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本核算方法及攤銷方法
財務,會計制度(07年新會計制度)
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一次轉銷法版,五五攤銷法,分次攤銷法)
折舊方權法(固定資產的折舊的方法有很多,列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直線法等等)
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成本可以用實際成本,重置成本,公允價值)
會計核算軟體(一般是用金蝶或是用友,沒有就不寫)
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希望採納
2. 製造費用是如何攤銷,分配到哪裡
其實關復於費用的分配重點抓制住受益對象就可以的領悟了。誰受益分給誰;受益多,分的多;不受益,不分配。例如企業生產A,B,C這三種產品,其中為A,B產品發生的間接費用(製造費用,例如A,B產品的倉儲費用(累計折舊))為製造費用1,為B,C發生的間接費用(製造費用)為製造費用2,為A,B,C三種產品共同發生的間接費用(製造費用,例如水電費),這個時候,應該在月末,將製造費用1,在A,B產品之間按照耗用原材料的比率,產量的為依據進行分配,計入A,B的成本。而為B,C產品而歸集的製造費用2,也應如上述方法進行分配,計入B,C產品成本。而將三種產品共同發生的製造費用3,按上述方法分配後計入A,B,C的成本。這樣解釋明白了吧。。呵呵,,希望可以幫到你。。。
3. 會計中每種攤銷方法如何計算(直線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無形資產攤銷直線法是將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均衡地分配於每一會計期間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無形資產年攤銷額=無形資產取得總額÷使用年限。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按合同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來確定。
(3)攤銷分配方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法律法規,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的有效期限與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2、法律法規未規定有效期限,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了受譽年限的,按照合同或企業申請書規定的受譽年限確定。
3、法律法規,合同或企業申請書均未規定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確定。
4、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否則須經有關部門批准。
4. 費用分攤有哪些簡單方法
第一種,平均分攤法。把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平均攤到每個產品的成本中,它使費用的發生比較穩定、平均。平均費用分攤法是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選擇,只需生產經營者不是短期經營而是長期從事某—一種經營活動,那麼將一段時期內(如1年)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就可以將這段時期獲得的利潤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這樣就不會出現某個階段利潤額及納稅額過高的現象。
第二種,實際費用攤銷法。根據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攤銷,多則多攤,少則少攤,沒有就不攤,任其自然,這樣就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第三種,不規則攤銷法。根據經營者需要進行費用攤銷,可能將一筆費用集中攤入某一產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產品中一分錢費用也不攤。這種方法最為靈活。企業如果運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當企業的經營不太穩定,造成利潤每月差別很大時,該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潤高時多攤,利潤低時少攤,從而有效地避稅。
5. 固定資產攤銷的方法
有五種方法。
一、直線法:根據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磨損狀態而確定的成本分配結構。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1減去預計凈殘值率)除以預計使用壽命乘以100%。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乘以年折舊率除以12。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二、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計算: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價× ( 1 減去預計凈殘值率)除以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乘以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2除以折舊年限乘以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除以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乘以月折舊率。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四、年數總和法。
公式計算: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除以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乘以 100 %。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減去預計凈殘值 )乘以年折舊率 ÷ 12。
借: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5)攤銷分配方式擴展閱讀:
固定折舊方法:指將應提折舊總額在固定資產各使用期間進行分配時所採用的具體計算方法。
折舊是指固定資產由於使用而逐漸磨損所減少的那部分價值。
固定資產的損耗有兩種: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
有形損耗:也稱作物質磨損,是由於使用而發生的機械磨損,以及由於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損耗。
無形損耗:也稱精神磨損,是指科學進步以及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資產價值的損失。一般情況下,當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要同時考慮這兩種損耗。
6. 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分配
低值易耗品費用的攤銷分配:
低值易耗品費用的攤銷分配,通常是通過編制「低值易耗品專攤銷分配表」。屬攤銷分配時,應根據不同的使用部門、用途等記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及其明細賬戶有關成本、費用項目。對於企業投入生產經營時一次大量領用的低值易耗品,可作為待攤費用分期攤銷。
如果採用一次攤銷法或分期攤銷法的企業,其低值易耗品是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的,到月終時應根據低值易耗品類別差異率,把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7. 費用分攤怎麼分
