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形資產什麼時候可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正確答案:
當無形資產的
賬面價值
大於
計稅基礎
,形成應納稅
時間性差異
,也就是形成
遞延所得稅負債
。
請參考
Ⅱ 無形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通俗的說,就是遞延所得稅沒有對應項目。企業合並產生,對應資本公積版;影響會計利潤,權對應所得稅費用。影響所有者權益項目,對應所有者權益項目。
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需調整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該種情況下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Ⅲ 無形資產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以抵扣虧損嗎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年末為了盡量正確的確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專,及所得稅費用科目而進行的一屬個自查和預估。沒有正確的金額,只是盡量接近匯算清繳的數就會比較好,有的企業也完全不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抵扣虧損的條件:
只有本年度匯算清繳對收入成本費用進行調整後的利潤金額才可以用於擬補虧損。不是會計報表的凈利潤。
以前年度的虧損,必須發生在5年之內才可以進行彌補,5年前的是無法擬補的。
以前年度虧損可以彌補的金額也必須是匯算清繳調整以後的虧損額,不是會計報表上的虧損金額。
Ⅳ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為什麼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
因為是永久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暫時性差異才確認。
Ⅳ 關於無形資產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的差異 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嗎
如果是無形資產攤銷額在會計賬務處理與稅法上的規定不同,則需要確認暫時性差異
如果是企業內部研發的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的問題,只需要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不需要確認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Deferred Income Tax ):具體細分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於《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法核算所得稅。
即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於兩者之間的差異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
(5)遞延所得稅無形資產確認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
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Ⅵ 為什麼無形資產確認時的暫時性差異沒有計入遞延所得稅
無形資產不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它是永久性差異所以不用遞延,它是加計扣除的,從一開始稅法跟會計計算基礎都不一樣,所以是永久性差異
Ⅶ 無形資產評估增值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是計入商譽還是資本公積
無形資產評估增值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是計入資本公積
1、資本公積中專股本溢價,是在單屬體財務報表中要反映的,這是實實在在股東投入的部分。
2、商譽,是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時,支付的兌價超過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3、在企業合並時,相當於母公司購買股權,這個差額實際上是已經支付給原來的股東用於購買股權了。
4、也就是說確認的商譽,並沒有實實在在的投資到這個公司中,而是虛的增長,所以在單體報表中是不確認商譽的,只有合並報表中才確認,並且期末必須進行減值測試
Ⅷ 什麼情況下無形資產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原因:因為它在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不確定的情況如下:
(一)除企業合並以外的交易,若其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不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如承租方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會計准則規定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以及相關的初始直接費用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而稅法規定以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等的金額計價,對二者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例如,某項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會計准則其入賬價值為100萬元、
但按照稅法規定,其計稅基礎為120萬元,若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萬元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會使該資產的入賬價值減少20萬元。
此時既不是該資產的公允價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不符合會計准則中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標准,改變了該資產的初始計量,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二)按稅法規定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若數額較大,且缺乏證據表明企業未來期間將會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但彌補期限最長5年,這就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但是否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要視未來期間是否有足夠的應稅所得可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
只有未來期間稅前利潤抵銷了以前年度虧損後,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才會減少,才會有經濟利益的流入。
而這正好符合資產的定義,即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但若企業未來期間無利潤,繼續虧損,無所得稅可交;或者沒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則不能保證這項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資產。
(8)遞延所得稅無形資產確認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
而對於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實,不僅是可結轉以後年度虧損問題,所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時,都要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因為只有當未來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大於待轉回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才會使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減少,才會在未來期間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資產的確認原則。
Ⅸ 在所得稅會計裡面,無形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是什麼
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是由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產生的,當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時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企業自創形成的無形資產,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時稅法上允許150%加計扣除,此時雖然產生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2、差異不產生於企業合並,且不影響應納稅所得和所得稅費用,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的減值產生遞延所得稅。
(9)遞延所得稅無形資產確認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業持有一項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成本為1000萬元,會計期末,其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假設除該事項外,該企業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
會計期末在確認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00萬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萬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
二是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並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Ⅹ 無形資產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無形資產可復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制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可以少繳的所得稅額。
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初始價值一無形資產累計攤銷一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稅法規定無形資產不存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情況,資產減值損失不可抵扣。
(10)遞延所得稅無形資產確認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