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網路效應

無形資產網路效應

發布時間:2021-06-27 15:36:21

① 是否所有無形資產都具有非競爭性和網路效應,為什麼

商譽是一項資產,但不能隨間入帳,只能在特殊的形式下入帳,新的准則應用指南是這樣描述的,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辯認性不在,不在無形資產准則中規范。

② 知識經濟興起下出現的經濟新現象

勞動泛化
在高科技產業中,由於:
——勞動者結構發生了基本變化,智力勞動者(專科以上)已佔到絕大比重。如美國,在泰勒時代,體力勞動者佔90%,智力勞動者佔10%;到20世紀九十年代,體力勞動者下降到20%,智力勞動者上升為80%;預計到2010年,將會變為10%和90%。在信息產業中,後者的比重更大。

——科技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佔有主導地位。在發達國家,產品價值中的科技含量已達到70%以上。

——在高科技產業、特別是信息產業中,知識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知識成為主導性生產要素。如,軟體業中知識可以直接轉化為產品(「視窗」軟體)。

——高科技產業的重要特質之一,就是知識創新者、價值創造者、資本所有者一體化了。而且,要素的組合效益與資本的運營效益已大大超過了諸要素個別價值之和。因而,這些勞動加入了價值創造的行列。

這樣,「勞動」已經遠遠超出了「體力勞動」的范圍,如果仍然沿用只有體力勞動才是價值源泉的命題,就無法解釋高科技產業中的「超超額利潤」了。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即認為在高科技產業中,從原料到最終消費品,需經過四個層面的勞動:變形性勞動,變異性勞動,組合性勞動,運籌性勞動。

第一,變形性勞動。這是體力層次的勞動。即:原料加工成傳統產品的勞動,實現資源與勞動的整合。如將沙礦淘選成硅,在既定設計圖紙下的焊接、組裝、包裝上箱等等。
第二,變異性勞動。這是科技層次的勞動。即:通過高科技的投入,使原有資源不只是改變形狀和位置,而且改變性質(理化的或生物的變化),實現資源、勞動與科技的整合,形成一種嶄新的物質(產品)。如硅變成晶元、實用軟體等。

第三,組合性勞動。這是管理層次的勞動。即:通過管理工程的注入,使各種要素與半成品高效率地形成最佳組合性產品,實現多要素的定向整合,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商品。其價值又會疊加。如合理的企業組織與科學的工藝流程將研發出來的軟體成果變成美觀、實用、價格合理的軟體商品。

第四,運籌性勞動。時至今日,經濟活動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商品生產的范疇,信息化、全球化,使資本的運營、市場的選擇、風險的防範等活動,在企業的興衰成敗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運籌層次的勞動,實際上覆蓋了以上三個層次以及後續階段,是通過資本所有者與經理層的合作,實現資本、勞動、科技、商品與市場的大整合,最終實現價值的創造過程和價值的實現過程。

應該說,這四種勞動都不同程序地創造新價值。上述四個層次的勞動,從第一層次到第四層次,其創造的價值量和承擔的風險,都是依次遞增的。如果說,變形性勞動創造一般性商品價值,則變異性勞動創造精品價值,組合性勞動創造品牌價值,運籌性勞動創造名牌價值。顯然,一般商品的價值也是不能和精品商品相比的,精品商品的價值是不能和品牌商品相比的,品牌商品的價值也是不能和名牌商品相比的。

與此相對應,在高科技產業中,體力勞動者主要創造了一般商品的新價值,智力勞動者主要創造了精品商品的新價值,管理勞動者主要創造了品牌商品的新價值,資本所有者和高層管理者主要創造了名牌商品的新價值和企業無形資產的新價值。這里,我想有必要討論一下關於資本所有者的剝削問題。有的學者為證明資本所有者高收入的合理性,甚至否定剝削的存在,又回到了「三要素論」,這是不可取的。如果這樣能解決問題,又何必費那麼多筆墨,只須把薩伊請回來就行了。問題在於,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過去那種資本所有者的收入完全等同於剝削收入已經很不確切了。排除完全靠食利的資本所有者,當今的資本所有者的收入結構已經復雜化了。其收入,至少包括五個部分:一是「死要素」的租金、利息收入,這是對一切公民(甚至共產黨員)都通用的;二是擴大再生產基金,這是社會必要的;三是「運籌性勞動」的報酬,這在全球化大競爭中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四是技術與管理創新的勞動回報;五是純剝削收入。

