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體現無形資產時效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什麼

體現無形資產時效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27 14:22:44

A.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有效的控制制度有哪些特徵

有效的控制應該象"空氣",平常感覺不到它,但要超出范圍就立刻受到限制!!可惜,很少企業能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控制度難以把握)

B. 內部控制制度有哪些

為進一步鞏固巡視工作成果,貴州專員辦著眼當前、立足長遠,著力健全完善規章制度,規范內部操作規程,深化「兩個責任」落實,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推動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常態化、長效化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內控機制建設取得實效、落地生根。

一、加強學習宣傳,牢固樹立內控理念

該辦黨組高度重視內控機制建設,堅持力度不減、緊抓不放,營造學習貫徹內控制度的良好氛圍。一是加強學習領悟。多次組織全辦幹部職工專題學習討論《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和《貴州專員辦內部控制操作規程(試行)》,進一步強化對內控制度的認識,掌握主要內容和方法,保證各項條款入腦入心,為我辦內部形成注重風險防範、強化責任意識的風氣奠定思想基礎。二是實現有機結合。把加強內控建設與開展財政預算監管、改進工作作風有機融合,一方面,以內控制度健全內部權力制衡機制、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及時發現「短板」、堵塞「漏洞」,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實現內控建設與業務開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二、完善制度流程,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該辦不斷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扎實推動內控制度體系健全完善。一是補齊內控短板。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結合本辦實際,以實用、細化、具體、簡便為原則,制定或修訂了《中共貴州專員辦黨組工作規則(試行)》、《貴州專員辦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貴州專員辦職位輪換(輪崗)暫行辦法》、《貴州專員辦公務車輛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了黨建、資產、財務、人事、後勤等多項工作,全面打造有效可行的內控制度體系,以制度促進管理改善和作風轉變。二是落實長效機制。通過建立制度化的內控工作機制,不斷優化各環節經辦審批流程,狠抓關鍵崗位的風險控制,以流程化管理、程序性規定、信息化手段來提高制度執行力,切實增強內控制度的嚴肅性和約束力,持之以恆、久久為功。不斷提高遵章守紀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使「有規必依」成為全辦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

三、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內控落地生根

該辦注重提升內控體系建設監管水平,突出內控制度運行監督管理重點。一是強化組織建設。為了強化和推進機關內控制度落實,該辦成立了內控建設領導小組和督察考核辦公室,按照內控制度考核細則,統一指導、統一標准、統一考核、定期講評,形成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確保規范化、精細化監管制度成為常態。二是明確監管重點。以加強對熱點崗位、關鍵環節監督為重點,將完善領導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幹部選拔任用、辦公用-品采購、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公車使用等內容納入監督重點,強化對幹部職工從政行為的監督,確保各項工作在陽光下操作運行,實現了監督有重點、管理全覆蓋的內控管理目標。

C.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並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

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

1.有助於管理層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內部控制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它們首先是為了實現管理層的經營方針和目標而設計的。內部控制可以說滲透於一個單位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單位內存在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的環節,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

2.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保護資產一般指對本單位的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商品、產品以及其他重要實物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進行保護。

3.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對一個單位的管理層來說,要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報告及時地佔有準確的資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D. 內部控制制度的涵義是什麼它有哪些作用

內部會計控制的涵義與作用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並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

內部會計控制在我國是源遠流長的,在古代,統治者為了防止掌管財務的官員貪污舞弊,弄虛作假,對其實行了嚴密的分工牽制與相互考核等方法,以達到「一毫財富之出入,數人耳目之通焉」的目的。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開始注意推動企業內部控制建設。1999年新修訂的《會計法》從法律的角度對內部控製作出了規定。2001年6月財政部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對內部會計控製作了如下描述: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該規范適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可以說,這是我國重視並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新的里程碑,同時也是適應加入WTO的客觀要求。

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內部會計控製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於企業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其作用是指內部會計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外部社會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具體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的貫徹實施。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是企業進行合法經營的先決條件。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對企業的部門和流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對所發生的各類問題,能及時反映和糾正,從而有利於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得到有效的執行。

(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採集、歸類、記錄和匯總過程,從而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並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三)有效的防範經營風險。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要達到生存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防範和控制,內部會計控製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環節,是防範企業風險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企業風險的有效評估,不斷的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薄弱環節的控制,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是企業風險防範的一種最佳方法。

