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預繳

無形資產預繳

發布時間:2021-06-28 03:01:03

『壹』 企業所得稅預繳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

繳納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第十六條

納稅人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報表和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終了後四十五日內,向其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會計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申報表。

第十七條

企業所得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金融、保險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依照有關規定執行。

(1)無形資產預繳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第七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

(一)資本性支出;

(二)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三)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四)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五)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六)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的捐贈;

(七)各種贊助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第八條

對下列納稅人,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實行定期減稅或者免稅;

(二)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減稅或者免稅的企業,依照規定執行。

『貳』 所得稅A類預繳怎麼填營業外收入和支出怎麼填請高人指點,謝謝了!!

預繳申報表不填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你參考填報說明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
填報說明

一、本表適用於實行查賬徵收方式申報企業所得稅的居民納稅人及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的非居民納稅人在月(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時使用。
二、本表表頭項目: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後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開始經營之日至所屬季度的最後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三、各列的填報
1、「據實預繳」的納稅人第2行-第9行:填報「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填報「累計金額」列,數據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季度(或月份)最後一日的累計數。納稅人當期應補(退)所得稅額為「累計金額」列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的數據。
2、「按照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第11行至14行及「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第16行:填報表內第11行至第14行、第16行「本期金額」列,數據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
四、各行的填報
本表結構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為第1行至第16行,納稅人根據自身的預繳申報方式分別填報,包括非居民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實行據實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2至9行;實行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1至14行;實行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納稅人填報第16行。
2、第二部分為第17行至第22行,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在填報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填報第18至20行;分支機構填報第20至22行。
五、具體項目填報說明: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
3、第4行「實際利潤額」:填報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以及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後的余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比照填報。房地產開發企業本期取得預售收入按規定計算出的預計利潤額計入本行。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5、第6行「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出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期金額」列不填。
8、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本次應補(退)預繳所得稅額。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時,填0, 「本期金額」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報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不包括納稅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依據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按季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12、第14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的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確定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依據稅務機關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的本月(季)應繳納所得稅額。
14、第18行「總機構應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25%
15、第1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25%
16、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據實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9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2)按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額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4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3)經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預繳的匯總納稅企業總機構:
第16行×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50%
(分支機構本行填報總機構申報的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
上述第18至20行,匯總納稅總、分機構稅率一致的,按《通知》填報;匯總納稅總、分機構稅率不一致的,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8]28號)及相關補充文件的規定計算填報。即第9行或14行或16行與第18-20行關系不成立,且《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中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分配比例=分配稅額計算關系不成立。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分配表》中確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當期總機構申報表中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數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B類)

一、本表為按照核定徵收管理辦法(包括核定應稅所得率和核定稅額徵收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在月(季)度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使用,包括依法被稅務機關指定的扣繳義務人。其中: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按收入總額核定、按成本費用核定、按經費支出換算分別填寫。
二、本表表頭項目:
1、「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報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季(月)度最後一日。
企業年度中間開業的納稅人填報的「稅款所屬期間」為當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屬月(季)度的最後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況填報。
2、「納稅人識別號」:填報稅務機關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15位)。
3、「納稅人名稱」:填報稅務登記證中的納稅人全稱。
三、具體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 「收入總額」:按照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寫本年度累計取得的各項收入金額。
2、第2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3、第3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1行「收入總額」×第2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4、第4行 「成本費用總額」:按照成本費用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寫本年度累計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金額。
5、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6、第6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4行 「成本費用總額」÷(1-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第5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7、第7行「經費支出總額」:按照經費支出換算收入方式繳納所得稅的納稅人填報此行。填報累計發生的各項經費支出金額。
8、第8行「經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填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9、第9行「換算的收入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換算的收入額=第7行「經費支出總額」÷(1-第8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
10、第10行「應納稅所得額」: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第8行「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第9行「換算的收入額」。
11、第11行 「稅率」:填寫《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
12、第12行「應納所得稅額」
(1)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填報計算結果:
按照收入總額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3行「應納稅所得額」 ×第11行「稅率」
按照成本費用核定應稅所得率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應納稅所得額」 ×第11行「稅率」
按照經費支出換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納稅人,應納所得稅額=第10行「應納稅所得額」 ×第11行「稅率」
(2)實行核定稅額徵收的納稅人,填報稅務機關核定的應納所得稅額。
13、第13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第13行≤第12行。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14、第14行「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當年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額。
15、第15行「應補(退)所得稅額」 :填報計算結果。計算公式:應補(退)所得稅額=第12行「應納所得稅額」-第13行「減免所得稅額」-第14行「已預繳的所得稅額」;當第15行≤0時,本行填0。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扣繳報告表填表說明

