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的:聯系事業單位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核算。
這是因為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設置和企業不同。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個大類。凈資產這個類別相當於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科目,但不完全相同。事業單位的凈資產就從凈資產科目中反映出來的,而凈資產的具體明細構成有:非流動資產基金(其中又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專用基金、財政補助結轉和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事業結余、經營結余、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等明細科目。長期投資這個分錄,在取得長期投資時應該做分錄:借:事業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貸:銀行存款(或零餘額賬戶用款額度)同時要反映事業單位凈資產的增加,所以要同時做分錄:借:長期投資貸:非流動資產基金-長期投資
⑵ 無形資產和分類和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時什麼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按照會計准則的要求,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採用成本法入賬,按照取得的成本計入無形資產原值
借:無形資產
貸:相關科目
無形資產應該在合同受益年限或者預計可使用壽命內平均攤銷,一般無凈殘值,直接按照入賬價值除以使用時間確認分期的攤銷金額,當然如果有減值,還要考慮減值准備
攤銷的分類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⑶ 無形資產如何核算
一、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無形資產通常是按實際成本計量,即以取得無內形資產並容使之達到預定用途而發生的全部支出作為無形資產的成本。對於不同來源取得的無形資產,其成本構成不盡相同。
(一)外購的無形資產成本
外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專業服務費用、測試無形資產是否能夠正常發揮作用的費用等,但不包括為引入新產品進行宣傳發生的廣告費、管理費用及其他間接費用,也不包括在無形資產已經達到預定用途以後發生的費用。
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後所發生的支出,不構成無形資產的成本。例如,在形成預定經濟規模之前發生的初始運作損失。在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之前發生的其他經營活動的支出,如果該經營活動並非是為使無形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必不所不可少的,有關經營活動的損益應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而不構成無形資產的成本。
採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無形資產,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際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為購買價款的現值。
⑷ 為什麼要研究無形資產
一、關於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中成本法的運用
《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無形資產的有關情況進行選擇。」按照已有的無形資產評估的理論與實踐,運用成本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應當具備可以利用的相關歷史資料,尤其是會計核算資料。因此,這就涉及到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會計核算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3條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於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這項規定,使企業自創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會計核算中僅包括注冊費和律師費這兩項費用。這兩項費用與無形資產本身的研製與開發費用相比,所佔比例很小。這項准則的實施,必然導致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大大降低,使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不具有相關性。如果要對已經計入各期費用的被評估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等資料進行搜集,這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是十分困難或極不準確的。這樣,在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採用成本法就比較困難了。
解決問題的思路:目前我國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資產評估准則體系。根據其他國家或我國其他相關行業(如注冊會計師行業)制定的准則體系來看,資產評估准則體系至少應包括三個層次:即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執業規范指南。基本准則是資產評估准則的總綱,是對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執業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制定資產評估具體准則和執業規范指南的基本依據;具體准則是依據基本准則制定的,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和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具體規范;執業規范指南是依據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制定的,為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具體准則提供可操作的指導意見。目前已頒布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屬於具體准則,因此,在適當時候,還需要出台與之配套的執業規范指南。
