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甘肅土地有償使用費

甘肅土地有償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7-09 18:32:53

① 甘肅省蘭州新區搬遷政策

已經暫停抱歉,還未落實政策方案。

「由於之前的搬遷方案不成熟正在修改完善,要求停止移民宣傳工作,撤回所有宣傳資料。我縣通知各鄉鎮暫停蘭州新區移民摸底,靜待蘭州新區移民搬遷最新方案和省市明確通知。」2020年11月初,甘肅天水清水縣發展和改革局就網友咨詢作出答復。

「蘭州新區承接災後重建異地安置和生態移民安置」的消息近段時間在甘肅省內頗受關注,不少網友擔憂錯過搬遷機遇。例如,有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網友反饋,自己是天水市清水縣新城鄉方灣村楊大灣的村民,2020年蘭州新區搬遷,村委會不給該村報名。

(1)甘肅土地有償使用費擴展閱讀

因災滅失住房重新購買的房屋免徵契稅

受災居民住房、單位房屋重建不超過原有規模的,免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省級留成部分。災後重建項目佔用耕地的,免收耕地開墾費。

因災滅失住房重新購買的房屋免徵契稅。納稅人開采或者生產應稅礦產品中,因災損失超過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50%及以上的,自遭受重大損失次月起,連續12個月減征資源稅的50%;納稅人因災損失嚴重繳納確有困難的,可向縣級稅務部門申請定期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

因災遭受重大損失的單位,損失超過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50%及以上的,自遭受重大損失次月起,連續12個月免徵殘疾人保障金。

② 甘肅省寧縣新莊鎮馬家村土地徵用屬國家徵用還是企業徵用,有甘肅省的批文嗎

現在是協商制。各地的地價不同,沒有統一的補償規則。一般征地的一方會出具補償方案。被征地的一方,可以討價。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第四十八條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並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第四十九條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第五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從事開發經營,興辦企業。

第五十一條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徵收土地的補償費標准和移民安置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標准,對建設用地有關事項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

第五十三條經批準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國有建設用地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關文件,向有批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條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條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准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第五十六條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的約定或者土地使用權劃撥批准文件的規定使用土地;確需改變該幅土地建設用途的,應當經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報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改變土地用途的,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五十七條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

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第五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一)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讓等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使用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四)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的;

(五)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的。

依照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的規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五十九條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興辦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照鄉鎮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第六十一條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第六十四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的建築物、構築物,不得重建、擴建。

第六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一)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銷、遷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收回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本文來自: 法易網 www.148365.com ]

③ 農村水費的收繳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水利部頒發的《鄉鎮供水水價核訂原則(試行)》第五條,鄉鎮供水中的生產經營性水價的利潤按當地(縣、市)前3年工業企業平均資金利潤率確定。非生產經營性用水的價格水平應低於生產經營性用水的價格水平。

國家水費收取標准根據不同的用水目的,水費也相應的不同。水費分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特種行業用水。國家規定的水費價格如下:

1、居民生活用水:2.80元/立方米;

2、行政事業用水:3.90元/立方米;

3、工商業用水:4.10元/立方米;

4、賓館、飯店、餐飲業等用水:4.60元/立方米;

5、洗浴業用水:60元/立方米;

6、洗車業、純凈水用水:40元/立方米;

7、農賠水:0.60元/立方米。

(3)甘肅土地有償使用費擴展閱讀:

農村水費收繳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宣傳,增強意識。抓好水費收繳的關鍵在於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要在社會上形成自來水的「商品共識」。從城市到農村要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的形式,對供水管理條例和法規進行認真學習和宣傳。

對欠費群眾做工作要做到交費道理要說明、水費賬目要算清、思想啟發要深入、政策貫徹要及時,逐步改變用戶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將水視為「福利水、大鍋水」的慣性思維模式,樹立起全民「重水、節水、依法依規有償用水」的新觀念。

2、強化責任,健全機制。要把水費收繳工作納入有關職能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同時要加強抄表收費人員的學習教育和農村水管員的培訓。

特別是針對農村水管員供水工程與設備的管理和運行、水費的收繳和管理、有關運行管理組織經驗交流,保障「四線供水」工程安全、高效、持續、長效運行。

3、完善網路,方便群眾。一方面在當地政府的協調配合下,充分發揮各鄉鎮供水站的職能作用,可在村主要領導中選定一名優秀的收費管理員代表供水站做好村內抄表收費管理工作。

同時,可制定村級收費管理員考核管理獎勵辦法,調動基層抄表收費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農村合作銀行點多面廣的優勢,加強宣傳推廣,鼓勵更多的農村用戶到就近的農村合作銀行交費。

④ 甘肅省招商引資有哪些優惠政策

扣繳義務人,抵扣入股的企業所得稅時,有優惠,由當地的國稅局定抵扣率。

⑤ 甘肅省農村土地徵用補償辦法

1、土地補償費: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產值的六至八倍。
2、安置補助費:每個需要安置戶口的安置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產值的六倍。
3、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具體數額根據當地標准計算
4、實行被徵收土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

⑥ 甘肅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關懷下,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在各市州黨委、政府、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保證抓黨建」的戰略決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全局,以鞏固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加強地質工作和保障全省項目建設為重點,堅持依法行政、清正廉潔、深化改革、狠抓落實,進一步完善體制、提高素質,加強管理,努力做到保護資源更加嚴格規范、保障發展更加持續有力、維護權益更加切實有效、服務社會更加全面優質,不斷提高國土資源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通過全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幹部職工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全省主要地類面積及地類構成情況為:①農用地2 541.44萬公頃。其中,耕地463.26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0.19%;園地20.46萬公頃,占 0.45%;林地 516.63萬公頃,占 11.36%;牧草地 1 411.29萬公頃,佔31.03%;其他農用地129.80萬公頃,佔2.85%。②建設用地96.65萬公頃。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7.41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92%;交通用地 6.41萬公頃,佔0.14%;水利設施用地2.83萬公頃,佔0.06%。③未利用地1 909.64萬公頃。其中,未利用土地1 850.79萬公頃,佔40.71%;其他土地58.85萬公頃,佔1.29%(圖1)。

圖1 2005年全省各類用地構成

2005年全省耕地面積中:旱地360.99萬公頃,佔77.92%;水澆地100.49萬公頃,佔21.69%。水澆地主要分布在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等地。

全省包括耕地中的水澆地及果園在內的農用地灌溉面積共有120.95萬公頃。以林地加灌木林地計算,森林覆蓋率為9.20%。

全省土地利用率為59.3%,尚未利用的土地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40.7%,包括沙漠、戈壁、裸岩、低窪鹽鹼地、沼澤地等。

