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訴請返還原物的同時可否要求支付使用費
要看是善意佔有還是惡意佔有,如果是惡意佔有,可以主張。
❷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在什麼期間內提出
我國《物權法》第245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內權請求返還原容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由此可見,佔有被侵害時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這是一個除斥期間,不能像訴訟時效一樣中止、中斷或者延長,佔有人要及時地行使這一權利。
❸ 返還原物糾紛訴訟費是怎麼繳納的,有什麼標准
一、什麼是返還原物請求權
使物權請求權中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其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三十四條關於無權佔有不動產或動產的規定。但由於返還原物請求權系依物權產生的權利,如果物權消滅,則返還原物請求權隨之消滅;若原物滅失,則返還物權請求權隨之喪失。
二、法院判定返還原物的基本法律依據
處理返還原物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34條的規定: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物權法》依佔有的狀態,將佔有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這種劃分是按照佔有是否有本權劃分的。所謂本權,是指基於法律上的原因,可以對物進行佔有的權力。本權可以是物權(所有權),也可以是債權(租賃權)。有權佔有即指有本權的佔有;無權佔有是指無本權的佔有。無權佔有以「無權」的起始時間為判斷標准,可分為初始無權佔有和有權佔有變為無權佔有兩種情況。明確無權佔有的法律意義在於,無權佔有是對本權人失去佔有之物的佔有,無權佔有人在本權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有返還的義務,並以原物本來的狀態予以返還為原則。而且,基於本權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主要是指所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用益物權人和擔保物權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所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派生;佔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則屬於所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進一步擴張適用。
怎樣解決返還原物糾紛訴訟費
三、怎樣解決返還原物糾紛訴訟費
要以物品的價值作為標准,現在法院的訴訟費用一般都是減半。
適用本案由時要注意,返還原物與返還財產並不完全相同。返還原物是指物的返還,返還財產是指財產的返還,財產的形態既包括物也包括權利。所以,返還財產的范圍要大於返還原物的范圍。返還原物是指對物質形態的物的返還。
❹ 法院判定返還原物的基本法律依據
處理返還原物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物權法》第34條的規定: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物權法》依佔有的狀態,將佔有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這種劃分是按照佔有是否有本權劃分的。
所謂本權,是指基於法律上的原因,可以對物進行佔有的權力。本權可以是物權(所有權),也可以是債權(租賃權)。有權佔有即指有本權的佔有;無權佔有是指無本權的佔有。無權佔有以「無權」的起始時間為判斷標准,可分為初始無權佔有和有權佔有變為無權佔有兩種情況。
明確無權佔有的法律意義在於,無權佔有是對本權人失去佔有之物的佔有,無權佔有人在本權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有返還的義務,並以原物本來的狀態予以返還為原則。而且,基於本權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主要是指所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用益物權人和擔保物權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是所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派生;佔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則屬於所有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進一步擴張適用。
拓展資料:
依據法律,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不得與法律相違背。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這里所依據的法律,既包括實體法,也包括程序法。
也就是說,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既要符合法律、法規、規章關於實施機關、實施條件、幅度等實體內容的規定,做到實體合法,又要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程序,遵循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具體步驟、方式、時間和順序,做到程序合法。
❺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是什麼
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支配性、排他性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請求權,其作用主要是使物權效力得到維護。後者是基於佔有事實,如租用、借用等事實,其作用僅僅在於恢復佔有人對物的佔有,維護社會穩定的秩序,並不涉及佔有物的權利歸屬問題。
❻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孽息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你應該一個一個分別來問,籠統的問,沒法回答
❼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物權返還請求權,是物權請求權之一,是指權利人對無權佔有者,可以請求返還所有物的權利。
1.
《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此即為關於權利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規定。
2.
所謂佔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指合法佔有人的佔有物被侵佔時,可以請求侵佔者返還佔有物的權利。《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對此進行了規定。
3.
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支配性、排他性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請求權,其作用主要是使物權效力得到維護。
4.
後者是基於佔有事實,如租用、借用等事實,其作用僅僅在於恢復佔有人對物的佔有,維護社會穩定的秩序,並不涉及佔有物的權利歸屬問題。
5.