二、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無形資產投資,二是無形資產轉讓。關於無形資產投資的價值確定,《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第10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價值;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在該項規定中,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主要採用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個別情況下(首次發行股票)是以賬面價值確定。該項規定並沒有要求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價值。
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修訂後的《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1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又規定:「以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出資的,應當驗證其產權歸屬,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的基礎上審驗其價值。」按現行的企業登記注冊的有關規定,組建企業時需要由有資格的驗資機構對投資人的投入資本進行驗證。在上述驗資規定中,明確說明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有兩種方式:由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或由出資者共同商定並確認。由此可見,關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方法,不同的法規,有不同的規定。此是問題之一。
問題之二是,驗資規定中的確定無形資產價值的兩種方式(資產評估或各出資者商定),會造成這樣一種後果,即:作為出資人,通常希望通過自行商定的方式確認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既能滿足出資人在無形資產價值確定方面的要求,又能節省評估費用;作為驗資機構,則總是希望有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這樣,驗資依據充分,可以降低驗資風險。因而,從驗資機構的角度出發,往往就需要投資人提供資產評估報告書。這樣,就涉及到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可以想像,由於出資人和驗資機構有各自的想法,因此,在具體的驗資實踐中,會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驗資的相關規定方面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性說明。在我國,凡是企業接受投資並涉及到股本變化的,都要委託中介機構先進行驗資,然後履行相應的工商注冊登記或變更登記等程序。因此,只要在驗資這個環節對以投資為目的的無形資產的價值確定方式做出相應的規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只要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一號——驗資》第十條第三款中的「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刪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就必須通過評估方式來確定。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為資產評估包攬市場,其實不是這樣。因為從目前會計准則制定的總的出發點來看,是遵循謹慎性原則,防止通過無形資產投資虛增企業資產的行為發生。如果由各出資者自行商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那麼,就很難控制這種行為。此外,「各出資者商定」這個規定也不具有可操作性。驗資是一項非常具體的工作。驗資規則也應非常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各出資者商定」是什麼概念?是指各出資人共同簽訂的協議書呢?還是需要公證機關對該協議書進行公證呢?還是需要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核鑒證呢?在驗資規則中沒有說明。關於這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在實際的驗資工作中,已經使當事人感到疑惑。鑒於此,在驗資規定中刪去「各出資者商定」這幾個字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三、關於「不得求證客戶授意的評估價值」
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是資產評估行業立足的靈魂,獨立自主地評估資產的價值,不受他人的干擾和影響,是資產評估人員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比實物資產的價值評估的難度更大的原因在於無形資產價值評估中主觀判斷分析的因素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在無形資產的評估准則中特別提出了「不得求證」這樣一個概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評估人員是否會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有意或無意地去進行「求證」呢?
財政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同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范企業驗資工作的通知》中第九條規定:「企業向企業登記主管機關提交驗資報告時,可不再提交銀行出具的出資證明、實物轉讓清單、專利證書和專利登記簿副本、商標注冊證、土地使用權證明、資產評估報告及評估結果確認書或者股東、發起人認可證明等其他非貨幣出資的證明文件。但登記主管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上述內容中,規定了企業在登記注冊時需要履行的驗資手續中,原來登記主管機關要求企業必須提交的有關資料,現在不再要求必須提供了。這使企業向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資料大為減少。由於涉及工商登記注冊和驗資的資產都是與投資行為有關的,而從上述規定來看,當事人又沒有被要求必須提交資產評估報告等資料。