全省土地總面積居全國第七位,人均佔用土地量居全國第五位;耕地面積居全國第十一位,人均佔有耕地量2.65畝,居全國第六位。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5年全省繼續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結合甘肅省實際制定了11個配套管理制度。實行基本農田「五個不準」、建設佔用耕地「六個一律不批」等規定,加強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的實施監管工作,使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走上數據化、規范化的軌道。全省已劃定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 833 816.48公頃,設立永久性保護標志10 040個,保護率達82.72%,比國家規定高出2.72個百分點。

2005年全省增加耕地3 764.99公頃。其中,開發1 977.44公頃,占增加耕地總量的52.52%;復墾612.26公頃,占增加耕地總量的16.26%;整理726.99公頃,占增加耕地總量的 19.31%,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耕地 448.30公頃,占增加耕地總量的11.91%。

2005年全省耕地減少32 314.3公頃。其中建設佔用耕地1 703.8公頃,占減少耕地總量的 5%;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 2 758.9公頃,占減少耕地總量的 9%;生態退耕27 456.3公頃,占減少耕地總量的85%;災毀耕地395.3公頃,占減少耕地總量的1%(圖2)。

圖2 2005年全省耕地減少構成比

2005年全省增加耕地與減少相抵,凈減耕地28 549.32公頃,減幅為0.62%。如果不考慮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和災毀等因素,全省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新增耕地3 764.99公頃,扣除各類建設佔用後凈增加耕地1 703.8公頃,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有餘。

2.建設用地

2005年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的總體思路,積極為項目建設服務,較好地滿足了全省各類項目建設的用地需要,邁上了批准用地11萬畝和預審用地10萬畝的「雙十萬」新台階,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2005年全省批准新增建設用地3 140.72公頃,其中分批次建設用地1 302.51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1 838.21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1 142.83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45.10公頃)。

全年征地總面積為2 398.37公頃,農用地2 059.58公頃,其中耕地1 633.87公頃,征地總費用183 175.24萬元;安置農業人口29 705人。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5年全省土地整理項目22個,面積2 150.84公頃。增加農用地973.34公頃,其中耕地882.71公頃;建設用地320.74公頃。土地復墾項目7個,面積493.35公頃,增加農用地448.04公頃,其中耕地421.44公頃。土地開發項目38個,面積1 977.13公頃,增加農用地1 850.47公頃,其中耕地1 805.8公頃。

全省未利用土地約1 909.64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1.99%,通過2005年統計結果顯示,2005年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土地面積為4 621.32公頃,占未利用地的2.41%,今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的潛力還很大。

二、礦產資源

(一)礦產資源現狀

甘肅省是一個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省份,尤其是有色金屬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截至目前,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72種(含亞礦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91%。全省查明資源儲量礦種數有96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34種、非金屬礦產53種、水氣礦產2種。編入《甘肅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產地890 處(含共伴生礦產),其中,大型礦床78個,中型200個,小型612個。

據全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通報(2004),在45種主要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種中,全省列為全國第一位的礦產有3種,居前五位的礦產有13種,居前十位的礦產有22種。

截至2004年底(2005年數據因啟用新軟體,未統計出來),全省固體礦產查明資源儲量的89個礦種中,與2003年相比,新增3個礦種,為高嶺土、凹凸棒石粘土、建築用砂;有39種礦產資源儲量發生了變化,其中,資源儲量增加的有7種,減少的有32種,分別佔44.32%和56.17%。變化幅度在67.7%~34.6%之間。減少幅度最大的礦產為鉈礦,增長幅度最大的礦產為玻璃用白雲岩。

甘肅省礦產資源特徵:①發現礦種多,保有查明資源儲量相對豐富,人均佔有量高;②伴生、共生礦床多,組分復雜,利於一礦變多礦;③有色金屬礦產以品位高、易采選為特點,資源在全國占優勢;④某些重要礦產資源儲量高度集中在一個地區或一個礦產地,利於規模開發;⑤有些礦種的資源儲量稀缺,資源不配套;⑥能源礦產、貴金屬礦產具有潛在優勢;⑦地質礦產勘查程度低,資源尚不清楚;⑧資源開發利用不平衡,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低;⑨水資源不足,呈現區域性缺水。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質勘查投入總計16 067.58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5 537萬元,地方財政撥款9 840.41萬元(包含礦產資源補償費1 053萬元),企事業單位地質勘查投入516.12萬元,其他投入174.05萬元。中央財政撥款占投入總額的34%,地方財政撥款占投入總額的61%,企事業單位投資占投入總額的3%,其他投入佔2%。比2004年勘查資金投入總額增長了3 989.23萬元。從資金來源上看,全省還主要靠政府投入進行地質勘查,企事業單位正在逐步加大勘查資金投入,可以看出商業性地勘工作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全省共核發勘查許可證1 162宗,批准登記面積21 906.6平方千米,收取探礦權使用費249.8萬元。其中:能源礦產勘查許可證32宗(煤礦22宗、地熱10宗)、黑色金屬礦產勘查許可證149宗(鐵礦118宗)、有色金屬礦產勘查許可證298宗、貴金屬礦產勘查許可證592宗(金礦578宗)、稀有、稀散稀土礦產勘查許可證9宗、非金屬礦產勘查許可證71宗(化工礦產4宗)、水氣礦產勘查許可證11宗,比2004年核發勘查許可證增長了31%。通過統計數據顯示,礦產資源勘查主要以貴金屬、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礦產為主,分別占發證總數的50.95%、25.65%和12.82%。2005年共核發采礦許可證1 758宗,批准登記面積3 075.661 8 平方千米,收取采礦權使用費305.87萬元,其中:能源礦產449宗、黑色金屬礦產35宗、有色金屬礦產81宗、貴金屬礦產73宗、非金屬礦產1 115宗、水氣礦產5宗。全省礦產開發主要以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為主,分別占發證總數的63.42%和25.54%,比2004年采礦許可證發證下降了5%。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礦山企業2 622個,比2004年增加178個,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礦山企業179個,集體礦山企業879個,私營礦山企業1 197個,其他經濟類型礦山企業367個。按生產規模劃分:大型礦山24個,中型礦山70個,小型礦山964個,小礦1 564個。從業人員15.97萬人,比2004年減少0.38萬人。開發利用礦種75個,年產礦量7 609.97萬噸(固體7 583.13噸,液體26.84萬噸)。

2005年全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實現的工業總產值792 562.93萬元,比2004年增加14.88億元;綜合利用產值35 115.06萬元;礦產品銷售收入751 273.19萬元,比2004年增長14億元;利潤總額87 160.66萬元,比2004年增長1.77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建設

