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際利率攤銷法
以購入(發行)時的市場利率乘以每期期初債券投資(負債)的現值,即賬面價值,求內得該期的實際利息收入(用),此項容利息收入(費用)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差,即為當期溢價或折價攤銷額。用公式表示:當期利息 該期期初債券投資 市場:二收入(費用)一(負債)賬面價值「利率 溢價 當期收到(付出)利息 當期利息 攤銷額一或當期應收(應付)利息一收入(費用) 折價 當期利息 當期收到(付出)利息攤銷額一收入(費用)一或當期應收(應付)利息實際利率法下,債券溢價與債券賬面價值逐期遞減,利息收入(費用)也相應遞減,而溢價攤銷卻逐期增加;如果折價發行,債券的賬面價值逐期遞增,則利息收入(費用)也相應遞增,折價攤銷也逐期增。
Ⅱ 如何採用實際利率法確認投資收益和利息調整攤銷
一、初始確認
1、溢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溢價、手續費等)
2、折價時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按該筆投資的面值計量)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實付金額與面值差額入賬)
貸:銀行存款(按實付金額入賬,包括面值、折價、手續費等)
二、各期處理:
1、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注意,每期對利息調整賬戶沖減後,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調整賬戶余額合計數乘以實際利率,計算攤銷額。溢價買入的情況下,以後各期攤銷的利息調整金額會越來越小。
2、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按計算當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調整合計額乘以實際利率)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三、各期利息實際到賬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四、到期處理
到期時,把最後一期溢價或折價攤銷完畢就好了,不過由於計算時四捨五入的問題,最後一期時的余額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來的結果會有一絲出入,直接按余額攤銷才對。
溢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折價時:
借:應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該賬戶賬面余額)
貸: 投資收益 (二者差額)
五、收到本金及最後一次利息時
借:銀行存款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貸:應收利息
(2)實際利率法攤銷收益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購買價款*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面值+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特點
1、每期實際利息收入隨長期債權投資賬面價值變動而變動;每期溢價攤銷數逐期增加。這是因為,在溢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溢價的分攤而減少。
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減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大於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溢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溢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2、在折價購入債券的情況下,由於債券的賬面價值隨著債券折價的分攤而增加,因此所計算的應計利息收入隨之逐期增加。
債券投資的每期應計利息收入大於每期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其差額即為每期債券折價攤銷數,所以每期折價攤銷數隨之逐期增加。
Ⅲ 實際利率法攤銷到底是什麼思想方法,能給我解釋一下具體的意義嗎每...
其實實際利率法攤銷就是由你實際支付的款項攤銷到面值的過程。比如,你買3年的債券,你花960元買了面值為1000元的1年期債券,那麼你用實際攤銷法的過程就是需要從960元攤銷成1000元。
Ⅳ 實際利率法攤余成本的理解
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可按超過債券的面值發行,收到的金額高於票面價值總額,就是溢價發行;相反就是折價發行。
關於應付債券的「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的確定額,實際上就是發行時實際收到的金額與其發行的債券的票面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溢價發行時,這一差額應計入「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的貸方;折價發行時,這一差額就在「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借方。
攤余成本就是企業實際收到的金額通過各期的調整(利息調整)後的余額。這一餘額又會作為下一期調整的基數,再次進行調整。一直將企業溢價或折價(實際上是多收或是少收的金額)而記入「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金額,調整完。到最後一期調整後則是攤余成本等於債券的面值。即「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的余額為O。那麼,溢價時,攤余成本=實際收到金額-每期的調整數,將成本為下一期的攤余成本。以此類攤。折價時,攤余成本=實際收到金額+每期的調整數,將成本為下一期的攤余成本。以此類攤。(第一期的攤余成本就等於發行時收到的實際金額)
每期的調整數(每期「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發生額)的確定:就是票面面值×票面利率與攤余成本×實際利率之間的差額。
具體的會計處理:
應按照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債券利息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製造費用」、「財務費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計算確定的應付未付利息,貸記「應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
由於發行債券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方式,所以為籌集發生的費用,就應記入「財務費用」。如果是為了某項特定事項而發行的專項債券,則應記入工程成本或相關費用中。如企業為建造廠房,而發行的債券,記入「在建工程」科目;為生產產品的,記入「製造費用」等科目。
Ⅳ 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其折價,編制持有到期投資的有關會計分錄。(關於另付傭金的處理方式)
