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如何確認無形資產
關鍵是購銷渠道及人脈的價值能否確認,如果在合並時這項資產的價值可以區分並確認,是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的,否則確認為商譽為好,但就商譽內涵而言,這部分資產完全確認為商譽並不太合適。
公司應當綜合考慮並購業務與公司自身業務的性質,以及並購後對整體業務的影響,再此基礎上考慮自建該渠道所需資金等因素以確認其價值,這部分價值可以卻認為無形資產,剩餘再確認為商譽。
2006版的企業合並准則應用指南規定:「購買方應當按照以下規定確定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存貨,對其中的產成品和商品按其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購買方出售類似產成品或商品估計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
在產品按完工產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仍將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相關稅費以及基於同類或類似產成品的基礎上估計出售可能實現的利潤確定;原材料按現行重置成本確定」。這與公允價值計量准則下的處理原則大體上一致。
(1)合並不可辨認無形資產的確認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5號 財會[2012]19號:
第一條: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應如何確認取得的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購買方在對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資產進行初始確認時,應當對被購買方擁有的但在其財務報表中未確認的無形資產進行充分辨認和合理判斷,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源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
(二)能夠從被購買方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與相關合同、資產和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交換。 」
❷ 下列各項中,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的有
A企業自創的商譽
B企業自行研製開發的專利權
E自行創辦的報刊名稱
❸ 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是否確認為無形資產
商譽評估是在肯認商譽是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的前提下,正確認識商譽的涵義、性質的基礎上。對企業商譽的現時價值的公允評定和估計的行為。它是指由具有一定資質的特定機構和人員在評估企業有形、無形資產的時候,以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報表等數據資料為基礎,站在客觀公正、超脫於產權交易雙方利益的立場上,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商譽的價值進行計算、判定的過程。
商譽評估的主要特點有:
(1)獨立性由於商譽與企業的整體有關,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與企業其它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分離開,不能單獨出售,因而商譽的評估這一行為必須與企業其它的整體資產的評估聯系起來進行。商譽評估結果也應一並匯入企業整體評估結果中去,形成企業整體資產總額中的一個部分。
(2)不可分列性影響企業商譽的因素多種多樣,難以用某種公式或方法對其形成的各項影響因素分別單獨確定其價值,只能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作為依附於企業整體的一項無形的綜合經濟資源來看待,只能按照一個總額對商譽計價,不能按照形成商譽的每個因素分別估列數值。
(3)評估方法的單一性由於商譽形成的不可確指性,商譽存在判斷標準的唯一性,以及商譽的評估結果是對企業未來超額收益按現時價格的反映,商譽評估方法只能是收益現值法。
商譽評估有重大的意義,它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反映經營者的業績大小,有利於企業資產投資者、股東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經營管理,有利於維護產權交易雙方及企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企業遵循誠實勞動、遵守信用的原則,尤其是對企業經營者提高管理素質、增強經營效果有著鞭策的作用。
商譽的評估採用收益現值法。所謂收益現值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並折算成現值,藉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它是按照動態的觀點。把企業預期收益現值化。運用收益現值法進行商譽評估時,在實踐中主要有直接計演算法和間接計演算法(也叫殘值法)兩種不同的方法。
❹ 關於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前提。即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項目,必須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基本條件之一。
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職業判斷時,需要考慮如下相關因素: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等內在因素。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又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❺ 可辨認無形資產與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根本區別在哪裡我學的是中級財務會計
可辨認無形資產與不可辨認無形資產主要是看其能否獨立存在。
凡是那些具有專門名稱,可單獨地取得、轉讓或出售的無形資產,稱為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
那些不可單獨辨認、不可單獨取得,離開企業就不復存在的無形資產,稱為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如商譽。它反映企業的總體價值與單項資產價值之和之間的差額。
❻ 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無形資產確認是指將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記錄並將其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某個項目要確認為無形資產,首先必須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其次還要符合兩項條件。
(1)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前提。即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的項目,必須是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
