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違章建築可以收取佔有使用費

違章建築可以收取佔有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6-22 00:38:03

A. 請問物權法關於違章建築的相關處罰條款,出現違章建築應該找政府哪些職能部門處理解決

1、〈物權法〉是關於物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相關規定的,沒有「關於內違章建築的相關處罰條款」(這容一般部門規章制定內容)
2、《物權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了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徵收個人的房屋或其他物權。與「關於違章建築的相關處罰條款」有一定關系。
3、「出現違章建築」是城管管的,可以向城管投訴

B. 違章建築的侵害賠償

有關違章建築被他人損害後,損害人是否應承擔責任,承擔什麼責任問題,在實踐中經常發生,而且,對此問題在理論上沒有進行過深入地研究,因此造成了實踐中各法院對此的看法也極為不同。 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按法定報批手續,或有報批手續,但未按規定在指定地點擅自搭建的房屋、攤位等建築物。」[1]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城市規劃部門的批准,而擅自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2]也有人認為,違章建築是指:「未經有關部門審查批准或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佔地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物。」[3]筆者認為,違章建築並不是簡單的所謂未經相關主管部門的許可而動工興建的建築物,其本質上是違反了《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造的房屋及其設施。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物[4]。
因為對違章建築的性質問題,即違章建築的建造人對違章建築有什麼權利的問題的認識模糊,法院在處理違章建築損害索賠案件時,對於受到損害的違章建築人有無起訴權、有無勝訴權問題有極為不同的看法[5]:關於起訴權。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人沒有證明其合法民事權益的產權憑證,即無財產權利存在的依據,所以沒有起訴權。另一種意見認為,如果原告舉證的材料已經明確被損害標的屬違章建築的,法院不予受理。如果涉案損害標的是否屬於違章建築尚未被認定,法院應予受理,審理中發現屬違章建築的,則不涉及訴權,只關繫到能否勝訴問題。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無論被損害標的是否屬違章建築,法院均應受理。我們認為,只要這類起訴符合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有關起訴與立案的規定,法院均應受理。因為違章建築的侵害也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司法應當給予當事人選擇訴訟解決的救濟途徑,至於救濟能否在實體上得到支持,無關訴權。
對於違章建築的權屬,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以合法為前提。所以,違章建築建造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所有權。在實踐中才出現了認為因不能取得所有權而否認當事人具有起訴權的觀點。二是認為,違章建築人雖然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未取得有關部門的許可而擅自建造了違章建築,但其所有權的取得並不因此而全部否認,只是這種權利因為欠缺某些要素,所以應當是有瑕疵的所有權或者說不完全的所有權。
我們認為,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任何權利,只是一種佔有事實。根據《民法通則》第72條的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以合法為前提,而其既然為違章建築,就當然不能取得所有權。有人認為,雖然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能享有所有權,但應當享有使用權。因為,一般違章建築人建造房屋後自己都可使用。這種觀點混淆了實際生活中的「使用」和所有權中的「使用權能」。使用權是基於所有權的一項權能,既然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能取得所有權,使用權便失去了基礎。還有人認為,即便違章建築作為整體因其違法性而使得所有權及其他派生的權利得不到保護,但構成違章建築的建築材料本身作為動產是合法的,因此應受法律保護。對此觀點,我們認為,建築材料本身雖然具有所有權的合法性,但這些建築材料在合成為建築物後,已經成為一個整體了,再討論其合法性及對其的保護,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對於那種認為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享有有瑕疵所有權的觀點。我們認為,是對所有權概念的嚴重曲解,所有權是一種全面的概括的佔有、使用、收益與處分的權利,是一種統一的支配力,並不是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各項權能的簡單的量的相加。按照現代民法理論,不自由或者不完全的所有權,就不是所有權[6]。所有權本質上是自由的、完整的所有權[7]。因此,認為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享有有瑕疵的所有權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不享有任何權利,而只是享有佔有的權益。與佔有在概念上應當嚴格區別的是「得為佔有的權利」。此種得為佔有的權利稱為本權。本權得為物權,亦得為債權。有本權的佔有,固為佔有,無本權的佔有,如盜賊之管領贓物,亦屬佔有[8]。但是,贓物被盜賊佔有之前,畢竟它是有所有權存在的,而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管領之前,該違章建築上未曾存在過任何權利。也就是說佔有前,該建築物上不存在任何權源。這是否也能成立佔有呢?從實質上而言,違章建築是無主物。無主物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自始無主,另一為拋棄[9]。且從理論上而言,許多佔有並不具有本權,甚至只是一種單純的事實狀態[10]。這里講的「本權」,應當是說物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權利的意思。
