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並購中無形資產評估如何處置
1 企業並購中無形資產評估特點無形資產大多都是智力勞動成果,屬於一種無形的特殊商品,生產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對應性和虛幻性,其價值量不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和例外性。這些都決定了企業並購中無形資產評估有如下特點:(1)市場性。無形資產評估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考慮技術競爭風險、名牌效應與壟斷等諸多特殊的市場因素。(2)模擬性。由於市場多變,再加上無形資產價值中許多難以准確測算的因素,導致評估機構根據客觀規定性進行計算得出的模擬價格與經過市場驗證後的真實價格會有絕對的誤差。據國外專家介紹,一般情況下,其若為±20%應該認為是允許和可接受的。(3)公正性。它是整個評估工作的特徵,特別是對於不確定因素較多的無形資產評估顯得尤為重要。
2 企業並購中影響無形資產評估的因素一項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高低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企業並購中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必須予以考慮:無形資產成本;現有無形資產的壽命期限;無形資產應用後創造的效應;無形資產科學價值及發展前景;同行業無形資產計價標准和根據;無形資產供求變動趨勢;轉讓方轉讓該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無形資產轉讓次數;無形資產價款支付方式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影響,才能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正確的計算和估計。
3企業並購中無形資產評估方法選擇公司並購中無形資產評估模型很多,如美國西北大學阿爾弗雷得·拉巴波特創立的「拉巴波特模型」;美國加州洛杉礬大學弗瑞得·沃斯頓創立的「沃斯頓模型」;還有「杜邦模型」等。
在企業並購這一特殊評估目的下,選擇評估方法,應考慮無形資產具有壟斷性、極端重要性和特殊性,它不是作為一般商品和生產資料轉讓,而是作為獲利能力來轉讓的,它的價值不是主要按「物化價值」,而是按其帶來價值,即根據它帶來的額外收益來定價的。基於此,無形資產評估一般適用收益現值法、成本一收益現值法。公司並購無形資產評估專業文獻中,認為這種折現現金流量(DCF)分析是最科學、最成熟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其同時適用於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Ⅱ 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有9個:無形資產的成本、機會成本、效益因素、專使用期限、技術成熟程度、轉讓內屬容因素、「無形資產的發展趨勢、更新換代情況和速度」、市場供需狀況、同行業同類無形資產的交易方式。
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一)無形資產的成本
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一樣,也具有成本。只是與有形資產相比,其成本確定不十分明晰且不易於計量。對企業來說,外購無形資產較易確定,而自創成本計量更困難些。因為無形資產產生的一次性特點,使其在創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勞動不具有橫向比較性。同時,無形資產的創造,與其創造中的投人、失敗等密切結合,這部分成本很難確定。一般來說,這些成本項目包括創造發明成本、法律保護成本、發行推廣成本等。
Ⅲ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二、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1、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2、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3、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4、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5、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6、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
(3)無形資產轉讓的機會成本包括轉讓的稅費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Ⅳ 什麼是機會成本它和會計成本有何區別
