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斯威比無形資產檢測器

斯威比無形資產檢測器

發布時間:2021-06-22 07:11:47

A. 神學,哲學 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哲學屬於社會科學,但神學和哲學的關系較為復雜.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與哲學是遠離社會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雖然它們與物質存在條件的聯系被一些中間環節弄模糊了,但這種聯系是存在著的。宗教與哲學一樣,都是由社會經濟基礎來說明的上層建築。

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關於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觀念中產生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宗教經歷了由氏族宗教到國家宗教、世界宗教的發展歷程。無論宗教採取何種形式,都要對上帝、神靈、靈魂和來世生活作出回答。對這些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別形成了有神論的唯物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無神論的世界觀。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對上帝或其他神靈的崇拜,對靈魂不朽的信仰和對來世生活的追求,因而任何宗教都包含著有神論的唯心主義哲學或這種哲學的萌芽。

宗教與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宗教的起源與唯心主義的哲學有著天然的聯系。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是寓於人體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同樣,由於自然力被人格化,由於智力發展中自然發生的抽象化的過程,最初的神產生了。

隨著宗教的向前發展,這些神愈來愈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由於氏族、部落融合以至統一王朝的建立,在人們頭腦中,從許多神中產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觀念。因此,思維對存在、精神對自然界的關系問題,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像宗教一樣,其根源在於蒙昧時代的狹隘的觀念。哲學家依據他們對思維與存在關系的不同回答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以某種方式承認創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任何宗教神學在回答哲學基本問題時都屬於唯心主義的陣營,任何無神論都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

唯心主義哲學與宗教神學實質上是相通的。唯心主義的實質在於把心理的東西作為最初的出發點,從心理的東西引出自然界,然後再從自然界引出普通人的意識。哲學唯心主義不過是隱蔽起來的、修飾過的鬼神之說。一切唯心主義者,不論是哲學上的還是宗教上的,都相信神靈、啟示、救世主、奇跡創造者,至於這種信仰是採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還是文明的哲學的形式,這僅僅取決於他們的教育程度。

從哲學的發展來看,唯心主義與宗教神學是一致的。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原始的自發的唯物主義不能徹底了解思維對存在的關系,弄清這個問題的必要性引出了關於可以和肉體分開的靈魂的學說,然後引出了靈魂不死的論斷,最後引出了一神教。

