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注會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會計處理,實際利率、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插值法。這概念怎麼理解能舉例嗎
一、首先了解什麼是「持有至到期投資」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包括企業持有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公開報價的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
企業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固定利率國債、浮動利率公司債券等,都屬於持有至到期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通常具有長期性質,但期限較短(一年以內)的債券投資,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資條件的,也可以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後續計量
借:應收利息(分期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三)持有至到期投資轉換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公允價值)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
借:銀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❷ 如何採用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和利息調整攤銷
一、初始確認
1、溢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溢價、手續費等)
2、折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折價、手續費等)
二、各期處理:
1、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注意,每期對利息調整賬戶沖減後,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調整賬戶余額合計數乘以實際利率,計算攤銷額。溢價買入的情況下,以後各期攤銷的利息調整金額會越來越小。
2、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三、各期利息實際到賬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四、到期處理
到期時,把最後一期溢價或折價攤銷完畢就好了,不過由於計算時四捨五入的問題,最後一期時的余額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來的結果會有一絲出入,直接按余額攤銷才對。
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五、收到本金及最後一次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貸:應收利息
(2)金融資產實際利率法攤銷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購買價款*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面值+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特點
1、每期實際利息收入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
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2、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
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❸ 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什麼意思
1、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金融資產期末計量使用攤余成本法。
2、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3、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金融資產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使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的,這是一個計量方式,期末攤余成本是其的賬面價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的,攤余成本只是用來算債券的實際利息收入的。
❹ 會計CPA:實際利率法和攤余成本的一些疑問
並不是說買入的抄債券需要襲用實際利率法,而是說你買入的債券把它當作持有至到期投資時,我們是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的。如果你買入的債券准備隨時變現短期賺差價的話,我們應該視為交易性金融資產來核算,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方式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
如果你買入的債券打算持有至到期,也已經納入持有至到期核算的,就需要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如果按面值買入債券的,等於沒有「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了,直接是下面的分錄就行了。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貸:銀行存款
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應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這里攤余成本=面值,實際利率=票面利率,所以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兩者之間無差額。所謂的調整主要是攤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把這個科目的余額攤銷到零。
❺ 在用實際利率法計算攤余成本的時候,金融資產開始發生的交易費用,固定資產發生的運費,無形資產的相關稅
可供來出售是要算的,兩個非貨自幣性資產不用,前者交易費影響的是利息調整,不影響成本即票面價值。而後者直接計入初始入賬金額,貸銀行存款
這么想,為什麼要利息攤銷!因為時間長,有時間價值,所以要折現,那麼攤銷按什麼呢?當然是現值跟長期應付金額的差咯!你支付的直接相關稅費當期就付了,沒有時間的影響啦!為什麼要攤銷呢?
可供就不一樣了,手續費不可能影響債券票面價值(固定的),那怎麼辦呢!只好記到利息調整,影響賬面,然後對利息調整進行攤銷,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一樣的。深層次的理論我也不清楚了!
❻ 為什麼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調整里是「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
要看是折價還是溢價發行的
❼ 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有固定或可確定的收款額,交易費用應按照實際利率法攤銷計入損益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上的不同之處
(一) 取得兩類金融資產時相關的交易費用的處理有所不同
交易費用是指可直接歸屬於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新增的外部費用是指企業不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就不會發生的費用,這里所指的交易費用一定是與取得金融資產相關的、新增的費用。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時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作為該類金融資產初始入賬金額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取得時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應當作為初始入賬金額。
(二) 企業在持有這兩類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收入應當計入投資收益,但這兩類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區別
就企業擁有的權益類金融資產來看,無論是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都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但企業擁有的債券類金融資產在計息日的會計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按債券的票面利率計算應收利息,同時確認為企業的投資收益;但企業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來確認企業當期的投資收益。
(三) 在資產負債表日,兩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
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該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和還是當期損益,關鍵是要看金融資產所屬的分類,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企業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應將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當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時,就形成企業的當期收益;反之,則形成企業當期的一項損失。企業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幅度較小或暫時性變化時,企業應當認為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在正常范圍的變動,應將其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四) 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處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其擁有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有影響且該影響能夠可靠計量,我們就認為該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准備。然而企業卻不需要對其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計提減值准備,這主要是因為此類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已經計入當期損益,其中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損失和減值的會計處理在實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更加客觀的反應企業擁有的金融資產的價值。在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趨勢為非暫時性時,我們就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損失,應確認減值損失和計提減值准備。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在以後的會計期間可以通過損益轉回,但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一旦確認即使在以後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的價值已恢復,原確認的減值准備也不能通過損益轉回。
(五) 企業對兩類金融資產的重分類處理不同
某項金融資產一旦劃分為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後,不能在重分類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也不能在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三類金融資產之間可以轉換,但不得隨意重分類,必須遵守有關的規定。