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企業能夠控制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有權獲得某項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同時又能約束其他人獲得這些經濟利益,則說明企業控制了該無形資產,或者說控制了該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企業擁有該無形資產的法定所有權,或企業與他人簽訂了協議,使得企業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比如: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通過申請依法取得專利權後,在一定期限內便擁有了該專利技術的法定所有權;又比如:企業與其他企業簽訂合約受讓商標權,由於合約的簽訂,使商標使用權受讓方的相關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法定方式或合約方式認定企業所擁有的控制權,則說明相關的項目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比如:某企業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且能認定通過進一步的培訓將會使員工的技術更有長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預期員工將會繼續把他們的技術貢獻給企業。但是,企業通常無法對因擁有一支熟練的員工隊伍以及對他們進行過培訓所引起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因而不能認為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由於類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術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除非這些管理或技術才能的利用以及預期從中獲得的未來經濟利益受到法定權利的保護。再比如:企業可能擁有一定的客戶或市場份額,並且為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和信賴付出了努力,從而期望這些客戶繼續與其進行商業往來。但是,因為缺乏法定權利來保護或缺乏其他方式來控制這種客戶關系或客戶對企業的信賴,企業一般無法對這種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引起的經濟利益實施足夠的控制,從而不能認為這些項目(市場份額、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客戶信賴)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2)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基本條件之一。
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職業判斷時,需要考慮如下相關因素: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等內在因素;是否存在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與無形資產相關的技術或據其生產的產品的市場等外界因素影響(此因素最為重要)。總之,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的管理部門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最穩健的估計。
(3)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又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來說,這個條件顯得十分重要。
比如:企業自創商譽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但自創商譽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卻難以計量,因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又比如: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假定其與企業簽訂了服務合同,且合同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預期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但由於這些技術人才的知識難以辨認,加之為形成這些知識所發生的確良支出難以計量,從而不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加以確認。
❼ 可辨認資產中的可辨認是什麼意思
在新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對無形資產進行定義時提出「可辨認」相關概念。准則第三條: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新准則確定了兩個條件,使資產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新准則認為滿足兩者之一就符合可辨認性標准。
按可辨認的相關標准對資產作相關分類,區分為可辨認資產與不可辨認資產。列舉的方法先將不可辨認資產列出,將它們從資產總額中剔除,剩下的當是可辨認資產。
(一)商譽
1.從准則定義看商譽的不可辨認
2006年《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一無形資產》重新界定了無形資產的涵蓋范圍,指出「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此定義強調了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該准則在總則中還規定,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該准則的上述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基本上是一致的。顯然根據2006年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不再包括商譽,因為商譽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標准。
商譽的根本特徵是其不可辨認性,它與企業整體價值相關,元法同企業整體分割並單獨用於交換。這項特徵是它與專利權、商標權、場地使用權等一般無形資產相區別的主要標志。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商譽在企業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對企業未來收益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其與財務決策的相關性也越來越強,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06年會計准則將合並商譽從無形資產中剝離出來,單獨在財務報表中列示,將有助於增強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性,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
2.從與整體的不可分割看商譽的不可辨認
我國的企業合並准則將企業合並按照一定的標准分為兩大基本類型——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並且該控制並非暫時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參與合並各方在合並前後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合並交易。這兩種方法分類導致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處理是將被合並企業的商譽照搬過來,按照原賬面價值入賬,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提到所謂的可辨認的相關概念。
目前,我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是公允價值,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商譽的減值問題在資產減值准則中單獨予以規定,只減值不攤銷。
可辨認凈資產提出的環境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商譽與企業自身無法分離。假如A公司並購B企業,A與B在合並前後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主最終控制,為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合並。如果說我們將商譽剔除出去是因為企業並購中非同一控制下被並購企業失去了主體地位,商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認定這一個道理,那麼同一控製法下的商譽是沒有理論基礎照搬過,因為在同一控制的吸收合並下,被購並企業也失去了主體地位。
理論上講,2006年會計准則將商譽視為永久性資產不予攤銷,更符合商譽的經濟性質,體現了商譽與企業整體不可分割的特點:如果不是發生全額的減值,商譽會隨企業的存在而存在。
(二)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可扣除暫時性差異、彌補虧損及所得稅抵減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影響數。
2007年注冊會計師教材中關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處理中提出:「對於被購買方在企業合並之前已經確認的商譽和遞延所得稅項目,購買方對企業合並成本進行分配、確認合並中取得可辨認資產和負債時不應予以考慮。可以看出,實務界已經將遞延所得稅資產戈 了不可辨認資產的范圍之內。