B. 知識管理方法的評估呢

知識管理評估的方法:
1.整體知識管理評估
從外部結構(主要是顧客供應商)、內部結構(包括組織結構、信息系統、員工周轉率等)以及人員競爭力(包括教育、經歷、創造資產的能力等)三個角度對企業的知識管理進行了評估,並建立了知識管理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對某經濟特區四個企業的知識管理實施情況進行了評估。另外,也是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和人員競爭力三個角度對企業知識管理進行了評估,只是本文作者在每一個二級指標下又分別設有更新/增長、效率和穩定作為三級指標,再將三級指標細分為各個分指標。
將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要素分為人力資本管理、組織結構管理、信息技術管理、企業文化營造和合作網路管理五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分為15個三級指標和44個四級指標,可以說建立的指標體系比較合理科學比較全面。
除了對企業知識管理評估研究外還有研究人員對圖書館、醫院的知識管理進行了評估。如建立了一個具有三層指標體系的圖書館知識管理評價體系,指標分別為資源結構(資源的經費投入、成本核算、資源的標准化、整合能力、資源的加工能力、再組織能力、易用性、可獲得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組織結構(對知識管理戰略的制定、圖書館內部結構的投資、內部信息處理系統的投資、支持人員的比例等等)、圖書館文化(圖書館的外部網、與讀者溝通和協調能力、個性戶服務、讀者類型多樣性等等)、知識管理系統(數據管理能力、數據更新能力、通信協作能力、智能代理能力、可維護性、安全性等)、館員競爭力指標(知識館員工齡、知識館員比例等)。從外部結構指標、內部結構指標和人員競爭力指標三個方面作為主准則層建立了醫院知識管理實施的指標體系,在主准則層下還設有分准則層,分別為服務環境、人員風貌、候診和服務時間、服務態度、領導者意識等l7個指標。
2.與知識管理相關問題評估
(1)知識資本評估
知識資本是指能夠轉化為市場價值的知識,是企業所有能夠帶來利潤的知識和技能,其實質是知識企業全部資本的總和。
卡普蘭和諾頓提出了平衡記分卡模型(Balancd Score—Card),分別從財務、顧客、企業內部運作、學習與成長四個主要方面對企業知識資本進行了評估,這標志著美國知識資本評估理論研究的開始。
對知識資本具有影響力的評估模型當屬列夫·埃德文森在斯堪的亞公司主持設計的斯堪的亞導航器模型(Skandia模型),它是從顧客、財務 流程、人力因素、更新與發展五個方面採用了111個指標對知識資本進行了分析和評估。
斯圖爾特提出了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客戶資本三模式的知識資本評估體系。斯威比提出了無形資產監視器模型,這是對許多財務和非財務測量結果的報告,他認為公司的市場價值由可見的權益和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個人能力三種無形資產組成。
安妮·布魯金提出了智力資本審計測量模型,這一模型分別從組織的市場資本、知識產權資本、基礎結構資本及人才資本對企業知識資本進行評估。維娜·艾莉提出了一種智力資產評估方法,該方法設有企業目標、員工知識工作、研發、客戶、知識產權、企業形象、管理程序和企業文化等指標,並且列舉了2O個問題,讓專家根據被評估公司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和「否」,回答的「否」越多,表明被評估公司越需集中精力加強對智力資本的管理,該方法只能比較粗略地評價知識資產,存在著過度定性、沒有體現知識資本的存量和被評估企業相對同行業的知識水平等缺陷。
從人力資本、管理資本、市場資本和創新資本四個方面分析了每種資本對企業的貢獻程度,將指標體系中分為4個層次,共有4個二級指標、2O個三級指標和54個四級指標。從人力資本、市場資本、技術資本、管理資本、顧客資本五個方面83項分指標對知識資本進行了測度研究。建立了由人力資本、結構資本、技術資本、市場資本和關系資本五個評價子系統構成的知識資本評價系統,其中每個子系統下又設有多個分指標。
提出了標桿瞄準評估法,這是用於企業知識資本評估的一種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對某企業知識資本作評估時,先選定一個夥伴企業,將該夥伴企業的知識資本作為參照標准,通過對比兩家企業之間的各項指標的情況來評價某企業知識資本的水平。
另外關於智力資本的評估還有市場和賬面價值法、托賓q值法、智力資本推演算法、智力資本增值系數法等等。
(2)知識管理系統評估
黃立軍構建了共有四層的知識管理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第二層設有系統功能、系統維護和系統操作三個指標,第三層設有項目管理、通信與協作、智能代理、可維護性、安全性、維護簡便性、實用性、技術簡單性、文檔圖書館9個指標,第四層設有項目監督、對象追蹤、成員數據鏈接等22個指標。
在科學性和先進性、系統性、可測性、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層次性五個原則的指導下建立了三層的指標體系,它們分別為目標層、准則層和方案層,其中准則層有五個指標,分別為系統功能、系統價值、系統性能、系統效益和系統操作,方案層所設的指標共有19個。
提出了基於語言符號運算的知識管理系統評價方法,論文作者認為要將知識管理系統定位於社會技術系統,而不是單純的技術系統,應考慮系統性能、系統功能、系統環境、人性化和系統成本五個方面,在其下又分為37個三級指標。
《對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效能的量化評估體系》一文中設計了知識管理目標評價系統,這個系統共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總的知識管理目標;第二層分別為近期目標知識共享水平、中期目標競爭優勢和長期目標價值創造;第三層為9個制約因素,如近期目標包含有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基本狀況、員工對本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了解程度和具體交流方式作用情況分析三個制約因素。

C. 求KMS(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的含義、准確點的,謝謝、

一、知識管理的起源
知識管理起源於斯威比(Karl E. Sveiby)博士,他根據他對知識型企業的認識和研究,在1986年用瑞典文出版了《知識型企業》一書,當年這本書被評為最佳管理類圖書並暢銷北歐,他本人也成為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瑞典運動"的思想源泉。1990年,斯威比出版了《知識管理》一書,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知識管理"為題的著作,當年被評為瑞典最佳管理類圖書。1997年,斯威比在《新的組織財富》一書中提出以知識為核心的企業發展戰略框架,並將關於知識型企業的組織理論,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產在內的監測信息系統統一在知識戰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識型企業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

