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無形資產問題的思考的參考文獻有什麼
一、無形資產的概念
「無形資產」這一術語,在不同的學科,不同應用環境中,有不同的定義。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1]此定義與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2]的定義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國際會計准則將商譽排除在外,而我國會計准則則包括商譽。但國際會計准則第22號----企業合並[3]中,對商譽的會計處理作了規定,也就是說國際會計准則實際上也認為商譽是可以確認的,美國正在修訂中的無形資產准則則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 我國《資產評估准則--無形資產》中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4]並且也將商譽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國際評估准則--國際評估指南四--無形資產》中的無形資產定義為:「無形資產是以其經濟特性而顯示其存在的一種資產,無形資產無具體的物理形態,但為其擁有者獲取了權益和特權,而且通常為其擁有者帶來收益。」[5]它也將商譽列作無形資產的一種。
在會計准則中,主要從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角度來界定無形資產。一般認為財務會計報告應提供會計主體各項資產的可用資源的信息,那麼,對無形資產這一特定資產進行單獨計價就是必須的。但是,由於無形資產的未來效益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缺乏活躍的市場,則可行的計量屬性應是歷史成本,或是根據一般購買力變動進行調整後的成本。這就要求必須要有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並且每項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單獨辨認,所以會計上單獨確認的單項無形資產必須是可辨認的。對於商譽,只能在企業整體轉讓時,也就是有交易發生且成本可以可靠計量時才可能確認。這樣,在國際評估准則中明確提到的關系類無形資產,如工作人員的組合,與顧客的關系等則不能作為無形資產在會計上單獨確認。這種關系類的無形資產是非契約性的,短期存在的,難以控制的,我國從謹慎的角度出發,在資產評估准則中將無形資產限定在長期發揮作用的范圍內,會計准則將無形資產也限定為長期資產,可以說都將關系類無形資產排除在外。理論上講,資產的價值在於其未來的經濟利益,有形資產的取得成本可認為是對該資產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現值的現時估計。無形資產尤其是自創無形資產,由於其取得支出是長期的、不易確指的,會計上只把一小部分認定為取得成本,因此,取得成本與其未來的經濟利益是弱相關的。而會計上又是以取得成本來計量無形資產的,很多情況下是低估了無形資產。因此,藉助於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對會計確認的無形資產進行調整在理論上是必要的。
資產評估准則側重於強調無形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而並不注重其取得成本是否可確指。盡管評估無形資產有時可採用成本法,但一般認為成本與無形資產的價值在多數情況下是不相關的。資產評估准則對無形資產的定義更接近於其經濟學中的含義。在經濟方面而言,無形資產是某類價值的代表。這種價值是企業盈利的剩餘(即,所得利益超過其資本應得的利息及企業家應得的報酬的部分)。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現後的現值。它強調的是無形資產能夠帶來超額收益,而不去區分它能否單獨辨認。
上述種種關於無形資產的闡釋,各有所側重,各自考慮本學科的特點,無所謂孰是孰非。從資產評估角度來說,有兩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第一,什麼樣的經濟現象可以作為無形資產加以評估,也就是說資產評估中的無形資產應具備什麼屬性;第二,什麼樣的經濟現象能夠表明或顯示無形資產的價值,從而為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提供依據。
二、無形資產的屬性
(一)無形資產應是財產,應具有財產權利和責任
作為一項有財產權利的財產,應該是可以描述和確切辨認的,也就是說它應具有明顯的邊界。商譽在企業正常的經營中,無法單獨辨認,因此,是否把商譽作為無形資產尚存在爭議。
作為一項財產,其財產權利應能夠得到法律保護,也就是說財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能夠被企業所控制。從這一角度考慮,關系類無形資產不符合財產要求。雖然它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但這種經濟利益是無法控制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關系本身不受法律保護。資產評估對於無形資產帶來的經濟利益,是指它的預期未來利益,而不是指它的現實或過去的實際利益。這就要求企業能夠合法控制無形資產的未來經濟利益,而關系的未來不確定性很大,因此作為無形資產不是很合理。從評估風險角度來說,對那些不受法律保護的所謂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也是不可取的。
作為目標無形資產不一定要擁有所有的法定財產權,如處置權。有些無形資產如政府給予的特許經營權,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並且能夠被企業所控制,受法律保護。但是這種權利卻不能任意轉讓。資產評估中對於能否作為目標無形資產,主要看它能否給企業帶來可以控制的預期經濟利益,不能因為無處置權而否定其作為目標無形資產的資格。會計上也並不要求擁有所有法定財產權利,才能作為企業的資產,它著眼於某項資產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被企業所控制。從這一點上看,資產評估與會計對資產的界定是基本相同的。
當然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一樣,其控制者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納稅、接受政府監管以及對無形資產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承擔法律責任等。
