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② 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無形資產比較
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主要差異
1、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首先體例上不一致。 新准則分為引言、定義、確認計量、攤銷、處置和報廢、披露、銜接辦法、附則。國際會計准則分為目標、范圍、定義、確認和計量、報廢和處置、披露、過渡性規定和生效日期。
2、范圍上不一致。新准則包含了礦山開采權,國際會計准則不包括。
3、在計量方面有不一致的地方。
(1)如企業以賒購方式取得無形資產,我國准則不考慮利息因素,以總額入帳,國際准則考慮利息因素,對超過正常信用期購入的無形資產,其成本應等於現金價格,差額作為利息費用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我國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際成本,國際准則統一按公允價值計量
(3)對於資產交換產生的無形資產,我國根據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分為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國際准則統一按公允價值計量。
4、部分攤銷的歸屬不一致。我國新會計准則規定,攤銷必須確認為損益。而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攤銷通常應確認為損益,但是,有時包含在資產中的未來經濟利益,在生產其他資產時被吸收。在這種情況下,攤銷費構成其他資產成本的一部分,並包括在其帳面金額中。例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應包括在存貨的帳面金額中。
5、披露的要求不一致。我國只要求披露四項,國際會計准則要求的項目很多。
6、合並中資產的確認不一致。我國新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中不確認新的無形資產,國際會計准則在企業合並中,如果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應按公允價值確認被購買方研製中的研究與開發項目。
③ 關於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問題
會計報表附註中研發支出的披露
研究與開發支出是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時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它一般包括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折舊費、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隨著企業間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要使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研究開發,一些企業由於重視研究與開發投入而在市場上一直保持強勁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研究與開發支出在企業支出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相關的會計問題是,對研究與開發支出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是應該將其資本化還是費用化,這直接關繫到企業資產價值以及收益的確定,也因此成為會計學界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美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依據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頒布的《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2號——研究與開發費用》,該公告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採用類似做法的還有加拿大、德國等國家。
英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是根據英國標准會計慣例公告第13號,將研究與開發支出(費用)劃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費用三種類型,前兩種類型的支出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對於第三種類型的開發支出,規定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確認為資產。這里所說的特定條件包括開展的研究屬於專門的課題,其費用能明確劃分開來;該研究有取得成功的把握,未來收入能夠彌補研究中的費用支出。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採取了類似的作法。
荷蘭規定,研究與開發支出只要在預期具有未來效益即可予以資本化,列入資產負債表中,並在不超過五年的期限內攤銷。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分為兩個階段,即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在研究階段由於不會產生應予確認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的支出應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在開發階段,符合一定條件,企業可確認一項無形資產,並證明該資產將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這是因為項目的開發階段比研究階段進了一步。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中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帳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雖各不相同,但大致可歸納為三種主要的方式:費用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當期費用,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我國目前即採用的該種方式;資本化,即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在發生期內歸集起來,待開發成功並投入使用時將其列入無形資產價值並分期攤銷;有條件的資本化,即將符合條件的研究與開發支出計入資產價值,其他的則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國際會計准則即採用該種方式,目前國際上較多國家採用該種方式。
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缺陷
我國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8,其理論依據主要是:研究與開發支出能否產生未來經濟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將其在發生時全部計入當期費用符合穩健性原則;研究與開發支出與無形資產的形成成本無法一一對應、可靠計量,因此不應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採取完全費用化的處理,即使研發項目成功形成無形資產也不得將其計入無形資產價值,這種處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上都存在諸多不盡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
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完整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其入帳價值;而對於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僅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按這一原則確定的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會大大地低於其實際價值,因為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主要由研究與開發支出構成,相比之下,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將這部分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入帳而摒棄了作為主要構成的研究與開發支出,這樣的作法是「舍本求末」,使得無形資產的價值反映不真實、不完整。
不符合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
研究開發項目成功以後,往往可在較長時期內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因此對於研究與開發支出,應按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而我國現行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研究開發當期的損益,導致研究開發期間承擔了大量的研究開發費用,而在此期間卻不產生任何收益;而開發成功後的會計期間獲得了無形資產帶來的巨大收益,但卻只按受益期分攤少量的申請、注冊費用,這使得收入與費用完全不能配比。
與一致性原則相悖
在現行會計實務中,將企業外購的無形資產按購入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無形資產價值入帳,並在其有效期限內分期攤銷;而對自創的無形資產,卻只按取得時發生的申請、注冊費等作為其價值入帳,這明顯與會計核算的一致性原則相悖,使得同樣的無形資產會因為來源渠道不同而價值懸殊,其結果會導致會計信息失去可比性。
如何改進我國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成為遞延納稅的手段
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計入當期費用,在研究開發項目失敗的情況下,這樣處理是合理的;但如果研究開發項目成功的情況下仍然這樣處理,就會導致研發期間的利潤減少,企業可藉此達到遞延納稅的目的。
不利於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體現出企業競爭力的大小,研究開發活動投入的多少也成為預測一個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如果一個企業為了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不能將其資本化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這會造成企業資產價值的低估;同時將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在利潤表上作為減項抵減了當期利潤,這會抹殺企業的經營成果。因此,研究與開發支出全部費用化的處理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改進的建議——有條件的資本化
根據前面的分析,鑒於我國研究與開發支出會計處理方法的不足,認為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採取有條件的資本化是最佳的選擇,它可以避免企業資產價值和收益的低估,也便於和國際接軌。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正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界限
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有著不同的涵義以及不同的工作內容,我們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上可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做法,將研究開發活動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准確界定研究與開發的涵義,並規定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所包括的具體內容,以提高會計處理上的可操作性。規定資本化的必要條件
研究階段因企業不能證明將產生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因此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不符合資產定義,應全部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並且在研究開發活動結束以後也不確認為資產。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由於開發階段有可能形成無形資產,因此,應規定開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條件。該條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該項目能證明其技術上的可行性;該項目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項目的開發,並使用或銷售;該項目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該項目形成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會計處理
