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繳納關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完稅價格的理論基礎和國際標准
1947年締結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是一個政府間的多邊貿易協定,以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為宗旨,可以稱為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GATT第七條首次引入了關稅估價的基礎應為進口產品的「價值(value)」為標準的概念[1] ,這一獨立於「價格」和「成本」的概念並未在GATT中得到具體的解釋。
針對GATT第七條提出的海關估價標准,20世紀70年代末生效的 WTO《海關估價協定》(CVA, 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對海關估價的標准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和規定。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海關估價標準的來源與出處。協定第一條指出,海關計稅價格應為產品的「交易價值(transaction value)」即為產品銷售價格(selling price)增加或減去協議第八條規定的若干項調整因素(adjustments),其中應當加入「交易價值」的調整因素中即包括第8.1(c)特許權使用費和許可費。特許權使用費只有應同時滿足以下主要標准時,才應納入「交易價值」: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有關;特許權使用費由進口方直接或間接的向出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出口方向進口方銷售貨物的條件;所增加的費用應當依照客觀存在的和可量化的數據(objective and quantifiable data)為依據[2]。
我國的海關對於特許權相關的估價辦法主要制定在2003年海關總署頒布的第102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中,我國海關估價標準的制定實際上參照了GATT第七條和WTO《海關估價協定》的相關標准。
二、我國海關對於特許權使用費的估價標准
與WTO確立的原則一致,我國海關將與進口貨物有關的特許使用權費看作為進口貨物價值的一部分。特許權使用費的概念在海關總署第213號和102號令第51條中有明確的定義,其是指「進口貨物的買方為取得知識產權權利人及權利人有效授權人關於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著作權、分銷權或者銷售權的使用許可或者轉讓而支付的費用」。[3]
根據特許權使用費的定義,其實質上是貨物進口方向出口方支付的針對貨物所含無形價值的對價,應當作為貨物價值的一部分計入進口完稅價格。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僅關注貨物的有形價值,許多企業在申報進口貨物價格時,僅申報了貨物本身的價格而未包括貨物所包含的無形價值。而特許權使用費則由進出口雙方通過另行簽署協議的方式單獨支付。我國海關在審單和後續稽查的過程中,如發現存在此類特許權使用費的,將會要求企業將該特許權使用費分攤進完稅價格中進行補繳進口關稅。
1. 案例
但是,並不是所有進出口雙方約定的特許權使用費均會被海關納入完稅價格徵收關稅。例如,一家外國製造企業A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B,作為A公司產品在中國的製造工廠。A公司產品由諸多零部件組成,其中核心零部件為a部件。A持有產品核心技術並在海外製造產品的核心零部件a,出口到B。B將核心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完成品(a大小與價值約占完成品的1/3左右)後銷售給中國客戶。為了B工廠能夠更好地組裝產品,A與B簽署了一份技術許可協議,將與產品組裝相關的技術授予B使用,由B每年按照產品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A支付許可費。在該技術許可協議中,雙方還約定B不定期的向A購買產品零部件a。
從上述事實可知,B從A進口核心零部件a且B與A簽署了特許權協議,該特許權使用費是針對整個產品的組裝技術。那麼該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被納入零部件a的進口完稅價格呢?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及WTO關於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即可得知答案。
2. 我國特許權使用費海關估價標准
根據2014年2月生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法》,特許權許可費只有同時滿足如下兩個條件時才需要被納入完稅價格:(1)該特許權使用費與所進口貨物有關聯;(2)構成該貨物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1)關聯性判斷標准
對於關聯性判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進口產品是否附屬於特許權或特許權是否附屬於進口產品。海關主要秉持如下三個審查原則:
第一,進口貨物是否已含有或附有(或進口後即將附加)相關知識產權或其載體[3]。如果進口貨物含有特許權使用合同約定的專利、專有技術(或用上述方法生產的)、圖片圖像等著作權作品、 軟體、光碟等或附有(進口後即將附上)商標的,則視為進口貨物與特許權使用費有關聯。這是判斷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貨物之間關聯最為直觀的標准。如甲公司向位於中國的乙公司出口某產品,同時雙方又另行簽署了甲方授權乙在中國使用該產品所含專利技術的特許權使用協議,此種情況下,特許權使用費應納入該產品進口的完稅價格。
第二,進口貨物是否可直接銷售或輕度加工後即可銷售[3]。如針對商標權支付的許可費,進口後附上商標即可直接銷售或經過輕度加工後附上商標即可銷售。此處的「輕度」加工是指稀釋、混合、分類、簡單裝配、再包裝或者其他類似加工;
第三,進口貨物是否是為實施特許技術而專門設計製造的[3]。即,以實施出口方授予的特許技術為目的,根據技術實施需要而專門訂做的附屬產品。如為了實施切削技術,進口毛坯金屬製品,或為了實施某項化學合成技術而進口化學品原材料等。