債券另付佣來金計入源其成本,即擠入 利息調整
2009.4.1購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 100 000
貸:銀行存款 95 377+300=95 677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 323
2009.6.30
借:應收利息100 000*0.14/2=7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654.16
貸:投資收益 95 677*0.16/2=7654.16
借:銀行存款 7000
貸:應收利息 7000
2009.12.31
借:應收利息 100 000*0.14/2=7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654.16
貸:投資收益 95 677*0.16/2=7654.16
借:銀行存款 7000
貸:應收利息 7000
2009.12.31 期末攤余成本=95 677*1.14-100 000*0.14=95071.78
按這個數再往下編2010年的吧
Ⅵ 實際利率的計算方法
演算法
實際利率法是採用實際利率來攤銷溢折價,其實溢折價的攤銷額是倒擠出來的.計算方法如下:
1、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 實際利率
2、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溢價的攤銷額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4、在折價發行的情況下,當期折價的攤銷額 = 按照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 - 按照面值計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債券的賬面價值 =面值+ 尚未攤銷的溢價或 - 未攤銷的折價。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計提的利息會增加債券的帳面價值,在計算的時候是要減去的。
實際利率法又稱「實際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費用按實際利率乘以期初債券帳面價值計算,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費用與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的差額,即為本期攤銷的溢價或折價。
首先計算實際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9%,此時不編制「實際利率法攤銷表」。
1.購入債券,分錄如下:
借:20×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250
貸:銀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1 250-250=1 000,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借貸差額=31.9
貸:投資收益1 000 ×9.09%=90.9;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收入,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借方余額=1 250,「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借方余額=59,「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貸方余額=250-31.9=218.9,因此,其賬面價值=1 250+59-218.9=1 090.9,
實際上賬面價值可以根據「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總賬余額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借貸差額=40.16
貸:投資收益1 090.9×9.09%=99.16;
Ⅶ 實際利率法攤銷溢折價問題
債券購入時,復其攤余成本(賬制面價值)為:3060萬元。
2007末其攤余成本為:
3060+130.97-150=3040.97萬元
也就是說,不包括150萬元的利息,因為這個利息在年末已支付了;在「按年付息」的情況下,就是當年不支付(可能是在次年初支付),也不包括,因為時是計入「應收利息」科目。
分錄是:
借:應收利息 150(當年支付時是「銀行存款」)
貸:投資收益 130.97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19.03
08年末,是一個道理。
但是,如果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攤余成本就包括應計的利息。學過《財務管理》就應該知道,這實際上就是個「復利終值」的問題。
Ⅷ 實際利率法攤銷債券溢價怎麼處理
07年末支付的利息(每年末支付利息)要怎麼處理,--借應收利息150,貸投資收益回130.97,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19.03
這個利答息它會不會增加08年初債券的賬面價值--分期付息不會
但是07年末支付的利息要不要考慮?已經轉入投資收益不用考慮
還有就是一次還本付息的情況下,應計利息應該怎麼處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實際利率法主要計算攤銷的是債券的溢價部分,也就是60萬元,所以,跟每年計算的票面利息沒有太大關系
應收利息=3000*5%=150萬元
利息收入=3060*4.28%=130.97萬元
07年應攤銷溢價=150-130.97=19.03萬元
應收利息=3000*5%=150萬元
利息收入=(3060-19.03)*4028%=130.15萬元
08年應攤銷溢價=150-130.15=19.85萬元
應收利息=3000*5%=150萬元
利息收入=150-21.12=128.88萬元
09年應攤銷溢價=3060-19.03-19.85-3000=21.12萬元
Ⅸ 1,實際利率法攤銷 2,現金流量表
(1)2007年6月30日實際利息收入=其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52802.1×4%÷2=1056.04(萬元)
應收利息=債券面值×票回面利答率=50000×6%÷2=1500(萬元)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1500-1056.04=443.96(萬元)
2.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 + 應收賬款項目本期減少額- 應收賬款項目本期增加額+應收票據項目本期減少額-應收票據項目本期增加額+預收賬款項目本期增加額-預收賬款項目本期減少額 ± 特殊調整業務=1000+170-(150-100)-(50-10)=1080(萬元)
Ⅹ 債券直線法攤銷和實際利率法攤銷
直線攤銷法下:
每年攤銷額=賬面價值/債券期限,特點是每期溢價折價的攤銷額相版等
實際利率攤權銷法下:
根據初始確認的賬面價值確定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等於本期實際攤銷數額。下期攤余成本=上期攤余成本—應收利息(按票面價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利息費用(上期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的乘積),每期調整攤余成本和每期實際攤銷數額