因此,在剩餘價值的分配中,上述四個方面都應有權參與,而且應該按各方在新創造價值中的貢獻率進行分配。

報酬遞增
報酬遞減律,最早是由托馬斯·馬爾薩斯於1798年提出的。19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和法國的瓦爾拉斯幾乎同時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創立了邊際效用價值論,被經濟學界稱之為經濟學說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即所謂「邊際革命」。在此基礎上,馬歇爾集其大成,建立起微觀經濟學體系。

大家都熟悉,邊際價值論是以主觀價值論代替了客觀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在一個競爭的市場中,價格決定於邊際供求關系,由於資源的稀缺性,各種產品用途的估價就會出現效用遞減。

如果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來解釋報酬遞減律,是這樣的:報酬遞減這個現象,客觀上是存在的,但它只是一種很有局限的、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出現的規律性現象。這些條件主要是兩個:一是技術不變,二是存在完全競爭。即是說,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一種技術在初始階段,由於其勞動生產率高於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因而能帶來超額利潤。但由於完全、自由的競爭(自由進入),別人也可以模仿,生產者多了,就會帶來利潤的平均化——收益遞減了(在農業中,則是土地報酬遞減)。由此,就存在兩個悖論:一、如果技術進步的頻率大到可以沖銷利潤平均化的速率,那麼遞減就不會出現;二、如果出現某一生產領域的壟斷(競爭之不可能),則遞減也成問題。

信息產業的出現,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大動搖了報酬遞減的理由,甚至出現了報酬遞增的現象。報酬遞增會不會取代報酬遞減而成為一種「規律」呢?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因為這種現象還沒有在一切經濟領域中出現。為什麼在信息產業中會出現「報酬遞增」呢?現在初步看來,是緣自下面的「五大效應」:

第一,創新效應。如果說工業時代技術更新的周期以年為單位計算,那麼在信息時代,這種周期將是以月、日來計算。技術更新的加快,使得「報酬遞減」的第一個條件(技術不變)幾乎不存在了。不斷地出現新技術,不斷地產生超額利潤,從而沖銷了「遞減」的趨勢。

第二,成本效應。在以高科技為主體的信息時代,「邊際成本」似乎已成多餘的了——生產第一塊晶元的成本是2.5億美元,而到第二片之後,成本幾乎為零(幾美分!)。廠商的全部成本就變成了一個「固定成本」。邊際成本的下降,利於獲取超額利潤,進一步弱化了「遞減」的趨勢。

第三,壟斷效應。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創新,特別是信息產業中的技術創新,往往呈現出「平台式」的特點——如微軟的Windows從95,97,98到XP,都是在一個平台上的縱深創新(或系統創新),而這個平台是有知識產權的,別人不能進入!這樣就形成一種「傳承壟斷!高額的超額利潤不能「平均化」,也就不是「遞減」,而是「遞增」了。

第四,網路效應。網路越大,影響的范圍越廣,使用和繼續加入的人就越多。人越多,市場就越大,經濟因而呈現一種正反饋式的發展。須特別提到「有效信息不滅定律」:1-1=1,1=∞。即:一條有效信息,一個人消費後,並不妨礙別人消費(這與工業資源不同)。而且,消費的人越多,此信息就越值錢!這樣,「贏者通吃」的網上規則使得用其他網路(語言)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這也在客觀上為壟斷推波助瀾。

第五,慣性效應。比如,當人們長期使用某一種軟體後,就會形成慣性而很難改用其它軟體。這也從客觀上促使了壟斷程度的加深。

總之,在信息產業中,由於平台創新、傳承壟斷和邊際成本的消失,使得原來形成「報酬遞減」的技術周期、自由競爭(利潤平均化)幾乎不存在了。這也就是出現「報酬遞增」現象的內在機理!

