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食廬器皿使用費

食廬器皿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6-28 00:53:42

❶ 用什麼容器泡酒最好

泡酒和釀酒,都需要一個干凈的安全無毒的容器。
先講一點哦,泡酒不等於釀酒,泡酒相對比較簡單,不需要添加酵母等,自己在家通過學習可以上手。而釀酒工序復雜,不僅要掌握酵母等操作,而且對機器等專業知識要求很高,不建議個人私自在家裡釀酒,一個不小心,無法檢測指標,容易喝出事。
泡葯酒的器皿一定要選擇陶壇或者玻璃器皿,不能選用塑料和金屬器皿。塑料和金屬中容易析出有毒物質,尤其是裝高度酒,長時間和塑料接觸具有腐蝕作用,白酒里容易融入一些塑料桶的成分,容易產生毒化反應。而玻璃就不會產生上述情況。
最近新出的酒養造物智能造酒器就很適合,酒罐是高硼硅無鉛玻璃,用的是高純度食品級材料,密封性好,有智能攪拌和計時提醒功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❷ 用什麼器皿裝茶葉最好

儲裝茶葉,純錫器最好
茶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日常飲品。它的品種很多,其類型、品種、花色的差異,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色。為了實現茶葉長時間的貯存,包裝尤為重要。
茶葉中主要含有抗壞血素、丹寧酸、多酚化合物、兒茶酸脂肪和類胡蘿卜素等成分。這些成分都很容易受氧氣、溫度、濕度、光線和環境異味的影響而產生變質。因此,對茶葉進行包裝應該減弱或防止上述因素的影響。

防潮:茶葉中的含水量不宜超過5%,長期保存時以3%為 最佳。否則茶葉中的抗壞血素容易分解,茶葉的色、香、味等都會發生變化,尤其在較高的溫度下,變質的速度更會加快。

隔氧:包裝中的氧含量必須控制在1%以下。氧氣過多將會導致茶葉中某些成分氧化變質。如抗壞血素容易氧化變成為脫氧抗壞血酸,並進一步與氨基酸結合發生色素反應,使茶葉味道惡化。由於茶葉脂肪中包含相當數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自動氧化產生醛、酮等羰基化合物以及烯醇化合物,同樣可以使茶葉中的香味消失,澀味變淡、色澤變暗。

避光:由於茶葉中含有葉綠素等物,因此在對茶葉進行包裝時,必須遮光以防止葉綠素和其他成分發生光催化反應。另外,紫外線也是引起茶葉變質的重要因素。

保香:茶葉的香味極易散失,必須採用氣密性能好的材料進行保香包裝。另外,茶葉極易吸收外界的異味,使茶葉的香味受到感染。因此,因包裝材料和包裝技術產生出來的異味都應嚴加控制。

茶葉的保存條件不好能加速茶葉的自身氧化及霉變。

現在茶葉常用的包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普通金屬罐包裝:金屬罐是用薄鐵皮製成,罐形有方形和圓筒形等,其蓋有單層蓋和雙層蓋兩種。它的缺點是密閉性不好,而茶葉在潮濕的空氣中暴露一小時就會吸足水分,發軟變質。鐵有金屬異味,同時時間長了容易被氧化,不能長期保存茶葉。

復合薄膜袋包裝:目前,市售茶葉包裝越來越多採用復合薄膜袋包裝。它的缺點是不避光,不透氣,時間長了,會使茶葉霉變,有異味。葉綠素和其他成分會發生光催化反應。

塑料成型容器包裝: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成型容器進行包裝,因其密封性能差,多作為外包裝,其包裝內多用塑料袋封裝。
因為塑膠易和綠茶起化學作用,使茶味道盡失。而且密閉性差,罐內有異味,影響茶葉的品質。

