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務報表解讀與分析的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
資產負債表的初步分析,對於具有會計知識的報表使用人來說,閱讀並理解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含義並不困難。主要的問題是掌握閱讀的順序,以及把比較、解釋和調整結合起來,獲得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初步印象,為進一步分析建立基礎。
(一)資產的初步分析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列示的企業資產,代表了該企業的投資規模。資產越多表明企業可以用來賺取收益的資源越多,可以用來償還債務的財產越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資產總是越多越好。資產並不代表收益能力,也不代表償債能力。資產規模只是代表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的多少。
1、貨幣資金 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項目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的期末余額。企業持有貨幣資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經營的需要、預防的需要和投機的需要。企業持有過多 貨幣資金,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持有過少的貨幣資金,不能滿足上述需要並且會降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貨幣資金過多和過少,都會對擴大股東財富產生不利 的影響。
2、短期投資 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購入的能隨時變現且持有時間不準備超過1年(含1年)的投資成本。「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項目反映企業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短期投資」項目金額減「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項目金額為短期投資凈值。「短期投資凈值」項目反映短期投資的市場價值。 按照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在資產負債表中「短期投資」項目反映短期投資的凈額,而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放在「資產減值明細表」中報告。
3、應收款項 應收款項包括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項目,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應收賬款凈額;「其他應收款」反映尚未收回的其他應收款凈額。「壞賬准備」項目是「應收賬款」項目和「其他應收款」項目的抵減項目,反映企業已提取、尚未抵消的壞賬准備。「應收賬款」項目和「其他應收款」項目的合計,減「壞賬准備」項目後的余額是應收款項凈額。
應收款項增長較大,應當分析其原因。一般說來,應收賬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三個: 一是銷售增加引起應收賬款的自然增加; 二是客戶故意拖延付款; 三是企業為擴大銷售適當放寬信用標准,造成應收賬款增加。
4、存貨 在資產負債表上,「存貨」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在庫、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跌價准備」項目反映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存貨」項目減「存貨跌價准備」項目的余額為「存貨凈額」項目,反映存貨資產的可變現凈值。 存貨資產分為原材料、庫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在產品和產成品等。存貨規模的變動取決於各類存貨的規模和變動情況。
5、其他流動資產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資產」指除流動資產各項目以外的其他流動資產,通常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當其他流動資產數額較大時,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
6、長期投資 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長期投資的項目有以下幾個:
(1) 「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反映企業投出的期限在1年(不含1年)以上的各種股權性投資的價值;
(2)「長期債權投資」項目反映企業購入的在1年內不能變現或不 准備變現的債務和其他債權投資的本金利息和尚未攤銷的溢折價金額。
(3)「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的減值准備。
(4)「長期投資凈值」項目反映長期投資的可收回金額,用「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和「長期債權投資」項目的合計數減「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項目後的余額填列。
7、固定資產 在資產負債表上,固定資產價值是通過以下項目反映的:「固 定資產」項目反映報告期末固定資產的原值。「累計折舊」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累計數。「固定資產減值准備」項目反映企業已提取的固定資產減值准 備。「固定資產凈值」項目反映固定資產原值減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後的余額。「工程物資」項目反映各種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在建工程」項目反映企 業各項在建工程的實際支出。「固定資產清理」項目反映企業轉入清理的資產價值及在清理中發生的清理費用等。將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清理項目納入固 定資產總額中,是因為它們具有固定資產的特點。 影響固定資產凈值升降的直接因素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增減、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的變動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