由此,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基礎上的傳統微觀經濟學將何去何從?目前,這個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分工變化
無論是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還是在西方經濟學中,分工總是和專業化聯系在一起的。在經濟學詞典中,對「分工(Division of Labor)」是這樣定義的:「每一個人專門從事生產過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階段工作的一生產方法。分工是現代工業經濟所特有的,它能增進一國的生產率。」(D·格林沃爾德:《現代經濟詞典》,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141頁)對「專業化(Specialization)」是這樣定義的:「對不同的個人、產業部門和地區之間的不同的生產活動的劃分。專業化即分工可以存在於生產某一種商品所必需的多個不同的操作中,……專業化存在的基礎是互相依存,……因此,專業化是各行各業的基礎……。」(同上書,第414-415頁)可見,傳統經濟學對勞動分工的定義,具有如下基本特質:

第一,分工與專業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在專業化基礎上的分工。即:生產分成若干細小的專門步驟或任務,每個人在小組從事其中一項專門的工作;

第二,勞動分工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因為它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熟練程度,節約工序轉移的時間、可以便利採用機器操作,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第三,分工是朝著專業化愈來愈細的方向發展的,每個人變成知識與技能愈來愈狹窄的「專家」。

信息化革命,出現了一些趨向相反的新情況:
首先,是「跨功能小組」的出現。由於信息經濟中,「生產工具」主要不再是機器,而是人的「大腦」,需要由具備不同知識和技能的人協同工作、交叉繁殖,才能產生新的設計和產品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於是,跨功能小組就應運而生。這種跨功能小組,現階段只是「遷就」工業化所造成的專業化分工的現狀而作的一種權宜融合而已。就其本質發展來說,應該是朝著每個人的「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所以,這種趨向,同傳統經濟學的專業化分工顯然大異其趣!

其次,是組織結構的平面化。舊的經濟學的勞動分工理論,往往是和「金字塔」式的縱向組織結構理論相聯系的。這也是一種分工,即組織形式上的層次分工與專業化。它認定具有不同功能的管理層次和相應控製程序,有利於生產流程的協調動作。但是,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信息化的推進,已經愈來愈不能適應雇員行為、供應商和客戶三者的「一體化」趨向。瞬息萬變的市場,使得這種金字塔式的多層次組織形式,不便於及時提供信息,改進工作和提高雇員的首創精神。於是,組織結構由主體化向平面化的過渡便開始了。所謂平面化,也就是一種「交叉復式結構」。在那裡,雇員沒有固定的辦公桌,他們執行多種功能,沒有傳統的「專業分工」,取消了全部的中間管理層,由上述的跨功能小組直接向經理負責。顯然,這種「交叉復式結構」,也是對傳統分工理論的一種挑戰,是在組織形式分工上的挑戰。

再次,是商業過程的重塑。隨著高級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普及,在商業過程中只需用少數人就可以更快地完成商業活動中多種作業和任務的整合:一個辦事員坐在收款台後,用一台電腦就可以即時核對受委託接受的定單,並分配支付的款項。原來大量的票據處理工作,全都沒有了!原來許多繁瑣的「額外活動」都取消了,多種商務活動通過電腦和信息技術被整合了。因此,商業活動過程中原來的分工與專業化,也就被整合成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了。

以上這些新的現象,無不對傳統的勞動分工理論提出了挑戰,說明信息化條件下的分工同工業化條件下的分工,將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質。如果說,工業化的分工是一種分析式的分工,信息化的分工則是一種綜合式的分工;工業化的分工是一種愈益專業化的分工,信息化的分工則是愈益多能化的分工;工業化的分工是一種人依附機器的分工,信息化的分工則是人創造機器、使之服從於人的智能發展需要的分工。

這種分工發展的結果是:工業化的分工使人愈來愈成為機器的一個「部件」,信息化的分工使人愈來愈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壟斷新義
反對壟斷,鼓勵競爭,這在傳統經濟學和發達經濟體中,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多數發達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反托拉斯法。但是,在新的信息經濟中,卻出現了新的情況,使得「壟斷」的定義乃至對策似乎有重新加以界定的必要了!