2005年全省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和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用地一律實行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全省有95%以上的市、縣開展了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招標拍賣掛牌工作。在繼續完善落實土地市場建設基礎制度的同時,按照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大了建設用地備案工作力度,通過對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城市分批次建設用地的具體供應情況進行備案,全省各地均建立了自1999~2005年底期間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城市分批次建設用地供應的電子資料庫,使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適應國家宏觀調控的有關要求,在加強全省建設用地供應情況信息發布工作的同時,按季進行全省建設用地基本情況發布工作。全省7個市州已啟動在中國土地市場網發布土地公開出讓信息的有關工作,對進一步營造各類主體平等競爭的土地市場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1.一級土地市場

2005年全省國有土地供應總面積3 098.30公頃,純收益59 089.41萬元。其中,協議出讓794宗,面積2 473.65公頃,成交價款70 676.76萬元;招標出讓6宗,面積7.75公頃,成交價款2 484.85萬元;拍賣出讓187宗,面積79.53公頃,成交價款27 698.33萬元;掛牌出讓605宗,面積537.35公頃,成交價款88 742.23萬元。全年以出讓方式供地1 592宗,出讓面積 3 098.30公頃,比 2004年多 1 444.16公頃,占總供地面積的52.22%,共收取土地出讓金189 602.17萬元,比2004年增長了36 017.08萬元;以劃撥方式供地1 456宗,劃撥土地面積1 721.01公頃,占總供地面積的29.01%,較2004年,劃撥用地增加1 131.54公頃;以租賃方式供地212宗,供地面積107.01公頃,占總供地面積的1.80%,共收取租金144.72萬元,比2004年租賃宗數減少了393宗,面積卻增加了71.21公頃,租金增加了94.46萬元;其他方式供地269宗,供地面積1 006.65公頃,占總供地面積的16.97%,取得收入53 224.37萬元,分別比2004年供地宗數增長238宗、面積921.27公頃和收入51 679.8萬元。

據統計資料顯示,在14個市州中,蘭州、白銀、天水、平涼、武威土地有償使用取得的收益較大,出讓金分別佔全省出讓金總額的18.13%、13.11%、11.36%、11.30%和10.83%(圖3)。

圖3 2004~2005年各市州土地出讓收益

2005年國有土地供應中,用於商服用地584宗,204.29公頃,收益51 993.10萬元;工礦倉儲用地289宗,785.332公頃,收益48 703.98萬元;公用設施用地36宗,9.85公頃,收益1 119.38萬元;公共建築用地20宗,6.97公頃,收益2 073.10萬元;住宅用地634宗,309.62公頃,收益81 703.99萬元(普通商品房 289宗,144.57公頃,收益56 375.52萬元;經濟適用房162宗,73.49公頃,收益12 244.16萬元;其他住房183宗,91.56公頃,收益13 084.31萬元);交通運輸用地6宗,5.744 6公頃,收益684.49萬元;水利設施用地1宗,0.17公頃,收益11.86萬元;特殊用地22宗,1 776.32公頃,收益3 312.27萬元。

2.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在加大一級土地市場建設的同時,全省強化了二級土地市場培育和管理,促進土地使用權合理轉讓,從而減輕了新增用地的需求。全省共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2 243宗,面積176.28公頃,獲取轉讓金16 629.94萬元,比2004年減少了19 717.6萬元;出租土地使用權 519宗,面積 24.32公頃,獲取租金 82.38萬元,比 2004年減少了417 090.85萬元;抵押土地使用權 1 658宗,面積 5 039.72公頃,比 2004年增加了43 308.39公頃,獲取抵押金197 846.69萬元,比2004年減少了79 859.67萬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2005年全省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基礎上,制定了規范探礦權、采礦權和補償費勘查項目管理辦法,出台了主要礦種礦業權設置方案、市場指導價和出讓計劃,加強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規范了探礦、采礦市場秩序,公開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正在逐步趨於成熟。

1.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全省審批探礦權238宗,比2004年宗數下降了21%;金額3 085.62萬元,比2004年增長了84.99%。采礦權出讓154宗,金額3 879.19萬元,分別比2004年下降了196.1%和25.61%。其中審批10宗,金額314.85萬元,占總金額的8.12%;拍賣4宗,合同金額2 716.31萬元,占總金額的70.02%;掛牌140宗,交易額848.03萬元,占總金額的21.86%。

2.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5年全省采礦權轉讓12宗,成交價款1 902.4萬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了6倍和13.6倍。

三、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在總結多年來案件查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新的情況,研究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全面提高執法監察工作水平,鞏固和發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成果,推進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完成了「參與調控、保護資源、維護權益」的任務,保證了經濟社會快速平穩發展。

2005年全省共立案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755件,涉及土地面積168.97公頃。本年發生569件,涉及面積140.81公頃;隱漏案件47件,面積15.91公頃;上年未結案18件,面積2.98公頃。本年動態巡查發現違法案件1 503件,涉及土地面積167.82公頃。本年動態巡查制止違法案件834件,涉及土地面積142.27公頃。2005年處理結案612件,面積134.55公頃;其中處理隱漏案件43件,面積1.98公頃;處理本年發生案件557件,面積132.42公頃;處理上年未結案件12件,面積0.15公頃。已處理案件中,拆除構建物4 168.06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0.11百平方米,罰沒款120.39萬元。

2005年全省查處礦產違法案件156件,其中無證開采126件,越界開采4件,非法轉讓采礦權2件,無證勘查9件,非法轉讓探礦權2件,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1件,其他12件。2005年全省共結案153件,其中無證開采124件,越界開采3件,非法轉讓采礦權2件,無證勘查9件,非法轉讓探礦權1件,其他12件,不按規定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1件。本年未結案件4件。吊銷采礦許可證26件,罰沒款106.37萬元。

四、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復議7件,比2004年減少5件,加上2004年未結的1件,共計8件。本年共審結7件,其中維持4件,撤銷1件,撤回申請2件;本年未結1件。

五、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5年全省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不含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共4 480人,行政人員2 201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43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0.96%,大本及大專2 751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1.4%,高中及中專1 390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1.03%,初中及以下學歷人員296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6.61%。直屬事業單位208個,職工數1 446人;從業人員數、事業單位個數較2004年有所減少。2005年,全省三級管理部門經費收入14 252.9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9.50萬元,比2004年減少了689.93萬元,地方財政撥款12 124.31萬元,比2004年增加了2 895.61萬元,其他收入2 119.13萬元,比2004年減少692.87萬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20萬元,其中國家資金520萬元。

2005年全省參加各種院校及培訓機構畢業或結業人數(省級以上證書)達1 392人,比2004年增加了178人次。其中參加黨校學習308人次,行政學院學習142人次,其他培訓942人次(培訓國外4人);學歷教育416人次,比2004年減少75人次,研究生結業28人,本科生結業206人,大專結業182人。