(四)維護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科學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從而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並能有效的糾正各種損失浪費現象的發生。

E. 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

當前,我國不少企業都存在內部管理鬆弛、控制弱化、會計信息可信度低下、財務造假等問題,如鄭亞集團、鄭百文和銀廣夏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原因何在?本文認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內部會計控制安排不當、執行不力,或是完全缺乏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主要因素。同時,本文認為在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條件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公司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一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將有利於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試圖將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會計控制結合起來探討,並提出了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基本框架;在分析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現狀之後,提出了加強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思路。
本文由六部分組成:第一章為前言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理論分析部分,第四、五章是實證分析部分,第六章是結論與討論部分。
第一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並對本文所涉及的若干概念進行了界定。
第二章:理論准備部分,鑒於內部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的淵源關系,本文在這一章對國內外內部控制理論發展進行了介紹和評述,並由此引出了內部會計控制的概念。進一步,本文分析了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內部管理控制之間的關系,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控制有著天然的淵源關系,早期的內部控制就是一種會計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一直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而內部管理控制是內部會計控制的前提和基礎,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之間的劃分是相對的,隨著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兩者更有相互融合的趨勢。
第三章:理論分析框架部分,這一章主要介紹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論,分析了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會計控制之間的關系,認為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為內部會計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環境,而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則是實現公司治理目標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會計控制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本文認為,建立一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是必須的;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了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框架,就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內部會計控制內容這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探討。
第四章:實證分析部分,這一章主要考察了中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了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因素。本文認為,控制環境的好壞、相關法規的建設、會計監督體系的完善、公司內外部治理機制的健全是影響內部會計控制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在這一章,本文就加強中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提出了基本思路。本文認為,加強中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總體思路是:在兩權分離的公司制企業中,由於多層委託代理關系的存在以及造成的會計弱化或失控問題,阻礙著企業的長遠發展。當前,應該在完善內部會計控制環境的前提下,以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為主要會計控制方法,引導公司治理結構中各控制主體的行為,有效實施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加強會計監督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改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建立和完善企業激勵機制。

F. 內部控制制度淺探

葛傳武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總院)

為了加強和規范單位內部控制,提高單位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促進單位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了《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財會(2008)7號下發,該基本規范將於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並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單位執行,小單位和其他單位可以參照本規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一個單位經濟效益,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結合自身情況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是建立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科學、合理、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

制定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須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並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科學嚴謹的經營管理循環。就制定內部控制制度而言,我認為單位的高層領導在單位經營的設計理念上,應該高度樹立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觀點和意識,注意從建章立制向整體框架的構建與認真實施轉變,應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積極主動、科學嚴謹地制定有序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經濟越發展,內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單位上至領導下至每一位員工在每項業務和環節上都必須按內部控制制度辦事,尤其是領導要帶頭執行,使內部控制制度更具有權威性。使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真正起到確保單位資產安全和完整,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防範各種經營風險,發現和糾正弊端和錯誤,確保單位的經營運作有序、科學、高效。單位可採用業務循環法,將單位整個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科學地劃分為幾個階段的循環,並據此制定各環節的科學、規范、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

二、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人員素質的控制

人是內部控制制度的主體,人員素質控制主要包括對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控制。首先單位高層的管理人員,應該具備很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否則制定科學合理、嚴謹有序的內部控制制度就成為一句空話。而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就需要具有相應素質的員工來執行,如果人員素質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會失效。所以單位應按照不同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學歷和專業技能的人才競聘上崗,科學合理地安排,使每個職員所擔任的職務與其所具備的素質、能力相稱,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把所擔任的工作做到最好。內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實現單位整體經營目標的手段,因此,就高層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應德才兼備,並深知實施內部控制的主體,是最大限度強調高級管理層的控制責任,降低單位的經營風險。其次是要設計和協調好各部門、各環節的關系,加強內部的民主監督機制和控制檢查制度,防止侵犯國家利益或以權謀私事件的發生,杜絕因個人獨斷給單位帶來經濟損失。內部控制是由人來設計和實施的,就一般工作人員素質的控制而言,首先要不斷加強員工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和教育,使其做到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單位的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其次應建立上崗培訓制度,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業務再教育,確保員工政治上過硬,業務上精通,並能適應經濟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只有這樣,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得以有效實施,保證單位的經營有序、科學高效。

