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些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繳納關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的理論基礎和國際標准
1947年締結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一個政府間的多邊貿易協定,以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為宗旨,可以稱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GATT第七條首次引入了關稅估價的基礎應為進口產品的「價值(value)」為標準的概念[1] ,這一獨立於「價格」和「成本」的概念並未在GATT中得到具體的解釋。
針對GATT第七條提出的海關估價標准,20世紀70年代末生效的 WTO《海關估價協定》(CVA, 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對海關估價的標准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規定。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海關估價標準的來源與出處。協定第一條指出,海關計稅價格應為產品的「交易價值(transaction value)」即為產品銷售價格(selling price)增加或減去協議第八條規定的若干項調整因素(adjustments),其中應當加入「交易價值」的調整因素中即包括第8.1(c)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特許權使用費只有應同時滿足以下主要標准時,才應納入「交易價值」: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特許權使用費由進口方直接或間接的向出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出口方向進口方銷售貨物的條件;所增加的費用應當依照客觀存在的和可量化的數據(objective and quantifiable data)為依據[2]。
我國的海關對於特許權相關的估價辦法主要制定在2003年海關總署頒布的第10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中,我國海關估價標準的制定實際上參照了GATT第七條和WTO《海關估價協定》的相關標准。
二、我國海關對於特許權使用費的估價標准
與WTO確立的原則一致,我國海關將與進口貨物有關的特許使用權費看作為進口貨物價值的一部分。特許權使用費的概念在海關總署第213號和102號令第51條中有明確的定義,其是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使用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3]
根據特許權使用費的定義,其實質上是貨物進口方向出口方支付的針對貨物所含無形價值的對價,應當作為貨物價值的一部分計入進口完稅價格。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僅關注貨物的有形價值,許多企業在申報進口貨物價格時,僅申報了貨物本身的價格而未包括貨物所包含的無形價值。而特許權使用費則由進出口雙方通過另行簽署協議的方式單獨支付。我國海關在審單和後續稽查的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此類特許權使用費的,將會要求企業將該特許權使用費分攤進完稅價格中進行補繳進口關稅。
1. 案例
但是,並不是所有進出口雙方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均會被海關納入完稅價格徵收關稅。例如,一家外國製造企業A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B,作為A公司產品在中國的製造工廠。A公司產品由諸多零部件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為a部件。A持有產品核心技術並在海外製造產品的核心零部件a,出口到B。B將核心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完成品(a大小與價值約占完成品的1/3左右)後銷售給中國客戶。為了B工廠能夠更好地組裝產品,A與B簽署了一份技術許可協議,將與產品組裝相關的技術授予B使用,由B每年按照產品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A支付許可費。在該技術許可協議中,雙方還約定B不定期的向A購買產品零部件a。
從上述事實可知,B從A進口核心零部件a且B與A簽署了特許權協議,該特許權使用費是針對整個產品的組裝技術。那麼該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被納入零部件a的進口完稅價格呢?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及WTO關於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即可得知答案。
2. 我國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
根據2014年2月生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特許權許可費只有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時才需要被納入完稅價格:(1)該特許權使用費與所進口貨物有關聯;(2)構成該貨物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1)關聯性判斷標准
對於關聯性判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進口產品是否附屬於特許權或特許權是否附屬於進口產品。海關主要秉持如下三個審查原則:
第一,進口貨物是否已含有或附有(或進口後即將附加)相關知識產權或其載體[3]。如果進口貨物含有特許權使用合同約定的專利、專有技術(或用上述方法生產的)、圖片圖像等著作權作品、 軟體、光碟等或附有(進口後即將附上)商標的,則視為進口貨物與特許權使用費有關聯。這是判斷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之間關聯最為直觀的標准。如甲公司向位於中國的乙公司出口某產品,同時雙方又另行簽署了甲方授權乙在中國使用該產品所含專利技術的特許權使用協議,此種情況下,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該產品進口的完稅價格。