一、本表適用於扣繳義務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
實施條例的規定,對下列所得,按次或按期扣繳所得稅稅款的報告。
1、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非居民企業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扣繳義務人應當於簽訂合同或協議後二十日內將合同或協議副本,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並辦理有關扣繳手續。
三、簽訂合同或協議後,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支付款額如有變動,應於變動後十日內,將變動情況書面報告稅務機構。
四、扣繳義務人不能按規定期限報送本表時,應當在規定的報送期限內提出申請,經當地稅務機構批准,可以適當延長期。
五、扣繳人義務人不按規定期限將已扣稅款繳入國庫以及不履行稅法規定的扣繳義務,將分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六、本表填寫要用中、外兩種文字填寫。
七、本表各欄填寫如下:
1、扣繳義務人識別號:填寫辦理稅務登記時,由主管稅務機構所確定的扣繳義務人的稅務編碼。
2、扣繳義務人名稱:填寫實際支付外國企業款項的單位和個人名稱。
3、納稅人識別號:填寫非居民企業在其居民國的納稅識別代碼。
4、所得項目:填寫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他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
填報說明

一、使用對象及報送時間
1.使用對象
本表適用於在中國境內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並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節」匯總納稅辦法的居民企業填報。
2.報送要求
季度終了之日起十日內,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隨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
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由實行匯總納稅,具有主體生產經營職能的分支機構隨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總機構申報後加蓋有主管稅務機關受理專用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表》(復印件)。
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由實行匯總納稅的總機構隨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報送。
二、分配表項目填報說明
1.「稅款所屬時期」:季度申報填寫季度起始日期至所屬季度的最後一日。年度申報填寫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
2.「分配比例有效期」:填寫經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確認的分配比例有效期起及有效期止。
3.「納稅人識別號」:填寫稅務機關統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號碼。
4.「納稅人名稱」:填寫稅務登記證所載納稅人的全稱。
5.「收入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
6.「工資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工資總額。
7.「資產總額」: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資產總額,不包括無形資產。
8.「合計」:填寫基期年度總機構、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的合計數。
9.「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寫本所屬時期總機構根據稅務機關確定的分攤方法計算,由各分支機構進行分攤的所得稅額。
10.「分配比例」:填寫經企業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批確認的各分支機構分配比例。
各分支機構分配比例=(基期年各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合計數÷總機構的經營收入總額、工資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因素合計數)×100%。
11.「分配稅額」:填寫本所屬時期根據稅務機關確定的分攤方法計算,分配給各分支機構繳納的所得稅額。

『叄』 企業預繳所得稅問題

企業預繳所得稅一般不用調整,到第二年初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在一並調整。
調整項目非常繁多,主要為:
一、准予扣除的基本項目
1.成本:指生產經營成本;
2.費用:指三項期間費用;
3.稅金:指已繳納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關稅以及教育費附加(簡稱六稅一費)
4.損失:損失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已發生的經營虧損和投資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二、准予按規定范圍和標准扣除的項目(內容較多,故只列舉部分)
1.借款利息支出
2.工資、薪金支出
3.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
4.公益救濟性捐贈
5.業務招待費
6.各類保險基金和統籌基金:按規定比例扣除
7.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費用
8.固定資產租賃費
9.壞賬損失與壞賬准備金
10.企業資產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的損失
11.匯兌損益:生產經營期間的計入當期損益,准予扣除
12.廣告費用和業務宣傳費
三、不準予扣除項目
1、資本性支出;
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3、違法經營的罰款、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4、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不包括銀行對逾期貸款加收的罰息等行政性罰款);
5、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6、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
7、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
8、納稅人為其他獨立納稅人提供與本身應稅收入無關的貸款擔保,因被擔保方不能還清貸款而由該擔保納稅人承擔的本息等,不得在擔保企業稅前扣除。
9、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
10、納稅人的存貨跌價准備金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金、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金風險准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准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不得扣除。
11、企業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不得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折舊和維修管理費。
12、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不得扣除。

『肆』 建築企業做賬的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會用到預繳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

答:預交增值稅」,核算一般納稅人轉讓不動產、提供不動產經營租賃服務、提供建築服務、採用預收款方式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等,以及其他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應預繳的增值稅額。待抵扣進項稅是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的「待抵扣進項稅額」的明細科目,該明細科目用於核算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取得尚未進行交叉稽核比對的已認證專用發票抵扣聯、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以及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以下簡稱增值稅抵扣憑證)註明或者計算的進項稅額。「待轉銷項稅額」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已確認相關收入(或利得)但尚未發生增值稅納稅義務而需於以後期間確認為銷項稅額的增值稅額。

『伍』 12月的稅都報完了,發現無形資產忘記攤銷,怎麼辦

沒有關系的。來
稅務處理方源式:在5月31日前做2019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報(即:匯算清繳),加無形資產攤銷的費用,調減年度凈利潤就行。年度匯算清繳畢竟還有諸如業務招待費調增項目等,所以一般不會產生退稅;如果確實因加了無形資產攤銷造成預繳的企業所得稅退稅,那提交匯算清繳報表後,走退稅流程;
會計處理方式:在2020年1月的賬務處理中,做兩筆分錄:1、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無形資產;2、借: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陸』 企業所得稅每季度都要預繳,那匯算清繳時為什麼還要交