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是一種直接佔有,而直接佔有有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取得方法。繼受取得是指基於既存的佔有而直接取得佔有。而直接佔有的原始取得,是指基於他人的佔有而為新佔有的取得。其取得佔有的事由,得為事實行為[11]。所以,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取得是原始取得。
按照佔有的基本理論,根據佔有人是否具有將佔有物據為己有的意思,可將佔有分為自主佔有和他主佔有;根據佔有人是否有權佔有某物,可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根據佔有是否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沒有佔有的權利,可把佔有分為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因此,違章建築的佔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是自主佔有、無權佔有、惡意佔有。 當違章建築受到他人侵害時,侵權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實務中有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不屬於法律保護的合法財產權益,賠償之訴不應支持。另一種意見認為,拆除違章建築是有關部門的專門職責,被告無權實施拆除等損害違章建築的行為,對造成的損失應當賠償。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不正當地損害原告的利益,但該利益是非法利益,故被告應對原告客觀上的經濟損失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而不是賠償責任。
筆者認為,第一、第三種觀點頗值得商榷。違章建築雖然在未得到相關部門批准之前不是合法建築,但只能由法定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來處理。除此之外,其他單位和個人擅自拆除或毀損違章建築的做法顯然是於法無據的。而且,如果允許他人任意毀損非法財產,則會造成私權的泛濫。法律之所以要保護佔有,並不一定是為了尋求對真正權利人的保護,而是為了維護社會財產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穩定。因此,擅自毀損他人佔有的違章建築也是違法行為,構成了民事侵權,對由此違法行為而給他人造成的經濟損失,行為人當然應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而不是補償責任。所以,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
那麼,當違章受到侵害,當事人向法院提請訴訟時,應當以什麼理由為根據呢?佔有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不是權利,也不是物權,能否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就學說而言,主要有 ⒈佔有不能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這種觀點以佔有是一種事實狀態而不是權利作為立論根據,認為侵權行為的只能是合法的權利,佔有既然是一種事實狀態,因而不能成為侵權行為的客體。
⒉佔有可以成為侵權行為之客體。這種觀點在承認佔有可以作為侵權行為客體的基礎上,對於其法律依據上,又有所歧義。史尚寬先生認為,佔有得為侵權行為的客體,並認為佔有系屬權利,應適用台灣地區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的規定,即:「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他進一步認為「,佔有為事實,是否權利,不無爭論,民法上特設有保護規定,可認為財產權之一。其侵害為侵權行為,殆無疑義。」[12]史尚寬先生認為,可以把佔有作為財產權的一種,不但有違把佔有僅作為單純的事實而不是權利的通說,而且,佔有既然為一種事實,為什麼因為受法律的保護,即成為財產權?若采此觀點,則任何利益因受法律的保護,均成為權利,那麼,權利和利益的區別將失去意義。梅仲協先生認為,台灣地區民法第184第1項前段所稱的權利,系兼指人格權與財產權二者而言,至於財產權,並應以物權及其他絕對權如著作權或商標權為限。佔有非屬上述權利之一種,故在侵權行為上之保護,應適用第184條第2項[13],即:「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但是,民法中關於保護佔有的規定,不能認為是屬於保護他人的法律。
因為一方面,佔有保護的規定旨在維護一般的社會秩序,也不在於保護個別佔有的狀態;另一方面,若承認民法關於保護佔有的規定,系侵權行為法上保護他人的法律,則無權佔有亦將受保護。這就無法解釋其合理性基礎。王伯琦先生認為,佔有為一種權利狀態,並非權利。但佔有人於佔有物上行使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故除先手佔有人外,佔有人立於權利人之地位,侵害佔有者,與侵害權利無異,亦得成立侵權行為[14]。筆者認為,王伯琦先生的理由較為合理。我們只有推定佔有人就是權利人,才能為保護無權源佔有找到合理的解釋。