第二,進口貨物是否可直接銷售或輕度加工後即可銷售[3]。如針對商標權支付的許可費,進口後附上商標即可直接銷售或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銷售。此處的「輕度」加工是指稀釋、混合、分類、簡單裝配、再包裝或者其他類似加工;
第三,進口貨物是否是為實施特許技術而專門設計製造的[3]。即,以實施出口方授予的特許技術為目的,根據技術實施需要而專門訂做的附屬產品。如為了實施切削技術,進口毛坯金屬製品,或為了實施某項化學合成技術而進口化學品原材料等。
在上述案例中,A企業向B企業出口零部件a, 雖然雙方之間存在特許權協議,但是A企業與B企業簽署的特許協議是針對產品組裝技術(將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另外一種產品)而非零部件a的製造技術,零部件a的生產技術並未許可給B使用。由此可知,零部件a不含有特許權協議所約定的知識產權;其次,B公司進口零部件a後需要將其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其它產品,零部件a雖然在完成品的功能上發揮核心作用,但其只是眾多零部件的一個,所佔完成品比例約為三之一,可見B公司並非僅對零部件a輕加工後直接出售;此外,零部件a顯然也不是為了B公司實施組裝技術而製造的。零部件a的進口與組裝技術特許均以生產完成品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可得出結論,A與B企業之間的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零部件a不存在關聯性。
(2)銷售限制判斷標准
銷售限制標准,又稱為銷售條件標准,即判斷特許權授予與貨物進口的兩個行為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實質上為另一種關聯性的判斷標准。
第一,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為購買進口貨物的前提條件[3]。即,如果進口貨物則必須先簽署特許權許可協議,貨物買賣協議與特許權協議必須同時進行;
第二,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影響合同條件的達成[3]。尤其是在進口貨物價格方面,是否因特許權協議的簽署降低了貨物的進口價格。如果進口方進口一項產品,未簽署特許使用協議就無法合法地在中國銷售,表明該項進口產品含有相關特許權或與特許權存在關聯。
對於銷售限制標准,世界海關組織(中國1983年加入世界海關組織,適用世界海關組織頒布的一系列規定)估價技術委員會(WCO,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Valuation Committee)在2011年4月頒布了《評論25.1》(Commentary 25.1), 該評論雖然是針對《海關估價協定》第8.1(c)中特許權使用費非直接支付給出口方情況時判斷方法的解釋,但仍對銷售限制判斷標准有借鑒意義。評論第9條解釋說明了判斷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構成銷售條件(condition of sale)所應考慮的四個因素: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提及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提及貨物銷售;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有合同可因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解除的條款;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有如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另一方無權製造或銷售含有該特許權的貨物[4]。
銷售限制標准相較於關聯性標准在判斷上較為復雜,WCO的《評論25.1》提及的四點考慮因素僅為存在銷售限制時可能存在的外部表現,但是是否存在銷售限制還是要判斷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與進口產品的購買是否存在相互依存或互為前提的關系,如果兩者必須同時發生且缺少任一項交易,另一項都不能進行則可判斷為存在銷售限制[5]。
在上述案例中,在A與B的特許協議中約定了進口零部件a的相關事宜,符合《評論25.1》的四個因素之一,似乎產品銷售和特許權授予行為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如果仔細考量可得知其實兩者互不構成限制關系。因為A與B企業是關聯企業關系,即使雙方不簽署許可協議,AB之間還是會存在零部件a的買賣關系(因為A公司設立B公司的目的就在於在中國生產完成品)。但是,在實際審查時,海關可能會將A和B之間的交易作為無關聯關系企業間的交易來看待。從獨立交易原則的角度,AB公司間的特許權協議與零部件進口行為則可能被認定存在關聯性。但是,由於關聯系原則與銷售限制原則有一項不滿足,即可不納入完稅價格計征關稅,因此本文所述案例中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不應當納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中。
三、企業在類似貿易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
對於上述B企業的情況,由於同時存在貨物進口和技術許可的情況,如處理不善,很可能遭到海關稽查。屆時,企業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海關解釋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即使如此,也有可能因證據不全或提交不及時而導致海關作出企業補繳關稅稅款的決定。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對於同時簽署有特許權協議的進出口企業,可考慮採取如下行動以避免可能產生的問題:
1. 不同法律關系的協議分開簽署