六、信息化建設情況

2005年全省從事信息化建設人員948人,其中研究生5人,大本、大專670人,中專、高中273人。技術人員315人,其中高級技術員41人,中級技術人員180人。累計投入經費2 173.2萬元,其中2005年投入654.33萬元。

七、問題與建議

(1)個別地區、單位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不甚了解,法律意識淡漠。建議繼續加大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保護、珍惜、合理利用國土資源的意識。

(2)建議進一步加強土地資源管理,依法嚴格土地審批程序,把好土地「閘門」,發揮好宏觀調控作用,切實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3)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尚未全面好轉,礦業權市場尤其是探礦權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粗放,集約化程度低,資源回採率和綜合回收率還需提高。建議借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之機,進一步加強對各種違法開採行為的清理整頓,為深化礦業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規模化開采和集約化利用礦產資源。

(4)當前,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綜合統計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建議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加強綜合統計的權威性,充分發揮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的基礎作用。

⑦ 西部大開發國家有 哪些優惠政策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01]73號
成文日期:2001-09-29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 2001年8月28日)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是黨中央高瞻遠矚、總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發[2000]33號),國務院西部開發辦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制定了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一、政策措施的適用范圍
(一)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和本實施意見的適用范圍,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單列)和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上述地區以下統稱:西部地區).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實際工作中比照有關政策措施予以照顧.
二、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力度
(二)提高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包括中央基本建設投資資金、建設國債資金用於西部地區的比例.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在堅持貸款原則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安排西部地區的項目,爭取提高用於西部地區的比例.
(三)對國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投資主要由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其他專項建設資金、銀行貸款和利用外資以及企業自籌資金解決,不留資金缺口,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收費減免等方面積極配合.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關系西部開發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公路國道主幹線、水資源合理開發和節約利用等.
(四)中央將採取多種方式,籌集西部開發的專項資金,支持西部開發的重點項目.鐵道、交通、水利、農業、林業、信息產業等部門在安排建設資金時,要繼續提高用於西部地區重點項目的比重.
三、優先安排建設項目
(五)以科學規劃為指導,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的作用,在西部地區優先布局一些建設項目,包括:水利、公路、鐵路、機場、管道、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特色農業發展,水電、優質煤炭、石油、天然氣、銅、鋁、鉀、磷等優勢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旅遊業發展,特色高新技術及軍轉民技術產業化.
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六)加大對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指民族自治區、享受民族自治區同等待遇的省和非民族省份的民族自治州)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力度.隨著中央財力的增加,中央財政逐步加大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一般性轉移支付以各地標准財政收支差額作為計算的依據,按科學合理的原則,根據客觀因素計算標准收入和支出,採用統一公式,不受主觀因素影響.在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方面,對民族地區給予適度傾斜.從2000年起,中央財政安排一部分財力,專項用於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
(七)中央對地方專項資金補助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大對西部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旱作農業、節水農業、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農業病蟲害防治和救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支持在西北地區開展空中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水土條件和沙塵暴進行監測、預測.加大對西部地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力度,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促進產業化經營;有選擇地建設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和科技示範區.從2001年起,根據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減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地方配套比例,增加對土地治理的投入.對西部地區財政困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因執行1999年出台的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城鎮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而增加的支出,由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補助額根據各地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和離退休職工人數、月人均工資和離退休費增加額及轉移支付補助系數確定.中央補助地方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適當向西部地區傾斜.教育、科技、衛生、政法、文化、文物等專項資金補助的分配,也要向西部地區傾斜.
(八)中央財政扶貧資金重點用於西部貧困地區.隨著中央財力的增加,逐步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主要用於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種植和養殖業、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與培訓等.
(九)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國家在安排基建投資、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和對地方財政減收補助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基建投資包括封山育林育草、飛播造林、人工造林和種苗設施建設補助等.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包括森林管護事業費,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費、政策性社會性支出補助費、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費補助和下崗職工一次性安置費補助.對因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影響地方財政收入部分,中央財政在一定時期內給予適當補助.對森工企業因木材產量調減造成無力償還的銀行債務實行先停息掛賬,然後在清理核實的基礎上,通過沖銷呆壞賬等方式予以解決.
(十)開展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國家按長江上游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150公斤、黃河上中游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100公斤糧食(原糧)的標准,在一定時期內向退耕戶無償提供糧食,補助糧食的價款(每公斤原糧1.4元)由中央財政承擔,調運費用由地方財政承擔.同時,國家給予退耕戶適當的現金補助,補助標准按退耕面積每畝每年20元計算,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負擔;國家向退耕戶提供種苗費補助,補助標准按退耕還林還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種草面積每畝50元計算,所需資金由中央基建投資安排.對因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部分,由中央財政在一定時期內給予適當補助.另外,要積極支持防沙治沙工作.
(十一)對在實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過程中,因改革而造成鄉鎮財政困難,自身無法克服的,中央財政將按照規范的轉移支付辦法,適當給予補助.
五、加大金融信貸支持
(十二)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重點支持鐵路、主幹線公路、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大中型交通、能源項目建設.對投資大、建設期長的基礎設施項目,根據項目建設周期和還貸能力,適當延長貸款期限.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對高速公路項目,在項目資本金比例達到40%和統借統還的條件下,貸款期限可放寬至18年(含寬限期,下同);對水電項目,貸款期限可放寬至25年;對「西電東送」非水電項目,貸款額超過3億元的,貸款期限一般可放寬至18年,最長可放寬至20年;對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貸款期限可放寬至10年;對其他基礎設施項目,貸款期限最長可放寬至15年.
(十三)擴大以基礎設施項目收益權或收費權為質押發放貸款的范圍.繼續辦好農村電網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開展公路收費權質押貸款業務,創造條件逐步將收費權質押貸款范圍擴大到城市供水、供熱、公交、電信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對具有一定還貸能力的水利開發項目和城市環保項目(如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探索逐步開辦以項目收益權或收費權為質押發放貸款的業務.
(十四)增加農業、生態建設的信貸投入.對西部特色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發展在信貸方面給予支持,扶持一批有發展前景、帶動作用強、以公司加農戶為經營方式的龍頭企業.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要積極擴大農戶小額貸款,對確有還貸能力的可以發放信用貸款.有選擇地增加對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的貸款投入.配合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對一些有還貸能力的速生豐產用材林、經濟林、山野菜、中葯材開發以及個體苗圃等項目,增加信貸投入.
(十五)運用信貸杠桿支持經濟結構及產業結構調整.支持電力、天然氣、旅遊和生物資源合理開發等西部優勢產業發展,對貸款金額較大的重點項目,可以由商業銀行總行直貸解決,貸款不納入當地分行存貸比或限額考核范圍.西部地區農村電網改造貸款,由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統一安排貸款計劃和資金.同時,對西部地區企業技術改造、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也要給予信貸支持.
六、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
(十六)認真貫徹落實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有關政策,深化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改革,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制度創新.除關系國家命脈和安全的企業由國家控股外,鼓勵其他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和相互參股等多種形式,依法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企業要依法建立董事會、監事會,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自的職責,做到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建立分工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經營和監督體制,使國有資產出資人盡快到位,強化國有資產經營主體的外部監督.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經營者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新機制.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組織管理體系、政策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加大對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扭虧脫困、改組改造的支持力度.
