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獎勵積分確認的遞延收益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求解釋
因獎勵積分確認的遞延收益,應記入遞延收益確認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所以當期納稅調增。而在以後期間,遞延收益結轉為收入時,由於按照稅法規定已經交過稅,所以在以後期間要納稅調減,也就是說在以後期間可以抵扣所得稅應納稅額,所以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dectible temporary difference)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的,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的,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確認了遞延收益,是會計上確認的而對於稅法是不認可遞延收益的,所以說在初始確認的時候其遞延收益的賬面價值就是確認的金額,而計稅基礎是零,所以說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同時以後每一期分攤遞延收益就是逐漸的轉回其賬面價值,那麼就是賬面價值逐漸的接近了計稅基礎,所以說後期確認遞延收益轉入到損益的時候也要相應的將其原來的對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予以轉回。
B. 遞延收益金額怎麼算
固定資產480萬,10年期,每年提48萬,到出售時為止,剛好提了8年折舊,回即48萬*8年=384萬。
後面的一百答萬,因為政府補助是500萬,這500萬的收益要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內平均分攤。
即500萬/10年,每年應該分攤50萬的遞延收益。資產在出售時,只用了8年,那剩下的2年收益,在出售固定資產時要結轉。
取得遞延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2)遞延收益攤銷暫時性差異擴展閱讀: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首先確認一項資產和遞延收益,然後在相關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遞延收益的分攤的起點是「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遞延收益分攤的終點是「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或資產被處置時(孰早)」,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報廢、轉讓等),尚未攤銷的遞延收益應當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C. 遞延收益為什麼是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而不是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收益是尚未確認的收入或收益,是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收入確認方面的應用。根據《關於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081號)第一條:企業取得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補貼收入,除國務院、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不計入損益者外,應一律並入實際收到該補貼收入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根據該規定,按照新企業會計准則的核算要求,企業在以後期間收到政府補助金額,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時,符合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條件時應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如果企業在當期收到該政府補助金額,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時,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時需要確定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D. 會計處理與稅法上有暫時性差異時調整遞延所得稅嗎什麼時候調整應交所得稅
當會計處理與稅法上有暫時性差異時一般情況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除非:
存在暫時性差異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影響的情況一般是只涉及以下幾種情況:
1.自行研發的屬於三新范疇的無形資產確認時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是不確認的;理由:對於無形資產的加計攤銷雖然形成暫時性差異,但是屬於初始確認時產生的,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2.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確認時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由於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也是不確認的;
3.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也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的;
如果以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則需要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比如存在永久性差異(罰沒支出),會計利潤中已經扣除,但是稅法是不認可的,因此是需要進行調整。
E. 遞延收益產生的時間差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嗎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回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答上的運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就是遞延到以後繳納的稅款,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F. 暫時性差異是否形成遞延所得稅應該怎樣判斷呢
資產所得稅資產是將來用來抵稅的,所以是少交了所得稅。該遞延所得稅資產不能確認,
從根源上講,會計基礎和計稅基礎產生的差異不是由於計算攤銷期間在時間前後不同產生的,而是在初如確認時其會計基礎和計稅基礎就不同;
從結果上講,這種差異不會被轉回,像折舊方法不同引起的暫時性差異,會計先多折舊後(這是發生),後期總會少折舊(這叫轉回),或會計先少折舊的(發生,遞負),後其就會多折舊(轉回);
從會計分錄上講,如果:
借方 遞延所得稅資產 13.5(54*0.25)
貸方:???, 記什麼合情合理?
能記「所得稅」嗎?
其實,如果某會計年度沒有任何稅會差異,其「所稅額」金額=利潤總額*稅率。進一步,只有時間性差異,如果過去現在和將來(在當前會計年度來看)稅率未變且不變,前述等式依然成立。再進一步,如果又有時間性差異,又有永久性差異,稅率仍然未變且不變,「所得稅」=利潤總額*稅率+-永久性差異*稅率。可見,永久性差異本身就應該進入當期所得稅費用。這其實是要實現一個目的:引入遞延所得稅概念,就是要真正讓「所得稅」體現為當期會計核銷結果,而不受到時間性差異納稅調整的影響.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G. 估價入賬產生遞延收益,之後遞延收益每月分攤,等資產按實際入賬時,之前已攤銷的遞延收益怎麼處理
之了解釋:
1、已攤銷的遞延收益不用處理
2、剩餘未攤銷的遞延收益需要重新調整確認金額後進行分攤。
望採納,謝謝。
H. 攤銷遞延收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復
借:銀行存制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企業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xx資產」或其他資產類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處置該資產時,將該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I. 攤銷遞延收益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專補貼
一、屬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補助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二、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收到或應收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發生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未來期間,按應補償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J. 暫時性差異和遞延所得稅
暫時性差異的概念
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其列示在會計報表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
暫時性差異的列示
該差異在以後年度當會計報表上列示的資產收回。或者列示的負債償還時,會產生應課稅金額或扣除金額。
暫時性差異的分類
暫時性差異可分為時間性差異及其他暫時性差異兩類。
前者是因收入或費用在會計上確認的期間瑕稅法規定申報的期間不同而產生的,後者則因其他原因而使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同而產生的差異。
遞延所得稅(Deferred Income Tax ):具體細分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於《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法核算所得稅。即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