首先,與進口貨物貿易合同與無關聯的特許權協議分開簽署。很多企業為了方便,將進出口企業之間相關的商業活動均約定在同一個合同中,如本文案例中,A和B公司之間的零部件買賣和組裝技術許可其實並沒有實際聯系,但均約定在一份協議中。這樣的合同簽署方式可能引起貨物進口和特許權授予存在關聯關系的誤解。除了兩種法律關系的協議應當分開簽署外,兩份合同中也不要相互提及另外一份合同的內容,如《評論25.1》所述,特許權合同中提及貨物銷售或進口貿易合同中提及特許權授予均可能被認為構成銷售限制。
其次,不同內容的特許權協議亦應當分開簽署。如貨物進出口雙方既存在針對進出口貨物的特許權授予也存在其他的不相關的特許權授予,兩種不同的特許權不應約定在同一份合同中。這樣的約定方式容易讓海關人為多項特許權使用費均與進口貨物有關聯,導致將與本不應計入完稅價格的特許權使用費也一並計入了完稅價格,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增加。
2. 特許事項應在合同中盡量詳盡的表述
很多企業在簽署特許權協議時將重點放在雙方義務、付款等主要條款上,僅將特許事項條款簡單的一句帶過或寫得非常模糊。這樣不利於海關判斷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的關系,如果企業不能證明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無關,恐將承擔無法提交充足證據的不利後果。因此,特許權協議中,對於特許事項務必要清楚的約定。如在本文案例中,A公司與B公司的技術許可協議中,應明確寫明所許可技術為完成品組裝技術,而非進口零部件製造技術。雖然還需要其他相關證據進行輔證,但將有利於企業在海關審查中取得積極有利的地位。
❷ 2020年如何退稅、補稅
納稅人申請年度匯算退稅,應當按照國庫管理有關規定,在接受年度匯算申報的稅務機關所在地(即匯算清繳地)就地辦理稅款退庫。
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補稅的,可以通過網上銀行、POS機刷卡、銀行櫃台、非銀行支付機構等轉賬方式繳納。
收入納稅明細查詢申報流程:
1、 登陸手機「個人所得稅」App平台,找到「收入納稅明細查詢」功能,查詢明細,為年度匯算做好准備。
(2)特許權使用費補稅案例擴展閱讀:
補繳稅費的情況:
稅務部門明確,綜合所得年收入超過12萬元且年度匯算補稅金額在400元以上的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匯算並補稅。導致需要補稅的原因,稅務部門分析主要有兩種:
1、市民同時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雇並領取工資薪金,預繳稅款時重復扣除了每月的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
2、除工資薪金外,市民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收入,各項綜合所得的收入加總後,導致其適用的綜合所得年稅率高於預扣預繳率等情況。
可以申請退稅的的情況:
1、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例如某納稅人1月領取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90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全年看,因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其預繳的9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2、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的市民。例如某納稅人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按規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3、市民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導致最終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相關項目扣除不充分。
4、沒有任職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市民。
5、市民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的。
6、市民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情況。
7、市民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情況。
❸ 綜合所得應納稅3113.09元,已激稅1689.93元,應補稅1423.16元這是怎麼回事
現在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計稅方式是平時預繳稅款,年度匯算清繳。如無其他事項,你的這個情況應該是匯算清繳後年度總得應納稅匯算出後,減已預繳稅款後就是應繳稅款。
鏈接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含義:
2019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改革,除提高「起征點」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外,還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
綜合稅制,就是「合並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與原先一直實行的分類稅制相比,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合並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平時取得這四項收入時,先由支付方(即扣繳義務人)依稅法規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需要將上述四項所得的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費用進行匯總,收入額減去費用、扣除後,適用3%—45%的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再減去年度內已經預繳的稅款,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並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即匯算清繳。
以上答復供參考!
