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如何評估排污權使用費

如何評估排污權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0-12-15 16:05:04

Ⅰ 對ph,大腸桿菌超標怎樣徵收排污費

(一)排污費徵收依據: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和國家環保總局《關於排污費徵收核定有關規定的通知》的規定,排污費徵收程序一般分為、、、、等五個主要階段。 (二)排污費徵收程序:
排污申報登記→排污申報登記審核→排污申報登記核定→排污收費計算→排污費徵收與繳納(1)排污申報登記
排污申報登記是指向和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向所在地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所擁有的污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強度等與排污者有關的正常排污及排污變化情況的法定義務。
申報登記:
①正常申報:排污者必須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環境保護部門的環境監察於每年的12月15日前申報登記下一年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及排污情況有關的各種情況,填報《全國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報表》。
②變更申報:排污者申報、登記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強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口設施、污染防治處理設施需要作變更、調整的,應在變更前15日內履行變更申報手續,填報《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排污情況發生緊急變化時,必須在變更後3日內報告並提交《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的排污申報登記,應在項目試產前3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在建制鎮以上范圍內產生建築施工雜訊的單位必須在開工前15日內辦理排污申報登記手續,填報《建築施工場所排污申報登記表》。
拒報或謊報違法行為處理:對不按規定時限和內容履行排污申報登記及變更手續的,視為拒報;對未按規定內容進行如實申報登記的視為謊報。對屬拒報或謊報的違法行為除依法按規定處以罰款外,還應責令排污者限期補報。(2)排污申報登記審核
環境監察在收到排污者的《排污申報登記表》或《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後,應依據排污者的實際排污情況,按照國家強制檢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數據、監督性監測數據、物料衡算數據或其他有關數據對排污者填報的《全國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報表》或《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項目和內容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要求的應於每年元月15日前向排污者發回一份經審核同意的《排污申報登記表》;不符合規定的責令補報,不補報的視為拒報。(3)排污申報登記核定
環境監察根據審核合格《排污申報登記表》,於每月或季末10日,對排污者每月或每季的實際排污情況進行調查與核定。經核定,符合要求的,應在每月或每季終了後7日內向排污者發出《排污核定通知書》。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排污者限期補報。
排污者對核定結果有異議的,應在接到《排污核定通知書》之日起7日內申請復核,環境監察應當在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作出復核決定,並將《排污核定復核決定通知書》送達排污者。
環境監察部門對拒報、謊報、漏報拒不改正者,可根據實際排污情況,依法直接確認其核定結果,並向排污者發出《排污核定通知》,排污者對《排污核定通知書》或《排污核定復核通知書》有異議的,應先繳費,而後依法提起復議或訴訟。(4) 排污收費計算
環境監察應依據排污收費的法律依據、標准依據和核定後的實際排污事實依據(排污核定通知書或排污核定復核通知書),根據國家規定的排污收費計算方法,計算確定排污者應繳納的廢水、廢氣、雜訊、固廢等收費因素的排污費。(5) 排污費徵收與繳納
排污費經計算確定後,環境監察應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並同時向社會公告。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將排污費繳到指定的商業銀行。對排污收費行政行為不服的,應在復議或訴訟期間內提起復議或訴訟,對復議決定不限期內履行,在法定期限內未自動履行的,原排污收費作出行政機關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當裁定或判決撤消或部分撤消原排污收費行為的,環境監察應在依法重新核定並計征排污費。
排污者在收到《排污費繳納通知書》7日內不提起復議或訴訟,又不履行的,環境監察可在排污者收到《排污費繳納通知書》之日7日後,責令排污者限期繳納;經限期繳納拒不履行的,環境監察應依法按不按規定繳納排污費處以罰款,並從滯納之日起(即第8天起)每天加收2‰滯納金。
排污者對排污收費或處罰決定不服,在法定限期內未提起復議或訴訟,又不履行的,環境監察在訴訟期滿後的180日可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6) 排污費徵收標准<<返回目錄
(三)排污收費基本原則(1)排污即收費的原則
凡是向環境排放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物或超標排放工業、建築施工、社會生活雜訊的、事業、行政機關、學校、社會團體、部隊、個體工商戶等一切排污者,都必須依法履行繳納排污費的義務,否則將視為環境違法行為,並承擔法律責任。但自然人除外。(2)強制徵收的原則
《排污費徵收使用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第二十一條還規定:「排污者未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繳納;逾期拒不繳納的,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並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批准,責令停產停業整頓。」(3)屬地分級徵收的原則
《排污費徵收使用條例》第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核定許可權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進行核定」。(4)徵收程序法定化的原則
排污費徵收必須依據法定程序進行,即排污申報登記→排污申報登記核定→排污費徵收→排污費繳納→不按照規定繳納,經責令限期繳納拒不履行的強制徵收法定程序組成,否則將視為徵收排污費程序違法。(5)徵收時限固定的原則
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根據《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制定的《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2003年3月20日第17號令)第五條規定:「排污費按月或者按季屬地化收繳。」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部門必須按月或按季向排污者強制徵收其某月或某季的污水、廢氣、雜訊和固廢排污費,否則將依照《排污費徵收使用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由上級環保部門責令改正或直接向排污者稽查追征補繳排污費,並依據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追究環保監管部門的法律責任。(6)政務公開的原則
排污收費標准和排污收費額的公告。《排污徵收使用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負責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根據排污費徵收標准、法律規定和經核定確認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並採用電視、報紙、廣播、互連網等形式向社會予以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排污費減、免、緩同排污費徵收工作一樣,也必須實行公告制。(7)上級強制補繳追征的原則
《排污費徵收使用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在徵收排污費的過程中,將應征而未應征或者少征的,上級環保部門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或直接將未征或少征的排污費責令排污者補繳追征上繳上級財政的國庫收費專戶。本原則規定的徵收的主體是上級環保部門,補繳對象是未繳或少繳排污費的排污者,追征資金將上繳至上級財政。(8)特殊情況下可實行減、免、緩的原則
根據《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和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環保總局《關於減免及緩繳排污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排污者遇有台風、火山爆發、洪水、乾旱、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半或者免繳排污費;托兒所、幼兒園、敬老院、殘疾人福利、殯葬、中小學校(不含校辦廠)及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單位,可按年度申請免繳排污費;排污者因實際經濟困難可向環保和財政部門申請不超過3個月的排污費緩繳期。(9)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他法律責任的原則
《排污收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排污者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賠償污染損害的責任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責任。排污繳納費是排污者應盡的一種法律義務,即排污就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繳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繳納了排污費並不等於買到了合法的排污權,繳納了排污費還應負責污染治理,改善環境的法律義務。因污染造成他人損害的賠償是一種民事責任,因污染違法處罰是一種行政法律責任,因污染觸犯刑法的懲罰是一種刑事責任,三者都不能互相代替,應同時追究其責任。
(四)排污收費種類
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排污費種類分為污水排污費、污水超標准排污費、廢氣排污費、固體廢物排污費、危險廢物排污費、雜訊超標排污費和加倍收費等六種,共計124項因子。
<<返回目錄(五)新排污費徵收標准體系的主要內容1、污水排污費、污水超標准排污費(1)污水排污費、污水超標准排污費計征原則
①排污即收費和超標加一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的原則;②對污水進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繳納了污水處理費的不得重復收費的原則;③三因子疊加收費的原則;④色度、PH、大腸菌群數、余氯量超標收費,不超標不徵收排污費的原則;⑤對能監測的,按實際污染物監測值收費,不能監測的,按床位數或污水排放量其中收費額較高的一項計征排污費的原則。⑥對城市集中污水處理設施超標排污,實行加一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的原則;⑦對徵收冷卻排水和礦井排水污水排污費應扣除進水本底值的原則;⑧對同一排污口中的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總有機碳,只得徵收其中一項污染因子的污水排污費的原則;⑨對同一排污口的大腸菌群數和總余氯,只得徵收其中一項污染因子的污水排污費的原則;⑩對無法進行實際監測或物料衡算的畜禽養殖業、小型、第三產業和等小型排污者排放的污水,可實行抽樣測算、依據特徵值按月計算排污費的原則;⑾一個排污者有多個排污口應分別計算合並徵收的原則;⑿一類污染物按車間排污口收費的原則;⒀對於畜禽養殖業規模小於50頭牛,500頭豬、5000羽雞(鴨)和床位小於20張床,不收污水排污費的原則。(2)污水排污費、污水超標准排污費計算方法
①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
某排污口某種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或季)=[污水排放量(t/月或季)×污染物排放濃度(mg/L)]÷1000
②污染當量數計算
(a)一般水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計算為:
某排污口某種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月或季)=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或季)÷某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kg)
(b)PH值、大腸菌群數、余氯量的污染當量數計算
某排污口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月或季)=污水排放量(t/月或季)÷某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t)
(c)色度的污染當量數計算
某排污口色度的污染當量數(月或季)=[污水排放量(t/月或季)×色度超標倍數]÷色度的污染當量值(t.倍)
(d)畜禽養殖業、小型和第三產業水污染的污染當量數計算
污染物當量數(月或季)=污染排放特徵值÷污染當量值(3)排污費、超標准排污費的計算
排污費金額(元)=污染當量數×收費標准(元)
排污費金額(元)=[污染當量數(超標)×收費標准(元)]×2倍2、廢氣排污費
(1)廢氣排污費計征原則
①排污即收費的原則;②三因子疊加收費的原則;③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費徵收標准,實行分步實施逐步到位的原則;④煙塵和林格曼黑度只得按收費額最高的一項徵收排污費,其中林格曼黑度按黑度大小收費的原則;⑤一個排污者有多個排污口,應分別計算合並計征的原則。(2)廢氣排污費計算方法
①計算污染物排放量
一實測法
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kg/月)=[廢氣排放量(m3/月)×某污染物排放濃度(mg/m3)]÷106或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h)×生產天數(天/月)×生產時間(h/d)
二物料衡演算法
a、利用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系數,計算污染物排放量
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產生某污染物的產品總量(產品總量/月)×某污染物的單位產品排放系數(kg/單位產品)
b、利用產品廢氣排放量與污染物排放濃度,計算污染物排放量
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產生某污染物的產品總量(產品總量/月)×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系數(m3/單位產品)×單位產品某污染物的排放濃度系數(kg/m3)
c、利用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與污染物百分比濃度,計算污染物排放量
某污染物的排放量(kg/月)=產生某污染物的產品總量(產品總量/月)×單位產品廢氣排放量系數(m3/單位產品)×廢氣中某污染物的百分比濃度(%)×某污染物的氣體密度(kg/m3)
三燃料燃燒過程污染物排放量計算
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煙氣和煙塵,煙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其計算方法如下:a、燃燒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計算
燃煤煙塵排放量(kg/月)={1000×耗煤量(t/月)×煤中的灰分(%)×灰分中的煙塵(%)×[1-除塵效率(%)]}÷[1-煙塵中的可燃物(%)]
燃煤SO2排放量(kg/月)=1600×耗煤量(t/月)×煤中含硫分(%)
燃煤NOX排放量(kg/月)=1630×耗煤量(t/月)×[0.015×燃煤中氮的NOX轉化率(%)+0.]
0.015為燃煤的含氮量
燃煤CO排放量(kg/月)=2330×耗煤量(t/月)×燃煤中碳的含量(%)×燃煤的不完全燃燒值(%)
焦炭CO排放量(kg/月)=2330×焦炭耗用量(t/月)×焦炭中碳的含量(%)×焦炭的不完全燃燒值(%)
上式中的1000、1600、1630、2330為公式中單位間的換算系數值。b、液體燃煤燃燒過程中污染物計算污染物排放量計算
燃油SO2排放量(kg/月)=2×燃料耗量(kg/月)×燃油中硫的含量(%)
燃油NOX排放量(kg/月)=163×燃料耗量(kg/月)×[燃油氮的NOX轉化率(%)×燃油中氮的含量(%)+0.]
燃油CO排放量(kg/月)=2330×燃料耗量(kg/月)×燃油碳的含量(%)×燃油的不完全燃燒值(%)
上式中2.163.2330為公式中的單位間換算系數值。c、氣體燃料污染物排放量計算
氣體燃料SO2排放量(kg/月)=氣體燃料耗量×氣體中H2S的含量(%)×2.857
氣體燃料CO排放量(kg/月)=氣體燃料耗量(m3/月)×氣體燃燒的不完全燃燒值(%)×[CO含量(%)+CH4含量(%)+C2H2含量(%)+C2H8含量(%)+C3H8含量(%)+C4H10含量(%)+C5H12含量(%)+C6H6含量(%)+H2S含量(%)②計算污染當量數
某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某污染無的排放量(kg/月)÷某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kg)
③確定收費因子
某污染物的排污費(元/月)=廢氣污染當量徵收排污費標准(元/污染當量)×某污染物的當量數
林格曼黑度排污費(元/月)=林格曼黑度(級)的收費標准(元)×某林格曼黑度(級)條件下的燃料耗用量(t/月)
④計算某排污口的排污費
選擇收費額最大的前三項污染物的排污費總和即為排污口的排污費應征額。
某排污口的排污費(元/月》=收費額最大的第一項污染物的污費+收費額最大的第二項污染物的排污費+收費額最大的第三項污染物的排污費3、固體廢物排污費
(1)固體廢物排污費計征原則
①只對工業固體廢物排放,實行一次性徵收固體廢物排污費的原則;②只對無專用貯存場所排放固體廢物或無專用處置設施排放固體廢物的,對有專用貯存場所但無防滲漏、防揚散、防流失設施排放固體廢物不符和標準的,或有專用處置設施但無防滲漏、防揚散、防流失設施排放固體廢物不符和標準的,實行計征固體廢物排污費的原則;③對以填埋方式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危險廢物,實行計征危險廢物排污費的原則;④一個排污者排放不同種類固體廢物,應分別計算合並計征的原則;
(2)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費計算
①計算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
工業固廢排放量(t/月)=產生量(t/月)-綜合利用量(t/月)-符合規定標準的貯存量(t/月)-符合規定標準的處置量(t/月)
②計算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費
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費(t/月)=某工業固體廢物收費標准(元/t)×某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t/月)
③危險廢物排污費計算
一計算危險廢物排污量
危險廢物排放量(t/月)=危險廢物產生量(t/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危險廢物填埋量(t/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處置量(t/月)
二計算危險廢物排污費
危險廢物排污費(元/月)=危險廢物排放量(t/月)×危險廢物收費標准(元/t)4、雜訊超標排污費
(1)雜訊超標排污費計征原則
①超標收費的原則;②一個單位上有多處雜訊超標,按徵收雜訊超標排污費最高一處計征的原則;③一個單位沿邊界長度超過100m兩處以上(含兩處)雜訊超標的,按雜訊超標排污費最高一處加一倍徵收超標雜訊排污費的原則;④一個單位有不同地點作業場所,應分別計算合並計征的原則;⑤晝夜應分別計算,疊加計征的原則;⑥超標雜訊排污費按月核定,一月內不足15天,減半計征的原則;⑦夜間頻繁突發和夜間偶然突發廠界超標雜訊,應按等效聲級和峰值雜訊兩種指標中收費額最高一項計征排污費的原則;⑧建築施工場地同一施工單位多個建築施工階段同時施工時,按雜訊限制最高的施工階段計征超標雜訊排污費的原則;⑨農民自建住宅不得徵收超標雜訊排污費的原則;⑩機動車、飛機、船舶等流動污染源暫不徵收雜訊超標排污費的原則;⑾雜訊超標不足1dB按四捨五入的原則。(2)工業廠界超標雜訊排污費計算
①計算超標雜訊值
晝間超標雜訊值(dB)=晝間實測雜訊值(dB)-晝間雜訊排放標准值(dB)
夜間超標雜訊值(dB)=夜間實測雜訊值(dB)-夜間雜訊排放標准值(dB)
②計算超標排污費
超標雜訊排污費(元/月)=晝間超標雜訊收費標准(元/月)×A×B+夜間超標雜訊收費標准(元/月)×C×D
上式中當排放一月不足15晝或夜時,A和B取值為0.5;當排放時間超過15晝或夜時,A和C取值為1。
上式中當晝或夜以最高超標雜訊處沿廠界查找,當發現晝間或夜間100m以上還有超標雜訊排放時,B和D取值為2;當晝間或夜間100m以上無超標雜訊排放時,B和D取值為1。
③建築施工場界超標雜訊排污費計算
計算超標雜訊值。依據實測值和排放標准,分別計算各測點的超標聲級值。
晝間超標聲值(dB)=晝間實測值-晝間排放標准
夜間超標雜訊值(dB)=夜間實測值-夜間排放標准

