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新疆資源有償使用費

新疆資源有償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6-17 21:32:36

❶ 解釋一下新疆資源稅

資源稅是以各種應稅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資源級差收入並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徵收的一種稅。資源稅在理論上可區分為對絕對礦租課征的一般資源稅和對級差礦租課征的級差資源稅,體現在稅收政策上就叫做「普遍徵收,級差調節」,即:所有開采者開採的所有應稅資源都應繳納資源稅;同時,開采中、優等資源的納稅人還要相應多繳納一部分資源稅。
資源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應稅資源稅數量徵收的一種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采《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規定的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為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繳納資源稅。
資源稅是對自然資源征稅的稅種的總稱。

新疆資源稅方案 稅率為5%
新疆原油 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

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新疆工作座談會關於在新疆率先進行資源稅改革的決定精神,制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適用於在新疆開采原油、天然氣繳納資源稅的納稅人。

三、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四、本規定所稱銷售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確定。

五、納稅人開採的原油、天然氣,自用於連續生產原油、天然氣的,不繳納資源稅;自用於其他方面的,視同銷售,依照本規定計算繳納資源稅。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徵或者減征資源稅:

(一)油田范圍內運輸稠油過程中用於加熱的原油、天然氣,免徵資源稅。

(二)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氣資源稅減征40%。

稠油,是指地層原油粘度大於或等於50毫帕/秒或原油密度大於或等於0.92克/立方厘米的原油。高凝油,是指凝固點大於40℃的原油。高含硫天然氣,是指硫化氫含量大於或等於30克/立方米的天然氣。

(三)三次採油資源稅減征30%。

三次採油,是指二次採油後繼續以聚合物驅、三元復合驅、泡沫驅、二氧化碳驅、微生物驅等方式進行採油。

上述所列項目的標准或條件如需要調整,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及實際情況的變化作出調整。

納稅人開採的原油、天然氣,同時符合本條第(二)、(三)款規定的減稅情形的,納稅人只能選擇其中一款執行,不能疊加適用。

七、為便於征管,對開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氣和三次採油的納稅人按以下辦法計征資源稅:根據納稅人以前年度符合本規定第六條規定的減稅條件的油氣產品銷售額占其全部油氣產品總銷售額的比例,確定其資源稅綜合減征率及實際徵收率,計算資源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綜合減征率=∑(減稅項目銷售額×減征幅度×5%)÷總銷售額

實際徵收率=5%-綜合減征率

應納稅額=總銷售額×實際徵收率

綜合減征率和實際徵收率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並根據原油、天然氣產品結構的實際變化情況每年進行調整。

納稅人具體的綜合減征率和實際徵收率暫按本規定所附《新疆區內各油氣田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際徵收率表》執行。

八、資源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地點、納稅期限、徵收管理等按照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執行。

九、本規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執行。

❷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稅費改革

1. 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補償費制度,維護國家所有者權益

為避免礦區使用費取消後礦產資源補償費的漏征、國家財產權益的流失和宏觀調控手段的缺失,國土資源部印發《國土資源部關於修改〈關於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工作中若干問題補充規定〉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229 號)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外合作開採石油資源補償費徵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2〕14 號),對原繳納礦區使用費的中外合作開采陸上、海洋石油的中外企業依法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范圍、計算方法、實行屬地化徵收和信息化管理等做出了規定。

2012 年,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做好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統計直報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2〕3 號),在全國正式啟用礦產資源補償費直報系統,加強徵收管理和徵收統計。隨著徵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措施的逐步完善,近年來,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等礦產資源專項收入中央分成部分整體保持穩定增長(表 7-1)。

表7-1 礦產資源收入中央分成情況

註:①礦產資源補償費:中央與省、直轄市分成比例為5∶5;中央與自治區分成比例為4∶6。②礦業權使用費:誰登記誰徵收。③礦業權價款:中央與地方分成比例為2∶8。

2. 配合有關部門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等法規,推進資源稅改革

2011 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 605 號)及其細則,將資源稅計征方式由「從量定額」計征修改為「從價定率或者從量定額」計征,並將全國范圍內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的稅率統一為銷售額的 5%。

隨著資源稅改革的推進,資源稅稅收收入持續增長,其佔全國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特別是 2010 年在新疆開展資源稅改革試點以來,資源稅收入增速超過了全國稅收總收入的增速(表 7-2)。