8、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入賬價值,在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無形資產應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應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在資產負債表中無形資產通過以下3個項目反映。 (1)「無形資產」項目,反映無形資產的攤余價值。 (2)「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項目,反映無形資產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 (3)「無形資產凈額」項目,反映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無形資產」項目減「無形資產減值准備」項目的差額。無形資產是以凈額計入資產總值的。
9、遞延稅款借項遞延稅款借項項目反映企業尚未轉銷的遞延稅款的借方余額。該項目反映由於時間性差異,應納稅所得額大於會計利潤,企業尚未轉回的應納所得稅大於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二)負債的初步分析1、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是指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一般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預收帳款、應付工資及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金等項目。 流動負債具有兩個特徵:一是償還期在一年內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二是到期必須用流動資產或新的流動負債償還。 2、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企業的長期負債一般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項目。 在我國的會計實務中,除長期應付債券按公允價值入帳外,其他長期負債一般直接按負債發生時的實際金額記帳。 3、遞延稅款貸項 「遞延稅款貸項」項目反映企業尚未轉銷的遞延稅款的貸方余額。與遞延借項不同的是「遞延稅款貸項」項目反映由於時間性差異,應納稅所得額小於會計利潤,企業尚未轉回的應納所得稅小於所得稅費用的金額,與「遞延稅款借項」項目正好相反。
(三)股東權益的初步分析企業組織形式不同,所有者權益的表現形式也不同。在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權益以股東權益的形式表示。 1、股本 股本是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股份籌資形成的資本。股份公司在核定的股本總額和股份總數的范圍內發行股票,股票面值與股份總數的乘積為股本。一般情況下,股本相對固定不變,企業股本不得隨意變動,如有增減變動,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2、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指由股東投入,但不構成股本,或從其他來源取得的屬於股東的權益,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股票溢價;二是資本本身的增值。資本公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本公積」項目列示,表示會計期期末資本公積的余額。 3、盈餘公積 盈餘公積是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種累計留利。主要包括三部分。 (1)法定盈餘公積。 (2)任意盈餘公積。 (3)法定公益金。 盈餘公積按實際提取數計價,資產負債表的「盈餘公積」項目反映會計期期末盈餘公積的余額。 4、未分配利潤 從數量上來說,未分配利潤是期初未分配利潤,加上本期實現的凈利潤,減去提取的盈餘公積和分出利潤後的余額。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尚未分配的利潤,如果是尚 利潤表的初步分析 利潤表的初步分析可以分為凈利潤形成分析和利潤分配分析兩個部分。
一)凈利潤形成的初步分析凈利潤的形成過程,反映在利潤表的上半部分。它包括四個步驟:主營業務利潤的形成、營業利潤的形成、利潤總額的形成和凈利潤的形成。在進行分析時,一般應與會計核算的綜合過程相反,從凈利潤開始,逐步尋找凈利潤形成和變動的原因。 在分析上述利潤形成各步驟時,應特別關注是否存在報表粉飾問題。報表粉飾的主要途徑有: (1)提前確認收入,例如提前開具銷售發票、濫用完工百法、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確認收入、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收入等; (2)延後確認收入,例如不及時確認已實現收入等; (3)製造收入事項,例如年底虛作銷售並在第二年退貨、利用一個子公司出售給第三方而後由另一子公司購回以避免合並抵消等; (4)不當的費用資本化;例如將不應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處理、研究開發費用的資本化等; (5)遞延當期費用,例如廣告費用跨期分攤、開辦費和遞延資產攤銷期變動等; (6)潛虧掛帳,例如少轉完工產品成本和已銷產品成本、報廢的存貨不在賬面上注銷、不良資產掛帳、高估存貨價值、少計折舊、不及時確認負債等: (7)利用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例如託管、經管、轉嫁費用負擔、資產重組和債務重組等: (8)利用非經常性損益操縱利潤,例如出售、轉讓和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 (9)變更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 (10)變更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 (11)改變合並報表的合並范圍等。 