(二)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
這是無形資產區別於有形資產的一個明顯特徵。有形資產應該有物質形式,具有可觸性和可視性,如你可以觸摸並看到廠房、設備、存貨等。但是無形資產的證明文件也是可觸、可視的,如你也可以觸摸並看到專利證書、特許經營權協議等;另一方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實質上都來自其財產權利,而這種財產權利都是無形的。從形式上看,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區別並不明顯,要區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應從本質上考察。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本質區別在於;有形資產的價值是由它的有形性質所創造的;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是由它的無形性質所創造的,也就是說,有形資產的可觸的、有形的和可視的因素賦於其價值。有形資產的價值來自於它的物質特徵,盡管其財產權利是無形的,但它來源於其物質特性。而無形資產的價值或來自於某些權利如許可權、抵押權等,或來自於一些無形因素影響,如競爭優勢,獨一無二性等,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來源都是無形的。
正是由於無形資產價值來源於其無形特性,要想作為一種可確認的、受法律保護的財產,必須能夠提供無形資產存在的有形證明。有些無形影響因素如神秘性,市場潛力等對企業來說是有價值的,但它們並不能作為無形資產,它們缺乏有效的有形證明。它們的價值是隨著與之相聯系的特定財產而產生的,這一特定財產可以是無形資產,也可以是有形資產。
(三)無形資產應該是在可確認的時間內或作為可確認事件的結果而產生或存在的,同時也應該在可確認的時間內作為可確認事件的結果而被破壞或終止
同其他資產一樣,無形資產是在某一特定時刻產生的,也許此前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才得以創造和開發出來。這樣就需要提供證明無形資產產生的依據,往往這一依據是它的有形證明文件。也就是說,一種存在狀態,如果沒有能夠證明其產生或存在的可辨認證明,則不能作為無形資產。
同它在特定的時刻產生一樣,無形資產也應該在某一特定的日期消亡。有的無形資產有確切的有效期,則它將在有效期滿消亡;有的無形資產並無確切的有效期限,並不能在開始時就清楚它的確切消亡時間,但它將在某一特定時刻消亡是勿庸置疑的。認識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有限性對於資產評估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在評估其價值時應充分考慮其貶值的程度和可使用的程度。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有限性,也為會計上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提供了依據。
三、無形資產價值的表明或顯示
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的表現之一,是它本身能夠帶來可計量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表現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或提高管理效率等。有時這種經濟利益的量化較為困難,但它必須能夠量化。如果直接量化不可行,可以採用間接方法,如可以通過把使用目標無形資產時產生的經濟利益與該無形資產不存在時的經濟利益相比較來計量該無形資產的價值。如果無法量化其價值,則無論是資產評估還是會計都不能將其確認。有必要區分一下無形資產的經濟存在形式和它的經濟價值,作為目標無形資產僅僅具有經濟存在形式是不夠的,它還必須具有經濟價值,二者缺一不可。如一個企業設計了一個商標並將其注冊,則它已具備商標權的經濟存在形式,但如果企業將其永遠鎖在抽屜,而不準備用於任何目的,則它不具有經濟價值,當然它就不能作為目標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另一種表現是,能夠潛在地增加與之相聯系的其他資產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將目標無形資產加入到一個資產組合中,它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無形資產本身可以產生經濟價值,如出租無形資產的收益;有時,無形資產需要藉助一些有形資產才能實現或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但不論哪種形式來實現,都可說明無形資產是具有價值的。
無形資產領域的爭論很激烈,認識差異較大。筆者認為,作為目標無形資產,具備合法的經濟存在形式並且具有可量化的經濟價值這一點應該是必須的。
⑵ 求淺論無形資產管理相關論文
你去中國知網,那裡論文多得很,這里哪能找到論文啊。你要搞不定的話,去淘寶的//翰林書店//,那裡能下載到論文的。你可以找幾篇相關的來作為自己論文的參考就可以了。
⑶ 畢業論文題目《如何加強無形資產的日常管理》大神們幫幫忙
如果你寫論文遇到困難的話,可以找誠信義論文服務網www.chengxinyi.com 花一點點錢,就可以省很多心啦,質量也有保障
⑷ 關於無形資產的論文
呵呵,抄也不會抄的人出現了。
⑸ 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論文,要真實案例
知識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工業經濟的特點,隨著它的到來,如同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愈來愈依賴於科技的進步一樣,企業的進步也愈來愈依賴於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的作用已退居第二。無形資產的豐富程度和質量高低事關企業的存亡興衰,因此無形資產的概念必須明確,計量范圍必須擴大。只有更廣泛、更客觀、更准確地計量無形資產,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才能有利於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及政府管理部門等的科學決策。探討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問題進行一些粗淺分析。