二、知識管理的發展過程
在知識管理發展的過程中,理論研究者與實踐家也有一個對知識及其管理的認識過程,該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圍繞著讓正確的知識和信息在正確的時候送到正確的人這樣一個目標,以IT技術為基礎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的階段。參與者簡單地把知識等同於文檔資料。針對現有文檔資料的整理、歸類成為當時知識管理的主要特點,圖書館情報資料的收集、管理方法在這里得到充分應用,片面地強調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即可以系統化表述,能編碼,以書面、電子文檔、圖形等為載體的知識,而忽略了意會知識(tacit knowledge), 即難以系統化表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第二階段則圍繞著挖掘隱性知識的目標,事後評價、黃頁、知識地圖等方法和工具的應用是該階段的主要特徵。第三階段,以社會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方法與工具的應用為特點,研究知識網路、關系網路,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

D. 如何運用管理會計工具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運用:

1、戰略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戰略地圖、價值鏈管理等;

2、預算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全面預算管理、滾動預算管理、作業預算管理、零基預算管理、彈性預算管理等;

3、成本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目標成本管理、標准成本管理、變動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

4、營運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邊際分析、標桿管理等;

5、投融資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貼現現金流法、項目管理、資本成本分析等;

6、績效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關鍵指標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等;

7、風險管理領域應用的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單位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矩陣模型等。

(4)斯威比無形資產檢測器擴展閱讀

管理會計的一些工具分類,主要有6大類:

一、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

1、風險熱圖

2、CGMA道德管理自檢清單

3、CIMA戰略計分卡

4、企業風險管理

二、戰略規劃和執行

1、波特五力競爭力分析

2、平衡計分卡

3、戰略地圖

4、戰略計劃工具

三、績效管理與考核

1、標桿

2、關鍵績效指標

3、績效稜柱

四、計劃和預測

1、場景和緊急計劃

2、滾動計劃與預測

3、現金流模型

4、作業預算

五、產品和服務交付

1、精益生產

2、質量管理工具

3、作業成本法

六、價值識別

1、價值鏈分析

2、客戶關系管理

E. 求經濟理論的一些概念!謝謝!

一、前言
知識經濟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對知識企業(knowledge-based company)而言,其最重要的資本將不再是傳統的物質資本(包括貨幣資本),而是知識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知識經濟強調知識是資本的重要構成,對知識的有效管理能夠促成企業組織知識的增值,進而促成企業知識資本的增值,保證企業持續的利潤增長。從一定意義上說,知識企業就是圍繞知識資本的運營進行知識的生產、傳遞、利用和保護的組織。知識資本概念的提出及其有關理論的形成是知識在企業發展中重要性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也是人們對知識及知識活動不斷深化的認識。正如《歐洲管理評論雜志》主編所言,人們將會明白對於越來越多的企業而言,在增強和維持企業競爭力方面,物質資本相對而言將不如知識資本重要。

瑞典裔管理大師卡爾-愛瑞克斯威比(Sveiby)博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探索知識型企業的管理,於1986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知識型企業和知識管理的概念(他因此被稱為知識管理之父)。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將知識管理直接建立在對企業資產的重新認識、測量、管理上。他提出企業家的使命就是全面認識和掌握企業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有效地對企業資產進行成功運作,達到資產有機增長的發展目標。斯威比博士為此建立了系統的理論、測量和管理系統。斯威比博士的理論明晰、簡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故此受到各國企業界人士的普遍歡迎,成為知識管理方面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和方法。

二.斯威比知識管理理論簡介

斯威比指出知識資本是企業一種以相對無限的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源泉。他提出應採用一種動態指標來評定知識資本的價值,並將企業的知識資本(或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的差額,隨股市的波動而起伏。他在長期從事知識資本評估和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將知識資本分為:雇員能力( Competence)、內部結構(Internal structure)和外部結構(External structure)三部分。雇員能力用以表達企業擁有的人力資源狀況;內部結構用以表達企業內部生產和管理體系;外部結構代表包括市場與客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在內的企業外部資源。企業正是由這三類『結構『構成,這三類結構的『自轉』和『互動』導致企業的興、衰、成、敗。企業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有效地管理企業三類『結構』的開發和利用,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為了有效地管理知識資產,斯威比提出了以下三個知識資產評價指標:增長和創新指標、效率指標、穩定性(風險)指標。因此,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落實在對三類『結構『的增長和創新、利用效率和穩定性與風險測量、分析上。測量分析的結果則可於管理反饋,用於企業戰略和管理的調整上。

