留、挪作他用的,一律依法嚴肅處理。各市要建立健全征地補償標准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三、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調整提高征地補償標准,確保征地補償費支付到位,事關被征地農民切身利益,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嚴格執行國家關於征地補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依法履行有關程序,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各項工作。要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各級人民政府與各有關部門依法征地、依法補償安置的自覺性,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要認真做好新老征地補償標準的銜接,妥善解決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確保新的征地補償標准順利實施。要嚴肅紀律,規范土地審批管理,不允許在新的征地補償標准實施前突擊批地,不允許採取變通的方式降低補償安置標准、延遲支付補償安置費用。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管理,確保征地補償安置落實到位。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G. 江蘇土地徵用補償

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土地徵用補償方法

2003年6月23日

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土地徵用補償方法

土地徵用是指國家為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強制性地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轉為國有,並給
予一定補償的行為。公益性原則、補償原則和按法定程序進行是土地徵用的三大要件,其中
補償原則是其核心。當前針對征地過程中存在補償低等問題,許多地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青浦:基礎設施項目用地,採用集體土地使用權合作經營,征地費用分期補償方式
上海市青浦區從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高速公路網入手,對准備實施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用
地,參照徵用該土地應支付的征地補償費確定土地使用價值,採用集體土地使用權合作方式,
由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參與項目合作。補償標准參照當地從事農業生產平
均收入水平,由項目公司每年支付土地合作的回報。
蘇州:採用確定綜合年產值,農民留地補償的方法
江蘇省蘇州市政府發布的《蘇州市徵用土地暫行辦法》,對征地補償作了明確規定。第一,
在全市范圍內確定了征地補償的綜合年產值。徵用土地補償費標准,根據所徵用土地的不同
類別(如耕地、魚塘、養殖場、園地、林地、宅基地等)按耕地前3年平均產值的相應倍數確
定。耕地前3年平均產值,按市和縣級市分別確定。市區每畝2000元,所屬縣級市、蘇州工
業園區和蘇州新區每畝1200元。第二,留用地作為征地後對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償方式之一。
為支持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從事生產經營,在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根
據需安置的農業人口中,依照留用地所在地的土地級差收益和人均年收入1000元的標准,核
發留用地指標,留用地可以是國有土地也可以是集體土地。政府以文件形式,從位置安排、
標准確定、權屬管理、審批手續、開發經營、收益分配及相關扶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
規范。
南京:以區位條件和建設項目類型作為征地補償安置費測算的重要依據
江蘇省南京市政府發布了《南京市建設徵用土地補償和安置辦法》,在征地補償安置方面
有所創新。一是以區位條件作為征地補償安置費測算的重要依據之一。按照規定,土地補償
費和安置保養費的測算標准按地理位置分為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地類確定補償標准。二是測
算安置保養費時考慮區位條件和建設項目類型。首先,對征地需安置的農業人口貨幣安置,
分為安置和保養兩類;其次,在確定安置保養費標准時考慮區位條件,即將全市分為主城范
圍以內、主城范圍以外市區范圍以內和五縣范圍3個層次區域;第三,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
按市政和非市政建設兩類,確定不同的安置費和保養費標准;第四,對符合農轉非條件的農
業人口,依據性別、年齡不同,分別予以安置或保養,並實行自謀職業、自行保養的原則。
溫州、台州:按區位條件分類確定補償安置標准,對安置留用地實行優惠政策
《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浙江省溫州市、台州市人民政府在征地補償安置方面相應出
台了地方性法規,對征地的各項補償標准進行了詳細規定。
一是在確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均對被徵用土地所在的地段(即區位條件)予以充分
考慮。溫州市統一全市的年產值,水田0.2萬元,菜地0.3萬元,將市區范圍劃分為三類地
區,分類確定不同的補償倍數,土地補償費一類為9倍、二類為8倍、三類為7倍,安置補
助費一類為6倍、二類為5倍、三類為4倍,確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二是通過政府發布正式文件的形式確定了「鼓勵和支持被征地的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
民從事開發經營、興辦企業」的原則,提出「安排一定的用地計劃,優惠用於解決被征地單
位從事開發經營,興辦企業用地」的措施,其優惠用地指標按人均佔地面積計算,在留用地
指標中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用地按照不同的地段劃分比例。台州市在對征地需安置的農業
人口實行貨幣安置為主的同時,在服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留出征地面積5%-10%
的土地,用於被征地村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的產業。
三是對公益性用地的征地補償費用標准作出特別規定。根據文件規定,市政道路、非經
營性交通道路和綠化用地、學校、公園、文化體育等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用地,土地補償費
和安置補助費按照《土地管理法》確定的最低標准執行。

(中國國土資源報 麻戰洪)

H. 江蘇征地補償最低標准

江蘇省人民政府令
(第26號)

《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已於2005年7月21日經省政府第5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發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長 梁保華
二00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加強對征地補償和基本生活保障安置工作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江蘇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是指國家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徵收後,依法給予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並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的行為。