Ⅱ 荷蘭是如何保護他們的環境

(一)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方針政策;起草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標准,根據職責和授權擬訂有關法規的實施細則和規范性文件。
(二)牽頭開展環境保護政策研究;擬訂並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組織擬訂並監督實施重點區域、重點流域污染防治規劃和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組織擬訂環境功能區劃和生態功能區劃;參與擬訂重慶市主體功能區劃。
(三)牽頭協調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調查處理;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警機制,協調解決跨流域、跨地區的環境污染糾紛;負責環境保護行政稽查;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執法檢查。
(四)承擔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責任;受市政府委託對經濟和技術政策、發展規劃以及經濟開發計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涉及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出環境影響方面的意見,組織審查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監督管理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按照規定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五)負責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對大氣、水體、雜訊、固體廢物、土壤和光、惡臭以及機動車等的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化學品環境管理;組織擬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辦法,督查、督辦、核查各區縣(自治縣)污染物減排任務完成情況;依法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組織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工作,組織實施排污申報、排污許可、排污收費和限期治理制度;組織指導城鎮和農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六)組織開展生態環境質量調查,進行生態環境質量分析和評估,監督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破壞恢復工作;指導、協調、監督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向市政府提出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設立、變更、撤銷的審查意見,組織協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和監督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環境保護工作;監督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牽頭生物物種工作;指導協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七)負責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監督管理。監督管理放射源安全、電磁輻射、核技術應用、伴有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組織開展核與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參與核事故應急處理,負責輻射環境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八)負責環境監測網路、環境統計和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組織開展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組織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調查評估和預測預警;建立環境質量發布制度,組織編報環境質量報告書;統一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環境綜合性報告和重大環境信息。
(九)提出環境保護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財政性資金安排的意見,並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組織實施和監督工作;組織開展環境科學研究和新工藝、新技術工程示範;參與指導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有關工作;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十)組織擬訂和實施環境保護督查制度,組織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監督檢查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負責組織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組織開展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指導生態示範區與生態農業建設。