為了發現報表粉飾的線索,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資料: (1)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 (2) 公司管理當局對審計報告的解釋性說明或保留意見的說明; (3)會計報表附註中關於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會計報表合並范圍發生變動的披露、關聯方交易的披露、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披露等。 此外,連續觀察若干年度的財務報表,也有助於發現報表粉飾情況。 (二)利潤分配的初步分析利潤分配的過程及結果反映在利潤表的下半部分。 該表的「未分配利潤」與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銜接,因此可以把利潤表看成是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的注釋。 未分配利潤是指公司歷年凈利潤數字,經扣除歷年累計分配後的余額。 未分配利潤=歷年累計盈餘-歷年累計分配 =年初未分配利潤+本年凈利潤-本年利潤分配歷年累計盈餘的來源包括經營損益、投資損益、籌資損益、前期損益調整等。歷年累計分配包括分給股東的利潤、提取盈餘公積和轉增資本等。未分配利潤是兩者的差額,代表著可供以後向股東分配紅利的盈餘。
初步分析的方法
使用的技術方法主要是總量指標差額比較和結構百分比比較。
2. 財務報表分析的23個步驟
你需要資產負債表,要上年度和上月的,利潤表(損益表)要上年度和上月的,現金流量表 ,只有上年度的。常用重要分析指標,然後你分析下。 分析指標不太全面,你可以網上再查詢下,那樣比較全面,指標如下:
各項財務指標分析
一、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3.己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營運能力分析
(一)人力資源營運能力分析
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
(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分析
1.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
(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3.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三.盈利能力分析(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3.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4.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5.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百者權益×100%
(二)社會貢獻能力的分析
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2.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四.發展能力分析
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100%
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3.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
3. 資產負債表中,哪些報表項目是需要分析計算填列的
大部分項目都需要分析、計算填列。
1、貨幣資金,用庫存現金加上銀行存款加上其他貨幣資金計算填列。
2、應收、預收、應付、預付賬款,借方余額的明細科目合計填列在對應的資產項目下,貸方余額分析明細科目合計在對應的負債項目下。
3、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項目,將對應資產相加減去其備抵賬戶(累舊、攤銷、跌價准備,減值准備等)。
在會計核算中,結算賬戶往往為了能簡化會計處理,採用固定資產科目對應在關系的方式進行核算,如在銷售過程中,對一些企業常常是先發出商品,後收入貨款,這時會出現應收賬款,而有時又會先預收一部分定金,有貨才發出,這時就會出現「預收賬款」,應收和預收實際上是一對矛盾,對同一個企業同時用兩個往來賬戶核算是不利的。
它容易出現兩邊掛賬的情況,如某客戶是預付了定金的,當時掛了「預收賬款」,後來在規定的合同期內發出了商品,此時本應結算了結「預收賬款」,但可能會當作先發出貨未收款處理,再掛「應收賬款」,這就出現了「預收」、「應收」兩邊掛的情況。
因此,同一個客戶是不用兩個往來賬的。此外,從簡化科目的設置出發,如果企業的預收款項較少,一般也不設「預收賬款」賬戶,將預收款項的業務在「應收賬款」賬戶中核算即可。但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必須嚴格劃分其「應收」與「預收」性質,分別進行填列,不能按總賬的余額進行填列。
同理,在購貨環節中,同一企業只設一個「應付賬款」或「預付賬款」科目;對企業的預付款項較少時,可不設「預付賬款」賬戶,預付款項的業務在「應付賬款」賬戶中核算。但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則必須嚴格劃分其「應付」與「預付」性質,分別進行填列,不能按總賬的余額進行填列。
也就是說,「應收賬款」與「預收賬款」,其明細賬的借方余額之和填列在「應收賬款」項目,其明細賬的貸方余額之和填列在「預收賬款」項目;「應付賬款」與「預付賬款」,其明細賬的借方余額之和填列在「預收賬款」項目;「應付賬款」與「預付賬款」,其明細賬的借方余額之和填列在「預付賬款」項目,其明細賬的貸方余額之和填列在「應付賬款」項目。
4. 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的分析應關注那幾個方面
資產負債表是總括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會計報表。對資產負債表進行總體分析,其目的就在於從總體上把握企業在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全貌。
首先,可以核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總額。由於資產負債表是以「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的公式編制而成,因此根據資產總計數即可推知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數,企業的資產合計數大致可以反映出企業經營規模的大小。