一、無形資產的地位變化及其確認條件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貿易增長更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與此同時,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中所佔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有的已佔絕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中企業無形資產所佔比重約為20%,90年代則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進步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的比重,已從20世紀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幾年國際貿易中,以技術貿易為代表的無形資產貿易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它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各國技術貿易總額1964年為27億美元,1974年為110億美元,80年代中期為400億美元,1993年則高達1500億美元,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在我國,如北京愛特信互聯網技術公司(搜狐網頁)無形資產含量就佔80%以上。由此可見,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無形資產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是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企業技術經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現有規范中缺乏對無形資產予以會計確認的具體標准,因此,各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定顯得比較混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財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從表面上看,這一主要以列舉方式定義的無形資產似乎一目瞭然,但目前公司的實際披露狀況卻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會計中,無形資產雖有所反映,卻一般只有7~8項,許多無形資產價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務品牌,企業品牌等,卻未能納入會計核算范圍,足見傳統會計無形資產確認范圍之狹窄;而另一方面,據有關統計,上市公司列示的無形資產具體名目累計已達百種之多,而且,很多無形資產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如「鄉村會員證」、「電話選號」、「DOT」等。
因此,如何加強無形資產具體類別名稱的規范,已成為無形資產規范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鑒於上述所指出的問題,無形資產核算的范圍應該得到明確限制,同時對無形資產具體構成項目的名稱應作出簡明而有效的統一規范。這里就產生一個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問題,即滿足什麼條件下的無形資產項目才能作為企業無形資產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無形資產原則公告」(草案)認為,只有滿足與該資產項目相聯系的未來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且已被證實有充足的資源,並能夠可靠地計量該資產項目的成本。我國會計准則的規定與之相似。據此,一般地認為只有外購或接受投資取得的無形資產才可以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自創專利商譽等無形資產的開發研究成本則不予確認。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則應當根據實際適當予以確認,這是因為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有關要求,如不確認這些無形資產,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諸如商譽等作為反映企業具有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時提供,勢必不能滿足經營者正確報告受託責任的要求,也不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決策的需要。
二、關於無形資產計量方面的問題
技術進步所導致的企業生產函數中知識資本比重的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供客觀、真實的無形資產價值,必須合理反映自創無形資產。自創無形資產計量,在理論上應包括在開發研究和持有期間的全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費用支出,但在實際計量操作過程中形成了與有形資產不同的特徵:
首先,無形資產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識性無形資產的取得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存在著復雜的智力支付過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帶有隨機性、偶然性和關聯性。由其負擔全部研究開發試驗等費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別歸類分配也十分困難,導致其成果價值與其對應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無形資產成本的缺項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取得無形資產所支付的各項費用只有予以資本化後,方能計入無形資產,而在一些知識性無形資產取得的前期開發、培訓、試驗等費用因無法資本化,難以進行成本計量,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導致不少無形資產被排除在外,這樣反映的無形資產就顯得支離破碎。