Ⅲ 如何建立健全資產評估行業法律法規,加強評估准則的建設

期,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司會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秘書處制定的《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新形勢下評估行業健康發展、規范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評估行業未來科學發展勾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意義重大,是資產評估行業的一件大事,這既讓我們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希望,又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規劃》提出的目標充滿挑戰,是評估人多年來的憧憬,順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對行業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財政部黨組、評估行業主管司局對評估人的期望和認同;從中,更可以看出行政主管機關支持並扶持行業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評估行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勵精圖治,努力拚搏,實現評估行業跨越式、可持續發展。
評估行業應從以下方面理解和解讀《規劃》,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實現思想解放,科學指導實踐。
一、行業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事業基礎
資產評估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專業服務行業。特別是行業「三代會」以來,資產評估行業和協會發展持續進步,提高了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行業積累了再上一個新台階的體制、制度、人才、市場、國際等基礎條件。
一是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管理體制,有持續發展的體制基礎。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已經建立起政府行政監管、行業協會自律管理、評估機構自我完善的有機結合的行業管理格局,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財政部企業司和中評協在行政監管和自律監管中合理分工,行政監管重在宏觀管理和政策引導,自律監管重在微觀管理和具體指導。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有效運行,為行業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中評協在積極配合財政部行政監管基礎上,以推動行業科學發展為目標、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提升行業公信力為主線,建立起准入機制健全、治理結構完善、退出機制合理完備的資產評估行業自律監管體系。中評協與多個部門溝通,有效幫助評估機構尋求獲得政府支持的路徑、反映訴求和呼聲,為機構發展開道護航。
二是有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健全的准則體系,有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
我國資產評估法制建設逐步完善,評估立法取得重大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已進入審議程序。目前行業法律法規體系是以《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即國務院第91號令為主幹,以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一系列有關資產評估的規章制度為主體,以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規章制度為重要補充支撐的體系。公司法、證券法、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法、合夥企業法、拍賣法等相關法律,均規定了有關資產評估事項,在規范評估目的、對象、主體、程序、方法、監管等基本要素方面形成比較完整的框架,確立了資產評估的法律地位,為資產評估行業依法執業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
資產評估准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近年來,評估行業准則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建立了體現中國特色、具有國際視野的評估准則制定模式,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准則制定經驗。截至目前,共發布了23項評估准則,建立起適應中國國情、與國際趨同、兼容性較強的評估准則體系。這些准則涵蓋了業務操作、職業道德和業務質量管理等主要執業領域和執業流程,既能有效指導評估實踐,又得到了國際、國內評估界、委託方和政府部門的認可。其中,專利、著作權、商標等多項資產評估准則項目填補了國際評估准則的空白,在國際上具有領先意義,從而使我國的評估准則建設實現了從「全面跟行」、「逐步並行」到「部分領行」的跨越。評估准則的制定和實施,提升了行業執業質量,提高了行業服務能力。
三是有一支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專業勝任能力強的評估隊伍,具備了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
中評協一直把隊伍建設作為行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建立並形成了「學歷教育、准入教育、繼續教育」三個階段、「高端人才、管理人員、執業人員」三支隊伍以及「中評協、地方協會、評估機構」三個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特別是在高端人才、國際化人才、管理人才、後備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培養了一批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評估機構和一支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較強專業能力的評估師隊伍;培養了一批包括首席評估師在內的具有國際視野、較強創新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了一些精通經營管理、擅長市場開發、具有戰略思維的管理人才。積極開展後備人才培養,資產評估本科和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學歷教育取得新進展,資產評估學科建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行業發展人才儲備機制不斷完善。行業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委託方認可度和社會公信力明顯提升。
四是評估服務領域不斷擴展,有持續發展的市場基礎。
行業實力不斷增強,形成一套市場開拓的有效路徑。市場是行業發展的基石。中評協以拓展服務領域為目標,以加強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規范業務和服務市場並重為原則,積極推廣最佳執業實踐,幫助和引導評估機構拓展評估領域。通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建立了一套市場開拓的有效路徑,即按照「發現市場—— —研究市場—— —固化市場—— —發展市場」的路徑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延長評估服務鏈條,擴大服務輻射面,拓展評估市場。目前,評估市場已經涵蓋了動產、不動產、企業價值、無形資產等各類資產,涉及經濟、社會、政治建設等各個方面。評估服務范圍從國有經濟擴大到各種所有制形式,從單項資產擴大到整體資產、企業價值,從實體資產擴大到虛擬資產,從物質資產擴大到精神層面的文化資產。評估服務的經濟行為涉及企業工商注冊、改制上市、並購重組、企業價值發現、知識產權轉化、森林資源市場化、抵押擔保、公允價值計量以及不良資產、訴訟資產處置等諸多方面。
資產評估收入逐年快速增長,年收入增速達20%以上。綜合統計評估機構全部收入,年收入增速在30%以上。
五是行業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日益提升,具備了與全球評估行業對話的國際基礎。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代表中國資產評估行業參與國際評估准則理事會和世界評估組織聯合會。近年來,中評協參與國際評估事務和重大課題研究的機率不斷增加,參與了對20國集團峰會提供專業咨詢及政策建議,推動提升評估行業在服務全球經濟穩定中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評估准則的制定工作,圍繞評估行業發展方向提出戰略建議,新版國際評估准則在結構、內容和風格方面也融入了中國評估行業的意見。中評協還與50多個國際和國家評估行業組織建立合作和交流關系,國際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中國評估行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專業引領影響力日益提升。
中國經濟總體向上的格局沒有改變,推動中國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評估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經濟越發展,資產評估越重要。
二、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為評估行業加快發展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政府部門支持行業加快發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財政部推動評估行業做優做強做大的戰略實施和政策推力,評估收費辦法的全面推開和嚴格執行,為評估行業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評估行業發展迎來不可逆轉的歷史性機遇。
一是經濟增長為行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市場機遇。
「十二五」時期,國家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攻堅,也為資產評估行業實現跨越發展帶來了機遇。資產評估作為規范市場運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專業服務行業,必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其一,資產評估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發揮專業作用。
資產評估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服務行業,能充分發揮價值發現和價值管理作用,科學引導資源流向和有效配置,支持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資產評估可以為知識產權的轉讓、質押、出資、損害賠償等活動提供專業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幫助企業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保護、運用水平,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科學運用公共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加強宏觀調控,開展更高層次的資本運作,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也為資產評估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資產評估可發揮專業服務作用,全面參與預算資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投資論證、項目申報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同時,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技術等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資產評估可以為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揮專業支持作用。伴隨著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碳市場、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的發展,碳資產評估業務成為市場客觀需求。
其二,資產評估在經濟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中發揮專業作用。
服務各類所有制經濟主體的改制與並購重組。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十二五」時期,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將進一步推動,企業產權轉讓、並購重組將不斷增加,產融結合將更加頻繁和緊密,這使得傳統評估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多並向縱深拓展。同時,隨著非公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央關於鼓勵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相關政策的出台,資產評估可以為民間投資及並購重組涉及的以非公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以維護各類所有制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
服務財稅及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入和財政改革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對資產評估提出了更多需求,如會計公允價值計量改革、政府會計制度的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監管、預算改革、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和管理、內控體系建立及評價以及企業並購重組的稅務處理、財產稅稅基的確定、資源稅改革、排污權有償取得和交易制度的健全等方面都需要發揮資產評估的價值發現作用。在金融體制改革中,資產評估可以為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改制上市、抵質押貸款、不良資產處置、風險管理以及金融企業的產權交易等經濟活動,提供高水平的專業服務。
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一直是資產評估的主要服務領域,公司的改制上市、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及信息披露等都需要資產評估專業服務,與資本市場創新和規范相關的證券資產評估、創業投資評估、私募股權投資評估等業務正在興起;同時,評估行業也要關注境外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的最新變化,為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服務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需要充分發揮資產評估價值發現和管理的專業優勢,資產評估可以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文化企業產權交易、文化企業抵押融資、並購重組、改制上市等經濟活動提供支持,從而有力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
其三,資產評估在對外開放事業中發揮專業作用。
資產評估行業是以服務於國家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而誕生並成長壯大的。資產評估行業將繼續積極服務於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一是支持「引進來」。在吸引外商來華投資方面,繼續發揮資產評估的價值服務作用,幫助國內企業把握引進投資的價值,增強應對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二是支持「走出去」。這里既包括為企業「走出去」服務,也包括為已經「走出去」的企業服務。我國正處於對外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和並購重組。資產評估可以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了解國際經濟形勢、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和境外市場等經營環境提供智力支撐,幫助企業准確把握海外投資的價值,進一步加強對外投資風險管理,維護我國境外國有資產權益,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
二是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為行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一,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資產評估等市場中介行業的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把推動現代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明確了加快行業發展的具體要求。近年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對資產評估行業作出重要批示,對加強資產評估行業監管、做好資產評估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所有這些都對促進評估行業健康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其二,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注重發揮資產評估作用。