另外,如果知道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資產的情況,還可以推知該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
其次,可以核查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大項目的合計數。通過這些合計數可以看出有關項目在資產總額與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從而可以一定程度地了解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負債的流動性以及企業負債經營的程度等。
再次,可以進一步觀察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分別在資產總額、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總額中所佔的比重。根據有關的各項比重,可以列出百分比資產負債表,從而可以了解企業資金的分布狀況,了解企業資金來源的渠道。這樣有助於進一步分析和發現問題,進一步改善企業的資金結構。
如果有該企業近幾年的資產負債表,則可以計算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的金額變動及金額變動百分比。通過各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的金額變動,可以反映出企業在近幾年內財務狀況變動的情況,從而有助於預測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變化的趨勢;而通過各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的金額變動百分比,則可以反映出各項目對企業財務狀況變化影響的大小以及各項目自身變化的幅度,同樣有助於預測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變化的趨勢。
總之,通過資產負債表的總體分析,可以大致了解企業所擁有的資產狀況、企業所負擔的債務、所有者權益等財務狀況。而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和財務彈性,了解企業的資本結構和長期償債能力等詳細情況,則需要使用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作具體分析。
1 資產結構
資產結構,主要反映流動資產和結構性資產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資產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流動資產率,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率= 流動資產/ 額資產總額
對資產結構的分析,可幫助我們從宏觀角度上掌握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經營管理特點和技術裝備水平。
流動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越高,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越重要。比如在企業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或擴大經營規模的時期,企業投入當期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要比其他企業、其他時期投入的多。當企業處於蓬勃發展時期時,企業的經營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該指標也是進行行業劃分和行業比較的重要指標。一般地講,紡織、冶金企業該指標在30%~60%之間,商業批發企業可高達90%以上。
商業企業的流動資產往往大於非流動資產,而化工業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如江蘇某商場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流動資產為5 602 萬元,結構性資產為4 066 萬元。而河南某股份有限公司(以化工業為主)同期的流動資產為23 922萬元,結構性資產為17 944萬元。
在同一行業中,流動資產、長期投資所佔的比重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特點。流動資產和負債較高的企業穩定性差,卻較靈活;而那些結構性資產和負債占較大比重的企業底子較厚,但轉變調整比較困難。長期投資較高的企業,風險較高。
無形資產增減和固定資產折舊快慢反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無形資產多的企業,開發創新能力強;而那些固定資產折舊比例較高的企業,技術更新換代快。
通過對資產結構的分析,就能看出行業特點、經營特點和技術裝備特點。
我們把資產或負債結構符合或接近行業合理結構數據的企業稱為資產或負債結構比較合理的企業。與合理資產和負債結構相對應的流動資產率、自有資金負債率和負債經營率數值分別稱為合理流動資產率、合理自有資金負債率和合理負債經營率。
根據企業與其所在行業合理資產和負債結構數值的偏離程度,我們將企業在報告期的狀況劃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按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即流動資產率劃分,高於合理流動資產率較多的企業稱為業務發展型資產結構企業,低於合理流動資產率較多的企業稱為業務萎縮型資產結構企業。
(2 )按自有資金負債率劃分,高於合理自有資金負債率較多的企業稱為投資不安全負債結構企業,低於合理自有資金負債率較多的企業稱為潛力待發型負債結構企業。
(3 )按負債經營率劃分,高於合理負債經營率較多的企業稱為不獨立經營企業,低於合理負債經營率較多的企業稱為獨立經營企業。
5.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6. 財務報表中無形資產的計算,題目如下,答案是500怎麼算出的
負債=2000×1.5=3000
有形資產=3000÷0.67≈4477
資產=2000+3000=5000
無形資產=5000-4477=523
7. 怎麼寫財務報表分析