信息化的推進,一方面的確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使競爭更加劇烈,似乎市場更趨完全了,甚至有人提出「歡迎亞當·斯密歸來」。然而,不要忽視,這只是在既有商品的流動市場上是這樣的。而在新商品的創新領域則完全不是如此!在創新的領域(從點子到研發再到新產品),信息的不對稱現象不僅不可能透明化,反而是更加的不對稱——相互保密了。因為,一個好點子一說出去就給別人「偷」去了,不值一文了。不僅如此,正如我們在前面關於報酬遞增的機理中所講的「傳承壟斷」,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由於報酬遞增所形成的巨大經濟實力的傾斜(有能力收購其他競爭對手的公司),由於「用戶基礎」的變化(使用某個產品的慣性和廣泛性的基礎),從而就可能「鎖定」市場,造成新的市場不完全和新形態的壟斷。

新壟斷與舊壟斷,如何區別?有待實踐的發展,現在還說不很清楚。但我個人認為,有兩點是十分清楚的:

(1)舊的壟斷,是憑借對資本佔有上的優勢,通過資本的集中而形成的對市場的獨占趨勢;新的壟斷,則是憑借對知識佔有上的優勢,通過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而形成的對市場的獨占趨勢。

(2)舊的壟斷,由於是憑借資本優勢使自己的產品獨占市場份額,由於報酬遞減的驅使,因而是對既有技術的一種「保護」傾向,排斥新技術取代舊有技術,是阻礙創新的。新的壟斷則不然,由於它受報酬遞增激勵,壟斷則是和技術的縱深創新、不斷創新相聯系的!

顯然,對待這種新形態的壟斷,的確是個復雜的新課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是否犯了錯誤?是否用舊的壟斷觀和反壟斷法錯誤地處理了新壟斷問題?很值得探討。目前,國內外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美國W.布賴恩·阿瑟教授和薩爾坦·科馬里教授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1994年以來美國GDP持久增長,造就90年代的經濟成功,應歸功於高科技產業的迅速增長,特別是軟體和計算機公司爆炸性的增長。全部GDP增長中30%是這個行業所提供的。而其中,微軟又是它的「火車頭」!

因此,阿瑟認為:「反托拉斯者在控制因收益遞增而獲得支配地位的高科技公司時必須謹慎從事。控制這樣的公司將扼殺創新。」(《信息時代的經濟學》P.141-143頁)

——我國《光明日報》2001年9月19日刊發了一篇署名智以方的文章,文中也指出:1995年,由於視窗95的推出,給IT產業帶來了旺盛的增長動力,世紀末世界又寄希望於視窗XP的推出。但由於反壟斷官司的原因,使微軟遲遲不敢推出XP,即使IT業的發展出於出現「低谷」。是否由於此使美國經濟加快了衰退的步伐?這是很值得繼續觀察的。

供求關系
在傳統經濟學那裡,需求與供給的關系是很明晰的,它們二者是構成價格機制的兩大杠桿——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交點形成市場的均衡價格;價值產生於供給方,消費者則是價值的破壞(消耗)者;等等。近幾年來,由於新經濟的興起,供求問題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首先,是由於直接商業模式出現而形成的供給與需求一體化趨勢。供應商、製造商與客戶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這種一體化趨勢,使傳統觀念中供給與需求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第一,供給者可以直接控制需求。例如,美國的格里嬰兒用品公司設計了一套「供給予鏈」,通過進入客戶的電子資料庫交換銷貨點的交易資料和與客戶建立私人電子聯系,開發出能對需求的變化迅速作出反應的系統。又如,現代的廣告,在促進消費(需求)方面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理性選擇」的邊界——如果都是理性選擇,供應商何必花大量的投入去做廣告?

第二,製造商可以滿足個性需求。例如,在美國,運用一個多體選擇和定購系統,客戶就可以直接從工廠定購一部按自己意願設計「定製」的汽車。這樣,供給和需求的獨立性就大大削弱了,二者的界線難以分清了。

第三,供給與需求的融合趨勢。可以說,有什麼潛在的需求,就會有什麼供給。由潛在需求→點子→創新→供給之間的時差大大縮短,甚至看不到距離了。這些變化,都是由電子商務發展所帶來的,人類似乎進入了「電子需求與供給」的時代。

其次,是由於經濟全球化而形成的「外購」,使得供給與需求也變得不清晰了。

以上這些新的情況,都對傳統經濟學的供求理論提出了質疑:
——誰是供給者,誰是消費者?
——是需求決定供給,還是供給決定需求?
——價格還是效用的指示器嗎?
——消費者在價值創造中有沒有作用?
等等。