再次,無形資產成本的象徵性。由於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項性所決定了無形資產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例如商標權,其成本僅含有其注冊登記等相關費用,並非其全部費用。這樣就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缺位,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正因為如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無形資產計量基礎逐漸由會計學家的投入價值轉變為經濟學家的產出價值。
正由於計量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有些被部分企業列為無形資產的項目在另外一些企業卻被當作了待攤費用或遞延資產,從而導致企業間無形資產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業把本該資本化的無形資產項目列為當期費用處理,從而致使企業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當表達,帳外無形資產趨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投資決策的正確評價。
要正確計量無形資產,可以考慮設置「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該賬戶性質和用途同「生產成本」賬戶。自創無形資產時,先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用、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待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功,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和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失敗,將已計入「無形資產研究開發成本」賬戶的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進行追溯調整。
三、關於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
無形資產地位的急劇上升,使得無形資產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描述起著重要性的作用。因此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應該充分、公開、真實與科學,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原始價值、攤銷價值和凈值的增減變化形態以及新創造價值的情況。但是目前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只規定對無形資產攤銷等採用直接沖減原始價值的處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的增減變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費用中的無形資產攤銷份額。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信息應通過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各種有關的附表及附註等形式予以披露。
1. 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披露。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方設置「無形資產」項目,以價值形式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總存量。但這只是其凈值,從中看不出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和在成本費用中所佔的份額,其披露是殘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及外界有關部門與人士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要求,應該進行改進和採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累計攤銷價值和凈值。這可以通過增設「無形資產攤銷」科目並改革現行資產負債表有關無形資產的編制方法來實現。在報表中以三種價值形態分別列出,其關系如下:
無形資產原始價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凈值
2. 無形資產信息在損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過損益表來反映無形資產所創造的效益,並不是直接而是間接反映的,故而不能從我國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損益表中直接取得無形資產損益情況,例如對無形資產轉讓損益,只能通過其轉讓收入、支出,分別匯集到其它業務收入、其它業務支出科目中,通過損益表的其它業務利潤項目來反映。又如對於某些無形資產,如專有技術等,因為知識經濟時代高新尖技術的大量採用,技術革新而導致的提前廢止,在沖銷其凈值的同時增加營業外支出,在損益表中從營業外支出項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對應分攤的無形資產攤銷額,則通過損益表中的管理費用項目反映等等。這種間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情況的做法,顯然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無形資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兩條,要麼改革現有損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無形資產損益的情況;要麼通過設計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來進行直接披露。
3. 無形資產信息在有關附表中的披露。為了詳盡反映無形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可以設計編制「無形資產增減明細表」,主要項目應按類別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按項目反映全部無形資產增減變化的動態,即年初余額、本年增加額、本年減少額、年末余額等。