襯袋盒裝:採用內層為塑料薄膜層或塗有防潮塗料的紙板為包裝材料製作包裝盒。
因為塑膠袋易和綠茶起化學作用,使茶味道盡失。同時粘合內層用的粘合劑和塗料有異味,會污染茶葉使茶葉變味。並且它的密閉性很差。

錫器包裝:錫罐是儲裝茶葉的最佳容器。錫被廣泛用於國內外食品工業,是食品保鮮包裝的最好材料。又稱 「綠色金屬」。
由於錫罐具有抗氧化能力強,氣密性好,透氧率低,傳導性好,沒有金屬異味等特點,很久以來就被人們作為儲裝茶和喝茶的器具。據相關機構檢驗,用錫罐儲茶長年保質,不霉不變,可達十年以上。特別是純錫所製造的精細儲茶罐具備了密閉保鮮、防氧化、阻隔光線、不產生異味之功效。

還有一個說法,是我從新浪新聞中看到的,可以參考一下:竹筒裝茶葉結果是最好
(這些資料是我從我的親戚那裡知道的<開茶館的>,希望能幫助你

❸ 醫院重復收病人的各項費用,病人沒有使用器皿,葯品,和護理,病人應怎樣衛權謝謝回答,急盼回信

醫院每天都打清單自己看下都用了什麼再找醫生問下

❹ 為什麼用微波爐熱的食物不能用鐵制器皿來盛

因為微波不能穿透金屬,因為放入爐內的鐵、鋁、不銹鋼、搪瓷等金屬器皿,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反射微波,既損傷爐體又做不熟食物。
簡單的說,微波爐原理就是在微波爐裡面安裝有一個微波發生器,該器件能產生頻率非常高的電磁波,而電磁波是變化的磁場和變化的電場交替變換產生的,在高頻率交替變化的電磁場作用下,食物分子中的正負帶電微細粒子也隨電磁場的變化而不斷來回運動,教科書上稱這叫極化,在反復極化的作用下,食物內釋放大量的熱能,故在微波爐內,食物都是從內部熟開來的,而金屬外殼能有效屏蔽電磁波。
微波爐的頻率是2450MHz,電場方向每秒鍾變化24.5億次,其生成的熱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爐原理是由一種電子真空管--磁控管,產生2450MHz的超短波電磁波,通過微波傳導元件--波導管,發射到爐內各處,通過發射、傳導、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內的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糖等)以每秒24.5億次的極高速振動.並由振動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內部產生高熱將食物烹熟。
微波爐的磁控管將電能轉化為微波能,當磁控管以2450MHZ的頻率發射出微波能時,置於微波爐爐腔內的水分子以每秒鍾24.5億千次的變化頻率進行振盪運行,產生高頻電磁場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頻磁場中發生震動,分子間相互碰撞、磨擦而產生熱能,結果導致食物被加熱。這就是微波爐原理。

❺ 格蘭仕微波爐G80D23SP-85(R0)怎麼用啊還有微波爐只能用什麼容器

首先拉開門,然後朝內膽的下面看,上面有很清晰的圖片解釋,該用什麼容器
使用微波加熱肯定是用耐熱塑料容器,廣播加熱,一般使用耐熱金屬容器

❻ 一升的容器有哪些

家常用品:

1.礦泉水瓶:

怡寶礦泉水是華潤集團屬下香港上市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的包裝水產品,容量有350ml、555ml、1555ml等。

2.暖壺

外殼以竹篾、鐵皮或塑料等做成,內裝瓶膽。瓶膽由雙層玻璃製成,夾層中的兩面鍍上銀等金屬,中間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瓶內溫度。

3.沐浴露瓶

花世界沐浴露的水潤百合沐浴露容量有1000ml、650ml、400ml。

4.食用油壺

譽品香食用油容量為1.25L。

5.醬油瓶

海天味極鮮醬油的容量有4.9L、1.9L、1.6L和1.28L。

實驗室用品:

