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首日利得\損失
財政部發布的《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提出了保費分拆、准備金評估利率的會計處理框架,符合市場的預期,但沒有對大家關心的具體的操作細則做出明確指引,同時要求詳細披露保費和准備金計算方法、所用假設、假設與實際符合程度以及敏感性分析等對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隱性信息,使市場對保險的財務數據有更透明的理解。 評估利率根據一張或一組性質類似 的保單來分別設定,收益率固定的傳統型保險根據與負債現金流出期限和風險相當的市場利率確定(主要參考國債利率),在2.5%的基礎上上浮100 個 BP 左右;收益率隨資產組合投資收益變化的理財型保險,評估利率根據對應資產組合預期產生的未來投資收益率確定,分紅和萬能險將向現在主流 5%-5.5%的投資收益率靠攏。 10% 分紅險由於分紅特儲的存在,影響將以 70% 的負債而非凈資產的形式進入資產負債表,因此對國壽的利好也沒市場預期 的那麼大(市場原先預期是全部進入凈資產)。 一是沒有因為會計報表追溯調整而退稅或補水的先例,其次,稅務局征稅的標准也不和財務報表完全一致,而是在財務報表基礎上有若干項目的調整,財報的追溯調整並不必然影響其計稅基礎;最後,即使有影響,也可能以遞延稅項的形式進入資產負債表,但實際上在將來可能並不會兌現,而是作為永久性差異掛在報表上或未來通過其他方式沖掉。 平安由於萬能平滑准備金的存在能夠支付較高的評估利率,如果取消平滑准備金,對當期利潤將有一次性貢獻,但以後年度支付溢價結算利率的能力將降低。作為習慣於以豐補歉的保險公司來說,一定上增加了經營上的壓力。如果評估利率大於預定利率,那麼保單會發生 首日利得,如果評估利率小於預定利率,則是首日損失,首日利得不予確認而首日損失確認,是基於謹慎性原則的處理方法。
『貳』 保險返還的年金屬於資本利得稅嗎
多看法律,不屬於。有疑問私信
『叄』 保險公司 內含價值
保險公司由於經營的特別性,其收入和支出難以在時間上直接配比,因此往往通過精算的方法來計算其收益和公司價值。保險的特點是負債經營,保險保單一般都是20年期、30年期的,每張保單當年盈利可能只是它多年復利的冰山一角。(對保險行業來講,新保單賣得越多,當年保險公司虧損可能越大。因為保單成本包括代理傭金、後台營運、賠償准備金都會隨著一張保險合同的生效而發生,而期繳保費的首年保費收入,基本上還不夠抵扣成本。)
所以,如果用一般財務報表的評價標准評判保險公司,基本上反映的只是一個側面內容。對保險公司的分析,兩個重要評判依據,即內含價值和財報數據,分別用來判斷長期價值和短期利益。
用內含價值判斷保險類股票的價值還涉及到新業務價值和新業務價值乘數。其中,一年新業務的價值代表了以精算方法估算的、在一年裡售出的保險新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乘數的作用是把未來無限年限的新業務價值貼現到現在。內含價值是基於一組關於未來經驗的假設,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它不包含未來新業務所貢獻的價值。
公式:內含價值(EV)=經調整的凈資產價值+有效業務價值;
新業務價值=一年新業務的價值×新增業務價值乘數。
內含價值的計算
內含價值評估法實務中的評估過程大體可分為五個步驟:保單分組、建立精算假設、計算未來利潤現金流、敏感性分析、凈資產調整。
1.保單分組
壽險公司經過長期經營,積累了大量的有效保單,若在評估內含價值時對這些保單逐單來進行處理,勢必將耗費大量的時間,這在實務處理上帶來極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客觀上要求在評估前對將同質保單進行合,進而對數據進行整理及分組,通過這種方式能保證評估結果的准確性。
2.建立精算假設
建立精算假設的目的在於對公司的未來利潤情況進行模擬並貼現,以確定壽險公司現有業務的價值。需要建立包括的精算假設和經濟假設在內的大量假設,精算假設包括死亡率、費用率、續保率、保單維持費用、傭金率、稅率及分保比例等方面的假設。經濟假設包括投資回報、投資費用、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方面的假設。對這些假設的預測事實上是對未來經營的最佳估計,並在將來根據各種條件的變化而對各種假設進行調整。其中許多假設都可以基於公司對過去經驗數據的分析,並結合其發展趨勢來進行估計。
3.對未來利潤進行預測並貼現
完成保單分組和假設建立後,便可開始編寫有關的計算程序,對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模擬,據此預測出未來各年度的利潤情況,並計算其貼現值,從而便可得到內含價值的主要部分--現有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再加上股東的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我們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精算的角度上來看,對於未來利潤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模擬:首先,我們選擇一個產品,模擬其未來各年度利潤。
未來某年度凈利潤=當年保費收入+當年投資收入-當年保險給付
-當年退保-當年傭金及費用支出
-當年責任准備金的增加-利得稅
內含價值=凈利潤-最低償付能力額度的增加
對於以上各項指標,我們將分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預測:由於我們計算的是內含價值,這樣,對於當年保費收入,我們只考慮由現有業務所產生的續期保費收入,續期保費收入主要受續保率的影響;對於准備金的轉回及提存部分,可運用當前的法定標准進行估算,以使得未來每年的利潤核算基礎保持一致;對於利得投資收入,可根據責任准備金和保費規模以及預計的投資收益率來確定;對於保險給付、退保及費用支出等項目,則根據公司的經驗發生率來確定,並將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不斷進行調整。在模擬出該產品未來各年度的利潤後,運用合理的貼現因子將未來各年利潤貼現至評估日,即可得到該產品的未來利潤貼現值。
然後,我們對所有壽險產品進行上述測算,並予以匯總,便可得到全部壽險業務的未來利潤貼現值。最後,將匯總後的未來利潤貼現值加上股東資本金和未分配盈餘,便可計算出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4.敏感性分析
在上述的主要計算過程後,在所用的假設因素(利率、死亡率、費用率、繼續率、責任准備金評估基礎等)的變化對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測試,從而有助於壽險公司在決策時朝著增加公司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檢測風險,使得公司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範,有助於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
5.凈資產調整