關於佔有權利的推定,各國民法規定不同,有僅以動產為限。中國學者也認為,關於佔有權利的推定,應僅以動產為限[15]。有的也適用於不動產。筆者認為,既然權利推定僅適用於佔有人消極地維護自己的佔有,而佔有人不得援用權利推定的規定,實施佔有物所有權申請登記等積極行為,那麼,為了更好地維護佔有人的利益,對未登記或無法取得登記的不動產,也應適用權利推定的規則。 一種意見認為,違章建築是不合法的存在物,但構成其存在的內容有合法與不合法之分,建築材料只要合法取得,該損失就應當賠償,而施工等費用是用於支付於不合法行為和目的,不應賠償[16]。也有人認為,應判決被告承擔次要責任或者不承擔責任。其理由是:原告與被告在此類糾紛中均有過錯,但是相比之下,原告過錯更大。因為違章建築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或三者兼有的利益;另外,原告的過錯在先,被告的過錯在後。還有人認為,原告和被告應承擔同等責任,因為對原告違章與被告擅自損害違章建築的行為是很難分清其過錯程度誰大誰小的,所以應推定其過錯是同等[17]。
第一種觀點存在著不合理性,既然其認為施工等費用是用於支付於不合法目的和行為,因此就不應賠償,那麼,建築材料本身即使是合法購得,其也是用於不合法的目的和行為,那為什麼就要賠償呢?而且由建築材料所構成的建築物本身的價值,已經大大超過了建築材料的價值,對所謂「建築材料」的損害,其實質是對建築物的損害。若只對「建築材料」賠償,就不能保護佔有人對整個違章建築的利益。後兩種觀點的不妥之處在於沒有弄清原被告兩者之間的過錯的不同,即原告違章的過錯是對國家或集體而言的,是對國家關於土地管理、城市規劃等行政管理的違反,而被告的過錯是直接針對損害建築物而言的,這不存在與有過失因而進行過錯相抵的情況,因為與有過失是指雙方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共同原因,都對損害事實的發生具有原因力[18]。所以,原告的過錯不能作為減輕被告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 一是毀損佔有物;二是侵佔佔有物;三是妨害佔有人對佔有物進行使用收益[19]。而佔有人對佔有的保護擁有自力救濟權和佔有保護請求權,佔有保護請求權又包括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佔有妨害除去請求權和佔有妨害妨止請求權。對違章建築的侵害也不外這三種形式,因此,我們應當分別討論這三種情況下侵權人的責任形式及其賠償。
財產佔有人佔有的財產被侵害,無論是被侵佔,還是被毀損,侵權人都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以使佔有人對物的佔有得以恢復。在違章建築被他人侵佔的情況下,可以佔有人可以行使佔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侵權人返還原物。但是在違章建築被他人毀損的情況下,卻只能請求損害賠償,包括對造成的原告的全部直接損失,即建材、施工等費用也應予以賠償,而不能請求恢復原狀。因為,違章建築本身的違法性,一般需要被拆除或者沒收,也就是說法律不允許它的存在。在違章建築被毀損後,如果法院支持重建違章建築的請求,則顯得荒唐了。
在一般情況下,侵權人侵害佔有,使財產佔有人喪失對物的佔有而導致使用、收益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0]。但侵害了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的佔有而導致違章建築人不能使用、收益的可得利益損失,則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因為甲對違章建築的佔有屬於惡意佔有,而惡意佔有人對於佔有物,並無使用收益的權能,原則上應不得就不歸屬其享有的權益,請求損害賠償[21]。如甲把自己建造的違章建築出租給乙,每月租金1000元,租賃期為2年,雙方簽訂租賃合同6個月後,丙把甲的違章建築毀損,使得乙不能再租賃該違章建築,而導致甲不能收取其1.5年的租金共18000元。對於甲的該種「損失」,不得請求丙賠償。 [1]朱偉.違章建築引起財產糾紛的處理依據[J].政治與法律,1996,⑷.
[2]張斌.違章建築索賠審理法律實務分析[J].當代律師網.
[3]陳文松.毀損違章建築引起索賠案件的處理原則[J].人民司法,1998,⑶.
[4]陳昨丞.違章建築若干法律問題分析[J].法律教育網.
[5]許根華,傅國華.損害違章建築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N].人民法院報,2002-02-28.
[6]梁彗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精粹——梁彗星文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P135.
[7]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P68.
[8]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171.
[9]常鵬翱.論中國埋藏物發現制度的完善[J].人民司法,2000,⑹.
[10]王利明.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P832.
[11]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215-216.
[12]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P130.
[13]梅仲協.民法要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P450.
[14]王伯琦.民法債篇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73.
[15]王利明.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P539.
[16]陳文松.毀損違章建築引起索賠案件的處理原則[J].人民司法,1998,⑶.
[17]曹滿章.對損害他人違章建築引起的財產損害賠償案件處理之我見[J].法律適用,1995,⑹.
[18]楊立新.侵權法論(第二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P515.
[19]王利明,楊立新等.民法.侵權行為法[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P261.
[20]楊立新.侵權法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P893.
[21]王澤鑒.用益物權.佔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P380.