會計成本是歷史成本,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是為生產這種商品或提供這種服務而花掉的資源價值。
機會成本是決策成本,是由資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成本,是指從事某項決策活動而放棄或犧牲的從事其他經濟活動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或備擇成本)的概念表述了稀缺與選擇二者之間的基本關系。對任何人來說,如果有價值的實物或活動並不稀缺,那麼,所有人在任何時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這就沒有必要去從價值各不相同的備擇方案中進行選擇,實際上也就沒有必要去進行決定哪種需求優先的社會協調過程。在這沒有稀缺的幻想環境中,不存在錯過、放棄或損失機會取捨的問題。
一旦稀缺被引入,需求就不能都得到滿足。除非存在著能夠預先決定有價值最終產品分配的「自然」約束(比如,2月份蘇格蘭的陽光)、否則,稀缺既直接地在備擇的最終產品中引起對必需品的選擇,又間接地在公共機構或在為社會相互作用、並產生最終產品選擇的程序安排中引起對必需品的選擇。
選擇暗含著拒絕和挑選備擇品。機會成本就是特指拒絕備擇品或機會的最高價值的估價。它是為了獲取已挑選的具體實物中具有更高價值的選擇物而放棄或損失的價值。
機會成本與選擇如果做出不同的選擇,機會成本不是「某一種可能是」的預期價值。注意,它不是那種沒有有效地參照選擇的「某種一定是」的價值。在缺乏選擇的情況下,有時候討論預計要發生但沒有發生事件的價值是有意義的,但是,既然可供選擇的方案並不代表一種丟失或已損失的機會,因而把這些價值定義為機會成本是無意義的。一旦選擇與機會成本之間的基本關系被承認就會得出幾種含意。
第一,如果選擇是在不同的價值選擇物中進行,一些人不一定會進行選擇。這不是說,一個作出決定的人必然成為選擇者。由此得出第二種含義。沒有選中的選擇方案的價值,即機會成本,一定是存在於參與選擇的個人頭腦中的價值,而不是其他。因此,成本必定完全由選擇者來決定,而不能由其他人決定。第三個必然結論是,機會成本必定是主觀事物。它存在於選擇者頭腦中,並且不能由選擇者之外的其他人去具體化或進行測量。同時,不能輕易地被轉化為一種資源、商品或貨幣信度。第四,機會成本只是存在於作出選擇決定的時刻。在此以後它立即消失。因此,這種成本從未被實現,這種被拒絕的選擇物從不能被享有。
在選擇和機會成本二者關系中最重要的結論是,這里,成本必須具有超前或向前看特徵。機會成本,即選擇者所拒絕的選擇方案的價值,是選擇的障礙;但是,在選擇者選擇到更喜愛的選擇物之前,它必須被考慮、估價、直到被拒絕。當然,在任何具體的選擇中的機會成本,會被以前進行過的選擇所影響,但是相對於選擇本身來說,機會成本影響著選擇(Choice-influencing),而是被選擇所影響(Choice-influenced)。
成本的其他概念機會成本與成本的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最好按照影響選擇或被選擇所影響這兩類來解釋。事實上,一旦做了選擇,出現後果,結果很可能包含著效用損失,不論對於最初作出選擇的人或是其他都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把這些損失(不論估計的還是實現的)稱為成本是意義的,但必須認識到,這些通過選擇決定的成本,由自身定義可知,不能影響選擇本身。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這一點。一人願意採用期限三年的分期付款計劃購買一部汽車。形成並影響選擇的機會成本是購買者對所拒絕購買的備擇品的估價。在上述情況下是該貨款所能夠支付的購買物的估計值。在考慮了備擇物的潛在價值,並決定購買汽車之後,須要履行償債計劃。每月必須支付,通常把這些支付稱為汽車的「成本」。只要貸款到期並必須按時支付,這個人將非常清楚,他正蒙受效用損失。然而,作為影響選擇的要求,這些「成本」是不相乾的。從效用維度看,選擇後果永遠不能資本化,這是造成混淆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濟學家們在某種意義上認識到這里產生的區別。他們常常用「旁置成本不再相關」的論調表明,選擇的後果不能影響選擇自身。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形式化的成本表和成本函數(它們必定隱含著成本的可測量性和可具體化性),經濟學家們把成本從選擇過程中分離出來。
會計師們也基本持有同一觀點,他們通常嚴格按事後或受選擇影響的方式估計成本。這些由會計師估計的「成本」,不能准確地反映損失值或失去的機會。在決策之前,可以把數量估計引入備擇行動工作計劃。但這種對機會成本的估計是會計對沒有進行的項目的估計,而不是對已擇項目定值的估計。
正如前面所言,只有選擇才會影響選擇的機會成本。由定義成本不能「溢出」到其他人中。當然,也可能某人的選擇會使其他人蒙受損失,把這些損失稱為「外在成本」有時是有益的。我們必須強調,這些外在成本是選擇的障礙,它衡量了失去的機會,如果人們願意考慮這些外在成本,並按自己估計的效用值對其進行計算的話。