企業所得稅是季度預繳,年底要匯算清繳,有些要納稅調增,有些要納稅調減,所以年底完了還要繳。

比如招待費,根據稅法相關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0.5%,即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得以稅前扣除,既先要滿足60%發生額的標准,又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0.5%的規定。應是要看年銷售收入的,平時一般都是按發票100%扣除的,只能在年底匯算。

(6)無形資產預繳擴展閱讀

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柒』 研發費用在預繳所得稅時能加計扣除嗎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的納稅人,應自行判斷和計算可享受的加計扣除優惠,在辦理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納稅申報時,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計算加計扣除,防止出現涉稅風險。所以,研發費用在預繳所得稅時不能加計扣除,必須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才進行加計扣除。

一、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95條的規定:

1、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二、研發費用的具體范圍包括:

1、人員人工費用。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

2、直接投入費用。

(1)研發活動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

(2)用於中間試驗和產品試制的模具、工藝裝備開發及製造費,不構成固定資產的樣品、樣機及一般測試手段購置費,試制產品的檢驗費。

(3)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運行維護、調整、檢驗、維修等費用,以及通過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租賃費。

3、折舊費用。用於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折舊費。

4、無形資產攤銷。用於研發活動的軟體、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包括許可證、專有技術、設計和計算方法等)的攤銷費用。

5、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新葯研製的臨床試驗費、勘探開發技術的現場試驗費。

6、其他相關費用。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如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專家咨詢費、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研發成果的檢索、分析、評議、論證、鑒定、評審、評估、驗收費用,知識產權的申請費、注冊費、代理費,差旅費、會議費等。此項費用總額不得超過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總額的10%。

7、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費用。

三、研發費用不能加計扣除的包括:

依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於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規定:下列活動不適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

1、企業產品(服務)的常規性升級。

2、對某項科研成果的直接應用,如直接採用公開的新工藝、材料、裝置、產品、服務或知識等。

3、企業在商品化後為顧客提供的技術支持活動。

4、對現存產品、服務、技術、材料或工藝流程進行的重復或簡單改變。

5、市場調查研究、效率調查或管理研究。

6、作為工業(服務)流程環節或常規的質量控制、測試分析、維修維護。

7、社會科學、藝術或人文學方面的研究。

『捌』 無形資產應納稅調整,特急!

根據《中華人民共抄和國企業所襲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根據上述規定 ,可以分兩個步驟處理:
1、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
計算:200+100=300萬元
賬面處理:按照200萬元直接列支為當期費用
稅務處理: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00萬元。
2、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計算:300+150=450萬元,
每月差異 150÷10÷12=1.25萬元
賬面處理:無形資產按照300萬元原值分10年攤銷。
稅務處理:每月申報時做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調減1.25萬元。
原則:賬面處理按會計制度,納稅申報按稅法,此處理無需調賬。
補充:你錯的是把賬面處理和稅務處理搞混了,應分開來處理,做帳時按會計制度,不用想差異;報稅時按稅法,算好差異額再做納稅調整。只要你計提稅金時按照稅法計提就是了,或者根本不計提稅金,到繳稅時才直接列支。

『玖』 增值稅預繳稅款和開發票有沒有先後順序

不論是否有預繳,都可以提前開具增值稅發票,

預交稅款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取得預收款項的建築安裝,房地產服務項目需要預交的稅款。也就是說,收款單位收到預交款,並取得索取預交款憑證的同時需要預交稅款。所以應該是先開具發票,後申報預交稅款。

第一,開具增值稅發票,必須與真實的經濟業務相吻合,不可虛開。提前開票容易導致發票與使用上的不規范;

第二,因為開具增值稅發票就必須要確認收入的實現,也就是說,開票就要繳納相應的稅費,不利於企業的資金周轉。同時,也不利於增值稅核算。

鑒於以上兩種可能引發提前開票造成的風險或對管理的不利影響,建議不要輕易提前開具。

(9)無形資產預繳擴展閱讀:

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管理。

1、基本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包括視同銷售貨物在內)、應稅勞務,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應當徵收增值稅的非應稅勞務,除另有規定外,必須向購買方開具專用發票。

2、特殊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下列情況,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1)向消費者銷售應稅項目;

(2)銷售免稅項目;

(3)銷售報關出口的貨物、在境外銷售應稅勞務;

(4)將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

(5)將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6)提供非應稅勞務(應當徵收增值稅的除外)、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小規模納稅人銷售應稅項目,可以不開具專用發票。

『拾』 預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額)
貸:銀行存款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預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