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中外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的比較楊娟

中外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的比較楊娟

發布時間:2021-07-06 05:44:16

A. 新舊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的對比

二、關於無形資產的計量
(一)初始計量新會計准則體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種計量屬性並存,明確指出會計計量可採用五種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這在無形資產的計量中也充分體現出來。首先,新准則明確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並且列舉出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所包括的具體項目。在此基礎上,如無形資產實質上以融資租賃獲得時,其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此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政府補助和企業合並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分別按照相對應的准則來確定,而在這些准則中,實際上都規定了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按照公允價值確定其成本額。由此可見,在今後的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在無形資產的計量中將得到廣泛的應用。所謂公允價值計量,按照基本會計准則,指的是「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在無形資產的計量中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一方面,允許企業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無形資產,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更吻合其實際的市場價值,更好地反映經濟事實,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另一方面,從公允價值的概念我們就不難發現其本身存在著不確定性,第三方很難判斷企業所採用的公允價值實質上是否真正「公允」。同時,多種計量屬性並存也使得企業計價靈活,選擇空間增大,從而可能導致其進行更多的盈餘管理。因此,公允價值的引入對無形資產的計量實務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後續計量(攤銷)新准則在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方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無形資產攤銷的有關規定上: 1、從攤銷的基數看,在舊准則中規定的是無形資產的成本,不考慮殘值。而在新准則中則規定為無形資產的成本扣除預計殘值後的金額。同時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但排除兩種特殊情況:(1)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2)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預計殘值信息,並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可見,新准則在這方面的規定更切實、更具體,也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 2、從攤銷的年限看,舊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應在預計使用年限、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內進行攤銷,並且,如果未規定年限的,攤銷期不應超過10年。而新准則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在其使用壽命內攤銷,而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 3、從攤銷的方法看,原來是單一的直線法,在攤銷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新准則允許企業選用不同的攤銷方法,並將方法選擇的依據建立在與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上。而對於無法可靠確定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的,則仍採用直線法攤銷。多種攤銷方法的可選性,一方面反映了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和更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則中並沒有象國際會計准則那樣(IAS38規定無形資產攤銷可採用直線法、余額遞減法和生產總量法等)明確企業可選用的攤銷方法具體是哪些。 4、從攤銷費用的會計處理看,沒發生什麼變化,都是計入當期損益,在實務中都計入了管理費用。在此,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即無形資產攤銷是否應全部計入「管理費用」?根據准則規定,我國無形資產攤銷是全部費用化的。這一規定不符合費用分配的受益原則。IAS No.38第90段的有關規定是:「攤銷通常應確認為費用。但是,有時體現在無形資產中的經濟利益,不會導致費用,而是由企業吸收在其他資產的生產中。在這些情況下,攤銷費用形成其他資產成本的一部分,並包括在其賬面金額中。例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應包括在存貨的賬面金額中。」相比之下,國際會計准則的這一規定更全面、更合理。我國對此可加以借鑒,把直接影響當期損益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化,計入「管理費用」。而對於用於產品生產的無形資產攤銷則應計入資產價值中,具體處理時,對於可直接確認用於某種產品生產的,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產品」賬戶,如果無形資產帶來的經濟利益同時體現在幾種產品的生產中,則先計入「製造費用」賬戶,再按照一定的標准分配計入各受益產品的成本中。這樣分別處理,更符合成本費用分配的「誰受益,誰承擔」的基本原則。 5、無形資產攤銷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新准則規定企業在每年年度終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攤銷方法進行復核,當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攤銷方法與以前估計不同時,應當改變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這使得無形資產的攤銷更靈活,同時也給企業的盈餘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間。
三、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
在舊准則中,對無形資產規定的披露內容不夠全面。相比之下,新准則在無形資產的披露方面更明確地規定應按照無形資產的類別在附註中披露有關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累計攤銷額、減值准備累計金額、使用壽命、攤銷方法等各項信息,更能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情況,更好地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對無形資產信息的需求。
四、結論與建議
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的上述種種變化,說明新准則總體上在各項規定的全面性、完善性上取得很大進步,反映出我國會計的國際趨同,但也對今後的會計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也看到新准則中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對此,筆者建議如下: 1、在明確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標準的同時,應列舉無形資產的具體類別和內容,以便於實務操作。 2、准則中應具體規定企業可選用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並說明各種方法的適用情形。 3、准則把企業自創的商譽以及品牌、報刊名等排除在無形資產的范圍之外,但這些「資產」卻在現代企業價值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可考慮專門制定相關准則,具體規范其信息的陳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2006.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2001,1
3.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