  1. 量筒

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2.燒杯

常見的燒杯的規格有:600mL、800mL、1000mL、2000mL、3000mL、5000mL

3.圓底燒瓶

常用規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4.蒸餾燒瓶

常用規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5.容量瓶

容量瓶有多種規格,小的有5ml、25ml、50ml、100ml,大的有250ml、500ml、1000ml、2000ml等

(6)食廬器皿使用費擴展閱讀

升,容積單位。

升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為L,其次級單位為毫升(mL)。升與其他容積單位的換算關系為:

1L=1000mL=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L=1dm*1dm*1dm=10cm*10cm*10cm

1mL=1立方厘米=1cc

1立方米= 1000升

❼ 使用微波爐不能用什麼容器

鋁、不銹鋼、搪瓷等金屬材料做成的各類容器,由於微波無法擊穿,故其中的食物無法加熱,所以都不適合在微波爐中使用。

3、封閉容器和帶殼食物

凡所含金屬的餐具,竹器、塑料、漆器等不耐熱的容器,有凹凸狀的玻璃製品,均不應在微波爐中使用。瓷製碗碟無法鑲有金、銀花邊。因為放進爐內的鐵、鋁、不銹鋼、搪瓷等器皿,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光線微波,既受損爐體又無法加熱食物。

通常我們直接把保鮮袋和食物放到一同加熱,一旦記得鬆口,保鮮袋就像充氣的氣球一樣越變越高直到爆開。

所以在烹調帶殼的食物,應先將殼刺破,包裝袋也要用力口子,以免引發發生爆炸。加熱液體時應使用廣口容器,因為在封閉容器內食物加熱產生的熱量不更容易散發,使容器內壓力過高,易引發爆破事故。

❽ 漢朝器皿、裝飾等的圖案

最早就是照葫蘆畫瓢,所有的字都是圖畫,但是這樣能造出的字數量是有限的。後來就有出現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等。我也不是專家,查了點資料你看看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


mǐn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碗、盆之類的食器。本義:器皿) 同本義。泛指碗碟杯盤一類飲食用具 [vessel]
皿,飯器之用器也。——《說文》
於交皿蟲為蠱。——《左傳·昭公元年》。注:「器也。」
是不昭谷明而皿蠱也。——《國語·晉語》
牲殺器皿。——《孟子》。注:「皿所以覆器者也。」
器皿非滿案。——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2) 又如:皿金(金屬器皿);皿卷(清代科舉,順天鄉試監生的試卷);皿器(盛物用具的統稱)

