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理由是該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自行研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應按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余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科目。因而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Ⅱ 無形資產加計扣除為什麼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
因為是永久差異,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暫時性差異才確認。
Ⅲ 什麼情況下無形資產不符合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原因:因為它在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不確定的情況如下:
(一)除企業合並以外的交易,若其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不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
如承租方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會計准則規定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以及相關的初始直接費用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而稅法規定以租賃協議或合同確定的價款加上運輸費、途中保險費等的金額計價,對二者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若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例如,某項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會計准則其入賬價值為100萬元、
但按照稅法規定,其計稅基礎為120萬元,若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0萬元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會使該資產的入賬價值減少20萬元。
此時既不是該資產的公允價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不符合會計准則中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確認標准,改變了該資產的初始計量,違背了歷史成本原則。
(二)按稅法規定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若數額較大,且缺乏證據表明企業未來期間將會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可結轉以後年度的虧損,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但彌補期限最長5年,這就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但是否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要視未來期間是否有足夠的應稅所得可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
只有未來期間稅前利潤抵銷了以前年度虧損後,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才會減少,才會有經濟利益的流入。
而這正好符合資產的定義,即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產生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但若企業未來期間無利潤,繼續虧損,無所得稅可交;或者沒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於抵銷以前年度虧損,則不能保證這項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資產。
(3)無形資產開發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擴展閱讀: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對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的一項資產。
而對於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為一項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減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實,不僅是可結轉以後年度虧損問題,所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時,都要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因為只有當未來轉回期間預計將獲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大於待轉回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才會使未來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減少,才會在未來期間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入,才符合資產的確認原則。
Ⅳ 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初始確認和後續計量均不確認遞延資產嗎
對於享受稅收優惠的研究開發支出(如「三新」技術開發),因該項無形資產並非產生於企業合並,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不能去影響商譽,同時在其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因此相關的暫時性差異如果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也不能去影響損益,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應該貸記無形資產,而不能貸記所得稅費用;而一旦貸記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就進一步擴大,又需要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無形資產,從而進入死循環,所以這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於初始入賬時所產生的未確認的暫時性差異,在後續計量時也不確認,因為這屬於初始產生和後續轉回的問題,初始入賬時沒有確認,所以後面也沒有轉回。
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是要正常確認遞延所得稅的。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會計與稅收的差異主要產生於對無形資產是否需要攤銷及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的提取。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對於無形資產應根據其使用壽命情況,區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與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要求攤銷,在會計期末應進行減值測試。稅法規定,企業取得的無形資產成本,應在一定期限內攤銷,即稅法中沒有界定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除外購商譽外所有的無形資產成本均應在一定期間內攤銷。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因攤銷規定的不同,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在對無形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的情況下,因所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允許稅前扣除,也會造成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Ⅳ 無形資產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由於無形資產確認時不影響利潤和應交所得稅,所以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對應科目就不應當是所得稅費用。又由於它不是合並業務,對應科目也不能是商譽;;又由於它不對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所以對應科目也不能是資本公積;那麼對應科目只對是無形資產本身,分錄是: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貸: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於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可以少繳的所得稅額。
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初始價值一無形資產累計攤銷一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稅法規定無形資產不存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情況,資產減值損失不可抵扣。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的一般原則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時,應關注以下問題:
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應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的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內,企業無法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影響,使得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關的經濟利益無法實現的,則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企業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其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進而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則應以很可能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Ⅵ 自主開發的無形資產為什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優化《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相關制度和辦理程序的意見回稅總發〔2016〕106號規答定,「一地一證」。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跨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外出生產經營之前,到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開具《外管證》。稅務機關按照「一地一證」的原則,發放《外管證》。因此,貴公司屬於應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范圍,生產時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
Ⅶ 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嗯,就是這個意思哈,並不是所有的暫時性差異都要確認其遞延所得稅影響,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一定要確認其遞延所得稅資產。
Ⅷ 用會計等式解釋自行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原因
自行研發無形資產,既不影響本年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不產生點所得稅。
Ⅸ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初始計量不確認遞延所得稅,那麼後續計量要確認遞延所得稅嗎,為什麼呢
初始計量不確認遞延所得稅,後續計量也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因為一開始它們的計量基礎就不一致。
但是,後續計量中,由於提減值產生的差異仍要確認遞延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