B. 比較中外會計准則差異案例有哪些

完美世界和掌趣科技一樣,主營業務都是游戲開發和代理,因此他們的會計報表具有很多的可比性;

掌趣科技是在國內上市,因此採用的是國內的會計准則,完美世界所採用的是美國的會計准則,通過這二者財務報表的對比,能夠較清楚地展示出兩種會計准則之間的差異。本文想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闡述兩種會計准則之間的具體差異。

二、具體差異

1.固定資產

1.1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改變

中國的會計准則會計估計的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即不調整以前年度報表),美國的會計准則規定會計政策的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即調整以前年度報表)。

1.2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兩個公司都採用了年限平均法,但是各類資產的折舊年限不相同。掌趣科技的房屋及建築物的折舊年限為20-50年,辦公及電子設備的折舊年限為5年;完美世界房屋及建築物的折舊為33-45年,電子設備的折舊年限為4年。

1.3即將處置的固定資產

中國會計准則規定即將處置尚未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繼續計提相應折舊;而美國會計准則規定,當全部處置。若剩餘使用年限大於1年,在處置前提足折舊。若剩餘使用年限小於1年,繼續計提相應的折舊。當部分處置。若剩餘使用年限大於1年且凈值大於l萬美元,在處置前提足折舊。否則,繼續計提相應的折舊。

1.4利息資本化費用

掌趣科技披露說明,符合資本化條件借款利息費用就資本化。完美世界披露說明,當項目預算金額大於兩百萬美元且建設期大於1年時:符合資本化條件借款利息費用+自有資金的資金成本。否則,不計算資本化利息。

2.商譽的減值測試:

完美世界在年報中披露:「Goodwill is not depreciated or amortized but is tested for impairment on an annual basis every November 30, and in between annual tests when an event occurs or circumstances change that could indicate that the asset might be impaired. Commencing in September 20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ASB revised guidance on 『Testing of Goodwill for

Impairment,』 a company first has the option to assess qualitative facto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 If the company decides, as a result of its qualitative assessment, that it ismore-likely-than-not that the fair value of a reporting unit is less than its carrying amount,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is mandatory. Otherwise, no further testing is required.

The quantitative impairment test consist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fair value of each reporting unit with its carrying amount, including goodwill. If the carrying amount of each reportingunit exceeds its fair value, an impairment charge equal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lied fair value of the reporting unit』s goodwill and the carrying amount of goodwill will be

recorded.」

主要是反映了,若包含商譽的同一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大於其賬面價值,則不需做減值;反之,再比較商譽的內在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二者差異計入當期減值損失。

掌趣科技在年報中披露:「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進行減值測試。商譽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

主要反映了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比較。再比較包含商譽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低於可收回金額的部分,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可收回金額: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

4. 所得稅差異

美國會計准則規定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先確認,再判斷可實現性。而在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實現概率低於50,(含50,)時,則計算估價准備沖減遞延所得稅資產,使其凈額反映可收回的金額。一個企業應將所有暫時性差異、營業虧損以及稅款抵減以後,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

我國新會計准則規定,在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稅款在借方的情況下,如在以後轉回時間性差異的時期內(一般為3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予以轉回,才能確認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並作為遞延稅款的借方反映,否則,應於發生當期視同永久性差異處理。除特別限制外,要求企業「應當確認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和「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5.收入的確認:

完美世界:更多專門指導,尤其是關於專門問題和行業的特別應用(如軟體業收入確認,應收賬款不確定的收入確認,有退回權的收入確認,不動產問題,特許權銷售等)。此外,上市公司必須遵循由SEC提供的更為詳盡的規定的指南。具體以Online game operation revenues和Client-based online PC games說明,可以從披露的詳細內容看出美國會計准則對於收入的確認更謹慎。

C. 論文題目<無形資產新會計准則的國際比較>的題材

以《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為例,對比我國美國和國際財務報准則這間的差異:
商譽是一種不能被單獨識別與確認的資產,數值上等於在購買日購買方的合並成本與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在全球企業並購案盛行的今天,商譽成為會計界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我國在2007年實施的新准則對有關商譽的事項作了一系列新規定,這次變化基本實現了國際趨同,而對其後續處理方法的變化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本文將從國外對商譽處理的經驗出發,試析商譽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將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一、我國商譽會計處理變化的基本情況