表7-2 資源稅收入情況

❸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收益分配中的利益關系分析

5.3.1 礦產資源收益分配中的利益關系

隨著我國礦產資源從無償使用到有償使用,礦業權由行政配置向市場化配置的轉變,礦權的利益主體由單一變為多級,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利益矛盾也日益突出。分析這些利益矛盾,對揭示其產生的根源,協調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各種利益關系有重要意義。

5.3.1.1 利益主體及其利益關系

在現行礦產資源礦權制度下,礦產資源開發中所涉及的利益主體及其利益關系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中央政府,它是礦產資源的所有者、礦業管理者和礦業投資者。作為礦產資源所有者,通過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獲得其財產權收益(包括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和礦業權使用費等),以實現礦產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礦產資源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為礦業管理者,立足於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全局,通過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礦業權登記費、許可證費等行政權收益,實現保障資源供給、保障資源安全、保護環境的目標,並調節政府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作為礦業投資者,通過國家礦業公司對礦產資源勘探權、開采權和生產加工權利行使來投資獲取經濟利益,如經營利潤和礦業權價款[82]

第二,國有礦產公司,是礦產資源開發的合法主體、中央政府利益的代表者和實現者。一方面,通過探礦權和采礦權——法人財產權的行使,具體實現國家所有權的經濟利益,並以投資回報的形式向中央財政上繳利潤;另一方面,通過礦產資源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投資利潤和風險回報,以實現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制度規范、產權明晰的前提下,國有礦業公司與中央政府的利益關系主要體現在礦產資源稅費的徵收標准及經營利潤的分享比例上。

第三,地方政府,在礦產資源一級所有一級開采體制下,地方政府通過為礦業權人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以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增值稅、所得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形式分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帶來的經濟利益;在礦產資源一級所有二級開採的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希望不僅能通過礦產資源稅費來獲得財政收入,而且還通過參與和獲得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權來促進當地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新疆有石油、天然氣和煤的各市、縣政府,其對增加財政收入、發展地方經濟,提高當地居民收入的慾望更加強烈,這也是產生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利益沖突的主要根源。

第四,地方礦業公司,主要指地方政府所屬的礦產資源勘探開采企業。礦業開發企業是礦產資源開發的合法主體,是政府利益的代表者和實現者,其通過探礦權和采礦權的行使,具體實現國家所有權的經濟利益,並以投資回報的形式向國家和地方財政上繳利潤(包括各種行政性收費),同時,通過礦產資源開發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投資利潤和風險回報,以實現生存和發展。地方礦業公司與國有礦業公司之間是平等的競爭關系,但在礦產資源的佔有上存在著利益沖突。

第五,資源地居民,他們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負外部效應的承擔者。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一般都會對當地居民的發展權利和生存環境權利構成侵害,他們不僅應當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而且應該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獲得或分享更多的機會和利益。

5.3.1.2 利益矛盾及其表現

上述分析表明,在現行礦產礦權制度下,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中所涉及的利益主體是多元的,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既是一致的,又是矛盾的。在礦產資源開發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中央企業與地方政府、中央企業與資源地居民之間的利益之爭,實際上暴露的就是中央利益與地方利益之間的矛盾。我們認為,新疆能源礦產資源開發中,中央與地方利益矛盾的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礦產資源開發收益權的分配矛盾。產權的核心是收益權,礦產資源開發收益權的分配,從根本上是由礦產資源的開發管理制度(也就是礦權制度)決定的。我國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以及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稅費種類包括資源稅、所得稅、增值稅、資源補償費、礦業權使用費、礦區使用費、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等,地方政府能夠分享的礦產資源稅費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劃歸地方稅種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和車船使用稅;另一類是劃歸共享稅的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及礦產資源補償費。與國際上通行的「所得稅+權利金」的模式不同,我國礦產資源開發主要採取以增值稅和資源稅為主的稅費模式。所以,地方政府分享的稅費主要來自增值稅、資源稅、所得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從表5.3、表5.4可以看出,2000~2004年間,油氣資源開發行業對新疆GDP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除2001年和2002年以外,礦產資源開發行業對新疆GDP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45%以上,對新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拉動作用。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從礦產資源開發中所分享到的稅費卻是相當有限的,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基本上低於15%。

