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購買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債券溢價和折價的攤銷有什麼不同溢價和折價的賬務處理一樣么
一樣,有的正的,有的反的。
㈡ 問會影響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的有哪些 答案里有折價的攤銷額和溢價的攤銷額,理解不了什麼意思,我看
持有至到來期投資攤余成源本=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折價的攤銷額就是在實際利率大於票面利率的時候才會出現 溢價的攤銷額是在實際的小於票面利率的時候才會出現
折價的攤銷額(溢價的攤銷額)=-[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所以會有影響啊
㈢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如何計算
攤余成本的演算法: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1、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2、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3、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4、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5、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3)持有至到期投資折價攤銷表擴展閱讀
例:假設大華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購入華凱公司2005年1月1日發行的五年期債券並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債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價格購入100份,支付有關交易費2 000元。該債券於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後一年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應根據付息次數和本息現金流量貼現,即「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可採用「插入法」計算得出。
根據上述公式,按6%的利率測試: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現值合計 107 359
本息現值正好等於投資成本,表明實際利息率為6%。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7 359
貸:其他貨幣資金 107 359
根據實際利率,編制溢價攤銷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時攤銷債券投資溢價。根據表1,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7 000=100000*7%
貸:投資收益 6 441.54=107359*6%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58.46
在6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券投資的攤余成本為106 800.54元。
㈣ 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資-折價購入-該怎麼做會計分錄
分錄如下:
借 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應收股利
貸 銀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收到利息: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收利息
年底:
借 應收股利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貸 投資收益
㈤ 關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攤銷表的問題!疑惑求解答!
第五年年末復攤余成本?
我都搞糊塗制了,你這個題目是溢價攤銷,初始的時候,利息調整在借方,以後各期對利息調整進行攤銷,由於數字計算的時候,四捨五入,有誤差,最後一年利息調整的金額是倒擠的。
利息調整的時候,每年都是在貸方,攤余成本逐年減少,第五年期初攤余成本加投資收益(也就是倒擠的沒有攤銷的利息調整)剛好等於第五年收回的本金和利息。
妥妥的!至於為什麼5年剛好攤銷完,你應該動手算一下實際利率。
㈥ 求助!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銷金額如何計算
第一年:10000*10%=1000元,12500*4.72%=590元,折價:1000-590=410元,本金:10000+410=10410元
第二年:10000*10%=1000元,10410*4.72%=491.35元,折價:1000-491.35=508.65元,本金:10410+508.65=10918.65元
第三年:以此類推就行了。
㈦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攤銷怎麼計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對於投資者而言,債券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即期初攤余成本;對於債券發行方而言,期初攤余成本意味著自己實際承擔著多少債務。對於雙方來說,實際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時,表面上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據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或應付利息,本身並不是雙方實際得到的收益或承擔的費用,而實際利率法攤銷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實際利率法下根據期初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得出的金額即為債務人應該確認的財務費用,同樣,它也是投資者應該確認的投資收益。在債券市場上,這個投資收益是要形成債券的公允價值的,也就是債券必需要反應投資者應得的報酬率,因此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票面利率計算的應收利息形成了現金流入,那麼對於債券來說就是公允價值的下降,這個下降同時也反應了投資者的風險要求,現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資公允價值。另外如果債券發生了減值損失,說明債券的攤余成本大於其公允價值,此時要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減至公允價值的水平。綜上,因此期末的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現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
實際利率法攤銷就是上面的思路,當實際利率大於票面利率時,人們寧願把資金存入銀行或進行其他投資,而不願購買債券,從而債券的發行受阻,發行方只能折價發行,折價的金額作為發行方將來少付利息的代價和投資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補償;同理,當實際利率小於票面利率時,人們爭相購買該債券,債券供不應求,發行方適當提高發行價(即溢價發行)也仍然有人購買,此時溢價的金額作為發行方將來要多付出利息的補償和投資方將來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價。實際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將溢價和折價金額在持有期間逐期確認調整投資方的收益和發行方的費用。
實際利率法的運用在後面章節中還會出現,主要體現在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攤銷,以及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購買或者出售產品涉及到的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攤銷,它們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利息調整的攤銷的原理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個角度來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攤銷可以將攤余成本理解為本金,而每期的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可以理解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其中「現金流入-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本期收回的本金;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實際利息」可以理解為清償的本金。
而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原理是類似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這很好理解,長期應付款和長期應收款的余額理解為本利和,而未確認融資費用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理解為利息,所以用「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或「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額,然後用本金×實際利率,就是當期應該攤銷的利息。因此,從本質上說,實際利率法的攤銷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資實際利率法的攤銷處理,之後的貸款、應付債券、融資租賃、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購買或銷售商品涉及到的實際利率法的攤銷處理就迎刃而解了。
㈧ 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其折價,編制持有到期投資的有關會計分錄。(關於另付傭金的處理方式)
債券另付佣來金計入源其成本,即擠入 利息調整
2009.4.1購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95 377+300=95 677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 323
2009.6.30
借:應收利息100 000*0.14/2=7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654.16
貸:投資收益 95 677*0.16/2=7654.16
借:銀行存款 7000
貸:應收利息 7000
2009.12.31
借:應收利息 100 000*0.14/2=7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654.16
貸:投資收益 95 677*0.16/2=7654.16
借:銀行存款 7000
貸:應收利息 7000
2009.12.31 期末攤余成本=95 677*1.14-100 000*0.14=95071.78
按這個數再往下編2010年的吧
㈨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銷是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溢價購買的利息收入要比應收利息少啊
持有至到期投資以攤余成本計量,以實際利率進行攤銷,即取得的利息收益是以版攤余成本和實際利權率計算的,不同於票面利息。溢價購入時因為實際支付金額大於票面金額,所以取得的收益會低於票面利息(可以理解為為了獲得大於實際利率的收益率,購買者支付了更高的價格)。在債券到期時,除了取得的利息剩餘部分就是債券的本金,如果最後攤余成本不等於面值,那麼最後償還的本金數額會不等於面值,當然會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