繼歐盟2005年實施國際會計准則後,我國在2007年也向國際趨同跨了很大的一步,其中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上有了重大變化。有關商譽,新准則涉及主要三點會計政策的變更:CAS No.6——《無形資產》准則將商譽剔除在無形資產的范圍之外;CAS No.20——《企業合並》准則明確了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作為企業合並的使用范圍,並規定只有購買法合並才能夠確認商譽;CAS No.8——《資產減值》准則規定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由公允價值法代替直線攤銷法,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並結合相關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測試。

我國早期採用商譽十年直線攤銷的方法等於承認了商譽是作為無形資產的一個種類,並按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進行會計處理。然而定義上不可辨認的商譽同可辨認的無形資產畢竟有本質的區別,將其處理方法分開,不失為新准則的進步之處。但對商譽會計方法的變化將影響到每年轉入損益的商譽攤銷額,進而影響利潤表的凈利潤金額,這對採用購買法進行企業合並且帶來大量商譽的購買方有巨大影響。

二、國外會計准則對商譽會計處理的演進

1、合並商譽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

目前國際上合並商譽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四種:直接沖銷法、系統攤銷法、減值測試法、永久保留法。直接沖銷法是將商譽在取得後立即沖銷資本公積,該方法將購買商譽視為一項特定資本交易所產生的價值差額,其實質是代表收購價格高於目標方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而形成的資本損失。但該方法不將商譽視為資產,這同商譽可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特徵相悖,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採用該方法。系統攤銷法則將商譽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並在一定期限內進行攤銷,該方法承認商譽是企業獲取超額經濟利益的能力,並且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減值測試法是在年末利用公允價值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若其有減值則按減值額攤銷。該方法最符合商譽作為資產的特徵,並先後被各國所採用。永久保留法將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的資產列示於資產負債表上,它認為主觀地對商譽進行攤銷並無依據,商譽不會隨著企業賺取超額收益的過程而被消耗掉。

2、國外商譽後續處理方法相關准則的變遷

2001年6月30日,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頒布第141號《企業合並》(FAS No.141)和第142號《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FAS No.142)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上取消了權益結合法,因此企業合並必須按照購買法確認商譽。同時FAS No.142規定在商譽初始確認後不再進行攤銷,而是進行至少一年一次的減值測試。在此之前,根據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1970年的第17號《無形資產》意見書,是將商譽在不超過40年內進行系統攤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在2003年末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作出調整,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3號《企業合並》(IFRS No.3)指出企業必須僅能採用購買法合並,並對合並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同時廢止國際財務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IAS No.22)對商譽採用不低於20年的系統攤銷法,此變化同美國准則發展一致。

然而IFRS No.3同FAS No.142對商譽採用的減值測試法略有不同。首先,FAS No.142對商譽減值測試分兩步處理,先測試出商譽所屬的報告單元的公允價值,並據此計算出商譽的公允價值,然後將商譽的賬面價值同其公允價值比較以確定商譽的減值額。IFRS No.3規定對商譽減值測試是一步處理,即通過比較商譽所屬的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若發生減值並且其減值額小於商譽賬面價值,則直接計入商譽的減值額;若發生的減值額大於商譽賬面價值,直接沖銷商譽,剩餘部分再分攤到其他資產。其次,FAS No.142要求計算出商譽的公允價值,而IFRS No.3則無此要求。

其他國家在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澳大利亞於2004年7月開始不再攤銷商譽,而採用減值測試法;加拿大在2002年發布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的意見徵求稿,並在2005年開始實施;南非於2006年8月發布意見徵求稿准備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由此,縱觀全球,對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都向著減值測試法的方向趨同。