(十七)積極引導西部地區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鼓勵東、中部企業和個人到西部地區投資.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凡對外商開放的投資領域,國內各種所有制企業均可進入.鼓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主體以獨資、合資、合作、特許權等多種方式進行投資.
(十八)簡化投資項目審批程序.除關系國民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對國家安全有重要影響的重大項目或有特殊規定的項目外,企業利用自有資金或國內銀行貸款投資於國家非限制類產業的項目,需要政府平衡建設、經營條件的,政府主管部門只審批其項目建議書,企業在落實各項建設條件後,自主決定是否開工建設,並在開工後報政府主管部門備案.
(十九)認真遵照執行中央關於引進外資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努力優化外商投資的地區布局,鼓勵外商向西部地區投資.合理簡化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程序.除重大項目或有特殊規定的項目外,外商投資項目利用自有資金和商業銀行貸款在西部地區投資於國家鼓勵類產業及優勢產業的,政府主管部門只審批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開工報告不再報政府主管部門審批.逐步簡化對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審批程序.
(二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改善投資軟環境上下功夫,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經濟法制.實行政企分開,減少審批事項,規范辦事程序,清理和廢止不符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要求的規章制度.確需各級政府審批的事項,應實行便捷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和透明度.加強仲裁機制建設,及時處理經濟糾紛案件,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七、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二十一)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類的內資企業是指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的企業.國家鼓勵類的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項目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的企業.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內資企業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減征或免徵地方所得稅.中央企業所得稅減免的審批許可權和程序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二十二)對在西部地區新辦交通、電力、水利、郵政、廣播電視企業,給予減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其中:內資企業自生產經營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本條所稱交通企業是指投資新辦從事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碼頭運營和管道運輸的企業;電力企業是指投資新辦從事電力運營的企業;水利企業是指投資新辦從事江河湖泊綜合治理、防洪除澇、灌溉、供水、水資源保護、水力發電、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河海堤防建設等開發水利、防治水害的企業;郵政企業是指投資新辦從事郵政運營的企業;廣播電視企業是指投資新辦從事廣播電視運營的企業.除另有規定外,上述各類企業主營收入需占企業總收入70%以上.
(二十三)對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生態林應佔80%以上)還草產出的農業特產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二十四)西部地區公路國道、省道建設用地,比照鐵路、民航建設用地,免徵耕地佔用稅.免徵耕地佔用稅的范圍限於公路線路、公路線路兩側邊溝所佔用的耕地,公路沿線的堆貨場、養路道班、檢查站、工程隊、洗車場等所佔用的耕地不在免稅之列.公路國道、省道以外其他公路建設用地是否免徵耕地佔用稅,由省級人民政府決定.上述免稅用地,凡改變用途,不再屬於免稅范圍的,應當自改變用途之日起補繳耕地佔用稅.
(二十五)西部地區內資鼓勵類產業、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設備,除《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00年修訂)》和《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符合《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外商投資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設備,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其審批程序按照《國務院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國發[1997]37號)的規定執行.
八、實行土地使用優惠政策
(二十六)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鼓勵利用宜林宜草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實行誰退耕、誰造林、誰種草、誰經營、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草所有權.國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讓給單位和個人進行造林、種草等生態建設的,可以減免土地出讓金,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達到出讓合同約定的投資金額並符合生態建設條件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可以申請續期.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進行造林、種草等生態建設的,可以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轉讓(租)、抵押.
(二十七)對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坡耕地較多的地區,為保護當地糧食生產能力,在不影響生態建設的前提下,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將部分已經過多年整治、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坡度為15度至25度之間的耕地劃定為基本農田,也可以將部分配套設施較好的新開發整理的耕地劃定為基本農田.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調整基本農田種植業生產格局,發展經濟作物,但不得破壞耕作條件.土地整理項目應優先安排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使保護區內有效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增加國家對西部地區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資金的投入.西部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繳中央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原則上通過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全額下撥.把未利用土地開發成草地、園地,經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認定能調整為耕地的,可折抵補充耕地指標,按耕地加以保護和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佔用耕地的,在保證耕地佔補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開墾費可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定標準的下限收取.
(二十八)提高建設用地審批效率,減少審批環節,及時提供並保障經濟建設用地.需報國務院批準的建設用地,在用地報批階段,政府主管部門主要審查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規劃與計劃、耕地佔補平衡和征地補償安置能否落實.報批資料可以根據審查的內容相應簡化.征地補償安置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規定,防止各種搭車收費,同時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使用國有未利用地,可以免繳土地補償費.建設項目用地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依法有償使用國有土地,鼓勵以招標、拍賣等方式供地.外商投資項目用地,確屬必需的,經批准,可以用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作價出資的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
九、實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
(二十九)在國土資源調查計劃中,優先安排西部地區的調查評價項目,工作經費向西部地區傾斜.重點安排西部地區重要礦產資源集中區、國家緊缺礦產和地下水資源的調查評價工作,以及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地區的基礎地質工作.
(三十)在西部地區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按有關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經批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轉為國有礦山企業或地勘單位的國家資本;勘查或開採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富鐵礦、優質錳礦、鉻鐵礦、銅、鎳、金、銀、鉀鹽、鉑族金屬、地下水等礦產資源的;在國家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地區和重點開發地區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大中型礦山企業因資源枯竭,勘查接替資源的;國有礦山企業經批准進行股份制改造或對外合營時,國有資本持有單位以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入股的;國有礦山企業由於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
(三十一)在西部地區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減繳或免繳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鈾、富鐵礦、優質錳礦、鉻鐵礦、銅、鉀鹽、鉑族金屬、地下水等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大中型礦山企業為尋找接替資源申請的勘查、開發,運用新技術、新辦法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難選冶的礦產資源開發及老礦區尾礦利用)的礦產資源開發,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其他情形.探礦權使用費,第一個勘查年度可以免繳,第二至第三個勘查年度可以減繳50%,第四至第七個勘查年度可以減繳25%.采礦權使用費,礦山基建期和礦山投產第一年可以免繳,礦山投產第二至第三年可以減繳50%,第四至第七年可以減繳25%,礦山閉坑當年可以免繳.
(三十二)探礦權人投資勘查獲得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地後,可依法獲得采礦權.允許將勘查費用計入遞延資產,在開采階段分期攤銷.
(三十三)積極培育礦業權市場,促進探礦權、采礦權依法出讓和轉讓.出讓礦業權的范圍包括國家出資勘查並已經探明的礦產地、依法收歸國有的礦產地和其他礦業權空白地.除採取依法申請批准方式外,可以採取招標、拍賣等其他方式出讓礦業權.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可以採取出售、作價出資、合作勘查或開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也可以按有關規定出租、抵押探礦權、采礦權.
(三十四)對於外商從事非油氣礦產資源勘查開採的,除享受國家已實行的有關優惠政策外,還可以享受免繳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1年,減半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2年的政策.對於外商從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非油氣礦產資源開採的,享受免繳礦產資源補償費5年的政策.在中外合營方式中,中方以探礦權、采礦權入股的,其探礦權、采礦權應按規定依法評估確認,合理作價,由中方提供相關的地質成果資料.
十、運用價格和收費機制進行調節
(三十五)深化價格改革,進一步提高市場調節價格的比重.西部地區部分鐵路運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航空支線實行浮動票價政策.列入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的民族葯價格,委託產地省級政府主管部門審批.
(三十六)調整電價和水價,推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改革.積極疏導西部電網電價矛盾,單獨核定西部地區各電網輸配電費用,鼓勵電力生產企業與用戶直接簽訂購電合同,降低用戶電費負擔;適當降低東西部地區之間骨幹電網聯絡線的輸電費用,鼓勵「西電東送」.在統籌考慮合理開發與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優先調整西北水資源短缺地區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保證水利工程建設維護成本開支得到合理補償.西部地區城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而未徵收污水處理費的,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盡快開征污水處理費,已開征的可根據當地居民的承受能力,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逐步提高收費標准.西部地區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出台垃圾處理收費政策,推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三十七)對西部地區新建鐵路和鐵路支線實行特殊運價.根據國務院確定的新路新價政策,對西部地區新建鐵路可以按照償還貸款本息、補償合理經營成本的原則,核定新線特殊運價,以保證西部地區新建鐵路按期償還建設貸款,維持正常生產經營,促進西部地區鐵路建設.進一步研究西部地區新建鐵路特殊運價與全路統一運價之間差價的補償方式.對西部地區鐵路支線實行支線特殊運價.由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支線特殊運價的定價原則,具體價格水平由當地省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確定;對具備條件的西部支線,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賦予鐵路運輸企業一定的價格自主權.