(六) 企業出售兩類金融資產時,會計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企業應按照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收入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企業的投資收益,此外為了正確的核算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還應當結轉相應的科目。企業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當將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對應轉出為投資收益,把原來計入當期損益轉出作為企業總的投資損益的組成部分;企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將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對應轉出為投資收益,作為核算該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的一部分。
❽ 實際利率法的簡化核算
(一)攤余成本概念的准則界定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最先提出了「攤余成本」的概念,並以數量計算的方式給出了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以下簡稱金融資產(負債))定義。金融資產(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1.扣除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即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收回或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其中,第二項調整金額累計攤銷額利用實際利率法計算得到。實際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資產(負債)的實際利率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實際利率,是指將金融資產(負債)在預期存續期間或適用的更短期間內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為該金融資產(負債)當前賬面價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的概念適用於對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中,與實際利率法對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的攤銷相聯系。將攤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對攤銷金融資產(負債)的計量中,根據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定義,即在定義「當前」時點上,金融資產(負債)攤余成本在金額上等於其賬面價值。實際上,在金融資產(負債)的存續期間,其攤余成本也等於其賬面價值。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是企業按照相關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對於計提了減值准備的各項資產,賬面價值就是其賬面余額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例,「持有至到期投資」賬戶分別「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進行明細核算。取得時,按照其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作為初始確認金額,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投資面值計入「成本 」明細賬戶,初始確認金額與面值的差額,計入「利息調整」明細賬戶。此時,計算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到當前賬面價值的折現率,即實際利率。在持有投資期間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對「利息調整」明細賬戶金額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假設不考慮本金的收回以及資產減值因素,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累計利息調整攤銷額,也等於持有至到期投資「本金」借方余額+「利息調整」借方余額(貸方余額以「-」列示)+「應計利息」借方余額,即賬面價值,在持有期間將「利息調整」明細賬戶余額攤銷至零。可見,攤余成本的第一項調整是對「成本」明細賬戶的調整,第二項調整是對「利息調整」和「應計利息」明細賬戶的調整,第三項調整是對「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准備」賬戶調整,攤余成本在數量上等於賬面價值。 (一)實際利率法核算模型
對金融資產來說,在持有期間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按照實際利率法計算的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其分錄模型為:
借:應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貸: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借/貸:金融資產——利息調整差額
該分錄模型適用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債券和貸款等。分錄中的「應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債券的應收利息,屬於流動資產;若為到期一次付息債券,應收取的利息屬於非流動資產,應計入「金融資產——應計利息」科目。
與上述金融資產相同,對金融負債來說:
借:成本費用科目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貸:應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貸:金融負債——利息調整差額
該分錄模型適用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等。分錄中的「應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債券的應付利息,屬於流動負債;若為到期一次付息債券,應支付的利息屬於非流動負債,應計入「金融負債——應計利息」科目。
(二)實際利率法的簡便演算法
對於採用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的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的核算,一般採用列表計算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上述分錄模型中的金額。在確認後,計算實際利率時,編制「實際利率法攤銷表」,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按照表上金額進行會計處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攤余成本等於賬面價值,那麼,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進行後續計量時,可以不通過列表形式計算分錄模型的金額,而直接按照攤銷前該項金融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實際利率的乘積確認各期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或應分攤的成本費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與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確認各期應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債權或債務,差額作為利息調整項目。這樣,避免了編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後各期利用的麻煩。採用賬面價值按照分錄模型攤銷,發生金融資產減值,重新計算實際利率後,按照賬面價值與新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本期的投資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編制攤銷表,簡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個簡化核算的實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例進行說明。例題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講解》第23章「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例23-3改編。
甲公司屬於工業企業,20×0年1月1日,支付價款1 000萬元購入某公司5年期債券,面值1 250萬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復利計算。甲公司將購入的債券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
首先計算實際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9%,此時不編制「實際利率法攤銷表」。
1. 20×0年1月1日,購入債券,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250
貸:銀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1 250-250=1 000,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借貸差額=31.9
貸:投資收益1 000 ×9.09%=90.9;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借方余額=1 250,「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借方余額=59,「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貸方余額=250-31.9=218.1,因此,其賬面價值=1 250+59-218.1=1 090.9,
實際上賬面價值可以根據「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總賬余額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借貸差額=40.16
貸:投資收益1 090.9×9.09%=99.16;
以後各期以此類推。 (一)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的聯系
攤余成本的概念應用於金融資產(負債),在金額上等於賬面價值,攤余成本或賬面價值均不屬於《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范的5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之一。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的區別在於:攤余成本運用於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體現按實際利率法攤銷的動態過程,表示在每期攤銷後的余額;賬面價值注重各資產或負債相關賬戶與備抵賬戶在某一時點的數量關系。
(二)攤余成本概念的擴展
若將攤余成本的概念從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擴展到其他資產(負債)的計量過程,那麼上述分錄模型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分期付款購買資產、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無形資產以及融資租賃等業務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購買資產業務中,「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未確認融資費用的累計分攤額;長期應付款的賬面價值=「長期應付款」賬戶余額經過「未確認融資費用」費用賬戶余額調整後的金額,即長期應付款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金額;分期付款信用期內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額=「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折現率。
❾ 請問下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什麼意思
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金融資產期末計量使用攤余成本法。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金融資產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使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的,這是一個計量方式,期末攤余成本是其的賬面價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的,攤余成本只是用來算債券的實際利息收入的。
❿ 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怎麼理解看了那個計算公式,一頭霧水!
攤余成本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金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