3、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的原因

(1)從商譽的資產性質來看。取消系統攤銷法否定了將商譽視為一項消耗性資產,其價值並不一定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消耗。從理論上看,商譽是一項可以帶來未來超額收益的資產,如果帶來的超額收益發生變化,則需要對其進行重新評估,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則體現了商譽作為企業資產的這一特性。FASB在修改商譽處理方法時認為:不是所有商譽的價值都下降,並且即使下降也很少會是直線基礎下降。許多被調查者認為商譽以直線法在主觀期限內攤銷不能反映經濟實質,也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2)從商譽的形成和作用看。商譽是在企業合並中並購雙方都承認的價值,其將對並購方產生協同效應並帶來超額經濟利益,但這個整合出來的資源不同於其他資產,其與社會外部環境有很大的關聯性,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較大,而帶來的經濟預期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並購後商譽的價值還會隨著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資源的變化而產生變動,不能簡單地進行系統攤銷。

4、商譽會計處理方法變化帶來的經濟後果

FASB在2001年的FAS No.141中取消權益結合法進行企業並購,就意味著全美企業都必須採用購買法進行企業合並從而確認商譽,而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表中凈利潤的數值。根據2000年7月美國的官方統計數值顯示,全美有50%的金融、高科技企業和33%的製造業企業使用權益結合法進行企業合並,當只能採用購買法從而確認商譽後,若採取系統攤銷法則將削減這部分企業的利潤,進而影響其市場價值和融資能力。世界最大的並購案美國在線收購時代華納的申請得到批准時,FAS No.141恰巧發布,美國在線必須採用購買法並確認1300億美元的商譽,若此時按原准則系統攤銷商譽,則每年至少攤銷32.5億美元,極大影響凈利潤。而FAS No.142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上述的影響。

當然,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商譽,根據IFRS No.3需要測算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位的公允價值(根據FAS No.142需要測算商譽所屬的報告單位的公允價值)。FAS No.142指出公允價值取值於存在活躍市場的市場報價,若市場報價不存在,公允價值的估計應建立在能獲取的最好信息的基礎上,包括類似資產和負債的價格和其他估價技術的結果。現值技術通常是估計一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最好技術。然而在現值估計中,需要確定現金流量和折現率以及發生的概率都需要大量的估計,這影響了商譽減值測試的可靠性,並給利用商譽減值測試進行的盈餘管理留下空間。

三、商譽處理方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及解決措施

1、商譽處理方法變化後可能面臨的問題

我國新准則第8號(CAS No.8)《資產減值》規定對商譽的處理由原來的十年系統攤銷法改為減值測試法,並且在指南上規定商譽的減值測試法採用「一步式」測試法,採用的所屬商譽的測試單元為最小現金流入單元,這些規定同IFRS No.3基本一致。對於習慣將商譽視為無形資產而進行系統攤銷的我國會計人員而言,面對全新的商譽會計處理,將在理論和實務上遇上不少問題。

(1)在計量問題上,新准則規定需要對合並商譽進行至少每年一次的減值測試,測試時需要計量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公允價值。而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遠不如西方發達,在流動性方面,不流通的國有股仍然佔了多數,導致市場報價也並非公允,因此對公允價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譽減值測試法的最大難題。另外,如何准確判斷商譽所屬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也會影響商譽減值測試的准確性。由於最小現金流入單元中包含其他可辨認資產,將商譽劃分到不同的最小現金流入單元,其公允價值的不同又將影響商譽減值額的准確性。

(2)我國新准則對商譽的處理採用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一步式」減值測試方法,該方法遵循謹慎性原則,對最小現金流入單元的減值額,首先沖銷未來收益不確定的商譽而不計量商譽的公允價值,並且在今後產生資產增值時也不予轉回。但商譽作為資產的一部分,同其他可辨認資產一樣也擁有給企業帶來未來收益的能力,在減值測試時不計算商譽的公允價值而測試其是否減值,等於否認商譽同其他資產具有相同的特性,並且也不能得出商譽真正的減值額。

(3)由於商譽的會計處理對合並企業的凈利潤影響巨大,對商譽採用減值測試法處理需要大量主觀判斷,企業難免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餘管理,這也給我國注冊會計師判斷企業商譽減值額帶來不少工作。

2、解決措施

(1)對商譽所歸屬的最小現金產出單元的劃分在實務中缺乏可操作性,且越小的報告層次越難得到公允價值。因此,我國可採用FAS No.142的做法,將商譽歸屬在一個報告單元中進行減值測試,這樣比採用現金產出單元更加直觀和易於確定公允價值。在理論上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就需要計量出商譽的公允價值,我國也可採用FAS No.142的「兩步式」做法確定商譽的公允價值。