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強調利用資產評估工作強化監管,將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規定為法定業務和必備要件。中國證監會把資產評估作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定價的核心環節;國務院國資委將資產評估作為維護國有資本權益、提升國有資產管理質效的重要環節。
銀監會、知識產權局、林業局、文化部等也高度重視發揮評估的積極作用,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林權制度改革、文化產業改革等重大改革推進和政策出台之時,都充分發揮資產評估的專業價值服務作用。
其三,財政部十分重視和支持資產評估行業發展。
財政部始終把資產評估作為市場經濟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謝旭人部長在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資產評估在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會計工作、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加強和規范資產評估行業的管理,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資產評估管理的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發布推動評估機構做大做強做優的指導意見,會同國家發改委修訂了資產評估收費管理辦法,修訂發布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財政部還注重在有關企業制度安排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強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和企業財務能力管理,並鼓勵機構積極開展內控管理、管理咨詢等業務。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發揮資產評估專業優勢、推動評估行業科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持。
三是服務社會管理創新賦予評估行業新的使命。
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推進社會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和法治化,這就明確了經濟服務業社會組織在新時期的新角色。
資產評估行業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參與者、社會管理創新的自覺實踐者和重要推動者,在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提供政府需要的專業服務,服務政府職能改革。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使得資產評估等行業協會將承接政府轉移過來的部分職能,從而提升中介行業的發展空間和社會地位。資產評估可以發揮熟悉經濟環境、企業情況、市場信息等優勢,為政府提供獨立、客觀的專業意見,幫助政府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二是履行專業監督職能,維護公平正義。資產評估通過提供獨立、客觀、公正的評估專業報告,為政府反腐倡廉、判斷國家的利益損失提供價值參考,幫助有關各方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機遇稍縱即逝,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經濟社會發展為行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但我們也要看到行業面臨的挑戰。由於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等原因,現階段我國資產評估行業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傳統業務相對固定,新興業務領域亟待拓展;資產評估機構「小、散、弱」,難以滿足新時期強大的市場需求,難以提供相應規模和水平的專業服務;行業人才儲備不足,行業發展亟需人才支撐;等等。這些因素制約了行業的發展。資產評估行業要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明確思路,重點突破,促進資產評估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努力推動評估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指導,為市場經濟各類主體提供全方位專業服務,實現資產評估行業跨越式發展,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評估行業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傳統觀念,創新服務理念,完善體制機制,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轉變行業自身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把抓住機遇與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把服務改革開放和加強行業各項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評估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更好地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
一要解放思想,轉變方式促發展。
解放思想必須與時俱進。實踐發展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主動順應市場對評估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以思想的領先促進發展的率先。轉變評估行業自身發展方式是行業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行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客觀需要。評估行業如何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新的優勢,歸根到底要靠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專業素質的提升,這是評估行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是評估行業提高競爭力的內在動力。
評估行業要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創新評估理念,拓展服務領域,加快行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要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做精做專做大資產評估價值鑒證和價值咨詢業務,同時大力發展管理咨詢類業務,提升該類業務在收入中的比重,推進評估業務結構調整;在積極服務國有經濟和大型企業的基礎上,大力拓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評估需求。要由單純為經濟發展服務轉為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服務;由單純為交易服務轉為為交易和管理服務;由單純的價值發現向價值管理、價值運營和價值咨詢延伸和拓展。
二要夯實基礎,提升能力促發展。
資產評估行業是市場經濟中智力密集、技術含量高的專業服務行業,高素質的專業服務是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要內外兼修,強身健體,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專業、隊伍等基礎建設,夯實行業發展基礎,科學引導大中小評估機構健康發展。
其一,評估協會要創新服務理念,加強基礎建設。
要創新體制機制建設。要進一步完善行業自律管理體系,創新行業管理機制建設,促進加快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加強評估協會秘書處組織體系建設,要以開放的視野和前瞻性的思維大力推進管理咨詢業務拓展。通過完善會員體制,建立評估大平台。做好政策引導和宣傳工作,搭建創新服務平台,更好發揮協會溝通政府、企業和會員之間的橋梁作用,推進行業發展戰略的實施。
要加強人才和專業能力建設。全面實施資產評估行業人才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建立行業人才結構適應行業業務結構的培養模式。加強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認證等新業務的培訓,盡快適應新業務開展需求。研究改革評估行業執業資格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分類分級後續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勝任能力評價體系,促進資產評估從業人員知識結構更新和能力提升。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准則制定工作。要完善准則動態更新機制,適時出台資產評估行業開展評價、分析、測算、調查等鑒證服務和管理咨詢服務的專業准則或指南,加強對開展管理咨詢等新業務的專業指導。加強評估准則國際交流與借鑒,發揮好評估准則在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專業影響力、服務輻射面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加強評估理論研究,整合各方資源,創建以專家智庫、學科院校、機構專業成果共享等為主要內容的評估行業學術平台,為市場開拓和行業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要加強評估機構建設。評估機構是評估行業發展最具活力的細胞。要加強評估機構建設,創新組織形式,科學引導評估機構規模優化、布局合理。一是推動評估機構做優做強做大。支持大型評估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鼓勵大型機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加盟國際評估公司。認真總結母子公司試點經驗,探索適合特大型、大型資產評估機構快速發展的組織形式,培養一批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評估機構,提升評估行業在經濟社會中的話語權,增強評估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促進中小機構科學發展。不斷提高中型資產評估機構專業服務能力和內部管理水平,滿足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引導小型資產評估機構做精做專。研究制定促進中小評估機構健康發展相關文件,力求形成大、中、小評估機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各有優勢,適應各類市場主體服務需求,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格局。
其二,評估機構和從業人員要積極作為,提升服務能力。
評估機構要積極作為,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捕捉政策和市場信息,創新服務領域、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豐富業務品種,完善業務結構。既要深化價值鑒證業務服務領域,又要加大咨詢業務拓展力度。要積極優化整合機構組織結構,合理設計制度框架,建立完善的內部治理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有效防範風險,提升執業質量,形成品牌優勢,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
評估從業人員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不斷提升適應新市場的專業勝任能力。要加強道德修養,嚴守准則,誠信執業;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鑽研評估理論和評估相關理論,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業務素質,拓寬評估視野,鍛煉實踐技能,提高服務水平,提升勝任能力。
三要凝聚共識,抓住機遇促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評估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的歷史時期,評估行業要不斷深化認識,凝聚共識,牢牢把握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和政府宏觀調控的脈搏,在主動適應、有效服務政府宏觀調控大局中,在積極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實現評估行業的大發展。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既要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又要珍惜機遇、維護機遇,充分挖掘自身的專業優勢,把歷史性機遇轉變成加快行業發展的生產力,把看得見的發展空間變為摸得著、抓得住的評估市場,充分發揮評估服務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全面推進行業各項建設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不斷開創資產評估行業科學發展新局面。
其一,繼續發揮資產評估價值尺度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評估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資產評估與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關聯度越來越大,要繼續發揮資產評估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維護資產權益、優化資源配置中的價值尺度作用;在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中的專業支持作用;在服務公允價值計量、並購重組中的價值發現作用;在抵禦金融風險、保衛經濟安全中的輔助防範作用。
其二,深度發揮資產評估價值咨詢作用。
加快行業發展方式轉變必須深度發揮資產評估價值咨詢作用。要積極參與並發揮資產評估在服務財政資金運用、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內部控制體系評價和財務管理能力認證中的專業作用。要積極為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企業戰略並購、市場調查、投資論證、項目申報及境外資產管理等提供專業服務;要發揮資產評估在資源節約、能耗降低等方面的價值判斷作用和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保護及中國傳統文化保護中的評價服務作用。
其三,大力發揮資產評估價值管理作用。
要以加快社會管理創新為契機,充分發揮資產評估的管理協調作用。發揮資產評估在協調利益、促進和諧中的公平標尺作用,在創新社會管理和改善民生、協助政府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在服務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的專業支撐作用。
在推動評估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廣大評估師和評估機構的主體作用。評 估師和評估機構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體,也是享有行業發展成果的主體。落實規劃措施,實現規劃目標,要依靠評估師和評估機構。評估師是評估行業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評估師在評估機構核心競爭力中佔有決定作用,要尊重和重視評估師的首創,為評估師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良好的條件,鼓勵並支持評估師和評估機構探索開拓市場的新路徑。
資產評估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誕生至今已發展了二十多年。二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年輕的評估行業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並成為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專業服務行業。行業的進步得益於評估人的共同努力,更得益於黨和國家營造的穩定的政治環境、活躍的市場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得益於財政部及社會各界對行業的愛護以及為行業創造的良好外部環境。評估行業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行業,在實際工作中要以誠信理念、專業精神以及承擔社會責任感恩時代,回報社會,開拓進取。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逐步實施,資產評估行業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美好的發展前景,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在財政部黨組的領導下,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銳意改革、乘勢而上,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拓寬業務領域,提升服務層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譜寫資產評估行業科學發展的璀璨篇章,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Ⅳ 誰能幫我清算審計中的固定資產評估值是如何計算的,急用