表5.3 油氣資源開發行業對新疆區域經濟的貢獻表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0~2005)》計算整理

表5.4 油氣資源稅費對新疆的財政貢獻表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0~2005)》計算整理

注:2001年的貢獻率為負值是因為2001年與2000年的統計口徑不一致

在礦產資源開發中,投資主體構成不同,所獲得的收益也不同,存在巨大的收益分配差異。在新疆,由於大部分國有礦業企業的投資主體是中央政府,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其收益的大部分以投資利潤的形式上繳中央財政,同時中央政府還可得到該企業上繳的國稅收入部分。而自治區政府能得到的只是地稅收入部分。正是因為誰擁有投資開采權,誰就獲得了資源收益權,我國各省(區)政府都千方百計地爭取礦產資源的開采權,以期分享更多的資源收益權[83]

(2)礦產資源開發對地方經濟發展推動作用的矛盾。如前所述,從國際范圍來看,作為基礎能源產業,礦產資源開發的輻射、擴散功能極強,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為:①產業鏈發展推動,即通過對礦產資源初級產品的深加工轉化高附加產品,延伸產業鏈條,從而帶動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其他與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區域內形成產業發展集群優勢;②投資推動,即由於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該行業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會吸引大量的國內國際投資者和當地投資者前來投資,這一方面帶動了當地礦產資源開發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地方投資者的收入;③消費推動,即由於礦產資源的開發,帶動了當地餐飲、娛樂、文化等服務性消費產業發展,可有力拉動區域經濟發展;④就業推動,即隨著礦產資源開發相關產業的發展,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帶動了當地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既解決了當地勞動力就業問題,也增加了居民的家庭收入[84]。然而,在我國西部礦產資源的開發實踐中,卻普遍存在著一種強烈的經濟反差現象:一方面,西部地區的礦產資源得到了源源不斷的開發,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許多地區隨著礦產資源的開采,經濟依然落後,出現了「富饒的貧困」現象,或者說陷入了「資源詛咒」的窘境。

5.3.2 中央、地方政府事權劃分與財權分配

5.3.2.1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事權責任劃分的法律框架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職責劃分的法律體系共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基本思想來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總體上遵循了「中央統一領導、地方分級管理」的原則。第二層面是一般性法律層面,主要體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該法令在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基本精神違背的前提下,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職責做出了相應的規定。第三個層面即是具體行業、領域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85]

雖然,上述法律從總體上界定在各個領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劃分,但在在具體的中央、地方事權劃分、財權分配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市場與政府邊界不清晰,政府職責「越位」與「缺位」同時存在;劃分政府間職責的法律制度過於原則,難以具體操作,從而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間事權錯位。此外,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巨大,形成了高度依賴中央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國家實施的普惠政策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缺少對西部開發地區的優惠政策。

5.3.2.2 中央與地方礦產資源管理事權劃分

(1)中央政府的礦產資源管理事權。

——擬定礦產資源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

——監督檢查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土地、礦產、海洋資源規劃執行情況;依法保護土地、礦產、海洋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承辦並組織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查處重大違法案件。

——依法管理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依法審批對外合作區塊;承擔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管理地質資料匯交;依法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審查確定地質勘查單位的資格,管理地勘成果;按規定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和使用;審定評估機構從事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的資格,確認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結果。

——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和保護地質遺跡;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的過量開采與污染,保護地質環境。

——安排並監督檢查國家財政撥給的地勘費和國家財政撥給的其他資金。

——組織開展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2)省級地方政府的礦產資源管理事權。

——宏觀管理:地質礦產規劃管理,礦產資源戰略研究,地質礦產政策法規制訂。

——資源資產管理: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礦業權管理,實現礦產資源國家經濟權益。

——社會管理:資質管理,地質礦產調查管理,礦產勘查管理,礦業權登記。

——公共服務:地質礦產信息服務,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管理,礦產儲量確認。

5.3.2.3 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礦產資源管理收益分配及問題

在我國,石油企業增值稅75%,消費稅、所得稅100%劃歸中央財政,留給地方比例太低。另外,由於石油工業體制原因,地方企業進入石油、石化領域非常困難,地方油氣深加工產業發展十分緩慢。新疆作為油氣資源產地,從油氣資源開發中得到的就業、稅收等方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高。同時,地方稅收分成比例過低,也加大了地方治理修復生態環境的難度。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1~2006年礦產資源收益在中央與新疆地方政府之間分配差距在逐年加大,在礦產資源開發中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財權和事權不對等的矛盾更加突出。

