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折舊方法的實例
下面我們利用具體的案例來分析一下企業在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下繳納所得稅的情況:
例3.廣東某鞋業有限公司,固定資產原值為180000元,預計殘值為10000元,使用年限為5年。如表1-1所示,該企業適用33%的所得稅率,資金成本率為10%。
表1-1 企業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和產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舊利潤(元)產量(件)
第一年 100000 1000
第二年90000 900
第三年 120000 1200
第四年 80000 800
第五年 76000 760
合計 466000 466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估計殘值)/估計使用年限=(180000-10000)/5=34000(元)
估計使用年限5年。
第一年利潤額為:100000-34000=6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潤額為:90000-34000=5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潤額為;120000-34000=8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利潤額為:80000-34000=46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潤額為:76000-34000=42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2000×33%=13860(元)
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元)
應納所得稅現值為:21780×0.909+18480×0.826+28380×0.751+15180×0.683+13860×0.621=75350.88(元)
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別為1、2、3、4、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下同。 每年折舊額=每年實際產量/合計產量×(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
第一年折舊額為:
1000/4660×(180000-10000)=36480(元)
利潤額為:100000-36480=63520(元)
應納所得稅為:63520×33%=20961.6(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
900/4660×(180000-10000)=32832(元)
利潤額為:90000-32832=57168(元)
應納所得稅為:57168×33%=18865.44(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
1200/4660×(180000-10000)=43776(元)
利潤額為:120000-43776=76224(元)
應納所得稅為:76224×33%=25153.92(元)
第四年折舊額為:
800/4660×(180000-10000)=29184(元)
利潤額為:80000-29184=50816(元)
應納所得稅為:50186×33%=16769.28(元)
第五年折舊額為:
760/4660×(180000-10000)=27725(元)
利潤額為:76000-27725=48275(元)
應納所得稅為:48275×33%=15930.75(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為:
20961.6+18865.44+25153.92+16769.28+15930.75=97680.95(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20961.6×0.909+18865.44×0.826+25153.92×0.751+16769.28×0.683+15930.75×0.621=74873.95(元)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1/估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雙倍直線折舊率
會計制度規定,在計算最後兩年折舊額時,應將原採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改為用當年年初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減去估計殘值,將其餘額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攤銷。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1/5×100%=40%
第一年折舊額為:180000×40%=72000(元)
利潤額為:100000-72000=28000(元)
應納所得稅為:28000×33%=9240(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180000-72000)×40%=43200(元)
利潤額為:90000-43200=46800(元)
應納所得稅為:46800×33%=15444(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180000-72000-43200)×40%=25920(元)
利潤額為:120000-25920=94080(元)
應納所得稅為:94080×33%=31046.4(元)
第四年後,使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
第四、第五年的折舊額
=(1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2=14440(元)
第四年利潤額為:80000-14440=65560(元)
應納所得稅為:65560×33%=21634.8(元)
第五年利潤額為:76000-14440=61560(元)
應納所得稅為:61560×33%=20314.8(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
9240+15444+31046.4+21634.8+20314.8=97680(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9240×0.909+15444×0.826+31046.4×0.751+21634.8×0.683+20314.8×0.621=71863.81(元) 每年折舊額=可使用年數/使用年數和×(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
本例中,使用年數總和為:
1+2+3+4+5=15
第一年折舊額為:5/15×(180000-10000)=56666(元)
利潤額為:100000-56666=43334(元)
應納所得稅: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舊額為:4/15×(180000-10000)=45333(元)
利潤額為:90000-45333=44667(元)
應納所得稅: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舊額為:3/15×(180000-10000)=34000(元)
利潤額為:120000-34000=86000(元)
應納所得稅: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折舊額為:2/15×(180000-10000)=22666(元)
利潤額為:80000-22666=57334(元)
應納所得稅: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舊額為:1/15×(180000-10000)=11333(元)
利潤額為:76000-11333=64667(元)
應納所得稅:64667×33%=21340.11(元)
五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
14902.22+14740.11+28380+18920.22+21340.11=97680.65(元)
應納所得稅的現值為:14300.22×0.909+14740.11×0.826+28380×0.751+18920.22×0.683+21340.11×0.621=72662.33(元) 如果將貨幣的時間價值考慮進來,將應納稅額折算成現值,結果
下表所示:
表1-2不同折舊方法下的應納稅額及現值單位:元
年限 直線法產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數總和法
第一年 21780 20961.6 9240 14300.22