C. 違章建築拆除有賠償嗎

  1. 一類是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違章建築。

  2. 一類是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違章建築。

D. 違章建築拆除費用誰出

拆違抄建全部費用將由當事襲人埋單

違章建築即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強制性規定建造的房屋。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

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
(4)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

違章建築依其「違章」的程度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從表面上看違章建築建築人有無土地使用權上說,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物,即雖有利用該建築物佔有范圍內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築物的權利,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

E. 佔用他人土地違章建築安法律怎麼處置

1、違法佔用集體土地或農用地進行建設, 處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四十三、六十三、七十六條
2、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予以沒收;罰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四十一、四十四條、六十三、六十四條。
3、對歷史和原因形成的違建處理:因為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居民房屋存在大量未辦理土地使用手續或規劃手續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宜按照違章建築處理,特別是在房屋徵收和土地徵收中這類矛盾尤為凸出,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精神和原則,應當組織規劃、土地、執法等部門對於未辦理關手續的建築物進行認定,認定為合法的要給予補償,認定違法的不予補償;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地方為實現拆遷速度,將一些歷史原因形成的違章建築強制拆除。
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

F. 國家對違章建築如何處理,有規定嗎

有規定。

G. 無效合同可以以佔有使用費繼續收費嗎

既然合同是無效的,
合同內容就不應該再履行,
不然就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H. 違法拆除」的違章建築是否有權獲得賠償

您好,
一、哪些屬於違章建築
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
違章建築依其「違章」的程度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從表面上看違章建築建築人有無土地使用權上說,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物,即雖有利用該建築物佔有范圍內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築物的權利,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例如:在住宅樓間公共場地搭建自己的倉庫。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例如:一家酒店原本規定建設40層,但是開發商卻擅自決定將其建設成45層。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例如:一家醫院申請建設一幢7層高的住院部,但是建成以後卻是7層高的員工家屬樓。
4、擅自將臨時建築設成為永久性建築。例如:物業公司說為了修繕房屋給工人搭建了一個房子,但事後卻將其改建成一家小超市經營。
二、違章建築拆遷時能否獲得補償
在違章建築拆遷補償問題上,應當區分建築和建築使用的材料,建築和建築范圍內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建築和建築內的財產,拆遷補償款和拆遷補助費,拆遷補償和拆遷賠償等。
首先,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使用的材料。根據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在拆遷過程中,拆遷人對拆除違章建築不予補償。但是,不能據此認為,拆除違法建築使用的材料,拆遷人也不需要補償。事實上,某些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從價值上來說是可以獨立存在的,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享有合法的財產權。
其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如果違章建築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即使在拆遷時不就拆除違章建築本身補償違章建築人,也必須考慮土地使用權對違章建築人的財產利益。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劃撥方式得來的,拆遷人可以不補償使用該土地的違章建築人;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出讓方式得來,違法建築人繳足了土地出讓金,但出讓年限還未到期時,拆遷人應當就拆除違章建築給違章建築人造成的土地使用收益的損失予以適當補償。
再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內的財產。違章建築內的財產可以獨立於違章建築存在,系違章建築人的合法財產,依法應當受到保護。拆遷人在拆除違章建築的過程中,不得侵犯違章建築人的違章建築內的合法財產權益,否則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最後,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拆遷補償款、拆遷補助費和拆遷賠償費。雖然我國《城市拆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拆除違章建築不予補償,但是這只能說明違章建築人不能獲得拆遷補償款,拆遷人仍要依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拆遷補助費。拆遷補助費包括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其它費用。拆遷人不得因違章建築拒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費拆遷補助費的請求。如果由於拆遷程序和手段違法,侵害了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依法賠償損失,即拆遷賠償費。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中對很多違章建築採取的都是強拆的手段,在沒有通知當事人的情況下,沒有轉移建築內的財產就強制實施,造成嚴重的損失。但由於當事人覺得「理虧」,往往不能提出自己的主張獲得經濟補償。因此,如果對自己的權益不清楚,不知道何等情況下應當獲得補償時,不妨問問律師的意見,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現象發生。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違章建築可以收取佔有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