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內容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內容

發布時間:2021-06-30 11:08:13

1. 新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隱含的資產概念

一、新准則對職工薪酬的定義和內涵進行了系統的規范

職工薪酬計劃是企業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國目前對這一重要的概念沒有一個整體的明晰的框架,對職工薪酬的理解比較狹隘,一般僅指工資和福利費,有關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規定也散見於各相關規定。新准則的制定旨在規范企業為獲取職工提供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此准則明確了職工薪酬的概念,即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主要包括構成工資總額組成部分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五險一金(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傳統意義上的薪酬;增加了如辭退福利、帶薪休假等職工薪酬形式,同時明確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和企業年金,這是會計准則中首次如此明確定義了職工薪酬的內涵。

二、會計科目設置的變化

新准則明確了職工薪酬的概念,融合了所有與報酬相關的項目,據此可以設置「應付職工薪酬」一級科目,在其下根據薪酬類別如工資薪酬、福利費、各類社會保險費用、辭退補償、帶薪休假費用等,設置二級科目,如「應付工資」、「應付辭退補償」、「應付社會保險費」、「應付住房公積金」、「應付福利費」等,取消原先的「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其他應付款」等一級科目。

三、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

(一)統一了各類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原則
在進行會計處理時,會計分錄的借方按照領取薪酬的職工所提供服務的受益部門,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職工薪酬根據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辭退福利只計入當期費用),貸方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確認為負債。具體如下:應由生產產品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存貨成本;應由在建工程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建造固定資產成本;應由產品和在建工程負擔以外的其他職工薪酬,計入當期費用。而原制度則是除了工資津貼和福利費按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外,其他職工薪酬則全部計入當期費用。下面舉例具體說明。
1. 計入產品成本的職工薪酬支出
對於應由生產產品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存貨成本,以工業企業為例:
例1:結算本月應付工資如下:車間從事產品生產的直接生產工人工資30 000元,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5 000元。其賬務處理為:
借:生產成本30 000
製造費用 5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35 000
例2:按車間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車間工會經費3 000元,職工教育經費4 000元。提取時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製造費用7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工會經費3 000
——應付職工教育經費4 000
例3:按車間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車間人員的應付統籌退休金4 500元、應付醫療保險3 000元。
借:製造費用7 5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社會保險費(應付養老保險費)4 500
——應付社會保險費(應付醫療保險)3 000
例4:計提車間人員的住房公積金4 000元。
借:製造費用4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住房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2 000
——應付住房公積金(企業負擔部分)2 000
2. 計入資產價值的職工薪酬支出
對於應由在建工程、無形資產負擔的職工薪酬,應計入建造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成本。
例5:購入需要安裝的設備一台,在安裝中發生應付安裝人員工資6 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6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6 000
3. 計入費用的職工薪酬支出
對於應由產品和在建工程負擔以外的其他職工薪酬,計入當期費用。
例6:按辦公室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辦公室人員的醫療保險5 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5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社會保險費(應付醫療保險) 5 000
例7:按辦公室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工會經費2 000元,職工教育經費1 5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3 5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會經費2 000
——應付職工教育經費1 500
例8:按辦公室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辦公室人員應付統籌退休金3 5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 3 5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社會保險費(應付養老保險費)3 500
例9:按辦公室人員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辦公室人員的住房公積金3 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3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應付住房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1 500
——應付住房公積金(企業負擔部分)1 500
(二)職工福利費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
新准則對職工福利費的提取取消了原制度按工資總額14%的規定,企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可以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進行計算,確認為應付職工福利的負債,並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確認為當期費用。由於新准則要求按福利費實際發生額列支,與稅收規定不一致時,應作納稅調整,年末賬戶余額清算結零。
例10: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職工福利費如下:直接生產人員為3 000元,車間管理人員為500元,辦公室人員為600元,銷售人員為1 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3 000
製造費用500
管理費用600
銷售費用 1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5 100
(三)辭退福利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
對於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而可能發生的補償,原制度要求在發生時據實列支,新准則要求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願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費用:
(1)企業已經制訂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願裁減建議,並即將實施。該計劃或建議應當包括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職工所在部門、職位及數量;按工作類別或職位確定的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補償金額;擬解除勞動關系或裁減的時間。
(2)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
例11:計提滿足辭退條件的車間員工的辭退補償費用5萬元。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50 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辭退補償50 000
當上述各項職工薪酬以銀行存款或現金實際支付時,沖回各預提負債。