能說詳細點不?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房屋投入使用後所發生的房屋裝修費,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和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和第七十條的規定:如果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屬於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如果不屬於上述的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則根據實施條例第七十條規定,作為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一般不得隨意變更。需要變更的,由企業提出申請,並在變更年度前報主管財政機關批准。
雙倍余額遞減折舊法和年數總和折舊法都屬遞減折舊法。採用這兩種折舊方法的理由,主要是考慮到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它的效率或收益能力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它的修理費用要逐年增加。為了均衡固定資產在折舊年限內各年的使用費,固定資產在早期所提的折舊額應大於後期所提的折舊額。
首先是攤銷方法問題: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攤銷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這里的「分次攤銷法」包括「五五攤銷法」、「分期平均攤銷法」和「降等攤銷法」。
其次是攤銷核算的操作問題:
「分次攤銷法」下,要求在「低值易耗品」帳戶下設置「在庫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攤銷」三個二級帳戶,分別核算庫存未用低值易耗品成本、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歷史成本和已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額。
再次是低值易耗品控制問題:
在「一次攤銷法」下,由於在低值易耗品初次投入使用時就一次性將其全部價值計入有關成本、費用,帳面不再反映已投入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因此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內,已用而尚未報廢的低值易耗品就形成了帳外資產,這無疑增加了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難度。同時,「一次攤銷法」也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尤其是對大額、耐用低值易耗品。而「分次攤銷法」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最後是「五五攤銷法」問題:
在三種分次攤銷法中,「五五攤銷法」的會計核算操作最簡便,它既不需要象「分期平均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攤銷期限,也不需要象「降等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低值易耗品等級及各等級單位價值標准,只需在低值易耗品投入使用和報廢時各攤銷其價值的50%就行了。此外,與「一次攤銷法」相比,「五五攤銷法」下,不會形成帳外資產。
但,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五五攤銷法」會導致「資產負債表」中虛列資產。因為,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帳面價值(即: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原取得成本的50%),會導致這段時間少計成本、費用,以致在「資產負債表」中虛列「存貨」金額以及在「損益表」中虛列利潤。這顯然不符合謹慎性原則要求。或許這也正是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下多數人不願採用「五五攤銷法」的真正原因
8. 折舊或攤銷是成本分配的過程嗎
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
1.
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的折舊;攤銷一般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
2.
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
3.
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
4.
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
5.
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
9. 會計的攤銷方法的種類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攤銷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和「分次攤銷法」。這里的「分次攤銷法」包括「五五攤銷法」、「分期平均攤銷法」和「降等攤銷法」。
其次是攤銷核算的操作問題:
「分次攤銷法」下,要求在「低值易耗品」帳戶下設置「在庫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攤銷」三個二級帳戶,分別核算庫存未用低值易耗品成本、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歷史成本和已用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額。
再次是低值易耗品控制問題:
在「一次攤銷法」下,由於在低值易耗品初次投入使用時就一次性將其全部價值計入有關成本、費用,帳面不再反映已投入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因此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內,已用而尚未報廢的低值易耗品就形成了帳外資產,這無疑增加了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難度。同時,「一次攤銷法」也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尤其是對大額、耐用低值易耗品。而「分次攤銷法」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最後是「五五攤銷法」問題:
在三種分次攤銷法中,「五五攤銷法」的會計核算操作最簡便,它既不需要象「分期平均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攤銷期限,也不需要象「降等攤銷法」那樣要求確定低值易耗品等級及各等級單位價值標准,只需在低值易耗品投入使用和報廢時各攤銷其價值的50%就行了。此外,與「一次攤銷法」相比,「五五攤銷法」下,不會形成帳外資產。
但,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五五攤銷法」會導致「資產負債表」中虛列資產。因為,在低值易耗品使用壽命期的後半程,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帳面價值(即:其實際價值已低於其原取得成本的50%),會導致這段時間少計成本、費用,以致在「資產負債表」中虛列「存貨」金額以及在「損益表」中虛列利潤。這顯然不符合謹慎性原則要求。或許這也正是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下多數人不願採用「五五攤銷法」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