(2)取得公允價值需要加強資本市場的流動性,減少非流通的股份,這樣市場報價就越接近於公允價值,對公允價值的取值也就更加簡便。

(3)需完善有關商譽的准則。我國目前沒有針對商譽的會計處理的專門准則,對商譽的規定分散在各個相關准則中,應盡快完善有關商譽的准則。

(4)針對利用商譽減值測試進行的盈餘管理活動,需要我國注冊會計師提高專業水平,本著負責的態度對公允價值的取值、商譽歸屬單元的劃分向企業取得充分的證據,並合理評估其對利潤影響的重要性。

D. 中外會計差異的比較分析畢業論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16日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無疑將是我國稅收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實現了內資、外資企業適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並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和規范稅前扣除辦法和標准,統一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

自國務院2000年發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財政部2001年《企業會計制度》的頒布後,由於92年的《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令[2002]第5號、以下簡稱《企業會計准則》)沒有同步修訂,依然有效。造成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事實上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之間的不一致、相互抵觸。如對會計目標、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資產減值等。而這次財政部以財政部令[2006]33號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對《企業會計准則》進行了修訂,則在法規體繫上解決了上述矛盾。從立法的角度,為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納入現行會計法規體系掃除了障礙。

完善後的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將由1項基本准則、38項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構成,可理解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本准則,第二層次為具體會計准則,第三層次為具體會計准則的應用指南。基本准則在整個准則體系中起統馭作用,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定、會計基本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等。具體會計准則又分為一般業務准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准則和報告准則三類。而具體會計准則的應用指南則類似於《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對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分錄的編制和報表的填報等操作層面的內容予以做出示範性指導。

由於新會計准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執行該38項具體准則的企業不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及《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也僅對企業財務報告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同時本次制定的20餘項新准則所規范的新業務也亟需在列報環節給出總體要求。

一、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與新的會計准則之間的差異

(一)適用於企業的范圍不同。

《企業所得稅法》適用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的規定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的規定成立的企業,但不適用於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而新會計准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

(二)《企業所得稅法》適用於非企業組織。

《企業所得稅法》不僅適用於企業,還適用於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包括根據《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成立的事業單位、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成立的社會團體、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成立的基金會、根據《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成立的外國商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取得收入的其他組織。而新會計准則不適用於這些組織,其中,事業單位適用《事業單位會計准則》,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適用於《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三)《企業所得稅法》適用於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第三條規定: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新會計准則不區分居民企業與非居民企業,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如果套用稅法的概念,新會計准則應該不適用於非居民企業。

二、產生差異的原因

(一)制定這兩個標準的主體不同。

作為稅法是由國家稅務機關,具體說就是國家稅務總局來制定,會計標準是由財政部門來制定,這是兩個不同的政府部門,一個制定稅法標准,一個制定的科技標准,主體不一樣,它不是一個部門。雖然說稅法的制定,稅種要會同財政部的稅政司,實際上這兩個部門作為國家的政府職能,它的角色我們給它定義,稅務總局是個大出納,財政部是個大會計,管帳的,我預算收入都有哪些,怎麼組成,我監督入庫,預算支出都有哪些,由它來安排預算,這個錢從哪兒來,是由出納來收,國家稅務總局實際上是一個出納都叫不了,叫收款員,只收稅,支出這一塊兒不歸他,歸到財政部。作為兩個不同的政府部門,他們的職能不同,他們在制定有關政策的標准方面也是不一樣的,主體不一樣,所以兩個不同的政府,不可能制定出相同的東西來。

(二)制定標準的目標不同。

稅法制定的目標應該主要是公平稅負、公平競爭,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完成。這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財政原則,保證稅收完成。那麼作為財政部制定會計標准,它制定新的會計准則的目標主要是要求我們的企業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主要是為了真實性、客觀性、可靠性,主要是從這個方面來制定會計准則。所以,他們的目標不同,主體不同,制定出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它也不可能一樣。

