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譽和商譽權有沒有區別
商譽是企業的商業聲譽,是企業在社會上獲取的評價,商譽權是具體某個企業的商業聲譽,同時還意味著一種無形資產權益
2. 請教高手指點,會計商譽攤銷從利潤中減去還是從凈利潤中減去 3Q
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在按照規定攤銷時作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商譽權
因而商譽權的攤銷不是從利潤中減也不是從凈利潤中減,而是在稅前列支。
3. 商譽權能否作為財產擔保
不能,你也說了,這是商譽,是無形資產,它的價值很難用實際金額來進行評估,而且商譽權與公司本體密切聯系。
4. 無形資產的外延是什麼
無形資產內涵的法學表述、發展趨勢與產權市場
不同學科對無形資產有不同表述。就會計學、評估學對無形資產表述可概括為以下三種方法:
比較法:無形資產相對有形資產,其內涵以比較法揭示。「無形資產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而對生產經營較長期持續發揮作用並具有獲利能力的資產」(《資產評估概論》)
列舉法:以無形資產的外延來表述內涵。「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企業財務通則》)。這種列舉法也是傳統的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部分構成的分類法。而國外列舉法則把商業秘密、技術秘密KNOW-HOW權等也列為無形資產。
本質揭示法:比較傳統的說法是使企業獲得利潤特別是超額利潤的經濟資源。以會計學、評估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形成的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
以經濟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的資本。
以法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即智力創造成果所有者擁有的使用、經營、收益和處置權。無形資產的本質是「智力創造」,即有新技術創意、創新,這是知識經濟時代,或稱新技術革命、信息產權理論的核心所在。
國內外對無形資產表述的差異:除了表述方法學科不同外,差異主要源於知識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知識產權理念不同,涉及的無形資產外延不盡相同。如土地使用權,我國劃入無形資產范疇,可以用來轉讓、投資、抵押的一種很特殊的無形資產。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無形資產不包含土地使用權,企業擁有的土地所有權劃入固定資產。又如西方國家把固定資產的租賃劃入無形資產等等。
無形資產隨著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格局,其必然趨勢是在經濟資源中越來越佔主要地位,如獲得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院士運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和非線性方程組求解,為信息時代數學發展開辟了新途徑;袁隆平院士的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平均增產20%,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依託科技創新的第一生產力,並由此成為決定國內外市場競爭勝負的決定性資源--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世界貿易組織已把知識產權列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國依靠科技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國內產業結構中技術類型無形資產產業化的迅速崛起,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GNP)增長的貢獻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國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屬知識型的腦力工作,知識財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飄升,以美國微軟公司蓋茨為典型佐證,個人凈資產達510億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據世界銀行報道,世界上64%財富由人力資本構成。從目前看,無形資產外延不斷擴大,無形資產產權涉及的基本內容為:發明專利權、專有技術權、集成電路權、工業外觀設計機、著作權(版權)及鄰接的傳播權、軟體權、商標權、商譽權、廠商字型大小權、專營權、許可證枚、土地使用權、租賃權、銷售網路權等。上海知識產權工作會議已明確,跨世紀的上海經濟發展進入了主要依靠知識創新推動的新階段,發展專利、商標與版權的知識產權三大支柱,2002年上海的專利、商標申請與計算機軟體登錄跨入全國前三名,尤其是高技術含量的發明專利名列前茅。
5. 商譽權的攤銷年限按新會計制度有什麼規定
按新會計制度,商譽不再攤銷。
對商譽的性質,早在19世紀末期就存在爭論,直到現在理論界對此問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①商譽代表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收購價格與其公平價值之差額」。②商譽代表企業所具有的超額盈利能力,也就是說,商譽是能為企業帶來預期超額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市價之間的差額,並不能代表商譽的性質,而且,將這種差額全部歸結為商譽是極其武斷和危險的,它不利於對企業盈利能力作出合理預測。事實上,收購企業願意以超過被收購企業公允市價的代價來收購另一家企業,往往是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而超額盈利能力僅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商譽的本質只能是超額盈利能力,而那種將商譽視為差額的觀點應該摒棄。
第一,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或《資產減值》等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一般是公允價值,而稅法上的投資成本也為公允價值,所以,在合並或初始投資時,財務上或稅法上在新准則下沒有差異。
第二,新准則為了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大量使用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負商譽在當期即確認為收益,法律界或會計界有不同的觀點,而我國採用了國際會計准則通用的方法,計入當期收益,對報表盈餘難免會產生影響。
另外,商譽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其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由此可見,商譽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組成的。即使是外購的商譽,其購買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譽不可以攤銷。
6. 商譽可否作為無形資產
外購的商譽才作為無形資產入賬。
商譽是與企業整體價值聯系在一起的,無形資產的定義要求無形資產是可辨認的,以便和商譽清楚的區分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商譽代表了購買方為從不能單獨辨認並獨立確認的資產中獲得預期未來經濟利益而付出的代價。這些未來經濟利益可能產生於取得的可辨認資產之間的協同作用,也可能產生於購買者在企業合並中准備支付的、但不符合在財務報表上確認條件的資產。從計量角度講,商譽是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代表的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大於每一單項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合計金額,其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區分開來,由於不具有可辨認性,雖然商譽也是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資產,但不構成無形資產,只有外購的商譽才作為無形資產入賬。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對商譽問題的理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考察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能否長期穩定地獲取收益以至於獲得超額收益,實際上就是自創商譽的本質問題;