機會成本和福利准則在分析和應用機會成本理論時,混亂的主要根源在於,將理想化的市場反應的結果推廣到為非市場環境的決策者定義規則或准則。在市場充分均衡時,大量買方和賣方分別選擇,產生了可以用價格與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正式描述的那種結果。在特定條件下,通過競爭過程的作用,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此外,上述等式描述的一般均衡狀態滿足某些特定效率准則。
價格可被觀測,客觀上是可度量的。市場均衡的一個條件是,任何一種商品的所有單位的所有相應交換價格都相等。根據這種相等關系,可以看出,由於交易者的均衡條件要求邊際成本等於價格,邊際成本在客觀上也是可度量的。由上面討論可推知,如果邊際成本可以測度,通過迫使決策者使價格等於邊際成本的機制的作用,就可以實現獨立於與競爭過程本身的資源「有效」利用。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Ⅳ 舉例說明收益法的計算原理(是關於無形資產評估的)
第一節無形資產評估的特點
一、無形資產及其分類
(一)無形資產的特點
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特點:
1、無形資產具有流動性,並且有效期較長。
2、無形資產沒有物質實體,但未來收益較大。權力只是無形資產的一部分,並非都是無形資產。
3、無形資產單獨不能獲得收益,它必須附著於有形資產。
(二)無形資產的分類
1、按企業取得無形資產的渠道,可分為企業自創(或自身擁有)的無形資產和外購的無形資產。
2、按有無法律保護,可以分為法定無形資產和收益性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等屬於法定無形資產。(2005年4月考過多選)
3、按可辨識程度,可以分為可確指無形資產和不可確指無形資產。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
二、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
(一)無形資產的成本:成本項目包括創造發明成本、法律保護成本、發行推廣成本等。
(二)機會成本:是指該項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出售後失去市場和損失收益的大小。
(三)效益因素
一項無形資產,在社會、環境、制度允許的條件下,獲利能力越強,其評估值越高;獲利能力越弱,評估值越低。
(四)使用期限:應考慮法律保護期限。
(五)技術成熟程度:其開發程度越高,技術越成熟,運用該技術成果的風險性越小,評估值就會越高。
(六)轉讓內容因素
(七)國內外該種無形資產的發展趨勢、更新換代情況和速度
(八)市場供需狀況
(九)同行業同類無形資產的價格水平
第二節無形資產評估的程序與方法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程序
(一)明確評估目的:1、市場上無形資產的轉讓;2、無形資產投資;3、股份制改造、清算資產;4、法律訴訟中作為訴訟標的;5、納稅需要;6、保險的需要及其他目的。
(二)鑒定無形資產:1、證明無形資產存在。(1)無形資產的先進性。(2)無形資產的適用性。(3)確定無形資產的歸屬是否為委託者所擁有。
2、確定無形資產種類。專利權、專有技術與商標權同屬於工業產權。
3、確定其有效期限。商標權,有的商標權歷史悠久,價值較高,有的商標則是越新越值錢。
(三)確定評估方法,搜集相關資料(四)整理和報告,做出評估結論
二、無形資產評估的收益法
無形資產轉讓和投資價格的評估,是指以無形資產作為投資手段或確認的轉讓對象所進行的評估,或者說,是將無形資產作為獲利能力進行的評估。
(一)無形資產功能性及其評估應考慮的因素
1、附著性。附著性是指無形資產往往附著於有形資產而發揮其固有功能。
2、共益性。有不同的主體同時共享(收益)。
3、積累性。作為知識產品的無形資產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往往承上啟下,在一定范圍內發揮特定的作用。
4、替代性。
(二)無形資產評估中收益法的應用
無形資產轉讓的最低收費額由以下因素決定:
1、重置成本。
2、機會成本。無形資產最低收費額=重置成本凈值×轉讓成本分攤率+無形資產轉讓的機會成本
無形資產轉讓的機會成本=無形資產轉出的凈減收益+無形資產再開發凈增費用
(都用評估基準日的現值)
(三)無形資產收益額的確定
無形資產收益額=銷售收入(利潤)×銷售收入(利潤)分成率×(1-所得稅率)
收益額=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分成率×(1-所得稅率)
收益額=銷售利潤×銷售利潤分成率×(1-所得稅率)
銷售收入分成率=銷售利潤分成率×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分成率=銷售收入分成率÷銷售利潤率
在資產轉讓實務上,一般是確定一定的銷售收入分成率,俗稱「抽頭」。
轉讓利潤分成率有多種方法,主要有:
1、邊際分析法。利潤分成率=∑追加利潤現值÷∑利潤總額現值(2006年4月考過選擇)
2、約當投資分成法。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重置成本×(1+適用成本利潤率)
購買方約當投資量=購買方投入的總資產的重置成本×(1+適用成本利潤率)
(四)無形資產評估中折現率的確定