2.業務程序及信息質量的控制

為保證各項經濟業務科學高效有序地運行,就必須科學合理地制定內部業務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組織控制的要求和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分工,授予各機構及各層次管理人員相應的審批權,強調任何機構、人員不經合法授權不得行使審批權,也不得越權審批,對已經發生的業務必須按照內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及時、正確、全面地反映。只有科學的經營運作,高質量的信息反饋,單位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及時改進控制,及時提出新的更科學的決策。

3.組織控制

首先是不相容職務分離,即經營業務的授權者與執行者要分離,執行者與記錄者、監督者要分離。在決策層內部要有明確的透明度、合理的權利分割與牽制。應充分發揮必要的集中決策、集體領導,形成即相互支持與協助,又相互監督與制約的機制,同時落實職工代表大會應有的監督檢查作用。

決策過程中應有的科學程序以及決策與管理體系中應有的結構層次。對單位的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由於它們涉及的資金或資產數額很大,對單位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影響重大,為了防止資產的浪費和流失,就必須有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來把關。其次,對外投資、資產處理、資金調度以及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擔保抵押、財務承諾、關聯交易等)的決策一旦作出,其執行過程也必須由不同部門和不同人員相互監督和制約。

4.資產保護控制

內部控制的各種控制方式都具有保護資產安全的作用,對不同類型的資產採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貨幣資金的控制。貨幣資金是單位流動性最強、控制風險最高的資產,大多數違法違紀行為都與貨幣資金有關,只有加強單位貨幣資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確保經營活動合法而有效。貨幣資金應實行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貨幣資金預算審核制度,實行錢賬分管,相關崗位及相關人員應相互分離和制約,貨幣資金支付業務應按照申請、審批、復核、核准支付的程序辦理。貨幣資金的收入應及時上繳財務部門。

(2)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控制。首先要加強實物資產的數量控制,定期進行實物盤點並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核對,確保賬實相符。對主要資產單位應通過商業保險的形式來保護資產的安全。其次要加強實物價值的控制,定期對實物質量、市場價值進行檢查,實事求是提取跌價和減值准備。對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的投資要進行可行性研究與分析,並進行風險效益的計算,確保投資的價值。在建造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嚴格管理,完工後及時組織竣工驗收,確保資產完整入賬。

(3)債權性資產的控制。要建立應收賬款回籠和催收責任制,通過對單位應收賬款科目同客戶應付賬款科目相核對,發現差錯及時糾正,對賬期超過信用期的應及時反映,列入重點管理,加強催收,防止應收賬款失去訴訟時效,對賬齡進行分析,對可能造成的呆賬或壞賬及時處理,以免失去受償機會。定期對債務人資信進行評估,並根據單位特點和情況計提壞賬准備金。

5.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單位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預算是以數量、金額來體現預算內單位工作方針和經營決策的綜合經營計劃。預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編制的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權,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應允許經過授權批准對預算進行調整,使得預算更加切實可行,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執行情況。

6.內部審計控制制度

內部審計制度是指單位內部設置的專職審計機構和專職審計人員,通過經常和定期的審查活動,做到查錯防弊,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在單位各個階層的人員中,就內部控制而言,內部審計人員有著極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內部審計應當成為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應當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單位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下,獨立於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對經濟活動進行審核檢查,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進行評價測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內部審計在單位經營管理制度中,擔負著內部控制質量和效果進行檢查評價的職責,它是整個內部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內部控制制度一起共同實現內部控制的各項目標。因此,應強化監控,加強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內部審計需要打破傳統的職能定位,內部審計不僅審查單位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合法真實性,還應把審查工作貫穿單位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決策、技術、生產、流通等環節入手,對資金、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追蹤,從查錯防弊的財務審計圈子走出來,審計經營活動的合理性,投入、產出的回報率,審核和評價經營管理者的經營績效,分析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保證單位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效益。

G. 財務內控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財務內控制度是指包括財務人員的管理、崗位責任制、財務現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貨幣資金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方法和規程。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產物。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外部環境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需不斷改善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7)體現無形資產時效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制定設計的條件:

1、總則

2、財務機構和財務人員的管理

3、貨幣資金的管理

4、應收賬款等債權的管理

5、存貨物資的管理

6、固定資產、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7、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管理