企業根據內部管理與外部需要,也可以編制「無形資產收益計算表」 、「開發研究成本明細表」等等,作為正式報表的附表,與報表同時報送。
4. 無形資產信息在會計報表附註中的披露。盡管以上正式報表與其附表已經基本上能夠比較詳細地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各類信息,但不同企業無形資產的業務千差萬別,且數量繁多、交易頻繁、變化無常,在知識經濟時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報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簡單的定量信息,不少有關無形資產定性及其它信息無法給予詳盡反映,因此必須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以附註的形式加以披露。如應該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列示有關R&D的詳細信息,至少也應該列明當年的管理費用中含有多少數額的R&D的詳細信息。
參考文獻:
1.於玉林.21世紀會計之光.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2.呂勁松.無形資產會計.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3.蔡吉祥.無形資產.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⑹ 關於無形資產的論文選題
網路文庫中就有一篇,你可以參考內一下.網址容為:
http://wenku..com/view/52b31bf7ba0d4a7302763a59.html
⑺ 本科論文題目為「淺議無形資產價值的確認」和「淺談權責發生制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無形資產是指納稅人長期使用但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等。
(一)無形資產的計價
無形資產的計價,往往涉及到很多復雜情況,其形成有的是經過專門開發,也有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特別是企業自有的無形資產,如某些秘密配方、技術訣竅等專業生產技能,很准確定其價值;因此,《細則》規定,納稅人的無形資產計價,應區別以下四種情況處理:
1.投資者作為資本金或者合作條件投入的無形資產,按照評估確認或者合同、協議約定的金額計價。
2.購入的無形資產,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格計價。
3.自行開發並且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照開發過程中的實際支出計價。
4.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按照發票帳單所列金額或者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場計價。 權責發生制直接影響會計質量特徵
應該說,權責發生制自產生以來就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環境日益復雜,權責發生制在提供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缺陷逐漸表現出來。
(一)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而且還應能夠用來評估企業業績的優劣。最重要的是會計信息要成為企業外部和內部決策的依據。其中的現金流動信息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財價值。無論企業為加強內部管理改善經營,還是投資人、債權人作出決策都會重視現金流動狀況,而不是以傳統的凈利潤指標來進行判斷。而權責發生制恰恰是不考慮現金實際收付,因而不能提供現金流動的信息。因此,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得到的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二)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會計盡可能減少不同計量者對會計計量方法和程序的主觀偏好,從而造成會計信息不實,增強會計信息的客觀性。但在權責發生制的實際應用中,由於「預提費用」和「待攤費用」兩個賬戶的存在,給一些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入為地調整費用、利潤提供了可能。具體來說,如果虧損企業想從賬面上「扭虧為盈」,它可以通過少提少攤費用達到虛增利潤的自的;著企業想隱瞞利潤逃避稅收,它可以通過多提多攤費用調減利潤。另一方面,由於在權責發生制條件下,收入確認是以收入實現原則為前提,如果企業有大量的賒銷收入,那麼企業雖沒有實際收到貨款但在財務報表中仍確認收入並據此計算利潤。顯然,這樣的利潤並沒有真正的實現,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根據這樣的利潤來計繳稅金,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因此可以說,根據權責發生制提供的會計信息還不能完全滿足可靠性的要求。
(三)權責發生制與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也是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基本要求,美國FASB在發表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曾指出:「如果某一企業的信息與其它企業的類同信息對比並能與本企業其它期間或其它時點的類同信息對比,信息的有用性會大大提高」。但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收入費用時不可避免地運用應計、遞延、攤銷、分配等程序和方法,這就使得會計確認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比如說,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期間對費用的待攤和預提,以及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都使得相同的會計業務得出不同的結果,從而使得會計信息之間無法可比