四、信息披露的變化

新准則統一了關於職工薪酬的披露原則,首次明確規范了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即應在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應當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各類社會保險福利費、住房公積金、支付因解除勞動關系所給予的補償以及其他職工薪酬等項目的金額以及期末應付未付金額。同時規范了對於因接受企業解除勞動關系補償計劃建議的職工數量不確定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應根據《或有事項》准則規定進行披露。

五、執行新會計准則第9號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分析

從上述內容看,由於新會計准則對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規定發生了變化,因此,執行新會計准則將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新會計准則取消了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的要求,企業可以按實際發生額列支,與稅收規定不一致時,作納稅調整。這意味著將對企業財務狀況中的流動負債、存貨成本和經營成果中的期間費用等產生一定的影響。
(2)新准則第四條統一了各類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方法,企業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除應付的辭退補償只計入當期費用外,根據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而原制度則是除了工資津貼和福利費按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外,其他職工薪酬如五險一金(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則全部計入當期費用。這意味著也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工業企業的存貨成本將會有較大的影響。
(3)對於提前解除勞動關系而可能發生的補償,原制度要求在發生時據實列支;新准則要求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應做預計負債處理,這也將影響企業的流動負債及各期損益。但應謹防企業通過解除勞動關系而可能發生的補償調控利潤。因此,對於辭退補償作為預計負債的使用應加以嚴格定義和限制,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企業很有可能將為可能發生的解除與職工勞動關系而產生現金流出,否則不能作為預計負債並計入當期損益,確鑿證據可定義為企業與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組織已達成正式的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計劃或協議。

2.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暫行辦法的第二章 信息披露的內容

第八條商業銀行應按照本辦法規定披露財務會計報告、各類風險管理狀況、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項等信息。
第九條商業銀行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第十條商業銀行披露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他有關附表。
第十一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編制基礎不符合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情況。
第十二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本行的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包括:會計報表編制所依據的會計准則、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記賬基礎和計價原則;貸款的種類和范圍;投資核算方法;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的范圍和方法;收入確認原則和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計價方法;外幣業務和報表折算方法;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方法;無形資產計價及攤銷政策;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政策;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等。
第十三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
第十四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的總量及重大關聯方交易的情況。
重大關聯方交易是指交易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或占商業銀行凈資產總額1%以上的關聯方交易。
第十五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包括:
(一)按存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存放同業款項;
(二)按拆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拆放同業款項;
(三)按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分別披露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四)按貸款風險分類的結果披露不良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五)貸款損失准備的期初數、本期計提數、本期轉回數、本期核銷數、期末數;一般准備、專項准備和特種准備應分別披露;
(六)應收利息余額及變動情況;
(七)按種類披露投資的期初數、期末數;
(八)按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同業拆入款項;
(九)應付利息計提方法、余額及變動情況;
(十)銀行承兌匯票、對外擔保、融資保函、非融資保函、貸款承諾、開出即期信用證、開出遠期信用證、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表外項目,包括上述項目的年末余額及其他具體情況;
(十一)其他重要項目。
第十六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資本充足狀況,包括風險資產總額、資本凈額的數量和結構、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
第十七條商業銀行應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第十八條財務情況說明書應當對本行經營的基本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以及對本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進行說明。
第十九條商業銀行應披露下列各類風險和風險管理情況:
(一)信用風險狀況。商業銀行應披露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暴露、信貸質量和收益的情況,包括產生信用風險的業務活動、信用風險管理和控制政策、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和職責劃分、資產風險分類的程序和方法、信用風險分布情況、信用風險集中程度、逾期貸款的賬齡分析、貸款重組、資產收益率等情況。
(二)流動性風險狀況。商業銀行應披露能反映其流動性狀況的有關指標,分析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說明本行流動性管理策略。
(三)市場風險狀況。商業銀行應披露因市場匯率、利率變動而產生的風險,分析匯率、利率的變化對銀行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的影響,說明本行的市場風險管理策略。
(四)操作風險狀況。商業銀行應披露由於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或失誤,或外部事件造成的風險,並對本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說明。
(五)其他風險狀況。其他可能對本行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的風險因素。
第二十條商業銀行應披露下列公司治理信息:
(一)年度內召開股東大會情況;
(二)董事會的構成及其工作情況;
(三)監事會的構成及其工作情況;
(四)高級管理層成員構成及其基本情況;
(五)銀行部門與分支機構設置情況。
第二十一條商業銀行披露的本行年度重要事項,至少應包括下列內容:
(一)最大十名股東名稱及報告期內變動情況;
(二)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並事項;
(三)其他有必要讓公眾了解的重要信息。
第二十二條外國銀行分行的信息由主報告行匯總後披露。
外國銀行分行無須披露本辦法規定的僅適用於法人機構的信息。
外國銀行分行應將其總行所披露信息摘要譯成中文後披露。
第二十三條商業銀行無須披露非關鍵性項目。但若遺漏或誤報某個項目或信息會改變或影響信息使用者的評估或判斷時,商業銀行應將該項目視為關鍵性項目予以披露。