H. 《會計法》關於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規定,實際上體現了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大中型企業。
小企業和其他單位可以參照本規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
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的劃分標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本規范所稱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第四條 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
(二)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
(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並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五)成本效益原則。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第五條 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要素: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第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制定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第七條 企業應當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內部控制,建立與經營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促進內部控制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對業務和事項的自動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第八條 企業應當建立內部控制實施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各責任單位和全體員工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第九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法律法規、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明確貫徹實施本規范的具體要求,對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 接受企業委託從事內部控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根據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和相關執業准則,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的從業人員應當對發表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負責。
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咨詢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同時為同一企業提供內部控制審計服務。
第二章 內部環境
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許可權,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股東(大)會享有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規定的合法權利,依法行使企業經營方針、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的表決權。
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依法行使企業的經營決策權。
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監督企業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經理層負責組織實施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事項,主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
企業應當成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適當的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
審計委員會負責人應當具備相應的獨立性、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
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結合業務特點和內部控制要求設置內部機構,明確職責許可權,將權利與責任落實到各責任單位。
企業應當通過編制內部管理手冊,使全體員工掌握內部機構設置、崗位職責、業務流程等情況,明確權責分配,正確行使職權。
第十五條 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機構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按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程序進行報告;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權直接向董事會及其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報告。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制定和實施有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政策。人力資源政策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員工的聘用、培訓、辭退與辭職。
(二)員工的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
(三)關鍵崗位員工的強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
(四)掌握國家秘密或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離崗的限制性規定。
(五)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條 企業應當將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作為選拔和聘用員工的重要標准,切實加強員工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員工素質。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加強文化建設,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倡導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和團隊協作精神,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強化風險意識。
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企業員工應當遵守員工行為守則,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第十九條 企業應當加強法制教育,增強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的法制觀念,嚴格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監督,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和重大法律糾紛案件備案制度。
第三章 風險評估
第二十條 企業應當根據設定的控制目標,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
第二十一條 企業開展風險評估,應當准確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相應的風險承受度。
風險承受度是企業能夠承擔的風險限度,包括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和業務層面的可接受風險水平。
第二十二條 企業識別內部風險,應當關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員工專業勝任能力等人力資源因素。
(二)組織機構、經營方式、資產管理、業務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開發、技術投入、信息技術運用等自主創新因素。
(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財務因素。
(五)營運安全、員工健康、環境保護等安全環保因素。
(六)其他有關內部風險因素。
第二十三條 企業識別外部風險,應當關注下列因素:
(一)經濟形勢、產業政策、融資環境、市場競爭、資源供給等經濟因素。
(二)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穩定、文化傳統、社會信用、教育水平、消費者行為等社會因素。
(四)技術進步、工藝改進等科學技術因素。
(五)自然災害、環境狀況等自然環境因素。
(六)其他有關外部風險因素。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當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等,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控制的風險。
企業進行風險分析,應當充分吸收專業人員,組成風險分析團隊,按照嚴格規范的程序開展工作,確保風險分析結果的准確性。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結合風險承受度,權衡風險與收益,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企業應當合理分析、准確掌握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關鍵崗位員工的風險偏好,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避免因個人風險偏好給企業經營帶來重大損失。
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等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風險規避是企業對超出風險承受度的風險,通過放棄或者停止與該風險相關的業務活動以避免和減輕損失的策略。
