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改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

改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

發布時間:2021-07-07 02:28:19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這個論題是否屬於財務報表分析范疇

是屬於財務報表的范疇。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就是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

❷ 求和「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充分性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有關的外文文獻

要?外文

❸ 淺析會計報表披露的改進問題(論文)

會計信息披露之改進

〔論文摘 要〕目前我國公司會計信息採取的披露方式和內專容基本沿用傳統屬的做法,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刻,而且應該由重點披露過去轉向未來,並且要增加面向所有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所需信息的相關性。

❹ 如何改善財務數據質量,提升信息披露合規准確度

建立科學、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內部會計控制監督制度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內部會計控制監督制度的目標應該是:保證公司財產安全與完整;控制有關數據的正確性與可靠性;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風險。要實現以上內部會計控制目標,光靠公司會計機構及會計人員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還需要由單位負責人組織單位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參與內控制度的建立和貫徹執行。內控目標的實現涉及單位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空間、時效和職工管理意識濃淡等問題,因此在建立公司內控制度時,要具有前瞻性,要統觀時間與空間全局,通過在公司內部營造有利的控制環境,有效的會計系統和各種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控製程序,輔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組織架構控制、授權批准控制、預算控制、實物控制、內部審計控制等,並將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種經營管理的具體制度中,如固定資產的投資、采購、報廢處理制度:物質進出保管使用管理制度:產品的保管與出庫管理制度:現金收支與核算制度、費用報銷審批制度等,因為這些控制制度,都與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密切相關。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僅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資料報露的真實和完整性,而且它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

努力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無論做何種事情,人的因素始終是第一位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包括所有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體現的方式都與廣大財務會計人員的思想行為和業務水準密切相關。要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在對廣大財會人員的要求方面應從兩方面著手。第一,要在廣大財會人員中建立起一種普遍的職業道德觀念,一種為廣大投資者負責任的觀念,客觀真實地反映每一項經濟業務事項,在記錄反映經濟業務時,不受長官意志的約束任意改變應有的規則,按照朱基總理對廣大財會人員提出的「不做假帳"的要求行事,並以此作為自已的職業道德要求約束;第二,要不斷提高財會人員對業務范圍不斷拓展的實務操作水平。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廣大財會人員面臨著「企業改制與會計改革"的雙重任務,多年來,我國依照「會計法——會計准則——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的會計宏觀體制,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制度>的通知》,二00一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財政部又制定了《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等三項新准則和修訂了《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等五項准則。從專業角度觀察,企業會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與企業改制相輔相成,涉及面廣泛,內容豐富,尤其是關繫到公司財務、會計、審計、評估的重大理論與實務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是空前的,諸如:兼並與收購、公司重整、資產重組、債務重組、資產剝離(分離社會職能)、會計主體變更、權益歸屬(或轉移)界定(如住房公積金、公益金等)、資本缺位、虛資產、負資產、無形資產、或有事項處理、會計報表調整事項等等,一言以蔽之,在新舊轉換和會計改革中,廣大財會人員的專業理論和實務能力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面對新的形勢,廣大財會人員自我要加強知識更新,緊跟時代步伐,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和會計理論水平,以確保在從事會計實務操作時能准確應用規則,使會計報告披露的信息科學、可比、客觀和真實。

嚴格執行《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

財政部於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發布《企業會計制度》並於二00一年一月一日起暫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實施,這是我國會計界一件令人振奮的大事,加之各個單項《<會計准則》的陸續頒布,進一步完善了我國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統一了會計核算標准,為更好的與國際會計准則相銜接邁出了實質性的大步,同時這也是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又一重大舉措。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與以往分行業的會計制度不同,它實現了會計標准實質上的轉換,所反映的會計要素具有可靠性,它強調企業經營的穩健性和資產的夯實,如規定對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各項資產要求計提減值准備,對不符合資產定義的虛擬財產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更加真實。它也在強調規范、便於操作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如《企業會計制度》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加了交易或事項的描述以及相應的記錄和報告內容,對於實務工作中新出現以及分行業會計制度尚未規范的經濟業務,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如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條件與金額、融資租賃的確認和計量原則、土地使用權的會計處理等進行了詳盡的規定,解決了以往有些經濟事項無章可循的問題。另外更重要的是,《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處理具體事項或交易必須運用的原則,尤其在確認收入時,改變了以往的僅憑所有權或現金形式上的交付就確認為收入,而是按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等實質性條件是否轉移來確認,這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嚴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各項具體《會計准則》,可以有效地保證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

前不久,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意欲針對目前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運作不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的現狀進行整治。盡管在目前環境下筆者對獨立董事特權行使的有效程度存在少許疑慮,但在上市公司逐步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標、出發點和方向是無容置疑的。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讓獨立董事有效履行法定的特權諸如上市公司的重大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認可、可聘請中介機構出具獨立財務顧問報告、可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徵集投票權、對有關事項可發表獨立審計意見等。能在某種程度上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監督和規范企業的投資決策和經營行為,讓廣大投資者更能多一些的享有對公司各項行為的知情權,與此同時,明確獨立董事所擔當的職能責任。從而更進一步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在質量上多一份保證。