我把評估報告的模板相關內容拷給給

設備評估採用重置成本法。
其中對成套設備的評估。,在重置成本和成新率中計入單台設備與成套設備的價值差異。
⑴重置成本按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分別確定。進口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設備FOB價格、國外運雜費和途中保險費、進口關稅、增值稅、進口手續費、銀行財務費、國內運雜費和安裝調試費。國產設備的重置成本包括:設備款、運雜費、安裝調試費和費。
其中設備價格取值主要依據年月編印的《機械產品指導價格目錄》、1996-1998年機械工業出版社《機電產品報價手冊》,1996-1998年《上海市生產資料價格信息》、1996-1998年《機械電子產品價格動態信息》等。專用進口設備的價格選自提供的近年進口設備實際成交價。其餘根據市場詢價,並根據設備的具體情況予以調整。
⑵費用取值主要依據原機械工業部設計院編制的《機械行業建設項目概算指標》和。
運雜費取值:資產佔有方所在省市為類地區,查國內設備運雜費率為%,則運雜費=國產設備買價×費率;進口設備採用海運方式的國外運雜費和途中保險費率為%,取中值%,則運雜費=到岸價×費率。
安裝調試費:。
關稅、增值稅、進口手續費,按海關規定計算,銀行財務費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計算。
⑶資金成本(建設期利息)
設備的建設周期按正常工期計算(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正常工期根據不同設備而定,年利率按評估基準日時1-3年期貸款年利率6.66%計算。非生產設備和小型輔助生產設備價值量小,建設周期短,故不計資金成本。資金利息按平均投入、單利計算。
3.成新率的確定
成新率為機器設備的現時狀態與設備全新狀態的比率。按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計算,重要設備還根據現場實測的有效作業率加以修正。
車輛的成新率以使用年限法和行駛里程法綜合計算成新率。
評估人員還考慮了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功能性貶值是由於設備本身的技術進步使同型設備的生產率提高或使原設備的價格降低而造成設備的貶值。經濟性貶值是由於設備外部因素使得原產品滯銷、迫使企業淘汰老設備而造成的貶值。
4.舉例一,進口專用設備
以年由進口的型機為例,該設備為在用的主要設備,設計生產能力為。
⑴重置成本計算:
根據提供的年進口的同型設備成交價為美元(FOB),評估基準日外幣匯率中間價為1:。
①貨款價(FOB) 美元×=元人民幣
②國外運雜費和途中保險費率(%×FOB) 元人民幣
③CIF價合計(①+②) 元人民幣
④進口關稅(14%×CIF) 元人民幣
⑤增值稅[(③+④) ×17%] 元人民幣
⑥進口手續費(1.5% ×CIF) 元人民幣
⑦國內運雜費(2% ×CIF) 元人民幣
⑧銀行財務費(0.5% ×CIF) 元人民幣
⑨安裝調試費(2%×CIF) 元人民幣
重置成本合計 元人民幣
⑵成新率計算:
該進口型組為進口原裝設備,設備技術性能先進,日常維護維修狀況良好,已使用年,按行業機械設備一般設計使用年限為年。但根據該台設備生產的產品能達到工藝要求,經正常維護保養能保證正常生產,外觀良好清潔,預計尚可使用年,按年限成新法估計成新率:
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100%
=÷(+)×100%=%
⑶評估價值凈值=評估原值(重置成本)×成新率×(1-功能性貶值率)
=×%×%=萬元
5.舉例二,國產專用設備
國產設備,購於年月,廠製造,生產能力為。
⑴重置成本計算
查型機,價格為每台元。
重置成本=購置價格×(1+設備運雜費率+安裝調試費率+工藝管道費率)
=×(+%+%+%)=元
⑵成新率計算:該設備預計尚可使用年,實際已使用年。
成新率=÷(+)×100%=%
向現場操作工人詢問該台設備的生產能力和故障率,反映能達到設計指標要求,基本無故障,因此可認定上述成新率。
⑶評估價值凈值=評估原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元
6.舉例三,輔助生產設備
選擇案例,該購於年,於年月建成投入使用,由廠製造。
⑴重置成本計算:
查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機電產品報價手冊》售價為元。取設備運雜費率為7%,安裝費20%,費20%,費15%。
重置成本=價×(1+運雜費率+安裝費+費+費)
=×(+%+%+%+%)=元
⑵成新率計算:
該型已使用年,預計尚可使用年。
成新率=÷(+)×100%=%
⑶評估價值凈值=評估原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元
7.舉例四,運輸設備
選擇牌照號為/汽車製造廠生產的的型車。此型車為資產佔有方的主要運輸工具。
⑴查驗權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行駛證》車主為,發動機號,車架號,廠牌型號:,登記日期年月,發證日期年月日。實車符合行駛證所載。
⑵重置成本計算
查車價,汽車製造廠年型車,工廠平均售價為元(含稅)。
重置成本=車價(含稅)×(1+車輛附加費率÷(1+增值稅率)+購車雜費率)
=×(1+10%÷1.17+5%)=元,
取整為元。
⑶成新率計算
該車購置於年月,截止評估基準日已行駛km。評估過程中對該車的有關日常維護使用,機械、環保、安全等進行了現場勘察,並向有關人員調查了解駕駛使用情況。其成新率計算如下:
使用年限法:該車已使用年,雖然預計尚可使用年,但按市交通管理局關於車輛強制報廢的規定,只能再使用年。
使用年限成新率=[尚可使用時間÷(已使用時間+尚可使用時間)]×100%
=[÷(+)]×100%=%
行駛里程法:該車已行駛公里,預計尚可行駛公里
行駛里程成新率=[尚可行駛里程÷(已行駛里程+尚可行駛里程)]×100%
=÷(+) ]×100%=%
綜合上述兩種成新率計算方法的結果,按算術平均值求取成新率如下:
成新率=(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2
=(+)÷2=%
⑷評估價值凈值=評估價值原值×成新率
=×%=元
10. 機器設備評估結果
項 目 設備 車輛 合計
原 值 凈 值 原 值 凈 值 原 值 凈 值
賬面值