根據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數據,並結合年度報告中的其它有關資料,特別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有關資料,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閱讀和分析:
(一)從總體上觀察企業全年所取的利潤大小及其組成是否合理。通過將企業的全年利潤與以前利潤比較,能夠評價企業利潤變動情況的好壞。通過計算利潤總額中各組成部分的比重,能夠說明企業利潤是否正常合理。通常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是其利潤總額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比重應是最高的,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相對來講比重不應很高。如果出現不符常規的情況,那就需要多加分析研究。
(二)通過對企業毛利率的計算,能夠從一個方面說明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小。毛利率的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毛利÷主營業務收入 如果企業毛利率比以前提高,可能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時,在企業存貨周轉率未減慢的情況下,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應該有所增加。反之,當企業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則應對企業的業務拓展能力和生產管理效率多加考慮。
(三)可通過有關比率指標的計算,來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報酬。
常用的指標有:
1.每股收益。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賺得的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額 上列公式中,根據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主要為普通股以及每股面值為1元的情況,可直接以稅後利潤除以平均股本總額來計算,此時,這一指標即為"股本凈利率"。 每股獲利額常被用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評估股票投資的風險。如果企業的每股獲利額較高,則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較強,從而投資於該企業股票風險相對也就小一些。 應該指出,這一指標往往只用於在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以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變動,而很少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因為不同企業由於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的不同會使這一指標產生較大的差異。 2.價格一盈利比率,即所謂的市盈率,這是一個被用來評價投資報酬與風險的指標,作為對每股獲利額指標不足的一種彌補。
其公式如下: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每股獲利額 假定某企業普通股每股市價為10元,每股獲利額為0.40元,則其 市盈率=10÷0.40=25 它表示該種股票的市價是每元稅後利潤的25倍,其倒數(即1/25=4%)則表示投資於該種股票的投資報酬率。 將市盈率和每股獲利額結合運用,可對股票未來的市價作出一定的估計。比如,企業每年利潤增長30%,如果這個估計是比較正確的話,則次年的每股獲利額可達0.52元(即0.04×130%),此時,即使市盈率不上升,未來的股價將為13元(即0.52×25倍),從而投資者就可據此對這種股票的買賣作出決策。
3.股利發放率。
這一指標反映企業的股利政策。其計算公式如下: 股利發放率=每股股利÷每股獲利額 這一指標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是作為短期投資還是中長期投資而定。一般地,若作為短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比較高的股票;若作為中長期投資,則應選擇股利發放率不是很高的股票,因為這預示著該企業正在把資金再行投入企業,從而將使其未來的利潤增長具有較大的動力,並將使未來的股票價格上漲。
4.股利實得率。
這是一個反映股票投資者的現金收益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股利實得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這一指標往往為那些對股利比較感興趣的投資者所注意,對這些人而言,股利實得率較高的股票自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最後,要注意將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有關數據與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有關數據相對照,看看它們是否符合應有的連帶關系。如,利潤及利潤分配表中最後的未分配利潤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額相一致;年度內各項利潤分配數是否與財務狀況變動表中的各項利潤分配數相一致;本年提取的公積金數額是否與資產負債表中的公積金增加數額相一致,如此等等。若發現這些數據之間無法核對,就說明報表中的許多資料都有錯誤甚至是失實了,這時就需要慎重決策。
變動分析
一、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
它是反映企業在年度內流動資產的來源和運用情況及各項流動資金的增加或減少情況。本表的特點是: 表左方反映流動資金的來源和運用情況;右方反映各項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增減情況。 1."本年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實現的利潤(如為虧損用"-"號表示)。
2."固定資產折舊"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累計提取的折舊。
3."無形資產、遞延資產攤銷"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累計攤入成本、費用的無形資產以及開辦費、其他長期待攤費用等遞延資產價值。