風險降低是企業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後,准備採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將風險控制在風險承受度之內的策略。
風險分擔是企業准備藉助他人力量,採取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方式和適當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風險承受度之內的策略。
風險承受是企業對風險承受度之內的風險,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後,不準備採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條 企業應當結合不同發展階段和業務拓展情況,持續收集與風險變化相關的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動
第二十八條 企業應當結合風險評估結果,通過手工控制與自動控制、預防性控制與發現性控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
第二十九條 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要求企業全面系統地分析、梳理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
第三十條 授權審批控制要求企業根據常規授權和特別授權的規定,明確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的許可權范圍、審批程序和相應責任。
企業應當編制常規授權的許可權指引,規范特別授權的范圍、許可權、程序和責任,嚴格控制特別授權。常規授權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按照既定的職責和程序進行的授權。特別授權是指企業在特殊情況、特定條件下進行的授權。
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
企業對於重大的業務和事項,應當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任何個人不得單獨進行決策或者擅自改變集體決策。
第三十一條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准則制度,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企業應當依法設置會計機構,配備會計從業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機構負責人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大中型企業應當設置總會計師。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不得設置與其職權重疊的副職。
第三十二條 財產保護控制要求企業建立財產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採取財產記錄、實物保管、定期盤點、賬實核對等措施,確保財產安全。
企業應當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和處置財產。
第三十三條預算控制要求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明確各責任單位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強化預算約束。
第三十四條 運營分析控制要求企業建立運營情況分析制度,經理層應當綜合運用生產、購銷、投資、籌資、財務等方面的信息,通過因素分析、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等方法,定期開展運營情況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明原因並加以改進。
第三十五條 績效考評控制要求企業建立和實施績效考評制度,科學設置考核指標體系,對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和全體員工的業績進行定期考核和客觀評價,將考評結果作為確定員工薪酬以及職務晉升、評優、降級、調崗、辭退等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內部控制目標,結合風險應對策略,綜合運用控制措施,對各種業務和事項實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條 企業應當建立重大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明確風險預警標准,對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或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員、規范處置程序,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
第五章 信息與溝通
第三十八條 企業應當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
第三十九條 企業應當對收集的各種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進行合理篩選、核對、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業可以通過財務會計資料、經營管理資料、調研報告、專項信息、內部刊物、辦公網路等渠道,獲取內部信息。
企業可以通過行業協會組織、社會中介機構、業務往來單位、市場調查、來信來訪、網路媒體以及有關監管部門等渠道,獲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條 企業應當將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企業內部各管理級次、責任單位、業務環節之間,以及企業與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客戶、供應商、中介機構和監管部門等有關方面之間進行溝通和反饋。信息溝通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報告並加以解決。
重要信息應當及時傳遞給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
第四十一條 企業應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的集成與共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信息與溝通中的作用。
企業應當加強對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訪問與變更、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證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第四十二條 企業應當建立反舞弊機制,堅持懲防並舉、重在預防的原則,明確反舞弊工作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有關機構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舞弊案件的舉報、調查、處理、報告和補救程序。
企業至少應當將下列情形作為反舞弊工作的重點:
(一)未經授權或者採取其他不法方式侵佔、挪用企業資產,牟取不當利益。
(二)在財務會計報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等。
(三)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
(四)相關機構或人員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條 企業應當建立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設置舉報專線,明確舉報投訴處理程序、辦理時限和辦結要求,確保舉報、投訴成為企業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徑。
舉報投訴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應當及時傳達至全體員工。
第六章 內部監督
第四十四條 企業應當根據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或經授權的其他監督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內部監督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指企業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常規、持續的監督檢查;專項監督是指在企業發展戰略、組織結構、經營活動、業務流程、關鍵崗位員工等發生較大調整或變化的情況下,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
專項監督的范圍和頻率應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以及日常監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確定。
第四十五條 企業應當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准,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分析缺陷的性質和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採取適當的形式及時向董事會、監事會或者經理層報告。
內部控制缺陷包括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企業應當跟蹤內部控制缺陷整改情況,並就內部監督中發現的重大缺陷,追究相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的責任。
第四十六條 企業應當結合內部監督情況,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方式、范圍、程序和頻率,由企業根據經營業務調整、經營環境變化、業務發展狀況、實際風險水平等自行確定。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七條 企業應當以書面或者其他適當的形式,妥善保存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過程中的相關記錄或者資料,確保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過程的可驗證性。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本規范由財政部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解釋。
第四十九條 本規范的配套辦法由財政部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條 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實施。