調整後賬面值

評估價值

評估增加額

評估增值率

1、應總體介紹機器設備的特點、購置日期、類別、工藝流程、技術水平狀況、日常管理制度;
2、應說明評估原值的構成及其來源與依據;
3、應說明設備成新狀況,或增值貶值因素,並介紹進行量化的方法及依據;對於待修理設備,應說明修復的可能性及預計費
4、對於精密、大型、高價的設備,應說明已進行技術檢測。並介紹檢測情況;
5、對於報廢的設備,應特別提示,並說明檢測的狀況及繼續使用的可能性;
6、對於能夠用於獨立經營並可單獨計算獲利的機器設備。一般應說明其收益狀況及收益額;
7、大型或重型設備的建築基礎,按房屋建築物的評估要求進行;
8、舉例說明應選擇金額大、技術典型的設備;
9、舉例設備應包括進口設備、國產設備、專用設備,國產設備應包括一般生產設備(機器)、運輸設備、電子設備等不同類型,如有自製設備,應予以舉例說明。
(四)房屋建築物的評估
1.房屋建築物概況
資產佔有方所擁有的房屋建築物主要是用於生產,此外還有生活保障用房和職工住宅,無商業建築或公共建築。
截至評估基準日,資產佔有方擁有房屋XX棟(10平方米以下建築被就近合並),總面積XX平方米(不含已拆除建築的面積),賬面原值元,賬面凈值元。其中棟生產類房屋XX平方米,占總面積XX%,凈值XX元,占總金額XX%,故本次評估以生產類房屋為主。生活類XX棟XX平方米,凈值XX元。
棟建築中,棟房屋所有權證和財務記錄皆齊全。
XX棟無財務明細記錄(其中棟有房屋所有權證),面積XX平方米。經查,本次評估,金額按評估凈值入賬合計XX元。
XX棟產權證明尚未完備或不夠完備:以上情況資產佔有方附有說明。
棟建築已出售(房改),尚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證轉移手續,面積XX平方米。本次轉入固定資產清理,凈值XX元。
棟在評估基準日前早已拆除的房屋,賬面凈值XX,其中棟有房屋所有權證書。轉入固定資產清理賬戶
尚未發現由於土地使用年限限制使建築物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現象。
截至評估基準日,資產佔有方擁有構築物項,賬面凈值元。其中
建築物的建造日期從年到年,超過%的房屋建於八、九十年代。主要生產車間廠房的建造日期在10年以內,其他庫房等建築基本在10年以上。住宅則普遍較老舊,除新購置的幾套住宅和已出售給職工的住宅外,建造日期大部分在20年以上。
建築物的座落:生產保障和管理類建築物的絕大部分座落在路號路號等處,相對比較集中。另有
建築物的區域因素:建築物主要座落處的佔地約XX萬平方米,
建築物的個別因素:生產類建築中的主要是結構,外牆,內牆;6-7層,其餘為1-4層不等,平房占平方米以上,其中無圍護排架結構簡易屋蓋的庫房占。設計與施工均由資質的設計或施工單位進行。廠前區建築,外牆。其餘外牆為,內牆為,門窗,水電暖。各處建築物未發現結構性沉降開裂現象,個別非承重牆體有輕微裂痕,少數倉庫牆體、屋面和地面有腐蝕痕,勒腳散水多處破損。
生活類建築主要為宿舍,有單元式樓房和成排平房。。
建築物的管理:生產副廠長和後勤副廠長分工管理全廠的建築,生產類建築由科管轄,宿舍由科管轄,下設維修隊具體實施。新建與改建項目由部門審核,批准。有房屋管理或維修制度。
2.評估方法的確定
根據本次評估目的,採用重置成本法對所有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進行評估。
3.評估原值的確定
對於竣工決算比較清楚委估建築物採取預決算調整法,根據竣工決算資料和圖紙,以及《省建築安裝工程定額》、《省基礎定額估價表》、《省建築安裝工程費用定額》、《省關於調整建設工程有關費用補充規定的通知》和評估人員在當地收集的工程材料價格,推算出基準日建築物的重置成本。對於結構相近、數量較多的委估建築物(宿舍和倉庫)用預決算調整法推算出典型單方造價後,採取單位造價類比法確定重置成本。
其中各種費率取值主要根據市建設工程預算審查處編制的《1996年工程結算費用匯總表》,主要大型建築按一類工程取費,其餘按三類工程取費,不再按各種單位工程細分。
按不同的重置成本構成將建築物分為自建和外購兩種。自建房屋重置成本包括①前期工程費、②建築安裝費、③配套費、④建築期利息、⑤建築單位管理費和⑥稅金。不包括⑦土地取得費和⑧建房利潤,土地取得費合並在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中統一評估。外購商品房(3棟)重置成本包括上述8項內容,相應的土地取得費未在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中重復評估。
考慮到用水權、排污權和用電權等收費項目的管理上不甚規范,企業對以上項目的財務記錄亦不完整,因此本次評估值中不含三費。
在預決算調整法中使用的基準日當地主要材料參考價格及計費標准如下:
●主材
鋼筋 2600元/噸
水泥(425#) 340元/噸
型鋼 2650元/噸
鋼門窗 90元/平方米
鋁合金窗 180元/平方米
鋁合金門 350元/平方米
木窗(標准) 22.49元/平方米
木門(標准) 116元/平方米
機磚 0.17元/塊
砂 45元/平方米
碎石 56元/平方米
●人工 20.8元/工日
●綜合取費
●資金成本(銀行貸款利息)
無論資產佔有方的建設資金來源為何方式,評估時房屋建築及構築物的建設資金皆按由銀行貸款籌集。貸款利息按評估基準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固定資產貸款一至三年期年利率6.66%計算。主要生產建築的工程建設期按正常周期2年建成計利息,一般房屋建築按周期1年計算。投入方式為均勻投入。
4.成新率的確定
對於主要的、結構較復雜建築的成新率確定採用打分法,分別對委估建築的基礎工程、結構工程、裝飾工程和公用工程,由土建工程師現場打分,按不同部分的權重計算出成新率。對於一般的、結構相近的、數量較多建築的成新率確定採用使用年限法,分別按委估建築的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計算出成新率。
委估建築物的用途和使用強度與其佔用土地的最佳使用基本一致。,因此座落於其中的建築也不存在功能性貶值。
評估人員現場查勘,未發現一處建築空置,不存在大量閑置或利用率下降,委估建築物未由於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影響建築物效用的發揮,因此委估建築物不存在經濟性貶值。

Ⅳ 資產評估可以進行價值界定,測定,資產評估還能用於哪些范圍

資產評估業務范圍包含無形資產、整體資產、企業價值、單項資產、項目評估、基於財務報告的評估。
1、無形資產包含:品牌、商標、商譽、字型大小、企業家價值、專利權、專有技術、著作權(版權)、葯品批准文號、計算機軟體、秘訣、特許經營權、植物新品種發明權、海域使用權、航線經營權、高速公路收費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排污權、酒窖窖池、特殊景觀、專業網、營銷網、客戶名單、長期合同等價值評估。
2、企業價值評估:企業重組、業務整合、並購和剝離、股東/合夥人爭議、收購/出售、員工持股計劃/管理層收購。
3、整體資產評估:適用於設立公司、企業改制、股權轉讓、企業兼並、收購或分立、重組集團、合資、租賃、承包、融資、抵押貸款、破產清算。
4、單項資產評估:各類房地產(商業用房、生產廠房、辦公室、住宅、酒店、會所、冷凍倉庫、教堂、學校、高爾夫球場、度假村、碼頭、加油站)、海域權評估、各類機械設備(高精尖設備、進口設備、特殊設備、專用設備、普通設備、自製設備、專業化生產線、運輸設備、模具、計算機硬體和軟體)、林木、果木、花卉、景觀等、
5、項目評估:項目轉讓、項目融資、項目合資合作、項目投資價值、項目數據分析、可行性研究、商業計劃書。
6、基於財務報告的評估: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資產減值、企業並購、債務重組、金融資產。

Ⅵ 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看法

中國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的行動與成就

(1)人口、衛生與社會保障。中國政府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92年的11.60‰。下降到2000年的6.95‰。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顯著提高,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婦女與兒童事業取得明顯進步,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2)城鎮化與人居環境。從1992年到2000年,城鎮化水平由27.6%提高到36.1%。通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高了城鄉居民的居住質量。

(3)區域發展與消除貧困。國家實施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貧困人口從1992年的8000萬減少到2000年的3000萬。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使地區差異擴大的趨勢有所緩解,地區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4)農業與農村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大幅度增長,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大體平衡、豐年有餘,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政府大力提倡發展生態農業和節水農業,探索適合中國農村經濟和農業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

(5)工業可持續發展。積極轉變工業污染防治戰略,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加強了工業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實行限期達標排放措施,強制淘汰技術落後和污染嚴重的生產裝置。到2000年底,有污染的工業企業中90%實現了達標排放,工業廢水排放量比1995年減少1/3。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1995—2000年,中國環保產業年均增長率達15%。

(6)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制定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並逐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予以實施。全國已建成了20個國家級園林城市、102個生態農業示範縣和2000多個生態農業示範點。大規模開展防治沙漠化工作,確定了20個重點縣、建立了9個試驗區和22個試驗示範基地。加快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積極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經驗,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顯著進展,全國累計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1萬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建設規模與管理質量顯著提高,大部分具有典型性的生態系統與珍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制定和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與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和瀕危物種拯救工程,使一些瀕危物種得到人工或自然繁育。建立了農作物品種資源保存庫,加快建立遺傳資源庫。

(7)能源開發與利用。重視節約能源,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節約能源的法規和技術經濟政策,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1990年的5.32噸標准煤降到2000年的2.77噸標准煤(1990年價格水平)。積極調整能源結構,煤炭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比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0年的68%。推廣潔凈煤、煤炭清潔利用和綜合利用技術,實施了清潔能源和清潔汽車行動計劃。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8)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積極合理地開發水資源,對河流實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建立健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水污染控制的綜合管理體制。全面推行節水灌溉,發展節水型產業,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開展了淮河、海河、遼河、太湖、滇池、巢湖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使水環境惡化趨勢基本得到控制。在國家扶持下,貧困地區加強了小水電和農村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設。

(9)土地資源管理與保護。通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使全國83%左右的耕地得到有效保護。建立了耕地佔用補償制度,1997年到2000年,全國通過開發、整理和復墾增加耕地164萬公頃,高於同期建設佔用耕地數量,實現了占補平衡。推行荒山、荒地使用權制度改革,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社會監督機制。實施基本農田環境質量監測,大力推進農業化學物質污染防治技術,保護和改善農田環境質量。

(10)森林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制定了森林資源保護的法規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加強森林資源的培育,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雙增長。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和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重點地區速生豐產林建設等林業重點生態體系建設工程。實施山區林業綜合開發與消除貧困行動,促進貧困山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1)草原資源管理與保護。制定了草原法等法規,加強了草原資源的保護與管理。編制了全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規劃,全國草原圍欄面積達到1 500萬公頃,每年新增約200萬公頃。

(12)海洋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制定和完善了海洋污染控制、生態保護、資源管理的法規體系。到2000年底,已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69個,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進行了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以及近海和大陸架的資源環境調查,海洋環境監測網路與海洋環境信息、預報服務系統得到加強。

(13)固體廢物管理。1991至2000年,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下降了69.2%,綜合利用率提高了15.1%。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建設,加強危險廢物的管理。認真履行《巴塞爾公約》,嚴格控制危險廢物的越境轉移。

(14)化學品無害環境管理。通過加大化工行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減少了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加強汞、砷和鉻鹽等化學品無害環境管理,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清除有毒化學品生產和儲運中的隱患。認真履行和積極參與化學品國際公約的活動。

(15)大氣保護。劃定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區,在區域內實行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制度。通過推廣潔凈煤和清潔燃燒、煙氣脫硫、除塵技術,以及大力發展城市燃氣和集中供熱,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得到控制。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減少和控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認真履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控制和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16)防災減災。開展防洪抗旱、防震減災、地質災害和生物災害防治等綜合減災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了全國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提高了災害監測和預報水平。開展了災害保險,調動社會力量開展減災援救活動,災害損失明顯減少。