3. 求和「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充分性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分析」有關的外文文獻

要?外文

4. 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這個論題是否屬於財務報表分析范疇

是屬於財務報表的范疇。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就是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

5. 無形資產攤消方法的要求變化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有什麼影響

企業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真實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現在的新准則就是在新的國際形式下做出的調整,建議你去看以下新准則的出台背景!

6. 財務會計報告應披露的信息有哪些

必須重點增加披露以下幾個方面的會計信息。
一、知識資本信息
知識經濟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識。未來企業的競爭將不再單純是企業物質財富、企業規模大小的競爭,而是擁有的知識資本在質與量方面的全面競爭。把信息披露重點放在存貨、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上的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已日益顯示出來,這主要表現在實物性資產價值量的大小與企業創造未來現金流量的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減弱,甚至與企業現行市場價值之間的相關性也減少。由於知識資本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財務報告中應該反映知識資本信息。知識資本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和人力資本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等。企業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先進技術、專利、品牌價值、商譽等,在不能准確計量列入報表的情況下,應通過其他方式披露有關信息。傳統財務報告既不反映人力資源的價值,也不反映人力資本,從而低估了企業資產總額, 忽視了勞動者對企業的經濟貢獻。因而未來財務報告中應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資源這項企業十分重要的資產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解決對人力資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資源計量的理論和方法,還要進一步涉及到人力資本的確認問題,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利益分配等問題,具有很大的難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收益和風險信息
國家了解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有利於國家科學地制訂宏觀調控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隨著金融創新,諸如期貨、期權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日益增多,一些銀行、證券公司近年來推出了一批新「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頂、保底」、「加固」、「互換期權」、「匯價幅度期匯」等。這類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引起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的劇變,如不對這類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加以披露,將對財務報告使用者構成潛在風險,極有可能導致財務報告使用者在投資和信貸方面的決策失誤。雖然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見,對企業的影響還不大,但我們也應該及早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反映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數量、價值、風險、未來收益可能性,將是財務報告反映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東十分關心股票的市場價值。由於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往往與股票的市場價值存在著較大差異,且都是股票市價高於股票賬面價值(這種情況在我國的A股市場上特別明顯),這就給公司經營者提供了通過權益交換方式來增加利潤的機會。比如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可以通過降低轉換價格的方式來降低債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減少的利息費用就轉化為企業利潤,使企業利潤增加,但另一方面轉換價格低於股票市價的差額則會導致原股東權益的稀釋,使原股東蒙受損失。因此,公司這種利潤增加是建立在對原股東權益稀釋基礎上的,這究竟是對公司原股東有利還是無利,在現行財務會計中並沒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費用減少而增加的利潤,而將原股東權益稀釋的核算排除在外,這必然會誤導投資者對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行為加以肯定,從而容易做出有損自身經濟利益的決策。因此,財務報告在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進,提供股東權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四、企業全面收益的信息
會計收益是指來自於企業報告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間的差額,其確認必須遵循實現原則。傳統收益對那些由於市場價格或預期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未實現收益不予確認,這使收益表無法如實反映企業本期間的全部收益;而且將未實現增值置於收益計算之外,使收益計算缺乏邏輯上的一致性,導致以後出售資產所獲得的收益與相關成本進行了錯誤的配比。
在經濟活動相對簡單、幣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傳統的會計收益與全面收益差異不大,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用傳統收益也可做出較為正確的決策。但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幣值變化頻繁,以上兩種收益的差異日益擴大。這樣,如用傳統的會計收益作為基礎進行決策,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全面收益定義為:某一主體在報告期間內,除與業主間的交易(股東投資、股利分配)外,由於一切原因所導致的權益(凈資產)的增減變動。由此全面收益應分為兩部分:已確認且已實現的凈收益和已確認但未實現的其他利得及損失,如未實現的財產重估盈餘、未實現商業投資利得(損失)等。