折現率一般包括無風險利率、風險報酬率和通貨膨脹率。
折現率的口徑應與無形資產評估中採用的收益額的口徑保持一致。
(五)無形資產收益期限的確定
無形資產收益期限也稱有效期限,是指無形資產發揮作用,並具有超額獲利能力的時間。
有效期限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確定:
第一,法律或合同、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與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第二,法律無規定有效期,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有受益年限,可按照受益年限確定。
第三,法律和企業合同或申請書均未規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預計受益期限確定。預計受益期限可以採用統計分析或與同類資產比較得出。
三、無形資產評估的成本法
(一)無形資產成本特性1、不完整性。2、弱對應性。3、虛擬性。(象徵性)
(二)無形資產評估中成本法的應用
無形資產評估值=無形資產重置成本×成新率
1、自創無形資產重置成本的估算。
(1)財務核演算法。即按該無形資產實際發生的材料、工時消耗量,按現行價格和費用標准進行估算。
無形資產重置成本=∑(物質資料實際耗費量×現行價格)+∑(實耗工時×現行費用標准)
評估無形資產重置成本不是按現行消耗量而是按實際消耗量(歷史消耗量)來計算。
(2)市價調整法。
2、外購無形資產重置成本的估算。(1)市價類比法。(2)物價指數法。
3、無形資產成新率的估算。
無形資產的損耗(貶值)表現為功能性損耗(貶值)和經濟性損耗(貶值)。
(3)專家鑒定法。(4)剩餘經濟壽命預測法。
第三節專利權的評估
一、專利權的特點及評估目的
(一)專利權的特點。專利權一般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1、獨占性,也稱排他性。2、地域性。3、時間性。4、可轉讓性。
(二)專利權評估目的
專利權轉讓形式很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全權轉讓(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
1、使用期限。
(1)獨家使用權。只把技術轉讓給某一特定買方,同時賣主自己不得在合同規定范圍使用該技術和銷售該技術生產產品。
(2)排他使用權。賣方自己保留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
(3)普通使用權。可以向多家買主轉讓技術,同時賣方自己也保留技術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4)回饋轉讓權。
2、地域范圍。
3、時間期限。
4、法律和仲裁。
二、專利評估程序
(一)證明和鑒定專利權的存在
1、專利權的詳細使用說明(專利說明書)
2、產權界定資料,包括權利要求書、專利證書、有關法律性文件等
3、專家鑒定材料。專利檢索也是實施鑒定的重要環節。
(二)確定評估方法,搜索相關資料
1、技術狀況分析,包括技術先進性確認、技術成熟程度和壽命周期分析等。2、收益能力分析。3、市場分析。4、投資可行性分析。
(三)完成評估報告,並加以詳盡說明
1、專利技術成熟度。2、接受方可受度的分析。
三、專利權的評估方法
專利權主要採用的評估方法是收益法,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採用成本法。(一般不用市場法)
(一)收益法:包括專利權的收益額、折現率和獲利期限。
專利權的收益額是指直接由專利權帶來的預期收益。
1、直接測算專利技術超額收益。
將專利權劃分為收入增長型專利和費用節約型專利。
收入增長型專利是指專利權應用於生產經營過程,能夠使得生產產品的銷售收入大幅度增加。
增加原因在於:⑴單價上升,銷量增加;⑵單價不變,銷量增加。
R=[(P2-P1)Q](1-T)
R=[(Q2-Q1)(P-C)](1-T)
費用節約型的專利,是指專利權的應用,使得生產產品中的成本費用降低,從而形成超額收益。R=[(C1-C2)Q](1-T)
2、採用利潤分成率測算專利技術收益額,即以專利技術投資產生的收益為基礎,按一定比例(利潤分成率)分成確定專利技術的收益。
評估分析和計算過程如下:(1)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2)專利技術鑒定。(3)評估方法選擇。(4)判斷確定評估參數。(5)計算評估值。(二)成本法
自創專利技術的成本一般由下列因素構成:1、研製成本。(1)直接成本。(2)間接成本。2、交易成本。
評估分析和計算過程如下:(1)確定評估對象。(2)技術功能鑒定。(3)評估方法選擇。(4)各項評估參數的估算。(5)計算評估值,做出結論。
第四節專有技術的評估
一、專有技術的特點
專有技術,又稱非專利技術、技術秘密,是指未經公開、未申請專利的知識和技巧。
特點:1、實用性。2、新穎性。3、價值性。4、保密性。
專有技術與專利技術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有技術具有保密性,而專利技術則是在《專利法》規定范圍內公開的。
2、專有技術的內容範圍很廣,比專利技術廣。
