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采礦權使用費
國家將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依法按礦區范圍面積向采礦權人收取的費用。
2. 采礦權價款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
第十一條 采礦權使用費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收取,專全部納入國家預算屬管理。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計劃主管部門制定。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3.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的區別是什麼采礦權價款又是怎麼回事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財建[2003]530 號)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均須按規定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價款。
第三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包括:
(一)探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二)采礦權使用費。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第四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包括
(一)探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二)采礦權價款。國家將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價款。
第五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收取標准
(一)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二)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第六條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取標准: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以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一次或分期繳納;但探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采礦權價款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第七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確定的標准,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直接繳入同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探礦權采礦權人憑銀行的收款憑證到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領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和勘查、開采許可證。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專用收據」由財政部門統一印製。
第八條 屬於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財政部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屬於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探礦權采礦權,其使用費和價款,由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登記機關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開設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財政專戶」。
第九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第十條 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中可以開支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進行審批、登記的管理和業務費用。
探礦權、采礦權價款中可以開支以下成本費用:出讓探礦權、采礦權的評估、確認費用,公告費、咨詢費、中介機構傭金、場地租金以及其他必需的成本、費用等。
第十一條 國有企業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批准,可全部或部分轉增企業的國家資本金。
國有地勘單位實際佔有的由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在轉讓時,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未按規定及時繳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責令其在30日內繳納,並從滯納之日起,每日加收2‰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吊銷其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
第十三條 財政部門和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定期檢查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的情況。
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解釋。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辦法發布之前已經收取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按本辦法的規定處理。
關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財綜字[1999]1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地礦廳(局):
為了進一步規范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現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
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字[1999]74號,以下簡稱《辦
法》)執行中的具體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一、《辦法》中所稱「國家出資」,是指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以地質勘探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和價款收入以及各種資金等安排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撥款。 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出資用於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按各自投入比
例享受出資權利。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撥款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按《辦法》的規定進行管理。
二、對出讓目前擱置的由國家出資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各級登記管理機關應按規定向探礦權采礦權人收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對繳納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確有困難的,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批准,國有企事業單位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可全部或部分轉增國家資本金或國家基金;在合資、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企業中持股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其應繳納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經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投准,可轉作為國家股。
三、為了適應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實行四級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需要,各地應對市(地)縣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管理予以規范。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並報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備案。
