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遞延收益可在5年內分攤徵收所得稅嗎
不是當年遞延轉多少收入,確認多少收入,按多少征所得稅么
⑵ 遞延資產攤銷時如何做分錄
樓主,遞延所得稅是新企業會計准則下的產物,原來一般企業核算用應付債務法,而現專在用屬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不管道延所得稅資產還是遞延所得稅負債,如果能夠准確核算期初與期末應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分錄就比較簡單了!
例如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是100 期末是80,那麼就把該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沖掉20 即:借:所得稅費用 2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0 (如果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不足,差額部分是遞延所得稅負債),另外如果企業該年利潤400,所得稅稅率為25%,那麼當年所得稅費用就是400*25%=100,再加上20的遞延所得稅,就是該公司該年財務報表利潤表中所得稅項目就該反映的金額,即120;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核算與資產相同,略~望樓主採納。
⑶ 什麼情況下計提遞延所得稅
理論上講,任何公司都可能計提遞延所得稅。
產生遞延所得稅的原因是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與現行稅法的規定不一致而造成的計稅基礎不一,從而產生臨時性差異和永久性差異,根據所得稅會計的核算方法,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這些說起來比較復雜,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某些企業採用加速折舊,而稅法不允許該企業加速折舊,則多提的折舊使資產的計稅基礎產生差異,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2、稅法規定某些無形資產開發可以在開發支出當期加計扣除,而會計准則是按一定年限攤銷,從而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負債;
3、某些情況企業需要計提預計負債(如預提售後服務費用),而稅法規定在費用實際發生的時候才能稅前扣除,從而產生計稅差異,需要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還有一些例子。。。
⑷ 由於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在其攤銷完前固定資產被出售,該如何處理
我曾經也會這個問題苦惱過,原值100萬,比如折舊1年後,比如說按折舊回10萬,但稅法承認20萬
借:所得稅答費用 25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00
出售後
借:固定資產清理 900000
累計折舊 100000
貸:固定資產 1000000
比如賣了1000000萬
這時
借:銀行存款 10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1000000
結轉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000
貸:營業外收入-資產處置收益
計提所得稅
借:所得稅負債 25000
所得稅費用 25000
貸:應交所得稅 50000
這個所得稅負債在這里被轉銷了
⑸ 企業開發無形資產,稅法允許將來按照150%攤銷在稅前扣除,是否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通常情況下,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賬面價值等於計稅基礎;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如「三新」技術開發),在形成無形資產時,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確定的成本為研究開發過程中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而因稅法規定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則其計稅基礎應在會計入賬價值的基礎上加計50%,
因而會產生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在初始確認時的差異,但如該無形資產的確認不是產生於企業合並交易、同時在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按照所得稅會計准則的規定,不確認有關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
對於初始入賬時所產生的未確認的暫時性差異,在後續計量時也不確認,因為這屬於初始產生和後續轉回的問題,初始入賬時沒有確認,所以後面也沒有轉回。
但如果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會計和稅法的攤銷年限不同等)所導致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所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應當是要確認的,在無形資產使用期滿或處置時轉回。
(5)企業所得稅遞延攤銷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⑹ 企業遞延所得稅資產大量增加說明什麼
1、企業遞延所得稅資產大量增加說明存在以情況:
(1)企業固定資產折價速度加快;
(2)無形資產攤銷快;
(3)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價值下降;
(4)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下降;
(5)未來可抵扣的預計負債增加;
(6)未來可抵扣的預售賬款增加;
(7)廣告費宣傳費支出上漲;
(8)本年虧損加大。
2、遞延所得稅資產 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3、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⑺ 無形資產與遞延所得稅
1、關於稅法: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也就是說,無論企業如何核算無形資產,都可以按不低於10年的年限申報攤銷額。企業不會不申報的,合法的扣除項目當然要申報。
2、關於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原因
假設無形資產賬面價值1000萬元,按10年攤銷申報所得稅,年末:
賬面價值=1000
計稅基礎=1000-1000/10=900
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⑻ 用於研發的可以加計扣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因稅法和會計上的攤銷年限不一致,怎麼確認遞延所得稅
加計扣除部分實質上屬於稅收優惠,這一事項在會計上並不予以確認,也就不會計內入任何會計科目,所以對容於這一暫時性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需要確認的是會計攤銷和稅法攤銷差額(100元和30元)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對遞延所得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