I. 內部控制制度是如何體現的 實質性測試又是什麼

建立和實施

一個單位要實行內部控制,重點應當在組織結構及職責分工、授權批准、會計記錄、資產保護、職工素質、預算管理和報告制度等重要環節組織實施。
組織結構控制
實行和完善內部控制,首先要從本單位的組織結構開始,主要包括:確定單位的組織形式,明確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系,以及為每個組織單位內部劃分責任許可權。
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單位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所謂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如果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擔任,既可能弄虛作假,又能夠自己掩蓋其舞弊行為的職務。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核准、執行和記錄。一般情況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驟均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實施,就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便於內部控製作用的發揮。
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單位在處理經濟業務的過程中必須經授權批准以進行控制。企業每一層的管理人員既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管理人員授權的主體。
授權標準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之分。一般授權是辦理常規性的經濟業務的權力、條件和有關責任者作出的規定,這些規定在管理部門中採用文件形式或在經濟業務中規定一般性交易辦理的條件、范圍和對該項交易的責任關系。在日常業業務處理中可以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和有關職責自行辦理。特別授權指受權處理非常規性業務,比如重大籌資行為、投資決策、股票發行等。
內部控制要求明確一般授權和特別授權的責任和許可權,以及每筆經濟業務的授權批准程序。
會計記錄控制
會計記錄控制的要求是保證會計信息反映及時、完整、准確、合法。一個單位的會計機構實行會計記錄控制,要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對會計人員進行科學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離和制約的關系。經濟業務一經發生,就應對記載經濟業務的所有憑證進行連續編號,通過復式記賬,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帳戶中進行登記,以防止經濟業務的遺漏、重復,揭示某些弊端問題。
資產保護控制
資產保護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盤點控制,廣義上說,資產保護控制,可以包括對實物的采購、保管、發貨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對資產的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同才能夠接觸資產。一般情況下,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存貨等變現能力較強的資產必須限制無關人員直接接觸,間接接觸可通過保管、批准、記錄及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和授權批准控制來達到。
盤點控制是指對實物資產進行盤點並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比較,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如不一致,可能說明資產管理上出現錯誤、浪費、損失或其他不正常現象。
職工素質控制
職工素質控制包括企業在招聘、使用、培養、獎懲等方面對職工素質進行控制。招聘是保證單位的職工應有素質的重要環節。單位的人事部門和用人部門應共同對應聘人員的素質、水平、能力等有關情況進行全面的測試、調查、試用,以確保受聘人員能夠適應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層重視對單位內職工的投資、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組織內的人力資源,職工所創造的價值必然會增加;反之,就會造成人力資源價值的不充分發揮,甚至損失和浪費。
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經過批準的預算就是單位的法令,單位內部的各部門都必須嚴格履行,完不成預算,將要受到處罰。預算控制也是一個系統,該系統的組織由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等構成。預算控制的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實行預算控制。
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並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關系,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通過預算的編制和實施,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比較分析內部各單位未完成預算的原因,並對未完成預算的不良後果採取改進措施。
風險控制
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大類。
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比如,由於原材料供應地的政治經濟情況變化等帶來的供應方面的風險,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試驗不成功,生產組織不合理等因素帶來的生產方面的風險,銷售決策失誤等帶來的銷售方面的風險,此外還有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自然環境變化,稅收調整以及其他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等方面等因素,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經營風險多數情況來源於企業外部,盡管如此,企業仍應採取有效的內控措施加以防範。
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是指由於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財務風險的控制,關鍵是要保證有一個合理的資本結構,維持適當的負債水平,既要充分利用舉債經營這一手段獲取財務杠桿的收益,提高自有資金盈利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舉債而引起的財務風險的加大,避免陷入財務困境。
編制業績報告控制
業績報告也稱責任報告,是單位內部各級管理層掌握信息,加強內部控制的報告性文件,也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業績報告是為單位內部控制服務的,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因此,編制業績報告必須與單位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結合,明確反映各級管理層負責人的責任。業績報告可以有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並通過文件的形式予以規定。
編輯本段
檢查和評價