⑧ 甘肅省規定佔用耕地的賠償標准都有哪些規范性文件急!!!!!!!!

你網路下載工標網到工標網搜索下載相關的內容來看看吧!

⑨ 永登縣民政局對災後重建的政策是什麼

永登縣民政局對災後重建的政策原則上執行中央的政策,全文如下:
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
(一)中央財政建立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
為支持受災地區恢復重建,統籌和引導各類資金,中央財政建立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所需資金以中央一般預算收入安排為主,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車購稅專項收入、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用於災後重建的資金也列入基金。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災後恢復重建基金700億元,明、後兩年繼續做相應安排。同時調整經常性預算安排的有關專項資金使用結構,向受災地區傾斜。
在加大中央財政投入的同時,要統籌使用好受災地區財政投入、對口支援、國內銀行貸款以及國際組織貸款等資金,引導各類捐贈資金合理配置、規范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受災地區主要是四川省財政比照中央財政做法,相應建立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
(二)財政支出政策。
中央財政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支出,按照"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包干使用"的原則,採取對居民個人補助、項目投資補助、企業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等方式,對城鄉居民倒塌毀損住房、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以及工農業恢復生產和重建等給予支持。
1.倒塌毀損民房恢復重建。對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的農戶住房建設,中央財政原則上按平均每戶1萬元的標准給予補助;對其他損房的農戶給予適當補助。
對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的城鎮居民和其他城鎮無房可住居民(包括中央在受災地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住房建設,中央財政採取對項目投資補助、居民個人補助等方式給予支持。受災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可組織建設安居房出售或出租給符合條件的家庭;由政府投資建設適量廉租住房按照低租金出租給符合條件的家庭;對居民購買各類住房(包括安居房)或其他方式自行解決住房的,每戶按一定標准給予補助。對城鎮居民住房經鑒定需除險加固的,給予適當補助。
2.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對教育、衛生、基層政權等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資金原則上由中央和受災地區財政按比例負擔,其中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含直屬事業單位)由中央財政負擔。同時,對口支援和社會捐贈資金要優先用於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3.工商企業恢復生產和重建。中央財政對國資委管理的中央國有重點骨幹企業恢復生產和重建,採取按因災毀損恢復重建投資的一定比例注入資本金或貸款貼息方式給予支持。其中,注入資本金資金從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安排。
中央財政對中央軍工企事業單位恢復生產和重建,通過項目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給予支持。
對地方工商、旅遊等企業恢復生產和重建,除中央財政對受災嚴重地區的重點行業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外,原則上由地方負責統籌考慮資金支持辦法。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注資等方式,支持受災嚴重地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恢復重建。
4.農業、林業恢復生產和重建。中央財政對種子、種苗、種畜等農業生產資料、土地整理以及受損農田水利設施、規模化種養殖棚舍池、良種繁育設施、農林推廣和服務基礎設施、森林防火設施、受損林木和農林業病疫情控制等,採取項目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適當支持。中央財政增加扶貧貸款貼息資金。
5.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中央財政重點對破壞嚴重需整體重建或搬遷的非經營性城鎮市政設施給予項目投資補助;對經營性或有收費(收入)來源的城鎮市政設施恢復重建給予貸款貼息。
中央財政對交通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採取項目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支持。其中公路包括受損國道、省道及橋梁、涵洞、縣鄉公路,所需資金以車購稅專項收入調劑安排為主,中央一般預算收入適當安排為輔。
中央財政對受損水庫結合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給予投資補助;對受災嚴重地區的其他水利設施給予適當支持。
6.其他恢復重建。中央財政對震後地質災害治理、環保監測設施等給予項目投資補助。
(三)稅收政策。
促進企業盡快恢復生產:
1.自2008年7月1日起,對受災嚴重地區實行增值稅擴大抵扣范圍政策,允許企業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抵扣。國家限制發展的特定行業除外。
2.對受災嚴重地區損失嚴重的企業,免徵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對受災地區企業取得的救災款項以及與抗震救災有關的減免稅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3.對受災地區企業、單位或支援受災地區重建的企業、單位進口國內不能滿足供應並直接用於災後重建的大宗物資、設備等,在三年內給予進口稅收優惠。
減輕個人稅收負擔:
對受災地區個人取得的各級政府發放的救災款項、接受捐贈的款項;對抗震救災一線人員,按照地方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規定標准取得的與抗震救災有關的補貼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支持受災地區基礎設施、房屋建築物等恢復重建:
1.由政府為受災居民組織建設的安居房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轉讓時免徵土地增值稅。
2.對地震中住房倒塌的農民重建住房的,在規定標准內的部分免徵耕地佔用稅。
3.由政府組織建設的安居房,所簽訂的建築安裝、銷售、租賃合同,免徵印花稅。
4.對在地震中損毀的應繳而未繳契稅的居民住房,不再徵收契稅;對受災居民購買安居房,按法定稅率減半徵收契稅。
5.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在2008年年底前免徵損毀房產、土地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鼓勵社會各界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
1.對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無償捐贈給受災地區的,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2.對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允許在當年企業所得稅前和當年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3.財產所有人將財產(物品)捐贈給受災地區所書立的產權轉移書據免徵應繳納的印花稅。
4.對專項用於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能夠提供抗震救災證明的新購特種車輛,免徵車輛購置稅。
促進就業:
1.受災嚴重地區的企業在新增加的就業崗位中,招用當地因地震災害失去工作的城鎮職工,經縣級勞動保障部門認定,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
定額標准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動20%,由災區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具體確定。
2.受災嚴重地區因地震災害失去工作的城鎮職工從事個體經營的,按每戶每年8000元的限額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以上優惠政策中,除增值稅擴大抵扣范圍政策外,凡未註明優惠期限的,一律執行至2008年年底止。確需延長期限的,由國務院另行決定。
(四)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
為了減輕受災嚴重地區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基金、收費負擔,三年內對受災嚴重地區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1.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對受災嚴重地區內的用電企業、單位和個人,免收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對企業和有關經營者免收屬於中央收入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水路客貨運附加費。
