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對嗎
新制度的十大變化:
進一步明晰會計核算目標;
改進會計核算方法;
更加完整內體現財政改革對會計核算的容要求;
充實資產負債核算內容;
新增了行政單位直接負責管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資產的核算內容;
增加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
基建會計信息要定期並入「大賬」;
增加凈資產核算內容;
進一步規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完善財務報表體系和結構。
㈡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無形資產補攤銷要怎麼做分錄
年初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建立新賬不需要做分錄。
現摘錄附件《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有關內容如下:
一、新舊制度銜接總要求
(一)自2013年1月1日起,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新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報財務報表。
(二)事業單位應當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相關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原賬編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
2.按照新制度設立2013年1月1日的新賬。
3.將2012年12月31日原賬科目余額按照規定進行調整(包括新舊結轉調整和基建並賬調整),按調整後的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作為新賬各會計科目的期初余額。
4.根據新賬各會計科目期初余額,按照新制度編制2013年1月1日期初資產負債表。
二、將原賬科目余額轉入新賬(新舊賬銜接)
其中:「事業基金」科目。
新制度設置了「事業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該科目下設置「一般基金」、「投資基金」明細科目,其核算范圍也較原賬中「事業基金」科目發生變化,不再包括財政補助結轉和財政補助結余。轉賬時,應將原賬中「事業基金」科目所屬「投資基金」明細科目的余額分析轉入新賬中「非流動資產基金——長期投資」科目,並對所屬「一般基金」明細科目的余額(扣除轉入新賬中「非流動資產基金——無形資產」科目數額後的余額)進行分析:對屬於新制度下財政補助結轉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補助結轉」科目;對屬於新制度下財政補助結余的余額轉入新賬中「財政補助結余」科目;將剩餘余額,轉入新賬中「事業基金」科目。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財政補助結轉和財政補助結余的概念:
1、財政撥款結轉資金是指當年支出預算已執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執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財政撥款資金。
2、財政撥款結余資金是指支出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由於受政策變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當年剩餘的財政撥款資金。
舊制度的「事業基金」中包含了這兩項,在建立新賬時要根據上述概念加以分析,將屬於這兩項的余額分離出來記入新賬的期初余額。
㈢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自什麼時間施行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
財會[2012]19號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應如何確認取得的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在對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資產進行初始確認時,應當對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進行充分辨認和合理判斷,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 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
(二) 能夠從被購買方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與相關合同、資產和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交換。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無形資產的公允價值及其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二、企業開展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相關業務,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是指信用風險緩釋合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及其他用於管理信用風險的信用衍生產品。信用風險緩釋合約,是指交易雙方達成的、約定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信用保護買方按照約定的標准和方式向信用保護賣方支付信用保護費用,由信用保護賣方就約定的標的債務向信用保護買方提供信用風險保護的金融合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是指由標的實體以外的機構創設,為憑證持有人就標的債務提供信用風險保護的、可交易流通的有價憑證。
信用保護買方和賣方應當根據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合同條款,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判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是否屬於財務擔保合同,並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一) 屬於財務擔保合同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除融資性擔保公司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4號》第八條的規定處理外,信用保護買方和賣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有關財務擔保合同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其中,信用保護買方支付的信用保護費用和信用保護賣方取得的信用保護收入,應當在財務擔保合同期間內按照合理的基礎進行攤銷,計入各期損益。
(二) 不屬於財務擔保合同的其他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信用保護買方和賣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將其歸類為衍生工具進行會計處理。
財務擔保合同,是指當特定債務人到期不能按照最初或修改後的債務工具條款償付時,要求簽發人向蒙受損失的合同持有人賠付特定金額的合同。
開展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相關業務的信用保護買方和賣方,應當根據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分類,分別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企業會計准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或《企業會計准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以及《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進行列報。
三、企業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金融資產,或將持有的金融資產背書轉讓,是否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答:企業對採用附追索權方式出售的金融資產,或將持有的金融資產背書轉讓,應當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的規定,確定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企業已將該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保留了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不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繼續判斷企業是否對該資產保留了控制,並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四、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同業代付業務,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委託行(發起行、開證行)與受託行(代付行)簽訂的代付業務協議條款判斷同業代付交易的實質,按照融資資金的提供方不同以及代付本金和利息的償還責任不同,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一)