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完成的。內部審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對內部控制的控制。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驟:
1.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標准。內部審計將根據標准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檢查和判斷。
2.檢查、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情況,在分析被審計單位控制缺陷及潛在影響的基礎上,即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評價。
3.測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審計應當科學地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測試樣本,藉以正確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質量狀況。
4.寫出內部控制檢查與評價的最終報告。內部審計人員在其最終報告中,提出若干具體調查結論、意見、評價和建議,供單位最高管理層採納,同時送交被審計單位的管理人員以改進內部控制。
編輯本段
必要性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企業單位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於: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包括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企業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電算化已經普及,但計算機信息失控、破壞情況日趨嚴重,從而造成責任不明、相互推卸等問題,其關鍵在於計算機核算軟體存在著密碼缺乏牽制性,常用的密碼設置方法已不適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發展,所以財務管理電算化應提高會計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對實體信息破壞。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編輯本段
規范的內容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會計改革過程中,企業在遵守會計准則的基礎上,應以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和強化自身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對這些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應作出書面文字規定,這樣,不僅有利於企業有關人員了解處理日常會計事項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於企業會計政策的前後連貫。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它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匯出一筆采購貨款,規定要由采購經辦人填寫請款單,供應計劃員(或供應部門負責人)審查請款數額、內容及收款單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計劃,會計員審核請款單的內容並核對采購預算後編制付款憑證,最後由出納員憑手續完整的付款憑證辦理匯款結算(出納員開出匯款結算憑證,還要通過會計員審核),前後須經四人分工負責處理。而采購匯款的報帳業務,則規定要經過采購經辦人填寫報帳單,貨物提運人員提貨,倉庫保管員驗收數量,檢查員驗收質量,以及會計員審核發票、帳單及驗收憑證,編制轉帳憑證報銷。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如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銀行票據的簽發印鑒,必須有兩人分別掌管;向銀行提取較大數額現金時,必須由兩人以上,對領款、點驗安全入庫的全過程共同負責;倉庫材料明細帳要設專人稽核或另設記賬員記賬;管錢、管物、管帳人員因故離開工作崗位或調動工作時,規定要由主管領導指定專人代理或接替,並監督辦理必要的交接手續或正式移交清單。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如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對各種帳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如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都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又如現金出納員除規定每日下班前要結帳清點庫存現金,遇有差錯要及時報告外,會計主管人員還有經常檢查出納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庫存現金及金庫管理情況的責任。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相當容易的,並且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但是難以給查帳和審計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可以先由計算機填制輸出記賬憑證,然後由有關經辦人確認後簽名或蓋章,無簽名或蓋章的視作無效憑證,不得進行帳務處理。設置主輔操作員進行兩次輸入,僅僅是為了防止數據輸入時錯誤,對於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中的差錯卻無法校正,連事後控制的作用也發揮不了。因此,可直接由主辦會計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操作計算機製作記賬憑證,並將數據存入一個臨時資料庫中,以便調出修改。同時應對輸出的記賬憑證確認後簽名或蓋章,然後交稽核員稽核。對於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稽核員交出納進行收、付款,並操作計算機將主辦會計存入臨時庫存中的憑證數據轉入正式數據存中,以便進行帳務處理。
(2)電算化可以大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會計處理中已建立起來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時,還應加強對電算化系統的管理,這是會計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的前提。要明確系統管理人員、維護人員不得兼任出納、會計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軟體直接對資料庫進行操作。程序設計人員還應對資料庫採用加密技術進行處理,嚴格按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要求配置人員,健全數據輸入、修改、審核的內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統設計的處理流程不走樣變型。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設多級安全保密措施,系統密匙的源代碼和目的代碼,應置於嚴格保密之下,從計算機系統處理方面對信息提供保護,通過用戶密碼口令的檢查,來識別操作者的許可權;利用數值項防用戶利合法查詢推出該用戶不應了解的數據。操作許可權(密級)的分配,應由財務負責人統一專管,以達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確各自的責任
建立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則
編輯本段
執行的措施

1.企業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
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得再完善,若沒有稱職的人員來執行,也不能發揮作用。企業的用人政策直接影響著企業能否吸收有較高能力的人員來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要杜絕帳戶設置不合理、記錄不真實的情況,充分發揮會計控制制度的職能作用,則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和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定期進行考評,獎優罰劣。
2.企業必須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
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並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3.應發揮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監督作用
定期或不定期的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以杜絕企業管理部門負責人濫用職權所造成的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情況。
編輯本段
建立和評價原則

1.要起到既有防錯防弊,又有促進經營管理效果的作用;
2.要起到事前預防和能在事中或事後及時發現工作漏洞的作用;
3.要在認真總結、科學分析的基礎上,設計手續安全度、業務分工合理的制約方法,切忌過於繁瑣;
4.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如電算化管理)對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時修正或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

J. 內部控制制度的特徵包括什麼

一般應具有以下特徵:
1、全面性。即內部控制是對企業組織一切業務活動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僅要控制考核財務、會計、資產、人事等政策計劃執行情況,還要進行各種工作分析和作業研究,並及時提出改善措施。
2、經常性。即內部控制不是階段性和突擊性工作,它涉及各種業務的日常作業與各種管理職能的經常性檢查考核。
3、潛在性。即內部控制行為與日常業務與管理活動並不是明顯的割裂開來,而是隱藏與融匯在其中。不論採取何種管理方式,執行何種業務,均有潛在的控制意識與控制行為。
4、關聯性。即企業的任何內部控制,彼此之間都是相互管聯的,一種控制行為成功與否均會影響到另一種控制行為。一種控制行為的建立,均可能會導致另一種控制的加強、減弱或取消。

閱讀全文

與體現無形資產時效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