因此,在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時,當事人似乎沒有必要委託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評估,但規定中又有「登記機關認為必要時,企業應當提交」這句話,這又留下了一個疑問。什麼叫有「必要」?沒有一個標准。這里就涉及到如果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出資人到底需不需要對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的問題。由於無形資產的價值的不可確定性遠遠大於實物資產,因此,為防止注冊資本的虛化,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完全有可能要求企業提交無形資產的評估報告。企業為防止這個「必要」的發生,往往也需要事先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以備急需。同時,驗資的中介機構出於自身規避風險的考慮,往往也要求出資人提供無形資產評估報告書作為驗資的依據。以此看來,對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似乎又成為必要。但是,按照上述《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為入賬依據」或「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依據」(首次發行股票的公司),因此,關於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會出現以下兩種可能。
一是評估機構評估的無形資產價值與投資各方確認的無形資產價值相差不大,那麼,無論是以評估機構的評估方式或以出資人共同確認的方式來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都是可行的,因為投資人對這兩個價值都不會有多大意見。這時,出資人委託評估機構出具一個評估報告書,即可滿足其企業登記和會計核算的要求。二是評估機構評估的無形資產價值與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相差較大,而出資人與評估人員又不能通過協調達成共識,這時,出資人可能會放棄委託評估,而直接採用自行協商的方式來確定投入無形資產的價值。這樣,出資人向驗資中介機構和企業登記主管機關遞交的無形資產的價值依據是出資人各方認可的無形資產價值協議書,而不是評估報告書。
根據上述驗資的有關規定,驗資中介機構是可以根據出資人的價值協議書進行驗資的。但問題是出資人一旦通過驗資,而到企業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時,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又要求出資人出具資產評估報告書時,這時,出資人會不得不委託評估機構對各出資人已經達成協議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這時,評估人員「求證」的心理便會出現了。因為從上述會計准則、評估准則和驗資規定等來看,無論是出資人自行協商的價值,還是評估機構評估的價值,驗資機構和企業登記主管機關都是認可的。在這種情況下,從出資人的角度來看,他們是既希望委託評估機構對擬投入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同時又要盡力說服評估人員使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基本接近自己的理想價值,或已達成協議的價值,而不要再增添更多麻煩。從評估機構來看,既然政府行政管理機關的有關規定對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可以以投資各方確認的方式來加以確定,那麼,參考投資各方的意見,並以此為基礎,選擇一種最適合達到投資者意見的評估方法,進而評估出一個既令投資者滿意,又從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書中看不出什麼破綻的評估價值,這似乎是一個最佳選擇和皆大歡喜的結果。這樣,「求證」就在所難免了。評估人員的這種「求證」行為,雖然違規,但因為無形資產的投資價值本身就可以由投資各方自行確認,只不過出於驗資的要求或為了滿足企業登記主管機關可能的要求,當事人需要准備一份形式上的評估報告罷了。這樣看來,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求證」行為似乎很難避免了,而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實際上有可能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東西。
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個問題出在資產評估的「估」字上。既然是「估」,必然有人為的因素。同樣的資產,由不同的評估人員來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會不相同。無形資產更是如此。因此,《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做出「不得求證「的規定,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如何檢驗評估人員是否有「求證」的行為,這卻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工作。鑒於此,筆者認為,可以在今後完善《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或制定具體的執業規范指南時,明確規定評估機構在出具評估報告時,應當附上評估技術報告,以利社會對評估人員進行監督。當然,評估技術報告也可以被視為是評估機構的一項無形資產,評估的思路、資料搜集的種類及方式、參數的應用等,都是評估人員經驗的結晶,有必要保密。但是,如果不能獲取評估技術報告,那麼,即使評估人員有「求證」的行為,他人也無法知道。這無形中就為某些評估人員大膽「求證」提供了方便。因此,為了公正評估行為,要求評估人員出具無形資產評估技術報告,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它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遏制評估人員「求證」的心理和行為,也是實施社會監督的一個辦法,同時也是對通過無形資產投資方式來虛增企業資產行為的一種限制。
⑸ 無形資產的相關確認、核算是怎麼樣的
(四) 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
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版無論是否滿足資本化條權件,均應先在「研發支出」科目中歸集,期末,對於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研發支出,轉入當期管理費用;符合資本化條件但尚未完成的開發費用,繼續保留在「研發支出」科目中,待開發項目完成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時,再將其發生的實際成本轉入無形資產。