中央、地方政府與企業礦產資源收益分配與責任如圖5.1所示。

圖5.1 中央、地方政府與企業礦產資源收益分配與責任

(1)地方政府礦產資源管理中社會公共服務缺失。按照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鄉鎮政府能為當地居民提供的主要是現行財政體制規定的一些基本公共產品,而資源開發過程中當地所承擔的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成本,鄉鎮政府沒有專門的經費,鄉(鎮)政府的這種功能的不足,使得資源開發過程中,農村社區建設面臨較大困難。在油氣礦產資源開發中,鄉(鎮)政府只有通過與當地資源開發企業的協調,從資源開發企業中獲得一些捐贈性收益。

(2)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對於大部分礦山來說,其開采期一般都在5~10年之間,探明的大儲量礦山並不多,礦產企業為了追求較大的經濟利潤,在礦產資源開采中采富棄貧、采易棄難、采大棄小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企業這種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行為,助長了破壞和浪費國家資源的現象。並且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卻將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交給政府解決,自身卻不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責任。另一方面,由於地方政府往往缺乏治理礦山環境污染的能力和財力,也難以履行對受損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

❹ 徵收風景名勝區資源有償使用費是合理的嗎有什麼依據

合理。根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 第二款:風景名勝區內的交回通、服務等項答目,應當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風景名勝區規劃,採用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經營者。第三款: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與經營者簽訂合同,依法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經營者應當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第三十八條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風景名勝區的門票收入和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應當專門用於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以及風景名勝區內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損失的補償。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制定。

❺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與采礦權使用費有什麼區別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就是采礦權價款,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文件,只有已回經開採的國家出答資形成的探礦權才要評估繳納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是登記礦區面積的登記費,兩者數額差距巨大。現在有些省區要求新取得的采礦權也需要按照儲量繳納采礦權有償使用費,實際上變相收取采礦權價款,沒有理解和執行國家探礦權招、拍、掛的市場化競價取得制度。另外礦業權市場化程度不夠,通過招拍掛政府沒有收到多少出讓資源的錢,政府感覺到資源價值沒有得到體現,政府為數不多的出讓礦產資源、土地換錢的招數捨不得放手,於是出此下策。

❻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使用費是一樣的么請盡量那個詳細闡述並提供文件依據。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建〔201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為促進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對2008年制定的《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新增費)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央分成和地方留用新增費的使用管理。
第三條 新增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第四條 鼓勵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台,統籌安排新增費、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其他涉農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本段第二章 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本段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編輯本段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新增費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新增費專款專用,切實提高新增費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新增費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完善績效考評工作,並將新增費資金的分配與績效考評結果相掛鉤。
第二十八條 新增費使用單位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使用新增費的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省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增費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准。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8〕157號)同時廢

你看可以嗎?