在我國,企業披露全面收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1)我國的資產市值變化大,一些企業,特別是老企業,持有資產的現實價值與會計資產賬面價值相差甚為懸殊,這種差異必然是一種預期損益,將它揭示出來可以更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收益狀況,有利於投資者和信貸人的決策。(2)可以有效地遏制企業操縱利潤。將未確認的利得或損失通過諸如資產置換等方法轉變為本期損益是最常見的操縱利潤的方法,如果採用了全面收益報告,就能從根本上杜絕用這種方法操縱利潤的可能性,從而使會計信息更真實。全面業績報告對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選擇以下處理方法:(1)擴充收益表,以包括財務業績的所有項目;(2)單獨編制全面收益表,作為傳統收益表的補充;(3)同權益變動表合並,共同報告全面收益的各項組成部分。
五、企業對社會貢獻的信息
現行企業財務報告的服務主體主要是投資者和債權人,所披露的內容主要是與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和信貸決策相關的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在這些報表中不能反映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額,即企業所提供的增值額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貢獻額的分配狀況。在政治經濟日趨民主化的今天,傳統財務報告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日益凸現,貨幣資本的支配力逐漸減弱,人力、知識資本的貢獻比例卻日趨增長,這就要求財務報告要為這些信息使用者服務, 政治經濟民主化的趨勢要求貨幣資本的支配者公布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額以及貢獻額的分配,以利於社會對企業的監督。公布企業對社會的真實貢獻額及其分配狀況,有利於協調勞資雙方、各種資本供應者,以及企業與社會、政府的關系,從而在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增加利益創造中的合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相繼把增值表作為繼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之後的第四會計報表。我國應抓緊研究「增值表」的理論及其編制方法,出台相關准則,盡早將「增值表」納入我國財務報告體系之內。
六、企業消耗自然資源和對環境影響的信息
企業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又是自然資源的消耗者和環境的主要污染者,它與環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財務報告應披露公司的運營對資源的消耗和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的有關信息。現在有相當多的激勵措施,鼓勵公司採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資源、選用可更新物質,以及發展循環經濟和生產環保產品等保護環境方式。研究表明,公眾對於環境保護的熱情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影響公司經營:一方面,公司可能會為自己的行為遭受直接的損失,比如他們可能受法律規定性或推定性的強迫而支付彌補環境損失的費用;或者當他們引起污染時,他們不得不支付額外的稅收或遭受財務懲罰。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實體被確信引起了環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它一定會引起相當多的公眾敵意,這將導致顧客的減少。一個實體如果有「綠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顧客,這也就是現在為什麼會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環保品牌的原因。了解因環境因素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治理污染的成本、資產價值的貶值和其他環境風險損失等影響企業發展方面的信息,有利於投資者、債權人、管理者等做出正確的決策。現行財務會計報告忽視了對這方面信息的披露,已不適應環保要求日益提高、措施日益嚴格的社會經濟形勢的要求。因此,披露企業環境影響方面的信息應做為改進財務報告的內容。
七、影響公司未來價值的預測信息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都急需了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情況。同時,由於報表使用者自身在經驗、技術和對企業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企業應當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企業未來價值趨勢的預測信息。預測信息雖然缺乏可靠的保證,但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 增強用戶決策與評價相關性,成為信息披露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預測信息。如何披露預測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認識和做法。從理論上講,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但從實際上來看,要編制准確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難度很大,可行性差。從實踐上看,世界上許多國家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預測數據。編制完整的預測財務報告不但從技術上存在困難,更重要的是沒有使用價值,人們從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會因其對收益和風險的態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價值,既然如此,企業也就不必要編制全面的預測財務報告。披露企業未來價值趨勢信息,應是在表外盡可能詳細地披露和預測與企業未來價值相關的一些信息,包括企業發展前景、盈利性預測、管理當局的遠景規劃、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企業投資、產品市場佔有率等方面的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信息,為財務報告使用者預測企業未來價值趨勢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務。當然,預測信息的提供也應當注意成本與效益,並加強規范和監督,提高其規范性、准確性和及時性。
八、其他非財務信息的披露
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業的經營思想,彌補財務數據信息的不足。這些信息一般包括:(1)企業經營業績信息,如市場份額、用戶滿意程度、新產品開發和服務等;(2)企業管理當局的分析評價;(3)前瞻性信息,即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管理部門的計劃等;(4)有關股東和主要管理人員的信息;(5)背景信息,包括企業經營業務、資產范圍與內容、企業關聯方、主要競爭對手以及企業發展目標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綜合分析評價及對企業前景的判斷。非財務信息披露方式比較靈活,可用文字或數據形式在報表附註、招股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等處加以說明。