第二年 18480 18865.44 15444 14740.11
第三年 28380 25153.92 31046.4 28380
第四年 15154 16769.28 21634.8 18920.22
第五年 13860 15930.75 20314.8 21340.11
總計 97680 97680.95 97680 97680.65
現值 75350.88 74873.95 71863.81 72662.33
從表中可以看出,採用加速折舊計算的第一年應納稅額最少,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第一年只繳納稅款9240元,年數總和法下第一年繳納稅款為14300.22元,而直線下法則需繳納21780元。 從上面計算中,不難得出,加速折舊法使企業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沖減了稅基,從而減少了應納稅款,相當企業在最後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對企業來說可達到合法避稅的功效。
從應納稅額的現值來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在於:加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舊,因而沖減的稅基較多,使應納稅額減少,相當於企業在初始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這樣,其應納稅額的現值便較低。在運用普通方法(即直線法、產量法)計算折舊時,由於直線法將折舊均勻地分攤於各年度,而產量法根據年產量來分攤折舊額,該企業產量在初始的幾年內較高,因而所分攤的折舊額較多,從而較多地侵蝕或沖減了初始幾年的稅基。因此,產量法較直線法的節稅效果更顯著。在比例課稅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有利於企業節稅,因為它起到了延期繳納所得稅的作用。
❷ 待攤、分攤、計提折舊、攤銷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我看見分錄會做,但是理解不透,哪位給我舉個詳細的例子
待攤抄,一般是指待攤費用,它和預提費用是一對
待攤費用就是指當期已經實際現款支付,但不屬於本期的費用,會攤給以後各期間。預提費用相反,就是應屬於本期的費用,但由於種種原因暫時不能支付,因此要先做預提,然後再以後的某一期間付出。說白了,就是待攤就是不屬於本期的費用,但付錢了。預提就是屬於本期的費用但沒付錢。之前這么做是為了符合權責發生制和收入費用配比原則。但這2個科目已經被廢除了,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核算了。
分攤,就是如上所說,把應屬於本期間的費用按比例分攤到各個期間,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按比例分配。
計提折舊,就是固定資產按照其實際工作情況確定折舊方法,然後按月計提折舊額啊。比方說,某項設備壽命是12個月,無殘值。價值是12000,那你就每月計提1000的折舊唄。
攤銷跟分攤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把某項掛在賬上未結清的費用或者支出核銷掉。
❸ 折舊和攤銷的會計分錄如何做請舉例說明
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是針對固定資產而言。
購入機器設備室做:
借:固定資內產 -XX機器設備
貸:銀行存款容
計提折舊做: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攤銷一般是指費用。
如支付辦公室兩年租賃費做:
借:長期待攤費用-租賃費
貸:銀行存款
按使用時間分攤租賃費做:
借:管理費用 -租賃費
貸:長期待攤費用-租賃費
(3)攤銷折舊案例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取得 價值構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價款(含增值稅)+運雜費+包裝費+安裝成本+稅金+(資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摺合差價+分攤的工程人員工資++專業人員服務費+其他間接費用(契稅、車輛購置稅、耕地佔用稅)等。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參考資料:網路-固定資產折舊
❹ 什麼是攤銷和折舊。麻煩舉個例子。謝謝了
對於長期資產或者長期待攤費用,不在發生的時候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而專是在資產的使用期內逐屬期分攤,這個過程,對於固定資產叫折舊,對於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叫攤銷
比如你買了一台設備10萬,預計使用十年,預計凈殘值5%(5000),一般採用直線法折舊,那麼你每個月要折舊:(100000-5000)/(10*12)元
也就是說買進的時候
借:固定資產 10萬
貸:銀行存款等 10萬
從買入的下月開始每個月計提折舊
借:XX費用 (100000-5000)/(10*12)
貸:累計折舊 (100000-5000)/(10*12)
❺ 什麼是攤銷和折舊.麻煩舉個例子
折舊一抄般針對固定資襲產,如機器設備成本需按預計使用年限、將其價值由折舊轉入生產成本中;
攤銷一般針對無形資產,如專利成本需按預計服務年限、將其價值由攤銷轉入生產成本中。
兩者使用的科目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將資產的購入成本按其為企業服務的年限逐步轉移到各年生產過程中,以較公平地計量這些長期使用資產為生產作出的貢獻。
❻ 誰能幫我解釋下「攤銷」 ,,,最好舉個例子。。百度上看過了,不太理解。。謝謝
攤銷,抄就和折舊類似,折舊是襲對於固定資產而言的,攤銷是除了固定資產之外的。
網路給的定義:攤銷(Amortization)指對除固定資產之外,其他可以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的會計處理辦法,與固定資產折舊類似。
舉例:某企業購買一塊土地10年的使用權,共花費100000。記賬時每年記每年10000元,共計10年,這就是對總花銷的攤銷。
❼ 會計中說到計提折舊是什麼意思呀能舉個通俗的實例嗎
1、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資產耗費。
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2、通俗的例子:
企業購買了一個機械設備80萬,機械設備一直都會使用,所以每年肯定會有損耗,這部分損耗其實就是計提的折舊。
具體實例:企業購買了一個80萬的機械設備,預估使用5年,預期凈殘值為5萬元,採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折舊。
每年的折舊=(80-5)/5=15萬元
每年計提的折舊分錄:
借:累計折舊 15萬元
貸:固定資產 15萬元
(7)攤銷折舊案例擴展閱讀:
一、折舊方法:
1、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2、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分攤。
❽ 折舊攤銷計算 折舊和攤銷怎麼算
折舊和攤銷的區別是:
1、折舊的是資產,攤銷的是費用。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的折內舊;攤銷一般容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無形資產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
2、折舊和攤銷都是逐步的計入成本費用,但是計入的期限長短不同。折舊至少兩年以上。而攤銷除了長期待攤費用以外,都是一年內攤銷完畢。
3、固定資產的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消失的那部分價值。固定資產損耗的這部分價值,應當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形成折舊費用,計入各期成本。
4、攤銷就是本月發生,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共同負擔的費用。攤銷費用的攤銷期限最長為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為長期待攤的費用核算。
5、折舊和攤銷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折舊的計算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而攤銷的計算方法有: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五五攤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