4."固定資產盤虧"項目,反映企業經批准在營業外支出列支的固定資產盤虧減去盤盈的凈損失。 5."清理固定資產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由於出售固定資產和固定資產報廢、毀損發生的凈損失。
6."小計"數字是以上"1至5"項的相加合計數。 上述為"流動資金"來源中屬不減少企業流動資金的費用和損失的"本年利潤"中的流動資金。
7."其他來源"指利潤以外的其他可增加流動資金的來源。它包括"固定資產清理收入、增加長期負債等。
8."固定資產清理收入"指企業年度內清理固定資產發生的變價收入、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收入以及因固定資產損失而向過失人或保險公司收回的賠償款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
9."增加長期負債"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長期負債累計增加數。
10."收回長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收回的長期投資累計數。
11."對外投資轉出固定資產"項目和"對外投資轉出無形資產"項目,分別反映年度內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累計數。
12."資本凈增加額"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追加的資本累計數。包括追加的股本、超面額發行股票溢價以及提取的公積金和公益金。企業按照規定程序經批准減少注冊資本而發還股款收購股票應自本項目內扣除。
13.流動資金來源合計數是由"6+7"項的合計數。
14."應交所得稅"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應交納的所得稅。
15."提取盈餘公積金"指企業按規定比例從稅後利潤提取的公積金。企業提取的公益金也在此科目下核算。
16."已分配股利"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已分配的股利累計數。
17."利潤分配小計"是"14至16"項之和。
18."購建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凈增加額"項目,反映企業年度內增加固定資產凈值和建造固定資產而支出的資金累計數。
19."增加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年度的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增加累計數。
20."償還長期負債"指企業已償還的長期負債額。
21."增加長期投資"指企業本年度長期投資的增加額。
22."其它運用小計"指"18至21"項的合計數。
23."流動資金運用合計"指"17+21"項的合計數。
24."流動資金增加凈額"即是"13-23"項的差,也就是"流動資金來源合計"減去"流動資金運用合計"的凈值。 此外,對那些不涉及營運資金的變化但屬於企業重大理財活動的業務,也應當在財務狀況變動表中予以列示。
二、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作用
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分析,可以從下列幾方面進行: 從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右半部分,可以了解企業經過一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活動後營運資金的變動結果及其分布,從而確定該企業的營運資金狀況是"惡化"了還是"好轉"了。例如,1994年度某企業的營運資金,年末比年初凈增加1 036.1萬元。這對所有者權益(期末)為3 396.1萬元,資產總額為4 121萬元(期末)的企業來講,是一個比較大的營運資金狀況好轉的跡象。
一般而言,企業保持適應規模的貨幣資金有利於保持其營運資金狀況處於較好的狀態,但如果貨幣資金過多,則應進行具體分析:如果是因為季節性、臨時性的原因導致的貨幣資金余額較多,則屬正常;但如果是由於企業對貨幣資金運用不當所致則企業應從加強財務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從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左方,可以分析企業當期營運資金的增加(來源)因素及其使用方向。
其中,營運資金來源中,經營活動提供的營運資金(以"本年凈利潤"為基礎進行的調整)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對營運資金的"貢獻"。在企業處於正常的經營狀態下,這部分營運資金來源應占總營運資金來源的相當大的比重。企業的理財活動對營運資金的"貢獻"則體現在"其他來源"中。在企業的初建和經營活動開始初期,這部分來源應構成營運資金來源的較大比重。
此外,其他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經營者的理財能力與財務風險,這部分來源越多,企業經營者的理財能力相對越強,同時,企業的財務風險也相應加大。 至於營運資金運用,則反映了企業當期的營運資金使用方向,其中,"利潤分配"反映了"企業在利潤分配"方面對營運資金"支出規模"的影響,"其他運用"則主要反映了企業的投資活動對營運資金的運用。企業在這方面運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業的後勁及發展方向。 當然,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分析,除對其本身進行分析外,還應結合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其它會計資料進行。
如何分析現金流量表
一個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入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繫到其支付股利、償還債務的能力,還關繫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投資者、債權人在關心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每股凈收益率等資本增值和盈利能力指標時,對公司的支付、償債能力也應予以關注。
在其它財務報表中,投資者只能掌握企業現金的靜態情況,而現金流量表是從各種活動引起的現金流量的變化及各種活動引起的現金流量占企業現金流量總額的比重等方面去分析的,它反映了企業現金流動的動態情況。因此,投資者在研究現金流量表時,與其他財務報表結合起來分析,就會更加全面的了解這一企業。