7. 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設計的主要問題

按照新會計准則體系和信息披露規范,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基本上與國際接軌。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的伴隨信息。在現行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之中,存在如下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格式過於「僵化」
會計信息採用了比較固定的格式披露,且以會計報表為主體,要求納入的項目必須符合一定的要素定義和計量原則,結果就導致一些應該披露的重要信息無法顯示出來,一些新的經濟業務無法反映出來。例如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項目必須符合會計要素的定義,而且必須滿足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質量特徵,只能是貨幣化的數量信息。如人力資源、商譽等無法在報表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同時,由於會計報表的固定格式、固定項目以及較為固定的填列方法,無法反映一些新型的特殊經濟業務,無法反映披露要求變化前後各期的比較信息。
(二)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雖然有諸如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調整,但財務會計報告是定期編制和披露的,通常不在會計期末進行即期披露。年度報告是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後的四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於每個會計年度前六個月結束後的60天內編制完成並披露。在信息現代社會,任何與未來相關的信息若獲取不及時,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三)披露的會計信息大多是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的
企業的資產在報表上反跌的是歷史成本,有可能與其現時價值相脫節或相背離,從而使信息失真。同樣,利潤表反映的也只是企業已實現的收入和已發生的費用等歷史信息。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不確定信息比以前多,卻無法得到顯示。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衍生工具無法用歷史成本計量的,導致其相關信息無法在財務報表中披露。
(四)內容以歷史性信息為主,缺乏預測、分析類信息
目前,除了上市公司被要求在年報中披露盈利預測的信息外,其他企業均未要求揭示對未來發展情況的前瞻性或預測性信息。但對於信息使用者來說,預測性的信息可能對他們進行投資、信貸和經營決策更為有用,而且披露中的財務分析指標相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來講較簡單,可用性不大。
(五)部分內容是被人為操縱的
由於公允價值的引入和會計估計的存在,導致在會計業務的處理中產生的會計信息具有「人為」控制的特點。壞賬的估計、收入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凈殘值率的估計、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的估計、在建工程完工進度的估計等都是由會計人員根據職業判斷能力估計出來的,本身就是一種不精確信息。如果會計人員濫用會計制度給予公司運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一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將會導致信息質量嚴重下降。