(一)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目前,我國會計核算的基礎有兩種: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由於大多行政事業單位不需要進行成本和盈虧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費用的配比事項也不十分明確,所以行政單位全部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在當前的事業單位當中,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
(二)事業單位性質是經營性業務和行政服務職能並存。事業單位的性質介乎行政和企業之間,雙重性質和多元的職能決定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其核算基礎不應簡單地予以歸並。
(三)事業會計實務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雖然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准則》的規定,大多數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依據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卻是兩種基礎同時存在的,比如,在臨近年終的時候,由於財政很難將應該年前撥付的款項在決算前及時撥付到位,如果按照收付實現制的要求,事業單位次年一月份收到的資金就應該把收入記到次年的進賬上,但實際情況是,財政以撥列支,要求單位將年底撥出次、年初到位的資金也作為當年的財政撥款予以反映,所以單位只能在得到財政電話通知的時候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做出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貸:財政補助收入,待收到財政撥款回單的時候再記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在填報決算報表時,不僅財政補助收入要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事業支出的反映亦然,財政臨近年底前撥付的款項,收款單位不可能在沒有收到資金之前就做出支出,但同時為了不使年底結余轉事業基金的數額過大,單位在決算報表中往往要同時做支出反映,而這部分支出的反映完全是不符合收付實現制要求的。
從以上情況看,引入權責發生制是非常必要的。
5.非專利技術和商譽的計價應當依法評估機構確認,其中商譽在企業合並時可作價入帳。
⑻ 畢業生關於無形資產論文選題報告
同學,我可以幫你寫。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社會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採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製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在某一地區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接受另一家企業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准許某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利用,經營的權利。
(7)商業秘訣
⑼ 畢業論文《如何加強無形資產的日常管理》範文
企}業}無}形}資}產}管}理 摘要:加強企業無形資產管理,是知識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中 之重,也是現代企業管理者更好地適應知識經濟和有效地進行知識管理的必然選擇。通過對無形資產的培育 和開發、運作和經營、轉化與增值、拓展和創新、擴散和傳播、保持與維護等六個方面加強管理,進而為企 業無形資產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關健詞:企業;無形資產管理;效益 無形資產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加強企 業無形資產管理,是知識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提出 的迫切要求。所謂無形資產是指沒有實物形態,但 能被所有者佔有、使用並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企 業的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商標權、專有技術、經營謀 略、產品質量、服務信譽、企業精神等。總之,一 切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不具備物質實體的資產,都屬於無形資產。無形資 產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靠自身日積月累、不斷努 力,經過長期提高逐漸培育出來的,它潛在地存在 於企業中,如經驗、技術、人才、企業精神、職工 素質、企業信譽等。如何加強企業的無形資產管 理?筆者認為應著重抓好如下六個環節。 追趕先進水平,實現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與質量升 級,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四是取得規模效益, 無形資產沒有一定的規模就很難有競爭,要走集約 化經營的路子,成立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集團, 以取得無形資產的規模效益。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 時應堅持以下四條原則:第一,名優特新原則;第 二,外向原則;第三,因企業制宜原則;第四,循 序漸進原則。 二、無形資產的運作和經營 一、無形資產的培育和開發 無形資產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 企業的科技水平、設計水平、研發水平、管理水平 和營銷水平的凝結。無形資產的培育和開發是二個 艱苦而漫長的過程,往往需要花費幾代人的心血。 在此過程中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確 保質量。質量是培育和開發無形資產的基礎。今天 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和效益。二是格守信譽。在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通過講信譽創造一個良好 的外部環境;不講信譽等於慢性自殺,良好的信譽 可以使無形資產增值。