如果委託行承擔合同義務在約定還款日無條件向受託行償還代付本金和利息,委託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將相關交易作為對申請人發放貸款處理,受託行應當將相關交易作為向委託行拆出資金處理。
(二)
如果申請人承擔合同義務向受託行在約定還款日償還代付本金和利息(無論還款是否通過委託行),委託行僅在申請人到期未能償還代付本金和利息的情況下,才向受託行無條件償還代付本金和利息的,對於相關交易中的擔保部分,委託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財務擔保合同的規定處理;對於相關交易中的代理責任部分,委託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處理。受託行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將相關交易作為對申請人發放貸款處理。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和其他相關准則的規定,對同業代付業務涉及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貸款承諾、擔保、代理責任等相關信息進行列報。同業代付業務產生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不得隨意抵銷。
本條解釋既適用於信用證項下的同業代付業務,也適用於保理項下的同業代付業務。
五、企業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應當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企業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的,應當按照《關於執行會計准則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業做好2009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財會[2009]16號)和《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4號》(財會[2010]15號)的規定對每一項交易進行會計處理。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的各項交易屬於一攬子交易的,應當將各項交易作為一項處置子公司並喪失控制權的交易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在喪失控制權之前每一次處置價款與處置投資對應的享有該子公司凈資產份額的差額,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應當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在喪失控制權時一並轉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損益。
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各項交易的條款、條件以及經濟影響符合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通常表明應將多次交易事項作為一攬子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1) 這些交易是同時或者在考慮了彼此影響的情況下訂立的;
(2) 這些交易整體才能達成一項完整的商業結果;
(3) 一項交易的發生取決於其他至少一項交易的發生;
(4) 一項交易單獨看是不經濟的,但是和其他交易一並考慮時是經濟的。
六、企業接受非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的子公司)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的,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答:企業接受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按照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符合確認條件的,通常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是,企業接受非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的子公司)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經濟實質表明屬於非控股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性投入,應當將相關利得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
企業發生破產重整,其非控股股東因執行人民法院批準的破產重整計劃,通過讓渡所持有的該企業部分股份向企業債權人償債的,企業應將非控股股東所讓渡股份按照其在讓渡之日的公允價值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減少所豁免債務的賬面價值,並將讓渡股份公允價值與被豁免的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控股股東按照破產重整計劃讓渡了所持有的部分該企業股權向企業債權人償債的,該企業也按此原則處理。
七、本解釋自2013年1月1日施行,不要求追溯調整。
㈣ 會計新准則,開辦費,攤銷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國稅函版〔2009〕98號)第權九條規定,新稅法中開(籌)辦費未明確列作長期待攤費用,企業可以在開始經營之日的當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稅法有關長期待攤費用的處理規定處理,但一經選定,不得改變。企業在新稅法實施以前年度的未攤銷完的開辦費,也可根據上述規定處理。
㈤ 新會計准則中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及其分錄
低值易耗品攤抄銷方法
《企襲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第20條規定:「企業應當採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對低值易耗品進行攤銷,計人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這就明確了低值易耗品的攤銷方法為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兩種。但無論採用哪種攤銷方法,都會造成賬實不符,影響企業資產的價值和當期利潤。
一次轉銷法一次轉銷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領用時,將其全部價值一次計入當月(領用月份)產品成本、期間費用等;報廢時如果有殘值,將殘料價值沖減有關的成本、費用,作為當月攤銷的減少。在下,由於領用時價值就從賬上一次性注銷,因此,在低值易耗品總價值較高時不利於均衡各期的成本費用;與此同時,只要低值易耗品沒有報廢,就仍有使用價值,但該資產已注銷,這樣就會出現賬外資產,造成賬實不符,不便於進行實物控制和管理。
大多企業都採用領用一次轉銷法:
借:管理費用
貸:低值易耗品
㈥ 新會計准則下的長期待攤費用
新准則保留設置抄「長期待攤費用」科目,核算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分攤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
如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等。
企業發生的長期待攤費用,借記「長期待攤費用」,貸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借記「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長期待攤費用」。
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發生的租金支出及改良支出。一般情況下,其租期及發生的改良支出受益期超過一年,此時,應設置「長期待攤費用」賬戶進行核算。
預付租金時,借記「長期待攤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分期攤銷時,借記相關成本費用,貸記「長期待攤費用」。
發生的改良支出,先通過「在建工程」歸集,借記「在建工程」,貸記「原材料」、「應交稅費」、「應付職工薪酬」等;待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交付使用時,轉入「長期待攤費用」,借記「長期待攤費用」,貸記「在建工程」;根據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進行合理攤銷,借記相關成本費用,貸記「長期待攤費用」。
㈦ 在新會計准則中提到了土地使用權的開始攤銷時間嗎
企業會計准則——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版命內系統合理攤權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故無形資產攤銷一般從取得當月開始攤銷。