由財務部門或其他部門調整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法定資本金和盈餘,即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B.法定負債的核算,包括法定責任准備金、投資風險准備金等。
C.法定報表中不包括的資產認定,即賬外資產或折舊已提足、已攤銷完畢的資產價值的調整和認定。
最後將有效業務價值加上調整凈資產,便可得到壽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從計算步驟可以看出,內含價值的計算包含一系列假設,其中精算假設變化相對可以把握,經濟假設(投資回報、風險貼現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很難把握,因此內含價值會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新業務乘數的計算
根據內含價值法的計算公式,由於內含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在既有假設條件下已經確定,因此影響公司價值的最關鍵性要素就是新業務乘數。在永續增長模型下,新業務乘數=1/(i-g),其中i是貼現率,g是增長率。機構調查結構結果為全球主要保險公司2000年以來的平均新業務乘數10-13倍,(參考自平安證券分析,未證實),中國保險行業尚處發展初級階段,新業務增長的持續性應高於成熟市場。但實際使用中,新業務乘數仍需進一步研究。
使用內含價值的風險
1、較難進行假設,容易被管理決策層操縱。
2、使用的假設大多數十靜態假設,對於風險狀況的考慮較少,難以保證風險貼現率假設的准確性。
3、對於精算假設的變化過於敏感,尤其在經濟波動的時期。
4、內含價值很難與公司的股票市值保持一致。
5、內含價值評估法沒有考慮壽險保單中嵌入的期權的價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肆』 保險業中屬於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的稅收問題探析[摘要]本文探討了金融衍生工具運用帶來的收益性質認定、稅基認定、征稅時間確定等方面的稅收難題,分析了現有處理方法的不適應,提出了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構建設想。(中經評論·北京)金融創新是當代國際金融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是金融結構提升和金融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金融創新又以金融工具創新為核心內容,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斷涌現改變了整個金融領域的面貌。衍生工具是其價值取決於另一資產或參考利率或指數價值的一種金融工具(或一種合同)。實際中主要運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包括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等,這些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場上發揮著管理風險、發現價格、提高交易效率等功能,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一般來說,金融衍生工具通過預測利率、匯率、股價、商品價格等的未來走勢,採用支付少量保證金或權益金簽訂合同或者互相交換不同金融商品等方式進行交易,具有虛擬性、杠桿性、風險性的特點。一、金融工具創新帶來的稅收難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與傳統金融工具交易有著根本不同,這對傳統稅收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理論與實踐中形成很多不一致、不對稱的處理方法。(一)收益性質的認定確定金融衍生工具收益的性質是所得稅制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當前尚沒有統一的方法為各國採用,也沒有普適的標准涵蓋各種工具。傳統稅法對兩類金融工具(債務類與權益類)處理不同:債務類工具支付利息,利息可以按照權責發生製作為所得課稅和減免,按照現金收付制徵收預提稅,本金不征稅:權益類工具支付股息,股息按照收付實現制徵收預提稅,可以享受歸屬抵免。但是衍生工具的復雜多變性使人們難以確認其收益是債務性質還是權益性質,對收益應如何課稅存在爭議。在具體稅目方面,人們對衍生工具交易的收入/損失屬於「資本利得/損失」、「普通所得/損失」,還是其他特殊所得存在爭議。實踐中各國立法主要將交易所得歸屬於「普通所得」或「資本利得」,對「普通所得」課征所得稅,對「資本利得」課征資本利得稅;如果金融衍生交易構成營業的一般過程,則作為「營業利潤」或作為「其他所得」征稅:有些國家則採用新的所得類別征稅,例如英國將金融衍生工具所得歸為「收入項目」,荷蘭將居民納稅人互換合約的交易所得作為「交易利潤」。不同國家對收益性質認定和稅目劃分不同,相應對類似交易適用的課稅辦法和稅率也不同。根據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的交易動機是套期保值還是投機,實踐中存在區別課稅和不區別課稅兩種做法。美國和英國實行區別課稅制度:美國稅法中將套期保值交易產生的損益界定為一般損益,將投機交易產生的損益界定為資本損益,適用不同課稅規則;類似地,英國對套期保值交易產生的所得課征所得稅,對投機交易所得課征資本利得稅。交易目的不同,產生的經濟影響也不同,稅法上的這種區別對待具有一定合理性,符合稅收公平和提高市場效率的原則,但由於主客觀因素,實際區分往往要依據復雜的規則,存在概念邊界模糊、征稅效率不高等問題。日本實行不區別課稅制度,不區分交易動機,不對未實現的損益課稅,至交易結清時確認交易損益,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節約征稅成本。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未來是延續現狀或統一於某種方法還是發展一種更優越的新方法,需要探索和實踐。(二)稅基的認定國際上對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稅稅基的認定存在不同方法。分離課稅原則將衍生工具視為組合交易,對衍生交易和基礎交易區別課稅,體現了按照經濟實質公平征稅的原則,但是不同衍生工具可分離程度不同,難以形成統一規則。不分離課稅原則將衍生工具視為整體交易進行課稅,這有利於促進衍生工具的創新與運用,但課稅辦法應有別於傳統金融工具。實踐中,上述兩種原則分別為不同國家所採用,例如英國採取分離課稅原則,法國採取不分離課稅原則。金融衍生工具在交易中通常有多個價值指標,比如期權具有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市場價值往往偏離內在價值。選擇內在價值作為交易稅稅基,稅收負擔隨內在價值變化而變化,符合適度稅負原則,但難以抑制市場價值偏離內在價值的投機炒作行為;選擇市場價值作為交易稅稅基具有較強的調節功能,但當市場價值背離內在價值時,存在稅負不均衡的可能。此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金額巨大,價值變化頻繁且幅度大,無法適用傳統會計原則計價(如歷史成本原則、匹配原則等),也難以在傳統報告體系中列示(如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因此,在對衍生工具征稅時,價值量與收益額的確定是一大難題。