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發生"無形資產損失",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關於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主要反映在《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下稱「財稅〔2009〕57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通知》(國稅發〔2009〕88號),(下稱「國稅發〔2009〕88號文」)等政策規定中。
1.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是關於損失准予在稅前扣除的法律淵源。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正面列舉的方式,明確了損失包括的范圍,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 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立法起草小組編寫的《實施條例》對「其他損失」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兜底條款,以防止前面列舉的不全面,因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形態多樣,變化多端,純粹的列舉可能無法窮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損失類別。增加這個兜底條款,意在表明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都允許扣除」。
3.為進一步明確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9〕57號文件。它明確規定「本通知所稱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該通知的規范對象是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但通知沒有對「其他損失」的定義、扣除等問題做進一步明確,也沒有規定無形資產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4.財稅〔2009〕57號文件下發後,國家稅務總局又印發了國稅發〔2009〕88號文件,對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問題尤其是程序性問題做了明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於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等貨幣資產,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等非貨幣資產,以及債權性投資和股權(權益)性投資」。顯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所指的資產損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
有觀點認為,既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沒有明確無形資產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那麼其就不能在稅前扣除。筆者認為 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規范的只是文件明確列舉的損失,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不屬於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的規范對象。既然如此,以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為由判定無形資產不能在稅前扣除,政策依據明顯不當。
現行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依據,只有《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稅〔2009〕57號文件。根據這些稅收規定及精神,無形資產損失作為其他損失,是允許在稅前扣除的。
關於無形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實務中還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
並非所有的無形資產損失都可以在稅前扣除。這也是稅前扣除相關性原則的運用,即稅前扣除的支出必須是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因此,對於那些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無形資產,其損失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2.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實際發生的凈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准予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扣除。因此,企業獲得的相應保險賠款或者責任人賠償的部分,不屬於企業發生的實際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
3.在實務中,企業要就無形資產稅前扣除與稅務機關做好溝通。根據現行稅收規定,無形資產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稅務處理的具體程序,稅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具體是指哪些,是否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與稅務機關及時做好溝通,以最大限度避免公司稅收利益損失。
❷ 無形資產損失應如何處理求解
關鍵是要不要經過稅局審批,《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取消了13號令第37條的規定。
❸ 固定資產報廢要向稅局備案嗎
定資產提前報廢不需至稅務機關備案,但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產生了損失需要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需要向稅務機關備案。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的規定,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產生的資產損失需專項申報扣除,年度納稅申報時先填寫A105090《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和A105091《資產損失(專項申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
再按照資產損失類別逐筆填報《資產損失專項申報表及明細表》。
(3)無形資產損失備案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價值大,時間長,如果企業將其出售,納稅人仍然要交稅。固定資產是企業進行各項活動的載體,一個企業若想要得到很好的發展,那麼管理好固定資產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不僅要保證資產安全,還要提高資產的收益。
根據稅法的規定,銷售固定資產本身可能涉及的稅收主要是增值稅或者營業稅。連帶的還有所得稅、城建稅等。
對於不同的固定資產,如房屋建築物,應征消費稅的機動車、摩托車、遊艇,其他固定資產,徵收稅款的規定各有不同。
❹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哪些證據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額是以賬面余額為限,具體損失估計預測應由專業機構評估確定。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規定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無形資產損失的審核
1.確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並為申報企業所有。
(1)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2)審核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專利技術的持有和保密狀況等,並獲取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等文件、資料,審核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確定無形資產的存在性。
(3)評價無形資產計價對應繳所得稅的影響,審核無形資產計價是否符合稅法及其有關規定。
(4)審核無形資產各項目的攤銷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與上期一致,若改變攤銷政策,審核其依據是否充分。審核本期攤銷額及其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①除另有規定者外,外購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稅前扣除;
②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③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④購買的計算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2.獲取充分必要的證據。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下列證據:
(1)資產被淘汰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等的書面證明;
(3)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品質鑒定報告;
(4)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5)無形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的說明。
3.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確已形成財產凈損失或者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失,並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金額以及責任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具體金額。