8.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9. 關於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問題

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

研究與開發支出是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時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它一般包括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折舊費、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隨著企業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使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研究開發,一些企業由於重視研究與開發投入而在市場上一直保持強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研究與開發支出在企業支出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相關的會計問題是,對研究與開發支出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是應該將其資本化還是費用化,這直接關繫到企業資產價值以及收益的確定,也因此成為會計學界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美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依據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頒布的《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2號——研究與開發費用》,該公告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採用類似做法的還有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英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根據英國標准會計慣例公告第13號,將研究與開發支出(費用)劃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費用三種類型,前兩種類型的支出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對於第三種類型的開發支出,規定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確認為資產。這里所說的特定條件包括開展的研究屬於專門的課題,其費用能明確劃分開來;該研究有取得成功的把握,未來收入能夠彌補研究中的費用支出。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採取了類似的作法。
荷蘭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只要在預期具有未來效益即可予以資本化,列入資產負債表中,並在不超過五年的期限內攤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在研究階段由於不會產生應予確認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在開發階段,符合一定條件,企業可確認一項無形資產,並證明該資產將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這是因為項目的開發階段比研究階段進了一步。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中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帳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雖各不相同,但大致可歸納為三種主要的方式:費用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當期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我國目前即採用的該種方式;資本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在發生期內歸集起來,待開發成功並投入使用時將其列入無形資產價值並分期攤銷;有條件的資本化,即將符合條件的研究與開發支出計入資產價值,其他的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國際會計准則即採用該種方式,目前國際上較多國家採用該種方式。

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缺陷

我國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8,其理論依據主要是:研究與開發支出能否產生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將其在發生時全部計入當期費用符合穩健性原則;研究與開發支出與無形資產的形成成本無法一一對應、可靠計量,因此不應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採取完全費用化的處理,即使研發項目成功形成無形資產也不得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這種處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上都存在諸多不盡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
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完整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其入帳價值;而對於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僅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按這一原則確定的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會大大地低於其實際價值,因為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主要由研究與開發支出構成,相比之下,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將這部分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入帳而摒棄了作為主要構成的研究與開發支出,這樣的作法是「舍本求末」,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真實、不完整。
不符合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
研究開發項目成功以後,往往可在較長時期內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對於研究與開發支出,應按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而我國現行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研究開發當期的損益,導致研究開發期間承擔了大量的研究開發費用,而在此期間卻不產生任何收益;而開發成功後的會計期間獲得了無形資產帶來的巨大收益,但卻只按受益期分攤少量的申請、注冊費用,這使得收入與費用完全不能配比。
與一致性原則相悖
在現行會計實務中,將企業外購的無形資產按購入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並在其有效期限內分期攤銷;而對自創的無形資產,卻只按取得時發生的申請、注冊費等作為其價值入帳,這明顯與會計核算的一致性原則相悖,使得同樣的無形資產會因為來源渠道不同而價值懸殊,其結果會導致會計信息失去可比性。

如何改進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成為遞延納稅的手段
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計入當期費用,在研究開發項目失敗的情況下,這樣處理是合理的;但如果研究開發項目成功的情況下仍然這樣處理,就會導致研發期間的利潤減少,企業可藉此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不利於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體現出企業競爭力的大小,研究開發活動投入的多少也成為預測一個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企業為了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不能將其資本化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會造成企業資產價值的低估;同時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在利潤表上作為減項抵減了當期利潤,這會抹殺企業的經營成果。因此,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改進的建議——有條件的資本化