(三)征稅時間的確定不同衍生工具交易發生時點差異甚大,同一衍生工具交易發生的時點也是可選擇的。如金融期貨既可以對沖平倉,也可以到期交割:金融期權合約到期時可以選擇執行或不執行,因此交易環節的征稅時點難以統一。衍生工具從合約開始到最後清算交割,期間不發生實際資金流動,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會給合約持有者帶來損益,合約平倉或交割前的損益是否要在相應的會計期間確認,存在不同做法。英國、日本適用損益實現原則,不對合約期內未實現的損益征稅,只有到合約終了損益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後,才予以確認。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會刺激納稅人推遲所得實現時間,達到避稅目的。而市場計價原則要求納稅人在每一納稅年度末,計算該年度未實現的損益並征稅,美國採用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問題:首先,合約存續期間價值變化都要作為稅基征稅,存在未實現收益納稅後最終未實現的矛盾:其次,按市值調整課稅有悖傳統所得稅制,需要制定一些特殊規定;最後,有些流動性差的金融工具難以取得可靠的市場價格。除上述兩個原則之外,還有研究者提出,在對沖交易獲得收益時可以確認衍生交易損益的匹配原則和衡量衍生工具期望收益的修正實現原則,來確認衍生工具課稅的會計期間。二、建設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一些思考當前我國稅制中適用於金融保險業的稅種主要有營業稅、所得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稅費,對貨物期貨徵收增值稅,暫不徵收資本利得稅。涉及的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涉及的業務基本為傳統的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新出現的創新金融業務主要沿用既有的相關稅種、稅目、稅率,並以國家稅務總局具體問題具體批復的形式進行詳細規定。比如曾以國家稅務總局批復的形式規定金融企業外匯轉貸中發生的掉期業務可按照「轉貸業務」徵收營業稅;以嶺澳核電有限公司為例,同意公司為降低外匯風險,開展保值交易,進行超遠期外匯合約買賣收益的確認,按已交割部分外匯合約實現的損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隨著我國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應用,相關稅制建設要側重於促進市場發展的功能定位上,根據衍生工具的性質和特點,落實印花稅、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等稅種的恰當徵收。現行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書立、領受應納印花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印花稅。因此遵循慣例,衍生合約的簽發可以作為印花稅的征稅對象。稅法規定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衍生合約交易也可以類比徵收交易印花稅,通過增加交易成本抑制投機性交易,但稅率設定必須適度,過高就會從根本上傷害到交易,同時要慎重徵收基礎資產交易稅,防止對衍生交易造成沖擊。金融機構買賣衍生工具屬於金融商品轉讓,應比照其從事外匯、有價證券、非貨物期貨買賣業務徵收營業稅,與衍生交易相關的經紀業務、結算業務等同樣類比徵收營業稅。營業稅徵收中的難點是對不同工具、不同業務營業額的確定,應該堅持參照基礎交易,靈活分拆組合,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營業稅的稅率設定要體現政策對衍生工具交易的支持和控制。對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自然人和法人)從事衍生交易所得徵收所得稅是順理成章的,轉讓衍生合約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入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徵收范圍。我國目前尚未徵收資本利得稅,根據衍生交易參與主體和交易風險的特殊性,可以考慮對其徵收資本利得稅。征稅過程體現出對投機交易與套期保值交易的區別對待,引導新興的衍生工具市場朝規避風險、提高市場效率的方向發展。衍生工具稅制建設還需要考慮外資金融機構的稅收待遇問題。當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與營業稅已經統一,未來與衍生交易相關的稅收政策制定,應繼續遵循平衡稅收負擔,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既要充分利用外資金融機構的經驗優勢和鼓勵它們的參與積極性,又要防範戰略地位和經濟資源被他人控制。協調國內外衍生交易稅制中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與納稅期限等稅收要素的認定是最重要的,如果同樣的衍生交易,在東道國和母國的稅務處理不同,必然會引起征稅混亂和制約業務開展。總之金融衍生工具稅制的完善必然與衍生工具不斷被推出應用,屬性特徵不斷被理解掌握,會計確認與計量不斷進步革新的過程相一致並行,最終體現為對交易性質、交易數量(價值量)、所屬會計期間的合理認定,使稅收達到公平稅負、提高市場效率的目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伍』 保險代理業的會計核算
收到保險代理手續費的會計分錄,借銀行存款,貸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確認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營業外收入並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
因此,在會計核算上,應當嚴格區分營業外收入與營業收入的界限。通俗一點講就是,除企業營業執照中規定的主營業務以及附屬的其他業務之外的所有收入視為營業外收入。一般採用貸方多欄式明細賬格式進行分類核算。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指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大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扣除相關費用後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金額。