③ 是否所有無形資產都具有非競爭性和網路效應,為什麼

並不是所有的無形資產都具有非競爭性和網路效應,因為有些無形資產的話,它的存在的時間比較短,然後他的效應比較低。

④ 為什麼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十分困難

「股神」巴菲特不但是一位投資大師,還是一位雞湯大師。

他曾用一些簡單的話語對自己四十餘年的投資生涯做過描述:做投資就是找到好的生意,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並堅持長期持有。

截至1月22日收盤,2018年以來A股港股表現均備受關注。A股突破3500點創下熔斷以來新高,港股沖破32000點頻創歷史新高。機遇之下,嘉實基金對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信心十足。

公告顯示,嘉實基金用自有資金認購1000萬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份額,並且鎖定3年,足見嘉實對滬港深管理團隊的信任,以及對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

⑤ 什麼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企業的護城河,是指可以抵禦競爭對手侵襲的堅實穩固的壁壘。

有這么幾類:

一、成本優勢

成本優勢是指產品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成本遞減的優勢,行業的新玩家想進來,利潤空間比不上擁有成本優勢的先發者。一旦競爭到焦灼狀態打起價格戰,沒有成本優勢的企業很難堅守住。

早年間的家電行業,行業增長放緩打起價格戰,格力的財務報表就相當難看,利l潤率下滑嚴重,但過了群雄混戰的草莽階段,行業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潤空間,可見價格戰是短期的,斷絕外來者後,家電行業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爾三寡頭並立的有序競爭局面,沒人再打價格戰,行業寡頭都有了豐厚的利潤空間,而新玩家沒有成本、品牌、規模優勢,進來也是送死。這就是成本優勢帶來的競爭壁壘。

關於成本優勢的護城河,容易有一個誤解,誤將性價比當成護城河。成本優勢的本質,是擁有更低的成本,從而提高了利潤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價比,雷總對外宣稱學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潤高周轉模式,但好市多隻是在零售環節薄利多銷,生產等環節還是有利潤保證的,而小米的定價是涵蓋了生產製造、營銷等全部環節,沒有充足的利潤意味著難以在服務等其他模塊迅速升級,並且好市多是收取會員費的。因此小米的性價比不能算是護城河,原因是並沒有深度整合產業鏈,擁有明顯高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優勢,只是犧牲了自己的利潤讓利給消費者,長期看不是健康的商業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過性價比策略,在互聯網打造了現象級的產品爆款,吃到了互聯網的紅利,電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轉策略,確實能玩轉薄利多銷模式。

但一旦線上增長到達瓶頸,開始線下擴張,OV等品牌就迎頭趕上,核心的一個因素,其實是定價策略,OV品牌有著線下渠道優勢,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線城市將產品分發出去,但走經銷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過硬的產品品質,小米沒有足夠利潤空間給到經銷商,經銷商是提不起動力去賣小米手機的,因此雖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點位太少,在線下競爭中完全落於後手,可見性價比不是護城河,沒有高毛利的性價比甚至是企業很大的短板。

二、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品牌優勢。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車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農夫山泉的「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擁有了一定的溢價空間,農夫山泉佔領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礦泉水,而是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樣當你感覺到燥熱想喝飲料時,可能王老吉會進入你的腦海。

這都是品牌的價值,需要長久的營銷和歷史文化來積累。國內品牌溢價最高的,恐怕要屬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極低,而且商品還有投資屬性,白酒是越陳越香,幾十年的飛天茅台,已經是天價,這就是企業擁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專利技術和行業准入許可也是無形資產,比如保險牌照,就是極難的行業許可證,能拿到已經意味著極高的行業壁壘,再比如高通在晶元領域的專利技術,讓高通吃下了手機產業鏈的豐厚利潤。

三、轉換成本

《贏家通吃的互聯網行業,是不是好賽道?》一文中,特別提到了騰訊的強大護城河:熟人關系鏈。對用戶來講,遷移成本太高,換一種社交工具,意味著要將整個熟人關系鏈同時遷移過去,就算你願意費時費力遷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遷移,是不現實的。