在上述案例中,A企業向B企業出口零部件a, 雖然雙方之間存在特許權協議,但是A企業與B企業簽署的特許協議是針對產品組裝技術(將零部件a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另外一種產品)而非零部件a的製造技術,零部件a的生產技術並未許可給B使用。由此可知,零部件a不含有特許權協議所約定的知識產權;其次,B公司進口零部件a後需要將其與其他零部件組裝成其它產品,零部件a雖然在完成品的功能上發揮核心作用,但其只是眾多零部件的一個,所佔完成品比例約為三之一,可見B公司並非僅對零部件a輕加工後直接出售;此外,零部件a顯然也不是為了B公司實施組裝技術而製造的。零部件a的進口與組裝技術特許均以生產完成品為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可得出結論,A與B企業之間的特許權使用費與進口零部件a不存在關聯性。
(2)銷售限制判斷標准
銷售限制標准,又稱為銷售條件標准,即判斷特許權授予與貨物進口的兩個行為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實質上為另一種關聯性的判斷標准。
第一,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為購買進口貨物的前提條件[3]。即,如果進口貨物則必須先簽署特許權許可協議,貨物買賣協議與特許權協議必須同時進行;
第二,進口方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影響合同條件的達成[3]。尤其是在進口貨物價格方面,是否因特許權協議的簽署降低了貨物的進口價格。如果進口方進口一項產品,未簽署特許使用協議就無法合法地在中國銷售,表明該項進口產品含有相關特許權或與特許權存在關聯。
對於銷售限制標准,世界海關組織(中國1983年加入世界海關組織,適用世界海關組織頒布的一系列規定)估價技術委員會(WCO, 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Valuation Committee)在2011年4月頒布了《評論25.1》(Commentary 25.1), 該評論雖然是針對《海關估價協定》第8.1(c)中特許權使用費非直接支付給出口方情況時判斷方法的解釋,但仍對銷售限制判斷標准有借鑒意義。評論第9條解釋說明了判斷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構成銷售條件(condition of sale)所應考慮的四個因素: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提及特許權使用費;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提及貨物銷售;貨物銷售合同中是否有合同可因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解除的條款;特許權合同中是否有如一方未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另一方無權製造或銷售含有該特許權的貨物[4]。
銷售限制標准相較於關聯性標准在判斷上較為復雜,WCO的《評論25.1》提及的四點考慮因素僅為存在銷售限制時可能存在的外部表現,但是是否存在銷售限制還是要判斷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與進口產品的購買是否存在相互依存或互為前提的關系,如果兩者必須同時發生且缺少任一項交易,另一項都不能進行則可判斷為存在銷售限制[5]。
在上述案例中,在A與B的特許協議中約定了進口零部件a的相關事宜,符合《評論25.1》的四個因素之一,似乎產品銷售和特許權授予行為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如果仔細考量可得知其實兩者互不構成限制關系。因為A與B企業是關聯企業關系,即使雙方不簽署許可協議,AB之間還是會存在零部件a的買賣關系(因為A公司設立B公司的目的就在於在中國生產完成品)。但是,在實際審查時,海關可能會將A和B之間的交易作為無關聯關系企業間的交易來看待。從獨立交易原則的角度,AB公司間的特許權協議與零部件進口行為則可能被認定存在關聯性。但是,由於關聯系原則與銷售限制原則有一項不滿足,即可不納入完稅價格計征關稅,因此本文所述案例中涉及的特許權使用費不應當納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中。
三、企業在類似貿易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
對於上述B企業的情況,由於同時存在貨物進口和技術許可的情況,如處理不善,很可能遭到海關稽查。屆時,企業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向海關解釋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即使如此,也有可能因證據不全或提交不及時而導致海關作出企業補繳關稅稅款的決定。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對於同時簽署有特許權協議的進出口企業,可考慮採取如下行動以避免可能產生的問題:
1. 不同法律關系的協議分開簽署
首先,與進口貨物貿易合同與無關聯的特許權協議分開簽署。很多企業為了方便,將進出口企業之間相關的商業活動均約定在同一個合同中,如本文案例中,A和B公司之間的零部件買賣和組裝技術許可其實並沒有實際聯系,但均約定在一份協議中。這樣的合同簽署方式可能引起貨物進口和特許權授予存在關聯關系的誤解。除了兩種法律關系的協議應當分開簽署外,兩份合同中也不要相互提及另外一份合同的內容,如《評論25.1》所述,特許權合同中提及貨物銷售或進口貿易合同中提及特許權授予均可能被認為構成銷售限制。
其次,不同內容的特許權協議亦應當分開簽署。如貨物進出口雙方既存在針對進出口貨物的特許權授予也存在其他的不相關的特許權授予,兩種不同的特許權不應約定在同一份合同中。這樣的約定方式容易讓海關人為多項特許權使用費均與進口貨物有關聯,導致將與本不應計入完稅價格的特許權使用費也一並計入了完稅價格,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增加。
2. 特許事項應在合同中盡量詳盡的表述
很多企業在簽署特許權協議時將重點放在雙方義務、付款等主要條款上,僅將特許事項條款簡單的一句帶過或寫得非常模糊。這樣不利於海關判斷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的關系,如果企業不能證明特許權與進口貨物無關,恐將承擔無法提交充足證據的不利後果。因此,特許權協議中,對於特許事項務必要清楚的約定。如在本文案例中,A公司與B公司的技術許可協議中,應明確寫明所許可技術為完成品組裝技術,而非進口零部件製造技術。雖然還需要其他相關證據進行輔證,但將有利於企業在海關審查中取得積極有利的地位。