第三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適用本辦法。徵收城市規劃區范圍內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徵收城市規劃區范圍外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可以依照本辦法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國務院另行規定的,從其規定。
徵收採煤塌陷地的補償標准另行規定。
在市、縣城市規劃區內,本辦法施行前人均耕地不足0.1畝的村組,經依法批准撤銷後,原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按規定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由市、縣人民政府統一負責。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征地補償和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解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具體負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發放管理,具體工作由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農保經辦機構辦理;財政部門具體負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管理;審計部門依法加強對征地補償資金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審計監督;監察、公安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第五條 根據土地價值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省劃分為四類地區,執行相應的征地補償和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基本生活保障標准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調整。

第六條 各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數量變化台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做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個人賬戶記載;公安部門應當做好相關戶籍管理工作。

第七條 依法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按照規定足額補償。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第八條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
前款規定的耕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最低標准為:
(一)一類地區每畝1800元;
(二)二類地區每畝1600元;
(三)三類地區每畝1400元;
(四)四類地區每畝1200元。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由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和前款的規定作相應提高。

第九條 征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費最低標准,一、二、三、四類地區分別為20000元、17000元、13000元、11000元。
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徵收耕地的,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耕地數計算;徵收其他農用地的,按照該土地土地補償費總和的70%除以當地人均安置補助費計算。

第十條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將未進入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農民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和16周歲以下人員的生活補助費按規定足額支付;將進入基本生活保障被征地農民的不低於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和全部的安置補助費劃入同級財政部門在銀行設立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財政專戶,將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支付給其所有者;將剩餘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有權拒絕交地;征地補償安置費用足額到位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不得拖延交地。

第十一條 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納入公積金管理,必須用於解決歷史遺留的被征地農民的生活問題,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生產和公益性事業,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條 逐步建立征地補償安置區片價格體系,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土地區位條件確定征地補償安置區片價格,按照區片價格確定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區片價格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價格、財政主管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十三條 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來源包括:
(一)不低於70%的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全部的安置補助費;
(二)政府從土地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提取的部分;
(三)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的利息及其增值收入;
(四)其他可用於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
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從土地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進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專戶。一、二、三、四類地區提取的數額按照新徵收土地面積計算,每畝不低於13000元、10000元、9000元、8000元。
基本生活保障資金不足支付的,由同級財政部門負責解決。

第十四條 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專戶由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組成。
安置補助費和不低於70%的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進入個人賬戶。實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員死亡的,其個人賬戶中本息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市、縣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根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新徵收土地面積,將政府出資足額轉入社會統籌賬戶。

第十五條 市、縣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費用款計劃,定期將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劃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銀行設立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支出戶,確保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

第十六條 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為界限,將被征地農民劃分為下列四個年齡段:
(一)第一年齡段為16周歲以下;
(二)第二年齡段為女性16周歲以上至45周歲,男性16周歲以上至50周歲;
(三)第三年齡段為女性45周歲以上至55周歲,男性為50周歲以上至60周歲;
(三)第四年齡段(養老年齡)為女性55周歲以上,男性60周歲以上。
前款所稱「以上」均包含本數。
各地可根據有利基本生活保障實施的原則,對年齡段劃分與年齡跨度作合理調整。

第十七條 被征地農民應當從征地前在擁有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承擔農業義務的成員中產生,原土地承包經營者享有優先權。具體辦法由各市、縣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製定。
被征地農民每個年齡段人員的比例,應當與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各該年齡段人員的比例基本相同。
被征地農民的名單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半數以上成員同意提出,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確定後,應當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公示。

第十八條 第一年齡段人員按照一、二、三、四類地區,分別一次性領取不低於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的生活補助費;該年齡段人員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費後,不再納入本辦法規定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九條 第二、三、四年齡段人員,可以選擇是否參加基本生活保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鼓勵和支持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生活保障。
實行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農民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實行不同的保障標准:
(一)第二年齡段人員,從實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當月起,按月領取生活補助費,期限2年,到達養老年齡時,按月領取養老金。
(二)第三年齡段人員,從實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當月起,至到達養老年齡時止,按月領取生活補助費;到達養老年齡時,按月領取養老金。
(三)第四年齡段人員,從實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當月起,按月領取養老金。
各市、縣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標准不得低於本辦法規定的最低標准。

第二十條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按照自願原則,將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具體辦法由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一條 符合當地農村低保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可以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未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被征地農民,可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第二十二條 各地應當對被征地農民進行就業前的技能培訓,為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創造條件。

第二十三條 基本生活保障資金未能足額到位、及時發放的,應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第二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征地單位或者有關部門弄虛作假,冒領、截留、挪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阻撓和破壞征地工作,妨礙土地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征地補償標准地區分類表
2.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標准表

閱讀全文

與江蘇省土地使用費徵收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