騰訊的這一護城河很難被顛覆,就算微信、QQ過時了,出現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來通訊都是通過虛擬投影交流,但擁有熟人關系鏈的騰訊,依舊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因為重構熟人社交鏈,需要很長的時間,這給了騰訊充分的時間去開發適應新時代的社交形態。我們不妨復盤下移動互聯網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對騰訊的社交壁壘造成了威脅,但隨著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導入QQ好友的時候,騰訊又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領域,獲得壟斷性地位。

四、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是指隨著用戶規模的增加產品價值也隨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聯網的平台效應,諸如BAT等頭部企業,當用戶規模到達一定程度,成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就像互聯網的水、電一樣,你無法離開,所以互聯網是贏家通吃的行業,當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護費」。

五、渠道優勢

渠道優勢算是國內獨有的護城河,和歐美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地域寬廣,人口密度大,有著復雜網路式分布的三四五線下沉城市,網路的觸角幾年內很難完全觸達,至少十年內,渠道優勢還將擁有很強的競爭壁壘,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聯網的紅利吃得差不多的時候,進軍線下拼刺刀時,被OV等有渠道優勢的企業,迎頭趕上。渠道優勢的核心,在於對經銷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產品以及過硬的產品品質,畢竟保證經銷商有充足的利潤空間才能激發他們的能動性。而對經銷商的把控,體現在能否避免不同區域經銷商的竄貨現象,以及避免經銷商隨意提價對品牌的損毀。而經銷渠道是需要時間經營的,沒個幾年功夫,難以建立起四通八達的渠道網路。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專賣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優勢,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難以復制。

但互聯網時代,隨著物流體系的完善,渠道優勢慢慢淡化,但也難以完全取代,水乳交融才是未來方向。

六、虛假的護城河

還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資人的虛假護城河。意指那些屬於企業的競爭優勢,但這種優勢長期看是不穩定的,比如優質的產品、能力強悍的管理團隊,極高的市佔率,往往只是一時優勢,長期看不能藉此抵禦競爭對手進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護城河,長期看,擁有護城河的企業,回報率遠高於沒有護城河的。

因為有護城河的企業,往往賺錢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經營好,而沒有護城河的企業,則是賺點辛苦錢,或者是看天吃飯,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賺錢。

如果投資了有護城河的企業,就可以閉著眼睛躺著賺錢,相反,怕是得時刻關注企業基本面變化,睡覺也不踏實。

來源:雪球

⑥ 如何發覺被低估的股票

投資體驗共享

四類企業可進入視野

A.一個小企業由於掌握關鍵技術一躍成為行業龍頭,連續幾年甚至幾十年高速增長。

B.通過資產重組由夕陽產業進入朝陽產業,由弱勢企業轉為優勢企業。

C.突發事件導致短期內股市大幅下跌,由於上市公司基本面短期內沒改變,無疑是對價值的整體「低估」。

D.長期熊市後,股票價值普遍被低估,其中以流通市值較大者為甚。

在中國上市公司中,投資重點應放在B類、D類上市公司上。B類上市公司價值變化是跳躍式的,由於這類股票過去往往是垃圾股,股價的升幅會更大,許多人往往習慣與公司過去股價相比較,大漲後,短期內供大於求更加明顯,股價調整更深,由於公司已脫胎換骨,公司的價值無疑被低估。D類在長期熊市中,投資者心灰意冷成交清淡,股票供大於求,上市公司價值常常被低估,特別是大型藍籌股被低估的可能性更大。

低估型股票的具體操作

選定價值低估的股票後,關鍵是選買入的時機。盡管選擇的股票價格可能已在安全區,但為實現利潤最大化、減少判斷失誤及大盤波動的系統風險帶來的損失,應在一段時間內股票價格波動的底部買入。對價值投資型的操作而言,大盤的波動只是提供了一個舞台,決定購買一隻股票是基於對其價值的判斷,與股票技術形態關系不大,但介入的時候,要藉助技術分析有效地濾除大盤波動帶來的風險。價值投資其實只是在選股的方式上以價值為著眼點,操作上應充分利用各種技術分析工具。