四、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由登記管理機關直接收取,不宜實行層居委託收取的辦法。確需委託收取的,必須經上一級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出具委託書。接受委託的登記管理機關按規定收取的使用費和價款,應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和使用。
五、按照《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0號令)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國務院第241號令)規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屬於國家財政權入,納入預算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可不辦理收費許可證,但必須嚴格按《辦法》規定,切實做好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的收取和管理工作。
六、根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敦主要由中央和省兩極登記管理機關收取的要求,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印製;省級及省級以下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所用專用收據,由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印製。
財政部國土資源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4. 采礦權使用費怎麼寫分錄呢 費用報銷單上就只有采礦權使用費2000元
這樣完全可以。
5.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來是國家將礦產資源源探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按規定向探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產資源采礦權出讓給采礦權人,按規定向采礦權人收取的使用費。
探礦權使用費收費標准: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千米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千米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千米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千米每年1000元。
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由探礦權、采礦權人在辦理勘查、采礦登記或年檢時繳納。
部分特別規定的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可申請減繳或免繳,具體請參見《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辦法》(國土資發[2000]174號)。
表1-1 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表
6. 礦業權使用費的征繳和使用有什麼要求
礦業權使用費是國家將礦業權出讓給礦業權人,按規定向礦業權人收取的使用費,包版括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權使用費。探礦權使用費以勘查年度計算,按區塊面積逐年繳納,第一個勘查年度至第三個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每年繳納100元;從第四個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最高不超過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國土資源部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國土資源部收取,繳入「國土資源部非稅收入財政匯繳專戶」;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登記管理范圍的礦業權使用費,由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收取,繳入省級財政部門指定賬戶。礦業權使用費收入應專項用於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和管理支出,由國土資源部和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後,撥付使用。
7. 采礦權人何時可以申請減免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礦產資復源開采登記管制理辦法》(國務院令〔1998〕第241號)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采礦權人提出申請,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管理機關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的減免辦法審查批准,可以減繳、免繳采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價款。
(1)開采邊遠貧困地區的礦產資源的;
(2)開采國家緊缺的礦種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礦山企業嚴重虧損或者停產的;
(4)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8. 福建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按照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以服從大局、服務中心、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為重點,以改革創新、拓展作為空間動力,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提高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較好地處理了國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支持經濟發展與保障農民權益的關系、依法行政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關系,取得明顯成效。
一、國土資源狀況
(一)土地資源狀況
2006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表明,2006年全省土地總面積為18602.34萬畝,其中,農用地16128.0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6.70%;建設用地918.5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94%;未利用地面積1555.7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6%。
農用地中,耕地2005.52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12.43%;園地947.55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5.88%;林地12474.50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77.35%;牧草地3.93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0.02%;其他農用地696.54萬畝,占農用地總數的4.32%。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工礦用地718.11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78.18%;交通運輸用地109.17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11.89%;水利設施用地91.25萬畝,占建設用地總數的9.93%。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972.67萬畝,占未利用地總數的62.52%,其他土地583.10萬畝,占未利用地總數的37.48%。
2006年全省各地類變更總量為166.9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0%,其中廈門市和漳州市轄區由於將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進行銜接,變更量大幅增加,變更量分別為78.09萬畝和14.16萬畝,佔全省年度變更總量的46.77%和8.48%。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6年農用地增加26.88萬畝,減少45.66萬畝,凈減18.78萬畝,減幅為0.12%。其中,耕地增加6.21萬畝,減少31.67萬畝,凈減25.46萬畝,減幅為1.25%;園地增加33.25萬畝,減少14.80萬畝,凈增18.45萬畝,增幅為1.99%;林地增加7.37萬畝,減少20.96萬畝,凈減13.60萬畝,減幅為0.11%;其他農用地增加17.36萬畝,減少15.53萬畝,凈增1.83萬畝,增幅為0.26%。