考察企業並購過程中進行並購的交易價格大於或小於該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實際上就是研究外購商譽的本質問題。
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商譽的作價入帳只是在企業合並的情況下發生的,而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期內,擅自將商譽作價入帳,多攤費用、降低利潤。
7. 商譽的內容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
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商譽的構成要素按其包含的內容不同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大類。
狹義的商譽構成要素主要有:
1、傑出的管理人員;2、科學的管理制度;3、融洽的社會關系;4、優等的資信級別;5、良好的社會形象。
廣義商譽構成要素除了包含狹義的商譽外,還包括:
1、有利的地理位置;2、先進的生產技術;3、專營專賣特權。也有人認為,只有狹義商譽的構成要素構成真正的商譽。
商譽及商譽權
(一)商譽及其構成因素
商譽,英文是Goodwill,依照牛津辭典的解釋,有兩層含義:一指親善,友善;二指老店鋪所享有的信譽。在現實條件下,雖然法學界與經濟學界對商譽的界定不盡一致,但能為大部分學者所接受的解釋是,商譽是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在其生產、流通和與此有直接聯系的經濟行為中逐漸形成的,反映社會對其生產、產品、銷售、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評價。商譽從本質上講是企業因經營管理有方等原因而長期形成的某種信譽,它包括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是企業的一種綜合優勢。對消費者而言,表現為對企業的「好感」;對投資者或債權人(或購受者)而言,表現為對某個企業「超額收益能力的預期」。
對於商譽的構成因素或者說商譽的表現形態,在法學界和經濟學界都有研究。一般來說,法學界從知識產權及其保護的角度分析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粗線條的,而經濟學界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研究得更為細致。在法學界,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商譽的構成因素素包括三個:①內在的因素,指商譽主體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水平;②外在的因素,包括商業道德、商業質量、服務質量、資信、價格;③與商品生產流通有直接聯系的廣告宣傳等。 在經濟學界,有的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將商譽的構成因素分為四類:A類類因素——增加短期現金流量,包括生產的經濟性、籌集更多的資金、現金准備、較低的資金成本、降低庫存持有成本、避免交易成本、稅收優惠;B類因素——穩定性,包括保證供應、減少波動、與政府的良好關系;C類因素——人力因素,包括管理才能、良好的勞資關系、優良的員工培訓計劃、組織結構、良好的公共關系;D類因素——排他因素,包括接觸和使用某些工藝和技術、商標。綜上所述,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
(二)商譽的性質與特徵
關干商譽的性質,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商譽指企業獲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種能力,即超額收益能力;二是認為商譽是企業的一種超額收益能力,但它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有一些未入賬的無形資產。其理論基礎在於,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超額」利潤決不會憑空而生,必然有一種起積極作用的資本或者說資產與之對應,只是這種資本在賬面上沒有反映,這就是商譽;反之,如果相同數量的資本,獲得了低於市場平均利潤率的利潤,那就說明企業一定存有某種不可識別的起消極作用的資本,即負商譽(Negative Goodwill)。由此,我們可以將商譽的性質界定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財產。
從上述商譽性質的分析不難得出商譽的特徵。首先,商譽作為一種無形財產,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這不僅是因為無形財產的評估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不同的評估主體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得出大相徑庭的結果,而且因為商譽表現為一種社會評價,處於一種信息狀態,其流向和強度難以為人所控制。也正因為如此,市場上低毀他人商譽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其次,商譽是商譽主體整體素質的反映,作為一種綜合的抽象,它必須依附於商譽主體,並與商譽主體相得益彰。商譽的具體經濟行為會影響商譽量值的變動,商譽又反過來對商譽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再次,如前所述,商譽的表現形態有正負之分,良好的商譽具有完美性和創造性,會變成企業超額收益能力;反之,負商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會產生消極作用。所以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不惜較大投入去創造良好商譽,同時採取各種措施防止他人對自己商譽的損害。
(三)商譽權
商譽權與商譽密切相關,它是指商譽主體依法對其創造的商譽享有的專有權以及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商譽的無形財產性質,決定商譽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屬於知識產權的范疇。商譽權作為知識產權的組成部分,具有知識產權的共有特徵,即無形性、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
商譽權在具有知識產權共性的同時,也有其特性。一方面商譽權的取得與其他知識產權有很多不同。商譽權不是商事主體向特定機關申請獲得的,而是隨著經營實踐中商譽的形成而形成的;商譽權與商譽主體人身不可分離,使得商譽權不可能在未量化以前繼受取得;商譽的信息狀態,使得商譽權不可能像技術商品那樣可以通過申請而加以固定化。另一方面,商譽權的量化過程較其他知識產權更為復雜。商譽權雖然是不特定的,但由於在一般合理長的時間內仍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所以可以通過專門的評估機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取得量化的商譽權。商譽權量化的復雜性表現在:商譽權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其價值處不斷波動的狀態;影響商譽權量值的因素很多,如前所述商譽的構成因素多達近二十個。對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量化評估並非易事;商譽權的無形性,決定其量化只能依賴「評估」,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商譽的量值不同程度地涵蓋有同一主體其他知識產權如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等的價值。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