全面樹立「求實治虛——全面穩健"的企業經營理財理念

在會計核算上注重講求穩健性原則和腳踏實地地在經常性收益上下功夫的企業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後勁,這類企業也往往是能夠讓投資者放心的長期投資選擇。作為上市公司的經營者,應該從公司的長遠利益出發,從企業「內部"挖掘價值源泉;通過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有競爭力的員工和技術產品,開辟廣闊的業務領域和營銷渠道,樹立個性化的企業形象與企業文化來提升企業的價值,保持公司的長期盈利性。從主觀上徹底摒棄那種一心想通過華而不實的類似「泡沫重組"方式以取得非經常性收益的短期粉飾利潤行為,徹底走出近年來有些上市公司出現的「第一年績優,第二年績平,第三年績差,第四五年虧損,第六年ST,第七年PT"的宿命怪圈。上市公司必須要樹立由注重股票市場價格轉向最大限度追求企業經營性業績的理念上來,上市公司必須不斷積累經營性利潤,集中精力在轉變經營機制上下功夫,去努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盈利性,重品質、重實力、重服務,樹品牌形象,逐步提高經營水平和吸收新的經營理念,以長期戰略投資替代以粉飾利潤為目的的短期「帳面投資"。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誤導和欺騙廣大投資者尤其是哪些因會計專業性強而對會計知識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難度的中小投資者,使會計信息質量更加趨於客觀真實,使之真正能成為廣大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選擇時的客觀評判標准。

切實加強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督審計和審計約束責任

要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不僅要搞好公司內部的整治和規范,同時要加強和完善公司外部的治理結構,目前,公司外部的審計監督主要是靠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但是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看,類似「瓊民源"「銀廣廈"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外部就目前而言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和治理是否全部有效確實令廣大公眾投資者難以信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中介機構業務的限制和利益的趨使,中介機構自身的責任感不強和對項目責任人的要求不力,一言以蔽之,即在中介機構的規范操作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危機,與此同時,外部對中介機構的監督機制不完善,出現問題後處罰的力度不足以在普遍程度上對中介機構形成足夠的制約等等因素。要妥善解決上述問題,保證中介機構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質量,首先中介機構自身要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已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其次作為中介機構的行為主管約束部門 (如財政部門、證管部門、行業協會等)要努力創造條件去能夠真正起到其應有的約束中介機構行為的職能作用;第三,如果一旦中介機構在履行自身職能時出現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行為的,作為管理約束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通過外部監督機構的審計監督和加強外部中介監督機構的法律責任約束,以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❺ 解決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的好處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計量、披露等作了明確規定,對糾正無形資產核算中的偏差,體現新經濟形勢下無形資產的變化和發展,維護正常的會計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現行的無形資產核算范圍、計量和信息披露制度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擬就如何完善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披露制度作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❻ 無形資產攤消方法的要求變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有什麼影響

會影響到當期損益和當期資產,所以這種影響是雙方面的。

❼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❽ 如何提高發明披露的質量

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策略:
1.重視對無形資產,人力資源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
為提高財務報表的有用性,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披露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條件和會計政策;
(2)利率風險;
(3)信用風險,即一方違約,企業可能損失的最大金額;
(4)公允價值。
2.鼓勵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預測性信息
建立預測性信息質量保證機制,可以考慮以下措施:(1)強化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明確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
(2)若預測信息與實際有重大差異,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說明,以促使上市公司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提高預測的准確性;
(3)在相關法規中規定披露預測性信息必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4)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免責條件。
3.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
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通用報告模式。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多樣化並不排除使用者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另外,某些財務信息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內是穩定的。因此通過與使用者溝通,公司可能在事先獲得使用者一些信息需求。因此通用財務報告模式對使用者是有用的,並且具有可比性和經濟性的優點。
4.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與管理
1)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保證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及監督,減少由舞弊行為帶來的信息失真;
(2)加強會計法規、會計規范的建設,從源頭上杜絕制度性失真,並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管體系;
(3)企業內部要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能夠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統,從法人代表、內審人員到每一個會計人員都應擔負起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責任