一、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的含義
閱讀現金流量表,首先應了解現金的概念。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是指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和現金等價物。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一般就是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項目的內容。准確地說,則還應剔除那些不能隨時動用的存款,如保證金專項存款等。現金等價物是指在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項目中符合以下條件的投資: 1、持有的期限短: 2、流動性強: 3、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 4、價值變動風險很小。
在我國,現金等價物通常是指從購入日至到期日在3個月或3個月以內能轉換為已知現金金額的債券投資。例如,公司在編制1998年中期現金流量表時,對於1998年6月1日購入1995年8月1日發行的期限為3年的國債,因購買時還有兩個月到期,故該項短期投資可視為現金等價物。
現金流量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每一種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又分別揭示流入、流出總額,使會計信息更具明晰性和有用性。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經營性租賃、交納稅款、支付勞動報酬、支付經營費用等活動形成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在權責發生制下,這些流入或流出的現金,其對應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不一定是本會計年度,但是一定是在本會計年度收到或付出。例如收回以前年度銷貨款,預收以後年度銷貨款等。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其營銷能力、收現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迴避風險能力等相結合的綜合體。由於商業信用的大量存在,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入可能存在較大差異,能否真正實現收益,還取決於公司的收現能力。了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有助於分析公司的收現能力,從而全面評價其經濟活動成效。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資、發行股票、分配利潤、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償還債務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
其中,"償還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公司用現金支付的全部借款利息、債券利息,而不管借款的用途如何,利息的開支渠道如何,不僅包括計入損益的利息支出,而且還包括計入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因此該項目比損益表中的財務費用更能全面地反映公司償付利息的負擔。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主要包括購建和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以及取得和收回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各種股權與債權投資等收到和付出的現金。
其中,分得股利或利潤、取得債券利息收入而流入的現金,是以實際收到為准,而不是以權益歸屬或取得收款權為準的。這與利潤表中確認投資收益的標准不同。例如,某上市公司投資的子公司本年度實現凈利潤500萬元。該上市公司擁有其80%的股權,按權益法應確認本年度有投資收益400萬元。但子公司利潤不一定立即分配,而且不可能全部分完(要按規定提取盈餘公積)。如果該子公司當年利潤暫不分配付訖,就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該上市公司。該上市公司當然也就不能在當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將此項投資收益作為投資活動現金流入反映。 公司投資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現金流出,往往反映了其為拓展經營所作的努力,可以從中大致了解公司的投資方向,一個公司從經營活動、籌資活動中獲得現金是為了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現金不流出,是不能為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投資活動一般較少發生一次性大量的現金流入,而發生大量現金流出,導致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出現負數往往是正常的,這是為公司的長遠利益,為以後能有較高的盈利水平和穩定的現金流入打基礎的。當然錯誤的投資決策也會事與願違。所以特別要求投資的項目能如期產生經濟效益和現金流入。
二、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利潤表的凈利潤相差的原因
1、影響利潤的事項不一定同時發生現金流入、流出。
有些收入,增加利潤但未發生現金流入。
例如,一家公司本期的營業收入有8億多元,而本期新增應收帳款卻有7億多元,這種增加收入及利潤但未發生現金流入的事項,是造成兩者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
有的上市公司對應收帳款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未及時做好應收貨款及勞務款項的催收與結算工作,也有的上市公司依靠關聯方交易支撐其經營業績,而關聯方資金又遲遲不到位。這些情況造成的後果,都會在現金流量表中有所體現,甚至使公司經營活動幾乎沒有多少現金流入,但經營總要支付費用、購買物資、交納稅金,發生大量現金流出,從而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出現負數,使公司的資金周轉發生困難。應收帳款遲遲不能收回,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所確認收入的風險問題。