3、專利技術有明確的法律保護期限,專有技術沒有法律保護期限。
4、對專利技術的保護通常按《專利法》條文進行,對專有技術保護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二、影響專有技術評估值的因素分析
1、專有技術的使用期限。2、專有技術的預期獲利能力。3、分析專有技術的市場情況。4、專有技術的開發成本。
三、專有技術的評估方法
(一)運用成本法對專有技術評估
第一步,分析鑒定圖紙的使用狀況。第二步,估算圖紙的重置完全成本。第三步,估算圖紙的貶值。條件百分比(成新率)=(剩餘使用年限/總使用年限)×100%
第四步,估算這些圖紙的價值。
(二)運用收益法對專有技術評估
1、預測、計算未來收益。2、確定折現率。3、計算確定評估值。
第五節商標權的評估
一、商標評估對象的確認
(一)商標及其分類
商標是商品的標記,是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為了把自己的商品與他人的同類商品區別開來,在商品上使用的一種特殊標記。
按商標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專用權,可以分為注冊商標和未注冊商標。
(二)商標權及其特點
商標權是以申請注冊的時間先後為審批依據,而不以使用時間先後為審批依據。
商標權的價值是由商標所帶來的效益決定的。
二、商標權評估的程序
(一)明確評估目的
商標所有權轉讓的評估值高於商標權許可使用的評估值。
商標權評估情況一般包括:商標權作為投資作價入股;商標權許可使用;商標權轉讓;等等。
(二)向委託方收集有關資料
1、委託方概況(包括經營歷史、現狀)、經營業績(包括前三至五年財務報表)。
2、商標概況,包括商標注冊有關的法律性證件。(未經注冊的商標,即使能帶來經濟效益,其經濟價值也得不到承認。商標權一旦失效後,原商標所有人不再享有其專用權,也就不再具有經濟價值。)
3、商標產品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4、商標的廣告宣傳等情況。
5、委託方未來經營規劃。
6、未來財務數據預測。
7、相關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對其的影響。
(三)市場調研和分析
(四)確定評估方法,搜集確定有關指標
商標權評估較多採用收益法,但也不排斥採用市場法和成本法。
收益法評估商標權主要是分析確定收益額、折現率和收益期限三項指標。
(五)計算、分析,得出結論,完成評估報告
三、商標權評估方法(一)商標權轉讓的評估(二)商標權許可價值評估(商標使用權評估)
四、商標權評估案例分析
(一)商標及企業概況(二)評估依據(三)產品及市場狀況
(四)評估方法1、收益年限。2、折現率。3、超額收益。
(五)評估結果
第六節計算機軟體的評估
一、計算機軟體的特點
(一)計算機軟體的特點
在計算機軟體價值評估中,應關注計算機軟體所具有的獨創性(即原始性)、無形性、復制性及復雜性等特點。
1、軟體是由一個人或許多人共同完成的高強度智力勞動的結晶,是建立在知識、經驗和智慧基礎上的具有獨創性的產物。
2、軟體產品是無形的。
3、軟體產品的復制(批量生產)是極其簡單的。
4、軟體產品維護同硬體產品維護的含義有明顯差別。軟體幾乎不存在有形損耗,但存在無形損耗。
5、計算機軟體產品的品質可變彈性較大,產品創新的平均周期很短,從而使其價格的創新競爭成為主流競爭方式。
(二)計算機軟體的分類
1、按軟體功能劃分。
2、按軟體規模劃分。
3、按軟體的總體復雜程度劃分。
4、按軟體的可靠性劃分。
二、計算機軟體價值評估的特殊性
1、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軟體技術鑒定書是其價值評估的重要依據。
2、權屬關系必須要明晰。如計算機軟體登記證書、軟體產品登記證書、鑒定書、專利證書、海關備案公告、商標權證書等。
3、計算機軟體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是評估中應予關注的核心內容。
4、計算機軟體價值評估有別於商譽與商標等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
5、計算機軟體評估一般是針對具體的軟體應用者、軟體的使用范圍、使用規模以及用途等加以評定估算。
三、計算機軟體價值評估方法
(一)收益法評估計算機軟體的步驟
1、確定評估基準日和評估目的。2、界定軟體的評估范圍。3、計算軟體的銷售收益。4、確定軟體的經濟壽命,預測壽命期內各年的收益。5、確定折現率。6、估算軟體價值。
(二)計算機軟體價值評估舉例
第七節商譽的評估
一、商譽及其特點
1、商譽不能離開企業而單獨存在,不能與企業的可確指資產分開出售。(不可確指資產)
2、商譽是多項因素作用形成的結果,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以任何方法單獨計價。
3、商譽本身不是一項單獨的、能產生受益的無形資產,而只是超過企業可確指的各單項資產價值之和的價值。
4、商譽是企業長期積累起來的一項價值。
二、商譽評估的方法
(一)割差法
商譽的評估值=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含可確指無形資產)
商譽的評估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當商譽為負值時,是負商譽。