(17)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政府大幅度增加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圍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實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項目,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教育質量逐步提高。

(18)信息化建設。已建成覆蓋全國的公用電信網。通過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促進政府工作效率和決策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快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進程,促進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

(19)地方21世紀議程實施。全國25個省(區、市)成立了地方21世紀議程領導小組並設立了辦事機構,半數以上的省(區、市)制定了地方21世紀議程和行動計劃。在16個省市開展了實施《中國2l世紀議程》地方試點,還建立了100多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

(20)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等媒體,全面宣傳可持續發展思想,提高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有270多所高等院校新設置了環境保護院、系、學科。全國許多中小學開展了環境教育和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在廣大農村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和「綠色證書工程」。中國各類社會團體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持積極擁護的態度,婦女、科技界、少數民族、青少年、農民、工會和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式注冊的環保非政府組織已超過2 000個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

曲格平

一、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發展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則是國際社會近年來聚訟不已、莫衷一是的熱門話題。60年代以來,由於東西方冷戰、南北沖突、環境污染,特別是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促使人們開始檢討傳統的經濟發展觀,尋求探索新的發展模式。80年代中期,由聯合國授權成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論。1992年聯合國召開的環發大會,以此作為指導方針,制定了持續發展的21世紀議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約而同地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種選擇。並深刻地認識到:「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發展途徑,一個能持續人類進步的途徑,我們尋求的不僅僅是在幾個地方、在凡年內的發展,而是在整個地球遙遠將來的發展」(《我們共同的未來》)。這標志著人類的發展觀出現了重大轉折。

傳統發展觀基本上是一種「工業化實現觀」,它以工業增長作為衡量發展的唯一標志,把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和由此產生的工業文明當作是現代化實現的標志。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這一發展觀表現為對國民生產總值、對高速增長目標的熱烈追求。這種發展觀認為,國民生產總值高的國家就是經濟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多的國家就是經濟成功或繁榮的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迅速的國家就是經濟上取得很大進步的國家,因此,追求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就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和動力。但是,這種單純片面追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發展戰略所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是:環境急劇惡化,資源日趨短缺,人民的實際福利水平下降,發展最終將難以持續而陷入困境。問題的症結在於,這種經濟增長沒有建立在生態基礎之上,沒有確保那些支持長期增長的資源和環境基礎受到保護和發展,相反,有的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求得發展,其結果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或崩潰,最終使得經濟發展因失去健全的生態基礎而難以持續。在現行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標中,既沒有反映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這兩種重要價值的喪失程度,也沒有揭示一個國家為經濟發展所付出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相反,環境越是污染,資源消耗得越快,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也就愈加迅速。例如污染引發的疾病增加了人們醫療方面的開支,污染引起的腐蝕加快了耐用品的更新,治理污染花費的大量資金。這些都累計在國民生產總值之內,促進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因此,傳統發展觀實質上也是一種產值增長觀,它所表現的經濟繁榮帶有很大的虛假性。

持續發展觀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環境,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強調對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予鼓勵,對環境不利的經濟活動應予摒棄。在發展指標上,不單純用國民生產總值作為衡量發展的唯一指標,而是用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生活等多項指標來衡量發展。這種發展觀較好地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有機地統一起來,使經濟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因此可以說,可持續發展是人類20世紀末期一種十分明智的選擇。

可持續發展在上述核心思想中,還包含了以下幾層含義:首先,可持續發展尤其突出強調的是發展,把消除貧困當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條件。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權尤為重要。目前發展中國家正經受著貧困和生態惡化的雙重壓力,貧困是導致生態惡化的根源,生態惡化又更加劇了貧困。貧困和生態惡化把發展中國家拖進了一個十分艱難的困境。因此,可持續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第一位的是發展,只有發展才能為解決生態危機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也才能最終擺脫貧困、愚昧和骯臟。

其次,可持續發展認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並強調把環境保護作為發展進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客觀標准之一。因為現代發展越來越依靠環境與資源基礎的支撐,而隨著環境惡化和資源耗竭,這種支撐已越來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越要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以獲得長期持久的支撐能力。這是可持續發展區別於傳統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再次,可持續發展還強調代際之間的機會均等。指出當代人享有的正當的環境權利,即享有在發展中合理利用資源和擁有清潔、安全、舒適的環境權利,後代人也同樣享有這些權利。這一代人不能濫用自己的環境權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發展和消耗,而剝奪了後代人理應享有的發展與消費的機會。這一代人要把環境權利和環境義務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維護自身環境權利的同時,也要維護後代人生存與發展的權利。

第四,可持續發展呼籲人們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要求人們在生產時要盡量地少投入、多產出,在消費時要盡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必須糾正過去那種靠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費來帶動和刺激經濟高增長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模式。因為只有大量先進生產技術的研製、應用和普及,才能使單位產量的能源、物耗大幅度地下降,才能不斷地開拓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也才能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的生產方式,進而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第五,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必須徹底改變對自然界的傳統態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價值標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類隨意盤剝和利用的對象,而看作人類生命的源泉和價俱的源泉。人類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師法自然、保護自然,把自己當作自然界中的一員,與之和諧相處。如果說,哥白尼發現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文明史上具有偉大的變革意義;那麼,我們現在也應該承認,人類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同樣具有偉大的變革意義。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

向可持續發展過渡,是擺在每一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面前的共同任務。中國在環發大會之後,根據《21世紀議程》精神和要求,立即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這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是指導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的一種正確選擇。目前,在人口、資源和環境等方面我國面臨著嚴峻形勢,存在著諸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倘若解決不好,就有可能制約經濟發展,影響「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從現在起,按照《中國21世紀議程》的要求,轉變傳統發展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為21世紀的經濟起飛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施可持續發展,需要充分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通過法規約束、政策引導和調控,確保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一般說來,政策是立法的先導,一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是制定法律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法律能否易於操作的一個重要基礎。法律又是政策實施的保障,一項好的政策必須依靠法制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加以貫徹和實施。因此,在這里我就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問題和法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見解。

目前,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不能脫離開市場機制來談論環境與資源保護,必須學會運用經濟手段來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制定政策時,一定要更新觀念,開拓思路,基於市場來選擇環境與資源政策。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這樣幾個方面:

1.確立資源價值,理順價格關系

當前,我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原料低價、資源無價」的價格扭曲現象。這種現象的理論根源之一就是自然資源無價的經濟學觀點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合理的定價方法。人們長期以來機械地理解一些經濟學的價值理論,認為自然資源是天賦的,沒有勞動的參與,沒有價值。這種錯誤的觀念在政策和實踐上導致了資源無償佔有、掠奪性開發和浪費使用,以致造成資源損耗過快、生態惡化加劇,經濟增長中顯示出虛假的繁榮。

基於資源無價的產品定價方法,沒有包括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也沒有包括使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環境代價,價格構成不完全,如礦產品、林產品等,定價都偏低,造成價格體系的扭曲。其直接後果是影響了資源開發過程中資源再生產的正常經濟補償,阻礙了這些部門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導致了有限的資源產品的濫用和浪費。

從自然資源的特性而言,自然資源的有效性和稀缺性,使其客觀上具有一定的審場價值和價格。目前,國外國內的學者正在重新研究資源的價格問題,使價格能反映資源本身應有的價值及資源開發對環境的損害。在眾多定價理論中,邊際機會成本理論是比較全面的一種。按這種理論,資源使用者所付的資源價格應等於社會負擔的自然資源利用與耗竭的代價和環境代價,如資源勘探、培育、開採的費用,尋找替代資源的費用及環境損害費用。在此基礎上,合理地制定資源產品的價格體系,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資源開發利用實行經濟補償,從而從根本上消除自然資源需求過度膨脹、低效利用的經濟根源。同時,要適度調整原材料部門的產品價格,使基礎原材料產業的資金利潤率同於或高於其他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促進這些部門的生產積極性,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壓力。

2.明確資源產權,強化資源資產管理

建立和完善資源產權制度,是改善資源利用的必要社會制度條件。從發達國家情況看,已形成了一整套資源資產管理、資產交換的理論,制度和方法體系。我國在這方面工作尚嫌薄弱,長期以來存在著資源家底不清、產權關系模糊、無償佔用資源的現象。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做到:

首先,樹立資源資產觀念,建立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強化資源所有權,特別是國有資源的國家所有權。自然資源對人類的基本效能,從經濟角度評價,同其他人工資產,如機器、廠房等是類似的,是人類獲取最終產品和消費品不可缺少的中介。在滿足稀缺性(大多數自然資源,包括空氣、海洋等資源,都已處於稀缺狀態下)條件時,可以為佔用者帶來收益,所以無可否認它是一類重要資產。從我國資源財產所有權體制來看,資源資產是國家重要的財富,是國力的重要體現,理應由國家加以系統管理。國家有關部門要代表國家行使綜合管理資源的權利,其中包括制定政策法規,組織資源資產調查,建立資源實物帳戶和價值帳戶,對使用國有資源資產的單位和企業行使產權管理,組織收繳資源資產收益和產權轉讓收入,等等。