❾ 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的改進

1.突破傳統會計模式,重視對無形資產,人力資源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
由於像商譽、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項目要麼因不符合傳統會計要素定義與確認目標,要麼因不具有實物形態或非貨幣性,而一直被視為表外項目不加重視。事實上,一方面,行業競爭的加劇和經營風險的釋放,使投資者、債權人及相關利益團體迫切要求揭示相關信息;另一方面,要相應在報表體系中對上述事項加以確認與計量,必然要求改革現行的傳統會計模式。比如衍生金融工具給傳統會計理論帶來巨大的沖擊:權責發生制不能合理核算企業的金融資產;歷史成本不符合衍生金融工具價格活躍的特點;特別是由於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均立足於過去的交易和事項,而且在未來期間又必定有經濟利益或資源的流入流出,衍生金融工具顯然不能完全符合該定義和會計要素的確認標准。因此要在表內確認衍生金融工具,必須修訂資產、負債的定義。FASB經過較長時間探索後,在發布的FAS133《衍生工具和套利活動的會計處理》中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權利、義務符合資產、負債定義的主張。但並未對資產、負債的定義進行修訂,舍棄資產、負債必須由過去事項形成的特徵,而是突出獲取和犧牲未來經濟利益這個特徵,避而不提其他兩個特徵。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鋪平了道路。筆者認為可行的做法是根據金融工具的確認標准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視為一個過程,包括初始確認、後續計量和終止確認,並突破歷史成本原則以公允價值計量所有的金融資產。
財務報告披露諸如商譽、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項目性質與數量的詳略程度應符合充分披露原則,即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信息均應完整地提供並使用戶易於理解,為提高財務報表的有用性,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披露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條件和會計政策;(2)利率風險;(3)信用風險,即一方違約,企業可能損失的最大金額;(4)公允價值。
我國的會計制度還處於逐步完善和發展階段,對商譽、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項目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探索,為解決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首先解決信息的披露問題,暫時繞過確認和計量問題,待時機成熟再行研究。在沒解決之前,特別是目前,應遵循充分披露原則,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2.鼓勵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預測性信息
上市公司公開披露預測性財務信息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微觀看,它有助於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和客觀評價企業管理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於企業降低籌資成本,樹立良好形象;從宏觀看,它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優化配置社會資源,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但目前在我國,根據1997年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的規定,公司上市時必須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中披露稅後利潤總額、每股盈利、市盈率等預測性信息。至於公司上市後在年度報告中是否披露預測性信息,則取決於自願。在上市公司擔心自己經營成本增加和商業秘密泄露的情況下,預測性信息披露顯然不足。這就影響到使用者對未來風險和收益的判斷,增加了使用成本。此外,我們在預測性財務信息監管方面還不夠成熟:(1)有關部門對企業披露預測性財務信息的要求太低。強制披露主體范圍過窄,僅限於上市公司上市時;要求披露的內容太少,僅要求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其他重要的預測性財務信息則沒有要求;盈利預測的披露渠道主要局限於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2)沒有完善的預測性財務信息的外部監管機制,對企業約束不力;(3)責任不清,沒有建立盈利預測保險制度。在盈利預測存在重大偏差,誤導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時,由於責任不清,不知追究企業管理當局還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只能籠統歸結為宏觀環境的影響,推卸責任了事。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預測性信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預測性信息的質量難以保證,並由此引發法律責任。預測性信息是著眼於未來的信息,是基於一系列假設基礎之上的推測,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因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存在差異而使上市公司和會計師招致法律訴訟。因此,應該建立預測性信息質量保證機制,可以考慮以下措施:(1)強化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明確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2)若預測信息與實際有重大差異,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說明,以促使上市公司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提高預測的准確性;(3)在相關法規中規定披露預測性信息必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4)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免責條件。
3.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
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其主要原因在於:(1)使用者的目標和方向不同;(2)被估價的資產不同;(3)報告公司的環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並且信息具有不斷合計與再分解、易於表達以及可以模塊化和組合等特點。這些特點使信息提供者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不同的信息需求。通用報告模式被看作是一種大批量生產模式,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確是大規模按需生產模式,即公司運用技術和管理方法來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及通過靈活性和快速反應滿足顧客千差萬別的需求。它假設需求是變化的,千差萬別,並且難於被生產者事先確認的,其目標在於獲取綜合效益,即規模效益和范圍效益的結合。與大規模生產不同,它以顧客為中心。由於物資產品與數據信息存在巨大差異,有人擔心大規模按需生產不適用於財務報告,其實信息比實物更適合大規模按需生產,這是因為數據和信息具有不滅性、共享性、易復制性、可以不斷合計與再分解、易於表達以及可以模塊化和組合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信息提供者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通用報告模式。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多樣化並不排除使用者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另外,某些財務信息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內是穩定的。因此通過與使用者溝通,公司可能在事先獲得使用者一些信息需求。因此通用財務報告模式對使用者是有用的,並且具有可比性和經濟性的優點。
4.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為了保證會計信息披露滿足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質量特徵要求,應加強化對會計信息的披露監管:(1)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保證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及監督,減少由舞弊行為帶來的信息失真;(2)加強會計法規、會計規范的建設,從源頭上杜絕制度性失真,並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管體系;(3)企業內部要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能夠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統,從法人代表、內審人員到每一個會計人員都應擔負起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責任。

閱讀全文

與改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