根據前面的分析,鑒於我國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方法的不足,認為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採取有條件的資本化是最佳的選擇,它可以避免企業資產價值和收益的低估,也便於和國際接軌。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正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界限
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有著不同的涵義以及不同的工作內容,我們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上可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做法,將研究開發活動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准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涵義,並規定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所包括的具體內容,以提高會計處理上的可操作性。規定資本化的必要條件
研究階段因企業不能證明將產生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不符合資產定義,應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並且在研究開發活動結束以後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由於開發階段有可能形成無形資產,因此,應規定開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條件。該條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該項目能證明其技術上的可行性;該項目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項目的開發,並使用或銷售;該項目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該項目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會計處理
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劃分為兩個階段後,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費用以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支出,可單設期間費用類帳戶——「研究與開發費用」歸集和核算,並在損益表中單獨反映,以便給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企業用於研究開發方面的費用信息。
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可仿照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帳戶的作法,增設「在研與開發項目」帳戶,用於歸集和核算開發階段的各種支出。如果開發成功,符合資本化條件,則將該帳戶的歸集的開發成本轉入「無形資產」帳戶,並進行系統的攤銷;如果開發失敗,應根據開發支出數額的大小分別處理。金額較小的情況下,可一次轉入「研究與開發費用」帳戶計入當期損益;金額較大的情況下,則轉入「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帳戶分期攤銷。
信息披露
對於企業研究與開發支出方面的有關信息,企業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內容應包括:企業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本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與開發支出總額;本期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包括可直接歸屬於或按合理和一致的基礎分攤於該資產的創造、生產並使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所有支出;本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採用的價值攤銷方法、攤銷年限和本期攤銷額等。

10. 高級財務會計里的分部信息披露包括哪些

分部信息的內容

1.國際會計准則區分重要分部和次重要分部分別規定披露要求。對重要分部提出的要求非常高:企業必須揭示收益、經營成果、資產現值、負債、取得資產成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成本與折舊、每股收益、合資企業投資情況。對次重要分部則要求揭示收益、資產和取得資產的成本。

2.美國會計准則要求對各應報告部分和不單獨報告的合並分部揭示如下信息:①收入,包括向外界客戶的銷售;分部之間的銷售或轉移,以及這類銷售或轉移的核算基礎,核算基礎變更的性質及其對分部營業利潤或虧損的影響;分部收入調節為合並損益表上的收入;

②獲利能力信息,包括每個分部的營業利潤或虧損;分部之間營業費用分攤方法變更的性質及對分部營業利潤或虧損的影響;分部營業利潤或虧損調節為合並損益表上的稅前收益;

③可辨認資產信息,包括折舊、折耗及攤銷費用總額;資本支出;按權益法計帳的投資;會計原則變更對應報告分部營業利潤或虧損的影響。

3.我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的分部信息包括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折扣與折讓、稅金及附加、存貨跌價損失、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資產總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等指標。准則第二號要求企業披露行業分部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的上年與本年對比數。筆者認為,前者規定的內容過於寬泛,企業不易准確確定分部各數據;後者規定的過於狹窄,信息披露不充分。

結合國外的做法,分部信息應披露以下內容:

①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營業收益,其中營業成本要揭示共同費用的分攤方法,披露這一信息是為了防止管理當局通過分攤方法的選擇,操縱分部利潤。

②分部之間的轉移價格。企業往往通過操縱轉移價格,調整各分部的利潤水平,從而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為此,國際會計准則和美國會計准則都要求披露該項信息。我國在《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也要求企業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揭示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但在分部資料中沒有規定定價政策的披露。

③可辨認資產。與國際會計准則和美國會計准則相比,我國證監會沒有要求披露關於資產情況的指標,股份公司的披露要求也比較簡單,而資產數據對於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非常有用,因此,應該強化對可辨認資產的披露。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