㈧ 新准則下政府補助的會計核算是怎樣的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履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有關承諾,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支持主要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農業、環境保護以及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比如,對糧、棉、油等生產或儲備企業給予的定額補助,這些生活必需品其價格往往不能隨行就市,售價低於成本造成的損失需由政府來彌補。再如,為了環境保護,政府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返還的稅款專項用於環保支出。為了規范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和披露,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一、政府補助及其確認條件
《企業會計准則16號——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補助准則規范的政府補助主要有如下特徵。
1.無償性。無償性是政府補助的基本特徵。政府並不因此享有企業的所有權,企業將來也不需要償還。政府補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條件,企業經法定程序申請取得政府補助後,應當按照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該項補助。
2.直接取得資產。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直接取得資產,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形成企業的收益。比如,企業取得政府撥付的補助,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等辦法返還的稅款,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政府補助按其關聯情況分類,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了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例如,某些國有糧食企業實行商業化經營後國家給予的經營補貼、國家和主管部門撥給企業用於工程咨詢、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和其他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費撥款等國家給予企業的財務支持,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發展而給予的政府補助。
當然,對於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不能一概確認為政府補助。按照《企業會計准則16號——政府補助》第五條規定,政府補助在符合政府補助定義的情況下,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可予以確認:一是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二是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收益法與資本法。所謂收益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所謂資本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所有者權益。收益法又有兩種具體方法:總額法與凈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賬面余額或者費用的扣減。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賬面余額或者所補償費用的扣減。政府補助准則要求採用的是收益法中的總額法,以便更真實、完整地反映政府補助的相關信息。並在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中要求通過「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收入」和「遞延收益」科目核算。「遞延收益」科目就是專為核算不能一次而應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而設置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與資產相關或與以後期間收益相關的,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然後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只所以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是因為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政府補助,形成經濟利益流入的組成部分,但由於是無償的,又不符合銷售收入或提供服務收入的確認條件,因此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或者通過「遞延收益」科目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即: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按照固定的定額標准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應收全額計量,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不確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動中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攤遞延收益的,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某公司2x6年12月申請某國家級研發補貼。申報書中有關內容如下:本公司2x6年1月啟動數字印刷技術開發項目,預計總投資36萬元、為期3年,已投入資金12萬元。項目還需新增投資24萬元(其中,購置固定資產8萬元、場地租賃費4萬元、人員費1萬元、市場營銷2萬元),計劃自籌資金12萬元、申請財政撥款12萬元。
2x7年1月1日,主管部門批准了某公司的申報,簽訂補貼協議規定:批准某公司補貼申請,共補貼款項12萬元,分兩次撥付。合同簽訂日撥付6萬元,結項驗收時支付6萬元。
某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x7年1月1日,實際收到撥款6萬元:
借:銀行存款6
貸:遞延收益6
(2)2x7年1月1日至2x9年1月1日:
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分配遞延收益(假設按年分配)
借:遞延收益3
貸:營業外收入3
2x9年項目完工並通過驗收,於5月1日實際收到撥付6萬元:
借:銀行存款6
貸:營業外收入6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後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說,這類補助應當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等),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例: 2x1年2月,甲企業需購置一台環保設備,預計價款為5萬元,因資金不足,按相關規定向有關部門提出補助21萬元的申請。2x1年3月1日,政府批准了甲企業的申請並撥付甲企業21萬元財政撥款(同日到賬)。 2x1年4月3日,甲企業購入不需安裝環保設備,實際成本為48萬元,使用壽命1年,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假設無殘值)。
2x9年4月,甲企業出售了這台設備,取得價款12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
甲企業的賬務處理如下:
(1)2x1年3月1日實際收到財政撥款,確認政府補助:
借:銀行存款21
貸:遞延收益21
(2)2x1年4月3日購入設備:
借:固定資產48
貸:銀行存款48
(3)自2x2年5月起每個資產負債日(月末)計提折舊,同時分攤遞延收益:
①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4
貸:累計折舊4
②分攤遞延收益(月末):
借:遞延收益175
貸:營業外收入175
(4)2x9年4月出售設備,同時轉銷遞延收益余額:
①出售設備:
借:固定資產清理96
累計折舊384
貸:固定資產48
借:銀行存款12
貸:固定資產清理96
營業外收入24
②轉銷遞延收益余額:
借:遞延收益42
貸:營業外收入42
在很少的情況下,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也可能表現為政府向企業無償劃撥長期非貨幣性資產,應當在實際取得資產並辦妥相關受讓手續時按照其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如該資產相關憑證上註明的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不大的,應當以有關憑證中註明的價值作為公允價值;如沒有註明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較大、但有活躍市場的,應當根據有確鑿證據表明的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1元)計量。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首先同時確認一項資產(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和遞延收益,然後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但是,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