❺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怎麼算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企業無形資產損失額度已賬面余額為限,具體損失估計預測或專業機構評估確定
什麼是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它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規定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當企業存在下列一項或若干項情況時,應將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
1.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並且該項無形資產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
2.某項無形資產已超過法律保護期限,並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其他足以證明某項無形資產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情形。
企業轉銷某項無形資產時,應按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無形資產損失的審核
1.確認無形資產的存在並為申報企業所有。
(1)獲取或編制無形資產明細表,復核加計正確,並與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是否相符。
(2)審核無形資產的權屬證書原件、專利技術的持有和保密狀況等,並獲取有關協議和董事會紀要等文件、資料,審核無形資產的性質、構成內容、計價依據,確定無形資產的存在性。
(3)評價無形資產計價對應繳所得稅的影響,審核無形資產計價是否符合稅法及其有關規定。
(4)審核無形資產各項目的攤銷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與上期一致,若改變攤銷政策,審核其依據是否充分。審核本期攤銷額及其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是否正確。
①除另有規定者外,外購商譽的攤銷費用不得稅前扣除;
②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准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
③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價款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並在不短於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
④購買的計算硬體所附帶的軟體,未單獨計價的,應並入計算機硬體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
2.獲取充分必要的證據。
確認無形資產損失,應取得下列證據:
(1)資產被淘汰的經濟、技術等原因的說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資產已無使用價值或轉讓價值等的書面證明;
(3)有關技術部門或具有技術鑒定資格的機構出具的品質鑒定報告;
(4)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期限文件;
(5)無形資產的成本和價值回收情況的說明。
3.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金額。
計算企業無形資產確已形成財產凈損失或者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失,並扣除變價收入、可收回金額以及責任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確認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具體金額。
❻ 財產損失不到稅務局報備會有什麼納稅風險哪些項目需到稅務局報備
財產損失不到稅務局報備就不能抵扣稅 ,現將《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
❼ 無形資產如何處置和報廢
答案:抄
無形資產處置和報廢的方法:
1、無形資產出租
企業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形成的租金收入記入「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發生的相關費用,記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應交的增值稅記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無形資產出售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及相關稅費的差額作為資產處置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無形資產報廢
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例如,該無形資產已被其他新技術所替代,則應將其報廢並予轉銷,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損益。
轉銷時,應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如何處置和報廢
❽ 因技術原因淘汰的財產形成的損失需備案嗎
問:零備件由於技術原因被淘汰,與稅務機關溝通,可以不做進項稅轉出。那麼,年底作所得稅申報中,這部分損失是否需要向稅務機關申請財產損失的批復?答:目前新的財產損失審批辦法尚未明確,《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200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通知
》(國稅函[2009]55號)第三條明確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征管問題對新稅法實施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企業所得稅有關管理性、程序性文件,凡不違背新稅法規定原則,在沒有制定新的規定前,可以繼續參照執行;對新稅法實施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企業所得稅有關的政策性文件,應以新稅法以及新稅法實施後發布的相關規章、規范性文件為准。依據該文件規定,我們理解《
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與新法不違背之處在沒有新規定前應可以繼續參照執行,現在也陸續有部分省市在其匯算清繳辦法中明確了財產損失類審批項目可暫按13號令繼續執行。
在《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
》中第六條明確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因銷售、轉讓、變賣資產發生的財產損失,各項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以及固定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報廢清理發生的財產損失,應在有關財產損失實際發生當期申報扣除。第七條企業因下列原因發生的財產損失,須經稅務機關審批才能在申報企業所得稅時扣除:(1)因自然災害、戰爭等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人為管理責任,導致現金、銀行存款、存貨、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的損失;(4)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因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而確認的財產損失;所以,我們理解您上述的財產損失還是需要報送稅務機關進行審批後方可進行稅務處理,但具體事宜還請您咨詢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如何處理會更加穩妥一些。
❾ 清產核資無形資產損失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予以明確。無形資產減值損失應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為了遏制企業利用減值准備的計提和轉回來調節利潤,同時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稅法規定,企業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因為屬於或有支出,不符合確定性原則,因此,不得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應作納稅調整增加處理。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不得轉回,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以後各年,會計確認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將小於稅法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因此,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若在使用壽命期內處置無形資產,應轉銷由於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的會計與稅法的收益差異。
對無形資產減值的稅收籌劃,建議如果無形資產預期不能或很少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盡量通過轉讓或報損等方式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而不是計提減值准備,因為計提減值准備稅法上不允許稅前扣除,而出售無形資產的凈損失可以稅前扣除。
【例1】假設公司2007年1月購入一項專利技術,取得時成本為360萬元,估計使用壽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該技術發生減值,並提取減值准備21.6萬元。該無形資產不考慮殘值,採用直線法進行攤銷,則2007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購入無形資產時,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入賬價值
借:無形資產 360
貸:銀行存款 360