三、新會計准則與稅法差異處理原則與方法

(一)處理原則對會計與稅法差異的處理應堅持統一性與獨立性兩項原則。

一是統一性原則。會計與稅法的差異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制定稅法時完全不考慮會計處理方法,將會無端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差異。這些差異是沒有必要的。例如,《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為購置、建造和生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而發生的借款,在有關資產購建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有關資產交付使用後發生的借款費用,可在發生當期扣除。」稅法對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間確定在「有關資產交付使用時」,而《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准則確定停止資本化的時間在「有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時」。如果「預定可使用狀態」與「交付使用」還有一個時間段,那麼會計資本化金額與稅法資本化金額是不同的,由此造成固定資產的會計成本與計稅成本的差異將直接影響到會計折舊與稅法折舊的差異。本人認為這類操作口徑上的差異應當協調一致,制定稅法時應當盡量參照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畢竟計算稅款的基礎數據是以會計為基礎的。

二是獨立性原則。只有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應納稅額的准確性。《稅收征管法》第二十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因此,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有企業都必須嚴格執行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相關要求,進行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在完成納稅義務時,必須按照稅法的規定計算稅額,及時申報繳納。

(二)處理方法。

一是納稅調整。流轉稅:流轉稅需要納稅調整的項目,例如銷售貨物、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提供應稅勞務時向客戶收取的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集資款、手續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等。又如房地產企業取得的預收賬款需並入當期營業額計征營業稅。流轉稅按月計征,月末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出應納稅額提取並申報繳納。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指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實行按月或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徵收方式。企業在報送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需要針對會計與稅法的差異項目進行納稅調整,調整過程通過申報表的明細項目反映。

二是所得稅會計。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在資產、負債、收益、費用或損失的確認和計量原則不同,從而導致按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利潤與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差異,即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永久性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與會計利潤之和乘以適用稅率計算的應交所得稅作為當期所得稅費用。暫時性差異是指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會計成本)與其計稅基礎(計稅成本)之間的差額;未作為資產和負債確認的項目,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屬於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對暫時性差異統一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核算,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分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以後年度申報所得稅時可直接依據賬面應轉回的金額填制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運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明細核算每一項暫時性差異,可以徹底取代納稅調整台賬(或備查簿),會計與所得稅法的差異問題將迎刃而解。

E. 國內外會計准則的區別有哪些

1、存貨對采購成本的計量上,國際准則採用凈價法,我國准則採用總價法 。
2、建造合同上,國際准則允許將采購合同訂立的相關費用作為成本的組成部分,我國准則確認為當期費用 。
3、固定資產准則中,國際准則對非同類固定資產交換允許以公允價值計量,確認利得或損失。我國准則要求以換出資產帳面價值計量,不確認損益。對處置固定資產的損益,國際准則允許計入當期經營活動損益,我國准則要求列為營業外收支。對無形資產同樣如此。
4、收入准則中,國際准則僅規定了收入計量一般原則,我國准則對商品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利息收入等確定了單獨的計量原則
5、借款費用准則中,國際准則允許資本化的對象包括固定資產和存貨,我國准則只包括固定資產。
6、關聯方披露方面,國際准則不涉及合營企業,我國准則視合營企業為關聯方。
7、投資准則中,國際准則要求將投資成本與投資者享有的在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中的份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商譽,並進行相關處理,我國准則確認為股權投資差額,按一定期限攤銷入損益 。

F. 以《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為例,對比我國美國和國際財務報准則這間的差異

2013年專利權的攤銷抄
借:銷售費用
90000/10*11/12
貸:累計攤銷
90000/10*11/12
無形資產當月增加當月計提,當月減少當月不再計提。2013年是11個月。
報廢無形資產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
90000—90000/10/12*(11+12*3)
累計攤銷
90000/10/12*(11+12*3)
貸:無形資產
90000
攤銷的時間為2010、2011、2012的全年和2013的11個月
所以,2013年因該專利權的攤銷和報廢對公司的利潤總額=90000/10*11/12+90000-90000/10/12*(11+12*3)]=63000

G. 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比較

根據IAS38無形資產的定義,本准則規范的無形資產僅指沒有實物形態、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不包括具有不可辨認性的商譽。