其次,實行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對資源實施有償使用和轉讓制度。目前,資源開發經營中存在著國營、集體、個體和外資企業等多種經濟成分,實行資源兩權分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作為資源所有者對經營者徵收資源佔用費、耗竭補償費和資源稅是理所當然的。其中徵收資源耗竭補償費,是國家根據經營者佔用資源資產價值的多少來徵收費用,以補償資源耗竭帶來的實際損失,並用於資源勘探、增殖、更新等擴大再生產,使其能夠持續利用。徵收資源稅是國家調節資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從國外、國內情況來看,能源稅是最重要的一種資源稅。

3.發展資源產業,補償資源消耗

對於資源再生產活動,過去我們一直沒有把它作為獨立的產業看待。實際上,象礦產資源普查和勘探、土壤改良、耕地的恢復、采種育林、育草、水產育苗、海洋資源調查與勘探、廢氣廢水的凈化等活動,都是社會化再生產活動,應當作為一種獨立的產業來看待,以確立它在整個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一些學者把資源產業定義為通過社會投入進行保護、恢復、再生、更新和積累自然資源的生產活動,把它從原材料產業中分離出來,看作一個新的、獨立的產業。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資源勘探業,一是資源再生業。例如,對林業,可劃分為營林業和林木採伐業。目前,應採取多種形式促使資源產業產品價值的實現,促進資源產業的健康發展。主要形式可以有這樣幾種:一種直接交易,即資源開發和使用部門與資源生產部門供求之間直接成交,如礦產資源勘查儲量、營林中的經濟林等,可以通過這種產需直接掛鉤的形式實現其價值;二是間接補償,即以資源產業發展資金機構或國家主管部門為中介進行補償。如對一些超前儲備的資源產品,尚沒有買方市場,可以由國家主管部門或基金機構先行收購儲備起未,待需要時再有償提供給使用者。對於一些社會公益事業,如基礎地質工作、生態防護林建設等,國家主管部門或其他中介機構可以先行投資,再由「產品」受益方進行補償。當然,這幾種形式的實行還有賴於資源市場的建立和完善。

4.建立自然資源核算體系

自然資源是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賴以不斷增長的物質基礎,它的大量消耗必然導致未來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受到阻礙。因此,應該象對機械設備、廠房建築的損耗進行折舊那樣,對自然資源的損耗進行核算,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正確地估量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自然資源核算工作主要是提出一些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和公式,對自然資源的實物總量和實物消長變化量,對應的價值總量和價值變化量進行核算,並與國民經濟核算表進行介面,按照資產更新和折舊的方式,把資源的增加和耗減以貨幣形式列入國民經濟帳戶中,以此來反映自然資源歷年消長的變化情況以及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目前,這項工作在國內尚處於研究階段,還沒有開始施行,各方面應當進一步給予支持和推動。

5.研究制定基於市場的環境政策

在環境政策領域,市場手段正迅速得到一些國家的重視和採納。與傳統的直接管制手段相比,市場手段既能保證環境質量改善,又能滿足區域經濟增長的要求,是實現經濟與環境效益相統一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運用市場手段控制環境污染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在這里介紹幾種市場方法,主要目的是為將來制定環境政策時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是排污權交易。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並允許這種權利象商品那樣買入和賣出來進行排放控制。其做法一般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使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要求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規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權,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配這些權利,如公開競價拍賣、定價出售、無償給予等,並通過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使這種權利能合法地買賣。在排污權市場上,排污者從其利益出發,自主決定買入或賣出排污權。因總的權利是以滿足環境要求為限度的,因此,不管這些權利如何分配,環境質量和環境標准都會是統一的。

排污權交易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控制中:如果排污者能削減其排污量,他的余額就可以出售獲利,因此可以刺激排污者發明或利用新的更經濟的處理技術和方法,這樣社會治理環境的總費用就會減少,效益差、污染嚴重的排污者在市場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環保團體也可購買排污權,從而阻止排污者使用這部分權利,這將使環境質量高於環境標准。

排污權交易的理論和實踐主要在美國發展起來的。199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應用了基於市場的控制策略。在控制二氧化硫排放上實施了排污權交易,並取得了成功,其所花費用只有採取「逐廠控制」措施所需費用的一半。另外,排污權交易不僅可在不同公司之間進行,也可在不同地區進行,同時企業還可把實際排放和允許排放的差量存在銀行中。

二是市場干預。主要是政府通過價格干預或補貼使棠種市場(如廢棄物材料綜合利用市場)得以建立或連續運行。如荷蘭,為促進某些廢棄物材料如廢汽車、廢玻璃、廢金屬等循環利用,政府向承擔廢棄物運輸的鐵路部門給予價格補貼,每年要補貼幾百萬美元。再如,為了穩定廢紙回收利用市場,政府直接干預廢紙價格,使其提高到合理水平,刺激家庭或個人收集廢紙出售給有關公司。

三是責任保險。在這種市場中,保險公司根據污染者對環境的可能損害程度或廢棄物貯存費用大小收取保險金,使環境損害處罰的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這種市場的刺激功能就是促使排污者把污染損害降到最小,或廢棄物排放降到最少,從而免予支付較高的保險費。

上述幾種市場方法,只能作為現行環境政策的一種補充,它的操作實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同時,還取決於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因此,從目前看,重要的還是鞏固和完善現行的環境政策,如三同時、排污許可證等等。

三、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

實施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需要政策作引導,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律作保障。因此,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的同時,也需要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

可持續發展立法,應包括這樣三個層次:一是在經濟立法中,必須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把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在有關立法中,規定建立「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制度,即政府在制定政策、規劃過程中和企業立項時,必須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作出評估。在已經或將來制定的《企業法》、《農業法》、《對外貿易法》和《鄉鎮企業法》等重要的經濟法律中,必須要有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內容,沒有的在將來修訂時應予補上。

二是建立和完善環境與資源法律體系。現行的環境與資源管理法律,有的已不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不符合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必須加以修訂和完善,如《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等。同時,要著手研究制定一些尚處於立法空白的環境與資源法律,做到環境與資源的各個方面都能有法可依。如在環境方面,要抓緊制定《雜訊控製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

Ⅶ 你知道的環境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並進行解讀。

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是指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內容、編(填)報和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程序等方面所作的規定的總稱。
小貼士: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為三類:
⑴建設項目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⑵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分析影響或專項評價;
⑶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的,不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二、「三同時」制度
是指對環境有影響的一切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區域開發建設項目和外商投資建設項目,其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三、經濟調控制度(排污收費、徵收生態補償費等)
環境保護法中的經濟調控制度,是指國家運用經濟杠桿刺激或者抑制生產活動或消費活動,以支持生態保護行動、抑制生態破壞行為的法律制度。經濟調控制度所運用的經濟杠桿包括財政、稅收、信貸、擔保、押金、基金等手段和措施。其中在環境保護法中最常見的就是環境稅費制度,如徵收排污費、生態補償費、環境稅等制度。
小貼士: 排污收費是指國家環境保護機關根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超標准排放污染物和向大氣、陸地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人徵收一定數額的費用。
排污收費制度是指有關徵收排污費的目的、依據、范圍以及排污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等規定的總稱。
排污收費的特點是:
⑴強制徵收;
⑵徵收的排污費,全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
⑶徵收的排污費,作為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
四、許可證制度
許可證的種類主要有:排污許可證;海洋傾廢許可證;林木採伐許可證;捕撈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取水許可證;特許獵捕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建設用地許可證;進出口許可證;核設施建造、運行許可證;化學危險物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危險廢物經營、轉移許可證;放射性葯品生產、經營、使用許可證等。
小貼士:「排污權交易」制度,是指在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及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勵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污染治理節約污染排放指標,這種指標作為「有價資源」,可以「儲存」起來以備自身擴大發展之需,也可以在企業之間進行商業交換的制度。五、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對污染嚴重的項目、行業和區域,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達到治理目標的規定的總稱。限期治理包括污染嚴重的排放源(設施、單位) 的限期治理、行業性污染的限期治理和污染嚴重的某一區域及流域的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法律強制性。限期治理雖屬一種行政管理措施,但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還可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⑵明確的時間要求。
⑶具體的治理任務。
六、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報告及處理制度
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報告及處理制度,是指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與破壞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與破壞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的規定的總稱。

Ⅷ 資產評估對象可以依據哪些標准進行分類

資產評估對象可以依據哪些標准進行分類?
答:資產評估對象可回以依據下列標准進行分類:答
(1)按資產評估目的和被評估資產是否具有綜合獲利能力分類,可以分為單項資產和整體資產。
(2)根據被評估資產的存在形態分類,全部資產要素可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
(3)根據資產的法律意義分類,全部資產要素可以分為不動產、動產和合法權利。
(4)根據被評估資產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是否持續使用,全部資產要素可分為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
(5)根據被評估資產能否獨立存在分類,全部資產要素可以分為可確指的資產與不可確指的資產。
(6)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與被估資產的工程技術特點分類,可以把全部資產要素分為: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估排污權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矛盾糾紛工作總結 瀏覽:351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