三是注重科技進步。要加快 企業科技的研究與並發,並吸收一切先進技術和管 理經驗,提高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從而不斷 無形資產的經營比有形資產經營具有更大的運 作空間,企業無形資產的升值比有形資產的擴張來 說,可以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空間,無形資產 經營是企業資產運營的高級階段。高明的資產經營 者通過無形資產運營代替有形資產投人,實現少投 資甚至不投資也能收購企業、合並企業或戰略聯 盟。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各種無形資產—品牌、知識產權、軟體、媒體內容和技能的價值迅速 升值。一方面,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無形資 產佔全部資產比例愈來愈大,無形資產日益成為創 造財富的主動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刺激世界 各地對國際名牌的消費需求擴大,更加速了無形資 產在全球的擴張。微軟公司以無形資產為主成為近 十年來世界成長最快的公司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無形資產的運作與經營是企業資產經營的核心。其 主要運作與經營的方式是企業並購,通過轉換經營 機制、提高管理水平、戰略協同、文化融合、技術 改造、資產重組、制度創新等確保並購成功。 三、無形資產的轉化與增值 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的過程,即是無形資 產增值的過程。要使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從 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做好以下 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轉化機制;這一機 制要充分體現以國家的產業政策、法規為引導,以 市場需求為動力,以信息傳播為手段;另一方面, 要增強轉化動力。企業要根據無形資產在市場上實 現價值的大小,給予其創造者相應的獎勵,以激勵 其創新的積極性。 須根據知識經濟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更新決 策觀念、決策程序、決策方法;要把提高效率和效 益作為管理的根本目的。四是技術創新,一方面, 要重視新產品的開發,重點開發根據新的知識及發 明創造,採用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等研製而成 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必須重視以關鍵技術的創新 和應用為主要職能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建 設。要做好以上四個方面的工作,須實現四個方面 的轉變,即:由一次性創新向持續性創新轉變;由 個別產品創新向系列產品創新轉變;由單一的技術 創新向「區域間」的技術主體創新轉變;由相互 競爭封鎖向聯合技術創新與共享市場資源轉變。 四、無形資產的拓展和創新五、無形資產的擴散和傳播 作為一種知識形態存在的無形資產,其不斷拓 展和創新問題比起有形資產來說更為重要。所不同 的是,以往傳統的模式是單向直線型的,即研究一 開發一生產一銷售,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產 的創新模式是互動型的,創新過程中的潛在市場研 究、開發或構思、設計與試驗、完善與生產以及銷 售等各階段之間都有縱橫交錯的相互作用關系。這 就要求以科研部門、大學、企業等組成的創新體系 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互相溝通,協調動作,形成 創新合力。創新是無形資產續存的生命力所在,無 形資產需要相應的創新活動予以充分保障,具體地 說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觀念創新。應樹立以 知識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的觀念,重視無形資 產的引進、更新與應用;應樹立無形資產是企業重 要戰略資源的觀念;應樹立無形資產可作為企業間 資源加以共享的觀念;應樹立人才以及人才的素質 是企業生存之本的觀念等。二是組織創新。對無形 資產的管理需要不同於傳統的組織形式,其主要特 點是:第一,建立高彈性、高效率的網路;第二, 組織決策由集權制向分權制轉變;第三,企業組織 界限進一步擴大,經營面進一步拓寬;第四,長期 地、動態地、快速地提高人的素質。三是管理方式 創新。無形資產管理要求企業更加重視知識、智力 的投人,重視柔性生產和滿足消費形式的多樣化。 要把擁有各種知識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管理問題的核 心;要把對職工的終身教育作為企業管理的基礎, 從根本上提高職工各項素質;要以信息和知識的共 享為基礎,促進知識的交流、更新和運用;企業必 企業無形資產的擴散與傳播方式:一是通過市 場向消費者有效輸送某種理念;二是傳播與企業新 產品、管理、形象有關的知識;三是利用公關手段 實現無形資產能量的擴散。在無形資產的擴散和傳 播過程中,企業形象是最重要的內容,名牌是最直 接的體現,互聯網是最有效的渠道。 六、無形資產的保持與維護 無形資產既然已成為企業最為寶貴的資源,那 么企業就有責任去很好地珍惜和維護它。一是運用 好法律手段。要通過法律手段確立無形資產的合法 地位,主動配合執法部門整頓市場秩序,依法打假 治劣,及時利用媒體揭露侵權行為。二是不斷地調 整與變化。要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在保持無形資產 內在特色的前提下及時適應消費者習慣、偏好的變 化,以使企業生產經營與市場和消費者的需要保持 同步。三是保證質量。高質量是無形資產的靈魂和 生命力所在。在無形資產運營中,應慎重選擇聯營 或並購的企業,切不可為一時之利葬送自己數十年 苦心經營的牌子。四是要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 才能增強競爭力,才能鞏固已取得的優勢地位和避 免競爭對手模仿,也才能真正不斷滿足市場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無形資產管理 是一種運用綜合智慧,加強企業的無形資產的管 理,既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現代企業 管理者更好地適應知識經濟和有效地進行知識管理 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