外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研發過程中應予資本化的項目,先計入「研發支出」科目,其後發生的成本比較上述原則進行處理。
⑹ 會計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目的:合理地組織會計核算形式是做好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對於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正確、及時地編制會計報表,滿足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解釋:根據持續經營前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持續不斷的經營下去。為了及時獲得會計信息,充分發揮會計的反映和監督職能,應當合理的劃分會計期間,即進行會計分期。 所謂會計分期,就是將企業的經營活動人為劃分成若干個相等的時間間隔,以便確認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利潤,確認某個會計期末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編制會計報表。這一目的在於: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范圍,為權責發生制、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配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及謹慎性原則等奠定了理論與實務的基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貫徹簡化了會計核算的原則,所以為了貫徹簡化核算的原則
⑺ 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幾點建議
四)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重要性
如果某項資產在總資產中佔有很大的比例,或者是起關鍵作用的資產,我們就應當對其予以確認,相反,對那些只佔有很小比例的資產,就可以根據重要性原則,不進行核算。
四、我國目前無形資產核算應該包括的范圍
根據以上討論,筆者認為,對於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由於價值比較容易確認,核算成本較低,應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在這些問題上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已經達成了共識。而對於商譽、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等資源,則應分別情況處理。
(一)關於商譽的會計核算
對於自創的商譽,不應當將其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而對於企業並購活動中發生的商譽,則應當予以核算。這是因為,自創商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價值構成復雜,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驗證性,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也經常波動,對其准確計量比較困難。
而且,筆者認為對自創商譽進行確認並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這是因為企業的有形資產和其他無形資產可能因為時間的變化而發生增值,但出於歷史成本原則的考慮,我們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並不對這些增值進行核算。這時如果核算自創商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這部分資產的增值進行了間接確認,不符合歷史成本原則。而對於企業合並產生的商譽,其價值的計量比較簡單,而且這種情況下對其他各項資產也進行了評估,考慮了其增值,因此就應當將其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
(二)關於人力資源等的會計核算
對於人力資源、知識資本、顧客資源、供應渠道以及企業組織架構等,由於對其進行計量比較困難,目前不應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盡管這部分無形資源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但這種收益的實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對其他資產具有很大的依賴性。而且從產權的角度來看,很難說他們為企業所擁有,並不完全符合資產的定義。對這些資源進行區分、進行計量也相當困難,如果強行將它們納入無形資產進行核算,並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相反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決策質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與我們核算無形資產的初衷背道而馳。
實際上,這些資產的價值已經由在企業的利潤表進行了反映,而且利潤表的反映有時更准確,更合理。超額收益就是企業擁有某些特殊資源的體現,正是因為企業收益的不同,我們才能夠從收益出發而不是傳統的從資產出發去正確估計企業的價值。筆者認為,如果將所有無形的資源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將會使所有企業的資產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等量資本產生等量利潤,那時或許利潤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那麼我們憑什麼去確定企業的價值呢?這個問題有待以後進一步討論。
⑻ 無形資產核算與管理辦法
無形資產核算是商業銀行對無形資產的取得、轉讓、投資和攤銷等的核算。無形資產是指不具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租賃權、土地使用權、商譽、自行設計並經鑒定的科研成果及軟體系統等項目。
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防止並及時發現和糾正無形資產業務中的各種差錯和舞弊,保護無形資產的安全並維護其價值,提高無形資產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及子公司的無形資產業務。
第三條 本制度所稱無形資產,是指公司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即能夠從公司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多帶帶或者與相關合同協議、資產、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權許可、租賃或者交換的,以及源自合同協議性權力或其他法律權利的非貨幣性資產。