斯威比認為:「經理們往往有一種潛意識的和不言而喻的思想傾向,浸染著工業時代價值觀和常識性認識的濃厚色彩。要理解新的世界,他們就需從知識的角度看問題,要努力運用一種新的思想方法,比如『知識分析』觀點」。他提出:工業時代管理觀與知識時代管理觀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1.用知識的觀點看組織,會把員工看作是收益的最重要的創造者,企業的人力資源花費是投資行為。而在工業時代的組織內,員工時常是被更為簡單地看作生產成本和生產要素之一。

2.在知識組織內部,學習的目的是創造新的知識,即新的知識資產;而不僅僅是運用新的工具和技術。

3.在知識組織內部,生產流程是由觀念驅動,並且有時是混沌不明的,這與工業時代生產流程中嚴格的前後次序和機器驅動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了提供服務和生產產品的顯著不同。

4.工業時代的收益遞減規律讓位於知識遞增規律,工業組織中的規模經濟(economics of scale)讓位於知識組織中的視界經濟(economics of scope)。

5.管理的權力基礎取決於他們知識的相對水平,而不是他們在組織中的等級職位。信息流的傳遞是通過可以分享信息的網路,而不是通過組織的等級機構。

正是由於斯威比的理論對企業經營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再加上根據他的理論所發展出的一整套企業知識管理測量、監測和訓練工具,所以幾年來受到包括世界許多著名企業的高度重視和歡迎,斯威比本人也因此被企業界和《財富》周刊稱之為「知識管理之父」」。

三.斯威比知識管理工具的應用

至今為止,全世界共有超過30萬人接受過斯威比知識管理理論的宣傳和講座,其中有超過3萬人受到過斯威比知識管理工具的訓練(統計截止2001年10月)。在中國,有超過2000位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接受過TANGO工具的訓練。接受過斯威比知識管理顧問指導以及教育和訓練的國際著名企業包括:

ABB, Switzerland/Sweden

IBM Europe

Arthur Andersen, USA

Infosys, India

BHP Australia

Intel, USA

Celemi, Sweden

LendLease Australia

Cap Gemini, Sweden

Minter Ellison Lawyers, Australia

China Light and Power HongKong

Multimedia Development Corp Malaysia

CSIRO Research, Australia

Morgan & Banks Australia

Motorola USA

Cultor, Finland

Mobile Telephone Network (MTN), South Africa

Deloitte, Touche & Tohmatsu National Air & Space Agency NASA, USA

Ericsson, Sweden National Air Intelligence Command USA

Ernst & Young, Sweden National Australia Bank

Hewlett Packard USA National Mutual Australia

F-secure, Finland Oracle, USA

Fuji Xerox, Japan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Gadens Lawyers, Australia Siemens Germany

Volvo AB Skandia Insurance Sweden

Steelcase USA

F. 安索夫矩陣的其他信息

CSP模型
ECIRM戰略模型
GE矩陣
PARTS戰略
QFD法
ROS/RMS矩陣
STRATPORT模型
V矩陣
三維競爭戰略模型
交叉補貼
產品剔除策略
人才模型
價值信條模型
價值鏈信息化管理
企業價值關聯分析模型
企業競爭力九力分析模型
企業系統規劃法
企業自我評價表
伊戈爾·安索夫
全球公司管理支助系統
決策矩陣
利益相關者分析
力量分析法
華信惠悅人力資本指數
變革五因素
品牌定點陣圖分析法
基本競爭戰略
多點競爭戰略
大戰略矩陣
安索夫戰略
安索夫環境動盪模型
定向政策矩陣
崗位價值評估
市場選擇矩陣
戰略一致性模型
戰略兆示
戰略准備度
戰略十步驟系統
戰略攻擊
戰略整合模型
戰略管理辦公室
戰略聯盟夥伴動態管理模型
戰略聯盟演化動力模型
斯威比的無形資產檢測器
服務金三角
母合優勢模型
波士頓矩陣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競爭對手分析模型
波特競爭戰略輪盤模型
環境不確定性分析
瑞定的學習模型
生命周期分析法
福克納和鮑曼的生產者矩陣
競爭情報系統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蓮花型創新模型
轉移定價
辯證式探詢法
遺忘借用學習法
麥肯錫7S模型