『貳』 外國企業收取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繳稅
一、私營企業應交的稅:
1、企業一般是根據企業的經濟性質和經營業務來確定企業應繳納的稅種和稅率;
2、從事生產、銷售、修理修配的的企業一般要交增值稅,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是指工業年收入能達到100萬,商業年收入能達到180萬的企業,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是17%,可以抵扣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金;小規模工業企業的增值稅稅率為6%,商業4%。增值稅在國稅申報繳納。
3、從事提供應稅勞務(餐飲、服務、廣告、運輸、咨詢等等)、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企業要繳納營業稅。營業稅的稅率根據行業不同,從3%到5%,個別的行業20%,如網吧等。營業稅在地稅繳納。
4、企業所得稅:是針對企業利潤徵收的一種稅,基本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18%、27%。應納稅所得額(即稅務機關認可的利潤)在十萬以上33%的稅率,三萬以下18%稅率,三至十萬27%。企業所得稅有兩種徵收方式:核定徵收與查帳徵收,查帳徵收是根據企業的申報的收入減去相關的成本、費用算出利潤後再根據利潤多少乘以相應的稅率,算出應納稅金。核定徵收就是不考慮你的成本費用,稅務機關直接用收入乘以一個固定比率(根據行業不同),得出的數就作為你的利潤,然後再根據多少,乘以相應稅率。核定徵收一般適合核算不健全的小型企業。2002年1月1日以後成立的企業,企業所得稅在國稅繳納。(個人獨資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是在地稅繳納個人所得稅)。
5、此外企業還交納一些附加稅和小稅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附加稅,只要交納了後者就要用交納數作為基數乘以相應稅率繳納附加稅。城建稅根據企業所在地區不同,稅率分為7%(市區)5%(縣城鎮)1%(其他),教育費附加稅率是3%。小稅種包括印花稅、房產稅等,此外還要代扣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等。這些附加稅和小稅種都是在地稅交納
二、私營企業老闆應交納的稅金主要就是:個人所得稅。
『叄』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如何征稅
一、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對於專利權,許多國家只將提供他人使用。取得的所得,列入特許權使用費,而將轉讓專利權所得列為資本利得稅的征稅對象。我國沒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故將個人提供和轉讓專利權取得的所得,都列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個人提供或轉讓商標權、著作權、專有技術或技術秘密、技術訣竅取得的所得,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營業稅的徵收
對於個人獲得的特許權使用費,要徵收營業稅,按5%徵收營業稅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
免稅規定:
(一)個人轉讓著作權,免徵營業稅。
(二)技術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為了支持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自1999年10月1日起,對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的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除了這些免稅規定外,還有對個人應稅收入未達到起征點的免稅。
所謂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有償轉讓他人的行為;技術開發是指開發者接受他人委託,就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統進行研究開發的行為;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與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是指轉讓方(受託方)根據技術轉讓或技術開發合同的規定,為幫助受讓方(或委託方)掌握所轉讓(或委託開發)的技術,而提供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且這部分技術咨詢、服務的價款與技術轉讓(或開發)價款是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以圖紙、資料等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免徵營業稅;以樣品、樣機、設備等貨物為載體提供已有技術或開發成果的,可對其除貨物以外的部分免徵營業稅,貨物(樣品、樣機、設備等),則應按規定徵收增值稅;提供生物技術時附帶提供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可對其包括這些母本等樣品價值的全部收入免徵營業稅,但批量銷售的微生物菌種母本和動、植物新品種的,應當徵收增值稅。、
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扣除營業稅後,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五、每次收入確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一個納稅義務人,可能不僅擁有一項特許權利,每一項特許權的使用權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確為每一項使用權的每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肆』 特許權使用費上什麼稅
特許權使用費看轉讓方是企業還是個人
1、是企業,繳納回企業所得稅
2、個人,繳納個人所得答稅。一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減去800,按20%稅率徵收,超過4000,減去20%,按20%稅率徵收