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非專利技術是指公司擬永久擁有的獨家專有技術。
第四條 本制度規范無形資產的保管、使用和處置。有關無形資產開發或購買,按公司《「三新」研發管理辦法》和《關於購置無形資產的規定》執行。
第五條 基本要求:
無形資產保管、使用及保護、處置報廢等環節的流程應清晰嚴密;無形資產的攤銷和報告應當符合會計准則的規定。
第二章 職責分工與授權批准
第六條 無形資產保管、使用、處置業務按照崗位職責分工,要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做到:
(一)無形資產保管、使用、處置崗位互相分離;
(二)無形資產處置的審批與執行崗位分離。
第七條 公司檔案管理部門負責保管公司無形資產的各類權屬證書、法律文本、配方、源程序設計、工藝等。法務部門負責公司無形資產權利的保護。
第八條 公司配備合格的人員保管無形資產。保管無形資產業務的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遵紀守法。
第九條 對接觸無形資產中公司核心技術實行授權批准,嚴禁未經授權的機構或人員接觸公司的核心技術。
第三章 無形資產的保管和保護
第十條 公司應指定可接觸公司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人員,並與其簽訂保密協議。
第十一條 有權接觸公司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的人員每接觸一次,保管人員均應在登記簿上登記,詳細記錄接觸人、接觸時間、時長、接觸目的、接觸批准人。
第十二條 對必須同時由技術部門保管的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資料副本,除發明人或總工程師、或總工藝師外,其他人員一般不得接觸全套設計圖紙或資料。
第十三條 對生產加工核心技術的車間或工段、或工位應該封閉管理,除授權指定人員外,非該被封閉領域的人員不得進入該領域。授權指定的非該領域人員進出均應嚴格登記,詳細記錄進入者姓名、事由、時間、批准人、離開時間、時長。由電子門禁系統管理的,還應登記領入人的姓名。
第十四條 在計算機上保存或運行的無形資產,應嚴格遵守公司《信息系統管理辦法》中第六章「信息系統的安全」的各項規定。
第十五條 公司的商標除依法進行注冊登記外,還應對商標的印模加強保密管理。與印製商標的單位簽訂保密協議:每批商標印製完成,應立即收回印模,不得留存在印模單位。
第十六條 一旦發現有人或單位侵害本單位無形資產的,公司法務部門應在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牽頭成立由總經理辦公室、銷售等部門參加的調查處理小組,對侵害本公司無形資產的行為進行調查取證,形成書面調查報告,提出維權對策。
第十七條 公司應定期對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先進性進行評估,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升級。
第十八條 至少在每年年末由無形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對無形資產進行檢查、分析,預計其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檢查分析應包括定期核對無形資產明細賬與總賬,並對差異及時分析與調整。
無形資產存在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按照公司減值准備會計政策的規定計提減值准備、確認減值損失。
第四章 無形資產的處置與轉移
第十九條 按無形資產不同的處置方式,採取以下相應控制措施。
(一)對使用期滿、正常報廢的無形資產,由管理部門填制無形資產報廢單,經公司總經理批准後對該無形資產進行報廢清理。
(二)對使用期限未滿、非正常報廢的無形資產,由無形資產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公司有關管理部門進行技術鑒定後,按規定程序審批後進行報廢清理。
(三)對擬出售或投資轉出的無形資產,由相關部門或人員提出處置申請,列明該項無形資產的原價、已攤銷價值、預計使用年限、己使用年限、預計出售價格或轉讓價格等,報經公司總經理批准後予以出售或轉讓。
第二十條 無形資產處置價格應報經總經理審批後確定。對於重大的無形資產處置,需委託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
對於無形資產的處置,比照公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無形資產處置涉及產權變更的,及時辦理產權變更手續。
第二十二條 出租、出借無形資產,由管理部門會同財務部門按規定報經批准後予以辦理,並簽訂合同協議,對無形資產出租、出借期間所發生的維護保全、稅負責任、租金、歸還期限等相關事項予以約定。
第二十三條 對無形資產處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及時入賬,保持完整的記錄。
第二十四條 對於無形資產的內部調撥,應填制無形資產內部調撥單,明確無形資產名稱、編號、調撥時間等,經有關負責人審批通過後,及時辦理調撥手續。無形資產調撥的價值由公司財務部門審核批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子公司購置土地使用權和專利技術應報經公司批准。
第二十六條 本制度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會通過之日起施行。
關注環球網校無形資產核算與管理辦法
⑼ 營改增後,無形資產的核算有什麼不同
不同是對營改增後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進行區分。
1. 無形資產增加的形式主要包括:外購、內部研發、投資者投入、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並等方式。營改增前,取得無形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直接計入無形資產成本,營改增後,一般納稅人企業取得無形資產支付的增值稅可以抵扣銷項稅額。
2. 無形資產減少的形式主要包括:對外轉讓、對外出租、對外投資、對外捐贈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對外轉讓無形資產的核算。對外出租無形資產的核算。對外投資無形資產核算。對外捐贈無形資產的核算。
(9)無形資產的核算目的擴展閱讀: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7)商業秘訣
⑽ 會計核算最終目的是實現會計目標嗎
會計核算是會計主要職能之一。是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的過程與結果進行連續地、系統地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形成一系列財務、成本、成本指標,據以考核經營目標或計劃的完成情況,為經營決策的制定和國民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