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與特許權費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
2、特點不同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
特許權費:比例一般為商品零售價的5-15%。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屬於提供初始及後續服務的特許權費,在提供服務時確認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
1、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2、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1)商務部特許權使用費合同審批擴展閱讀:
1、會計規定
會計准則規定使用費收入應按有關合同協議規定的收費時間和方法確認。不同的使用費收入,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不同,有一次性收回一筆固定金額的情況,如一次收取若干年的場地使用費。
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在使用期內每期收取一筆固定的金額;還有分期不等額收回的情況,如合同規定按資產使用每期銷售額的百分比收取使用費等。
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後續服務的,應視同該項資產的銷售一次性完成,一次性確認收入;如果提供後續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
如果合同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照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2、稅法規定
《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人的實現。這也是權責發生制的例外情形。
Ⅱ 關於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十九、二十條規定: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債務人應付利息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Ⅲ 關於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趨勢下,商業特許經營持續高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於特許人來說,商業特許經營具有不受資金限制,可以低成本地迅速擴張規模,塑造品牌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商業特許經營擴大規模,促進發展。但商業特許經營具備眾多優勢的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法律風險,下面主要從信息披露方面分析商業特許經營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特許人未進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由於特許人與被特許人信息地位不對等,特許人真實、全面披露有關商業特許經營的信息,對保障被特許人的知情權,防止欺詐,維護雙方交易安全公平尤為重要。我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之日前30日以書面形式對被特許人進行信息披露。
特許人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1、行政法律責任: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一定數額罰款;
2、民事法律責任:被特許人可以解除商業特許經營合同;
3、刑事法律責任:以商業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特許人信息披露不適當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否則,特許人將面臨行政罰款、特許經營合同解除的法律風險。
三、特許人未保存信息披露證據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對是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具有舉證責任,因此,若特許人只是口頭披露,或者進行了書面披露但沒有保存相關證據,特許人無法舉證證明已經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將不得不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四、特許人信息披露中泄露商業秘密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特許人應當披露的諸多信息中,很大部分屬於特許人的商業秘密,這些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很可能給特許人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若特許人為保護商業秘密,不進行信息披露,將承擔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風險。若特許人在信息披露中商業秘密保護不力,將嚴重影響特許體系的健康發展,給特許人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特許人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應注意防範商業秘密泄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特許人應真實、准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並做好信息披露與保護商業秘密之間的平衡,防範法律風險的同時,完善商業特許經營體系,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Ⅳ 對外支付專利使用費,合同需到商務廳備案嗎
第一條 為規范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的管理,建立技術進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進我國技術進出口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特製定本辦法。
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成立時作為資本入股並作為合資章程附件的技術進口合同按外商投資企業有關法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條 技術進出口合同包括專利權轉讓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技術秘密許可合同、技術服務合同和含有技術進出口的其他合同。
第三條 對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實行網上在線登記管理。外經貿主管部門是技術進出口合同的登記管理部門。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自依法成立時生效。
第四條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以下簡稱「外經貿部」)負責重大項目的技術進口合同登記管理。
重大項目是指:
(一) 項目資金來源中含有國家財政預算內資金、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項目;
(二) 國務院立項批準的項目。
技術進口經營者在合同生效後,應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上進行登記(網址為:http://info.ec.com..cn),並持技術進口合同登記申請書、技術進口合同副本和簽約雙方法律地位的證明文件到外經貿部履行登記手續。外經貿部在收到上述文件起3個工作日內,對合同登記的內容進行核對,並向技術進口經營者頒發《技術進口合同登記證》。
第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外經貿委(廳、局)(以下簡稱「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負責對重大項目以外的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進行登記管理。中央管理企業的自由進出口合同,按屬地原則到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辦理登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外經貿委(廳、局)可授權下一級外經貿主管部門對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進行登記管理。