❹ 2019個人所得稅為什麼要補稅
2019個人所得稅要補稅,是因為2019年少交了個人所得稅。
法規依據: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公告》對亟待執行的2019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的預扣預繳和非居民個人的代扣代繳等問題的相關征管操作辦法進行了明確。其中,為盡可能使居民個人日常被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其年度應納稅款接近,同時便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順利適應稅制轉換,《公告》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所謂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累計預扣法是把當月所繳的稅款和以前月份所繳的稅款結合起來的一種計稅方法,它能減少未來的匯算清繳的負擔。如果納稅人只有一處工資,沒有別的所得,那麼按照我們現在設計的預扣率,到12月份他要採取累計預扣法的話,實際上累計所確定的稅額跟最終全年應納稅額是相等的。所以12月份他繳了累計預扣稅款以後,實際上就把所有的應納稅款都繳完了,就不需要再辦理匯算清繳。只有那些有多項所得的人,是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也就是說,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這樣一種做法就使得我們的繳稅比較簡單,最後要調整的也是我們的應納稅額,就是符合稅法規定應納的稅額,就不會出現稅務局多扣了稅,或者要補稅或者退很多稅。就通過這種累計預扣的做法很好地得到了調整,這是我覺得比較先進的一種考慮。
法規依據: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公告》對亟待執行的2019年度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的預扣預繳和非居民個人的代扣代繳等問題的相關征管操作辦法進行了明確。其中,為盡可能使居民個人日常被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其年度應納稅款接近,同時便於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順利適應稅制轉換,《公告》明確了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所謂累計預扣法,主要是通過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扣除,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累計應繳稅額,再減去已繳稅額,確定本期應繳稅額的一種方法。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介紹:「累計預扣法是把當月所繳的稅款和以前月份所繳的稅款結合起來的一種計稅方法,它能減少未來的匯算清繳的負擔。如果納稅人只有一處工資,沒有別的所得,那麼按照我們現在設計的預扣率,到12月份他要採取累計預扣法的話,實際上累計所確定的稅額跟最終全年應納稅額是相等的。所以12月份他繳了累計預扣稅款以後,實際上就把所有的應納稅款都繳完了,就不需要再辦理匯算清繳。只有那些有多項所得的人,是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也就是說,這種方法,一方面對於大部分只有一處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納稅年度終了時預扣預繳的稅款基本上等於年度應納稅款,因此無須再辦理自行納稅申報、匯算清繳;另一方面,對需要補退稅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與年度應納稅款差額相對較小,不會佔用納稅人過多資金。這樣一種做法就使得我們的繳稅比較簡單,最後要調整的也是我們的應納稅額,就是符合稅法規定應納的稅額,就不會出現稅務局多扣了稅,或者要補稅或者退很多稅。就通過這種累計預扣的做法很好地得到了調整,這是我覺得比較先進的一種考慮。
❺ 個人所得稅合算,能退稅還是要補稅
是可以退稅的,一般每年在上半年都會把扣的稅退回去,如果你是兼職的話。
❻ 個人所得稅查詢要補交稅怎麼辦,查了公司每個月都有扣稅,為啥還要補交么
因為現在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方面實行的是綜合稅制。
綜合稅制,通俗講就是「合並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與原先一直實行的分類稅制相比,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合並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平時取得這四項收入時,先由支付方(即扣繳義務人)依稅法規定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年度終了,納稅人需要將上述四項所得的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費用進行匯總,收入額減去費用、扣除後,適用3%—45%的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再減去年度內已經預繳的稅款,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並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這個過程就是匯算清繳。簡言之,就是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查遺補漏,匯總收支,按年算賬,多退少補」,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事項的公告》
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涉及有關政策問題的公告》(2019年第94號)有關規定,納稅人在2019年度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需辦理年度匯算: 經國務院批准,依據《財政部
(一)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二)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三)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依據稅法規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匯算:
(一)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包括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但已預繳個人所得稅;年度中間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的預扣率高於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預繳稅款時,未申報扣除或未足額扣除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或捐贈,以及未申報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等情形。
(二)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包括取得兩處及以上綜合所得,合並後適用稅率提高導致已預繳稅額小於年度應納稅額等情形。
本回答由無錫大為稅務師事務所提供,供您參考!如已為您解惑,望採納;如有不明白問題可以繼續提問或關注我私信留言。無錫大為稅務師事務所專注財稅領域,提供稅務鑒證(含企業所得稅匯算鑒證)、稅務代理(含個人所得稅匯算代理)、稅務咨詢、財稅培訓服務!