G. 企業為什麼需要知識管理

AMT咨詢的一位顧問說的: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經營管理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強調以客戶為中心,要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工業經濟時代是生產能力不足商品短缺的時代,企業以"產品"生產為導向,產品的成本和質量是企業最重要的競爭手段,企業主要通過追求大規模和標准化產品生產以取得市場競爭中的成本優勢和利潤最大化。
而知識經濟時代是社會生產能力與商品過剩的時代,客戶因存在極大的商品選擇空間和餘地,表現出日益強烈的"個性化"需求特徵,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企業只能以"客戶"為導向,"客戶滿意度"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指標,多品種、小批量、靈活多變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特徵,這種特徵對企業員工的整體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以大批量生產為特徵的生產管理系統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大體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1)快速響應能力
以財務系統、ERP系統等工業時代典型的企業信息系統都是以處理流程相對穩定為基本假設,但在高度競爭環境下,企業面對的常常是突發的事件或偶然的機遇,需要企業快速而准確地決斷,因此,傳統的大批量生產系統需要更靈活的系統給予有效的靈活性補充。
(2)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在未來的激烈中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它不僅僅局限於普通意義上的技術研發,還應該包括新思想、新的工作方法和處理流程等方面上的創新。
(3)技能素質
傳統的信息技術大多都停留在提供事實性知識或一些原理性知識(即所謂的Know-What 和 Know-Why),但多變的市場對員工的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響應快速變化的需求時,要求員工具有相當的工作技能(Know-How),能夠及時找到相關專家的幫助(Know-Who)。
(4)運作效率
對於企業來說,效率不僅僅意味著規范、快速和程序化,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是更高品質和更加聰明的工作方式。
知識管理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KM帶來的部分利益是和節約成本直接相關的,另外一部分則很難量化。在現在以信息為中心的經濟時代,企業發現最佳機會並最終獲得最大利益的源泉,是智力而不是有形資產。為了從企業的智力資產中獲得最大的利益,KM實踐者主張知識必須分享,而且知識應成為協作的基礎。有效的KM系統能夠幫助企業做如下事件:
◆鼓勵自由的思想交流,推動創新。
◆縮短響應時間,提高客戶服務質量。
◆使產品和服務能更快上市,增加收入。
◆認識到員工知識的價值,並因此對他們給以獎勵,從而增加員工的保留率。
◆通過去除多餘的和不必要的流程,使運營更順暢並縮減成本

H. 知識管理代表人物是誰

轉載
世界知識管理發展歷程、傑出代表人物和理論特點
人類關於知識的認識和探究幾乎和人類文明歷史一樣久遠,但知識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的管理領域的興起則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在這個階段中公認的關鍵性人物包括瑞典企業家與財經分析家卡爾-愛立克 斯威比博士, 美國管理學教授彼得 德魯克博士(Peter F. Drucker)和日本管理學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Ikujiro Nonaka)。這三位處於當今知識管理第一梯隊的大師級人物對知識管理領域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作為時代先知,三位大師在這個時期的創造性工作各具特色。

德魯克博士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和網路全書式的管理理論大師。 他的遠見卓識對於二十世紀的管理具有深刻的影響。 德魯克是最早感知和預言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人物之一。 基於二十世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依賴於產業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這一事實, 他提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管理挑戰是如何提高知識工人(Knowledge Worker)的勞動生產率。 他的著作對廣大管理人員理解、認識知識經濟, 接受知識管理以及現代知識管理的研究和實踐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野中郁次郎博士深入研究了日本企業的知識創新經驗, 提出了著名的知識創造轉換模式(1991, 1995年), 這個模式已成為知識管理研究的經典基礎理論。 野中郁次郎特別強調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和知識環境對於企業知識創造和共享的重要性。