將研究與開發活動劃分為兩個階段後,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費用以及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支出,可單設期間費用類帳戶——「研究與開發費用」歸集和核算,並在損益表中單獨反映,以便給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企業用於研究開發方面的費用信息。
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可仿照固定資產的「在建工程」帳戶的作法,增設「在研與開發項目」帳戶,用於歸集和核算開發階段的各種支出。如果開發成功,符合資本化條件,則將該帳戶的歸集的開發成本轉入「無形資產」帳戶,並進行系統的攤銷;如果開發失敗,應根據開發支出數額的大小分別處理。金額較小的情況下,可一次轉入「研究與開發費用」帳戶計入當期損益;金額較大的情況下,則轉入「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帳戶分期攤銷。
信息披露
對於企業研究與開發支出方面的有關信息,企業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內容應包括:企業對研究與開發支出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本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與開發支出總額;本期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包括可直接歸屬於或按合理和一致的基礎分攤於該資產的創造、生產並使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的所有支出;本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採用的價值攤銷方法、攤銷年限和本期攤銷額等。
④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照無形資產的類別在附註中披露與無形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無內形資產的期初容和期末賬面余額、累計攤銷額及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二)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
(三)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
(四)用於擔保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額等情況。
(五)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披露當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開發支出總額。
⑤ 無形資產和分類和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時什麼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按照會計准則的要求,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採用成本法入賬,按照取得的成本計入無形資產原值
借:無形資產
貸:相關科目
無形資產應該在合同受益年限或者預計可使用壽命內平均攤銷,一般無凈殘值,直接按照入賬價值除以使用時間確認分期的攤銷金額,當然如果有減值,還要考慮減值准備
攤銷的分類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⑥ 企業的無形資產包括哪些內容
? 2008-1-2 16:56 提問者: 123456_anan | 瀏覽次數:7649 次 無形資產應該如何進行初始計量? 無形資產的攤銷應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准則: (一) 企業合並中產生商譽的確認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0 號——企業合並》。 (二) 礦區權益的確認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7 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三) 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土地使用權,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3 號——投資性房地產》。 第二章 確認 第三條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在符合下列條件時,滿足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一) 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二) 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第四條 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無形項目,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 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 (二) 與該資產相關的預計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三) 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第五條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時,應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作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證據支持。 第六條 企業無形項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一) 符合本准則規定的確認條件、構成無形資產成本的部分;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的部分。 第七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分別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並理解它們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 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 第八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證明下列各項時,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 從技術上來講,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二) 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 無形資產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時,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四) 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 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計量/ 第十條 企業取得的已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正在進行中研究開發項目,在取得後發生的支出應當按照本准則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一條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明確區分,不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 第三章 初始計量 第十二條 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的,無形資產的成本為其等值現金價格。實際支付的價款與確認的成本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 17 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利息費用。 第十三條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自滿足本准則第四條和第九條規定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但是對於以前期間已經費用化的支出不再調整。 第十四條 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第十五條 企業合並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 號——企業合並》確定。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7 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定。 債務重組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2 號——債務重組》確定。 政府補助取得的無形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6 號——政府補助》確認。 第四章 後續計量 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於取得無形資產時分析判斷其使用壽命。 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如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者構成使用壽命的產量等類似計量單位數量;無法預見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 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無法可靠確定消耗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一般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准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無形資產的應攤銷金額為其入帳價值扣除殘值後的金額,已經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還應扣除已經提取的減值准備金額。除以下任一情況外,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殘值應當視為零。 (一) 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 (二) 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殘值信息,並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很可能存在。 第十九條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 第二十條 無形資產的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 號——資產減值〉〉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當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及未來經濟利益消耗方式進行復核。無形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及未來經濟利益的預期消耗方式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改變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 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第五章 處置和報廢 第二十二條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應當將取得的價款與該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第二十三條 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應當將該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予以轉銷。 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當按照無形資產的類別在附註中披露與無形資產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 無形資產的期初和期末賬面余額、累計攤銷額及累計減值損失金額。 (二)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 (三) 無形資產攤銷方法。 (四) 作為抵押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額等情況。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當披露當期確認為費用的研究開發支出總額。
⑦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披露
22.企業應當披露下列與無形資產有關的信息:
(1)各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年回限;
(2)各類無形資產當期期初和答期末賬面余額、變動情況及其原因;
(3)當期確認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3.對於土地使用權,除按本准則第22條的規定進行披露外,還應披露該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