3、營改增後徵收增值稅
『伍』 為特許權使用費交的進口增值稅可以抵扣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8年第538號)規定:
「第九條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8年第538號)規定:
「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2008年第50號)規定:
「第十九條 條例第九條所稱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以及運輸費用結算單據。」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進口的上述貨物,如不是用於上述不得抵扣的范圍,取得合法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其增值稅進項稅額可按規定進行抵扣。否則不得抵扣。
『陸』 進口貨物,由賣方直接或間接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是否應計入關稅的完稅價格中
實付或應付價格調整規定如下:
(一)需要計入完稅價格的項目
下列費用或者價值未包括在進口貨物的實付或者應付價格中,應當計入完稅價格:
1.由買方負擔的下列費用:
(1)由買方負擔的除購貨傭金以外的傭金和經紀費;
購貨傭金:指買方為購買進口貨物向自己的采購代理人支付的勞務費用。
經紀費:指買方為購買進口貨物向代表買賣雙方利益的經紀人支付的勞務費用,計入完稅價格(如賣方傭金)。
(2)由買方負擔的與該貨物視為一體的容器費用;
(3)由買方負擔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勞務費用。
2.與進口貨物的生產和向我國境內銷售有關的,由買方以免費或者以低於成本的方式提供,並可以按適當比例分攤的下列貨物或者服務的價值:
(1)進口貨物包含的材料、部件、零件和類似貨物;
(2)在生產進口貨物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模具和類似貨物;
(3)在生產進口貨物過程中消耗的材料;
(4)在境外進行的為生產進口貨物所需的工程設計、技術研發、工藝及制圖等相關服務。
3.買方需向賣方或者有關方直接或者間接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但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特許權使用費與該貨物無關;
(2)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不構成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
4.賣方直接或間接從買方對該貨物進口後銷售、處置或使用所得中獲得的收益。
5.與進口貨物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的確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視為與進口貨物有關。
『柒』 公司向境外其他公司支付特許權使用費,都要繳納哪些稅
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企業應將不含稅所得換算為含稅所得再計算扣繳。
特許權回使用費是一個綜合性的答概念,並非指得「某一個」需要有償付費使用的特許權,而是一類權利,這一類權利絕大部分屬於知識產權類(非專利技術除外),畢竟知識產權是現代社會可以作為有償使用並合法交易的權利主力軍。
『捌』 沒有稅收協定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按什麼交稅
「營改增」以後,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時,除了需要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以外,屬於「營改增」范圍的服務費支出,還要代扣代繳增值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其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五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對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0%。
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屬於「營改增」范圍的現代服務業的,對外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代扣代繳稅款的增值稅稅率為6%。
境內企業對非居民企業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與支付對象所在國家或地區簽訂有稅收協定的,按照稅收協定相關條款執行,沒有簽訂稅收協定的,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玖』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內特許權的使用容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
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
1280=3680元
『拾』 新稅法下,外籍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怎麼征稅
如果其已經屬於居民來個人了,就源按照國內針對居民個人的規定來征稅,不適用於協定優惠稅率了。
參考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非居民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稅款扣繳方法保持不變,達到居民個人條件時,應當告知扣繳義務人基礎信息變化情況,年度終了後按照居民個人有關規定辦理匯算清繳。」
因此如果一個外籍個人一開始適用非居民個人申報稅個稅的,當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達到居民個人的條件後,年度終了之後按照居民個人有關規定辦理匯算清繳。雙邊稅收協定一般適用非居民個人,在其為非居民個人的情況下,再以協定所約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