H. 淺議無形資產在企業會計准則和稅法中的異同

隨著知識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加強對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與管理重要性日益顯著。本文通過對無形資產在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中的規定進行比較和分析,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一、概念與范圍
《准則》中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條例》中無形資產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二者同時確認了無形資產是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准則》中的「擁有或者控制」與《條例》「持有」筆者認為屬於措辭不同。表述的意義相同。
二者的差異在於一是改變了用途、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在《准則》中單獨適用另一條《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條例》沒有對此劃分,都按無形資產處理。二是在《准則》中的商譽因其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在無形資產范圍中。單獨作為一類資產進行核算;《條例》則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處理。
二、無形資產的計量
(一)外購無形資產
在正常信用條件下購買的無形資產。二者的價值沒有區別。都以購買價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入賬價值或計稅基礎。在《准則》中還規定: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因其具有融資性質,其成本為購買價款的現值,現值和支付價款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在信用期間攤銷。《條例》對此沒作規定。這可以說《條例》中的無形資產計稅基礎大於《准則》中的成本。
(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
企業自行的研究開發項目,《准則》要求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發生的有關支出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如符合無形資產資本化條件,則對發生的相關支出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成本。《條例》中規定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二者實質是一致的。
但《條例》第九十五條規定對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給予稅收優惠。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這造成二者的差異,使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納稅減少。
(三)通過投資、非貨幣性交換、債務重組、捐贈等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
《條例》規定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在《准則》中:
1 般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在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情況下,應按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可見它入賬價值的方法有兩種。
2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了兩種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方法。一是在無形資產具有商業實質、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下,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成本,這與《條例》是一致的。二是在不具有商業實質或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涉及的補價作為成本的調整因素。這是與《條例》的差異。
3 債務重組、捐贈二者一致,都以受讓的無形資產公允價值計量。
三、無形資產的攤銷
(一)攤銷方法
《准則》中規定有多種方法,如直線法、生產總量法等。採用的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條例》中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如企業採用其他方法,需作納稅調整。
(二)攤銷期限
《條例》中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准則》中無形資產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需要攤銷。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取得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應超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期限,如果合同性或其他法定權利能夠在到期時因續約等延續,當有證據表明企業續約不需要付出重大成本時,續約期才能夠包括在使用壽命的估計中。二者表述的實質是一致的,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則不需要攤銷,如期末重新復核後仍為不確定的,則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進行減值測試。
(三)減值
如無形資產計提了減值准備,《准則》中計入當期損益,作為利潤總額的扣減項,而且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條例》中規定減值准備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條件和標准范圍內的比例才允許扣除,除此部分,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計提的減值損失作為納稅調增處理。計提減值准備後,《准則》中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要在剩餘年限中攤銷,以後各年的攤銷額小於稅法允許扣除的攤銷額,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基於減值准備所得稅前不予扣除,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損失可扣除,如無形資產預期不能或很少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應盡量通過轉讓或報損方式轉銷。
四、無形資產的處置
無形資產出租、出售取得的收益,在《准則》中計入利潤總額,在《條例》中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二者口徑一致。但在《條例》中稅收優惠第九十條規定。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此稅收優惠政策又導致二者在金額上的差異。
無形資產出售、報廢的損失,《准則》中作為營業外支出。計入利潤總額;《條例》中也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二者一致。
通過以上比較,無形資產在《准則》與《條例》中既有相同。又有差異,在業務處理時,要注意這些差異,在合法范圍內,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

I. 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無形資產比較

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主要差異
1、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首先體例上不一致。 新准則分為引言、定義、確認計量、攤銷、處置和報廢、披露、銜接辦法、附則。國際會計准則分為目標、范圍、定義、確認和計量、報廢和處置、披露、過渡性規定和生效日期。
2、范圍上不一致。新准則包含了礦山開采權,國際會計准則不包括。
3、在計量方面有不一致的地方。
(1)如企業以賒購方式取得無形資產,我國准則不考慮利息因素,以總額入帳,國際准則考慮利息因素,對超過正常信用期購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應等於現金價格,差額作為利息費用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我國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國際准則統一按公允價值計量
(3)對於資產交換產生的無形資產,我國根據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分為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國際准則統一按公允價值計量。
4、部分攤銷的歸屬不一致。我國新會計准則規定,攤銷必須確認為損益。而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攤銷通常應確認為損益,但是,有時包含在資產中的未來經濟利益,在生產其他資產時被吸收。在這種情況下,攤銷費構成其他資產成本的一部分,並包括在其帳面金額中。例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應包括在存貨的帳面金額中。
5、披露的要求不一致。我國只要求披露四項,國際會計准則要求的項目很多。
6、合並中資產的確認不一致。我國新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中不確認新的無形資產,國際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中,如果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應按公允價值確認被購買方研製中的研究與開發項目。

閱讀全文

與中外無形資產會計准則的比較楊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