技術進出口經營者在合同生效後,應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上進行登記,並持技術進口合同登記申請書或技術出口合同申請書、合同副本和簽約雙方法律地位的證明文件,到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機構履行登記手續。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機構在收到上述文件起3個工作日內,對合同登記的內容進行核對,並向經營者頒發《技術進口合同登記證》或《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
第六條 對申請文件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第十八條、第四十條規定要求或登記記錄與內容不一致的,外經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文件的3個工作日內通知技術進出口經營者補正、修改,並在收到補正的申請文件或修改的登記記錄起3個工作日內,讀合同登記的內容進行核對,頒發《技術進口合同登記證》或《技術出口合同登記證》。
第七條 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登記的主要內容為:
(一) 合同號
(二) 合同名稱
(三) 技術供方
(四) 技術受方
(五) 技術使用方
(六) 合同概況
(七) 合同金額
(八) 支付方式
(九) 結匯方式
(十) 信貸方式
第八條 國家對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號實行標准代碼管理。編制技術進出口合同應符合下述規則:
(一) 合同號長度為17位。
(二) 前9位為固定號:第1-2位表示制合同的年份(年代後2位)、第3-4位表示進口或出口國別地區(國標代碼)、第5-6位表示進出口企業所在地區(國標2位代碼),第7位表示技術進出口合同標識 (進口Y,出口E)、第8-9位表示技術出口技術的行業分類(國標2位代碼)。後8位為企業自定義。例:01USBJE01CNTIC001
第九條 已登記的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若變更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合同登記內容的,技術進出口經營者應當重新辦理登記手續。
第十條 經登記的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在執行過程中因故終止或解除,技術進出口經營者應持進出口合同登記證等材料及時向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一條 本辦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Ⅳ 特許權費與特許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版其他特許權的使權用權取得的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費,可以理解為特許經營某種商品或服務收取的費用,例如奧運特許商品,收取特許權費,特許經營商按照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向奧組委支付特許權費。特許權費的比例一般為商品零售價的5-15%。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特許權費,在交付資產或轉移資產所有權時確認收入。
Ⅵ 外企提供專有技術獲得特許權使用費,如何減免企業所得稅
你好,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關於技術進口企業所得稅減免審批程序的通知專》【國稅發[2005]45號】的規定,外商屬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列舉的專有技術所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且技術先進或者條件優惠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或國家稅務總局申請減免企業所得稅,也可委託受讓方辦理有關手續。
申請時需提供如下資料:
(一)登記技術進口合同的主管部門出具的《關於建議減免企業所得稅的函》;
(二)技術進口合同副本;
(三)技術進口合同登記證書;
(四)技術進口合同數據表;
(五)外國企業所得稅減免申請函;
(六)外國企業委託受讓方辦理減免稅手續的委託書;
(七)受讓方提出的減免稅申請函。
Ⅶ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什麼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確認,應於特許權已經轉讓,同時收訖價款或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轉讓所有權,二是轉讓使用權。在財務上,無論是轉讓其所有權,還是轉讓其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均應作為企業的銷售收入處理。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我國個人收入調節稅的一項應稅收入。即指單位和個人因提供或轉讓各種專利權、專有技術、版權、商標權等給他人使用所取得的收入。
單位和個人所擁有的特許權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用以為自己服務謀取利益,只有當特許權所有者同意轉讓或允許使用,並在支付一定使用費後,才能使用。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特許權所有者的一項專有收入,也是單位和個人應稅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7)商務部特許權使用費合同審批擴展閱讀
1、交易對象無形化
特許權交易活動涉及大量無形商品,包含了技術、知識產權、數字產品等多種無形的對象。無形交易對象意味著它們是與有形的進口貨物相分離的。
2、因智而生
特許權均是智力或才藝等產生的成果而帶來的財產權利,創造力是產品內在價值的源泉。無論是商標、專利、專有技術還是著作權都是智力的凝結和創造力的體現。
3、用於再生產或服務
從交易的目的來看,特許權轉讓的顯著特點是明確用於再生產產品或服務的商業目的。如果限定為個人使用的交易,則通常不界定為特許權使用費。
4、交易定價過程復雜
由於技術、知識等產品大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沒有市場同類產品可供參考,因此產品定價難以明確。相應的,海關對特許權的估價也較為復雜。
Ⅷ 什麼是特許權使用費在執行稅收協定時,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理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及議定書條文解釋的通知》(國稅發〔2010〕75號)規定:「三、第三款是對「特許權使用費」一語的定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權利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首先應與使用或有權使用以下權利有關:構成權利和財產的各種形式的文學和藝術,有關工業、商業和科學實驗的文字和信息中確定的知識產權,不論這些權利是否已經或必須在規定的部門注冊登記。還應注意,這一定義既包括了在有許可的情況下支付的款項,也包括因侵權支付的賠償款。
(二)設備租金
特許權使用費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取得的所得,即設備租金。但不包括設備所有權最終轉移給用戶的有關融資租賃協議涉及的支付款項中被認定為利息的部分;也不包括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適用協定不動產所得的規定。
(三)使用或有權使用專用技術所支付的款項
特許權使用費還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專用技術取得的所得。一般是指進行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工序復制所必需的、未曾公開的、具有專有技術性質的信息或資料。與專有技術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一般涉及技術許可方同意將其未公開的技術許可給另一方,使另一方能自由使用,技術許可方通常不親自參與技術受讓方對被許可技術的具體應用,並且不保證實施的結果。被許可的技術通常已經存在,但也包括應技術受讓方的需求而研發後許可使用,並在合同中列有保密等使用限制的技術。例如,根據中國某制葯公司的需求,美國某公司專門研發出一種新葯品,美方將該葯品配方許可給中國公司用於新葯品生產,合同規定美方保留對該葯品配方的所有權,中方僅有使用權,並負有保密責任,未經美國公司同意不得將該葯品配方提供給他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公司為取得該葯品配方使用權所支付的款項屬於特許權使用費。......」
執行中請注意:
一、我國對外所簽協定有關條款規定與中新協定條款規定內容一致的,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協定相同條款的解釋及執行;
二、中新協定條文解釋與此前下發的有關稅收協定解釋與執行文件不同的,以中新協定條文解釋為准。
Ⅸ 對外支付特許權使用費是否需要准備會計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如果是私企,當然沒有必要。如果是國企,簽訂合同前請事務所對特許使用權做一個評估還是有必要的,可以在內外部審計的時候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