有些成本費用,減少利潤但並未伴隨現金流出。例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只是按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要求將這些資產的取得成本,在使用它們的受益期間合理分攤,並不需要付出現金。
2、由於對現金流量分類的需要。
凈利潤總括反映公司經營、投資及籌資三大活動的財務成果,而現金流量表上則需要分別反映經營、投資及籌資各項活動的現金流量。
例如,支付經營活動借款利息,既減少利潤又發生現金流出,但在現金流量表中將其作為籌資活動中現金流出列示,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反映。又如,轉讓短期債券投資取得凈收益,既增加利潤又發生現金流入,但在現金流量表中將其作為投資活動中現金流入列示,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反映。
上述兩點是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產生差異的原因,其實也是現金流量表附註中要求披露的內容。利潤表列示了公司一定時期實現的凈利潤,但未揭示其與現金流量的關系,資產負債表提供了公司貨幣資金期末與期初的增減變化,但未揭示其變化的原因。現金流量表如同橋梁溝通了上述兩表的會計信息,使上市公司的對外會計報表體系進一步完善,向投資者與債權人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信息。
破產預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破產與企業的建立就像人的生出與死亡一樣,是客觀存在的。對投資者等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方面來講,准確地判斷企業是否面臨破產境地,將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財務風險,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 導致企業破產的因素分析
導致企業破產的因素很多,既有企業內部因素,也有企業外部因素。在此主要對導致企業破產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
(一)過份依賴於單一產品或單一的客戶,對產品開發,市場走向的調研及市場的開發缺乏進取心。
如果企業長期依賴於單一的產品或單一的客戶,則企業會發現,不管以前自己的產品多麼有優點,多麼有市場,自己與客戶間的關系是多麼地穩定,但路卻越走越難。這是因為,任何產品,均有其自己的生命周期。即使有些產品可在較長時間內有自己的市場,也並不意味著其他競爭對手會坐視某一企業長期佔有某一產品的市場而無動於衷。至於客戶方面,同樣會因為競爭的原因使得自己的傳統客戶放棄或中斷原來的合作關系而尋求新的合作夥伴。即使企業與客戶間的關系能夠始終維持,但只要客戶的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困難(如資金周轉不靈或面臨破產等),企業也將因此而受牽連而隨即陷入困境。因此,過分依賴單一產品或單一客戶的企業,在財務上是危險的,在發展前景上是暗淡的。
(二)企業業務擴張過度,致使發展的後勁不足,已擴張的業務范圍也可能因基礎不穩定而萎縮,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三)盲目開發風險性較大的業務(如房地產開發業務),但缺乏對這類業務市場趨勢的把握,也缺乏有關專業人才,結果將可能使這類業務成為導致企業破產的導火索。
(四)企業內部管理不善,缺乏財務會計控制,缺乏理財專業人員,致使企業在遇到財務困難時,路可能會越走越窄,最終走向破產。
二、 企業破產的預測
我們在前面進行比率分析時已經看到,單個財務比率只能表現其某一方面財務狀況,即使將若干個比率聯系起來。也不易於用來揭示企業是否面臨破產的困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企業為了粉飾其某一方面的財務狀況,往往採用一些手段來操縱某些指標,使其具有較好的外在表現。但是,由於會計系統所固有的平衡特性,使得企業對某一方面財務指標的粉飾可能同時與另一些方面財務指標的惡化並存。因此,將多個財務指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則可以消除個別指標在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方面的缺陷。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有關方面尚未規定出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綜合指標,理論界在這方面結合國情的研究尚屬空白。從國外的實踐上看,應用較多的是比較有影響的綜合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Z分數法(Z Score)"。
"Z分數法"是根據統計結果,對於企業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5個財務指標進行加權平均而成為"Z分數",並根據"Z分數"的高低而綜合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方法。"Z分數"的計算公式是:
Z=1.2R1+1.4R2+3.3R3+0.6R4+1.0R5
其中,
R1為營運資本與總資產比率(即營運資本/總資產);
R2為盈餘公積與總資產的比率(即盈餘公積與未分配利潤之和/總資產);
R3為收益與總資產比率(此時的"收益"為利息與所得稅前利潤,該比率為稅息前利潤/總資產);
R4為資本市價總額與長期負債比率(即資本市價總額/長期負債);
R5為銷售收入與總資產比率(即銷售收入/總資產)。
從國外有關資料看,認為上述5個比率是在預測企業破產方面最為有效的比率,因而可以Z分數為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或是否面臨破產的問題作為判斷。在"Z分數法"下,認為Z分數超過3分時,與企業進行正常的經濟活動比較安全;當Z分數低於1.8分時,企業級可能面臨破產。
8. 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怎樣計算
無形資產的核算:
「無形資產」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無形資產成本
初級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