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攤銷車險的會計分錄
1、我們公司也有,我是把它直接計入「管理費用——車保險」,合在一起版!借:管理費權用—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2、因為數額較大,可根據公司情況,為了不影響當年利潤,可以記住待攤費用,因為交車輛保險費一般是全年的。
繳納保險費時:
借:待攤費用__車輛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每月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__車險費
貸:待攤費用__車險費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攤銷保險費會計分錄怎麼寫
按照保險費用發生的實際金額,如果保險費的繳納期限是一年,那可按葉分內湯也可按季分湯容按月分湯,每個月末進行分推,12個月的金額進行暢銷按計分單,按4個季度那樣去攤銷,攤銷的那個科目被借方,按照實際業務部門發生的記住相關的費用。
⑶ 攤銷保險費會計科目
一、攤銷保險費來的會源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二、說明
1、一般保險費是先支付,再攤銷,每年買保險,攤銷期限在一年以內。
2、支付全年(或半年)的保險費時,(新企業會計准則取消了「待攤費用」科目,支付的非貨款結算的款項通過「其他應付款」核算)
借:其他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3、按月平均攤銷,計入有關成本費用時,(保險費由企業負擔,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攤銷保險費1500怎麼編制會計分錄
一、攤銷保險費的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二、說明
1、一般保險費是先支付,再攤銷,每年買保險,攤銷期限在一年以內。
2、支付全年(或半年)的保險費時,(新企業會計准則取消了「待攤費用」科目,支付的非貨款結算的款項通過「其他應付款」核算)
借:其他應付款
貸:銀行存款
3、按月平均攤銷,計入有關成本費用時,(保險費由企業負擔,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借:管理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
⑸ 攤銷財產保險費的分錄
新會復計准則已經取消「待攤費用制」、「預提費用」,意味著年內可以不作待攤和預提,而直接記「管理費用」。但從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來看,似乎有點不合理,然而新准則未對此作任何說明,本人認為待攤費用可作「預付帳款」處理,即:先付款,後攤銷的,付款時,借:預付帳款貸:銀行存款,攤銷時,借:管理費用貸:預付帳款;而對於預提費用可作「應付帳款」處理,即:預提時,借: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貸:應付帳款(應付利息),支付時,借:應付帳款(應付利息)貸:銀行存款。
採納哦
⑹ 攤銷由本月負擔的保險費應如何做會計分錄謝謝
借:管理費用--保險費
貸:待攤費用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⑺ 攤銷本月財產保險費 貸記什麼 分錄
購買財產保險費的會計分錄是:
借:預付賬款-財產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
每月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財產保險費
貸:預付賬款-財產保險費
⑻ 攤銷預付財產保險費的會計分錄怎麼寫
支付財產保險費時:
借:待攤費用—財產保險費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攤銷時:
借:管理費用-保險費
貸:待攤費用—財產保險費
⑼ 攤銷財產保險的會計分錄
支付時:
借:預付賬款 40000
貸:銀行存款 或 庫存現金 40000
攤銷時:
借:製造費用 3250
管理費用 1750
貸:預付賬款 5000 (待攤費用在新會計准則中已被取消)
⑽ 攤銷本月財產保險費記入什麼會計科目
1、企業財產保險其期限一般在一年,金額不大的情況下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保險費,
如金額較大,可以計入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保險費。
2、根據提議相關財務處理如下:
借:製造費用 800
管理費用 200
貸:預付賬款 1000
(10)保險費攤銷的分錄擴展閱讀
企業財產保險的具體作用
1、為企業分擔風險、提供經濟補償 。
各種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如火災、爆炸、洪水、雷擊、風災等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災害事故就成了企業管理中一種不可預料的風險。保險是一種分擔風險的方法,是建立在災害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這種矛盾對立統一基礎上,對個別投保企業來說是偶然和不確定的,但對所有投保企業來說卻是必然和確定的。
參加保險就是以繳付一定的保險費用支出,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一旦發生災害事故的損失,能夠及時得到經濟補償,從而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和經濟效益的實現。
2、為社會加強防災工作、保護財產安全。
開展防災防損工作是由保險經營的特點所決定的。在日常業務的承保、計算費率及理賠工作中,都涉及到災害事故,掌握了財產的設置,分布各種災害事故損失的統計資料,對災害事故的原因也進行分析和研究,積累了一定的防災防損經驗,具有積極參與公安消防、防汛和防洪等社會職能部門搞這項工作的社會責任。
3、為國家提供資金、支援四化建設。
保險的目的是為遭受災害事故的企業單位提供經濟補償,同時也為國家積累大量的建設資金。保險公司還在中國人民銀行核定的放款額度內,從經濟上幫助保險企業解憂排難,解決在資金運用上的暫時困難,有利於企業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