❼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費標准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財建〔201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國土資源局:
為促進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加強和規范資金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對2008年制定的《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後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以下簡稱新增費)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央分成和地方留用新增費的使用管理。
第三條 新增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
第四條 鼓勵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台,統籌安排新增費、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其他涉農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
編輯本段第二章 使用范圍
第五條 新增費專項用於土地整治支出及其他相關支出。土地整治支出包括基本農田建設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開發支出。其他相關支出包括基本農田保護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和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條 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條件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基本農田,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
第七條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村土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為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而進行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支出;項目區內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而進行的道路、電力、水源、輸排水(含排洪、排鹼)等基礎設施、農田防護措施和為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而進行的拆遷補償等支出。
第八條 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對灘塗、鹽鹼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適度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
第九條 土地整治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具體要求按國家有關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規定執行。土地整治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等。
有條件的地方,依據土地整治規劃,可通過「以補促建」的形式,穩步推進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開展的土地整治。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財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 土地整治項目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和不可預見費。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和拆遷補償費。
支出標准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財綜[2011]128號)的規定執行,預算定額標准中沒有規定的,可參照當地相關工程建設的預算定額標准執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准》未涉及的其他項目建設內容,省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可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省級補充定額標准,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一條 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確保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基本農田利用現狀、權屬調查及成果維護支出;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動態監管支出;基本農田保護標識、標志的設立支出等。
第十二條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為開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發生的支出。具體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耕地質量等級評價與監測、信息化建設、前期選址、立項報批和審核論證支出;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績效考評支出;項目竣工後的新增耕地核查、後續管護、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支出等。
第十三條 新增費不得用於下列支出:
(一)項目區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
(二)與項目實施無關的車輛、機械等設備購置;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於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三)辦公場所改擴建、發放獎金津貼、補充工作經費、平衡公共預算。
(四)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與項目實施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條 為土地整治項目配套的灌溉與排水工程按規定需有關部門批準的,應按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實施。
編輯本段第三章 預算管理
第十五條 新增費預算草案編制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收支平衡、結余結轉下年使用的原則。
第十六條 中央分成新增費支出預算分為中央本級支出預算和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兩部分。
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草案由國土資源部按照規定編制,報財政部審核。中央本級支出預算中對由國土資源部直屬單位承擔的新增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對已確定支出項目但尚未明確承擔單位的,可暫列部門本級支出;對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細化到具體支出項目和承擔單位的,可暫列代編預算,不列入部門預算。
對由地方承擔的新增費支出項目,列入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
第十七條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留成的新增費收支預算草案,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
第十八條 新增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十九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嚴格按照批准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准;不得用於本辦法規定的新增費支出范圍以外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條 新增費資金使用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新增費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
第二十一條 新增費結轉和結余資金的管理按照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編輯本段第四章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預算管理
第二十二條 中央對地方新增費轉移支付支出採取因素法、項目法或因素法與項目法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具體分配方式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三條 因素法分配新增費,由財政部會同國土資源部綜合考慮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下同)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田面積和實際補充耕地面積等因素確定資金分配方案,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
分配因素的調整,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四條 項目法分配新增費,支持范圍主要包括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一般土地整治項目。
整體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建設項目是指以農田整治整村連片推進為重點,以有效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共同投入為手段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示範省份通過簽訂示範協議確定。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是指以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大規模耕地整理、大面積節水增地、大幅度提高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比重為目的的土地整治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論證後確定。
一般土地整治項目是指與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各類區域發展規劃相配套的土地整治項目、災毀地復墾項目以及其他與土地開發利用有關的項目。項目預算由財政部商國土資源部確定。
第二十五條 中央按因素法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留成新增費要結合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統籌使用,發揮新增費的規模效益。
編輯本段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新增費項目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新增費專款專用,切實提高新增費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新增費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逐步完善績效考評工作,並將新增費資金的分配與績效考評結果相掛鉤。
第二十八條 新增費使用單位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及時提供相關資料。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使用新增費的行為,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編輯本段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省級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根據本辦法的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新增費使用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此前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規定為准。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中央分成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費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8〕157號)同時廢

你看可以嗎?
請採納。

❽ 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 向遊客收取嗎

不是。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索道、纜車、賓館、游樂項目、停車泊位收入等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才繳納「風景名勝區資源有償使用費」。

❾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情況

規范礦產復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制,維護國家所有權益。依據國務院《關於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發[201312號)和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促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通知》(國土資發〔2013〕77號),加快推進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加強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職能。

2012年,資源稅收入904億元,同比增長59.7%(表6-1),佔全國稅收的0.9%;礦產資源補償費194.8億元,增長22.5%;礦業權價款735.2億元,增長45.3%;礦業權使用費23.1億元,增長14.3%。

表6—1 資源稅收入情況

❿ 礦產資源有償使用

1.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2013年7月4日,國土資源部下發《關於進一版步規范礦產權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3〕77號),要求科學規范計征礦產資源補償費,促進礦山企業合理開發利用資源。

2013年,全國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入庫額為215.43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中央分成收入102.04億元。2014年上半年徵收入庫額為100.8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9%。

2.礦業權價款和使用費

2013年,全國徵收礦業權價款790.02億元,中央分成收入103.84億元;徵收礦業權使用費19.08億元,中央收入12.99億元。

3.加快推進金屬、非金屬和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

2013年,全國資源稅收入總額1005.65億元(表6-2),其中,地方收入960.31億元,佔全國的95.5%。

2010年,在西部地區開展了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從價定率徵收的改革試點,於2011年1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推開。2013年11月28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

表6-2 中國資源稅徵收額及其占國家總稅收比例變化

閱讀全文

與新疆資源有償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