四川、甘肅、陝西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受災嚴重地區酌情減免屬於地方收入的政府性基金。
2.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受災嚴重地區內的建築企業,全部免收屬於中央收入的工程定額測定費、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佔用農業灌溉水源及設施補償費、水利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鐵路工程質量監督費;對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全部免收屬於中央收入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石油(天然氣)勘查開采登記費、采礦登記費、礦產資源勘查登記費;對銀行、信用社、郵政儲蓄機構(包括注冊地在受災地區的法人機構及在受災地區的分支機構),全部免收銀行業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包括注冊地在受災地區的法人機構及在受災地區的分支機構),全部免收保險業務監管費;對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包括注冊地在受災地區的法人機構及在受災地區的分支機構),全部免收證券市場監管費;對電力企業全部免收電力監管費。
四川、甘肅、陝西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受災嚴重地區酌情減免由中央級批准屬於地方收入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本省出台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五)金融政策。
支持金融機構盡快全面恢復金融服務功能:
1.支持金融機構基層網點恢復重建。加快修復和合理布設金融基層網點,加強和改進對受災居民集中安置點的金融服務。對受災損失嚴重的全國性金融機構由其總行(部)提供對口援助,對受災損失嚴重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鼓勵有實力、經營穩健的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對其兼並重組。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到受災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2.保障支付清算、國庫、現金發行、證券期貨交易和郵政匯兌系統的安全運營,為受災地區資金匯劃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3.支持適當減免金融業收費。支持適當減免受災嚴重地區金融機構繳納的交易場所會費、投資者保護基金、保險保障基金等收費。鼓勵受災地區金融機構適當減免客戶賬戶查詢、掛失和補辦、轉賬,證券持有人的證券賬戶卡掛失與補辦、證券查詢、證券繼承等收費。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災地區信貸投放:
1.對受災地區實施傾斜和優惠的信貸政策。在堅持總量從緊宏觀政策的同時,對受災地區信貸投放實行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系統內調劑力度,將信貸資源向受災地區傾斜。受災地區地方性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可在滿足資本充足率等要求的前提下充分運用資金,支持當地恢復重建合理的信貸需求。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在受災地區沒有營業網點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開展跨地區貸款業務,支持受災地區恢復重建。對災前已經發放、災後不能按期償還的各項貸款延長還款期限六個月,在2008年底前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為不良記錄,不影響其繼續獲得受災地區其他信貸支持。
2.加大對受災地區重點基礎設施、重點企業、支柱產業、中小企業和因災失業人員的信貸支持力度。對受災地區吸納就業強、產品有前景、守信用的中小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對因災失業人員和吸納受災群眾就業達到一定比例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參照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執行。
3.加大對受災地區"三農"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發展適合受災地區特點的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貸款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採取專項票據兌付等方式增強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能力。拓寬農村貸款抵押擔保范圍,鼓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鼓勵各金融機構大力發放面向受災地區農戶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對農村種養大戶、特色種養業予以重點扶持。增加對受災地區扶貧貼息貸款,支持農村受災群眾恢復生產。
4.對受災地區實行住房信貸優惠政策。各商業銀行對政府組織的住宅恢復重建項目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對國家確定的重災區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經濟適用住房開發建設項目,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條件方面給予優惠。鼓勵商業銀行發放農民自建住房貸款,用於重建和修復因災損毀住房。對受災地區居民購置自住房的貸款利率下限由人民銀行規定的現行水平統一下調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6倍,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調為10%;具體利率水平和首付款比例由商業銀行根據風險管理原則自主確定。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均優惠1個百分點。
支持受災地區金融機構增強貸款能力:
1.加大對受災地區的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2008年增加受災地區2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今後根據實際需要可再適當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並相應拓寬其使用范圍,再貸款利率在現行優惠支農再貸款利率水平上再降1個百分點。
2.繼續對受災地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執行傾斜的存款准備金政策;允許受災地區金融機構提前支取特種存款,增加信貸資金來源。
發揮資本、保險市場功能支持災後恢復重建:
1.支持受災機構通過債券市場募集災後重建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通過發行各類債券用於補充資本金和災後重建信貸資金來源。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非金融企業等通過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工具。鼓勵融資創新,支持有穩定收益的交通、水務等基礎設施項目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鼓勵開展針對受災地區重建發展的直接投資和集合理財、專項理財業務。
2.支持受災地區企業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在符合法定條件下,優先安排受災地區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融資,優先審核擬將募集資金投向受災地區和生產受災地區重建、安置急需物資的公司的融資申請。支持受災地區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支持證券交易所適當減免受災地區上市公司的上市年費等費用。加強對受災地區企業的上市培育服務,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
3.積極引導保險機構參與災後恢復重建。積極引導和協調保險機構,將保險資金優先投資受災地區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支持受災地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發揮保險產品的功能作用,提供受災地區所需的各類保險,給予費率優惠。大力發展針對受災地區的保險產品。
4.鼓勵和引導各類基金支持災後恢復重建。
加強受災地區信用環境建設:
1.保護受災地區客戶合法權益。加快整理核實受災地區金融機構客戶基本信息。對暫時無主客戶的債權,另賬保存。依法確認和保護遇難者賬戶資金、金融資產所有權和繼承權。為遇難者親屬妥善辦理周到、便利、快捷的各項金融服務。原則上按合同進行地震保險賠付。加快保險理賠進度,提高理賠效率。
2.對於符合現行核銷規定的貸款,按照相關政策和程序及時核銷。積極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對因災形成的不良債務實施有效重組,促使企業和個人恢復生產和償債能力。金融業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可持續的原則支持災後重建,防止金融風險和道德風險。