2006年全省增加耕地6.21萬畝,扣除農業結構調整增加的耕地面積1.92萬畝,可用於補充的新增耕地面積為4.29萬畝,加上各地今年新開發的可視為補充耕地的園地面積8.42萬畝,全省本變更年度可用於占補平衡補充的面積為12.71萬畝;本變更年度全省實際變更增加的建設佔用耕地12.43 萬畝,扣除往年漏變更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2.82 萬畝,本變更年度實際建設佔用耕地面積為9.61萬畝,占補相抵,盈餘3.11萬畝。
圖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構成
本省是個山地多、平地少的省份,2006年人均耕地0.57畝,屬全國人均耕地佔有量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而且經濟發展對土地需求量很大,完成耕地佔補平衡任務的難度很大。在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通過加大耕地開發、復墾、整理力度,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任務。
2.建設用地
2006年全省共審批建設用地957件,總用地面積20494.01公頃,農用地15061.22公頃(耕地8314.17公頃)。其中使用國家級農轉用指標5件,總用地面積5103.03公頃,農用地4221.88公頃(耕地1904.92公頃);使用省級農轉用指標952件,總用地面積15390.98公頃,農用地10839.34公頃(耕地6409.24公頃)。分批次建設用地 14928.02 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5565.99公頃,其中交通運輸用地4610.2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47.89公頃。省級政府批准徵用農用地10222.37公頃,其中耕地6025.85公頃;征地總費用747832.47萬元;安置農地人口274398人。
2006年省級政府審批建設用地比2005年增加了2306.73公頃,上升了0.85%,其中農轉用比2005年增加了1166.09公頃,上升了0.89%,耕地比2005年增加了1143.62公頃,上升了0.82%。
(1)積極主動、先期介入,做好建設項目特別是省以上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服務工作。對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堅持隨到隨辦,並通過現場辦公、培訓指導、咨詢協調等多種形式,協調解決項目立項、用地報批、征地供地及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組織相關建設用地依法報批,如溫福、福廈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LNG電廠以及省重點工業項目用地。幫助溫福、福廈、龍廈、向莆、廈深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等項目制訂征地補償標准和LNG項目臨時用地補償標准,落實了溫福、福廈、龍廈鐵路和泉三、永武高速公路先行用地審批問題,使這些重點工程項目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如期依法開工建設。
圖10 2006年全省幹部培訓及學歷情況
七、問題與建議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實施方案,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綱要、福建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產業布局規劃、省直各有關部門「十一五」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布局,為福建海西建設發展留有合理的用地空間。
(2)嚴格執行土地利用指令性計劃管理,按照各地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統籌安排下達年度用地計劃指標,並加強對農用地轉用規模、速度、結構的控制和引導,強化項目落實,強化節約集約,防止虛假申請、虛假供地和違法違規圈佔土地,使有限的計劃指標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合理的用地需求。按照《關於調整報國務院批准城市建設用地審批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對福州、廈門城市規劃區內建設用地審批制度作了改革,研究報批辦法,保證福州、廈門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用地審批不受影響。
(3)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加強土地調查監測、土地評價與規劃、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與國土整治三大技術的研究,不斷改進資源利用方式。加強重點成礦帶地質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通過加強先進高效的綜合勘查技術的研究,提高找礦命中率;通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礦山固體廢棄物利用技術、礦產開發環境監測與綜合整治技術的創新,推進資源循環利用。
(4)主動優質提供國土資源服務。①對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實行包干跟蹤制。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要與重大建設項目掛鉤聯系,在項目選址、可行性研究階段先期介入,及時了解掌握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確保按程序及時預審、報批和供地,保證重大建設項目順利開工建設。②對深入基層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實行包片服務制。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對所轄地區實行分片指導,包片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③進一步完善建設用地和采礦權網上審批。針對審批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網上審批系統進行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實現「陽光操作」。④進一步加強市、縣國土資源局政務大廳建設。開展國土資源政務大廳示範建設,完善各項制度,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做到「整潔、規范、便民、高效」。
9.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采礦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就是采礦權價款,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文件,只有已回經開採的國家出答資形成的探礦權才要評估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是登記礦區面積的登記費,兩者數額差距巨大。現在有些省區要求新取得的采礦權也需要按照儲量繳納采礦權有償使用費,實際上變相收取采礦權價款,沒有理解和執行國家探礦權招、拍、掛的市場化競價取得制度。另外礦業權市場化程度不夠,通過招拍掛政府沒有收到多少出讓資源的錢,政府感覺到資源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為數不多的出讓礦產資源、土地換錢的招數捨不得放手,於是出此下策。
10. 采礦權收費標准及依據是怎樣的
1、采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按礦區范圍面積逐年繳納,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
2、采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收取標准:采礦權價款以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確認的評估價格為依據。
依據:《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1999年6月7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財綜字〔1997〕74號)
3、采礦權登記費:采礦登記收費標准
1、新建、在建、生產礦山采礦登記收費。 (1)大型礦山500元;(2)中型礦山300元; (3)小型礦山200元
2、礦山企業變更開采范圍、礦區范圍、開采礦種、開采方式換領采礦許可證,均收費100元。
依據:《礦產資源勘查、采礦登記收費標准及其使用范圍的暫行規定》頒布單位:地礦部;財政部 頒布日期:1987/07/01 文號:地發289號
4、礦產資源補償費:計算方式: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金額= 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採回採率系數(開採回採率系數=核定開採回採率/實際開採回採率),核定開採回採率,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的礦山設計為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只要求有開采方案,不要求有礦山設計的礦山企業,其開採回採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核定。
依據:《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1994年2月27日國務院令第150號發布,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