(二)超額收益法
可分為超額收益資本化價格法和超額收益折現法兩種具體方法。1、超額收益資本化價格法。2、超額收益折現法。逐年收益折現相加求和。
三、商譽評估需要委託者提供的資料
1、委託方概況。2、企業生產經營概況。3、企業員工人數、組成、文化素質與管理水平。4、委託方前5年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5、委託方經營發展戰略。6、未來若干年(5~10年)財務預測。7、委託方所在行業競爭情況。8、營業外收入及支出的項目及其變化趨勢。9、國內同行業平均收益率。
四、商譽評估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商譽評估是在產權變動或經營主體變動時進行的。
2、不是所有企業中都有商譽,商譽之存在於那些長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少數企業之中。
3、商譽評估必須堅持預期原則。
4、商譽價值形成既然是建立在企業預期超額收益基礎之上,因此,商譽評估值高低與企業中為形成商譽投入的費用和勞務沒有直接聯系。
5、商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夠單獨計量的特徵。
6、企業負債與否、負債規模大小與企業商譽沒有直接關系。
7、商譽與商標是有區別的,二者反映兩個不同的價值內涵。
區別:(1)商譽是產品的標志,而商譽則是企業整體聲譽的體現。(2)商譽作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是與企業及其超額獲得能力結合在一起的不能脫離企業而單獨存在。商標則是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可以單獨存在,並可在原組織繼續存在的同時,轉讓給另一個組織。(3)商標可以轉讓其所有權,也可以轉讓其使用權。而商譽只有隨企業行為的發生實現其轉移可轉讓,沒有所有權與使用權之分。
8、商譽作為不可確指無形資產,是整個無形資產中除了可確指無形資產以外的部分。諸如客戶名單、銷售網路等應作為形成商譽的因素,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單獨評估處理而已。
9、商譽評估值是否入賬,如何入賬,盡管屬於會計計價的問題,不是評估本身的問題,但是與評估直接相關聯,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商譽只有在產權變動、企業主體變動時才顯現出來。
Ⅵ 無形資產的轉讓的最低收費額由以下哪些因素決定a.無形資產的重
無形資產的轉讓的最低收費額由以下哪些因素決定(答案:AC)
A、無回形資產的重置成答本 B、無形資產轉讓的機會成本 C、無形資產的重置成本凈值 D、無形資產的轉讓成本分攤率
解析:無形資產最低收費額=重置成本凈值×轉讓成本分攤率+無形資產的機會成本
Ⅶ 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因素有哪些
(一)無形資產的成本
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一樣,也具有成本。只是與有形資產相比,其成本確定不十分明晰且不易於計量。對企業來說,外購無形資產較易確定,而自創成本計量更困難些。因為無形資產產生的一次性特點,使其在創造過程中所耗費的勞動不具有橫向比較性。同時,無形資產的創造,與其創造中的投人、失敗等密切結合,這部分成本很難確定。一般來說,這些成本項目包括創造發明成本、法律保護成本、發行推廣成本等。
(二)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該項無形資產轉讓、投資、出售後所失去的市場以及損失收益的大小。
(三)效益因素
成本是從對無形資產補償角度考慮的,但無形資產更重要的是它所能創造的收益。無形資產的價值體現了無形資產所擁有的超額獲利能力。一項無形資產,在社會、環境、制度允許的條件下,獲利能力越強,其評估值越高。獲利能力越弱,評估值越低。有的無形資產,盡管其創造成本很高,但不為市場所需,或者收益能力低微,其評估值就很低。
(四)使用期限
無形資產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的長短,一方面取決於該無形資產先進程度;另一方面取決於其無形損耗的大小。一般而言,無形資產越先進,其領先水平越高,使用期限越長。同樣,其無形損耗程度越低,使用期限越長。考慮無形資產的期限,除了應當考慮法律保護期限外,更主要地是考慮其具有實際超額收益的期限(或者收益期限)。比如某項發明專利,保護期20 年,但由於無形損耗較大,擁有該項專利實際能獲超額收益的期限為10 年,則這10 年即為評估該項專利時所應當考慮的期限。
(五)技術成熟程度
一般而言,科技成果都有一個發展-成熟-衰退的過程。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到評估值高低。其開發程度越高,技術越成熟,運用該技術成果的風險性越小,評估值就會越高。一項成熟程度不是很高的無形資產,在評估時應當分析預計其可能的成熟程度,正確估計其風險,從而合理確定其評估值。
(六)轉讓內容因素