與上述兩位學院派出身不同, 斯威比博士既是企業家又是企業分析家的背景, 導致他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具有濃厚的實踐色彩。 在1979年以後的15年內, 他一手創辦和經營了北歐最大的出版集團, 同時還是著名的市場分析家, 他的分析報告是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市場上最重要的指南(定期發表在財經雜志上)。 管理工作本身以及對知識型上市企業的分析使他最早感覺到知識和以知識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對與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作用。 斯威比博士在知識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貢獻包括:

■ 他是世界上最早在著作中使用了'知識管理'一詞的人(1986),並對知識和知識管理的基礎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 他首先發現和定義了知識型組織(Knowledge organization)這一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企業組織形態, 並開創性地對知識型企業的組織特性, 生命周期, 治理結構和成功要素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1986, 1987, 2002);

■他首創了知識型上市企業的分析評估模型以及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會計報告系統(1986年, 1989), 他對無形資產測量系統的研究已成為瑞典, 歐盟(EU)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制定新的會計報告標準的重要基礎(1993, 1995, 1998);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 斯威比提出以知識為核心的企業發展戰略框架(1997, 2001), 並將關於知識型企業的組織理論, 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產在內的監測信息系統統一在知識戰略框架之下, 形成完整的知識型企業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

如果說德魯克的理論主要著眼於知識管理的發展大勢, 斯威比的理論和方法則更著重在幫助企業家有效地認識和管理核心資產-無形資產, 創造更大的價值, 經營知識經濟時代的成功企業。

斯威比相信學習的過程應該首先是個實踐的過程, 有效地實踐離不開有效的工具。 因此,他本人以及合作夥伴設計開發了多種基於斯威比知識管理理論的學習和實踐工具,這些工具對迄今為止的全球知識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例如, 由CELEMI公司和斯威比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個學習知識型企業管理的模擬系統-TANGO自1997年問世以來, 廣受世界著名企業的歡迎, 受訓管理人員已超過3萬多人。

由於斯威比博士有極強的企業管理實踐背景, 以及會計和公司財務分析專業基礎(他從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審計師), 因此知識管理對他而言, 實踐的色彩遠大於理論(盡管他從事了大量理論性研究, 寫了大量研究論文)。 他習慣於從企業是社會系統中經濟實體這一本質出發, 從資產和資本的角度來看待知識,從組織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角度來衡量知識管理, 始終把人這一知識的真正載體置於知識管理的核心。 斯威比對泰勒主義(Taylorism)對知識管理的影響持強烈的懷疑和批判態度, 他相信基於泰勒主義的知識管理方法和實踐 (例如以IT為主的知識管理項目) 應該對目前失敗的那些知識管理項目負主要責任。

除了上述三位大師的傑出貢獻外, 處於第二梯隊,對知識管理具有較大影響的還包括施樂(Xerox)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約翰布朗(John Seely Brown), 安悌拿 溫格(Etienne Wenger)等人的關於實踐社區 (Community of Practice) 的研究探索(1991, 1997, 2002年), 實踐社區現在已成為知識管理的最重要的實踐之一;科恩與普魯沙克(Don Cohen & L. Prusak)關於組織社會資本的研究也會給知識管理的進一步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美國知識管理領域的代表人物的工作及其日益擴大的影響反映出美國知識管理研究和實踐已經吸取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 正在擺脫早先依賴IT和以顯形知識為主要管理對象的路線, 朝著以人為核心, 強調隱性知識創造和共享的正確方向的發展。

此外,現代知識管理的發展中比較著名的人物還包括托馬斯 達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艾莉 沃鈉(Allee Verna)、托馬斯 斯梯沃特(Thomas Stewart)、雷夫 愛德文森(Leif Edvinssion)、H. Saint-Onge等人。盡管這些知識管理專家沒能對知識管理的核心理論和方法做出重大貢獻,但是他們或以著作、或以實踐的方式對知識管理的普及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述這些先驅們的研究形成了現代知識管理發展的幾個主要方向:知識型組織、無形資產/知識資本測量和報告、知識工人與知識工作過程、基於知識的組織理論和發展戰略、組織知識環境。

閱讀全文

與斯威比無形資產檢測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