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定資產的攤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固定資產沒有灘源銷,只有折舊!
本月增加的固定資產,本月不提折舊,次月開始計提。
本月減少的固定資產,本月照提折舊,次月停止計提。
灘銷是針對無形資產、低植易耗品、待灘費用而言的。
B. 無論採用哪種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時點校無形資產攤銷時點晚一個月嗎
是的,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當月增加,下月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當月計提折舊;無形資產一般是當月增加,當月不攤銷,下月攤銷。當月減少,當月不攤銷。
C. 無論採用哪種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時點叫無形資產攤銷時間晚一個月
固定資產的折舊是:當月增加,下月開始折舊;當月減少,當月仍要折舊。
無形資產的攤銷是:當月增加,當月開始攤銷;單月減少,當月不再攤銷。
所以,固定資產要晚一個月開始折舊。
D. 固定資產折舊攤銷的起止時間是什麼時候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版月份的次月起權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E.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攤銷時點的不同
說實話我也沒關注過這個區別,說明你是個很愛思考的人哦
不過我內個人的理解,固定資產是容有形資產,增加的當月可說主要是一些調試的准備工作,特別是一些大型的精密電子設備,實際上當月能創造的價值應該是有限的,主要是讓操作者適應,所以就規定次月開始計提,報廢的當月也需要計提折舊的
無形資產是無形的一種資產,從獲得該種無形資產開始起就能為公司創造巨大的無形的效益,無形資產應該是一種損耗性時效性的資產。
而且也為了區別本身兩種資產的一種折舊的區別而採取的一種方式。
希望對你有用
F. 無論採用哪種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時點較無形資產攤銷時點晚一個月
固定資產當月采購,當月提折舊;無形資產是當月購進,當月計提折舊,所以無論哪種方法,固定資產折舊都比無形資產早一個月
G. 判斷無論採用哪種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時點校無形資產攤銷時點晚一個月
是的,固定資產從次月開始提折舊,無形資產從當月開始提折舊,這其實跟採取哪種折舊方法並沒有關系的。
H. 關於固定資產入賬時間及折舊處理
固定資產入賬時間有三種情況:
直接采購不需安裝的固定資產:
在合同確認的風險及所有權轉移的時點確認。風險轉移有個簡化的判斷方法,就是假設資產毀損了,看相關的責任是否由采購方承擔,如果已經開始由購入方承擔,可以認為風險已轉移。
購入後需進行安裝的固定資產:
應分析安裝過程的復雜程度。如果安裝工藝並不影響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只是為了加強使用效果或者是售後服務的一部分,那麼應該直接確認固定資產增加。如果安裝是該資產投入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則購入後至安裝前該筆采購應該記入在建工程,並在這個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時轉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達到可使用狀態」的認定,基本上是這個固定資產可以進行試生產,並能產出合格產品,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復雜,應該參考相關技術人員的判斷。
自行建設的固定資產:
比如說企業蓋樓。時間長成本高。財務處理時最有可能存在延遲轉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自行建設的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和竣工結算之間存在很長的時間差,而財務人員通常會等到竣工結算時才進行轉固。對於轉固定資產時點的確認還是一個原則:達到可使用狀態。
根據新准則: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即可提折舊,"按合同價格暫估入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這樣的.辦理決算後再調整外包建造固定資產的原值,不過已提的折舊就不在做調整了.從理論上是從開始使用的第二個月開始提。
固定資產的入賬時間與發票開出時無關,應該按照固定資產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進行判斷。如果設備不需要安裝,應該在收到設備並驗收時入賬,如果需要安裝,則在安裝調試、驗收後入賬。
折舊的處理:
從固定資產入帳後的次月起折舊,分錄是:
借:銷售費用或管理費用等-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I. 固定資產怎麼攤銷
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中規定,對於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在計提折舊專
時,屬應當按照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即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和已計提的減值准
備)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如果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的價
值又得以恢復,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確定方法,按照固定資產價值恢復後的賬
面價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計算確定折舊率和折舊額。就是說,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以後,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或稱折舊基數,若某個會計期末,一旦固定資產開始
計提減值准備以後,不再適用原來按原價(如年限平均法)或賬面凈值(如雙倍余額遞減
法)為基數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這也意味著計提減值准備的當期期末變更了固定資產的計價
政策,由固定資產凈值計價改為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價,根據會計政策變更的會
計處理辦法,還應採用追溯調整法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