兩者在有些情形下會出現競合,如出租物被第三人侵佔,出租人作為物權所有人可以適用返還原物請求權來實現其權利,同時出租人也是間接佔有人也可以適用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❽ 民法中的佔有返還請求權和返還原物請求權
1、不一樣,前者為物權返還原物請求權(保護物權人),後者為佔有保護返還原內物請求權(保護容佔有人),現在合法佔有人是丙,前佔有人甲可以請求而乙無權以佔有請求返還,甲丙之間才會存在佔有返還。
2、乙是所有權人對丙有原物返還請求權,對甲有佔有返還請求權。前者為物權對世誰佔有找誰,後者相當於債權,只有相對方有權要求,第三人無權。
3、至於最後一問上面其實已經解釋了,無論佔有人是善惡意都可以行使,但只有甲有佔有返還請求權。
❾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效力
一般認為,返還請求權的效力及於原物的返還、孳息的返還、返還費用的負擔以及損害賠償等問題。筆者認為,損害賠償屬於侵權之債問題,不在返還請求權的效力范圍之內。
1.原物返還(佔有移轉)。物權人行使返還請求權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對原物的佔有,為此,相對人應將所有物或標的物移交物權人佔有。此種移交佔有,通常須相對人為積極的作為。但在無權佔有非因相對人的行為而致時,相對人僅負不作為的容忍義務。移轉佔有的方式(即交付),包括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現實交付是指直接移轉佔有,即相對人直接將標的物交給物權人;觀念交付是指以現實交付以外的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物,包括佔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簡易交付等。佔有改定,是指由物權人與相對人訂立協議,由相對人繼續佔有標的物以代替向物權人為現實交付,此時,相對人的佔有從無權佔有轉變為有權佔有;指示交付,是指間接的無權佔有人將其對直接的無權佔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給物權人以完成對物權人的交付;擬制交付,是指相對人向物權人交付物權憑證以代替物之交付;簡易交付,是指物權人在相對人為交付行為之前已經先行佔有標的物,相對人只要向物權人為交付的意思表示即可。在上述各種交付方式中,以現實交付為常見,觀念交付的情形較為少見。在觀念交付中,簡易交付的情形,則極為罕見,因為,在簡易交付的情形下,物權人已經佔有其物,這與返還請求權的行使以物權人失卻佔有為前提的條件相違背。簡易交付雖屬罕見,但並非沒有,鄭玉波教授曾舉一例以說明之:甲之所有物於其死前被丙無權佔有,甲之繼承人乙因不知情而向丙承租該物,後來發現該物系自己應繼承之物,此時,丙對乙之交付即為簡易交付。
應當指出,無權佔有人在返還原物時,應當恢復物的原有狀態。所謂原有狀態,是指原物在被佔有人無權佔有時的狀態。但是,無權佔有人已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而原物仍然受到正常損耗的除外。
2.孳息返還。在物權人之物為無權佔有人佔有期間,可能產生孳息。對此孳息是否應當隨原物一並返還,羅馬法即已確立「孳息隨原物」的規則。在羅馬法的所有物返還之訴中,被告在返還所有物的同時,也應返還孳息。此種返還責任,因被告是善意還是惡意而有不同:善意佔有人只返還判決時現存的孳息,對於已經消耗掉的孳息,不負返還責任。但是,善意佔有人對於尚存於他人之處的孳息也應返還;惡意佔有人則應當返還訴訟開始前後已經取得和可能取得的全部孳息,包括已經消耗掉的孳息和因疏忽而未收取的孳息。在現代民法中,對於惡意佔有人應當返還全部孳息,立法和學說,意見一致。意見不同者在於,對於善意佔有人已收取之現存孳息應否返還。對此,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952條規定:「善意佔有人,依推定其有適法所有之權利,得為佔有物之使用及受益。」有學者據此認為,善意佔有人對於已收取之現存孳息,無需返還。這種規定和見解並不合理,因為善意的無權佔有畢竟也是無權佔有,讓無權佔有人取得孳息所有權,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從公平原則出發,應當賦予所有人孳息返還請求權,同時賦予善意佔有人孳息收取費用的求償權。
應當指出的是,返還孳息所稱的「孳息」僅指佔有人在無權佔有期間所收取的孳息,而不包括其在有權佔有期間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所收取的孳息,對於有權收取的孳息,佔有人不負返還義務。
對於孳息返還請求權,物權人既可以通過自力請求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公力救濟的方式行使。物權人在請求時,可以和原物返還一並提出,也可以單獨提出。在公力救濟的情形下,如果物權人在提出返還原物的同時,沒有提出返還孳息的請求,則法院不得就孳息返還作出判決。如善意佔有人在返還原物之訴中敗訴,從判決生效之日起,其將變成惡意佔有人,對於此後原物所生的全部孳息,其應當返還。
3.費用負擔。對於返還原物及孳息的費用,究竟應當由物權人負擔還是應當由相對人負擔,學者們的觀點並不一致:「物權人負擔說」認為,物權人行使返還請求權,應當自己取回其物,相對人僅負有容忍的義務,費用當然由物權人負擔;「相對人負擔說」認為,相對人應以積極的作為的方式完成移轉佔有的交付義務,並承擔移轉佔有的費用;「分別負擔說」認為,在無權佔有是由相對人自己的原因造成時,相對人應自己承擔費用完成移轉佔有的義務,但在無權佔有是由物權人或他人的原因造成時,相對人僅負容忍物權人取回其物的義務,而不必負擔返還費用;「共同負擔說」認為,在無權佔有非因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所造成時,應依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雙方共同分擔返還費用。筆者認為,在無權佔有是因可歸責於相對人的原因造成時,應由相對人負擔返還的費用;在無權佔有是非因可歸責於相對人的原因(不可抗力或第三人的過錯等)造成時,應考慮該返還是否對雙方當事人有益,對雙方有益的,應由雙方當事人分擔返還費用;僅對一方當事人有益的,應由收益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返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