為了總括反映和監督企業營業外收入情況,企業應設置「營業外收入」賬戶。該賬戶貸方登記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收入額,借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數額,經結轉後該賬戶期末無余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關於利得和損失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損失,是指企業發生的與日常活動無關的各項利得和損失。主要通過以下科目核算:
1.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2.營業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3.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以及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損失,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包括:
1.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在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的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時,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被投資單位資本公積減少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處置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收益
2.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按確定的金額:
借:管理費用等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在行權日,應按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計算確定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 (按行權價收取的金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原確定的金額)
貸:股本 (增加的股份的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差額)
3.以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存貨/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房地產開發企業將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存貨跌價准備 (原已計提的跌價准備)
貸:開發產品 (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若產生的是借方差額,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企業將自用的建築物轉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原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已計提的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若產生的是借方差額,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處置投資性房地產時,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轉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資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或相反分錄。
5.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匯兌差額
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非貨幣性項目,如果期末的公允價值以外幣反映,則應當先將該外幣按照公允價值確定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對於發生的匯兌損失:
借:資產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對於發生的匯兌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金融資產重分類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賬面余額)
貸或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7.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分拆
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所得稅處理
由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而稅法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市價的波動在計稅時不予考慮,有關金融資產在某一會計期末的計稅基礎為其取得成本。
因此,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上升時,賬面價值大於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下降時,賬面價值小於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柒』 老師,收到保險公司返點的錢,怎麼做分錄
會計分錄:
借:現金等
貸:營業外收入
為了總括反映和監督企業營業外收入情況,企業應設置「營業外收入」賬戶。該賬戶貸方登記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收入額,借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數額,經結轉後該賬戶期末無余額。
(7)保險實際利得攤銷擴展閱讀:
①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若轉出價款高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②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