其實從遞延所得稅產生的原因就可以看出它歸為不可辨認資產主要是因為它與企業實體的不可分割性。遞延所得稅資產本質上就是會計上還沒發生,由於稅法和會計的差異,按照稅法現在應該交稅,企業只好先交了,然後記在資產裡面,到發生時再記人該期的所得稅費用。本質與預付賬款一樣。
另外現在確定資產是要求預計未來能帶來經濟利益。既然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預付給稅務局的應交稅款,如果公司被並購,實體不存在了,公司作為一個實體交所得稅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公司以前已經預付給稅務局的所得稅,稅務局顯然是不會退還的。如果既要不回來又不能抵債,那自然就不能算資產了。
(三)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不能全部計人當年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固定資產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及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攤費用。長攤費用作為不可辨認資產,因為如果公司不存在了,公司以前的付出就相當於沉沒成本,再也沒有考慮的必要。而且,按照可辨認的標准來說,待攤費用是不能與企業實體分離的,很顯然,它也不能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可辨認標準的意義
很顯然。新准則給定的兩個條件只是元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將無形資產與商譽區別開來。我們從給定的兩個條件可以看出會計准則對「可辨認」的解釋是比較准確的,它抓住了可辨認與不可辨認的關鍵,此項資產與企業實體是否可以分離。我們可以將這個條件擴大化,作為區分可辨認資產與不可辨認資產的條件。而作這個區分的時候,我們要以第一個條件為准。因為第二個條件是很模糊的以及缺乏可操作性的。但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第一個條件的補充。明確的可辨認性標准,使我們能夠很清楚地劃分出可辨認資產的范圍,可以更加明確的指導在企業吸收合並中出現的問題。
❽ 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指什麼
不可辨抄認無形資產,即商譽,只有在企業合並兼並時才作為無形資產核算,也才有攤銷及其會計處理。企業自創商譽不確認為無形資產。因此,這里涉及的商譽均為外購商譽。
特點是無特定的證據可辨認,依靠其歷史背景、管理水平、市場變化等多種因素形成,不能獨立存在,且與可獨立存在的其他各種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有著不可分割的相關性,在企業收購與兼並過程中形成,其價格難以用明確的常用方法來計算。
(8)合並不可辨認無形資產的確認擴展閱讀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按未入帳資產理論,商譽是計量了未入帳資產的結果。商譽屬於自創的無形資產,其開發成本很難從帳薄中完整地反映出來。而且它的功用與其開發成本之間的關系也很不確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❾ 無形資產的確認
無形資產應當在符合定義的前提下,同時滿足以下兩個確認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
(一) 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包括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的收入當中,或者企業使用該項無形資產而減少或節約了成本,或者體現在獲得的其他利益當中。例如,生產加工企業在生產工序中使用了某種知識產權,使其降低了未來生產成本。
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實施職業判斷。在實施這種判斷時,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作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確鑿的證據支持。例如,企業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資源、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相關的硬體設備、相關的原材料等來配合無形資產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關注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是否存在與該無形資產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沖擊,或據其生產的產品是否存在市場等。在實施判斷時,企業管理層應對在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內存在的各種因素作出最穩健的估計。
(二) 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是確認資產的一項基本條件,對於無形資產而言,這個條件顯得更為重要。例如,企業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刊頭、客戶名單和實質上類似項目的支出,由於不能與整個業務開發成本區分開來,成本無法可靠計量,因此,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是無形資產確認的其中一個條件,而且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通常是按照其成本進行。
❿ 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是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補影響應納稅所的額,
理解①:「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在確認無形資產時的分錄是:借:無形資產,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在此分錄中既沒有影響會計利潤,也沒有影響應納稅所得;而不是說在無形資產使用過程中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攤銷、減值等原因必定會影響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
理解②:之所以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是因為: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不影響利潤和應交所得稅,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對應科目就不應當是所得稅費用。又由於它不是合並業務,對應科目也不能是商譽;又由於它不對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 ,所以對應科目也不能是資本公積;那麼對應科目只對是無形資產本身,分錄是: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無形資產。
由於這一分錄中減少了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從而違背了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同時這一分錄中貸方的無形資產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了,又產生了新的暫時性差異,這又得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這將進入一種無限循環,所以,這種情況下准則規定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舉例:假設企業內部研發新技術,發生開發支出1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計入了無形資產,按照稅法規定,這項無形資產可以按照150萬元(100×150%)來攤銷(即該項無形資產在未來期間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為150萬元)。所以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而計稅基礎為150萬元。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但對於這項差異,按規定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即分錄借記「無形資產」科目100萬元,貸記「研發支出」科目100萬元,這個處理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應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