3.推進受災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受災地區金融運行監測,保持受災地區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加強受災地區信貸統計、徵信和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工作。
(六)產業扶持政策。
1.恢復特色優勢產業生產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當地資源環境條件、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恢復重建農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大型發電設備基地、高新技術、環保建材等產業以及化肥、農葯、飼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生產。把旅遊業作為先導產業,加快重點旅遊景區、景點的恢復重建。
2.調整產業結構。產業恢復重建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節能減排,提高技術水平。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以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後產能,關閉重要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嚴重企業。中央財政對地方淘汰"兩高一資"落後產能給予適當獎勵。
3.優化產業布局。對不適宜原地重建的企業要異地遷建。在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地將企業相對集中,形成資源集約利用、土地節約使用、環境綜合治理、功能有效發揮的產業集中區。
4.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在恢復重建期內,按災後恢復重建規劃要求適度調整煤炭新建項目規模限制。實行直購電試點。
(七)土地和礦產資源政策。
1.免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收入。對受災地區為安置受災居民新建各類安置住房以及非地震受災地區為安置受災居民新建各類安置住房;受災地區的行政機關、學校等事業單位、各類企業、人民團體、社會團體等單位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毀損,需要在原地區進行重建或遷至異地重建的,免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收入。
2.劃撥土地。對利用政府投資、社會捐助以及自籌資金為受災居民建設非商品住宅用地;採取BOT、TOT等方式建設的經營性基礎設施、公益性設施用地;規劃易地重建村莊確需用地;按規劃需要整體搬遷並收回其原有土地的工商企業用地,實行劃撥土地。
3.降低地價。對投資規模大、促進經濟發展作用明顯的新建工業或大型商業設施等項目用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降低地價。
4.增加礦產資源補償費等留成。為支持受災嚴重地區的礦山企業恢復生產和發展,三年內將四川、甘肅、陝西三省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礦業權價款收入等中央分成部分全額留給地方。
(八)就業援助和社會保險政策。
加大就業援助:
除前面所列鼓勵就業的稅收和金融政策外,加大對受災地區的就業援助力度。
1.將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因地震災害出現的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及時納入就業援助的對象范圍,優先保證受災地區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2.將本地就業困難人員正在參與的抗震救災相關工作,按規定納入現有和新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認定范圍,時限為三個月。對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的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提供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3.對受災地區企業在重建中吸收就業困難人員的,按規定給予相應的社會保險補貼。
4.對從事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
5.對因災中斷營業後重新開業的個體工商戶,按規定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
6.省級人民政府在確保失業保險基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前提下,對受災地區企業採取適當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措施。
7.按規定對受災地區從事個體經營的有關人員實行三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8.受災地區企業恢復生產、公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以及對口支援項目建設,要優先吸納當地受災群眾。組織引導好受災群眾參加以工代賑和生產自救活動。
9.對受災地區實行就業援助所需相關資金,按規定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支持。
保障工傷保險待遇支付:
1.為解決四川受災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不抵支問題,對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傷亡的,在核實傷亡人數、傷殘等級及具體待遇標準的基礎上,按規定支付相關待遇,所需資金在地方盡快實行市級或省級統籌、動用歷年結余、加大基金調劑力度解決的基礎上,仍有不足的,可動用部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2.對未參加工傷保險傷亡職工的待遇支付,由職工所在企業(單位)負責解決,企業(單位)無力支付或不存在,並符合救助條件的,可通過相關的社會捐助、社會救助制度予以幫助。
保障養老保險待遇支付:
對因災困難企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職工,可按《國有企業富餘職工安置規定》(國務院令第111號)有關規定辦理內部退養,達到退休年齡後,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對受災較重、暫停生產的企業,允許緩繳社會保險費;對因災關閉破產企業欠繳的養老保險費,應按國家有關規定使用破產財產清償,不足部分應按規定報批後予以核銷。
保障受災困難人員基本生活:
對受災地區符合《失業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258號)規定的失業人員,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人員,按規定納入城市低保范圍,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享受臨時生活救助條件的人員,按規定實施臨時生活救助。
(九)糧食政策。
1.穩定受災地區糧食市場。適時充實受災地區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增加受災地區市場供應。對已安排出庫的抗震救災中央儲備糧,新糧上市後要及時補庫。做好市場應急調控預案,運用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吞吐,確保當地市場穩定。中央財政對拋售的中央儲備糧統負盈虧。
2.支持受災地區受損糧庫維修重建。中央財政對四川省專門安排應急維修資金,用於搶修該省地震災區受損糧庫。受災地區確需恢復重建的糧食倉房,納入災後重建規劃統籌考慮。
3.促進受災地區種糧農民增收。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等資金適當向受災地區傾斜,促進受災地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
上述九個方面的政策屬於新制定或擴大了原有政策執行范圍。凡現行法律法規及政策中適用於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各項優惠政策措施,受災地區均繼續執行。

⑩ 甘肅農村宅基地登記收費是否收取登記費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決定》(中發〔1996〕13號)的規定,將各地區、各部門在「九五」期間出台的所有面向農民建房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必須嚴格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涉及農民負擔項目審核處理意見的通知》(中發〔1993〕10號)中明令禁止在農村地區收取的宅基地有償使用費、宅基地超占費、土地登記費、村鎮規劃管理費、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費、房屋所有權登記費,以及財政部、國家計委《關於公布取消第二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財綜字〔1998〕112號)明確取消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費、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費、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繼續收取的要嚴厲查處,變換名目收取的要堅決糾正。國務院以及財政部、國家計委批準的涉及住房建設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凡未明確向農民收取的,一律不得向農民收取。

閱讀全文

與甘肅土地有償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