這是漢字的演變過程的資料。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字都有著與眾不同獨特的民族、民風的內涵,中國的文字史里處處深深地刻著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勤勞。然而,現今有些人對本國文字了解甚少,而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投入極大的熱情,卻依然是個半調子。文字是國家的靈魂,為了了解祖國文字的變遷,祖國的歷史,祖國的靈魂,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范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漢字書體的演變)
1甲骨文
秦統一文字前,中國的漢字,不論從字體、應用角度而言,還是混亂的。古文廣義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狹義的講,指中國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這里採用狹義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其中,前者被人們視為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為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因文字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對照表)
甲骨文因多為刀刻在龜甲獸骨上,故其文字帶有堅硬的筆法(如圖3)。這種如刀刻的筆法,亦有被運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上(如圖4)。
2大篆
在中國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對文字學的貢獻而言,以史籀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准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並。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4隸書
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 角變成有 角。 一般人認為隸書是指有波磔的、一橫一捺都拖著像刻刀一樣的長長尾巴的隸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隸書主要有秦隸和漢隸,秦隸是隸書的早期形式;漢隸則為隸書之成熟字體。通常所說的隸書是指漢隸中的"八分"而言(圖6)。"八分"是在秦隸之後,漸生波磔。隸書發展到八分,已經是姿致成熟。隸書因其字較方正、厚實,故帶有剛正不阿的嚴肅感(圖7)。圖8雖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體,有隸書的〃味道〃。
5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之字屬之。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捷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圖9、10)。圖11與宋徽宗的瘦金體同樣是以細線條勾勒出文字,但因轉折處以圓滑的方式表現,呈現出與瘦金體截然不同的視覺感。
6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圖12)。
(圖12)
7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如圖13、14、15)。
8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9電腦字體
隨看文化事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在西方文字體的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POP)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等,及更多的宋體之變形,如仿宋、扁宋等。並將各類漢字電腦化,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如 下圖(其由左至右依序為:迭圓體、綜藝體、古印體、勘亭流及海報體)
漢字的起源是一個未解之謎。說到漢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現在3300年前,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發現了5000個以上的甲骨文單字,其中可以認識的約有1700字。從一定程度上講,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沒有理由落於人後那麼多!思索的同時,我們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會意和形聲成分,在這些甲骨文中,「會意字」不到80%,形聲字佔20%多。這與古代埃及人、蘇美爾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無論是跳躍著前進的文字文化,還是中國漢字這一龐大的復雜語言文字元號系統,都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在文字出現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錯。可是隨著語言的不斷豐富,有些語言不能用形象表達了。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開始創造一些僅代表發音的符號來記錄這些語言。中國人卻選擇了另外一種解決辦法:
會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沒有任何意義,只表示一個音節;
通假字,如「說-悅」;開始出現於漢字中。
提及漢語,免不了令人聯想到同樣占文化課很大分量的英語。同時,我們也想了很多。學習一種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這種語言思考,就想用母語思考一樣。但是,最能發揮個人思想創造性的還是母語,更何況要學好「外語」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古羅馬人並不因為羨慕希臘文明,而改用希臘語——盡管兩種語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樣要把拉丁文、希臘文翻譯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臘文。同樣,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譯成拉丁文。到了啟蒙運動時期,更進一步地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並加以普及。
對於外語好的個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費勁。但要他翻譯出來,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學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像歷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民族一樣,徹底消失了。最好的選擇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那樣,以少數擅長語言的人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之後,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傳播、普及。只有這樣,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語進行高效率的思考、創新。
漢語現在在英語面前面臨的困境是:基於這個語言的文明正處於高峰期——並不象阿拉伯人面對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那樣,是處於經失落的靜態文明;也不象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面對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蘭文明。現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識、新思想依然在英語世界產生,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事實上的國際社交語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從使用它的人口來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僅次於漢語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約有4億多人。然而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語的人數,要遠比這多得多,可以說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民族。所以,現在並不能簡單地因為學習英語消耗了學生大量時間,就不該學英語了。光學好英語是不夠的,全民學英語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質,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如果從利馬竇、徐光啟向中國傳播西方文藝復興思想算起,已經幾百年了;如果從鴉片戰爭,從林則徐翻譯西方書籍、報紙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算起,到現在也有近百年的時間了。當代的中國,應該正處於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的轉折關頭。現在的中國,應該是學習英語,與翻譯並重;最重要的是要開始用母語思考、創新。提高科研、新聞等行業從業者的英語水平,與普及基礎教育,普及先進科學文化思想並重。不應該在中國把英語變成象歐洲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文那樣的「貴族語言」。
文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的痕跡,中國文字的演變是跳躍式的,是華麗的,是耐人尋味的,就如同中國的歷史一樣。中國人創造中國文字,中國文字也同樣引導著中國人前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編輯]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編輯]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編輯]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編輯]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編輯]轉注
屬於「用字法」。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編輯]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軚」、「鎄」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會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的字。

❾ 玻璃器皿滅菌時為什麼要用牛皮紙包紮

牛皮紙或報紙的透氣性比較好,也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與玻璃器皿接觸,所以用它們包裹玻璃器皿,滅菌時蒸汽可以穿過紙張殺死玻璃器皿上的微生物,滅菌結束後,又能阻止空氣中的微生物再次污染玻璃器皿...

閱讀全文

與食廬器皿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