價格只是表象

索羅斯說過,市場總是錯的。價格只是表象,價值才是本質。

通過對宏觀經濟的分析,行業狀況的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分析,甚至一些零散的信息,如企業作廣告的多少,敏銳的投資者都可以以此對股票的投資價值做出評估,但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夠對其經營狀況做出精確的判斷,在國外,專業投資咨詢機構的職責就是為投資者提供企業未來經營狀況精確的分析報告,這應是一份包括企業利潤構成的定量的報告。如果每次操作都做到出師有名,謹慎操作將風險控制到較低水平,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⑦ 什麼是企業外部競爭

企業總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中存在和發展的,其配置、整合資源的行為必然受經濟環境的影響。這個經濟環境的元素應該包括企業的競爭對手,也包括企業和競爭對手共同存在的市場,還包括對企業、競爭企業和市場都會產生影響的政府。
(1)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的競爭關系。
主要是指參與競爭的雙方在市場中的位置。就競爭雙方的競爭領域來說,一個企業和競爭對手企業的競爭行為可以上溯至生產要素市場,但主要是在產品市場中。因此,從企業競爭時所處的產品市場位置來看,本企業在市場中是屬於在位企業還是進入(挑戰)企業的地位,或者是該市場中的領導者企業還是追隨者企業,都會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影響。
(2)市場因素。
從市場類型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取決於市場屬於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中的哪一種類型。在不同類型的市場中,市場勢力賦予本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或劣勢)地位,從而對企業競爭力產生直接影響。市場的發育程度也會對企業競爭力產生影響,相對於初期市場而言,成熟市場的企業間競爭會更規范。同時,在市場廣度方面,國內市場競爭刺激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率,提升企業競爭力;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融合,市場需求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競爭還可促進企業拓展國外市場,同時應對本土外資企業的競爭挑戰。
(3)政府因素。
政府可以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間接影響企業競爭,也可以通過具體的產業政策對企業競爭產生直接影響。政府還可以增加對教育、科研的投入,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也可以通過對保護和激勵政策,提高企業競爭力。此外,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或經濟手段,改變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關系。

⑧ 為什麼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很簡單,你操作起來卻很困難

「股神」巴菲特不但是一位投資大師,還是一位雞湯大師。

他曾用一些簡單的話語對自己四十餘年的投資生涯做過描述:做投資就是找到好的生意,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並堅持長期持有。

怎麼樣?您是不是已經看暈了?

所以,您看到的結果是巴菲特把復雜的投資決策流程簡化到一定程度,而這種被簡化到極致的功夫是最難被復制的。

大道至簡。一些投資的道理本質上都很簡單,但知易行難,投資大咖們在背後的付出研究工作還是很多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專業的力量。

1月29日起,嘉實基金將全國首發一隻向巴菲特致敬的基金——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型發起式基金。這只基金的投資策略就是去選擇持續具有核心優勢的偉大企業。通過在A、H兩地跨市場資產配置,精選滬港深三地股票市場具備核心競爭優勢、能夠穿越經濟周期、抵禦同業競爭的優質公司股票,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力爭獲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回報。

值得關注的是,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是嘉實滬港深投研團隊推出的又一隻滬港深基金。2017年滬港深基金走出強勢行情,率先採用滬港深3.0版投研機制的嘉實基金業績表現備受關注,目前由滬港深3.0投研體系提供投資研究支持的滬港深基金產品包括嘉實滬港深精選、嘉實滬港深回報、嘉實前沿科技滬港深、嘉實價值精選等基金。在嘉實滬港深3.0品牌以及業績的帶動下,嘉實滬港深3.0基金產品線也受到了投資者認可,截至2017年底管理規模已經超過百億元。

截至1月22日收盤,2018年以來A股港股表現均備受關注。A股突破3500點創下熔斷以來新高,港股沖破32000點頻創歷史新高。機遇之下,嘉實基金對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信心十足。

公告顯示,嘉實基金用自有資金認購1000萬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份額,並且鎖定3年,足見嘉實對滬港深管理團隊的信任,以及對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

(風險提示: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法律文件,全面了解產品風險,本基金如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需承擔匯率風險以及境外市場的風險等特有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產品業績不對本基金業績構成保證。)

⑨ 怎樣學習價值投資大家好,我想學習價值投資

學習這些的話最好就是去京大 財富那裡面學學

閱讀全文

與無形資產網路效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