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③確認的政府補助利得,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收到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分配遞延收益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時: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捌』 套期利得或損失到底是攤銷計入當期損益還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為什麼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損失——是指企業發生的與日常活動無關的各項利得和損失。
主要通過以下科目核算——
1.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2.營業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3.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以及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損失,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包括:
1.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在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的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時,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被投資單位資本公積減少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處置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收益
2.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按確定的金額:
借:管理費用等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在行權日,應按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計算確定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 (按行權價收取的金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原確定的金額)
貸:股本 (增加的股份的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差額)
3.以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存貨/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
房地產開發企業將作為存貨的房地產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存貨跌價准備 (原已計提的跌價准備)
貸:開發產品 (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若產生的是借方差額,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企業將自用的建築物轉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其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轉換日的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原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已計提的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若產生的是借方差額,則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處置投資性房地產時,將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轉入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資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或相反分錄。
5.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匯兌差額
對於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可供出售非貨幣性項目,如果期末的公允價值以外幣反映,則應當先將該外幣按照公允價值確定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其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對於發生的匯兌損失:
借:資產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對於發生的匯兌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金融資產重分類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並以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賬面余額)
貸或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差額)
7.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分拆
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將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8.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所得稅處理
由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而稅法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市價的波動在計稅時不予考慮,有關金融資產在某一會計期末的計稅基礎為其取得成本。
因此,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上升時,賬面價值大於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下降時,賬面價值小於其初始取得成本,即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玖』 保險公司投資的資本利得,分紅收入如何交稅
保險公司的分紅是免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