❼ 個稅信息為什麼還有補稅,以前交的不夠嗎
個人需要補稅的原因:如果已經填寫了專項扣除,還是要補稅,可能是因為在兩個單位以上任職,預交稅款時重復扣除了基本減除費用(5000/月)。除工資外,納稅人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各項收入加總後,導致綜合所得稅稅率變高。這些情況之下,是需要用戶去補稅的。
因計算失誤、工作疏忽造成少繳或未繳稅款,需要補繳稅款的,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實行區別對待,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少繳或未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3年內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3年內追征,有特殊情況,追征期可延長至10年。
(7)特許權使用費補稅案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用辦理個稅匯算清繳的前提,是扣繳義務人已經按照相關規定準確預扣預繳或者累計預扣預繳了個人所得稅。如果存在扣繳環節沒有正確扣繳的情形,依然需要辦理匯算清繳。
2、如果預期匯算清繳後會有退稅,納稅人依然可以選擇向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並申請退稅。但是如果退稅金額比較小,納稅人也可以從成本效率考慮,自行選擇放棄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並放棄辦理退稅。
3、12萬元的額度,是收入而不是收入額。在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項綜合所得中,工資薪金的收入=收入額,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扣除20%的余額為收入額,元),稿酬收入先扣除20%後的余額再減除30%後為收入額。請朋友務必關注該口徑。
❽ 特許權使用費怎麼界定
日前,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對轄區內一制葯企業審價補稅萬元,所針對的是該公司2006年度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2004年以來,該關已累計對特許權使用費審價補稅746萬元。據了解,對特許權使用費征稅的相關規定缺乏認識,是導致企業稅款漏繳的主要原因。為此,海關特別提醒廣大進出口企業,在申報完稅價格時應充分考慮特許權使用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完稅價格辦法》這樣定義:特許權使用費,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 根據該定義,我們不難發現特許權使用費具有的三個特徵:一是因智力及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二是由他人付出費用後加以利用,而非由權利所有人本人使用;三是權利所有人根據他人對權利實際利用的程度收取使用費。 根據該辦法,符合一定條件的特許權使用費應當計入完稅價格,在貨物進口時向海關申報。 海關規定,當進口貨物的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無關,以及其支付不構成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時,不納入海關征稅范圍。換句話說,除此以外都要計入完稅價格。 下列四種情況被認為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有關:第一、用於支付專利權或者專有技術使用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專利或者專有技術的;二是用專利方法或者專有技術生產的;三是為實施專利或者專有技術而專門設計或者製造的。第二、用於支付商標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附有商標的;二是進口後附上商標直接可以銷售的;三是進口時已含有商標權,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以銷售的。第三、用於支付著作權,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含有軟體、文字、樂曲、圖片、圖像或者其他類似內容的進口貨物,包括磁帶、磁碟、光碟或者其他類似介質的形式;二是含有其他享有著作權內容的進口貨物。第四、用於支付分銷權、銷售權或者其他類似權利,且進口貨物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是進口後可以直接銷售的;二是經過輕度加工即可以銷售的。 本例中,該公司進口貨物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製造、使用、銷售葯品的配方和技術所對外支付的費用(即專有技術費用),二是成品葯的商標權費用。經查,該公司成品葯在進口時的申報價格中已含有專有技術使用費,原料葯的生產加工主要是在國內完成,這兩項專有技術使用費都無需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而對於以原材料狀態進口的原葯的商標權使用費,因其國內的生產已超出輕度加工的范圍,亦無需計稅。但對於以成品狀態進口的葯品的商標權使用費,則應計入完稅價格予以補稅。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企業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特許權使用費在產品中的比重逐漸提高。為了保障國家稅收應收盡收,維護良好的進出口經營秩序,海關將加大對特許權使用費不主動完稅行為的查處力度。
❾ 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案例
[案例]
某教授到外地某企業講課,關於講課的勞務報酬,該教授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企業給教授支付講課費50000元人民幣,往返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一概由該教授自己負責另一種是企業支付教授講課費40000元,往返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全部由企業負責。
試問該教授應該選擇哪一種?