2.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時,
借:管理費用 36
貸:無形資產 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減值准備時
借:營業外支出 21.6
貸: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1.6
2007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2007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302.4萬元(360-36-21.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7年合計影響利潤57.6萬元,稅法只允許扣除當年攤銷的無形資產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
2008年涉及的稅務及會計處理如下:由於2007年末計提了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應當在無形資產剩餘使用壽命9年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302.4萬元,每年應攤銷33.6萬元。
借:管理費用 33.6
貸:無形資產 33.6
2008年攤銷無形資產費用33.6萬元,2008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68.8萬元(302.4-33.6),該項無形資產在2008年影響利潤33.6萬元,而稅法不考慮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對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允許按無形資產的歷史成本扣除無形資產攤銷費用36萬元,因此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
因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不得轉回,若公司一直擁有該項專利技術,則在2009~2016年每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計調減應納稅所得額21.6萬元,等於2007年末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例2】承例1,假設公司2010年1月將此專利技術轉讓,取得收入200萬元,營業稅稅率為5%,不考慮其他轉讓費用及稅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會計和稅務處理與例1一致。2009年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235.2萬元(268.8-33.6),攤余價值256.8萬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時,
借:銀行存款 20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1.6
營業外支出 49.2
貸:無形資產 256.8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14(280×5%)
會計上確認的無形資產處置損失為49.2萬元。從稅法的角度看,無形資產處置的計稅成本為252萬元(360-36×3),轉讓稅金14萬元,處置損失為66萬元(200-252-14),兩者相差16.8萬元,差額即為轉讓該期應調減的應納稅所得額21.6-2.4×2=16.8(萬元)。
❿ 無形資產預計無法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需要提前轉入當期損益,在稅務方面應該做備案嗎需要哪些資料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為提高管理效率,某企業在2009年8月將銷售管理軟體系統提前報廢,產生無形資產損失100萬元,並計入到「營業外支出」科目中。在年終匯算清繳時,關於該筆損失能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稅企雙方存在不同的理解。
企業認為,損失可以扣除。稅務機關卻認為不妥。稅務機關和企業之間為何存在如此大的分歧?對於這一問題,稅法上是否有明確的說法?企業在碰到此類問題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公司的稅收利益呢?在老的內資企業所得稅法下,原財產損失扣除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明確規定,無形資產損失允許在稅前扣除。但2008年1月1日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原財產損失扣除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13號)廢止。
那麼,在新《企業所得稅法》體系下,無形資產損失是否允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呢?
稅法怎麼說?
關於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主要反映在《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下稱「財稅〔2009〕57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的〈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通知》(國稅發〔2009〕88號),(下稱「國稅發〔2009〕88號文」)等政策規定中。
1.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是關於損失准予在稅前扣除的法律淵源。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正面列舉的方式,明確了損失包括的范圍,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 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立法起草小組編寫的《實施條例》對「其他損失」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兜底條款,以防止前面列舉的不全面,因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形態多樣,變化多端,純粹的列舉可能無法窮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種損失類別。增加這個兜底條款,意在表明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都允許扣除」。
3.為進一步明確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9〕57號文件。它明確規定「本通知所稱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該通知的規范對象是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但通知沒有對「其他損失」的定義、扣除等問題做進一步明確,也沒有規定無形資產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
4.財稅〔2009〕57號文件下發後,國家稅務總局又印發了國稅發〔2009〕88號文件,對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問題尤其是程序性問題做了明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於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票據)等貨幣資產,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等非貨幣資產,以及債權性投資和股權(權益)性投資」。顯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所指的資產損失,是不包括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的。
有觀點認為,既然國稅發〔2009〕88號文件沒有明確無形資產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那麼其就不能在稅前扣除。筆者認為 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國稅發〔2009〕88號文件規范的只是文件明確列舉的損失,無形資產損失等其他損失不屬於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的規范對象。既然如此,以國稅發〔2009〕88號文件為由判定無形資產不能在稅前扣除,政策依據明顯不當。
筆者認為,現行無形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政策依據,只有《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以及財稅〔2009〕57號文件。根據這些稅收規定及精神,無形資產損失作為其他損失,是允許在稅前扣除的。
實務怎麼做?
關於無形資產損失的稅前扣除問題,實務中還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
並非所有的無形資產損失都可以在稅前扣除。這也是稅前扣除相關性原則的運用,即稅前扣除的支出必須是與取得收入直接相關的。因此,對於那些與企業經營管理無關的無形資產,其損失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2.允許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損失,限於企業實際發生的凈損失。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准予稅前扣除的損失,必須是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賠款後的余額,依照相關規定進行扣除。因此,企業獲得的相應保險賠款或者責任人賠償的部分,不屬於企業發生的實際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
3.在實務中,企業要就無形資產稅前扣除與稅務機關做好溝通。根據現行稅收規定,無形資產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稅務處理的具體程序,稅法並未明確規定,比如,證明資產損失確屬已實際發生的合法證據具體是指哪些,是否須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才能扣除,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與稅務機關及時做好溝通,以最大限度避免公司稅收利益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