從轉讓內容看,無形資產轉讓一般有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另外,關於轉讓過程的有關條款的規定,都會直接影響其評估值。就所有權轉讓和使用權轉讓來說,所有權轉讓的無形資產評估值一般高於使用權轉讓的評估值。在技術貿易中,同是使用權轉讓,由於其許可程度不同,也會影響評估值的高低。
(七)無形資產的發展趨勢、更新換代情況和速度
一項無形資產的壽命期,主要取決於其損耗程度。該項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越快,無形損耗越大,其評估值越低。因此,無形資產價值的損耗和貶值,不取決於自身的使用損耗,而取決於本身以外的更新換代情況。
(八)無形資產的市場供需狀況
市場供需狀況一般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無形資產市場需求情況;二是無形資產的適用程度。對於可出售、轉讓的無形資產,其評估值隨市場需求的變動而變動。市場需求大,則評估值就高;市場需求小,且有同類無形資產替代,則其評估值就低。同樣地,無形資產的適用范圍越廣,適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評估值就越高。
(九)同行業同類無形資產的交易方式
無形資產評估值的高低,還取決於無形資產交易、轉讓的價款支付方式、各種支付方式的提成基數、提成比例等。在評估無形資產時,應當予以綜合考慮。
Ⅷ 請問經濟學中的轉讓成本是什麼意思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西方經濟學認為一企業的生產成本應該加上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理解。用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通俗易懂的話來理解,即:做一件事的成本可以被認為是他為此而失掉的可能用同樣時間做成另一件事,或者是他為此而犧牲掉的閑暇。這種被犧牲掉的其他的事被稱為「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曾用熱狗公司的事例來說明機會成本的概念。熱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時,但不領取工資。到年未結算時公司獲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觀利潤。但是如果這些所有者能夠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們所獲年收達45000美元。那麼這些人所從事的熱狗工作就會產生一種機會成本,它表明因他們從事了熱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獲利更大的機會。對於此事,經濟學家這樣理解:如果用他們的實際盈利22000美元減去他們失去的45000美元的機會收益,那他們實際上是虧損的,虧損額是45000-22000=23000美元。雖然實際上他們是盈利了。
那麼如何理解上述這種現象呢?
我們設想他們(以自己的勞動)投入熱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勞動)投入某種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麼按照人們所理解的機會成本概念,他們投入工作P的機會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樣,投入工作Q的機會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為對方的機會成本。
但是實際上,由於任何一個單位的投資(無論是勞動投資還是資金投資)都具有專注性,因此不能設想投資獲得二注收入(所謂「二注」即是指同時分為2個或多個方面的注入,如1個單位投資額分為2個注入方面,這是不可能的。1個單位的投資額只能在同一時間專注於某個行業的某一點上,這即是「投資專注」性)。通俗地說,1筆投資不能同時被假設為獲得2筆(或2筆以上)投資的收益。所以在計算機會成本時我們不能用1筆投資的二注收入來疊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費來疊加。比如我們不能算他們在從事熱狗工作的過程中又再想同時獲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獲得這個收益就認為產生了機會成本。如果他們真能獲得這樣的二注收益,那麼他們應該獲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單止22000或45000美元。
但以上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工作P、Q之收益互為對方的機會成本」似乎具有這種投資與收益的二注性,因為它想在獲得當前的工作P之收益的同時,又想要獲得工作Q的收益,當不能獲得工作Q的收益時,就被認為是虧損的。特別是當已經獲得較高收益的同時還想得到較低收益的情況。比如當從事工作Q已經獲得比工作P更多的收益時,還想到失去了工作P的更少收益,這樣的話,所理解的機會成本就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