[分析]
方案一:教授自負交通費、住宿費及伙食費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50000×(1-20%)×30%-2000=10000(元)
個人所得稅額應由企業代扣代繳。
教授實際收到講課費=50000-10000=40000(元)
但講課期間該教授的開銷為:往返飛機票3000元,住宿費5000元,伙食費2000元。
因此該教授實際的凈收入為30000元。
方案二:企業支付交通費、住宿費及伙食費
企業應為教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額=40000×(1-20%)×30%-2000=7600(元)
教授實際收到講課費=40000-7600=32400(元)
由此可見,由企業支付交通費、住宿費及伙食費,教授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際收益。
而對於企業來講,企業的實際支出沒有變多,反而有可能有所減少,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於企業來講,提供住宿比較方便,伙食問題一般也容易解決,因而這方面的開支對企業來說可以比個人自理時省去不少,企業的負擔也不會因此而加重多少。
(2)費用的分散及減少使得企業列支更加方便,也使得企業更樂意接受。
綜上所述,個人在提供服務時,若採取不同收入取得方式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對個人經濟收入會有一定的影響。
一般而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考慮:
(1)可以將一次勞務活動分為幾次去做,這樣可以使每次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對較少,從而對應的稅率相對較低,這樣稅款加總以後,比合並繳納時的稅款數額要少。
(2)費用開支最好由企業來支付。
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個人勞務報酬應納稅所得額,同時又不會增加企業額外的負擔。
(3)在簽訂勞務合同時,也要注意用條款說明稅款由誰支付,稅款支付方式不同,最終得到的實際收益也會不一樣。
仍以前例來說明,若規定企業支付交通費、住宿費及伙食費的同時,還規定應納稅款由企業負責,那麼即使企業支付講課費35000元,對於個人來講,收益也比方案二增加了2600元(35000-32400)。
對於企業來講,企業為個人繳納稅款可以由企業少付的講課費進行彌補,負擔也不會加重多少。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稅收籌劃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在這方面的稅收籌劃對於從事高科技研究、發明創造等人來講,意義非常重大。
[案例]
某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專利權屬個人擁有。
如果單純將其轉讓,可獲轉讓收入80萬元;如果將該專利摺合股份投資,讓其擁有相同價款的股權,當年可獲取股息收入8萬元,試問該科研人員應採取哪種方式?
[分析]
方案一:將專利單純轉讓
首先,按照營業稅的有關法規規定,轉讓專利權屬轉讓無形資產,應繳納營業稅,稅率為5%,應納營業稅額為:80×5%=4(萬元)因此,繳納營業稅後,該人實際所得為:80-4=76(萬元)
依營業稅應徵收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但因其數額小,在此忽略不計。
其次,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轉讓專利使用權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因為該人一次收入已超過4000元,應減除20%的費用,所以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76×(1-20%)×20%=12.16(萬元)
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實際所得為:76-12.16=63.84(萬元)
將兩稅合計,該人繳納了16.16萬元(4+12.16)的稅,實際所得為63.84萬元。
方案二:將專利摺合成股份,擁有股權
首先,按照營業稅有關規定,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由於科研人員將專利摺合成股份投資,且擁有公司股權,該股權所實現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存在風險,屬於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免繳營業稅,因此,該科研人員不用負擔4萬元的營業稅。
其次,由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擁有股權所取得的股息、紅利,應按20%的比例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那麼,當年應納個人所得稅:8×20%=1.6(萬元)
稅後所得為:8-1.6=6.4(萬元)
案例問題網路一下,還有好多。
❿ 某高級工程師2011年7月從A國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20000元,該收入在A國已納個人所得稅3000元。個稅怎麼算
20000*80%*20%=3200
1400*20%=280
中國匯算清繳補稅:3200+280-3000-3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